2016年12月7日 星期三

第130期 / 生命空間論的實踐舉例



☉楊宗憲



六度空間與身心靈的對應


這個世界是由六個次元(六度空間)在互相重疊影響著,一次元是線的概念,二次元是面的概念,螞蟻所認識的世界是二次元,所以看不到活在三次元世界裡的我們。同理,我們也看不到四次元的存在。三次元的角度就如同從前方的一個面來看一個立體的箱子,但是卻看不到箱子後方的面;不過,若從四次元的角度來看箱子,就如同在看一幅印象派畫作,可以把立體箱子的各個面都呈現在同一幅畫中,看到的是一個「面面俱到」的立體箱子。然而,對於一個生命的個體而言,一次元代表的是物質層面,也就是我們「身體」、「下丹田」的部分;二次元則是心的層面,也就是我們的「中丹田」;三次元代表我們的「靈」、「上丹田」的層次。四次元的代表是時間,與我們「一次元」的身體相互呼應,而且影響最大。也就是說,隨著時間流逝,身體也會跟著衰老,但四次元是個「空無」的狀態,在這空間中不存在實體的我們,就如同一疊張張繪製著每一秒動畫人物動作的繪本般,當快速翻閱時,所有的動作全都接續了起來,活躍於紙上。四次元就是這樣一個有著無限影像重疊的空間;至於五次元的空間就更為廣大,包裹著一到四次元,有著無限作用力在影響著四次元的時間和三次元的我們,這個作用力就叫做「神」,而能接受到五次元波動的只有我們開發後的「中丹田的心能量」,也就是「愛」的能量。「愛」是一種無回報的奉獻,以及對天地能量的絕對相信和尊敬,這當中就包含著很純粹的感恩、慈悲、同情等種種的正向能量,當我們的心充滿愛並且很自然地散發這些正向能量時,就能接受到來自五次元的波動。在五次元之上還有六次元,是個超越太極陰陽兩儀的概念,融合為「無極的狀態」,也是一般我們認為「佛的境界」,這個次元的作用力影響著其下的五個次元,必須要我們開發「上丹田」,長了「智慧」後,「練神還虛」讓三次元進入「處虛」狀態,如同不再有陰陽分別的「無極」,才能與祂產生連結。

能與五次元產生共鳴的心能量--「愛」,是一種處於起心動念過程中的自然表態,無法被定義,因為「愛」是「道」的表徵,雖然「道」是看不見的,但我們仍可感受到它的能量作用,就是這股能量才能讓生態自然地完整運行;因此,就算是一場冷酷的森林大火,也蘊含天地為了讓萬物能生生不息的「愛」;就算是屠夫,也會因為「愛」而去縮短牲畜受苦掙扎的時間。所以「愛」是無法用世俗的好壞來評斷的。訓練心能量必須從每天與自己對話開始,人往往看不清自己,又常因種種無明影響著自己的一舉一動,要閱讀自己其實是很困難的,得從功法中的「守虛」中去領悟,讓自己習慣處於那樣專注且平穩呼吸的「空」中;在生活和工作中,體察每一種事件所引發的心裡感受,清楚地明瞭情緒的來去因果之後,心才能夠安定,才能產生真正的力量。譬如:在與人互動中,能學會放鬆自己的姿態,謙卑以對不與人對抗;當對方對自己有所攻擊時,能自然地了解對方的立場和情緒產生的因果關係,卻不會被對方的情緒波及而受傷。只要功夫練到,這些正向的心能量會自然在自己身上建構產生,就能站在更高層次來對待生命的往來,從這樣高度的看世界,會發現自己就算經歷很多悲苦的事情,也因能夠仔細地閱讀自己,看見自己為何在悲苦,故能明瞭一切而不淪陷悲苦當中,所以不會成為悲苦的人。



利用生命,往上提升


根據靈性的高低,靈魂會在六道輪迴中尋找下一個轉換能量的軀體,靈性提升就能愈往上輪迴,若是本來可以更好卻沒有更好,就是退步,就會向下輪迴、轉換;每個人都是帶有任務才轉世為人,是順著「天道」,也就是六次元的力量,才走在「人道」中,不然就會走到畜生、餓鬼道中,因此,要相信自己這輩子是有目的性地在實踐某項任務,也就是帶著靈性誕生到這個世上來修行,才不會囿於「人生苦短」的概念,白白地讓一生流於享樂。然而,成長的過程一定是痛苦的,因為必須隨時面對自己的問題,不斷地被糾正而改進,如同蛇每蛻一次皮就更加成長一般,反之,當人處於衰退狀態時,通常內心是感到安逸的。有的人可能生來很有才華,卻可能因為個性或者長期的職業慣性,導致能量一直在小圈子裡繞不出去,使得體內的內分泌、自律神經系統長期保持在相應的固定模式下,進而影響大腦的想法也需跟著配合這樣的模式,導致生活的跨距不會很大,有時自以為生活很多樣化,其實都是在很小的範圍中來回擺動,漸漸地,自己習慣處在這樣的「安定狀態」,使得靈魂無法在這輩子茁壯和產生靈性的躍升;然而,這樣的「安定狀態」和「平凡」卻是完全不同的兩件事,活得「平凡」並非無所作為,而是能在沒有社會定義的「成就」作為外在包裝之下,卻仍然可以在任何看似簡單、稀鬆平常的事情中,激發和磨練自己靈性的成長,進行不斷地演進。



人一出生就註定帶著「名利權情慾食睡」的習氣而來,然而,「慾」是動物性的本能,與道德無關,也無法被消滅,但是通常是越碰越深,最終就只能用冠冕堂皇的論述來合理化自己的行為。所以,莫名的衝動往往會帶來悲苦,逐漸讓人變成「天機淺」的「嗜欲深者」,所謂的「天機淺」就是慾望表露無遺的狀態,最終,會轉化成一種疾病。但對於練功者來說,只要身心靈經由練功產生質變後,就會懂得「慢的狀態」,只要一慢下來,慾望的衝動就過去了,就比較能不受影響。在面對人性的生命真相時,人必須對自己誠實,但不需過度感到恐懼害怕或者自責,因為人性是控制不住的,反而要去覺察自己為何有如此感受?時時守住自己的意識與起心動念,面對所有當下發生的事情,進而閱讀自己的心理變化,不知不覺中,許多負面的感覺、念頭就會出來,通常一個人的情緒是最真實的,我們必須能聽出情緒背後的心是甚麼?這些寫在人性中的名利權情慾食睡是天性,但不能都用「天性」來合理化我們的行為,畢竟活著的目的就是要來清楚地經歷、觀察它們,找出自己恐懼的是甚麼?了解生命中揮之不去的弱點在哪裡?人的恐懼往往來自慾望,有時我們因為想要自己被肯定是值得被尊敬的或者優秀的,卻又擔心別人看見自己的弱點,所以進而偽裝自己,反倒使得自己對於生命真相的觀念受到扭曲。這些人性是人生真正要面對的大事,研究真實版的自己,人才會產生戰鬥力、才會變得與眾不同。因為人總是會關注心中有感受的東西,但要小心極樂就是極苦的開始,練功的過程中,除了不斷修練自己之外,還要懂得在自己程度尚未成熟的時候,避開所有可能引動自己「慾望」的危險。



身法步法都在開智慧


練功的最終目的是要練出智慧,而成長的最快途徑就在於不斷地與身體對話。武術最珍貴之處就在於所蘊含的人生哲學,而不是流於打鬥或把對手擊倒。譬如:武術中的「進退顧盼定」告訴我們何時該前進後退、何時該左顧右盼或者原地不動,這就是要讓我們從中體悟人生的「進退哲學」;至於「打劈推拉撩」,轉換到人生,就是告訴我們有時必須全心投入戰鬥 (打),有時事情就是要分一為二、不能一人獨享 (劈),有時要把名利讓給別人 (推),有時還要知道拉人一把 (拉);同樣地,「馬虛弓丁仆」告訴我們要懂得把馬步紮穩,適時讓人踩在自己的大腿爬上去 (馬);有時步伐要輕,因為虛腿才是真正前進的動力 (虛),有時得前七後三分出陰陽、能屈能伸地站著,堅持下去 (弓);有時反而要一橫一束、硬是僵在原地 (丁);有時要懂得把姿態蹲低 (仆);此外,打拳有八面的方向,就告訴我們要全面地看人生,因為真正的能量在於能掌握生命的方向;而八卦拳講求的一掰一扣,讓身法形成一個圓,就告訴我們人生就是在追求一個圓滿。至於氣功,是很明顯存在而不虛玄的狀態,例如:情緒如何影響行動?行動又是如何影響自律神經系統?這些議題的探討都屬於氣功範圍;所謂「只修性來不修命,自古養生一大病」,練功強調的是系統性的整體結構互動,甚至可以深入到大腦與細胞間的互動溝通,同時,還必須知道生命流逝的過程,明白人生的殘酷和自己的定位後,才能學會閱讀宇宙的訊息,真正成長,在這過程中,心越能安定,就越能控制內分泌,自然身體就會健康,雖然肉體會隨著歲月消逝,但是自己的內在仍可保持活力,持續在演進中,這就是「 只有老人,卻沒有老的人」的原因。


人生最大的成就,就是能在身心靈都有所成長,要達到這一個目標,首先,要有相信自己絕對有能力啟動比現在更高層次身心靈能量的信念,以及有能力提升自己來面對當下自己的所有遭遇,如此,才會產生追求自身成就的動力,且願意承受更大的壓力,來讓自己格局變得更大,只有格局變大後,才有辦法開智慧。每一天我們都在創作、突破自己,就像大師級的畫家會將一幅畫看做一個整體的生命,跳脫既定的色彩運用邏輯框架,全力捕捉一種時代性的突破,所以這樣的創作是有張力的,既具有顛覆性,又能走出一種新的概念。生命的蛻變也是如此,回歸以大自然的法則思考,跳脫過往所受的教育規範,不要讓工作將我們的生活模式固定化了。一旦相信自己的生命有無限可能性,就能每天花一些時間靜坐、意守丹田、練習慢勻細長的呼吸和以放鬆為前提去拓展肢體、用意念帶動並專注於身體各個肢體空間的變化,當開發出空間時,可感覺到有氣產生,最後就可透過進一步的功法,讓氣產生震動。身體有高矮胖瘦的限制,但心的格局卻可無限放大,到了中丹田層面,進一步將心練成氣化,就不會再是那顆揪在一起的「具體的心」,只要日積月累,讓一切念頭真實呈現,觀察久了念頭就會不再困擾自己,而漸漸消失,慢慢地,會發現周遭人的速度突然慢了下來,如同旁觀者般看透了蒙蔽眾生的「形」與「色」,看清楚世界運作的規則以及生命的無明與無常。當人擁有智慧時,就會在不該用腦時,懂得停下來休息,在該用腦時,又能保持如老鷹般的敏銳,也就是能根據不同情境而表現出各自的最佳表態。然而,這一切都需要自己先產生自覺,也就是「相信自己的信念」開始,之後,才能建構自己成為一個良善狀態,重新看見自己的人生目標,所有現在的不如意都無法阻擋成就更好的自己,提升能量,進而幫人類找到新的突破。



東醫氣機導引第130期電子報


2016年9月16日 星期五

氣 機 導 引 近 期 招 生 中







【氣機導引近期招生中】

有一種運動,讓人超越肢體慣性活動的框架,延長身體保固年限。
有一種運動,讓人用身體獨白,享受身心對話的樂趣。
有一種運動,是養生,也是藝術,豐富生活,躍升靈性。

氣機導引總館二期及八德新館~近期招生中~
釋放名額有限,報名從速!歡迎加入我們的練功房。





體驗課報名

諮詢專線:02-23111166
https://www.facebook.com/962946460386894/videos/1234238999924304/



2016年9月3日 星期六

《一起世大運 365倒數》千人凌波微步 東風37台首播








《一起世大運 365倒數》千人凌波微步 東風37台首播

一起世大運,千人凌波微步,全民運動狂潮活動新聞,即將在東風電視37台節目「台北映時尚」本週六(9/3)晚上11點播出;9/10(六) 晚上7:00~8:00在Bravo 中視菁采台播出。
新聞會在節目中的《時尚生活聚焦》單元。


播出頻道如下:

1、東風電視台
播出時間:首播 周六 晚上23:00-00:00
重播 週日 早上11:00-12:00 週一 凌晨01:00-02:00

2、中華電信MOD頻道:Bravo 菁采台
中華電信MOD播出時間:週六 晚上7:00~8:00



 播出之後會有網路連結

Youtube:Taipei InDesign 台北映時尚
騰訊視頻:Taipei InDesign 台北映時尚

2016年8月23日 星期二

氣機導引嗨翻世大運 - 凌波微步動人心(下)




 The Final Countdown(最後倒數)的音樂響起時,氣機導引的大家長張良維老師啟動千人凌波微步。



 
 凌波微步不分男女老幼,大家動起來。




 健康中才能看的見歡笑,讓我們擺動全民的熱情,燃燒吧!台灣。




全民一起走凌波微步,走出社會的健康。




 當夢想與希望重新在台灣每個角落遍地開花的時候,你在哪裡?




期待價值重新凝聚的那一刻,我們緊緊的抓住每一個機會,看見彼此。





千人凌波微步 相挺世大運

《東醫氣機導引》舉辦「千人凌波微步」相挺世大運,挑起全民運動熱潮是此次活動的重點。世大運素有「小奧運」之稱,國際運動賽事的吸睛魅力在於世界運動頂 尖好手在短短時日內彼此較勁,全力以赴,只為金牌榮耀而浪擲多年的血汗努力,但更重要的是運動賽事對普羅大眾所引動的蝴蝶效應。

「凌波微步」是高機能的走路功法,不僅簡易可行,也是最有效率的身體調整術。每天凌波微步5分鐘,可以提高身體溫度,改善心肺功能,也能達到快速排毒功 效。「千人凌波微步」5分鐘快閃活動為號召民眾,凝聚運動即生活的共識,實踐以運動養生的夢想。當鼓聲響起,張老師與小朋友共同攜手上台,帶動台下千人昂 首踏步。台上眾人大步走向觀眾,邀請大家起身,一起抬頭挺胸,目視前方,收下巴,脊椎、手臂打直,抬腿至肚臍高度,保持固定而平穩的呼吸頻率。短短5分 鐘,參與民眾個個熱血沸騰,神采飛揚,在快閃踏步中肯定自己也激勵旁人,催動現場波動共振,全民運動狂潮嗨翻天。


後記

從確定參與「一起世大運 365倒數」活動的那刻起,東醫氣機導引的活動成員默默執行雁行理論而不自知。孤雁引領雁群而不單飛,在團體中單純地付出;腳色輪替而不自衿,在給予中接 受任何不經意的點撥。隨時調整自己的步伐,跟上腳步,不等待掌聲,勿期待讚美。孤雁單飛,難以翱翔千里,群雁振翅,方能聲震天下。 



文字 / 鄭雅靜 攝影 / 黃玉淇

氣機導引嗨翻世大運 - 凌波微步動人心(上)




一起世大運 365倒數,氣機導引代表武術項目演出螳螂捕蟬、左右開弓、旋轉乾坤,以及千人凌波微步。



 黃飛鴻男兒當自強音樂一起,螳螂捕蟬揭開序幕。




 螳螂捕蟬招招皆武術。




 市民熱情參與,爭相拍照。




左右開弓功法裡的攢拳壓掌彈跳爆發力強。




 旋轉乾坤柔弱勝剛強。




 蛙形彈跳民眾掌聲如雷。




台灣即將舉辦2017臺北世界大學運動會,賽事規模為歷來之冠。東醫氣機導引受邀為武術團體代表,出席8月20日下午3點市府廣場的《一起世大運 365倒數》嘉年華會,成員們展現台上三分鐘台下十年功的淬鍊成果,更重要的是吸引廣大民眾的熱情參與,挑動全民運動狂潮。

雙帥走秀技藝超群

現代武術有別於舊時代的舞槍弄棍討生活,已經成為藝術表徵之一,也是平民百姓的休閒運動。此次,氣機導引由二位成員領銜擔綱賽事創意設計走秀活動。莫仁維 身著簡單的白襯衫、卡其褲,肢體動作簡約俐落,呈現氣機之美;辛華昀則紫衣黑褲,身手靈活矯健,帥氣逼人,武術融入現代人的日常生活可見一般。

千錘百鍊只為完美

武術團隊表演的背景音樂源自古曲《將軍令》主旋律。眾人在《男兒當自強》的豪氣萬千中快速奔行,立定出手「螳螂捕蟬」,身形換步,雙手纏絲,快慢有餘。 「活肩曲肘」側身下勢,舒緩軀體。「左右開弓」張弓挾矢,目視凝遠。左右護法輪番「攢拳壓掌」,帶動蛙形彈跳,震動全場。台前三分鐘,幕後十年功。「旋轉 乾坤」化張為馳,功法套路轉進鬆柔,時而螺旋、絞轉;時而延伸、開闔,在定靜自在中凝聚運動競技的核心價值,達到自我和群體的心神合一狀態。





文字 / 鄭雅靜    攝影 / 黃玉淇



2016年8月17日 星期三

一起世大運,倒數365



《一起世大運,倒數365》大家準備好了沒?!

千人凌波微步,在大家共襄盛舉之下,報名踴躍,人數突破千人啦!謝謝大家的熱情參與!!

參加凌波微步快閃的朋友們,請於8/20 4:35 pm氣機導引表演開始前於舞台前聚集,待氣機導引表演節目開始10分鐘後,隨舞台上表演人員的帶動,開始我們的千人凌波微步!
已經領取紅色排汗衣的朋友別忘記,穿了再上!想要臨時加入我們的朋友也歡迎自備紅色上衣或是提早到東醫氣機導引的攤位領取,送完為止,另外還有為大家準備氣泡水跟面膜當作小禮物。

8/20下午4:35,台北市政府前廣場,我們不見不散喔!!





2016年8月2日 星期二

《一起世大運,倒數365》千人凌波微步



.





《一起世大運,倒數365》千人凌波微步




為什麼《氣機導引》要勞師動眾舉辦“千人凌波微步”?

因為,我們有夢。

2009年,蘇珊大嬸參加了英國達人秀,唱了“我曾有夢”(I Dreamd a Dream),她的勇氣與歌聲,不但讓大家跌破眼鏡,也從此顛覆了人們對歌手的認知制約,更激勵了人們追夢的勇氣。這是蘇珊大嬸自己都無法預料的蝴蝶效應。

氣機導引的夢,是將源自中國古老的養生智慧、動的預防醫學,在西方醫療及運動系統橫掃世界的今天,讓這份肢體瑰寶重新讓世人看見:因為氣機導引是真正可以協助現代人解決慢性文明病(包括肉體與精神)的東方運動系統,也是預防老人長照社會問題的重要關鍵。我們有夢,我們要顛覆未來老人的社會面貌。

8.20的《一起世大運,倒數365》
氣機導引「千人凌波微步」,邀您一同5分鐘快閃活動,為的就是實踐這份夢想。
當戰鼓響起,千人昂首踏步的神采與波動的共振,必定會激勵在場的人,激勵他們也為自己的身體付出心力與行動力。你的身體不健康,家人的生活就變調;我們的社會不健康,大家就要承受共業誰也跑不掉。所以,我們選擇不再置身事外,努力一步步實踐我們也無法預知的蝴蝶效應,可能是健保局可以不破產、老人可以不長照、你的兒女壓力變小…,我們期待它發酵。

如果,你快閃踏步5分鐘能激勵別人開始為自己的健康負責,這是功德也是福報。 我們都得奔老,凌波微步是高機能走路功法,可以啟動身體自癒力,邀請大家8.20一同努力去改寫我們未來的面貌





活動時間:2016年8月20日(六)下午3~6點
地點:臺北市政府前廣場
報名請洽:23111166或
Email:chiji.taoyin@msa.hinet.net



2016年7月21日 星期四

八德會館即將啓用,帶你找回身心的依靠




『50有感,以運動學老(上)/鄭雅靜』


氣機導引的學員來自四面八方, 有媒體記者、公教人員、醫師、家庭主婦和工商人士,多年來大家每星期齊聚一、二回。當人生邁入知天命或耳順之年,看似生活和事業兩得意,猛一回頭才發現搭乘的歲月高鐵已經衝過人生的中站,朝向終點而疾馳。

我們的青壯年時期多數在80、90年代的方興未艾中度過。1987年政府宣布解嚴,台灣傳統勞力密集的工業漸漸被電子產業所取代,金融、娛樂、媒體百家齊 放,各行各業繁榮興盛,人才輩出,台灣對世界經濟發展佔有一席之地。當時的社會不流行「台灣之光」,也不盛行創新或典範移轉,大環境充滿了「我有話要 說」、「愛拚才會贏」的蓬勃朝氣,股市行情一片欣欣向榮。

長期迎合社會價值和同儕認同的打拼人生,扶小顧老的家庭生活,都讓人不自覺地過度使用身體作為代償。我們也許沒有感覺自己正在慢慢變老,但攬鏡自照,頭髮 不再烏黑亮麗,身材失衡。偶有小事就心生掛懷,情緒難安。白天的思緒縈懷,甚至夜不安枕。當年開始運動不是求健康,而是身體的現實需要。沒想到二十年前單 純保養身體的運動,在眺望高齡人生之際成為身心的依靠。

專家學者近乎耳提面命地提醒,台灣高齡人口每年以1%成長,一年增加23萬老人,人口老化速度居全球第一…,其實很難體會這些數據和自己有甚麼直接關聯。 然而台灣50歲以上男性,近半數曾有攝護腺肥大的困擾。女性停經後的荷爾蒙下降,促使生理機能的骨質流失、動脈硬化及記憶力衰退等快速老化。中高齡人口的 心血管功能普遍變差,耳朵的機能逐年萎縮,無法避免的白內障…,一個人的孤獨生活感覺好近又好遠。

人體如果長期缺乏活動,每年會減少1%〜2%的力量,有朝一日,我們會衰弱到無法從椅子上順利起身的程度。但是透過規律、適度的運動且養成慣性的話,假設可以增加30%〜40%力氣,將相當於年輕15歲,延年益壽之效遠勝任何仙丹妙藥。






東醫氣機導引 / 八德會館

坐落在台北市八德路三段12巷52弄7號,鄰近捷運忠孝敦化站。




八德會館即將啓用,帶你找回身心的依靠



『50有感,以運動學老(下)/鄭雅靜』


身體難免會變老,心理需要慰藉,大腦的神經連結則是愈用愈活躍。身體的老化不應該是尋求長期照護的必然理由。學員們從肢體運動的導引術入手,練到情緒管 理,身心的連結,親身體驗氣機導引養生運動的成效。曾為恐慌症所苦的公務員,罹患氣喘、甲狀線腫、心率不整、退化性關節炎的無齒之徒(牙周病的緣故),脊 椎側彎、肩頸和腰部痛到無法平躺睡覺的小職員,想要增強體能的上班族…,十多年來,學員們個個腰背挺直,手腳俐落,精神抖擻,心少掛懷,不知老之將至。

人如果養成正確身體運動的慣性,將會產生正向思維和能量的循環。有學員偶遇舊識,詫異其老態龍鍾,慷慨為其出資,給付運動的學費。有學員多年來學而優則 教,身體力行,義務教學。有學員長於裁縫,張羅會館的布置。有學員退休,擔任義工,認同「動」的預防醫學,向親朋好友推薦運動的好處。大家習慣貢獻己力, 既避免被歲月偷去自己的健康,成為長照的對象;也呼朋引伴,攜手努力,不讓高齡族群淪為下流老人的潛力股。

與其感嘆無法避免的高齡社會,不如積極打造身從心所願的尊嚴老年。台灣有一群主張飲食、起居、情緒、運動管理及親近大自然,不求偏安一隅的養生運動團體,可以和您共同經歷以運動學老的樂齡人生。





東醫氣機導引 / 八德會館

坐落在台北市八德路三段12巷52弄7號,鄰近捷運忠孝敦化站。


 

2016年7月9日 星期六

逐 夢 之 路










小時候,父母耳提面命,要孩子養成良好的品性,努力做人,長大才有出息。老師循循善誘,要學生努力念書,完成我的志願。我們一度誤以為人只要長大,夢想就會自己實現。踏上人生築夢之路才明白,人有多少夢想,人生就有多少故事。

有夢想的人,透過各種歷練,放鬆身體,清空雜念,讓心安住。

有夢想的人,在生活中保持專注,以不變應萬變,養成動、靜皆宜的從容。

有夢想的人,紮穩人生的馬步,隨波逐流而不失中介之心,應對世間萬象。

原來,實現夢想之路就是發現自己生命的初心。



2016年7月1日 星期五

第129期 / 六根修煉初步



◎李 明



六根與識識


我們常用「六根清靜」,來形容專意修行、不問世事的出家人。「六根」一詞,的確出自佛教,是指眼、耳、鼻、舌、身、意。佛教談六根,是因為六根接收外界色、聲、香、味、觸、法等「六塵」,干擾心的清靜。在佛教唯識宗的看法,根、塵相遇而生識,六根的眼識、耳識…等六識,加上先天的莫那識與阿賴耶識,形成「八識」,構成人對這個世界的認知。識是虛妄、染污的,所以要追求「轉識成智」。佛學中對六根八識的論述連篇累牘,分析繁複精微,橫跨哲學與心理學等領域。只是其中枝蔓複雜,又創造了許多專有名詞,反而令人難以掌握精髓,作為實修的指引。

下文談「六根」,會借用這些佛教用語以利說明,但未必與其原意一致。我們的討論是從身心靈全方位切入,並與三丹田的修煉貫穿起來。

所謂六根,其實可分為兩部分,意根乃是指大腦的思想、判斷、記憶等功能,其性質與其他五根不同。至於眼、耳、鼻、舌、身,是透過神經系統接收並傳遞外界訊息。雖然人類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的靈敏度在各類生物中並非最優,但經歷漫長的演化,形成最能適應周遭環境的構造。只是兩百多年來的工業化,尤其是最近一、二十年的資訊革命,使得人類接觸的事物迥異於前,影響到五根與環境的協調性。最明顯的例子,就是我們看手機與電腦螢幕時間不斷增加,致使原本以看遠方景物為主的眼睛功能受損,變成了近視。

進一步分析,五根雖然都能感知外界訊息,但相較於遍布全身的身根,眼、耳、鼻、舌位於頭部,與我們心智關聯更為直接。眼、耳、鼻、舌(加上口)構成中醫所謂的「五官」。五官與身體內部五臟互為表裡,眼為肝之竅,耳為腎之竅,鼻為肺之竅,舌為心之竅,口為脾之竅。也就是說,人體內在經絡臟腑健康與否,可以從五官看出端倪。

五根可視為具有感覺功能的主體,與之相對應的客體則為色、聲、香、味、觸,稱為「塵」,或「境」。根境相遇,就形成眼識、耳識…等五種「根識」。例如嗅覺是由氣味分子(香)刺激鼻粘膜中對應的受器(鼻),激發大腦嗅覺皮層中對應部位,產生我們聞到的氣味訊息(鼻識)。

眼、耳、鼻、舌、身五根的根識,其性質只是對境的映照,透過第六根即意根的作用,變成「識識」。由於經過大腦的記憶與判讀,識識形成我們對外在世界的認知,也可能進一步作用到內分泌,引發不同的情緒反應。一般人自懂事以來,被灌輸的就是對名、利、權、情、欲、食、睡的追求,導致大腦不斷透過這套價值觀來解讀外界訊息,因此我們的識識籠罩在制式而僵化的思維下,又會反饋強化意根的慣性作用。

如此長年累積之下,會造成六根壅塞,無法準確對焦,影響對訊息的接收與解讀能力。我們變得更執著,只看自己想看的,聽自己想聽的。對外在世界的認知,只是自己記憶與知識的制式化投射,所以掌握不到事件的真相,也容易迷迷糊糊掉入情緒的陷阱,徒生種種煩惱。譬如百貨公司裡吸引人的衣服、化妝品,都是對焦你大腦裡希望漂亮年輕的念頭,因為價值觀被教育成這樣,所以你看到這些就想買。又例如堅持某種政治立場的人,一聽到反對者論點就充耳不聞,或心生反感,逕自貼上負面標籤。

滌除識識的層層堆疊,才能回歸六根初始的根性,有能力看清萬物面目與宇宙真相。



境的清淨化


「根」「境」對立而成識,因此可在境的管理上下功夫,不要讓六根過度超載而不堪負荷。老子所講「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太多聲色之娛、口腹享受,容易造成感官失去辨別的能力。這裡的問題出在境,而不是眼根、耳根、舌根本身功能有毛病。老子還說,「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也是透過境的管理,避免識識擾動心緒。孔子則將「非禮勿視、非禮勿聽…」列為仁的具體實踐,只是後世儒家把「禮」變成僵化的教條,反而忘記孔子講勿視、勿聽的初衷。

早在兩千多年前,老子與孔子就有如此的洞見,可見當時精神文明的高度。可惜人類並未由此走向更高層次的覺醒,反而一步步往物質文明的方向發展,先污染人的身體心靈,再慢慢污染整個地球。如今在3C影音產品充斥下,六根隨時隨地都在接收五花八門的訊息轟炸,除了不斷誘發大腦進行不同的想像,刺激交感神經亢奮與內分泌變化,喪失心緒的平靜,其程度又比老子時代超出何止百倍千倍。

最簡單的對策,當然就是自我檢點,隨時注意與六根對應的境。剛開始進行身心靈的修煉時,要戒慎恐懼,少讓自己暴露於令心神紛亂的人為之境。多置身大自然環境中,回歸與宇宙連接的和諧狀態,自然能多接收人類幾十萬年演化以來所熟悉的天地萬物的訊息。其實只要點一炷沉香,就可啟動好的氣場,營造一個讓六根清靜的境,把身心靈帶到好的地方,讓自己就在其中,這叫「造境」。當然,在日常生活中,無孔不入的廣告也是在造境,不斷以動人的畫面與煽惑的語言,營造一種吸引人的假象,誘發你對產品的購買欲。

以「根境相對」的觀點出發,對許多問題就有不同的思考方式。世間萬象萬物都是境,根不對映就看不到那個境。同樣的廬山,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問題不是山有變化,而在於你是橫看或側看。通常你的根有怎樣層次,就看見什麼層次的境。

根境和合則生緣,但萬事萬物都會變,等到根境和合不再,礙愈來愈大,良緣也會變為孽緣。因此緣至礙時總須散,這是天道,散未必不好,若堅持不散,反而帶來悲苦。



截斷 / 解構意根的作用

嬰兒看電腦螢幕,也會產生識,但他的識停留在視神經跟螢幕間的關係,大腦的解讀是空白的;但你看電腦螢幕,螢幕上的訊息經視神經傳回大腦,就會被比對解讀。這中間的差別就在意的作用。

意的作用按先後順序,可分為「觸、作意、受、想、思」等階段。常見之意是外緣的,感官先接觸到外境,即觸,然後才作意,即意識到這個外境的存在。如果只發生觸,但其後未作意,就會像嬰兒那樣,東西只是看了而已,當下形成短暫的眼識,但沒留下印象,就馬上被另外的影像取代。有時也可能在沒有外緣之下,腦海直接產生某些想法,也就是從作意開始。如練習靜坐時,明明眼睛與耳朵不看不聽,但腦袋裡卻無端湧現許多念頭。如果作意在前,是內發性的意,而觸在前,則是外緣性的。

只要意的作用還在觸或作意階段,如果能就此打住,即斷觸或不作意,當下凝結在一個根識的狀態,不產生後續的受、想、思,心就不會被干擾。所以平時大腦不要有太多的念頭和想法,有些事情想到一個程度就停下來。只停留在表層,概念就會消失。看事情若能這樣,就視而不見,全都明白,卻不進入深層。靜坐時,不必勉強壓制念頭生起,念頭來了,就讓它過去,如船過水無痕。即使眼耳鼻舌身的作用還在,能接收到外界訊息,但只要念頭不停留大腦,就不會下載成為心事,而產生內分泌的變化。

意愈到後續的階段,就愈難截斷。受就是大腦已與外境形成連結,進行初步判讀。而想和思,則是起心動念,產生了進一步的想法,甚至決定採取相關行動。這時念頭在大腦中揮之不去,很容易下載到心而影響內分泌。



回到五根自性與真意


眼耳鼻舌身五根自性,乃是人類演進五百萬年寫在DNA裡的東西,但在後天的識識層層堆疊下,已經很難釐清本來面目。就像我們的大腦功能只開發5%,眼、耳、鼻、舌、身的許多功能也被封閉。我們看外在世界,常透過既定價值觀以及知識與經驗形成的框架,而且只找想看的部分去對焦,因此只看到自己的欲望,而非物的自性。從表達到觀察,你都被限制,被干擾,失去了真。

五根雖是我們認識世界的門戶,但是在識識干擾下,造成根性被蒙蔽或扭曲,五根反而變成體察真相的障礙。我們原本有很單純的眼,但被大腦的念頭主導,以為事情原本就該是這樣。我們認為,我看山是山,你看山是山,他看山是山,所以山就是我們共同認知的那個樣子,就是我們共同定義的那個答案,這叫做非真相的一致性。

凡事沒有回到真正的根源,就解決不了問題,因此五根的修煉,也得從還原它們的本來面貌開始。眼耳鼻舌身五根,就讓它純粹到它的根性,回到單純的神經根感受中。讓五根的感覺就在感覺中,不要連結到心裡的情緒,也不要連結到既有價值觀。把識識切掉以後,就不會落入自己的執著,所以從眼耳鼻舌身進來的訊息都很準確。

我們必須抽絲剝繭,洞悉所謂普世價值的本質。要開始反省,以往學習了很多知識、技能,乃至在職場競爭……是否讓你覺得這才是你的成就,得到越多才是成就越大。如果我們眼睛看東西時,先剝除這層識識,不為了個人利益或社會觀感而遮掩隱藏,就能在本心中看到自己的無明,看見自己的粗糙面,還回五根的根性。聽別人說話,不會因口氣或音調不符自己喜好,就封住聽的能力,聽不出裡面的心。

等到進一步靜心凝念,大腦放空,意根停止作用,視而不見、聽而不聞,「真意」就會出現。你會閱讀到天地的真正訊息,而不是自己所想聽到、看到的東西。原本封閉的95%的腦開始作用,讓你像嬰兒一樣重新認識世界的真相,開啟與宇宙的聯繫。不去連結識識,以知識與聰明去「對話」萬物;而是心不想,不起念,只「對應」萬物。







展開六根修煉


氣機導引進行三丹田的修煉時,其實也在同步訓練六根。在下丹田階段,對功法中各項招式由初學到熟練,乃至進一步感知內在氣機的流動,都需要「覺知」和「專注」。這種由粗而精、由外而內的過程,也有助提升六根的覺察力與專注力。

等到進入修煉中丹田階段,靜心是基本的課題,所以必須守候六根門戶。練心的道場就是當下各種狀況,你處在眼耳鼻舌身接收進來的資訊所構成的立體空間中,產生不同樣的心象起伏,你的道場就在那裡。修六根才能定,不修六根是定不了的,只是空談感覺。

專注和覺知,還只是六根的意,而不是真意;真意是完全脫落了身體的執著、心裡的障礙,來自身體本身的雜訊統統不見了,就可以跨越四度空間,洞見五度、六度空間。在真意的狀態下任運自然,就是氣功學。

在靜坐時點一炷香,以觀陰火訓練眼根,再配合發聲練習,藉由腔體與經脈的氣機共振,找到對六根的感覺。你會看到,六根與外界的連結是以一種波的震動現象呈現。以眼睛而言,除了原本透過大腦產生的視覺,還有散發強大能量波的眼中之眼,這就是可連結到外界的「眼神」。耳、鼻、舌也有耳神、鼻神、舌神…你必須練習打開六根,透過體內波動,培養六根互通的能力,開啟久被封閉的功能,洞見宇宙萬物的虛實相生。

如此你從擺脫識識開始,由根識到根性自見,再帶著這些根性不斷再改變,你會開始翻盤、變天。等到打開松果體,展開「轉識成智」的上丹田修煉,由成所作智、妙觀察智、平等性智、大圓鏡智,一個層次一個層次往上提升。



七月第129期電子報

2016年6月13日 星期一

開 發 身 體 - 為 老 先 學 老






那天,他們一起站上舞台。

紅衣灰髮的婦人是古月英,七十一歲。前年,身體一向硬朗的老伴突然過世時,她一下子方寸全亂了,大家都擔心她會撐不住,沒想到她度過半年的悲傷期,很快又笑容滿面地站在大家面前,而且神態舉止更從容安定。

她說:「每當我感覺悲傷難抑的時候,我就開始緩慢轉動身體,讓細膩的身體動作,幫助我化解累積在身體的情緒鬱結。我現在每天早晚帶著小孫子跟我一起練功,我教他們用動作認識自己的身體,踝膝胯、腰椎頸、肩肘腕;我也教他們學習靜坐,感覺自己的身體、感覺自己的心、跟自己的身體相處。我跟他們有共同的語言,我的生活很豐富,一點也不寂寞。」

跟古月英一樣,在舞台另一端全場動也不動靜坐兩小時的是七十一歲的姚崑宗。十八年前他剛退休,被報上的氣機導引專欄吸引,他想試試看這宣稱可以讓自己「脫胎換骨」的運動,到底是什麼東西?那年他才五十出頭,但視茫髮蒼,精神體力都明顯衰退了,幾次疏忽導致的擦撞,賠了不少錢,夜間再也不敢開車。

他跟太太素蘭相約一起學習,因為秉性質樸,加上用功,不僅體力倍增,精神意志都比同年齡的朋友好很多。現在兩老選擇在烏來的山居獨立生活,把市區的房子讓給正要打拚事業的兒子住,而且夫妻搭檔,成為最年長的氣機導引專業教練,一個星期共有六堂教學課程,在社區大學、中山堂等公共場所,教大家安靜下來,用深層緩慢的動作,跟自己的身體結緣。

像古月英、姚崑宗、鄭素蘭這樣的老年學員還不少,他們在覺察到身體開始走下坡的時候,選擇用老老實實的方式,走進酸痛、擊潰酸痛,讓自己的生命再也不受病痛所擾;而且未老先學老,在台灣社會即將步入老年社會的時候,不假外求,就從自己的身體開發智慧寶藏,為自己張起最穩固的安全防護網。
這個專欄將以「跟自己的身體結緣」為主題,用實際案例,鼓勵大家回到自己身上,從身體開始、慢慢拓展至身心靈的整合,改變自己、改變社會。



(本文摘錄20160610人間福報家庭12版)


2016年6月3日 星期五

啟 動 台 灣 新 心 跳










台灣崇山峻嶺森林蔥鬰,是個能量綿密彙粹,福德俱全的寶島。曾經,我們在這塊土地創造了共同的驕傲;曾經,昂首闊步,馳騁夢想,神采飛揚。然而,在世界經 濟競爭的洪流中,我們迷失方向,心不再激烈澎湃;在生活的困境中,夢想不再遠颺。縱然繁華如水月夢境,但只要保有活潑的赤子之心,就留下重燃希望的星星之火。

這次,我們用全套的「左右開弓」心臟功法,在每個動作的深層壓縮中,指向自我的幽黯內在,釋放縈繞心頭的鬰結、塊壘,透過吐故納新,與「心」對話,注入夢想熱情,啟動每個台灣人的新心跳。



2016年5月27日 星期五

行 者 圖 鑑








有一分熱,發一分光,就令螢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裡發一點光,不必等候炬火。

台灣已經進入高齡社會,十年後將邁入超高齡社會,每五人中就有一位年齡超過65歲。老人照護問題、青壯年面對壓力造成的身心問題,都是未來台灣社會要面臨的嚴峻考驗,其實­這些問題你我早已了然於心,卻又覺得事不關己。試想,十年後的自己就是那個老人,造成­社會負擔!十年後的自己就是那個青壯年,身扛千斤重擔!老不能避免,但是我們能讓自己­老的無病無災、優雅自在;壓力不能避免,但是我們能讓自己身心平衡。

『我們可以為自己做些什麼?我們能為社會準備些什麼?』,東醫氣機導引沈潛二十年,為­了培養真才實學的教練,也為了凝聚出這樣的共識與實踐力,有一分熱,發一分光,實踐自­己,完成眾人。

點點螢火也能照亮無盡的夜空! 期待你的加入。


2016年5月25日 星期三

第128期 / 我是 75歲一條龍



◎沈清雄



學員沈清雄(前排左1)




人生對兩種人要絕對感恩:一是生養的雙親,二是傳道授業解惑及教導養生的師長。


前者是先天的,所謂「命」也,而後者是可選擇的,所謂「運」也,人的一生有如張老師所常提起之知命、應命、造命,而應命與造命之間常可「轉命」,即把先天的生辰八字加上本身的材質,運用到「最佳狀態」,因而轉成好運、好命之轉命造命也。


今天要談的是後天的「轉命」。


約15年前,得幸由時報得知張老師教太極導引而前來上課,才知道張老師教的導引功法是導引正向能量的養身方法,使身、心、靈及精、氣、神得以增長。張老師之太極導引後改稱為氣機導引更是貼切了得,他的教學不能說只是導引動作之功法,而更詳究其功法的真諦,誠如教室門口前之六句真言:



沈肩落胯鬆擬霜,

起手墜足輕映雪,

氣貫湧泉透成根,

周身轉運綿若水,

行住坐臥皆安定,

體正神寧虛入髓。



另外,



夜闌人靜萬慮抛,

意守丹田封七竅,

呼吸徐緩搭鵲橋,

身輕如燕飄雲霄。



這些真言口訣,我每天早晚練功時,就自然引入我腦海之意識中,從而靜心、聚神、呼吸、動作、安定、入髓。尤其八大原理(螺旋、延伸、開闔、絞轉、靜心、旋轉、壓縮、共振),它的動作是-開闔以密、延伸以遠、絞轉以深、旋轉以復,運用於身體九大關節(踝、膝、胯、腰、椎、頸、肩、肘、腕)環環相扣,使得脊椎運動微調五臟六腑,受到極大化之刺激,當然於此正向能量會加大,事物就會朝著正面去處理它、接受它、放下它,當放下它時,「壓力」自然減輕,而更「自在」了。


「養生」無它,就是減少壓力增加自在,而要減少壓力,「正向」能量須增加,正向能量之增加當然有很多妙法,如宗教、音樂、畫畫、游泳、旅遊等等,然老師教的是「內外兼修」之「動禪」(輕、鬆、綿、透、虛、定),用氣機導引九大關節及八大原理來產生正向能量,而用意識導引身體動起來,然後又把身體還給意識,正向循環生生不息,動靜自如也。


說到這裡,不得不佩服張老師提倡「身體自覺」、創立「東醫」。東醫就是「動的醫學」。「東」方主震、屬動,象徵生生不息的自然動力;「醫」就是專業的健康管理,透過運動、飲食、起居、情緒管理與接近大自然的生活,掌握自己的生命品質。吾人所熟悉者常為「心靈自覺」、「中醫」、「西醫」,哪有身體自覺?只有東醫才是「真懂,悟也」。


凡是自覺覺他,套一句俗話:想通了沒?心在人在,用心才有心。這又關係到時間點,要在對的時間把對的事做好,充分發揮時間的效率,在精氣神最佳的時間內,做最能養生之動禪-氣機導引,使我們在餘生中能有效的延長有品質的生活。


依我練功之體驗,以張老師之氣機導引-動禪最能養生,最有效率。還好我15年前有幸在對的時間作對的事,學到了氣機導引而轉命,至今75歲更像一條龍。



感恩有您 張老師!




五月第128期電子報

2016年5月22日 星期日

揮 灑 忘 年 的 青 春 / 常 青 組 曲









這是一場素人表演。由一群平均年齡超過65歲的高齡長者,以活動自如的身體,充滿內涵的肢體語言,透過輕靈的動作訴說他們的生命尊嚴。他們沒有繁複的物質念想,也沒有華麗的動作,只有鬆開身體,拋開執念,在天地間盡情揮灑忘年的青春。他們是高齡社會的青春代言人。




2016年5月15日 星期日

動 出 健 康 ─ 跟 自 己 的 身 體 對 話







東醫氣機導引創辦人張良維老師應泰山文化基金會邀請,以『 動出健康 ─ 跟自己的身體對話 』為主題,與大家分享如何跟自己的身體對話,動出健康也動出身心的智慧。


演講資訊:


2016中區「智慧生活」系列講座《第4場》

時間:105年05月22日(日) 下午2:00-4:00
講題:動出健康 ─ 跟自己的身體對話
地點:彰化縣員林市永裕街2號 (佛光山員林講堂)

自由入場不需報名,座位有限請盡早入場。



2016年5月12日 星期四

鬆 開 身 體 , 回 歸 心 的 平 靜










有位朋友在粉絲頁問我們有沒有『去憂解鬱』的功法?當然有!氣機導引的每招每式都是去憂解鬱的良方。為什麼?因為身心腦本是息息相關充滿著連動性, 你不妨試著把拳頭握緊,再慢慢的把拳頭鬆開、掌心鬆開,進而將肩頸放鬆,在肢體變化的過程中觀察自己心境感受的改變,你會發現到拳頭握緊時人會不自覺的處 在備戰激動的情緒狀態,隨著肢體的放鬆原本激躍的情緒會隨之回歸平靜。身心就是存在著這麼密切的連動性。 心因性的問題容易造成肢體筋肉的僵硬緊張,也往往衍生出諸多的生理不適。心因性的問題泰半無形無相難以掌握,也不是靠理性告訴自己要放下、不要多心、要放 輕鬆……就能解決。要回歸心的安定,身體是最好的界面,具體地從身體的放鬆開始,創造出能讓心安定下來的內分泌狀態,大腦自然會減少胡思亂想。讓我們聽聽 氣機導引學員們的現身說法。





2016年5月11日 星期三

第127期 / 沈香讓我關關難過關關過



◎謝式冰




非凡新聞採訪學員謝式冰



練功迄今超過15年,直到2015年去年張老師的教學進入中丹田,從練精化氣進入練氣化神的階段,這個階段真的體悟最多。張老師上課的心法,反覆舉證的,藉由佛教的語言來解釋道家的精髓,佛皮道骨,也將道家隱晦不清的練功意涵,去蕪存菁的重新整理,用現在的語言彙整,詮釋,一遍一遍,由東方到西方,橫貫遠古到現代,將人類精神寄託的各個宗教,從歷史上的演化,到現在形成各大派別的來龍去脈解釋清楚,但是宗教只要是傳世一久,就弊病百出,宗教原本作用是要洗滌人心,只要有人為複雜的介入就很容易淪為商業模式,張老師強調我們要了解,宇宙的神,只要自己去求,根本不用假他人之手。點一柱好香,來聯結自己與天上的神靈,重新定義香文化的真正意義,舉頭三尺有神明,重視信仰的重要,才能維繫一個家族,甚至於民族的復興。宗教不是存在於教堂、傳教士、廟宇、比丘、比丘尼,以及其它宗教的代言者身上,而是在每個人的本心中,對於現在世界的亂源,這才是釜底抽薪的最徹底方法。目前我們個人最起碼可以追求無我之心,提昇生命的價值。

我們練功,從不講神通,只強調提昇自己的悟性,自覺力的精進。紮實在身體反覆的鍛鍊、放鬆之中,讓空間形成,自然而然的就會一天天的耳聰目明。靜坐的訓練,其實我坐不超過1個鐘頭,有時也看身體的情況,加減調整,但是靜坐的功效,我的感受尤其明顯,只要內心受到外界干擾的波及,忐忑不安時,二話不說,就點柱香靜坐,人就能安定,心就放鬆,晚上一定會有品質很優的睡眠,根本不到降妖伏魔的階段,我就受益無窮了。靜坐,感恩!!

我的人生不敢說有多大的苦難,但是到目前為止,也碰到許多關口,我總是會點三柱香,在我的佛祖廳,祖先牌位前,祈求觀世音菩薩、釋迦牟尼佛及我林家眾祖靈給我智慧去面對,真的,好神奇,總是關關難過關關過,我也慢慢在教導下一代,拿香與天上眾神對話,希望他們也可以開智慧。
                       

能接觸氣機導引,認識張老師這位良師,真是我今生最大的福報,我願意一輩子跟隨,沒有比這更好的修練了,小至我的家庭,大至社會眾生,我都希望不缺席的參與,完成無悔的人生。




五月第127期電子報

2016年5月7日 星期六

感 恩 的 心 , 感 謝 有 你




東醫氣機導引『體頌台灣的母親』功法展演圓滿落幕。謝謝各位朋友熱情的參與!我們懷抱著感恩的心,用身體、用行動感謝我們的母親,也敬祝全天下的母親,母親節快樂!

附上展演當天精彩的照片集錦,讓我們再次回味那份美好的感動。





氣機導引的大家長  /  張良維 老師





常青組曲
由一群高齡的學員表演旋轉乾坤功法。
學員  /  嚴聖俊、曹林麗美、游碧玉、姚崑宗、蔡靜慧、王碧蓮、李秀娥、洪明美、馬寶琴(由左至右)。





 逐夢之路

氣機導引也有走動的功法,前排表演的是甩手踢腿、後排表演的是雁行顧盼及五龍抓氣,中間表演的是蛙形彈壓。





 隨性與自然的對話

學員  /  辛華昀




走出傷痛的告白
 
龍潭火災案的事主,學員翁仁君分享如何透過氣機導引走出傷痛。




靜坐  /  學員 姚崑宗




靜坐  /  學員 姚鄭素蘭
熊經搖盪  /  學員 李春盛

 


啟動台灣新心跳

學員  /  陳碧玉、呂一慈、謝式冰、陳依青、黃伯玉、黃炳勳、蔡進懋、倪明樑(由左至右)。





 與自己的身體結緣
 
學員  /  李春盛




隨性與自然的對話

學員  /  莫仁維

 


隨性與自然的對話

學員  /  周玉玲




隨性與自然的對話
 
學員  /  楊慧敏(跳起者)
 
 


人生百態

學員  /  張台芬、錢欽嫄、林紫薇(後排站立由左至右)。洪秀棉、陳鴻秋、邱松萬、沈寧衛(前排由左至右)。


 


學員  /  蔡進懋(高高跳起)


 


動盪的歲月

 前排學員表演螳螂捕蟬,學員  /  莫仁維、陳文建、辛華昀、王亞玲、陳焜灃、許增謙、彭平順(由左至右)。後排學員行禪。




謝幕

 


謝幕
前排 張良維 老師 及 展演主持人 學員 鄧美玲








攝影師  /  黃玉淇先生
謝幕照片  /  學員 劉宏煥拍攝


2016年5月6日 星期五

樂 齡 不 是 夢



掌握身體五大功能,預約快樂銀髮生活!
氣機導引要帶我們建構身體的哪五大功能?如何用最樸素的方式經營健康的生命態度?
讓我們看看非凡新聞的報導!







2016年4月30日 星期六

5 / 7 體 頌 台 灣 的 母 親 功 法 展 演






親朋好友時常好奇的問我們:『氣機導引究竟是在練什麼功?』。我們怎麼想都想不出一個面面俱到又淺白易懂的說法,怎麼描述也沒有辦法描述清楚我們練功過程 中日日月月的累積與變化。如果你也好奇我們在練什麼功,歡迎參加5/7日『體頌台灣的母親功法展演』活動,你會感受到舞台上的我們不是在表演而是在練功, 練功就是一個如此精彩又極其安靜ヽ自在的美好過程。







線上報名系統



報名截止日期:2016年4月25日(額滿為止)歡迎大家踴躍參與!




導 氣 功 法 / 開 天 闢 地





肺臟為人體清、濁氣交換的場所,自有一套吸收清氣、排除濁氣的機制。由於現代人的運動量不足,使肺張力受限,功能隨之退化,使身體的排毒功能下降,加上環境中存在許多DNA無法辨認的物質,被人體吸收後,長期累積在組織間隙和關節的濁氣,都是健康的無形殺手。「旋轉乾坤」系列功法就是透過關節、經脈的活動,開發肺的整體能量,恢復身體去濁存清、吐故納新的功能性作用。

所謂「乾坤」,意指「天地」,亦即宇宙間的「陰」、「陽」兩氣。氣為陽、血為陰,陰陽在人體就是氣血,旋轉乾坤,就是旋轉陰陽。「旋轉乾坤」系列功法設計,從經脈的開發,啟動體呼吸;同時兼顧氣血循環,達到更大的納氧量和經脈運行,啟動各層級的呼吸與免疫機制。長期練養,可確實達到養身強肺的功效,並藉由氣機鍛鍊,提升內分泌系統與十二條經絡的運作效能。

以下讓我們一起觀賞學員「旋轉乾坤」系列功法的演出。這一群腳踏實地的身體實踐者,透過功法訓練,在動盪中向內探索安身立命的根源。尤其是年長者的演出,從容體現本功法歌訣「旋轉乾坤禦外邪,知足而無惱」的境界,並在自己身上找到身心具足的喜悅。










2016年4月21日 星期四

內 臟 功法 / 旋 轉 乾 坤






肺臟為人體清、濁氣交換的場所,自有一套吸收清氣、排除濁氣的機制。由於現代人的運動量不足,使肺張力受限,功能隨之退化,使身體的排毒功能下降,加上環 境中存在許多DNA無法辨認的物質,被人體吸收後,長期累積在組織間隙和關節的濁氣,都是健康的無形殺手。「旋轉乾坤」系列功法就是透過關節、經脈的活 動,開發肺的整體能量,恢復身體去濁存清、吐故納新的功能性作用。

所謂「乾坤」,意指「天地」,亦即宇宙間的「陰」、「陽」兩氣。氣為 陽、血為陰,陰陽在人體就是氣血,旋轉乾坤,就是旋轉陰陽。「旋轉乾坤」系列功法設計,從經脈的開發,啟動體呼吸;同時兼顧氣血循環,達到更大的納氧量和 經脈運行,啟動各層級的呼吸與免疫機制。長期練養,可確實達到養身強肺的功效,並藉由氣機鍛鍊,提升內分泌系統與十二條經絡的運作效能。

以下讓我們一起觀賞學員「旋轉乾坤」系列功法的演出。這一群腳踏實地的身體實踐者,透過功法訓練,在動盪中向內探索安身立命的根源。尤其是年長者的演出,從容體現本功法歌訣「旋轉乾坤禦外邪,知足而無惱」的境界,並在自己身上找到身心具足的喜悅。










2016年4月20日 星期三

第126期 / 開發六根 洞見八識 感應天機 道法自然 (三)



◎楊慧敏



六、修煉身心靈,管束六根,活出層次分明


道家藉由下丹田的修煉,克服身的貪惰、昏沈···等干擾,滅除身相,進而除卻與大腦認知連結作用,擺脫識識框架,達入靜、滅心相;繼之,修煉中丹田,收視返聽,積習除卻,面相執著的輪廓漸去,而得小定、滅法相;最終,修煉上丹田,盡性了命,寂然大定,滅性相。透過三丹田的修煉有成,將使自己所見萬物萬象,隨著超越世俗加諸於人的認知,破除習以為常的思想僵化,重獲回歸天地的自在境界,而有不同層次解讀,活出生命中的層次分明。



 (一) 修煉身心靈,管束六根


生命的整體是由身心靈共同組成,各分居下、中及上丹田。其中,身(下丹田)是指軀體神經系統與12對腦神經系統,為人接收外界訊息的對話窗口,即為眼、耳、鼻、舌、身前五根;心、腦結合為意識,第六根意在心 (中丹田)則靠內分泌控制,影響內分泌的變化最重要是自律神經系統;靈(上丹田)則由腦神經主宰,也主導意識及前五根的根識走向,因此,修煉身心靈,則可管束六根。

雖然三丹田的修煉有相輔相成之效,但身終究為心、靈之基石,因而仍須循練精化氣、練氣化神及練神還虛的階段次第練養。第一階段練精化氣,修煉在下丹田,透過氣機導引的引體功法開發身體的空間,以鍛鍊運動神經的敏銳與感覺神經的覺知;第二階段練氣化神,修煉在中丹田,受到大腦來自眼耳鼻舌身意所傳導訊息的影響,因而觸發心(自律神經)的波動,須建構身心靈方程式,洞察每個起心動念,閱讀心波,兼採走靜、行禪及靜坐等實修方法,精準調控自律神經系統及內分泌作用;第三階段練神還虛,融合修煉下丹田與中丹田,即身、心的整合,成就上丹田的作用,屬精神層次,可以藉由觀陰火開發松果體,修煉腦神經系統,提昇靈性,活化六根功能,明心見性,見得智慧。



 (二) 意識層次決定所見世界—見山的層次


青源惟信禪師的一段語錄提及:「老僧三十年前未參禪時,見山是山,見水是水,及至後來,親見知識,有箇入處,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而今得箇休歇處,依前見山祇是山,見水祇是水。...」這段話清楚道出,所見的境隨著修煉層次而有不同解讀,最初與最終所見,都是見山是山,但箇中經歷已大不同。

1.物法(物質)─見山是山:老子道德經第一章:「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其中,「徼」就是邊界,是屬有形的物質,這個階段對事物的認知,決定於它的外形或有形的物質,是由社會所定義的認知來定奪,由被教育的識識認知,不論你、我、他,看到的都是「見山是山,見水是水」。

譬如:眼所見容器,因為裡面裝茶,定義為茶壺;但若是筆放其中,成為外界所稱筆筒,因為共同的識識決定了眼所見的世界,並不是真相,此階段是由共同認知,定義所見事物,屬物質性的物法階段。

2.佛法─見山不是山:佛法是無為法,「常無欲以觀其妙」,妙就是少女,少女隱喻多變化,若是「有」,只看到外形的單一性,「無」則可觀察到無窮盡的可能。這階段從看山是山,轉而看山不是山,因為看到山的無常多變性,不再停留外形的唯一性,此時的法是智慧的法,眼所見容器,是花瓶也是筆筒,已經超越識識、意念,超越第六根的認知,直接用眼性在看,此時「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

譬如:立體派畫家畢卡索,在二度空間上以四維空間的手法作畫,看畫者若採二度空間的邏輯習性對焦看畫,則無法看見畫作的完整表達;除非跳脫平日慣性思維,改以四度空間的角度解構欣賞,否則難以直抵畫作的核心。原先無法全然看懂畫作的原因,是因作畫手法與平日識識認知大相逕庭,在跳脫既定框架後,以立體的角度全然觀察,畫作全貌躍然於心。

3.物法(空性)─見山祇是山:第三個又回到物質,雖然同樣見山還是山,一個是看物質,對焦大腦認知,看到外形;另一個是看空性,看到的是智慧,看到的不是短暫的物質,而是永恆的當下,超越至諸法皆空,要達到此階段,已經歷了斷識識、根性現,而到達轉識成智的境界。在「今得箇休歇處」道出經歷千山萬水,超越一切實相的執著對立,看到空性,回歸尊重大自然的本然性。



(三) 推進生命的層次,活出層次分明


人處在什麼樣的層次,就看見什麼層次的世界,所見萬象萬物的境,也隨著層次變化,而有不同的解讀,因此,必須不斷提昇自我的層次,才能洞悉事物無限的本質,精準調整相應,活得層次分明。譬如,當一個人不小心跌斷腿,那是屬於肢體傷害,是該歸於骨外科層次處理,而非無由的擴大到心或靈的層次,庸人自擾;但反觀若是處理憂鬱症,就不能只注意身體表現的癥侯,心及靈也須一起關照,才能追根究柢,根本解決。唯有洞悉萬物萬象之層次,才可遨遊在名、利、權、情、慾、食、睡的七情慾望中,卻不身陷其中;觸摸所有的物質,而不被物質慾望所控制,能無為而無不為,就能夠活得層次分明。生命透過不斷的超越,站在更高的高度,才能洞見真相,了然於心,層次只存在自己的覺知中,不能用層次去定義對方,當你對事物是全然的觀察時,對方永遠是有無限層次的狀態,倘若對事物的體驗是多層次的,身、心、靈可以隨時獲得滋潤。



七、感應天機,道法自然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萬物有各種不同的種類,不同的生命體、生態圈,與自然同行是宇宙最根本法則,無奈人因慾望的追求,與自然漸行漸遠。在人類不斷追求物質文明,競逐科學發展的同時,屬於人類自然本能的演進就此停滯,唯有剝除層層疊疊的後天認知,停止唯物觀的慾望偏執,重新檢討學習面對七情六慾的態度,才能重見天地間道體運轉的能量,與自然偕行。


 (一 ) 感應天機


老子道德經第二十一章:「…道之為物,唯恍唯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早已闡明「道」看似離人甚遠,天地縱然瞬息萬變,但天地宇宙總在萬物萬象,在天、地、雷、火、風、澤、水、山的陰陽、有無之間釋出信息,看似無為而無所不為,人居其中,若能清淨六根,即可在幽微深遠處感應道的存在,與天地互通有無。

莊子大宗師:「其嗜欲深者,其天機淺」,人若終日汲汲於追求名、利、權、情、慾、食、睡七情的滿足,心永遠外求,身心靈陷於混亂,上、中、下丹田之訊息無法精準傳遞,小宇宙即無法協調運作,更遑論成為接收大宇宙信息的載體,以感應大自然脈動。人唯有切斷識識,才能跳脫以認知架構的世界,文明的執著最後只會害了自己,無法接收來自大宇宙的天機,也斷送了和大自然能量產生和諧共振的契機。


(二) 道法自然


老子道德經第二十五章:「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大自然的愛可分裂存在於不同的萬物萬象,作育萬物萬象而不為其主宰,不同的生命體、不分高低,在道的法則下,萬物並作,與自然偕行。而人類只有微觀人性愛,君子以厚德載物,須與大自然連結,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才會有大智慧、大愛。


結語:人在根塵識的作用下,刻劃了生命的軌跡,更因連結大腦的知識及價值觀,形成後天識識,逐漸建構了認知的世界,混淆了大自然賦予的本性,切斷與大自然的和諧共振。惟有循練精化氣、練氣化神及練神還虛的階段,次第練養三丹田,修練身心靈,方可褪盡識識,管束六根,重返根性,開發六根,進而重啟松果體作用,將前五根眼、耳、鼻、舌、身先開智慧為成所作智,其後,再改變意根為妙觀察智,最終改變第七識莫那識為平等性智、第八識阿賴耶識為大圓鏡智,層層蛻變,推進生命層次,活出層次分明。就如老子道德經第十六章:「致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復。夫物芸芸,各復歸其根」所言,生命與道同在,人應該回歸自然作用的生態圈,看見生命變化的狀態,最終歸根至源頭,讓生命從一個微觀的個體,變成一個宏觀的具體存在,如此,方可感應天機,道法自然。



四月第126期電子報

2016年4月15日 星期五

免 疫 功 法 / 旋 臂 轉 脊




由上個禮拜介紹「大鵬展翅」的「開胸闢肺」功法,已經知道擴展胸廓,可以催化人體的胸腺和增強免疫功能,如果春假期間,你已經透過大開大闔的動作拓開胸 膛,相信你一定覺得心胸開闊,也召來了千萬防禦大軍,築起萬里長城抵抗外邪。「春無三日晴」,天氣依然驟變,風邪容易入侵,加上春假期間南來北往的人潮,增加病毒細菌擴散變異的的潛在危機,不過,別擔心,只要強化免疫系統,就能有效降低感染可能,捍衛身體健康。針對強化免疫力,別以為只有先前介紹的「開胸 闢肺」一招噢,氣機導引的武林秘笈可是琳琅滿目,現在介紹引體功法中的「旋臂轉脊」,同樣可以增強免疫力,一起練習,更有信心可以擊退細菌病毒,健康過生活。

胸腔連接肩關節,肩臂是胸腔部位活動的關鍵介面,「旋臂轉脊」功法就是以腰椎帶動肩臂胸廓,做大幅度的深層旋轉,使手臂緩慢進行上、下、前、後的側舉,旋 轉肩關節以大量活動胸腔、骨骼、肌肉和血管,並按摩內部臟腑,使胸部、肩胛處得到充分運動。動作行進間,雙眼注視旋轉中的手臂指尖,也讓頸椎得到充分運 動,可促進頸部肌肉與肩臂氣血循環。

因此,不管你是長期伏案工作、電腦3C族,因為單一姿勢、不自覺緊張、缺乏運動,造成胸腔組織萎縮,導致胸悶、呼吸不順;或是因為肩部活動量劇減,肌肉與 骨骼沾粘,引發五十肩等症狀,這個動作讓你增強免疫力的同時,也可以拓開胸膛,心胸開闊呼吸順暢,兼以舒緩改善頸部、肩膀及手臂僵硬、疼痛、麻木等症狀, 疼痛散去活動自如。

看了以上的介紹,是不是覺得好處多多,健康就從現在開始,馬上行動!可別讓動作中站著練的動作給嚇著了,如果你自覺腿力還不夠,這個動作也可以躺下來做,也可以達到同樣的效果喲!









2016年4月9日 星期六

引 體 功 法 / 大 鵬 展 翅





人體由骨骼、肌肉、結締組織等等組構出大小不一的腔體,大如體腔、關節腔,小如組織間隙,這些大大小小的腔體相互連結,鋪設成我們體內氣機流通的管 道,這些腔體的結構不但直接影響了脈理位置的分布也決定了氣脈運行的通暢性,例如:組織沾黏、肌肉僵硬、肢體歪斜會造成腔體空間的改變,阻礙氣機的運行, 臟體與組織間的濁氣因此無法順暢排除,日積月累將衍生出各式各樣的肢體疼痛,甚者造成內臟的病變。唯有透過肢體鍛鍊拓開身體空間活絡腔體的連結,重新架構 出正確的身體空間讓體內的氣機盎然流行,才是消弭這類生理不適最根本的解決之道。

氣機導引共有十八套功法,依功法屬性分為『引體篇』、『內臟篇』與『導氣篇』每篇各有六套功法。大鵬展翅功法屬於引體篇的功法,強調大開大闔開筋拔骨、轉骨翻筋的全身韌性鍛鍊。身體必須要先開展出空間活絡腔體的連結,才有納氣的基本條件,學氣功學就是空間

讓我們從週二晚班學員演出示範的『引體功法_大鵬展翅』,感受一下身體在開闔之間湧動的能量吧!







【引體功法_大鵬展翅】人體由骨骼、肌肉、結締組織等等組構出大小不一的腔體,大如體腔、關節腔,小如組織間隙,這些大大小小的腔體相互連結,鋪設成我們體內氣機流通的管道,這些腔體的結構不但直接影響了脈理位置的分布也決定了氣脈運行的通暢性,例如:組織沾黏、肌肉僵硬、肢體歪斜會造成腔體空間的改變,阻礙氣機的運行,臟體與組織間的濁氣因此無法順暢排除,日積月累將衍生出各式各樣的肢體疼痛,甚者造成內臟的病變。唯有透過肢體鍛鍊拓開身體空間活絡腔體的連結,重新架構出正確的身體空間讓體內的氣機盎然流行,才是消弭這類生理不適最根本的解決之道。氣機導引共有十八套功法,依功法屬性分為『引體篇』、『內臟篇』與『導氣篇』每篇各有六套功法。大鵬展翅功法屬於引體篇的功法,強調大開大闔開筋拔骨、轉骨翻筋的全身韌性鍛鍊。身體必須要先開展出空間活絡腔體的連結,才有納氣的基本條件 #氣功學就是空間學。讓我們從週二晚班學員演出示範的『引體功法_大鵬展翅』,感受一下身體在開闔之間湧動的能量吧!#請分享 #氣機導引 #氣功 #養生 #引體功法大鵬展翅 #心臟功法左右開弓 #我的武俠夢螳螂捕蟬
東醫氣機導引貼上了 2016年4月6日






2016年4月6日 星期三

第125期 / 開發六根 洞見八識 感應天機 道法自然(二)


◎楊慧敏

(一)在五種遍行心所中,固化識識

人生旅程總是由不斷的事件堆疊而成,生活中林林總總的事件,如何引發身心靈的反應,則存乎一心。在面對排山倒海的生活瑣事、煩惱或逆境時,我們常會陷入負面情緒循環,由一件生活中的小事件,在連鎖反應後放大到令人抓狂,甚而發展至無法收拾之結局,導致生活的全面失序;或是每次碰到類似事件,都以同樣的應對模式面對。這樣的場景,同樣的生活經驗多不陌生。

在唯識學上將這種因事件觸發的心理歷程,歸類為作意、觸、受、想、思等五種遍行心所,也就是五種最普遍的心理活動。其中,觸,是指根境相合產生識現象而言,亦即感覺器官與客體接觸後的認知行為;作意,就是激發、喚起心識,與意根連結,使心意往某一方向趨動集中,產生注意力;受是感受,當我們注意並認知事物後,內心產生的喜怒憂思悲恐驚等情緒感受;想,則是取像,也就是頭腦中構思影像,進行一連串的審度思索過程;思,是思考後做出決定,並付諸行動。

作意、觸、受、想、思這五個遍行心所,勾勒出人在面對事件時,由認知到付諸行動,環環相扣的具體進程,這就是識識形成的步驟(SOP),若事件被放大反應,不斷連結過去相同的經驗,或已存在的執著認知,則啟動連鎖反應,無端落入慣性連結,人就在不斷重複的交互迴圈中固化識識,建構更深的執著,終至自我綑綁。

 
 (二)建構思考的平台,產生行動力

過去的思維邏輯,造就現在的你,只有重新創造一個新的邏輯,抛棄邏輯包袱,終止切斷慣性的連結,在遭逢事件的思維模式,是扭轉對身心靈作用的關鍵點。根、境相合,形成識,連結大腦,進行作意、觸、受、想、思等心理歷程,形成識識,至此,倘不斷複製此一連結作用,影響擴大至無遠弗屆,識識之深牢不可破。

生活裡的事件,假如任其流轉,則在混沌中,無法跳脫慣性思維邏輯,惟有洞察自己的心波,才可終止事件無明的發展。倘若你未能立下改變自已的決心,則沒有改變的行動力,或僅空有觀念,未能化理論為實際,也終究停留在哲學的清談。因而必須建構一個行動的平台,把想法轉為做法,將形而上的哲思形而下化,形成具體可行的辦法,觀照起心動念,閱讀心波直指人心,修正慣性連結,真正的改變,成就自我。


(三)透過身心靈方程式,修正對事件反應的慣性邏輯

生活中的事件本身是中性的,未加入人的好惡、判斷等識別前,並無好壞可分別,都是因透過眼、耳、鼻、舌、身、意知覺事件,經由與大腦的既有經驗、知識及認知連結,產生對身心靈的影響。身心靈方程式建構了一個具體的平台,提供我們在面對事件時,檢視該事件引發的情緒反應樣態(種類及強度)、心事經由大腦向外連結的強度(該方程式之內容詳附表)的機會,進而管控事件對身心靈的後續影響。

 
項目
說明
公式
內容
F F × N1,2,3…× X1,2,3
參數
意義
F=當下本心;F=心理空間(原始心理空間心事佔用空間);N=情緒反應(包涵情緒的種類以及強度);X=心事經由大腦向外連結的強度。
運作
模式
1.大腦透過六根攝入的訊息,會牽動喜、怒、憂、思、悲、恐、驚等情緒反應,依事件的不同會產生不同的情緒反應(N1N2N3)與不同的情緒強度(N值的大小)。
2.不同的事件所形成的心事,或是間接觸動的心事,將會透過大腦向外連結,希望能往外找到相關資訊以消弭該事件對心理造成的壓力(X1X2X3表示不同的事件,X值大小表示連結的強度)
3.訊息進入後所造成的情緒反應與連結強弱,又會受該人的心理空間大小(F值大小)而有不同的反應。空間大者心能量強,因此在劇烈情緒反應或是心事連結的強大作用下,心智仍能常規運作;心能量弱小者,可能在心事過度連結之下變本加厲地扭曲情緒反應。
簡而言之,人生是由無數個當下所組成,FNX三個參數即可決定人當下的反應狀態(F’),而人生是由無數的當下集結而成,因此由F’即可推測人生的走向。

 註:資料來源,摘自黃怡萱所著「身心靈方程式」乙文,對於該方程式之要義及運作請參考該文之論述。


透過身心靈方程式,啟動閱讀自我的開關,洞察心波的變化,分析自己連結了那些過去的經驗,對情緒反應如何?連結的強度多大?是否產生迴圈式連鎖效應。進一步檢視自己在作意、觸、受、想、思的哪個階段,是否面對外在事件時,已開始了「觸」?或是開始與過去的經驗聯想,而「作意」了?究竟產生喜怒憂思悲恐驚何種類型的感受、強度如何?是否已落在「想」的流程,而產生構思計畫?甚或產生行動,而踏入「思」的階段?只有隨時隨地檢視自己的當下,培養敏銳閱讀自我的習慣,建構對事物產生情緒反應的緩衝劑、刹車皮,在閱讀自己當下的同時,無形中已築起阻斷點,甚且弱化反應的強度。

透過閱讀心波的平台,阻斷外在事物進入心中,不斷對焦大腦認知的經驗,日後,當身心靈再度遭遇類似事件時,將以新的方式邏輯面對處理,這個演進歷程將會被記錄在DNA密碼資料庫之中,使心獲得重生的機會,得以淨化生命的品質。當生命結束之際,傳輸至阿賴耶識,累積為下一世的演進。

 
五、啟動松果體,轉識成智,層層蛻變

 
人類大腦在演化的過程中,為了滿足喜、怒、憂、思、悲、恐、驚等感覺,流連追逐名、利、權、情、慾、食、睡等慾望,至今大約僅有5%左右的腦細胞被開發參與運作,藉此建構了後天認知,其餘95%的腦細胞在慾望的洪流中封閉休眠,日益退化,關閉與大自然連結。倘能切斷識識,跳脫長期由5%腦主導的後天認知,才有利於重啟松果體,活化六根,喚醒95%的腦細胞功能,改變六識,近而層層蛻變、轉識成智。

 
 (一)開發六根,洞見陰陽

萬象皆有陰、陽二面和有、無之別,唯有同時兼顧二者,才能看清世界、清楚的活著。人有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六根接收外在訊息,須同時解讀物質精神層次,開發六根自性,才能全然洞見太極。

眼睛感知影像和精神性的功能,例如眼睛的椎狀細胞感知外在環境的顏色世界,桿狀細胞則感知屬於黑白和光線強弱的訊息,眼視使人有能力以客觀的角度看待人事物等世間萬象,眼光則讓人感知無象的精神層次。耳朵也有二種層次,一種層次接收聲音的廣泛音頻,另一種則捕捉話語的內容和語氣,自然賦予聲音的意義。鼻呼吸有先天呼吸和後天呼吸之別,眾人皆知的後天呼吸是靠鼻子吸吐外氣的進出,在肺臟進行交換的管道;先天呼吸則經由修煉,屬丹田呼吸、周天運轉等。舌與嘴巴幾乎同步運作,舉凡經由嘴巴進入體內的食物或飲品,所謂外氣者,意指飲食作用;而內氣,則是經由練功火候啟動周天循環,由體內自生的口水所化生的玉液或金液,經過修煉,吞津至腹內,如金液還丹,玉液還丹皆屬之,當能產生能量。

身根,則是包括運動神經及感覺神經兩個層次,先透過螺旋、延伸、開闔、絞轉,以開發訓練運動神經,繼之帶動感覺神經開疆闢土,提昇覺知洞察能力。意根主要在訓練得真意,覺察調控運動、感覺神經,達到身體放鬆;再從呼吸控制自律神經系統,控制內分泌的傳鏈,在內分泌平和下,令心安住;進而上丹田的腦神經放空安定,此時真意生,自性現,達到「真意往來無間斷,知而不守是功夫」的境界。

 
(二)啟動松果體無窮的作用力

松果體又稱第三隻眼,負責製造褪黑激素,一種會對醒睡模式與季節性晝夜節律功能的調節,對自然災害提前反應的本能,但因人類的根性不斷受識識污染蒙蔽,松果體喪失功能。透過心波觀察,切斷識識,內分泌穩定,心不起波浪,大腦趨於放空,此時真意現,眼、耳、鼻、舌、身的根識,將不再連結意識,根性自現,認知、知識及價值觀主導的5%腦退位,原本未被開發利用的95%的腦,才有機會被松果體活化作用。

所以,必須先切斷識識,在真意的狀態下努力,從根識到根性自現,見到根性以後,打開松果體如原子般無窮的作用力,衝撞全身DNA,直接針對幹細胞產生解鎖,形成身體的質變,重新觸動眼、耳、鼻、舌、身的天性。

 
(三)轉識成智,層層蛻變

人的改變,是身心靈條件整體提昇的結果,必須先從身的修煉立基,而後在心的修煉取得超脫,再靜待靈的昇華。前五根先開智慧為成所作智,然後,再改變意根為妙觀察智,而後改變莫那識為平等性智、阿賴耶識為大圓鏡智,次第改變,由改變此生前五根的根識、而後意根的意識,而後第七識莫那識,最終阿賴耶識都成智慧。

1.成所作智:第一階段,是將前五根眼耳鼻舌身,即每一個根性都成為智慧,叫成所作智。以眼而言,此時,看只是看,可以看到一切動念皆虛無,即為智慧。

2.妙觀察智:第二階段,是修煉意識成為妙觀察智,是一種對事件全然的觀察,不存在是非判斷,也非二分法分別對立的觀察,也而能夠看到過去、現在、未來。

3.平等性智:第三階段,將第七識莫那識修成平等性智。這個世界是個圓、是個整體,每個人生來即帶有不同的莫那識,但卻皆由無邊宇宙而來,也存在同一個時空,因而,萬事萬物無分高下貴賤,任何事物生而平等。生來由阿賴耶識下載的莫那識,DNA即承載著累世對於不同人、事、物之因緣,當能超越命盤的印刻,轉而對於眾生的平等看法,莫那識就能轉趨清淨成智慧。

4.大圓鏡智:第四階段,第八識阿賴耶識要修煉為大圓鏡智,功德大圓滿,像鏡面一樣清澈,所有的事經過只是經過,船過水無痕,要像鏡面不作反應,才能應對事物時心如明鏡,清楚經歷,卻不留痕跡。(文長下期待續)



四月第125期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