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7日 星期三

第130期 / 生命空間論的實踐舉例



☉楊宗憲



六度空間與身心靈的對應


這個世界是由六個次元(六度空間)在互相重疊影響著,一次元是線的概念,二次元是面的概念,螞蟻所認識的世界是二次元,所以看不到活在三次元世界裡的我們。同理,我們也看不到四次元的存在。三次元的角度就如同從前方的一個面來看一個立體的箱子,但是卻看不到箱子後方的面;不過,若從四次元的角度來看箱子,就如同在看一幅印象派畫作,可以把立體箱子的各個面都呈現在同一幅畫中,看到的是一個「面面俱到」的立體箱子。然而,對於一個生命的個體而言,一次元代表的是物質層面,也就是我們「身體」、「下丹田」的部分;二次元則是心的層面,也就是我們的「中丹田」;三次元代表我們的「靈」、「上丹田」的層次。四次元的代表是時間,與我們「一次元」的身體相互呼應,而且影響最大。也就是說,隨著時間流逝,身體也會跟著衰老,但四次元是個「空無」的狀態,在這空間中不存在實體的我們,就如同一疊張張繪製著每一秒動畫人物動作的繪本般,當快速翻閱時,所有的動作全都接續了起來,活躍於紙上。四次元就是這樣一個有著無限影像重疊的空間;至於五次元的空間就更為廣大,包裹著一到四次元,有著無限作用力在影響著四次元的時間和三次元的我們,這個作用力就叫做「神」,而能接受到五次元波動的只有我們開發後的「中丹田的心能量」,也就是「愛」的能量。「愛」是一種無回報的奉獻,以及對天地能量的絕對相信和尊敬,這當中就包含著很純粹的感恩、慈悲、同情等種種的正向能量,當我們的心充滿愛並且很自然地散發這些正向能量時,就能接受到來自五次元的波動。在五次元之上還有六次元,是個超越太極陰陽兩儀的概念,融合為「無極的狀態」,也是一般我們認為「佛的境界」,這個次元的作用力影響著其下的五個次元,必須要我們開發「上丹田」,長了「智慧」後,「練神還虛」讓三次元進入「處虛」狀態,如同不再有陰陽分別的「無極」,才能與祂產生連結。

能與五次元產生共鳴的心能量--「愛」,是一種處於起心動念過程中的自然表態,無法被定義,因為「愛」是「道」的表徵,雖然「道」是看不見的,但我們仍可感受到它的能量作用,就是這股能量才能讓生態自然地完整運行;因此,就算是一場冷酷的森林大火,也蘊含天地為了讓萬物能生生不息的「愛」;就算是屠夫,也會因為「愛」而去縮短牲畜受苦掙扎的時間。所以「愛」是無法用世俗的好壞來評斷的。訓練心能量必須從每天與自己對話開始,人往往看不清自己,又常因種種無明影響著自己的一舉一動,要閱讀自己其實是很困難的,得從功法中的「守虛」中去領悟,讓自己習慣處於那樣專注且平穩呼吸的「空」中;在生活和工作中,體察每一種事件所引發的心裡感受,清楚地明瞭情緒的來去因果之後,心才能夠安定,才能產生真正的力量。譬如:在與人互動中,能學會放鬆自己的姿態,謙卑以對不與人對抗;當對方對自己有所攻擊時,能自然地了解對方的立場和情緒產生的因果關係,卻不會被對方的情緒波及而受傷。只要功夫練到,這些正向的心能量會自然在自己身上建構產生,就能站在更高層次來對待生命的往來,從這樣高度的看世界,會發現自己就算經歷很多悲苦的事情,也因能夠仔細地閱讀自己,看見自己為何在悲苦,故能明瞭一切而不淪陷悲苦當中,所以不會成為悲苦的人。



利用生命,往上提升


根據靈性的高低,靈魂會在六道輪迴中尋找下一個轉換能量的軀體,靈性提升就能愈往上輪迴,若是本來可以更好卻沒有更好,就是退步,就會向下輪迴、轉換;每個人都是帶有任務才轉世為人,是順著「天道」,也就是六次元的力量,才走在「人道」中,不然就會走到畜生、餓鬼道中,因此,要相信自己這輩子是有目的性地在實踐某項任務,也就是帶著靈性誕生到這個世上來修行,才不會囿於「人生苦短」的概念,白白地讓一生流於享樂。然而,成長的過程一定是痛苦的,因為必須隨時面對自己的問題,不斷地被糾正而改進,如同蛇每蛻一次皮就更加成長一般,反之,當人處於衰退狀態時,通常內心是感到安逸的。有的人可能生來很有才華,卻可能因為個性或者長期的職業慣性,導致能量一直在小圈子裡繞不出去,使得體內的內分泌、自律神經系統長期保持在相應的固定模式下,進而影響大腦的想法也需跟著配合這樣的模式,導致生活的跨距不會很大,有時自以為生活很多樣化,其實都是在很小的範圍中來回擺動,漸漸地,自己習慣處在這樣的「安定狀態」,使得靈魂無法在這輩子茁壯和產生靈性的躍升;然而,這樣的「安定狀態」和「平凡」卻是完全不同的兩件事,活得「平凡」並非無所作為,而是能在沒有社會定義的「成就」作為外在包裝之下,卻仍然可以在任何看似簡單、稀鬆平常的事情中,激發和磨練自己靈性的成長,進行不斷地演進。



人一出生就註定帶著「名利權情慾食睡」的習氣而來,然而,「慾」是動物性的本能,與道德無關,也無法被消滅,但是通常是越碰越深,最終就只能用冠冕堂皇的論述來合理化自己的行為。所以,莫名的衝動往往會帶來悲苦,逐漸讓人變成「天機淺」的「嗜欲深者」,所謂的「天機淺」就是慾望表露無遺的狀態,最終,會轉化成一種疾病。但對於練功者來說,只要身心靈經由練功產生質變後,就會懂得「慢的狀態」,只要一慢下來,慾望的衝動就過去了,就比較能不受影響。在面對人性的生命真相時,人必須對自己誠實,但不需過度感到恐懼害怕或者自責,因為人性是控制不住的,反而要去覺察自己為何有如此感受?時時守住自己的意識與起心動念,面對所有當下發生的事情,進而閱讀自己的心理變化,不知不覺中,許多負面的感覺、念頭就會出來,通常一個人的情緒是最真實的,我們必須能聽出情緒背後的心是甚麼?這些寫在人性中的名利權情慾食睡是天性,但不能都用「天性」來合理化我們的行為,畢竟活著的目的就是要來清楚地經歷、觀察它們,找出自己恐懼的是甚麼?了解生命中揮之不去的弱點在哪裡?人的恐懼往往來自慾望,有時我們因為想要自己被肯定是值得被尊敬的或者優秀的,卻又擔心別人看見自己的弱點,所以進而偽裝自己,反倒使得自己對於生命真相的觀念受到扭曲。這些人性是人生真正要面對的大事,研究真實版的自己,人才會產生戰鬥力、才會變得與眾不同。因為人總是會關注心中有感受的東西,但要小心極樂就是極苦的開始,練功的過程中,除了不斷修練自己之外,還要懂得在自己程度尚未成熟的時候,避開所有可能引動自己「慾望」的危險。



身法步法都在開智慧


練功的最終目的是要練出智慧,而成長的最快途徑就在於不斷地與身體對話。武術最珍貴之處就在於所蘊含的人生哲學,而不是流於打鬥或把對手擊倒。譬如:武術中的「進退顧盼定」告訴我們何時該前進後退、何時該左顧右盼或者原地不動,這就是要讓我們從中體悟人生的「進退哲學」;至於「打劈推拉撩」,轉換到人生,就是告訴我們有時必須全心投入戰鬥 (打),有時事情就是要分一為二、不能一人獨享 (劈),有時要把名利讓給別人 (推),有時還要知道拉人一把 (拉);同樣地,「馬虛弓丁仆」告訴我們要懂得把馬步紮穩,適時讓人踩在自己的大腿爬上去 (馬);有時步伐要輕,因為虛腿才是真正前進的動力 (虛),有時得前七後三分出陰陽、能屈能伸地站著,堅持下去 (弓);有時反而要一橫一束、硬是僵在原地 (丁);有時要懂得把姿態蹲低 (仆);此外,打拳有八面的方向,就告訴我們要全面地看人生,因為真正的能量在於能掌握生命的方向;而八卦拳講求的一掰一扣,讓身法形成一個圓,就告訴我們人生就是在追求一個圓滿。至於氣功,是很明顯存在而不虛玄的狀態,例如:情緒如何影響行動?行動又是如何影響自律神經系統?這些議題的探討都屬於氣功範圍;所謂「只修性來不修命,自古養生一大病」,練功強調的是系統性的整體結構互動,甚至可以深入到大腦與細胞間的互動溝通,同時,還必須知道生命流逝的過程,明白人生的殘酷和自己的定位後,才能學會閱讀宇宙的訊息,真正成長,在這過程中,心越能安定,就越能控制內分泌,自然身體就會健康,雖然肉體會隨著歲月消逝,但是自己的內在仍可保持活力,持續在演進中,這就是「 只有老人,卻沒有老的人」的原因。


人生最大的成就,就是能在身心靈都有所成長,要達到這一個目標,首先,要有相信自己絕對有能力啟動比現在更高層次身心靈能量的信念,以及有能力提升自己來面對當下自己的所有遭遇,如此,才會產生追求自身成就的動力,且願意承受更大的壓力,來讓自己格局變得更大,只有格局變大後,才有辦法開智慧。每一天我們都在創作、突破自己,就像大師級的畫家會將一幅畫看做一個整體的生命,跳脫既定的色彩運用邏輯框架,全力捕捉一種時代性的突破,所以這樣的創作是有張力的,既具有顛覆性,又能走出一種新的概念。生命的蛻變也是如此,回歸以大自然的法則思考,跳脫過往所受的教育規範,不要讓工作將我們的生活模式固定化了。一旦相信自己的生命有無限可能性,就能每天花一些時間靜坐、意守丹田、練習慢勻細長的呼吸和以放鬆為前提去拓展肢體、用意念帶動並專注於身體各個肢體空間的變化,當開發出空間時,可感覺到有氣產生,最後就可透過進一步的功法,讓氣產生震動。身體有高矮胖瘦的限制,但心的格局卻可無限放大,到了中丹田層面,進一步將心練成氣化,就不會再是那顆揪在一起的「具體的心」,只要日積月累,讓一切念頭真實呈現,觀察久了念頭就會不再困擾自己,而漸漸消失,慢慢地,會發現周遭人的速度突然慢了下來,如同旁觀者般看透了蒙蔽眾生的「形」與「色」,看清楚世界運作的規則以及生命的無明與無常。當人擁有智慧時,就會在不該用腦時,懂得停下來休息,在該用腦時,又能保持如老鷹般的敏銳,也就是能根據不同情境而表現出各自的最佳表態。然而,這一切都需要自己先產生自覺,也就是「相信自己的信念」開始,之後,才能建構自己成為一個良善狀態,重新看見自己的人生目標,所有現在的不如意都無法阻擋成就更好的自己,提升能量,進而幫人類找到新的突破。



東醫氣機導引第130期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