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12日 星期六

​東醫氣機導引第155期電子報 / 在身中,我看見






無極內息導引,歡樂登場

◎編輯部


票選2018代表字時,聽說「亂」字脫穎而出。多數人都怕「亂」,可咱們張老師偏偏喜歡「亂」我們。因為亂,才能打破既有窠臼,激發新思維。不過,大家也不用緊張,2018年尾,張老師宣布從今年開始,要進入氣機導引歡樂學習年。大家該繃緊的也都繃緊過了,現在開始,不妨敞開來歡樂習亂!

張老師在2018年尾親自帶領教練團到緬甸進行第一次的旅行教學,一個星期的緊湊行程裡,張老師帶頭亂自己,嬉笑怒罵,無行無狀,把「師者之尊」打得碎滿地。不過,該端起心來就每位教練的特質分別點撥時,每句話都精準地釘在大家心坎裡,如寒天飲冰,點滴唯自知。

本期電子報難得邀集到這次參與行程的所有教練分享心得,文章先後排序並無規則,文如其人,心細的讀者應可讀到每位教練獨一無二的特質,其實,包括〈圖靈集〉、〈心田集〉兩篇專欄,以及〈每月專題〉的兩篇文章,皆是如此!

張老師常提醒我們要先「練出自己的樣子」,然後再「丟開自己的死樣子」。依規矩而擺脫規矩,從分陰分陽、大是大非的「太極」思維,躍升到混沌太初無分天地人你我他的無極內息導引時代,即將歡樂登場!

大家且拭目以待吧!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缺口動力美學的追尋

一位初學者的歲末感言
◎余安邦



「心識與宇宙作用的空間學,藉陰陽往來互動,透視其機」。

   張良維《東醫氣機導引》之精髓真言




將近兩年的學習經驗與鍛鍊,我感覺氣機導引是一種身體修煉工夫。練到某種程度,身體外表看似靜態的,內部(細胞分子)卻處在高速動態中;外表看似是靜的,內在卻是騷動、甚至狂動的。不過,上、中、下丹田在不同的鍛鍊過程或階段是否有著異樣的運作規則或邏輯?一直是我的不解之處。但整體而言,身體是一個持續運動中、且彷若充滿液態流動的力量場所或空間,是可以理解的。

騷動或狂動更高層次的狀態是某種「高峰經驗」或「狂喜狀態」。「高峰經驗」或「狂喜狀態」的意思是精神不被身體所束縛,也不沾黏於身體,而是處在一種超然或超脫的狀態,是往上升的。也就是說,精神得從真實日常生活中的慣性思維與膚淺表象中掙脫出來。

因而,氣機導引的目標之一,或可說是藉著身體工夫,進一步產生身體自覺,進而將精神帶到一個較高的層次,一個超然的境界。此時,人出遊了,精神飛了起來,踏上了旅程。出遊,並非外在身體的移動,而是內在精神的昇華。《莊子》中的〈逍遙遊〉,或許正是氣機導引所要追求與嚮往的自由境界。氣機導引,是為了讓精神超脫身體、穿越時空、回首過往、看見未來⋯⋯

進而言之,在我看來,氣機導引,不僅僅是身體空間各個部位區塊(以筋膜的樣態)的協調與開展,也不只是朝向肉身與精神的整合與契合,而是要更進一步地不斷提升自己的精神或靈性達至某種「無所歸屬」狀態;也就是要能使精神在宇宙之中、之內、之外無所拘束的自由的「流浪」。





建立在「依序而精準」動作的身體工夫,氣機導引絕非直觀意義上的對身體空間的「想像力」或者「感受力」罷了,而是一種具有「穿透力」的身體認識和自我覺察,乃至對於「身體做為世界」的創造能力。

尤有進者,氣機導引所要鍛鍊與培養的是一種「在對象之間不可見、甚至無法感知的動態關係網絡中」提煉生命與生活原理的感通能力。這樣的諸種感覺能力的聚集會通,我將之稱為「存有的潛勢」。

「存有的潛勢」是一種不具方向性的、如風也如水般滲透到我們身心靈的整全空間領域之中的潛藏局勢力道;既充實又空虛,既堅韌又柔弱,氣象萬千,綿延流長⋯⋯。

顯然地,「存有的潛勢」的裝置部署與鍛鍊培養,猶如藝術家的天賦異稟般,對於凡夫俗子如我者而言,卻至關重要。

或許,為了走向成熟,不斷回到自己的原點進行反思,也是一種必要且不可迴避的程序。

氣機導引是一套回到原點的手勢姿態。





文末,且再談談最近練功的若干體會心得。氣機導引或可視為一種「反諷」,它不僅是種修辭技巧,而是以一種「逆勢」態度對待自身思維與身體的慣性,如此習以為常、理所當然的慣性也可稱之為「輪迴」。氣機導引過程性的鍛鍊目標之一,即在於「從輪迴中逃逸出來」。我們所要建設的正是多元異質的身體空間,所要營造的更是各種可能多樣的逃逸路線;猶如蕃薯藤的根莖般相互攀引,錯綜複雜,但卻亂中有序。

「逆勢」態度不在直面稱許、讚美、肯認自身既有的慣性價值。與「逆勢」態度相反的「順勢」態度所產生的力道薄弱,平凡無奇,且轉瞬即逝。「逆勢」態度則易引出某種逆反狀態,異質騷動,不平衡的現象,從而觸發改變的力量,無論如何,「逆勢」態度有其積極觸動的作用;「反諷」於是也有著不尋常的、出乎意料的誘惑魅力與魔力。

更深一層來說,「逆勢」態度會形成一種因自身不足從而被挑起而創造出的身體「虛位空間」;「虛位空間」會帶出某種內在衝動,試圖彌補和充實這個「虛位空間」,即便這樣的努力是一種永無止盡的、也可能是徒勞的舉動。但,身為人,這種自然的努力將會繼續持久的運作下去。

也就是說,「逆勢」態度作為一種反諷修辭學,會創造出一種帶有身體氣氛美學的「缺口動力」。「缺口動力」,有時引領我們朝向未來,有時驅使我們回到過往,在未來與過往的牽扯穿梭之際,誕生了「自我」,以及「生命存有美學」。

所以,在我看來,氣機導引作為一種以身體為進路的修行法門,即是「缺口動力美學」的追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在身中,再也無所懼​

◎高淑芬


氣機導引的十八套功法裡,每套都有不同的作用與功能,它能針對我們的身體作各種訓練與調整。在練功過程,我們可能會偏好某套功法或避開不擅長的功法,但就像食物只挑自己喜歡的吃,時間久了仍會營養失調。因此老師上課時會刻意挑我們認為困難或不熟悉的功法練習,平衡一下自己練習的不足之處。

舉一個我比較不擅長的功法來說,大鵬展翅是課堂上練習頻率頗高但回家後很少自動練習的功法。此功法若練得好,猶如大鵬展翅,享受自由翱翔千里的快意,但我練起來總是使不上勁,根本插翅難飛啊!

若在家練習,我會選擇旋轉乾坤。從外觀上看旋轉乾坤,似乎較為緩和柔軟,但它其實是一套相當內化的功法,既適合入門的功法模擬,又能循序引導進階學習者漸入佳境,深入心靈的探索。我在練習這套功法時,很快就能進入安靜的狀態,曾經試過連續2個鐘頭重複這套功法,不但不覺得累,時間久了,甚至忘了何時該吸氣,何時應吐氣,只是自發地重複動作,最後隨著設定好的音樂停止,收功後平躺,一切感覺都放空,不多久的時間,就可進入夢鄉了。這樣的練習方式據說其實是不太容易立即熟睡,但記得我還在寫研究論文時,晚上睡前常來這麼一段,真的可以增進睡眠品質呢!

回顧我的練功歷程,說没進步是騙人的,至少本身體質真的改變很多。練功初期,每到這個季節,出門總是口罩不離身,深怕一不小心就染上流感,慶幸現在偶爾的小感冒幾乎都能快速痊癒。因此,在我身上,練功可改變體質,也就是下丹田,已得到證實。而前往更深一層次,也就是中丹田甚至上丹田的修習,則是未來努力精進的目標。

老師常說,氣機導引的學習是無法畢業的,我同意,但我至少要用身體拿到「學習證明書」,就像那隻大鵬鳥,可以自在地飛行,再也無所懼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旅行教學特別報導

  





緬甸之行,亂中覺、修、受 ​

◎王亞玲


來到緬甸茵萊湖的第一晚,我們在群山湖邊、繁星夜幕、營火堆旁,張老師把我們這些教練們分成老年組、要死不活組、青壯組、迷迷糊糊組、裝牛逼組,在他面前詮釋螳螂捕蟬(螳螂捕蟬開膏盲,膏肓乃很深之處,同時也是引體內臟導氣所有功法的總和)。其實不管是哪一組,沒有所謂的好壞和優劣,張老師只是不停地提示,你們知道你們在幹什麼啊?為什麼要這樣做?大家雖然嬉笑怒罵,但不得不臣服與感佩老師的用心。

到了上丹田的課程階段,張老師才像揭開序幕般,揭示了氣機導引真正的精髓是無極內息導引(見電子報)。之前大家如瞎子摸象,邊摸邊猜測,不同維度的人(我輩多是低維度者)投影的多是差不多的面向,動作功法招式空間……,現在可好,老師直接投影出是整隻大象了。我們面對大象——無極內息導引,令人著迷又令人嘆息。著迷的是如此空的境界,道的追尋,嘆息的是我們真的永遠都不夠。

在旅途中我一直想著為何是緬甸?緬甸,當然跟莫仁維教練有關,他在這裡工作五年了,風土人情比任何人都懂。這趟旅行只有兩個地方,都是緬甸的中部,茵萊湖和曼德勒山上的瀑布。我們完全不用做功課,身心放空交給張老師和莫仁維(他們兩人前一年先行考察過)。但精確來說,交給他們不如說交付給大自然。

軍政權包裹下的緬甸,因為未過度被商業和文明開發,在南向政策裡算是比較純樸原始的國度。而我們去的地方更像遺世孤立的桃花源。我喜歡緬甸人講話軟軟的,見人就微笑,如同他們善良柔軟的心,因為他們心中有神,他們是佛教的國度、神的子民,並以出家為榮。

這一連串的關鍵字,開始逐漸解答我的疑惑,任何一件事都是神來之筆,絕非偶然。練精化氣,練氣化神,練神還虛,在這個階段,我們要練出自己的好樣子,練出那個神,我們必須腦空、心寬、沒有邊界,但我們總是被知識、教育、環境綑綁桎梏。去茵萊湖的路途中,我們看到比公車站還小的機場,塵土飛揚紅土山路,還是手工打造的柏油路,人微笑花豔麗,湖上清風軟綿綿,晚上則是寒風刺骨。這裡wifi很不暢通,網路只能在lobby傳遞。所以你得真正接通你身體的wifi,讓大自然和你的身心展開全訊息的流動。

問題是,這樣的內息流動,我們覺了嗎?我覺故我在。事實上,我們還是用自己的執著在想。老師要帶領我們的就是覺,開啟六根的覺,在大自然裡與身體對話,不管是茵萊湖,還是曼德勒山邊的瀑布,都是流動的,是活水,活才能動,每個moment都變化無窮。瀑布更有趣,白天和夜晚聲音是不同的,如萬物般也有陰陽時刻。覺察大自然裡的風水邏輯,所謂風生水起,映照著自己小宇宙身體的流動,就是要行動啊!

在茵萊湖第二夜,老師即毫不留情的點出每位教練的僵局,而這些問題很深層(源自家庭、情感、教育……很個人)我們必須真實面對且超越它,才能再往上翻升。那晚沒有營火,吹了整晚冷洌的湖風,回房就感冒了,但我很感恩,這麼多年來有老師這樣看著自己,也看著許多教練的改變,這需要有多大的耐心與慈悲。

因為要覺,整個行程很放鬆,不一定有為。有人想休息,有人想變行程,有人維持原議,統統都可以。遊湖後即便絕頂聰明的賴鈺晶博士走失了,大家也沒有很緊張,她一人放生在奈何橋上嘆息(我本期待她有豔遇,再說故事給我聽。),我們繼續爬上帕瑞佛塔參觀,最終又在餐廳裡相逢。我們看了少數民族長頸族,手工紙傘和菸草的製作,也參觀了水上人家的日常生活,茵萊湖區歷史最悠久的木製寺廟跳貓寺。他們舒適淡然,心靈飽滿,生活裡就是禪。

到了曼德勒山上的瀑布沖冰水,對很多教練來說是一種亂,不僅非生命常態,也有很多不敢、不喜歡、不願意,但老師就是要我們這樣亂而不讀取,打破我們生命中的規範。覺在每個當下。沒有過去,沒有未來,所以每個當下都很自在。緬甸行,除了老師的提點與教誨之外,旅行也是從眾生裡學習。

我更視崑宗教練為偶像,期待七十歲時能夠跟他看齊,如此氣定神閒與自在。整趟旅程,他全都參與,即便遊湖回來很疲憊,他還是充滿好奇心,去了Red Mountain酒莊,試了四款紅白酒,享受夕陽餘暉。他總是低調地在旁邊觀察守候,累了就坐下休息,在那小船上也能睡。曼德勒瀑布行山時,他也是全程走完。他從不靠夭也不囉嗦,什麼都可以。

我們練覺修受,不就是做一個什麼都可以的人嗎?




/






小水滴的旅行​


◎賴鈺晶
pplai(教練不是我喔!)


我身騎白馬  策馬入林間



如翱翔之飛鷹,尋不著可棲之樹;
如暴雨之低雲,尋不著可憩之谷;
如秋林之落葉,尋不著可埋之土。


一滴水如何在流向大海之前仍不乾涸?


乾涸何懼?

於是
小水滴倘佯如茵綠葉,聆聽如語谷音。
在暖陽餘溫中,漸融為塵,充盈大空。

至此
翱翔不棲,徘徊不憩,飄降不墮!



備註(我在寫什麼?):

1.請支持垃圾不落地,因為緬甸真是好山好水好地方。
2.身騎白馬嗆嗆嗆那招總是不會,腳都不會走了!是否該去申請身障手冊?(功法)
3.在彬無倫,從谷底瀑布直轉山巔的山訓,是誰跟我說要直線爬坡二小時的?誠惶誠恐,悽悽慘慘。而回到瀑布對面的The View Resort,山谷盪氣,沁心動靈,繾綣神往。(下丹田↔中丹田)
4.生命如流,斯逝如歌,從來何向,如若了然。(中丹田↔上丹田)



/






隨緣且自在​

◎洪淑敏



一趟緬甸之旅,飽覽山水自然之美,走過殘破佛塔群、寺廟,略窺歷史的滄桑,一探緬甸的風土民情。
 
茵萊湖號稱緬甸最美的湖泊,乘船出遊,裹在晨霧中,瀏覽水天一色的長卷,感受湖光山色的靜謐。往湖心盪去,陽光露臉,雪白的海鷗盤旋覓食,遠處漁夫單腳划船如水上芭蕾;一片片綠意盎然的水上菜園—-浮島映入眼簾。陽光直射湖底,浮現七彩虹霓,水草亦清晰可見。夕陽灑落湖面時,一片粉橘;夜幕低垂,蒙上黑色神秘面紗。日升日落茵萊湖風情萬種。

小舟穿梭在蘆葦叢、河道間,我們在水上村做一番巡禮,近距離體察他們的生活樣貌。船夫的小孩,純真的笑容掛在臉上,小手握著槳跟著媽媽在划船;前面一艘小舟上俏皮的小娃,在船首臥趴,自在的戲水。這是追名逐利之輩無法享受到的安閒自在。

在彬無倫我們穿越叢林,下到山谷。沿路有人適時伸手拉你一把;一句叮嚀「小心前面路滑」,一股暖流沁入心田;抵達山谷,仰望銀白色的瀑布一洩而下,頓時塵垢滌盡。敢於跳入水的懷抱,就能感受水的凜冽;敢於游到深處者,可以挑戰自己的極限。入之愈深,其進愈難,其見愈奇。

你知道嗎?一雙夾腳拖,可以行遍天下。導遊穿著夾腳拖,帶著我們跋山涉水,多靈活的一雙腳!一件沙龍,多種用途;可以穿,可以當背包,在戶外更衣亦可充當帷,一匹布的功能發揮到極致。一棵黃香楝樹幹,磨製成防曬霜,塗抹在臉上,防止紫外線,取代不少化妝品。牛頓曾說:簡單的事情考慮得很複雜,可以發現新領域。大道易簡,簡單中蘊含高度智慧。

有人說:旅行的意義不在於去過多少地方,不在於看過多少驚豔的風景,而在於我們旅行後,改變了什麼?珍惜當下,隨緣自在。



/





萬物皆在時間下經歷發酵​

◎陳碧玉


印象中的緬甸,只有緬甸玉、軍政府和戰亂。其實緬甸在古文化的宗教、文學和政治制度深受印度文化的影響。90%的緬甸人信仰佛教,佛教在緬甸佔絕對主導的地位。接近50年的與世隔絕,隨著近年來逐步開放,其純真自然的面貌,樸實善良的民風未受外來的污染,穹蒼碧綠的自然景觀,金碧輝煌的寺廟,如林的佛塔,蘊含著佛陀教化的經典正能量。

所有的生物皆在時間下經歷發酵的過程!這是張老師蘊含哲學、天文、地理、宗教、解剖學的人生體悟。旅遊行程中的第一個景點「茵萊湖」,就印證了所有的生物都在時間下經歷發酵的過程。

茵萊湖是位處海拔875公尺的湖泊,經歷時間的發酵,湖底水草叢生,造就了17個少數民族聚落,寺廟、佛塔、學校、醫院,在時間的發酵過程中自然產生,樂天知命逐水草而居悠遊自在的漁夫,單腳划槳行進,用傳統的捕魚方式追蹤魚群,既獵取魚貨也維持生態的平衡,生活、教育、文化、社會都在這豐富的自然生態區共榮共生。

旅遊行程的第二個景點曼德勒省的首府彬無倫,是一個風景秀麗的山城,也是一個山區的避暑勝地,海拔約一千公尺,此行最大的亮點就是看瀑布、泡瀑布,在瀑布裡游泳。穿過茂密的竹林,在陡峭的山路裡不斷地向上、向下的步行路程,雖有一定的挑戰性,但看到原住民穿著人字拖背著行李依舊如履平地,還真有點汗顏。

彬無倫的瀑布多層華麗,讓人驚嘆,壯觀美麗的瀑布是天然的泳池!行前告知要帶泳衣,事實上我除了泡過溫泉根本沒下過水,小時候一次風災差點被水沖走的恐懼,其實我是怕水的,然形勢比人強,大家都下水了,我豈能不下水?在眾人攙扶下,我終於涉水走過瀑布,當下的感覺是還好嘛!我有堅強的後盾怕什麼!

七天六夜的緬甸行雖說是旅遊,但行程的規劃上,無一不是在破除我們的執著!見縫插針刺穿膿瘡,不痛嗎?

猶記得張老師說過:「歷史的完成,都是經過一番醜陋再趨於完美」!當我們在散發出良知的訊息時,立馬會被無情的揭開瘡疤,雖然當下刺痛,但現在回想,還挺好的。疤掉了,肉長出來就好了。執著少了些,身體鬆了些,心裡寬了些,大腦也空了些,這種身心靈的整合,這樣精彩的人生,我要持續著!



/






在安定之處亂 ​

◎高袖桐


這個在古代中國眼中既遙遠又邊陲的國家,中文稱為緬甸。人口6000萬人,有85%人信奉佛教,每個男子一生會選擇出家一次才有社會地位,短則幾天,長則一生。女子則只能出家一次,在路上常有為女子出家慶祝遊行的花車。緬甸有800萬的比丘, 要想當比丘要經過三藏、五級經書的背誦釋義嚴格考試。比丘尼則沒那麼要求,也是這樣,緬甸的精英大都出家 ,國家的建設明顯落後不積極。

緬甸是個篤信佛教的國家,也造就佛塔多,寺廟多,和尚也多。對於和尚,清規很多,除了過午不食,還不能直接接觸金銀財寶。

路上每個女子都會塗上一種樹幹磨出來的乳黃色粉,據說有美白跟防曬的效果。我也跟其他觀光客一樣入境隨俗,讓當地年輕女子在我臉頰塗上兩片葉子,很新奇的體驗。

茵萊湖上兩旁都是水上人家,交通工具都是靠船,一腳踩划用胯划船,一邊還捕魚,胯下的功夫練得輕鬆自如。來當地吃的都是無污染的蔬菜跟魚,天然又美味。

緬甸人生日是一星期7天獅子、老虎、龍、鳥、鼠、天竺鼠…,星期三分早晚,雙牙象跟無牙象,共8種動物。星期幾出生,那天就是生日。每週過生日要吃素,讓人感受到他們對生命重生的積極修行。

11月到2月是緬甸旅遊最佳季節,季風型氣候,3、4月太炎熱,5至10月則是雨季。

在12月旅遊,山區瀑布泥沙淤積少,水流清澈,泡在其中,深深感受河裡面累積下來有無數修行人渾厚的能量。

最精彩的是飯後老師指導功法、心法。每一招式都要能清楚動作目的,做出自己的靈魂。要能打破自己的框框、疆界,突破既有的樣子。在你安定的地方去亂,亂是不解讀。亂是顛覆自己,強只是強在你的框框裡,再去突破,看見、超越。是形而上,單純,永遠在自己裡面,像小孩的本心,不住,只有感受。還童,返回童心,本然的童心。不要讓想法干擾。能量才出得來。

人很難看透,看人亂是自己心亂,心邪。能夠承受的人是不用解釋,要有受的能量,受得起,承擔得了。功夫是往自己裡面推;看不見,推自己。

六根當中,眼耳鼻舌身有限,只有意根是無界限。在動作裡感覺,讓想法,意根在裡面流動,旋轉。做出神乎其技。「神」是不作用,「技」是六根。動作能做出「神乎其技」就是六根不作用。身體是廟,身心靈安定的地方。「廟」是自己的六根能在那裡地方安定。在有中學習,在無中成就。



/






打破慣性,知其所以然 ​

◎古月英


渴望的緬甸行終於實現!感謝行前安排的所有工作人員,讓我們住得好、吃得好,所幸我也是其中之一的享受者。

茵萊湖是人間仙境,一看日出及夕陽,坐船欣賞水上農場。菜非常的甜美柔軟。

晚上抬頭可看到月亮星星,感到從未有過的深刻寧靜,享受寬闊的湖泊,專注遠眺,凝視湖面上水的波紋,漣漪延伸到遠處山脊。日出藍天,日落夕陽,與萬物合一。印象最深刻的是用腳划船,就是我們旋踝轉胯的動作。身體中正,全身都在連動。

到曼德勒嚮往已久的瀑布,興致勃勃的跟著老師的開路先鋒,一個緊接著一個出發,還有五位原住民跟隨。到達第一區瀑布,水氣與溪流的聲音是有韻律的,與大自然共鳴。天氣有點冷,只有老師與一兩個師兄姊下水到瀑布下方去感受水分子與肌膚的接觸。

觀望天地造物是這樣的自然無礙,午餐後再往上爬。第二區瀑布比較平靜寬廣,這吸引我下水,大家泳衣已穿在裡面。老師在水裡頻頻呼喊,水很急,大家一個牽著一個,一一下水了。下水時身體的悸動,震動了毎一個細胞與每一根骨頭肌肉。雖然天氣冷,但泡下去身體是溫暖的,這是人生的突破,記憶深刻。

回程往上攀登是一大考驗,垂直的每一步,必須全神貫注,腳要踏穩、胯要鬆,提會陰,臀腹肌用力往上爬。這是平時練功築基的效果,用在這個時候,但還會氣喘如牛,因為坡度太陡了!

這是我人生第一次攀登,雖然有點喘,還是有收穫的感覺。彷彿此時擁有內心的愉悅。老師在這個與天地共存的天然教室裡,對我們諄諄的教誨、洗滌點化,提升我們生命的價值。要知道你在做什麼?要知道所以然,這是重點!

感謝老師、莫師兄及明華師姐,從出發到結束都前瞻後顧的關照我們這一群。

感謝老天!

 

/





充滿歡笑的震撼教育

◎周玉玲


茵萊湖晨曦之美令人屏息,搭乘快艇馳騁於湖上,迎風而來的是清新無比的空氣,身心靈淨化之旅就此展開。穿梭於佛塔、傳統市集、古蹟博物館、傳統工藝坊,無一不感受到緬甸古樸的文化、民風和純淨的大自然。

午後在湖畔渡假村,悠閒地來杯高原咖啡。黃昏時乘獨木舟穿梭於水上人家聚落,寧靜地迎接夕陽。難得與張老師、眾師兄姐能如此輕鬆談心、說說笑笑的在一起,跟對的人在對的地方,真的很開心!

星空燦爛的練功時間,張老師語帶詼諧將根性相近的教練分組命名,大夥輪番上陣比劃起來,張老師逐一提點(秘法喔!)直指人心,充滿歡笑的震撼教育,令人意猶未盡。

每一天都徹底實踐了氣機導引所主張的透過飲食(無肉不歡的我完全被純淨甘甜的高原蔬食征服)、起居、運動、情緒管理與接近大自然的生活,啟動身體自療功能。

謝謝張老師、仁維、明華籌劃緬甸淨土充電之旅! 一定要續辦喔!



/





全身細胞充滿活力​

◎謝珪如


站在瀑布前的大石頭上,看著瀑布氣勢磅礡的從高處落下,與石壁相擊,跌入潭中,那濺起的密密麻麻的水珠輕觸在我的皮膚上,好像為我穿上一件透明薄紗,深深地吸一口氣,一股清涼乾淨的氣息注入我的體內,全身細胞充滿活力;閉上眼睛,聆聽著水與水滔滔不絕拍打的聲音,我整個人好像融入在這瀑布中,感覺到內心的平靜與喜悅——這就是此次緬甸行讓我印象最深的情景。

這次的緬甸行非常感謝莫仁維師兄的精心策畫,讓我們有著豐富且量身訂做的旅遊行程,大家都玩得很盡興。難得的是能與張老師同行,平時只有在上課時能聽到張老師講課,這次的緬甸行,我們好幸運,好幾天的晚餐時間,張老師總是在閒聊中給我們很多的提醒,星光下除了指點我們功法,更珍貴的是,點出我們每一個人的盲點及可以調整的方式,雖然只是短短的幾句話,足以感受到張老師對我們的用心。

對我來說這是一趟豐收之旅,除了感恩這次緬甸行的所有發生,更要要求自己用行動力來回應這難得的機緣。



/






突破框架,顛覆舊思維​

◎賴碧蘭


懷著幾分好奇,踏上百萬佛塔之國,擁有兩千年歷史,135個種族,國土面積在全世界排名在第40個,語言尚未統一,下飛機後感受到緬甸人的純樸與靦腆笑容,一個未受到汙染的美麗國度。

印象最深刻的有三件事,其一是男女皆圍著一條多功能的「沙龍」,既可當圍裙使用,又可當成購物袋、背帶、育兒袋、頭巾、外套等,見識到一塊布縫合起來,簡簡單單,馭繁為簡,用處可多呢!見識到他們知足常樂的一面。

其二是人字拖,男女老少腳上都穿著夾腳拖,看見他們爬山涉水,一副輕鬆模樣,沒有任何障礙,習性養成,令人驚艷,原來習慣成自然,外人見怪不怪了。

其三是看見大人小孩臉上塗抹防曬聖品–特納卡,取自植物提煉研磨而成,真的發現他們雖處在亞熱帶地區,沒有遇到臉上有斑點的,可見純天然聖品勝過香奈兒及SK2。

住宿在茵萊湖上,清晨在雲霧繚繞中,遠山含笑,日出萬丈光芒,照映在湖上,點綴得五彩繽紛,彷佛置身山水國畫中,如詩如畫,此靜謐氛圍,讓人流連忘返。連小魚兒跳出湖面,激起小浪花,餘波盪漾擴散開來,畫破沉靜湖面,久久才歸於平靜,體會出水波、聲波、心波傳遞訊息是一樣的。夜晚的星空,沒有霾害,繁星點點,皎潔又明亮,彷彿回到兒時,滿天星斗,星星知我心非常療癒。

最令人訝異的是在茵萊湖上水上人家、水上佛塔(佛龕)、多種部落民族,食衣住行皆仰賴河湖在過活,終於理解河流是大地的母親,孕育及化育無數生靈。看到他們悠哉地單腳划船及單腳捕魚,單腳功夫訓練出一條無影腿,令人讚賞,領受魔鬼藏在細節裡,這才是真功夫。水上人家看似單調乏味,領受各族群各種文化元素,反璞歸真並擁有自己的靈魂,卻也最耐人尋味,感受他們知足常樂與世無爭!

緬甸人篤信佛教,受印度佛教影響甚深,古佛塔因珍藏稀世珍寶,被盜挖毀損,無一完整保留,或任由風吹日曬,少部分佛塔修復工程耗大,修修補補中。

旅行是一場學習之旅,學團隊精神、膽識、氣魄、互助、突破自己框架,顛覆自己舊有思維、改變自己、迎向前去,才是此行最大目的。



/





在自己身上築一座廟

◎陳文建


謝謝老師、仁維、明華細心規劃,旅途不僅吃玩得盡興,老師隨機點化,好棒的旅程。走訪茵萊湖、曼德勒兩地,跟大家分享。


風土習俗:

1.當地人穿著沙龍裙及夾脚拖(導遊這般穿著,登山涉水行動一級棒)。
2.婦女臉頰塗黃香楝粉,天然防曬美容。
3.進入寺廟佛塔,脫鞋襪,以示尊敬。
4.男性一生至少出家一次,隆重遊街。


茵萊湖水鄉風情:

緬甸第二大湖,水上(菜田、大街、人家、寺廟和市集)、撒網捕漁、獨腳划船以及少數民族長頸族。

Indein村位在茵萊湖南端,約1000個佛塔林,大部分都年久失修,散發著滄桑之美,彷彿走在時光隧道中。


曼德勒風光:

1.彬無倫瀑布—宏偉壯觀,為期一天的瀑布跋涉,陡峭(600米高度差)的艱辛步行路程。當地人提供導遊、護送。潭水形成大自然的泳池,很棒的刺激體驗。
2.固都陶佛塔—世界最大碑林遺址,729座白塔碑林,每座碑林是一頁佛經,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張老師點化,人要學會一個廟(作用自己力量),廟建築在你的肉體,安的神位是身心靈,六根參與(Just Do it該怎麼做就怎麼做,且剛剛好)。廟修行層次要高,就要亂,破除顛覆你本來(想法認為樣子)的慣性執著。如這次泡溪水,你會很掙扎,是以大自然的方式,來「亂」打破框框、突破與超越。




/





期待下次旅程​

◎簡玉玲


最後一次出國是民國94年,跟老師和師兄姐們一起到北京進行導引文化交流,掐指一算已超過十多年了。這期間為了不想錯過老師每堂精彩的課程,只好放棄出國的念頭,這回終於可以跟著老師到緬甸一遊,感謝神助代課,也謝謝入門班學員的體諒。

緬甸之行第五天的行程是到瀑布沖水,沿途的路況很有挑戰性,需透過當地年輕原住民的協助,還好平時有凌波微步的鍛鍊,再加上呼吸的調整,雖然路途有些辛苦,但大家都能走完全程。

在往瀑布第一層的一段下坡路轉彎處,老師已先抵達。看著大家、包括我自己在內,幾乎都走直線的捷徑,老師再三提醒走原路不要走捷徑,後來我意識到不管做甚麼事,就是不能心存僥倖、投機取巧,就像練功一樣,練一年功有一年的功力,練十年功就有十年的功力,往下扎根有多深,反彈力道就有多大,這是騙不了人的,練功還是要老老實實、本本份份的練,這條路才能讓自己練到真功夫。

食髓知味,不知道下次老師要帶我們去哪冒險。期待喔!




/





若是人生能重來

◎李淑玲


緬甸一個將近50年關閉自守的國家,鎖國政策的影響未受外來的汙染,仍保有純樸的民風及自然景緻。

這次的緬甸之旅主要以茵萊湖及彬無倫二個景點為主。茵萊湖的水上人家世代在大自然的環境中生存,發展出他們獨特的生活方式。

在彬無倫的山上我們請了幾位純樸的原住民年輕人帶著我們走在山裡,中途我們幾個不會游泳的人必須走一小段山路才能到另一處溪水區和其他人會合,其中一位原住民年輕人很善意的伸出他的手牽著我一步一步慢慢走,看我不習慣赤腳走在山路,脫下他的拖鞋給我穿,當下一種感激之情無法形容,有多久不曾有這種感動了。在大自然的環境裡,容易讓人回到最善良的本質。

旅行結束前一天回到仰光這個大城市,晚上大家到一家豪華餐廳用餐時,看到一位服務員長相貌似彬無倫山上的年輕人看著他端盤子送菜,不禁回想山上的年輕人大約同樣的年紀,有人選擇留在山上摯愛的家人身邊,有人選擇離鄉背井追逐夢想。不禁也想問自己,若是人生能重來,我又會怎麼選擇呢?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當下

◎阿充


「活在當下」是大家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彷彿是許多人的人生座右銘,但什麼是當下?又該如何活在當下?大多數人從小建立的認知是,生命在時間軸上不回頭地前進著,而當下就是在時間軸上的一個點。今天我們嘗試從另一個角度來定義當下,或許從這裡可以解開生命之謎,又或許從此可以展開不一樣的人生。還記得我們在圖靈集(第152期電子報)裡談過六度空間嗎?身心靈是前三度空間,時間是第四度空間,陰陽是第五度空間,宇宙是第六度空間。各位如果學過幾何學的話,可以知道三度空間的投影是平面,而平面的投影是線,那各位知道五度空間的投影是什麼嗎?又是如何投影的?這就是我們今天要探討的主題。

你或許會感到好奇,在同樣的時間點,兩個人身處在同樣的環境之中,為什麼會有不同的反應?舉例來說,一杯珍珠奶茶放在眼前,有些人會毫不猶豫地拿來享用,而有些人則會擔心血糖過高而選擇不碰。又或者,同樣的人身處在同樣的環境中,在不同的時間點為什麼會有不同的反應?舉例來說,有人昨天還不敢碰珍珠奶茶,但今天得知健檢報告一切正常後,卻連喝三大杯慶祝一番。其實我們身處的大環境從來沒有變過,就是那個五度空間,那個六度空間,也稱之為無常。為什麼沒有變的反而稱之為無常?因為從人的角度來看,無法應付的就是無常,而人的格局實在太小,當格局無限大了,無常就是常。我們現在要探討為什麼不同的人、或是不同時間的你,在同一個宇宙中,會有不同的行為產生,而堆積出不同的生命?用幾何學的概念來看,我們可以說,五度空間在每一個當下,在你的身上產生了不同的投影,你的身上彷彿有一層光罩,決定那些東西可以通過,那些東西被遮蔽,投影的結果就是你當下的狀態,每一個當下的總和就是你的生命。我們可以說,「當下」是一個介面,五度空間投影到三度空間的一個介面。五度空間裡有種種的力量,好的壞的都有,所謂投影就是決定讓哪些五度空間裡的力量來影響你。

每當我家的小天使有情緒時,他自己會說:「小惡魔來了!」;當他處理好情緒時,他也會說:「小惡魔趕走了!」。因為小天使很單純,所以他反而容易接受這個邏輯,看見這種陰陽的變化。小惡魔是處在五度空間的陰陽之中,要不要讓小惡魔進駐你的心裡,取決於你當時的狀態,我們也可以說,每一個當下的狀態,決定了陰陽力量在你身上的投影,造成了每一個當下的你。而什麼是每一個當下的狀態?其實就是生命圖靈機的狀態,環境怎麼來,他就怎麼反應。但是別忘了,生命圖靈機是可以修改的,修改過了,反應就不同了,所以我們可以說,每一個當下都是一個獨立事件,今天的我和昨天的我是可以完全不同的,只要你有改變的能力。在這個前提下,時間軸上連續性的生命狀態這種假設是可以被推翻的,這一刻並不是前一刻的延續,每一刻都可以被重新設定。生命並不是單向性的逐漸老化,而是充滿了重生的希望,希望在於每一當下的重新設定。瞭解到了這一層生命本質,時間對生命不再是威脅,時間甚至不重要了,因為時空的關係被超越了,真正重要的是生命狀態的重新設定。

我們也曾經談論過生命圖靈機的「五蘊機器模型」(第146期電子報),當六根接收到什麼樣的環境輸入(色),就會產生什麼樣的感受(受),而這個「受」就是五度空間在你身上的投影。如果想要得到不一樣的「受」,就必須具備「覺」的能力,而「覺」就是修改生命圖靈機的能力,這種能力決定了每一個當下的你的狀態。我們的一切努力就是要培養「覺力」,「覺力」包含了被動的察覺以及主動的創造感覺,察覺是否有修改生命圖靈機的必要,然後依照你要的感覺去改造生命圖靈機。有一天,當你面對任何的環境輸入都感到快樂自在的時候,你就不需要再修改這台機器了,因為你就是一切了,你就等於六度空間了,你可以接受所有的變與不變了。投影的概念就是分別心的概念,當你沒有分別心的時候,你就接受了一切,投影就會完全的透明,你就是五度空間、六度空間,這就是維度的提升,這就是時空的破除。

氣機導引功法在「意識」層面是觀身、觀心、觀想,先察覺,然後造境,造一個我們要的感覺,然後想辦法成真,得到那個「受」。一次一次的重複練習就是「禪」,漸漸習慣了就是「禪」,「禪」定了就是改變成真。具備了這種能力,你就是能量本身,你可以創造任何狀態,你也可以是任何的狀態,狀態對你已經不重要了。人的恐懼往往建立在時間一去不復返的認知上,我們如果對「當下」有重新的定義,就不需要被時間給綁架,沒有甩不掉的過去,也沒有走向盡頭的未來。所謂「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就是對活在當下的最好註解,我們要練的是放下屠刀的功夫,每一個罣礙都是屠刀,也都是過去的牽絆,放下屠刀就是放下罣礙,忘了過去,讓每一個當下的投影都透明,都可以重新來過。「活在當下」不是口號,而是老老實實的行動力,去做,去覺,去改,大概就是「揭諦,揭諦,波羅揭諦」的意思!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身體對,心就覺了

◎鄭雅靜



人有身的動作,心的情感和腦的精神層面,身心的活動都和感官脫不了關係,身體的行動力屬於下丹田,中丹田的心有著看不見的作用力,承上啟下連結肉體和精神的關係。上丹田的腦是思維、精神,眼、耳、鼻、舌等感覺器官都位於頭部,分別出入大腦、腦幹,串連腦神經及其下的運動神經和感覺神經,影響遍佈全身。當身體「鬆」的開發到能夠感受身體的空間時,如筋骨不再僵硬,關節的活動靈活,短淺的鼻呼吸轉入深長的腹式呼吸,「大鵬展翅」或「旋轉乾坤」動作舒展自如,有餘力感覺到交感和副交感神經的平穩作用有助於身體的行動力,會慢慢進入覺察的過程。



覺察從專注開始

練功的好處是可以在身體動作中經歷透徹到動感的覺察,再帶著學到的覺察力到日常生活中運用。任何功法都可以透過身體的動作練習心的覺察,經歷身心腦的變化。練習的初期,意念是專注,動作專注在體神經系統的運作過程,運動神經指令動作的比手畫腳,清楚地接收感覺神經回傳的訊息,再依據回傳訊息下達運動神經指令來修正動作的正確性。重複性的動作能夠達到收攝散漫的心神,架構腦的基本專注度,但心、腦的活動不僅於此。





人腦的下視丘、腦下垂體和腎上腺(簡稱HPA軸)是神經內分泌系統的管理中樞,負責協調腺體、激素和中腦區域互動作用的機制。當人感應到壓力時,身體會透過HPA軸進行調節,如體溫、消化、情緒、免疫及能量儲存與消耗等。身體會受到外在壓力如寒、熱引起血壓、血糖變化的生理反應,心也會受到情緒的刺激或干擾,對應出心的覺知。

人以眼、耳、鼻、舌、身、意(簡稱六根)六個門戶和外界產生聯繫,六根接收外界的訊息進入腦,投射成「覺」,形成腦的作用。六根門戶所接納的訊息,其對焦與取距都默默受到生命主人的意念的影響,形成心的感覺。情感發自內心,心所下載的感覺是人面對一切的受。心的感覺隨處可見,感覺對了,身體自然就會配合產生動能。

所謂的覺能是人對一切人事物的感覺,不同的人面對相同的事物會產生不同的感覺,所以,事情本身的好或壞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人的感覺。每個人的個性不同,對人事物所抱持的感覺有別,因而從心下載了喜怒憂思悲恐驚的情緒作用。 人心的窒礙來自不夠純粹,存放太多的負面事物。為了要消除心的恐慌或自卑,不斷地用六根接收更多的知識訊息來妝點身心的存在,反而障礙更多。身體的體能受到先天DNA或年齡影響有其限制,但心的覺能量卻可以有無窮的開發。



覺察力是練覺、修受

覺能量存在中丹田,覺能的訓練不是練靜、練空,而是在動作變化中感覺到「定」的覺。發展覺能要隨時調整身體的狀態,找回心的恆定,覺知的主導權,才能在一念間找到核心的關鍵處,在動功中創造身上的「覺」的流動,以動作的禪定為例,就是從頭至尾動作都能保持一貫的速度和動能。

身體是觸覺,心是感覺,練心不是用大腦,是用心虛靜的邏輯感知一切,動作要運用到身體元氣的能量才能記錄到心的內在。中丹田的重點不在動作的外形,而在覺察一切的覺察力,方法是練「覺」,修「受」。讓自己的感覺在各種場域或環境能夠好,釋放心的「受」,讓心過得去。

覺能的訓練從覺察、反省和懺悔開始。在生活中觀察自己的起心動念開始,在細微處覺察心的變化,減少或根除六根來自外界的捕風捉影的資訊,對心的倉庫進行不定期大掃除,釋放心的空間,才能讓心如釋重負。其次是懺悔。懺悔不是找人訴說的抒發情緒或期待對方為自己而改變,懺悔是對自己願意改變的承諾。人在懺悔的時候,至心誠意的初心會聚焦在心的對話,在過程中會產生很多釋放情緒,充滿正向感染力的感覺遠勝於身體的動作,不僅能夠激盪出心能量,還會產生加乘的效果。如慈悲心是一種感覺,不是文字或語言知識的存在。當人面對某種發生時,自然會用善良予以包容的覺能狀態。

最後,用「是」經營自己的人生,真正為對方著想,希望對方好。人要改變個性是為了讓自己的人生過得更好、覺能更成熟。每個人的個性是與生俱來的根性和後天養成的習性所致,個性沒有對錯,卻有「我」的概念認知。人終其一生為物質而奮鬥的社會價值觀或成為他人期待中的自己,都是在大腦中持續堆疊知識性的我所形成「我」的認知。識能是身體的意識能量,覺能在身體的識能量放空,沒有「我」存在時最為強大。覺的感覺可以貫穿身心靈的世界,覺能是身心靈不同層次的提昇,身心靈皆有不同的「覺」,覺醒在腦是覺大腦的定,覺悟在心是覺心的靜,覺察在身是覺身體的空,也就是覺空間的存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歡樂習「亂」

◎編輯部

活在這樣一個時代,「亂」似乎已成常態了!不論是大環境,還是家庭關係、工作關係,或是自己的身心內在,一定都曾遭遇各種亂流的擾動吧!身在亂局中,你是被它攪得暈頭轉向,還是勉強練出一點定力、勉強站定了腳跟,又或者,你已經以亂為常,可以歡樂習亂了!歡迎分享您的真實體驗。文長請控制在600字左右。編輯部有刪修審定權。2/5春節前截稿,文稿請寄chiji.taoyin@msa.hine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