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9日 星期六

第139期 / 從身心靈之「觀」到生命空間的覺察



◎蔡進懋






生命的張力來自於身心靈整合的真善美,身心靈各有其空間的作用。在身體空間中,透過美的行動力去執行與實踐,以最大的身體能量在持續恆定的作用下,穩定氣脈,靜心觀照,從而體悟出感性的創作,促成智慧之美。在心識空間中,有善緣之心,廣結正善緣,連結善因緣,掌握好時機。洞見因果關係的循環,使心生愛與慈悲的精神能量,連結眾生情。在腦識的空間中,以真誠的思維,覺察生命的價值,創造生命高維度的全空間觀。

身心靈的整合構成完整的生命空間,生命力則在時空的壓縮中更顯堅強。生命空間愈大,生命力的能量波將猶如妙音海潮音,無遠弗屆,縱橫古今。



「觀」通智慧之門

上丹田的修練課程有次第之別。在入門課程中,首先是學習如何觀察,覺察身心靈能量的空間變化,而觀察空間轉換的妙有,則是洞見先機的脈動。《道德經》第一章提到「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觀有之訣竅,觀無之玄妙,都是精準而細膩的微觀修行。《心經》第一句就提到「觀」,「觀自在菩薩,行深,波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陰符經》第一句也提到「觀」,「觀天之道,執天之行,盡矣。」。

《易經》的「觀」卦分析的更加細膩而寬廣,以六爻成卦,象徵六種思維角度,六種面觀,如同六度空間的變幻莫測。「觀」卦之初六爻為「童觀」,是初出茅廬的小觀,因為經歷不足,視野的能見度有限,眼界所見因而低淺。六二爻為「窺觀,利女貞」,意指從狹縫中向外看,雖然得見全景,但仍屬狹隘的視野。僅以己之所見,一己之私為重。六三爻為「觀我生,進退」,此為小我之觀,能隨時自我省思,知其進退,知微知機,是為下觀之功。六四爻「觀國之光,利用賓於王」,觀其己之不足而能潛心向外學習,提高能見度,開拓視野空間。九五爻為「觀我生」,此為大我之觀,以眾生利益福祉為首要。觀民之所需,為眾生謀福,是為大觀。上九爻「觀其生」,體察生命的本質,閱讀大自然生命的變化,觀察天地運轉的信息,以掌握變化之規律與哲理,是為上觀之智。



身心靈的「觀」智慧


1、觀身,覺察身體的空間

​在功法動作中,感受肌肉與關節空間的連動關係,觀察身體空間的流動與陰陽變化,透過螺旋、延伸、開闔、絞轉原理,釋放身體空間,看見空間的位移。再以靜心、旋轉、壓縮、共振原理,閱讀身體覺受,啟動身體的靈覺力。當身體空間愈大時,時間變化將因心識空間的變大而感覺緩慢。身體的空間愈大,動作的幅度亦得以推展到極致。此時,血脈作用宏大,眼耳鼻舌身意所輸入的訊息自然傳遞清楚而完整,能量的作用也將更加豐富。​


2、觀心,觀察心所處的狀態

當身體作用處於最大值時,心識空間常因交感神經亢奮而產生情緒波動。此時,若再以負面情緒能量填塞空間,心識空間容易扭曲變形,使身體不受控制,大腦判斷不明,攪擾心波。然而,心波的起伏大小和三丹田能量的穩定度息息相關。當心波越穩定時,心能量也越強。與此之際,大腦腦波安定,身體清淨放鬆,真意行於身心,是為「真意往來無覓處,知而不守是功夫」。

透過引體功法,令血脈作用旺盛,但依然心平氣和,氣血兩平。引體動作的目的是在不消耗能量的狀態下,將「功」做大,並使「功」轉化為「能」。再將心脈的正向、慈悲能量送入氣脈中,運行全身。如此,血脈、氣脈、心脈,三脈合一。所謂引體導氣之功,只是透過身體修行的方法。覺察每一個當下心波的起伏才是上層功夫。在日常生活中,養成時時覺察的觀察,觀察每一個當下之心是處於天堂,還是地獄?觀察處於事件時,當下心的狀態是動,還是靜?


3、觀腦(想),閱讀大腦的思維

以高維度的視野,縱觀生命空間的廣度。推倒生死罣礙的高牆,活著,不為利益而生,也不恐懼面對死亡的真相。生命空間的深度在於洞見生命的原始能量,洞察生命演進的價值,褪去干擾心靈空間的訊息,屏除佔據腦識空間的六大真性情,怒、恨、怨、急、煩、思。使真情流入卻不擾心,擴大生命空間的格局,改變性情作用,生命的真諦將超越時空,進入高維度的五度空間中,讓生命空間的價值,永生不滅,持續恆定。



生命空間源自時間的投射

人從出生到死,壽命有多長﹖據統計最長壽的人類也不超過一百五十歲。若與長壽的動、植物相比擬,人在地球上的生命時間,說長,其實也不長。

人是活在三度空間的作用體。在生命的曲線圖(圖 1)中,人的一生(紅色實線)為三度空間,時間曲線(黑色虛線)為四度空間,實線加虛線則為五度空間的作用,象徵陰陽,而圈外的空白處即是六度空間,象徵無窮無盡的宇宙空間。一度空間是指生命原點的固定不動,二度空間是指生命原點的平行移動,形成直線位移。三度空間則是指垂直與水平線形成立體空間。






人一出生,時間就開始為你計時;時間投射了你,你便擁有了生命時間,也才看見時間的流逝。因此,你的生命空間是由時間所投射而來。你若不存在這個時空,這個時空也將不為你而存在。但你存在,你便創造了時空,時空也為你而存在。如同《心經》云「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生命的視野

每個生命都是唯一而獨特的個體,但由於後天過多的資訊,往往以共同的價值觀,掩蓋了人最真善美的心靈,使之迷失方向,人的生命視野因而變得狹隘短視,常常只放在今生所見所聞,就自以為是生命的全部。更經常地拿過去式來評斷未來,帶著過去的執著看待未來,把每一個未來,都變成了「未來過去式」。這樣的生命空間觀是大腦思維空間受到窒礙,是一種低維度的空間視線,難見寬廣而深遠的生命視野(圖2)。






生命的視野代表一個人的能見度,不僅影響身體空間的大小,也關係了心識空間的廣度,以及腦識空間深度的格局。


1、身體的視野,身歷其境

​身體的視野需要親臨現場方能得以感受,如同出門、旅行等,是肉體進行了完成性多巴胺,滿足了身體感官的需求。雖然心靈仍有受益,但無法直接對焦心靈。


2、心的視野,對焦眾生

心的視野,對焦在眾生。人有公益心、眾生情,廣結善因緣,散播正因緣的能量波以感染眾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以謙卑態度,面對眾生平等。「同人于野」、「能通天下之志」,以同理之心,用心能量做事,氣度大,雖然一直付出,但不恐懼。擁有大心量者,能見遠大的價值,所以義無反顧,勇往直前。心波能量大,則心正可以改變大環境,長養正氣,把身體擺在心上,讓慈悲的心,活在肉體上,慈悲有溫度,才可滅悲苦。人心有愛,災難自然少。


3、全腦的視野,全空間的思維

全腦的視野是全空間觀的思維。腦識空間的視野對焦在大時代的軌跡上,縱觀古今宏大的生命能量,如何在時空的壓縮中,展現強大生命力,洞見超越時空的視野。人要養成一顆生生不息的腦,清楚閱讀時代的衰弱或強盛,經歷自己的小時代,建構自我與眾生學習,成為細膩觀察家,做一個有智慧的覺者,成為時代的行者(圖 3)。





全腦的生命空間


人活著,多數為了滿足慾望,追求利益而努力不懈,卻常為面對未知的死亡而恐懼不安。如果人一生面對生命的課題,僅只對焦於此(慾望、利益…等),如此,即使經歷累世累代的輪迴,心靈智慧也難有所突破。

頓悟生命的價值,必須先推倒生死的高牆,放下求生對利益的緊握不放,面對死亡來臨的恐懼而能有所準備。生死的界線是由無限的生與無盡的死所投射出來,生命的完整性,生死的實線與時間的虛線,必得形成無障礙的連線。當生命曲線貫通了陰陽,連成一個循環圈,亦即生死不再被時間所投射時,生命將無所不在。

生即死,死亦生,不生不滅,即是完整的生命體。過去、現在、未來連成一線,是平行空間的移動,現在的你,背後有千千萬萬的你支持著,前面的你,亦有千千萬萬的你與併肩而行。 今生能掌握無限的你,看待自己的生命曲線,鍛鍊出有系統的生命邏輯,讓自己能夠更立體地廣納他人的立場,投射出全空間立體畫面,這便是生命空間中的最高的全腦,全思維的絕對空間維度觀,亦即道家思想的「還虛合道」之境界(圖4)。







東醫氣機導引第139期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