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11日 星期五

東醫氣機導引第184期電子報 / 結算25年成績單

 結算25年成績單


編輯部


 




氣機導引走過25個年頭了!


25年前,張老師才30出頭,滿懷熱情、用全部身家投入的社會教育工作,仍不脫知識教育的窠臼,他決心另闢蹊徑,也不管獨力背負著社會大學數千萬債務,仍企圖以一人之力,推展「身體的教育」。從一開始師母挨家挨戶發傳單、老師獨自在會館寫書法靜心謀劃,到今日,功法、論述、人才、制度與著作,全部到位。其中所遭遇的挑戰,老同學應該都歷歷在心。


不過,對一個自許為「叢林戰士」的練武之人,還說這些就太小氣了。生命的可能太遼闊,可以馳騁超拔的維度無可限量,要緊的是未來的25年可以怎樣?所以,我們在25週年的此刻,做了這個集體的總結回顧。


除了敦請李明、鄭雅靜兩位資深同學負責撰文細數氣機導引25年的教學思想脈絡,以及沉香在其中扮演的功能角色,我們更召集了學程約在五年、十年、二十年以上的同學,請他們各自抒發這些年來「跟自己的身體對話」、「感覺自己的感覺」、「不思善、不思惡」⋯⋯的學習體驗。


言為心聲,而所謂「夫吹萬不同,而使其自己也;咸其自取,怒者其誰邪?」外境與內景相應,讀者正可以拿氣機導引的學思脈絡跟三個學程的心得報告對照,檢視自己、也看看大家各自到了哪個位階?


25年總結的這份成績單,我們自己知道,還有很多不足之處,不過,正因為不足,才促使我們維持一貫的勇猛精進,繼續向前。2021年世情詭譎,我們也前所未有的全面停課,但練功本就要能與時偕行,所以,聚集全體學員的視訊課程也開始了,未來25年,我們將會一起創造出什麼?請拭目以待吧!





                                                   -   -   -   -   -   -   -   -   -   -   -   -   -   -   -   -   -   -   -   -   -   





問余何所適,廓爾已忘言


張良維




5月30日下午一點多,在結束雪山坑工作北返路上,因遇大雨,車子打滑失控,造成車子全毀,萬幸人員無恙。當時,高速撞擊形成的外環境已非我能掌控,千鈞一髮之際,只能憑直覺,用身體本能在狹小的車內空間閃避猛烈的衝撞力。


大難不死,事後回想,這,也算是難得的感覺經驗吧!我常說,人生的一切努力,都為了要把此生的所有感覺推到極致,然後在生命的最後一刻到來時,可以了無遺憾:「啊!原來是這樣啊!」所以「慾無慾」、「為無為」,就像弘一法師李叔同,他的前半生,算是把自己的所有感覺都推到極致了,最後,在鋒芒畢露時緊急煞車,徹底轉向隱藏與收斂。你看他在病危時寫的偈語:「問余何適,廓爾忘言。華枝春滿,天心月圓。」所謂圓滿,不正是這樣嗎?


25年來,我所做的一切,也就是邀大家跟我一起走這麼一趟路吧——敞開來盡情的玩,眼耳鼻舌身意,身體天生的所有功能都要發揮到極致,但,時時刻刻都要維持清醒:這一切都是過眼雲煙!


儘管都是過眼雲煙,但我沒有一刻停下腳步。沒有想法,只有做法,因為所有想法都變成做法,所以大腦空空,與時俱進,隨波逐流。


人類活得太沉重、太辛苦了。道家看得很清楚,可是看懂的人不多,幾千年來,人類就像被蒙上眼推磨的騾子一樣,世世代代,重複著相同的生命軌跡,出脫不得;因為現實生活很真實,兒女情長,點滴在心⋯⋯,在牢籠裡待太久了,人們卻把它誤認是樂土天堂。


人間確實就是樂土天堂,差別只在想法而已,我們可以在人生的戲台上全神投入,該賺錢就狠狠賺錢,該是孝子賢孫就孝子賢孫,但也隨時可以脫了戲衫,回到自己的元神自性。


人生不管發生多大的事,只要平安活著,那麼一切都是課程!反之,不管發生多小的事,丟了性命就是災難!要感恩所有的發生,因為我們還活著。要珍惜身邊的人,因為他們都是活菩薩。更要感恩在我們之前隕落的生命,因為他們示現了生命的無常!


此外,在變生肘腋的關鍵時刻,也只有長期在因地耕耘的果報可依靠了!同行25年,路還很長,再次與大家共勉:平時多燒香,多用功!時時檢視自己的心念、態度,在凶險的年歲,讓自己成為自己的護法神!




                                                   -   -   -   -   -   -   -   -   -   -   -   -   -   -   -   -   -   -   -   -   -   




以25年練就無極劍,游刃於辛丑坎窞中


鄭雅靜



導引術精義重現江湖



氣機導引與時空對話至今二十五年,不少學員以雙倍於博士班修業年限,仍未能從知悟證行的學程畢業。因為氣機導引是生命之學,是有生之年永無止境的成長。


氣機導引是台灣特有的身體文化,其思想可溯源至二千年前的中國文化。1999年,國立故宮博物院策畫《漢代文物大展》展覽期間,張良維老師受邀以《馬王堆導引圖》為本,闡述春秋戰國時期的養生概念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導」是導氣,「引」是引體;除了深層的呼吸,最重要的是肢體運動的法則。馬王堆四十四個導引圖蘊含著肢體旋轉的重要概念,從圖中人物的穿著、性別與年齡,已強烈暗示:導引術已成為當時的全民運動。[1]





1998~2008年間,氣機導引致力於深耕導引術的運動概念,整合歷代肢體運動,包括武術、太極、瑜珈、按蹻整脊等觀念,喚醒身體覺知。動作必須循序經歷「由外而內、由內而外、內外合一」,並運用身體的螺旋、延伸、開闔、絞轉四大要領,熟悉人體「腕肘肩、踝膝胯、腰胸頸」九大介面的運動原則,配合有效率的呼吸,在動、靜之間強健體魄。張老師行腳於兒童太極課程、創始學員班、企業班,在中國時報的家庭生活版撰寫《跟自己的身體對話》、聯合報的假日生活版撰寫《身體與自然的對話》專欄,先後出版《太極導引新身體空間》[2]、《身體自覺:太極導引陸上游泳》。[3]


2003年適逢台灣SARS疫情爆發,發表《提升免疫力防疫七招》,成立「中華氣機導引文化研究會」。2005年兩岸導引文化首度交流,張老師攜學員同赴北京體育大學參訪導引術的發源與推廣現況。次年「東醫氣機導引電子報」第一期出刊,從此開啟以學員為主的會務發展方向。






八大原理,融合中外古今



中國人強調「先文德而後武力」[4],張良維老師融合儒、釋、道三家觀點,汲取各家在呼吸、動作及意識鍛鍊的智慧結晶,以身體為方便法門,將肢體活動歸納為靜心、旋轉、壓縮、共振四大原理,編創氣機導引十八套功法,彙集出版。[5]經十年教學與學員現場互動,依功法屬性析分為「引體」、「內臟」與「導氣」三篇,闡釋十八套功法的整體目標為:鬆、靜、空,併及螺旋、延伸、開闔、絞轉;靜心、旋轉、壓縮、共振八大原理的運用。


氣機導引的學程規劃為知、悟、證、行四個階段。所謂「未學拳,先明理」,「知級學程」必須瞭解每套功法的關鍵要領與動作訴求,「悟級學程」則要求對功法有真正的體會,強調身體爆發力的功法,就得表現爆發力;強調丹田的功法,就必須整合前三田、後三關。2003年舉辦第一屆知級學程評鑑,三年後,舉辦悟級學程評鑑。同年,邀請陳文德老師教授《道德經》、《參同契》、《莊子》、《抱朴子》,學員開始接觸丹道學並結合在動作中。


《參同契》十二消息卦包含採氣與煉丹。「復」卦是湧泉,「泰」卦是命門。命門是下丹田作用,是外呼吸與內呼吸交會的最低點。外呼吸只能到達命門。湧泉是「復」卦,內氣可到之所。所以,一切動機都「復」,便是一元「復」始。萬物反以動,動作的開闔是作用力與反作用力,回到湧泉是自然的作用力,不是反彈力。做動作必須找到歸零點,才能「起手墜足輕映雪」[6]。讓動能在來回之間都歸零,這是 「一處有一處虛實,處處總此一虛實。」[7]的身體哲學。






重新定義氣功學



「氣機」是人體氣化機能的簡稱,是推動宇宙自然生生不息、循環不已的能量。氣機導引靜坐法主要在修「定靜」功夫。但修靜必先知動,先有紮實的身理訓練,才能進入高層次意識訓練。


張良維老師早年即得沉香之助,體證沉香可為靜坐練氣的顯影劑,有助於更深細的身體覺知,遂於2006年提出「氣功學」的定義為:「心識與宇宙作用的空間學,藉陰陽往來互動,透視其機。」[8]氣功三大要素是動作、呼吸、意識。將道家內丹學落實為:(一)由外呼吸轉為內呼吸;(二)以「守虛」漸次熟悉意識的作用和內呼吸的方法,達到「以有練無,有亦無;以無練有,無亦有」狀態。


在21世紀面對形勢更為嚴峻的局勢和環境風暴,2008年東醫氣機導引台北總管理處揭幕,以「東醫」的概念啟動另一階段的學習里程。東方主震卦,震就是動,「東醫」是動的醫學管理,統合了運動、飲食、起居、情緒管理、親近自然五大元素,並可轉換成五種具體的做法。包括:


(一)飲食管理:吃得少。餓了吃、渴了喝;不餓即止,不渴就停。


(二)起居管理:涵蓋行住坐臥的禪定,每個人內在的生理時鐘就是合宜的自然律。


(三)情緒管理:情緒是人的原始動力,學習從情緒中抽離,做好情緒管理,就可以活得很省力。


(四)運動管理:運動管理的最高原則就是合乎自己的年齡和生理條件。身體的空間訓練包括肌骨筋膜竅;心理的空間是心波、橫膈肌的訓練。最終目的是要開啟覺知。


(五)接近大自然:要健康就要動,生活應隨順自然節律,用眼耳鼻舌身意融入自然。



2014年之前,為幫助學員理解導引運動的作用,引進分子生物學、西方醫學、解剖學探討人體生理機制。功法「內臟篇」[9]透過「開闔」、「絞轉」,以活絡腔體,按摩內臟、養護臟體,平衡內分泌系統,使心性趨於平穩。功法「引體篇」[10]揉合導引術的概念歸納為肢體符號,運用「螺旋」、「延伸」原理改善組織沾黏,協調身體組織和關節空間的平衡,開發身體空間,便是「練精化氣」的築基功法。


氣機導引每一個動作都包含系統性的思維,配合五行生剋原理,考量主要修煉的臟腑或部位,從肢體的開發過程訓練人的覺知能力,達到「鬆」、「靜」、「空」的整體目標。







「移爐換鼎」、「移鼎換爐」,落實三丹田論實踐法則


道家思想將人體視為小宇宙,陰陽二氣變化於天地之間,上下包覆如鼎、爐。煉丹術類似現代生物科技提煉製藥。以中國身體哲學觀之,煉丹就是找到核心價值。「丹」有精華之意,道家系統的煉丹,就是練人身的精華。因此,下丹田是練肉體物質的精華;中丹田是探討內心的原貌;上丹田是通往靈性層次的智慧,這是道家系統的三丹田論。


教學中採用更多道家思想,幫助學員明白動作的法則。如,「動」要「動其下、靜其上」,是陰陽循環的法則。「導氣篇」對焦中丹田,屬心理學,以「靜心、旋轉、壓縮、共振」四大原理作為訓練法則。唯有靜心,方可定氣,氣定神閒,才能產生氣的「旋轉」和「壓縮」,促進體內氣脈的循環。當脈理通暢,能量傳送到臟腑作工之處,就是「共振」的原理。與此同時,練功開始連結大周天[11]、小周天[12]口訣,使知行合一。「導氣篇」就是「練氣化神」的過程。


氣功學將人體析分成下、中、上三個丹田,各主人之精(身)、氣(心)、神(靈)。第一階段是練精化氣,將大腦雜念修煉到專注。感覺自己的感覺,心神不外馳。此時,鼎在上丹田,爐在下丹田,身體動到哪裡,便專注到哪裡。



第二階段是練氣化神,將心氣化成元神,有「移爐換鼎」和「移鼎換爐」二個階段。


「移爐換鼎」主要在修心性。鼎在大腦,爐移到心,用內心來練上丹田;讓專注的大腦放空,以心的作用主導行動,那就是真意。真意在心,亦即存在心裡的能量作用,叫做「心波」。此時六根的看、聽、聞不再與大腦產生連結。所以心波一動,內分泌就動。


當大腦無為,不對六根下指令時,身體照樣在操作,呼吸自然、血照流、心照跳,但已回到最原始的作用。此即是「移鼎換爐」階段,鼎移到中丹田,爐回到下丹田。下丹田的身體動作,因為不是大腦指令的操作,所以是空間在動,叫做風箱、橐籥。身體透空成為無形的身體。以空無的身體,練平靜的心,這就是氣功。練到元精、元氣、出元神。這就是三花聚頂。



續《唯識論》,貫徹意識的脫落與進化


「六根」是佛教詞彙,指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接收外界的色、聲、香、味、觸、法,生成「六塵」,加上大腦的作用,使心蒙塵。佛教唯識宗認為根、塵相遇而生識,加上先天的莫那識、阿賴耶識,結構成「八識」,形成人的認知。所謂的識,是既虛妄又染污,所以要追求「轉識成智」。


氣機導引從身心靈入手,將六根結合「識識」,貫穿三丹田的修煉。眼、耳、鼻、舌、身五根透過神經系統接收、傳遞外界訊息。身根屬下丹田。意根在心,有別於其他五根,指大腦的思想、判斷、記憶等功能,有真意與假意之分。根對境的映照猶如水中之倒影;亦即,眼中所見的世界就是腦中所想。透過意根的作用,加上大腦的記憶與判讀,從此形成人對世界的認知,此即「識識」;進而作用到內分泌,引發不同的情緒反應,激盪心波,此為中丹田的課題。


人有習性與良知。習性惡,良知善;習性可改,良知卻是人最後的執著。中丹田是用「周天運轉」之法,滅除後天習性:六根、六識、六塵。如滅鼻相的後天習性是指不受鼻的識、塵所干擾,但鼻呼吸的生理作用仍在。練到有若無時,會練出鼻子的自性。


人有根性、識性和自性。根性寫在DNA裡,識性是六根連結大腦綜合區的判斷認知。當根性和識性都修掉放下時,自性才會出現。而六根的境界不同,得靠自身的修為。譬如,鼻子被沉香的味道吸引,源自根性喜歡聞香。對於沉香的產區予以分辨、品聞味道等喜好,叫做識性。至於自性是隨緣隨順當下,接受而不做任何品評,回到最原始的觀察,叫做「妙觀察」。






以動作註解《易筋經・膜論》



現代解剖學研究的肌筋膜跟氣機導引練氣的筋膜略有不同,練氣的氣行之道指的是《易筋經・膜論》講的「膜」,是肉之外、骨之上的筋,唯有氣行入於膜,才能壯骨入髓。[13]


「筋膜」包括筋和膜二個系統。筋膜是結締組織,「膜」涵蓋全身的腔體、肌肉、骨頭、組織,如心包膜、骨膜、眼角膜、細胞膜等。「筋」包覆在整束肌肉內,直通經絡系統的任脈,關節腔的軟骨,都屬筋的傳鏈系統。筋和膜共同結構關節的空間、肌肉與骨骼的空間,擴及肌肉每一條纖維的空間、細胞骨架,空間無所不在。人體的老化,其實是筋膜沾黏的過程。


筋膜是肢體運動的重要依據,練功講究的是肌骨筋膜竅,中國的肢體運動都在促進筋膜的溝通協調和鍛鍊。筋膜亦可說是經脈系統,筋膜一動,全身的空間無有不動,人體的結構就能獲得協調平衡。



提出身心靈的生命空間論



我們的世界由六個次元(六度空間)互相重疊影響。一度空間存在點、線,點線共同組成二度空間的面。一度空間加上二度空間形成三度空間的長寬高。三度空間加上時間,投影成四度空間。時間存在四度空間,是單向前進且永無止盡的流失。


對生命體而言,一度空間是物質面的身體,屬下丹田;二度空間是心的層面,屬中丹田;三度空間是靈性,屬上丹田的層次。四度則是在時間影響下的肉體,和一度的身體相互呼應。


五度空間浩瀚無邊,包含一至四度空間,有無限的作用力。五度空間和四度的時間整合,活在當下,叫做時空統一。在時空統一的當下,就是六度。六度空間超越太極、陰陽兩儀的概念,融合成「無極」,是在混沌的狀態;時間、空間不存在,而又同時存在。六度空間的作用力影響其下的五個次元,以量子物理學的觀點,沒有空間,也沒有時間,只存在波動。


空間是上維度往下維度的投影。上丹田是抽象的存在,不可說,只能隱喻。上丹田往上是虛空,下落至心、再到物質,貫徹天地人三界,既是虛無的存在,也是波粒二象論的狀態——波與波包。練中丹田是看著自己的起心動念,然後從腦著手,改變想法,因為想法還有陰陽二分。如果不用想、超越,就是五度或六度空間,所謂「還虛」,就是沒有陰陽。


所以,人要開發中丹田的心能量,如愛、純粹的感恩、慈悲,以及對天地的絕對信與尊敬等正向能量,能自然散發這些正向能量時,就能接收來自五度的波動,開發上丹田,長智慧,「練神還虛」讓三度空間的身體進入處「虛」狀態,再無陰陽立判的「無極」,才能與祂產生連結。






以無極內息導引,體證《道德經》



談完六度空間的應用之後,張老師隨即提出「無極內息導引」,以破除我們對「氣機導引」的執著。練「無極內息導引」就像寫書法,以李叔同的書法為例,他是用生命練字,把個性藏在字裡,最後把生命的閱歷也藏起來。所以,動作不要表現自己,不要有心機,只要單純呈現動作本身。


無極的思維是結構變化,其次是內息。在相同動作中,內息的流動不同,外形也不會一樣,因為氣行之道的筋膜會讓空間改變。所以,人的思維、動作不能制式,必須破相。因為一切的相都會困住自己,將記憶鎖在時間,讓人慢慢老去。但時間無法計算「空」,只能作用到物質的成、住、壞、滅的過程。當內息的流動和時間同步時,速度會和時間一樣快。但動作必須處在空、變化的自然狀態,才能隨時間而流動,進而超越時間的速度。因此,練功讓人有機會可以在身體空間完成時空統一,並且頓悟到達能量之所。


學員在學動作過程中自然會拉高知識程度,但不是學會記動作,而是在過程中讓自己改變。身體會記憶,感覺有層次。學習的重點在如何讓自己「成為」。不定期轉換不同的學習場域,成為師生研討、分享的重要契機,如展演活動、功法行腳公益活動、成長營、身心靈講座、武林大會等等。


2019年開始講授《道德經》作為上丹田心法要義的藍圖。氣機導引是歷史上第三個用身體來直接「做」老子,實現其身體實踐的系統。十八套功法是「有」之以為用,老子之道的具象。「無極內息導引」是用身體做出老子的邏輯,老子之道的無形作用。從身體的空間概念,以丹田為核心,九大關節為介面,經歷練精化氣、練氣化神、練神還虛各階段,在三丹田的鼎、爐交錯中,達到信、解、行、證的真義。



[1] 張良維,馬王堆導引圖溯源千年養生史,民生報,1999年11月16日。

[2] 張良維(2000),太極導引新身體空間,時報文化出版企業。

[3] 張良維(2001),身體自覺 : 太極導引陸上游泳,時報文化出版企業。

[4] 漢,劉向《説苑》卷十五:「聖人之治天下也,先文德而後武力。」,中國古籍資料庫。《四部叢刊》景明鈔本。

[5] 張良維(2002),氣機導引 : 十八條身心活路 (初版),時報文化。

[6] 張良維,六字真言:「沉肩落胯鬆擬霜。起手墜足輕映雪。氣貫湧泉透成根。周身運轉綿若水。行住坐臥皆安定。體正神寧虛入髓。」六字訣:「輕鬆綿透虛定」。https://www.qiji.org.tw/copy-of-1

[7] 《太極拳經》。

[8] 張良維(2006),氣機導引 : 靜坐練氣秘法 (初版),時報文化,頁11、22。

[9] 中華氣機導引文化研究會出版,2010年3月,初版。

[10] 中華氣機導引文化研究會出版,2014年5月,初版。

[11] 大周天功法口訣:湧泉起運大周天,提肛升氣三關間。百會懸頂降陰穴,二道分別到舌尖。自胸至腹入丹竅,直下陰蹻返湧泉。

[12] 小周天功法口訣:提肛開始運周天,尾閭夾脊玉枕連。通過三關到百會,莫忘提貼抱頂巔。再從百會降陰穴,二道分別到舌尖。督任接通入胸腹,丹田直下會陰間。

[13] 張良維作(2014),引體功法三─延脊划臂 (初版),中華氣機導引文化研究會,2014年5月,頁113。



                                                   -   -   -   -   -   -   -   -   -   -   -   -   -   -   -   -   -   -   -   -   -   





藉腐朽明元神,以沉香練無極


李明





疫情蔓延時,識香之旅啟航


2020年2月底,正當新冠肺炎疫情開始全球蔓延之際,氣機導引「識香之旅」課程正式展開。張老師規劃以三年時間,引領學員品鑑賞聞遍及中國、星洲與惠安三大產區的沉香,分享他精心收藏的珍稀絕品。更重要的是,跨越傳統宗教與文化框架,以嶄新視角與多元層次解讀沉香真精神,闡釋其中豐富深厚的內涵。


在氣機導引發展歷程中,這是一個重要里程碑,代表香道與功法並列,共為兩大修練法門。正如同氣機導引不只是養生健身的運動,導引香道也不僅止於玩香品香。兩者都以貫通天地人、整合三丹田的格局,追求身心靈修為的提升。沉香樹生長於惡劣環境,受傷自癒過程中結香,蘊藏龐大天地能量。透過聞香與沉香的波動共振,對靈性開發具有不可思議之效,較練功猶勝一籌。


確立沉香的歷史定位


氣機導引與沉香結緣甚早,多年前張老師即透過靜坐焚香,發現沉香可循經而行,有助練功時內氣運行,從而開啟對沉香的研究與收藏之路。他遠赴偏遠產地尋香,也廣向各方蒐羅,累積令人嘆為觀止的沉香收藏。除了廣泛建立對沉香的第一手經驗,也研讀傳統香學著作、西方心理學與解剖學,乃至東西方宗教與哲學思想,更與氣機導引的功法修練參照體證, 從而確認沉香超乎其他香種或合香的獨特作用與價值,融會出具有時代意義的香道之學。2006年出版《靜坐練氣秘法》,介紹沉香在身心靈修練的作用。2012年出版《大地瑰寶─沉香》,分為《文化中國》、《越南土沉・棋楠》、《惠安・星洲》三卷,為各產區沉香精品留下豐富周詳的影像記錄,配合相關沉香背景知識,成為研究沉香必備的參考指南。


氣機導引成立之後的前十五年,以開拓身體空間的功法練習為主,對於沉香著墨不多,張老師僅適時建議學員可量力收購,以供日後之用。至2014年進入中丹田心的修練階段,練習靜坐時,香可作為內氣的顯影劑,或於暗室觀香頭微火,收攝六根紛亂。


等到2016年練功進入上丹田領域,才開始系統性展開香道的修習。因為有了氣機導引呼吸訓練的基礎,學員對順、逆呼吸以至丹田呼吸、體呼吸都有所體認,進入與呼吸、嗅覺密切相關的香道,可謂水到渠成。在入門階段,先透過基礎講座與示範,建立對香的基本認識,接著成立香道練習小組,大家相互切磋,經由理香、煎香、篆香、手工香製作等實作練習,熟練香道基本技藝。


經過多年佈署準備,張老師推出「識香之旅」課程,旨在培養一批對沉香具有全面高素養的香道師。他以多年的收藏為教材,依照產區有系統介紹市面難見的高品質沉香,用以提升眼界,培養扎實的鑑別力。每次專題講座內容更是發前人所未發,包含許多獨到的洞見:如透過現代解剖學與神經科學,由大腦的嗅覺與記憶解析香的作用;品香時跨越「味」的辨識,進入「氣」的作用力,熟悉「味」與「氣」的區別;以及如何透過沉香進行跨時空對話,改造自己的氣數…。


讓沉香進入日常


在導引香道中,香可以很日常,電子品香爐不離手,時刻給自己闢一方清靜地;每日一炷香,在香煙繚繞中感恩天地。香也可以是修中丹田的丹藥,助你定靜安住,超越功名利祿的追求,心境往上躍升。香更可讓你參悟靈性的存在,由香的靈動產生信的力量,在至誠如神中圓滿自己的造化。


沉香自古是王公貴族的專利,近年來更因價格飆漲,一般人常有可望不可及之嘆,而氣機導引的學員卻有幸時時在會館空間內,沾染香爐飄送的沉香靈氣。尤其是參與導引香道的學員,能於接近晚景時深入沉香世界,甚至有機會成為香道師,實屬人生難得際遇,也形成高齡化社會一種典範。


值此疫情深重之際,感恩與沉香的深緣,讓我們能在惶惑紛亂中穩住自己,也期盼能如沉香在刧難中淬鍊恆久的芬芳。



                                                   -   -   -   -   -   -   -   -   -   -   -   -   -   -   -   -   -   -   -   -   -   




練功五年級組





練功五年級組/之一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莊文昌

台中一晚


 


人生49歲有幸遇到東醫氣機導引,在此之前一直超時使用身體,隨著年紀增長,漸感吃不消,身邊的親人又因病相繼離世,一度對生命感到困惑。人生在不同的階段,思考不同的問題,做不同的事,如果說五十知天命,這應該是一個很重要的轉捩點。我何其幸運在這時遇到氣機導引,三年前偶然的陰錯陽差,在廖健彥師兄引薦下,接觸了氣機導引,剛開始真的很難,愈練愈挫折,彷彿全身都在哀號,每次上課前總想找理由請假,曾經接觸過的各種運動,沒有一種練得這麼辛苦,感覺愈練愈回頭,幾乎像在復健,歴經半年,所幸在兩位教練及眾師兄姐的鞭策下,還好有熬過來,要不是看到眾師兄姐前輩們的經歴,讓我也心嚮往之,就沒有今天的機會,能認識這門功法的博大精深。真的謝謝大家的包容和鼓勵。


誠如創辦人張良維老師所言,這是一套為現代人設計,去病強身,改善生命品質的簡易體操,而其內涵又在考量功法的原質意義與實用效益的前提下,去蕪存菁的取其精要,將二千多年來中華的養生文化,融入呼吸、動作及意識的鍛練。張良維老師真不簡單。


如今已逐漸養成習慣,隨時觀照自己,寧靜、鬆身、意念引導肢體,螺旋、延伸、開闔、絞轉、靜心、旋轉、壓縮、共振,八大原理己銘記心中。託大家的福,從今以後願老實練功,追隨大家的腳步,走在氣機導引的路上⋯⋯



/



練功五年級組/之二


參與細胞修復與記憶


莊美英

八德四午


 


去年歲末上課簽到時,驚覺自己已達成了全勤成就,過去沒有恆心的我,從來沒有一件事能讓我如此執著、全力以赴,我知道是氣機導引的功法,對身心靈產生好的影響。


工作三十年,忙碌壓垮了我的身子,先是右手抬不起來,腳踝動不動就扭到,肝功能檢查都是紅字,胃腸不是脹就是痛。能有機緣進入氣機導引,是教練的接引、提攜與鼓勵。重要的是他讓我相信「細胞是能修復、也會自主記憶的」。這很重要,因為我從來不是用功的學生,課後練習對我來說很「難」,何況每次上完課筋骨常痠痛許久。但因為每次上課後筋骨就鬆開一些,日起有功,讓我深信這套功法對於再懶再沒有資質的人也能緩步進步。


有天做完肝功能檢查,四項指標由紅字轉為黑字,醫生問我做了什麼改變,當下我想不起來,幾天後頓悟,是我學了大約五年的氣機導引,五十肩沒再發作,腳踝即使扭到也不再腫痛,最欣喜的是攀足長筋這套功法,讓我身高從153公分變成155公分。也許我原來就155公分,但因長期屈胸弓背,胸窄背駝,挺不起脊梁。但藉由螺旋、延伸、開闔、絞轉、靜心、旋轉、壓縮、共振,讓我的氣機活絡起來,沒有「老倒縮」,可謂「奇絕」。


「身輕如燕」是課後的感受,上完課汗水淋漓後,就是一夜好眠。年輕人一定無法感受此等快活,但是長期被失眠所苦的人,一定為我歡呼,所以一週一次的課,我非常珍惜。如今我已學了 「旋轉乾坤」 「大鵬展翅」,目前正在練「螳螂捕蟬」,每套功法各有其功能,兼具力與美,既能強身,也能展演。每當在朋友、家人間炫耀所學,得到滿堂彩時,心靈得到莫大的滿足。


我喜歡氣機導引課程,感謝眾多為我們健康付出心力的師兄姐,更感謝張老師的堅持與推廣,最後敬祝東醫氣機導引生日快樂。



/



練功五年級組/之三


走向自己的身體 Just do it


張嘉芬

八德六早



10幾年前在中國時報看到張良維老師的報導,覺得人怎麼可以這麼鬆柔、自在又有力量,心嚮往之,才報名上了兩次課,就因為工作需要經常出差而停課,在忙碌中也就漸漸淡忘了。近年因為脊椎問題身體經常感到不舒爽,不知為何就搜尋起張老師的名字,重新牽起我與東醫氣機導引的緣份。


我對記動作非常不在行,因此剛開始時的鬆身,對我來說真是最好的入門!從九大關節重新認識自己的身體,雖然笨拙,但不可思議的暢快流汗、從內而外煥然一新的感覺,支持著每堂課後顫抖的雙腿再走進會館。印象最深刻的是凌波微步,第一次走的時候真的不誇張、鐵腿三、四天,舉步維艱,到現在班上同學們還會追問:好久沒走凌波微步了,是不是該走一下? 可見大家都有一點點的體會與進步!而相同的功法經過多次的練習,也有不同層次的心得與收穫。好比雁行顧盼,開始時蹲不下去、兩腿怎麼也無法穩穩交疊,到現在雖然還不能做到大開大闔,但沉轉時兩手浮起,已經可以慢慢體會到是氣往下沉還是由手帶動、手是否有坐腕、旋腕等,並且專注在動作中、控制身體的協調性、放鬆,感覺一切過程。感謝教練們無私的指導與不厭其煩的提點,雖然資質駑鈍,還不知道自己的橫膈膜在哪裡,呼吸也做不到慢勻細長,但從每次的練習中一次次放鬆,向內覺察,也總是有滿心的喜悅。


張老師曾經說過,會館活動非常多,鼓勵學員盡量參加!所以三天兩夜研習營、梅姐的廣播節目、氣機導引講座、國父紀念館的防疫功法班、沉香入門課程等等,有機會我就會想要參加。現在疫情升溫,也可以透過防疫功法影片,在家練習,真的很感謝會館師兄姐們的付出!期許自己透過功法的學習,不僅提升免疫力,也提昇自己面對未知的力量,Just do it!



/



練功五年級組/之四


引進一個新的向度


宋翠玲

總館日午




台灣新冠肺炎疫情急速升溫,向外活動的自由受到前所未有的限制。來到氣機導引兩年兩個月,有一年多的時間都在疫情的籠罩下,彷彿是大小宇宙發展的相應,這段時期我也透過練功轉而在自身向內探索,雖然我的功還沒練好,還很呆拙、生硬,很做作,覺察力還很粗糙,但經歷著有滋有味的看見-發現-重整,慢慢開墾一條路,通往內在無可拘束之處。


記得有一年在飛往印度的機場,看到日本管理學家大前研一的書,他說,願像草地裏一株不知名的野花,這話悸動著我。很早以前,我就不跟從主流價值,不冀望長成眾人皆稱美的玫瑰,但卻也沒有發展出什麼深刻的自我價值,讓我扎根於泥土,如野花兀自綻放。長久以來,覺得自己像是生化機器人,被囚禁在各種制約的程式中,怎麼樣都無法逃脫自我這個牢籠。


學功後,我看到,怎麼練功就反映我怎麼過人生。我從功法書裡尋找知識和心法,我用邏輯推理向教練提出練功的疑問,就像人生裡,所有的一切應該都有正確的知識來達到最佳成果。我用頭腦練功!然後,開始有些小小聲音從心裏冒出來:你怎麼不用自己的身體感覺看看?


的確!我的人生正是如此!仰賴知識,追求正確完美,在頭腦應然的虛擬世界運作,遠離了真實的生命,根本沒有真正活過,連自己是誰都不知道。


藉著練功,一個新的向度被引進來,那就是身體,以及身體帶來的活生生的體驗和感受。這會是牢籠的鑰匙嗎?


一開始,呆呆的身體,透過各套功法各種動作,從日常單調呆板的功能性僵固模式解鎖,開發和感受肢體的可能性,這是我在獨尊智育的教育系統中所漏失的全人發展的根基。在孩童成長期,沒能用本能的身體去探索感知自己並建立和環境的連結,而是早早就拘在書桌前,進行抽象的思想教育,扼殺了原始的生命力。


初練功,對於各種招式動作,喚起童真的新奇有趣感,常常一時興起就玩起腕肘肩的螺旋,媽媽總是稀奇看著我說你是蜈蚣喔。有次像馬鈴薯窩在沙發裏,一邊捧著飯碗一邊看電視,眼睛忽然瞄了腿一眼,腿就做起旋踝轉胯,同時吃著看著玩著,覺得好樂。身體有了遊戲之心,想表達他的開心。


在學動作記動作後,接下來就在每次的練功中,練習專注覺知身體。這個練習,帶給我許多禮物,這是從來沒想到練功會有的收穫。


 


愛的禮物


看過一個實驗冷漠對心理傷害的影片。媽媽在寶寶眼前,寶寶看著媽媽,想要得到她的注意,和她有交流,但媽媽故意將視線移開,無視於他,寶寶漸漸變得浮躁不安無助,然後哭了起來。幾十年來,我就是這樣漠視身體,把他當作工具役使。練功後,隨著動作,覺知一一掃過身體各處,以溫柔感覺著他,聽著他的訴說,陪伴著他。這是從練功學到的愛自己的方式。


 


靜觀與允許的禮物


專注覺知的練習,讓我反覆操練不評斷的靜觀。每次練功,身心的狀況都是完全不同的,緊繃散亂輕鬆遲滯亢奮鬱悶高興憤怒疑惑肩頸緊悶濕麻木…,還有各種雜念。讓覺知保持在每個動作的當下,靜觀每個發生,任它生滅變化,任它一直流動,然後這些起伏的東西會慢慢脫落,而寧靜浮現。在生活裏,它變成一個允許的空間。向來頭腦只想要有好的感覺,容不得負面情緒,頭腦會千方百計想除錯,盯著它不放,現在,偶爾能做到像在練功時的練習,看到它,允許它的發生,不批評不分析不試圖「療癒」,不對它做什麼。善良卑劣寬容忌妒天使妖魔,共處一空間,看到了,知道了,不抓住什麼,繼續流動。


 


美的禮物


寧靜是練功中常常經驗到的,令我意外的是美的感受。有次,手的動作引動膻中,瞬間湧出一股感覺,而使淚涕奔流,又在音樂中流轉成絕美的感受。另一次,手一坐腕旋出,閉著的眼睛忽然看到淺灰色片段的虛線,正疑惑著,須臾間化成翩翩飛舞的蝴蝶,繼之螺旋迴身,層層花瓣依序綻放,像是若隱若現的水墨畫,感覺美極了。生活中,會看到美的人事物,但大多是一個短暫的感官印象,而且頭腦會給出理由。但像這樣在練功中經歷的美感,是全身的感動,我甚至不知道它為何發生?在什麼樣的條件聚合下發生?為什麼會以意象呈現?為什麼是這樣的意象?這完全超出我用來掌控人生的頭腦所能理解,卻是最美的奧秘。


 


真實的禮物


隨著穩定的練習,也讓我看到身體的真實體驗,和功利的頭腦取向截然不同。其中一例,這兩年,頭腦屢屢慣性跳出來質疑自己學這些動作要幹嘛?做好這些動作又如何?要健康要修持心性靈性,是不是有其他更好的方法?到後來,頭腦的疑問擾動內心時,只要回到練功的真實體驗,就能安定下來,不以慣常模式和頭腦直球對決,而是繞過頭腦,回到自己的感受。很多心靈雞湯都說要跟隨內心的聲音,我一直疑惑怎麼分辨,這才知道原來關鍵在真實的體驗和感受,否則只是頭腦裡虛幻的想法,想得再偉大也沒有絲毫力量,無法成為內心催促化為行動的鼓聲。


當身體的感覺能力慢慢甦醒,頭腦想法的讓位,這個生命有機體重新整合自己,也體會到一種清朗的明白。剛開始,我覺得鬆身沒什麼好練,想學一些比較厲害的功法,但就在某次攀足鬆身裏,胸廓一旋開,瞬間滑入深層寧靜,同時浮現一個聲音:「這」不在動作的厲害裏。我頓時明白。更在日後一次又一次的練功中,漸覺「這」也不僅在形為功法的動作裏,而在我們日常所有的動作裏。接著,再一次機緣,讓我明白祂也不只在特定的情境裡。那天爬山,要循階梯而下時,看到階梯的盡頭有四隻狗群聚,牠們浮躁地晃動低吠著,有人因此止步不敢下去。我沒有多想,腦袋空著,就是一步接著一步,像是行禪,然後身體被寧靜包覆,出了犬群,才驚覺,一個有惡犬威脅的外境,和在最安靜最安全的房間裡打坐的環境,前者的定靜竟然可以遠勝於後者。如此次第開展,練功和生活的分野逐漸模糊。我在練功,也在練生活。


回顧這兩年,是一個以身體為實驗場的歷程,經驗著頭腦的放下,真實生命經驗的產生,重新學習如何過「活」。張老師的道德經講座,詮釋得精彩絕倫,但沒有透過身體的經歷而明白,也只會是在頭腦無力飄浮的另一種意識形態主張而已。這兩年淺淺初嚐,未來仍要老實練功,繼續深化,螺旋而上。如張老師所說:在死前,一定要解脫!


謝謝張老師創建了這個身心靈並修的練功體系,感恩諸位教練以利他的願心,無私傳授己身二十年歲月淬鍊的練功心得並以耐心陪伴,也謝謝所有有緣一起練功協助成長的師兄姐。我總覺得老天爺在人生中安排了好多天使來幫忙我。



/



練功五年級組/之五


一張回家的地圖


關維玲

總館三早


 


2018年7月,我跟好友一起參加了八德會館的東醫體驗課,由雅靜教練主講,當時她用了一些PPT,概略說明了身體內部的結構,和東醫的初步介紹;當時的我,體態到了自暴自棄的狀況,也為長期的腰痛和五十肩所苦,抱著死馬當活馬醫的心態,我進了六午的入門班,跟著雅靜教練及班上同學們,從最基本的鬆身開始學起。


一開始只是感覺在練身體,「放鬆、再放鬆……….」那時的我聽不懂教練的話,想說哪有運動是一直在叫人放鬆,「不用力」怎麼做得了那個動作?內心充滿了疑問;直到我參加了大板根的會員交流大會,第一次震懾於跟著張老師與眾多學長姐一起練功的強大氣場,爾後參加了三天兩夜的課程,在在都讓我好奇,到底是什麼樣的老師,可以讓各路英雄好漢,死心塌地地跟著他20餘年?因此就又參加了三早的種子班,想一窺氣機導引的神秘面紗,也從此開啟了我探索自身內在的奇幻旅程……..


東醫奇妙的地方在於,它藉著練功和不同的課程平台與活動,讓我在參與、和別人的互動中,看到自己的起心動念,看到自己的學習動機;在過程中我覺察自己平常都太用力做很多事情,看見自己的耗能與心急,也在每個動作中看到自己的身體空間是如此的侷促與糾結;然後跟隨老師的教誨,試著在每一個看見中放鬆下來,跟真實的身體在一起,沒有懊悔、沒有批判,只是如實地看著它………心,就在這時候回家了,而地圖,就在自己的身體裡,循著動作的軌跡,一步一步地由外而內,直抵那真實的源頭。


在這個疫情爆發的時刻,如何安頓身心,成了我們目前的當務之急,而氣機導引,恰好在這時機中,成了那塊滄海中的浮木;在這裡衷心地祈禱,疫情可以讓我們沈靜下來,深刻地反省自己,也祝福大家,平安健康喜樂。



/



練功五年級組/之六


與自己的不完美共處


吳益良

總館六晚


 


現代來往匆匆、追逐不懈的生活節奏,讓我常常忘記慢下腳步,檢視身、心、靈是否均衡,以及身上各個關節與肌肉組織調控運作的功能如何?同一個體的組成,勞動過度的地方或耗損、或痠痛,疏於活動的地方日漸凋零僵硬,彼此間失去聯絡協調。


很幸運能有機會認識氣機導引,氣機導引是一種符合自然法則的鍛鍊,藉由有意識的內省,帶動筋骨的生機循環不息,維持肉身這個有機體應有的功能。除了流轉身體姿態,更要用心體會當下,學習傾聽了解每個坐跨下蹲、絞轉螺旋所牽動的痠痛或緊繃,並且接受自己體能的極限。練習放鬆的同時,也是學習全然的放下,與自己的不完美和平共處。毋需與別人比較,亦毋需急於收穫成果,一點一滴累積,長期下來就會發現自己的進步。似若花開有時,只需耐心灌溉。


這些年來感謝認真指導的教練、助教與同學相勉,會館提供了理想的空間,團體氣氛輕鬆又不乏砥礪帶動,一週2小時的上課時間,是無比珍貴的鍛鍊契機,讓我獲益良多!



/




練功五年級組/之七 


如果變老是必然


倪暐婷

總館一晚


 


當我們年老了,是否跟不上時代潮流而被淘汰?還是被社會忽視了呢?


不管是因為身體退化、行動不靈活備受折磨,還是因為孤獨與無力感而憂鬱無法自處,抑或是找不到生命價值所在,這些現代老人生活中所面臨的難題,在進入東醫氣機導引以前,我對於老人社會的發生只能束手無策地等待.


2014年,是我和東醫氣機導引大家庭的相遇年,我看見了截然不同的老年生活,不管是屆齡退休,還是仍孜孜不倦工作的學員,都在氣機導引的舞台中發光發熱,甚至發揮了原本在社會上發揮不了的生命特質。世界上有許多事情是年紀到了才能展現出完全不一樣的光輝,學員們所展現的生命之火令我為之振奮與感動。


這七個年頭參與協會中許多的活動,給予我在學校或是職場中所無法經歷的,這些點點滴滴的人生智慧不斷引領我圓滿、不驕傲、謙卑、能接受,藉由他們千錘百鍊的生命態度,帶領我越過無常災難,並為我們身上種下最令人嚮往的生命種子,讓我們繼續在社會中紮根。


如果人的共同未來是變老,你想成為什麼樣的老人?



/



練功五年級組/之八 


病痛是最好的禮物


洪文靜

八德二早


 


2017年7月,好友邱尚義帶我試上氣機導引課程,我很喜歡,很想繼續,但因為8月我就發病了,不得不去接受治療。治療期間,我很想走路或做任何運動,但心有餘而力不足。


經過10個月治療,身體漸漸有起色,2018年6月我回到台北繼續調養,也想起了氣機導引,於是加入星期二早上的入門班。剛開始因體力不佳,常常練一個小時就很累,有幾次根本就無法出門,但也不知為什麼,每次我都勉強撐著到教室去練功,不要請假,因為我知道到教室後,老師、同學都會陪伴我、照顧我。雖然先生很擔心,但他還是支持我的決定,陪我搭捷運或幫我叫計程車。


這三年來,很感謝有機會來到這個地方學習,很感謝張老師的功法、月英教練的教導、助教與同學們的陪伴,每次練功時,大家都像是認識很久的朋友一樣,讓我覺得很好玩、很放鬆。


月英教練常常說:妳要感謝自己、妳要放鬆、妳要找空間。對我來說,都很不容易,我能做到什麼程度,我也不知道。特別的是,我一邊練功一邊覺察,發現自己跟自己很親密地在互動在對話。很神奇、但說不上來的感覺。雖然我很多動作都不標準,也沒有做到位,但我的內心告訴我,慢慢做,只要不停下來就好。看看我的教練、同學們都比我年長,課程中有人不會或身體不舒服,大家都會互相幫忙,這真是非常的美,感謝主的安排,讓我來到這麼好的地方。


我是泰國人,嫁來台灣16年,語言還是有障礙,還是無法了解中國養生文化或導引是什麼,曾經斷斷續續練過三年太極拳,直到學習氣機導引,我的身體變健康了,心也變正向了,現在的我不再怕病痛,反而認為病痛是一個最好的禮物。這是神的恩典,它引領我到該走的路上.身體就是無常,就是會變化,我能做的只是每天每個時刻繼續調整,該來的就來,接受它,不再抱怨,感謝我的身體,感謝所有的一切。


5月18日因Covid-19情況變嚴重,教室開始停課,以前我很少請假,就算請假也會去補課,但這次不知會停課多久,我已經很想念教練及同學們,很想念跟大家一起練功的快樂。相信疫情就跟聲音、跟風、跟水流一樣,都會過去的,屆時希望每一位氣機導引大家庭裡的同學都能平平安安、健健康康地回到教室繼續上課,感謝主。



/



練功五年級組/之九 


香識,相識

余安邦


​總館四早


 


世間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別重逢。[1]


 

一次相遇,

正是一條自我朝聖之旅,

同時也是自我分裂的起點;

沒有終點,也沒有目標。

在面對自身,

在心生震動時,

所做的恰似一個趨近。

趨近一個謎。



這個謎,有時令人迷惘,

有時,又些許熟悉,

卻是道不清,說不明。

她/他/它/祂……,還有我,

真的存在嗎?

且將如何存在?



與「香」相遇,

也就是與「自己」相遇;

以一種原始的凝視,

近乎天真地觀看,

或者遐思。

 


或許,

你將瞭解我的明白。

從而,

彷彿  依稀

看見自己,

看見天地,

也看見眾生。[2]



相遇,即是療遇,也是療癒……

也許,

「我們」因相遇而相識了。

只是也許。


 

離別,是可能的嗎?

不在場的在場,

是最大的在場。



其實

「我們」的相遇

只不過是一份難捨的眷戀。


 


[1] 王家衛導演:《一代宗師》,電影對白。2013。

[2] 同上註。





                                                   -   -   -   -   -   -   -   -   -   -   -   -   -   -   -   -   -   -   -   -   -   





練功十年級組







練功​十年級組/​之一


「請回答2009」——

回答人:2021的自己 


蕭怡萍

週三早


 


Q:還記得為什麼2009年要開始練功?

A:當然記得~當時身心俱疲,得找個出口、找個法門、找個途徑。八萬四千法門,法無定法,終究要尋一法門入門一探究竟。至於為什麼是「氣機導引」,一個字:「緣」,就是氣機導引的logo呀~


Q:沒想過會持續至今12年吧~近6年還每週從台中跑回台北上課。為什麼?

A:因為每週上課就像Gogoro要定時充電才能繼續跑的必然。加上十八套功法還沒學完,現在已經跳到練「無極」,被一種「宇宙看不到盡頭」的好奇心驅使!


Q:只因為好奇心就願意這樣舟車勞頓嗎?

A:那得來回溯一下這12年到底發生了什麼!基本分三個階段的Discovery。


Q:第一階段的Discovery是什麼?

A:兩個字:「功夫」。



頭幾年每年參加三天兩夜戶外研習營,有機會和練功N年的師兄姐一同研習,看到他們練功原來是如此「享受」,他們身體在「動」中卻展現了無比的「靜」,和他們一樣比劃動作,但差在哪裡?引起了我很大的興趣。原來——學不來、模仿不來,只能熬過來的就是「功夫」。也才明白為何叫「練功」,而不是運動。一點一滴累積的轉化在身體裡發生,奧妙呀!


 

Q:那妳現在功夫怎麼樣?

A:哈哈哈⋯⋯一二三四五六七,明天會更好~



Q:再來第二階段的Discovery是什麼?

A:還是兩個字:「自由」。



被張老師每週棒喝,看見自己身體的侷限與障礙,其實是被自己的信念與意識綑綁的結果,不情不願卻非看不可。身體感覺的訓練階段之後,就被升級到心(中丹田)階段的磨練,傻傻搞不清執著和堅持,到底有什麼差別?擇善固執與執迷不悟到底拿什麼劃界線?問是非對錯、問是一還是二,原來,沒對沒錯、一切無二。還要用身體讀道德經,經典必須讀入身體而行動,練功是修行,修到脫掉束縛還原自由。



Q:那妳自由了嗎?

A:哈哈哈⋯⋯起碼我知道了給自己五花大綁的正是自己,和別人無關。


 

Q:那第三階段的Discovery呢?

A:終究還是兩個字:「無極」。


 

「無極」已在電子報裡師兄姐們不斷闡述,我就不用再贅述(其實是我寫不出來啦,深奧的理論我看得懂,但自己還是生活得很「有極」,所以不能裝牛逼)。「無極」這境界,估計身體要有「真功夫」、心理要有「真自由」,然後,才能跨入這靈魂的「真空」之境,才能將自己化入「無極」之道。



Q:所以妳「無極」了嗎?

A:哈哈哈,我只懂得「勿急」。急不來、求不來,時間到了自己來,我慢慢等。


 

Q:想對入門班學員說些什麼?

A:身體是靈魂的殿堂,每週一堂課的時間,就如同每週燒一炷香,好好參拜自己。驀然回首,我們的身心,默默的、不知不覺的已經越過許多山丘。



Q:想對共修的同學們說些什麼?

A:十年修得同船渡,已經一起渡了十多年,怎麼也得是共修一百年才有的緣分!繼續一起手牽手向前行嘿~



Q:想對張老師說什麼?

A:謝謝老師造那麼多關讓我們披荊斬棘、練就功夫,雖然經常卡關卡很久,但人生就是場闖關遊戲不是嗎?關關難過關關過。一鞠躬~



Q:想對疫情時期的大家說什麼?

A:「無常就是常」——是氣機導引要練就的功夫。百年難得一遇的疫情,讓我們氣下湧泉,身體有功夫扛得住;氣沉丹田,心裏不被恐懼綁架能安住。宅在家中,練功鍛鍊身體;煎一爐香,好好反省參悟~祝願天地人共好、生生不息。



/



練功十年級組/之二


永遠也畢不了業的氣機導引 


闕建珍

週三早


 


氣機導引到底在學什麼?要學的東西實在是太多太多了,以我目前的程度只能淺談與分享。它是一門自我覺察的功夫,學如何活在當下的能力;學如何在有形的身體,藉由不斷延伸螺旋絞轉共振開發出無限的可能;學人與人之間的圓滿;重新解構對事情的認定;檢視存在大腦中的「我認為」「我覺得」「我應該」,是如何將自己層層的捆綁;思考著當我不存在我的概念時,還有什麼樣的可能性發生?


方法是隨時隨地覺察著身體,我怎麼了?我到底在做什麼?我有走在我要走的路上嗎?我可有努力去實踐它?當懈怠時就趕緊行動吧!氣機導引張子曰「做就對了」,做什麼?如何成為自己想要的自己。


我常在想,有一天老天如果問我,回顧自己的一生到底怎麼了?都在看別人的故事,讀別人寫的書,講別人說的話;還是像老人與海中的老人,有自己的堅定信念、堅強的意志力,隨遇而安的生活態度同時具備睿智的能力?


非常幸運我能在氣機導引溫馨的大家庭裡學習,學習的道路不孤單,因為有伴相隨,不覺得人將老去,因為生活處處充滿著驚喜,希望繼續在老師的帶領下享受體驗生命的美好與自在。



/



練功十年級組/之三


看不盡,這邊的風景真妙


李宗演

週二晚


 


記得101年練到現在,怎麼也沒有想到會越練越覺得自己的不足,越練越覺得其中的奧妙。今年是氣機導引成立25周年,練了9年的我算是「老、中、青」的「中青」階段吧。回想這些年來,我的學習可以分成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建立練功的習慣。


剛開始學習時,大部分都是肢體的動作,跟著比手畫腳,每次把身體操練到滿身大汗、精疲力盡,雖然如此,我期許自己:「到了上課時間,務必準時前往」,只是下課後心思完全回到這個現實世界,回到工作崗位上。



第二個階段:加緊腳步,認真學習。


會館於105年3月舉辦了大型的展演,記得班長詢問大家,我們班要展演大鵬展翅,有意願的請在LINE接龍。當下我跟家人商量,家人立刻說:當然要支持班上的活動,因此我勇敢的報名了。有位同學問我說:你有學過嗎?我很天真的回答說:學就會啊!可見我膽子有夠大的。幸好師兄除了加強指導我們以外,還願意給我們錄影,我一遍一遍的反覆練習,不懂就問,終於帶著信心上場了。這次展演中,讓我見識了師兄姊的功力,我覺得自己需要更加的努力,認真的做。此次展演最大的改變是,回家後會練功!勤練旋轉乾坤、大鵬展翅、螳螂捕蟬,融入生活中。


 

第三個階段:跟著老師練無極。


老師開始講授老子道德經,同時把螳螂捕蟬功法深化與擴大化,把道德經的精髓融入動作中,推出了「無極內息導引功法」。說實在的,感覺動作繁複,老師又常常做許多變化,我感到困難與困惑。老師說我們的動作太過固定、制式,身體要如水般流動,心要静,練到不用想著下個動作是什麼。後來老師要抽考無極,我和大家一樣緊張, 此時我更加的認真學習,將一個一個動作用心記住,等到動作大約記好了,開始找音樂配合著做(我把自己練習的過程錄下來),音樂融入每一個動作,有一種渾然忘我的感覺,心中沒有任何思緒,享受當下。每一次的練習就是每一次的享受。


 

近兩年來,種子班學員在年底的時候,都需要錄製1分鐘的練功心得,彼此分享,可說是給自己一份反省與對未來的期許。練功的路還很長,開始練無極,才發現自己才剛入門,這其中的博大精深,需要窮一生歲月去探索。最近參與了三場對外舉辦的體驗活動,看到一些想來看看的新人,忍不住會對他們說「來練就對了」,可別像我浪費了三年的時光。


 

改寫某部電影中的一段話:「我願化為一座石橋,任憑風吹雨打五百年,終於,你從橋上輕輕走過,我用顫抖的聲音,告訴你說:『來練功吧!』」。




/




練功十年級組/之四


不必感通天地,只須老實練功


游夙君

週一晚




被邀稿時想都沒想就答應了,答應之後,腦袋一片空白,不知如何下筆,那就從頭說起吧!記得當時因著對臨終關懷及死亡的議題好奇,輾轉閱讀鄧美玲女士所著《遠離悲傷》,書中提及她接觸氣機導引因緣及展演時神性一瞥經驗的片段而有所觸動,對我來說那像是培養感通天地能力的入口,心嚮往之,於是來了這裡。


入門班的功法習練中,那看似簡單重複的凌波微步,同學們反應常唉唉叫,卻是我的最愛。常常踩得精神奕奕、健步如飛的身心感受,支持個性急躁的我持續下來。這昔日累積來的暗自得意,在初轉入種子班的一次練習中,張老師閱讀氣息後說道「太過有所為而為」。當時以為砍掉重練,現在想想,除了身法,還有待心的觀照及修煉。


記得轉進種子班的同時,逢工作坊舉辦。印象深刻的是一回晨練,阿懋師兄在台上帶領「猿呼」,眾人一起猿呼躍動,我在躍動的高度專注中閃進時間的裂隙,裂隙裡撐出浩瀚宇宙的時空感,從中拾回祖先遭逢戰亂一去未返的家族殘片。躍動停止時,身心感受在一有功夫底子師兄的眼神映照中轉瞬成空,回到當下。這事後來在家族及生活裡發酵著。之後「老子上身」的展演,有了心流[1]的體驗。心流引領後來的生活變得敞開。因著敞開,用「應」的心態全盤接受來到眼前的種種,參與協會更多的活動、擔任助教等。直到睡前有「天旋地轉」的眩暈感,才知不知適度拒絕的慣性而失衡,肉身已為我承載超重的負荷而訴說著「該轉換了,再不轉,等著天崩地裂吧!」......。而這些奇妙體驗及變化,也曾讓我心生傲慢甚而自我膨脹。寫下來提醒自身:回到真實生活與保持動態身心觀看及平衡才是自然的!


至於練功房裡的試煉,初來乍到,記得張老師提及很多人說他很愛操練,心想多半都在聽講,哪來操練啊?遂答「您很愛講話」,而同學們竊笑不已!有次又問「氣機導引是什麼?」我回「透過導引功法的修練,照見自己,並且在日常生活裡實踐。」師說:要做到!爾後的課堂有時平靜無波,有時卻是刀光劍影!也曾有過課後日常用餐,原本該是佳餚美味,嘴裡嚼得盡是課堂衝擊而來的身心分裂感受!有回課堂因著對「率性」的想法而與師針鋒相對。下課後有人安慰,有人眼神示意,我心領,也知身心還在震盪著。課後有夢,夢境大意是有些同學很有共鳴,我反映了他們平時說不出口的怒氣;另,部份同學則有體驗「大怒神」般的驚嚇感!希望趕快落幕。回到現實,衝突像是人際的顯影劑,也是心相互映照的過程。於我則是人際交往經驗中隱形勾子及「犯上」的家族規則之看見。


另外,本來很愛練功的我,以往偶爾有著忘我、調頻到與張老師同一頻道共振而被帶領及流動的經驗,即便有時如小菜一碟,也能津津有味!然而前陣子有近半年的時間對練功房裡的一切,深感無意義!這段無意義的時光裡,有過滿漢全席般的練習,到我身上卻如啃雞肋、索然無味!矛盾的是即便腦袋有無數的念頭想離開,身體還是領我進了練功房。雖然有幾堂課早退,心也來回擺盪,最終回頭面對。何以如此?不是勇敢,而是重口味的我非得張老師一拳到肉,直指核心,才肯甘心面對!


絮絮叨叨地說著過往,此刻想起初來的心念,感通天地做什麼呢?最終還是老實練功,老實生活!



[1] 心流(flow)為著名心理學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伊(Mihaly Csikszentmihalyi)提出的概念。他指出當人們全神貫注地投入某個活動時,會引發快樂、幸福和滿足感。



/



練功十年級組/之五


化解衝突

身心靈的探索之旅


陳宜

週三早


 


張老師常開玩笑說,氣機導引一練就是十幾、二十年,旁人一定很好奇:到底是在練什麼?一直都畢不了業!


回想當年因身心失調經朋友介紹前來氣機導引練功,原以為練功就是運動鍛鍊身體,轉眼十幾年過去,漸漸體悟到,開展於眼前的這一程練功之路,並非如此簡單。


透過基礎功法的鍛鍊,慢慢地把身體覺知找回來。驀然回首,原來一直忽略了善待自己的身體,時時刻刻任由內心的慾望驅使著,熬夜、過勞、飲食起居不規律,就算身體無法負荷發出了警訊,卻仍不知不覺,導致身心嚴重失調。練功的歷程中,我一點一滴讀懂了,曾經的生命軌跡裡,存在著身體與內心無數的衝突,明白了,進而學習接受與包容。


接受了身體與內心的衝突,透過練功找到照養身心的方法,然而,覺知的持續鍛鍊,卻讓自己進一步發現:內心與外境的人事物之間,存在著更多的衝突!一句話不中聽、一件事不如己意,內心的小劇場就澎湃洶湧,若無法止住衝突,心力交瘁之下,身體就會一起遭殃!而這更是身心失調的主要元兇。除了功法的鍛鍊,張老師在課堂上用心良苦的「言教」與在各種活動設計中示現的「身教」,無形中給予我們許多機會看清楚自己內在的衝突、不安定。如何面對衝突,化解衝突?習「武」的深意,十多年學習氣機導引過程中,漸漸有些感悟。


從十八套功法練到「無極內息導引」,未來張老師要繼續帶領我們走向更高的生命維度,探索身心靈合一的至高境界。「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學習之路還很漫長,可以確信的是,風景必然越來越美好。



/



練功十年級組/之六


沒有奇蹟,只有累積!


劉雅君

週四午


 


多年前,我飽受右肩疼痛、手無法抬起之苦。到處看醫生及復健,進展緩慢。好友怡萍問我,要不要來練氣機導引? 雖然不太知道是在練甚麼,但此時已是死馬當活馬醫,於是就這樣開始了我的東醫情緣……


五年的歷程,從台中入門班--簡玉玲教練,及謝神助師丈的指導開啟。甚麼樣的學生,就有甚麼樣的老師來治。我這常常三分鐘熱度,又好用執著的頭腦分析、把自己弄得全身僵硬的學生,遇上了東醫史上毅力最強,最老老實實練功夫的老師。就在老師一聲聲從不厭倦的: 踝膝胯、腰胸頸、肩肘腕中,慢慢累積,一點點改變。最明顯的變化是練攀足長筋。從一開始手只能碰到膝蓋,到現在可以完全碰到腳底。不知不覺中,身體已經起了變化!


另一個讓我發現練功好處的機緣,是在爬雪山的過程。雪山中有一段滿滿碎石子的路,名為「哭坡」,聽這名字就知道難度上的挑戰了。我的腳踝因長年穿高跟鞋而受傷,爬哭坡時,真的是欲哭無淚,頻頻扭傷疼痛。練功後一年,再上雪山,越過哭坡後覺得奇怪,咦,這次怎麼沒事? 忽地一驚,啊!應該就是練功,救了我的腳踝!不禁在心底拍案叫好!沒有奇蹟,只有累積啊!


練功的過程,起起伏伏。從剛開始的新鮮有趣,勤快練習,享受練完功的舒暢放鬆,到後來漸漸發懶,覺得重複無趣。工作一忙或精神不佳,便頻頻請假。於是我想了一個辦法,自己揪團開班。約朋友一起上課,一方面,練功的好處可以嘉惠更多人;另一方面,朋友們一起練,比較有動力。算了算,這個班也四年多了。曾經因為工作忙,或是待在台北的時間多,心生退出之意。但是,謝謝玉玲教練及師丈,及幾位堅持的同學,從未放棄過。不管人來人往,退出了幾位,每周二的晚上,就是準時在那裏守護著大家。


我回頭想想,以前常常挑戰玉玲教練,現在才懂,教練的身教就是練功的精萃之一。而那周而復始,一聲聲的踝膝胯……,就是最基本的打底功夫。到了第四年才得知教練的影響及恩慈,甚為慚愧。曾有在他班練了兩年的朋友,問道每次老師的教法都差不多,沒甚麼變化。我只是笑笑回答,教學裡面博大精深,若身體程度未到,尚待來年琢磨體會。這也是在氣機中最大的體悟之一,放下頭腦的自以為是,老老實實在身體練著,才得以如剝洋蔥般,層層剝離掉想法與外形,看見生命真實的核心。


真實之路接下來的旅程,是兩年半前,進入張老師的種子班。常聽好友怡萍和玉玲教練提及,張老師說了些甚麼 (以下五百字的崇敬之語)。心生好奇,到底是甚麼樣的神級老師,讓他們這麼信服,但卻總是說不清楚。於是請求進入種子班,我想親自一窺氣機導引的真相。一開始上課,就被震撼到!張老師竟然在全班面前大罵跟了二十年的學生,接著開始針貶時事。怎麼會有這種絲毫不留情面,很會批評的老師啊?這在我心裡,形成一個反差,一個問號,為什麼被罵成這樣的資深師兄姐,卻還是如此尊敬這位老師?


我開始默默地觀察,老師在罵些甚麼。我們的大腦,有其機制與慣性,會依循著過去文化、教育、道德、禮俗,個人的經驗與感受,產生各式各樣主觀性看法與作法。舉例來說,當說不好意思的時候,是真的不好意思嗎? 還是習慣性的說法? 當展現笑容時,是客氣地笑,還是內在真實的笑? 當我們做好事的時候,是真心為他人著想,還是試圖表現及滿足自己是個好人的內在道德需求? 老師宛如一個充滿Power的大槌,槌開學生數十年來如水泥般固著的思想習氣,甚至能槌開如細針般,刺在學生心上,連自己都不自知的起心動念。這個「罵」,蘊藏著多大的「愛」,那為著學生好的愛。


我學習頌缽、與銅鑼音療的過程中,張老師在音療的學理、身體運作上,都給了相當大的提點和鼓勵,讓我信心倍增。忽然有一天,換我被罵了: 「雅君,不要裝神弄鬼!穿著白衣,捧著缽,好像有甚麼似的裝模作樣!」霎那間,非常沮喪,彷彿從天堂掉到地獄。對於我來說,神聖的儀式,被老師說成裝神弄鬼。面對老師突如其來的無常,我開始反思,甚麼是真實的神聖? 甚麼是內在的敬意? 我為什麼而做? 我知道我在做甚麼嗎?


慢慢地,我越來越能領悟,老師總是像鸚鵡般叨唸的: 「你內在所有的樣子,都在你身體上被閱讀著,練功不要只做外形。」老老實實的,先在身體上看見自己(內在)的樣子;老老實實的,在功法中,一遍又一遍,修掉那些花俏的、自私的、禮俗的、人云亦云的思想與習氣,大破而後大立。


練功即修行,修行即練功。原來,如內亦如外,如上亦如下之意為此。身心靈就在功法中,一點一滴的交互整合了。令我感佩的是,老師以畢生之力,將這套生命智慧,結合醫學、生理、力學、哲學、神學,花數十年的時間擘畫,沒有虛幻,學理分明。我彷彿進到博物館般,如獲智慧的珍寶,一年一年下來,以多次元非線性的整合方式,反覆融會貫通,越讀越有興味。


謝謝老師及師兄姊們,願意耐心包容、教導,駑鈍如我者。


表象的罵,只見其外形。內在蘊藏的,是為芸芸眾生好的真實。這五年的累積,氣機導引教導我的是,洞察視野的鷹眼,即知即行的雙手雙腿,還有樸華真實之心。在生命中,越走越喜悅,越走越踏實。




                                                   -   -   -   -   -   -   -   -   -   -   -   -   -   -   -   -   -   -   -   -   -   





練功二十級年組







練功二十年級組/之一


永無休止的戰役 


莊朝傑


     


我的盲點是凡事都在找「理」字,總以為有理走遍天下,只要合乎理,就可以義正嚴詞地指責對方,至於態度差、口氣不好,我覺得都是微不足道的小事,所以我不覺得自己有任何錯誤的地方。


我總是很努力地過生活,每個做法都要有理由,且非常固執。對方若沒有更好的理由說服我,我也懶得反駁,陽奉陰違,依然照著我的想法做事。對於我認為重要的事,總是習慣掌控一切,事先盡量考慮所有可能的細節與對策,美其名和他人溝通,其實是説服對方接受我的意志,倘若對方提出一個我考慮不周的爆點,我會惱羞成怒,或許為了不二過,其實是吞不下,往往這事會記一輩子,只因忘不了當時的屈辱與悔恨。行事總在「理」字上打轉,極少顧及情面,由於這種個性,自忖中晚年必無親友往來,孤寂以終。殊不知原先只為了練體力、改善心肺功能而被太座帶來氣機導引練功,得遇張老師後,除滿足原本目標之外,又大大意外獲得機緣得以修改一輩子的臭硬習性,並得與諸多正向、親愛的學長們共同學習和成長,實在始料未及。


近幾年在老師的心法教導下,漸漸覺得一切事物的好壞對錯似乎不在對方,卻在我內心對它的認知,而不成熟的心往往又受制於靈,終究是由我的意識在評判。意識如何形成?它來自先天累世唯一永存的第八識(阿賴耶識),於受胎時複製出第七識(末那識、DNA),以潛意識的形態影響著原始第六識(先天意識),先天意識又經過後天當世的教育、文化、生活經驗⋯隨時做少許的改變而成完整的意識,它直接對五根所接收的訊息(五識)做分別(好壞喜惡),它再藉由自主神經系統與內分泌激素,影響我們的心,繼而表現在身(肌骨、表情、語氣)。這些外顯的行為表現和內在意識之間,隨時互相影響而變化,並經由第七識上傳第八識並留下記錄,即佛家所謂的「種子」,它將循環影響我們未來累世。


眾所週知五識(眼耳鼻舌身)各有其感知範圍的限制和假象,而第六識受先天、後天影響,本已存在著習氣、偏見,若加上五識傳入不全與虛假的訊息,則六識做出的判斷就更遠離真相了,亦即我們意識所區分的「對與錯」就更不可信了。我們的「認為」是來自於「意識」,所以對於我們「自認為對」的事情,應隨時抱持著它可能「實際上是錯的」的觀念,當被人質疑時,才比較容易接受及虛心檢討。


為了擺脫「意識」的影響,我嘗試兩種手段:跟自己作對、替對方辯護。


 

[跟自己作對]就是「故意」選擇自己不喜歡及感覺到痛苦的那一方,故意違反意識的判斷,希望能打亂意識的慣性,減低它的影響。 



[替對方辯護]就是「努力」為對方找理由辯解,或找出對方絲毫的善意加以放大,替對方説情,以減少自己意識所引發的怒恨怨惱煩。


  

其實會做出「作對」與「辯護」也是起於接受「意識」所做「我對、他錯」的判決,仍舊在意識的作用中隨著它起舞,就好像用強鹼來治療喝了強酸的病人,反而更加讓病情嚴重。「不執著」也是一種「執著」,為了逃脫「意識」的束縛,反被它愈綁愈緊。我所在意的「理」也是一種「認為」,仍在「意識」的作用中。老師曾糾正我,不要怕意識念頭出現,也不要故意去反制或逃避,而是斷除這個「意識」的養分,抽絲剝繭地去分析它之所以生成的原因,然後放它過去,不要再去想它,它沒有「再想」的養分,就不會壯大,才有除根的一天。


張老師的智慧過人,制式的教育根本無法匡限其思想,他總能從常人料想不到之處去看事物,當然也沒有固定的思考和行為模式,且行動力超強。近幾年來經由老師的教導,漸漸了解我想方設法地扮好人、做好事、事情做到完美,都是不正確的。人沒有好壞之分,事情也沒有完美的地步,這都是我們自己意識所做的分別。念頭沒有正邪之分,說服不了自己的念頭是邪念,能說服自己的念頭是執著,不只從眼神,它總是會找到出口洩漏,無法意識性地去掩飾。尤其「想方設法」更為錯誤,這是做作,是向外求,萬事萬物的根本在心,只要心不受意識念頭影響,自然地發生才是。


老師在課堂內或課外活動時,常有很多讓人意想不到的訓練方式,依各學員的個性弱點及嚴重度,時不時依每人的耐受力,以各種形式正中病灶下手,希望矯正我們長期以來的僵化思維與行為偏差,絲毫不留情面,我大膽推測超過一半的同學都曾有過退學的念頭,但大部分人仍然選擇繼續學習,因為大家感受到老師熱誠期望我們成長的心意。我們的進步程度總是落後老師的期待很遠,卻時常看見他嘴裏剛罵著笨蛋,沒多久又有新的點子想換個方向推著我們前進。畢竟求道易,修道難;修道易,悟道難;悟道易,行道更難,漫漫長路,為了讓這些理解、體悟漸漸沁入我們的意識中,讓我們成長,老師可謂殫精竭慮。


25 年忽焉如一夢,我們都還在往前進的道路上,雖然屢仆屢起,走三步退兩步,但非常確定,這條路、這個方向,沒錯!





/




練功二十年級組/之二


一棵大樹的練功史


 蔡進懋​


 


十五年前,朋友送我一棵手臂粗的小葉欖仁樹。我將它種在右側門口,後來成為我家的迎賓樹。



近八年內,它正值壯年期,長得挺拔茂盛,高近十二米,成了我們村中最高的樹,遠從一公里外都能找到那是我家的位置。



自從它開始壯大之後,我便春夏秋冬都關照著它,看它長出翠綠的嫩芽變成茂盛的深綠色,開花、結果,而後變黃開始落葉。由於它鄰近路旁,四季掉落的花、果、葉必須經常打掃,我將這工作視為一項練功的好機會。磨練耐心、毅力,養成勤勞的習慣。也常在這單純的打掃中覺察自己,體悟了很多人生哲理,想通了一些事,看到了人性的樣貌。更帶動了我兒子親近它,影響了村內小朋友主動協助打掃。


十年來,我傻傻地掃著落葉,村內的居民看我做這事,直勸我把樹砍掉,或者用輕佻的言語數落。我心裡明白自己還沒看透它,依然年復一年地掃著。我用心守候它,看它歷經強颱風吹,屹立不搖,樹型越是高大壯麗。我總喜歡站在三樓陽台看著它,欣賞它。一天,領悟了周天運轉之理,便開始看著它練功,我就是它,它變成我。我和它開始互動能量,將小我投射到大我,放大能量,累積能量作用的多變性。放開小我的執礙,看見天地眾生,傾聽自然訊息。有了這連結,它的精神價值就有所不同,便將此心得分享於教學上,令大小朋友皆能啟動與自然對話。


樹大必招風,昔日包容我的鄰居,終於向我提出樹倒毀屋之憂。我必須重視她的擔心,便立刻委請專人鋸樹。雖有不捨,但已無悔無怨。現在它的精神能量已經在多人身上流動,所以選擇成全,讓這個決定,有好的發生,留下美好經驗,創造新氣機。因此,和兒子商討,從萌芽的幼苗中,尋一處良地,種下生機,他日必能再相會!




/




練功二十年級組/之三


謝天謝地謝祖先,25年幸好沒落跑


張台芬


 


老師行雲流水帶領著,我們依樣畫葫蘆跟隨著。雖然虛有其表,一趟套路下來,通體舒暢。想來今晚定能一夜好眠。從前上完課全身痠痛,噴藥洗、貼藥布。幾年後練出氣感,下了課氣感特別飽滿,每每興奮難眠。不知不覺中,筋骨的酸痛倒減少,甚至消失無影。偶而爬山走段路也不會鐵腿。然後老師要我們不要記招式,跟著感覺走。感覺感覺,玄喔!年復一年,每到年底回頭望,總有收穫。也曾因為身體傷痛勞累,或生活的不順遂而想停課輟學。還好有同學打氣,自己也難割捨。近來上完課幸福感滿溢,堅持果然值得。


識香課後段分組賞香,辨識香材,享受老師無敵的收藏。心中滿是感恩,如果不是來上課,可能無緣與沉香相遇,也就無福感受到沉香的能量與氣場。早年依老師之言每天 一柱香,謝天謝地謝祖先!持續一陣子後,感謝之心、感恩之情油然而生。理直氣壯,據理力爭的習性收斂了,不知情的老友只以為我是年紀大了、反應慢了,不再伶牙俐齒了。


二十五年,四分之一個世紀,還是有憂有惱,身體老化,酸痛不曾停歇。無常是日常,放鬆寬心過。從早年的太極到氣機,以至今日之無極 ,練身修心終而無心,但求一個圓滿。謝天謝地謝祖先,我還留在這個園地,並且要持續下去 !




/




練功二十年級組/之四


向晚之年,細品孤獨逍遙味


黃伯玉




氣機導引二十五週年,我只能用感恩、感謝來表達內心深處的敬意。



在我接觸氣機導引之前,服務於軍界,在我那個年代,眾所皆知,那是一個封閉、嚴肅、陽剛、絕對服從、說一不二的生態環境;軍校的基礎、養成教育,部隊的職務歷練把我塑造成一個看起來不苟言笑的外表,堅定剛強的個性。二十五年前從軍職退役後,有一段時間無所事事,徬徨不安,因緣際會在屏東縣社區大學李春盛師兄的帶領引介下,民國91年開始在高雄會館追隨張老師研習氣機導引迄今。我由一個不怒而威的軍人,經氣機導引功法的濳移默化成為柔情似水的鐵漢。退休後以耳順之年,在屏東縣打造氣機導引平台,創造了自己再利用的價值。開拓人生第二春,指引我生命的方向。


今年五月新冠病毒疫情肆虐,防疫提升為第三級,國人心理恐慌,人人自危;因應病毒型態改變,具體的行動方案就是勤洗手、帶口罩、保持社交距離,非必要不要外出,留守在家沖咖啡、泡泡茶、喝紅酒、練習書法、品沉香、打打功法,提升免疫力,降低病毒感染的風險,享受意外而來的那份孤獨——孤獨就是在單一生活中學會「與自己相處」。以前跟ㄧ群人打太極拳、導引,現在ㄧ個人打。以前學書法,在書會中教學相長,現在掛起來孤芳自賞。以前泡茶、沖咖啡可以在沖泡中談產地、種類、烘焙、水溫、沖泡方法,現在獨自一人享受那專注過程,獨享酸、苦、甘、甜。感恩這波新冠病毒疫情讓我真正學會「與自己相處」。感謝氣機導引讓我學會覺察、感恩、反省,在這波新冠病毒疫情下還能靜心逍遙隨性自在。




/




練功二十年級組/之五


啞巴級的種子終於也開花了


林芬蓉


 


前一陣子在台北車站前巧遇美玲師姊,聽她說即將推出氣機導引25週年專輯,邀請老、中、青三代學員寫一些文章,我也分到了一篇。年過六十還能被錯看是屬於中生代,這份作業其實比較像是禮物。


因為疫情的關係,最近多半蝸居在家,日日調理三餐,賢慧得很。書還是要教,託科技之福,不必出門,只要張羅個白板,連上網路就可以遠端授課。閒下來的時間多了,正好看書、看影片、品香、練一練「自以為是」的無極。孩子覺得老媽的淡定接近怪咖等級。


之所以能如此,要感謝老天爺賞賜的緣分,讓我遇見了張老師。四十歲那年,想要挑戰自己的最不擅長,跑到天母時報會館報名太極導引課。一轉眼二十年過去了,跟著張老師走出天母,到市長官邸、國父紀念館旁的忠孝會館,再搬進現在的漢口街會館,肢體動作依舊飯桶,但是人卻不一樣了。


多年前的知級評鑑考場上,認真做完動作後,老師要我「放下肩膀」。試了幾次之後,老師不再表示意見。又過一兩年,熊經壓掌學了一些時日,有一天,壓著壓著,肩膀突然鬆了下來。原來這就是放下肩膀。從小被教導,任何事情都要全力以赴做到最好。我並不優秀,但一直咬緊牙關努力面對世界。放下肩膀的感覺竟如此美妙,難以言喻。然後有一天要雁行顧盼時,湧泉落下,雙手神奇的自己飄了起來。這些都是「門檻」。我資質駑鈍學得慢,老師看在眼裡,不管我,等我自己找到跨越的時機。守候,等待,讓笨拙的學習者有自行摸索的機會,考驗的是教育者的肚量與耐性。教書多年,這是我在張老師那裡學到的另類體驗。


課堂上身心靈各層面的解鎖,加上近年的沉香訓練,我知道自己比以前篤定許多。一爐香,一縷煙,未必實際在眼前,恍惚間也足以凝神靜心。家人不算,張老師真的是生命中影響我最多的人。農曆年前老師丟下了百萬震撼,逼我們至少要把無極記下來。雖然帥氣全無,細膩度也還差得遠,總算勉強做到了,現在防疫在家才能自得其樂。


以前老師要把入門班升等成種子班時,我偷偷想過,老師難道不知道有的種子不會發芽嗎?拿種向日葵來作比喻,要養出壯碩的向日葵,撒下十粒種子,等待發芽,還得拔掉歪歪斜斜沒長好的嫩芽,只留下強壯健康的一株,才能有好的成果。我應該是啞巴級的種子,耗費許多時間長出弱弱的芽,躲在五晚班的角落裡。幸好張老師不是正常園丁,沒有大手一伸,摘下,扔掉。


回首來時路,深深覺得能走進東醫氣機導引,是一個不可思議的福份。有老師的帶領,有師兄師姊們的相伴,逐漸年老並不孤單,反而有「夕陽無限好」的溫暖。




/




練功二十年級組/之六


緣 :  一寸光陰一寸金


莫仁維 撰 /張尊堡 譯





一眨眼間,二十年的歲月匆匆走過,自我 1999 年從康乃爾大學取得工程學位,以24歲時乾癟細瘦的身軀踏入氣機導引,這二十多年來練功已成為我成年後生活的一大重心,無論是抱著理想步入真實世界並結婚生子的青壯年時期,或是日漸沉穩並從父親手中接棒,成為亞新工程顧問公司董事長的四十五歲,在每個不同階段的背後,都有氣機導引的滋養與陪伴。對我而言,不只是身體方面逐漸健朗,更在這裡培養出寬闊的胸懷和看待世界的高度,我能感受那顆長久埋藏在我魂魄中的東方智慧種子,正逐漸開始生根發芽。


有太多的啟發和激勵,實在難以用數千字來描寫。我以最誠摯和謙遜的心情,想藉由張老師所提出的「緣」,貫串這二十多年來所學的精神。這個字從我兒時記憶以來,一直是個充滿神秘感的存在,這樣的想法一直深埋在我心底,直到張老師以此來描述這一路走來,在氣機導引橫跨多個維度的種種發生,才終於喚醒並解答了我對這個字的疑問,而為了完全透徹的了解,這二十多年的時間我不斷在課堂中積極參與、練習、聆聽與消化後,才終於能夠稍稍瞥見這個字背後的真義。


「緣」在中華文化中,有著獨特的意義,用以解釋那些發生在人與物之間、人與人之間、人與事之間,乃至於事件與時代之間無法說清的關係,這個字雖然抽象,卻同時蘊含了深遠的東方智慧;一個不屬於科學知識、不屬於諸子百家、甚至不屬於任何宗教的智慧;它經過漫長的演變,如今化作日常朗朗上口的生活單字,用來解釋那些無法說清的因果關聯,它不需要透過任何一本教科書或經典,便已在你我周遭如同空氣般形影不離,而且變成一種提醒,提醒我們世間萬物的因果都因「緣」起而始,因「緣」盡而終;但也正因為它如空氣般稀鬆平常,反而讓我們不自覺地忽略了它的存在,只有為數不多的人能夠確實地觀察到它,並試圖探尋它背後的奧秘,而在這之中能夠真正透徹理解的人,更是鳳毛麟角。在這二十多年間,我有幸跟隨氣機導引共同經歷許多人事物的轉變,讓我看見許多不同的緣份在此發生,無論這些緣份如何呈現,都對這個大家庭帶來正向的影響。在此,我希望能透過「導引與千年時代的緣」、「導引與跨時代環境的緣」,以及「導引與個人身體的緣」三個面向來列舉這些年來的心得。


 


導引與千年時代的緣


氣機導引在這個時代出現,是無比的精準與切中時代所需。從農業時代開始,人類的發展速度不斷加快,對世界產生的衝擊也指數性地飛昇,人類經歷了上千年的農業時代後,在短短的百年間以工業革命為起點不斷加速,甚至到了氣機導引創立的前後二十多年裡,幾乎已經到了一年一巨變的地步,同時面對著地緣政治變化、氣候變遷、經濟動盪、疫情衝擊等無以計數的衝擊,便是我們當下所處的這個充滿不確定性、波動性與戲劇性的時代。


導引術是春秋戰國以前就形成的一套運動醫學處方箋,在沉睡 2,500 年後,於1973年伴隨馬王堆的眾多文物重現於世人眼前,而在出土後的二十多年後,氣機導引在台灣台北誕生。如果我們細細觀察,便能發現在這兩個事件之間,有一個跨越千年的巨大緣分,它透過應用現代科技,將東西方醫學和養生觀念去蕪存菁,讓先人傳承的智慧獲得再現與拓展,並成為能夠在當代落實執行的真功夫。對我個人而言,氣機導引承載了千年的記憶誕生於這個時代,這樣的緣份讓我們在此聚首,一起用數十年的歲月打下深厚基礎,爾後共同以數百年後的將來為目標,瞄準遠在未來的那個時代奮力跳躍。


 


導引與跨時代環境的緣


1989 年,是網際網路技術的起點,伴隨著 amazon、Google、阿里巴巴等資訊巨頭的萌芽,暗示全世界有一種全新的資訊平台,即將顛覆整個文明社會;與此同時,遠在地球另一端的台灣島上,氣機導引也在此落地生根成長茁壯。


在這短短的二三十年裡,資訊科技飛躍式地快速發展,3C 設備配合5G、生物辨識等尖端技術的相輔相成,儼然成為控制新時代的主力;轉瞬間,整個社會被排山倒海的資訊量淹沒,無人能倖免;然而,身在導引中的我們已提早準備,面對著資訊爆炸的年代,用一顆安定的心沉穩面對,甚至能利用這些科技,將導引的功法和智慧用資訊的方式重新保存,為後代保留追溯的可能。


聚焦到這一兩年的世界,疫情迫使人類停下文明的腳步,認真檢視我們與地球的相處方式,人類持續不斷的開發和消耗資源,間接或直接導致了這場災難的發生,彷彿來自大地的嚴正警告。氣機導引自成立之初,便秉持著運動、飲食起居、情緒管理、接近大自然四大理念教導每一位學員,該如何遵循大自然的節律調養自我,善待環境並與之對話。


導引在二十世紀末立足於台灣,並且持續運轉了二十多年,絕非單純的巧合,而是因為綜觀整個亞洲,唯有台灣具備了充足的文化底蘊,在二戰後安穩地孕育、培養無數時代中的人才;也唯有台灣才具備了如此豐富的自然資源,讓我們能恣意徜徉其間。在這二十五年裡,現代醫學理論得以和功夫相互結合,成為一套以運動為基礎的全方位預防醫學,成就了「導引」的藝術;這門藝術是一種運用中國先人智慧流傳來醫療病痛並維護健康的運動方法,藉由千年歷史的揉合,把傳統武術、氣功、道家思想及禪的觀念聚集成一種人類對身體,乃至於生命的最高程度理解。


 


導引與個人身體的緣


氣機導引是一套運用九大關節與筋膜,進而配合呼吸,最後達到心和意識的全然訓練方法。在九大關節裡,我們不斷反覆練習經歷並與之對話,看見關節與身體的關係;見踝學穩、見膝學忍、見胯學鬆;以腰學彎、以胸學讓、以頸學低;運腕學轉、運肘學伸屈、運肩學受與變。我們在鍛鍊的過程中必須用正確的心態消化,用心去感受、承受、接受這些蘊含在關節之中的哲學,不斷擺脫大腦「想」的限制,讓身體的運行化為本能,最終將其轉化到更高的層次,達到自我覺察,一路走向移爐換鼎,移鼎換爐的靈性境界。


「上醫治未病」,東方的醫療觀念重於預防,同時聚焦在生活習慣與心靈層面,從人的行住坐臥間培養整體的健康,而在這裡,我們透過氣機導引的十八套功法鍛鍊全身的五臟六腑與經脈,作為維護日常健康的基礎,並且在其中不斷深化體會的層次,每每走過一回這樣的過程,便會有更多新的想法在這之中誕生,讓我們足以迎接迎面而來的新時代;我們在即將進入的高齡化社會中重新學會如何變老;我們在這個知識掛帥的環境中重新學習如何學習;我們在西方醫學成熟茁壯的背景中,集結解剖學和筋膜學深刻解析了解功夫一招一式的內涵;我們在東方智慧的萌芽中,揉合生活學與生命學,逐漸走入無極的生命境界。


在與導引連結的種種緣份之外,我們更應該懂得發現那些來去於生活之中的大小緣分,為此,我將對緣的幾個想法整理如下,做為自我的提醒。


緣,絕非無所作為,而是一個提醒我們應該珍惜那些積極正向的緣,避免不必要消極的緣。每一段緣都是一堂促使我們成長的課,教導我們自我覺醒、自我深耕、以及欣賞的角度。有些緣的出現,意味著我們必須為了他人與未來去做些什麼並完成些什麼。只要我們努力為他人付出,正向的緣自然會出現。緣,意味著以圓滿為目標做對的事,並把事情做對做好,這個好並非我們認知的「好」;緣就是當下,關於我們是否有能力看見它、擁有它、珍惜它,圓滿的解決它,最終將它放下。


這一次面臨Covid-19席捲全球的疫情,更是促使每一個人自我覺醒,自我進步,並且學會檢視自己的所作所為,進而調整與適應前所未有的全新平衡;對我而言,這並非是一個只存在危機的時刻,而是一個充滿學習機會的寶貴時刻,在之中的一切緣分,都意味著我們必須站在洞察未來的視角去完成某事,互相給予幫助,才能塑造源源不絕的正向循環,創造善緣的輪迴。


從小到大,很慶幸自己能和許多重要的人物相遇,而張老師對我而言更是一位站在時代中的巨人,跟隨這位巨人學習超過二十年,隨之而來的善緣也在每一位學員間深刻地建立;這群來自社會中的各路菁英與人才,放下彼此的身分與光環,為了同樣的生命追求而聚集於此,互相支持、互相啟發、互相洞見。我想這世上沒有任何一個地方如同氣機導引一般,能夠伴隨一個人在生命中的每個階段裡,給予源源不絕的學習機會與成長的養分,透過先人智慧的吸收轉化,打造一個健康、全然且順應當代,實實在在的生命智慧;這些智慧將引領我們面對當下,並在這個瞬息萬變且充滿無常的動盪時代裡,成為指引方向的一盞明燈,照亮名為圓滿的路,而這條路上也將佈滿我的足跡,繼續邁步走向下一個二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