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15日 星期五

第73期 / 階段論 / 能量論



階段論


◎鄭雅靜






現代科學對人類身心性命的探索,橫向劃分出眾多學理和學科領域,舉凡五臟六腑的器質性功能和感官,在儀器幫助下,我們比較容易理解可以量化的生理現象。但對於受到外界干擾而產生喜怒憂思悲恐驚的內分泌作用,連結到心理的怒恨怨惱煩,進而對應內在的肝、心、脾、肺、腎所產生的情志性變化,我們既不容易察覺,也難以理解,更深以為苦。相較於現代科學以具象方式看待人體組織的運作,古人則認為人體需兼顧內、外修煉,方能常保個人性、命的康健。相關具體主張雖散見於歷代的修道論述,但受限於時代背景因素,古、今用詞遣字互異、理解不同,道書的文字艱澀難懂,猶如天書。
在老師講解下,我們約略瞭解古人執大道而簡約,以簡馭繁,將人體劃分為上、中、下丹田三個丹田,認為下丹田強調肢體養生,主精;中丹田看重的是心量格局,主氣;上丹田是靈性開發,主神。提出內丹學以為應用,是一套身體醇化作用的過程,其過程分為六個階段:調、產、採、封、練、止;又可細分為四大綱:百日築基、十月養胎、三年乳哺及九年面壁。四大階段的具體作法,就是練精化氣、練氣化神、練神還虛、練虛合道,每個階段都有層次之別,這些都已經超越我們以往認知的身心靈修煉。
表1 六階段的說明(整理)



調

比動作就是在調藥。練功的時候,身體會啟動各種不同的作用,包括內氣的作用,氣流的變化,能量的變化,謂之「調藥」,即是調整身體內部的能量,古人稱為「調藥」。
調藥以後身體開始產生津液的回補了,叫做產藥,包括內分泌產生出來的東西,例如,ATP、酵素…等,稱為「產藥」。

產藥之後,把津液採進來,歸到肚臍,還回丹田、湧泉,再把它運行出去,稱為「採藥」,採藥就是結丹。當我們有能力知道能量在哪個地方的時候,自然可以聽出能量並且把它採集下來,就是「採藥」。

採藥以後不要動,封住、熬練,像燉雞湯一樣悶燉著,讓它濃縮,結成丹藥。封爐就是身體橫膈肌慢慢的放鬆,再也不用意念收提,身體的動能完全停止,但卻可以持續作用,所謂「封爐」就是封七竅,封閉眼耳鼻舌身意,止洩、止漏。

封爐之後才能練藥。封在裡面開始練藥,藥會昇華,會金丹乍現,先得金液還丹後,再得玉液還丹(七返九轉)。舌根底下的玄膺穴有二孔,口水(津液或龍涎)分兩路而出,左丹井,右石泉。將津液吞嚥入丹田,溫養化氣,丹田在下焦之氣的運化動能就是腎氣,腎氣的共振將促進任督兩脈周天循環,刺激腦幹,使津液源源不絕。

熬到最後要止火、止息。「火」就是意識,意識就是眼耳鼻舌身五感之和,「息」就是「自心」;讓它產生丹球,產生元氣。




「練精化氣」可分為運動態和氣功態二個層次。所謂運動態,是「搖肢體 動肢節」,以引體功法開啟身體空間的階段。首先是認識人體的結構,臟腑、肌肉、結締組織所形成的大小腔體,血、肉組成的身體空間。透過動作、呼吸、意識,運用氣機導引的螺旋、延伸、開合、絞轉四大原理,運動自己的肢體,有之以為用,拓展身體的空間;以有練無,鍛鍊體魄,開發四種身體覺性:覺察、專注、靜心和禪定。
當動功的層次提升到氣功態,開始關注 (1)練有形的「身」,影響無形的內分泌系統及自律神經系統; (2) 內分泌系統:身體調控「體內作業環境恆定」的「高效能化學系統」; (3)再使無形的系統影響有形的「身」。簡單的說,就是理解氣功學是在探討人體生理性變化和情志性變化,以引體功法開啟身體空間後,過渡到以守虛為原則,鍛鍊意識的作用。氣功學的修煉不僅重視人體內部空間的開發,更著重內部空間和外在環境的作用與交互影響,人如何安身立命於宇宙萬物之間。
練精化氣的氣功態,是氣的整合,練功時先引氣站樁,全身放鬆,讓身體和四周的環境互動,形成穩定的磁場,亦即內在氣機的流向平衡。這種氣的整合會在腹部和丹田區域產生對流,再藉由特定的功法動作,引導內氣持續往下,壓縮,進入下丹田的氣功態,運用到氣機導引另外四個原理:靜心、旋轉、壓縮、共振。於此之際,功法動作必須慣性化,做動作的時候不用思考,身體放鬆,心理安靜,大腦放空,感覺氣能;身體是風箱的開闔,舉凡提、放、開、合的過程都不用力,動作隨著下丹田的開闔來進行。

氣功功法的訓練步驟: (1)練空間,先把氣引出來,知道腔體的重要性,啟動空間的感覺; (2)感受氣機,定一下; (3)結丹,練下丹田的火候; (4)練中丹田的功法,丹田開闔,看見橫膈肌的作用。一旦進入中丹田的氣功態,身體的覺知、感受只剩恍恍惚惚的氣感,再也不用大腦和運動神經,但是能感受身體內在的波動,聽到細微的氣的波紋,所謂「心息相依」,就是守候橫膈肌的上、下;假使還有任何痠、痛之類的感覺,就還是處在運動態。

當我們靜坐,停止大腦的思維,處在內分泌作用中,要守候的將不再是下丹田的收合;而是中丹田的收合,中丹田的上、下,是橫膈膜的收縮和放鬆的過程。關注這個實相:收縮橫膈肌,然後再放鬆橫膈肌。假使念頭來襲,就想著來襲的念頭;當念頭走了,又回到這個橫膈肌上、下的實相,聆聽身體內部氣機在橫膈肌收縮和放鬆的過程中如何變化,感受內分泌的變化,是為練氣化神的氣功態。

經由口腔進來的外氣是物質性的,鼻子進來的外氣是空氣,兩者的性質不同。食物由口腔進來,經過嘴巴咀嚼,在內臟進行功能性作用,被轉換成分子形式的營養,營養被內臟吸收後形成內臟之氣,即內氣。練功時,藉由外氣的進入,透過上橫膈肌的上、下運作,吸氣時,日線往下收縮,月線上;吐氣時,月線下,心氣放往鬆下,橫膈肌藉意念往下擴張來壓縮內氣。經過壓縮後的內氣成為真氣,這種轉換為臟腑器官的功能動力稱為真氣,又稱為「丹」。吸氣時真氣下沈,會從任督兩脈瀰漫到十二經脈;吐氣時,真氣會從十二經脈擴散到絡脈。此時,接續3-6秒的停閉呼吸,使絡脈滿溢,真氣就會回到任督兩脈。如此重複,循環往來(整理自引體功法六-螺旋旋轉,頁97-99)。

當老師講授的課程內容愈來愈濃郁,我已經不太去想感覺神經和運動神經的問題,倒是比較努力去理解自己視而不見,需要旁人指點的缺失。因為氣機導引的學程完全不同於學校體制內的學習經驗,唯有打破過往的思維,將過去的學習歷程像拼圖一片一片銜接起來,將認知實現在生活裡,以身體的「相」與之共舞。老師提到人有四種能量轉化,體能、心能、智能和宇宙能。當體能不作工、不消耗的時候就會轉換成心能,心能是內分泌,自律神經的能,唯有身體練虛,處空中,才可以在能量狀態中轉換成心能量。練鐵板橋是個很好的經驗。當肉體開始有痠疲、乏力,無法支撐的覺知時,體能感隨之襲來。假使能夠立刻轉念,自己是因為感覺到體能而產生內分泌作用,提醒自己不要執著於肉體的覺知,讓自己的心跟著音樂,跟著固定的時程走,放棄計算時間,放棄衡量肉體的感覺,做鐵板橋的時間就比較容易度過。假使最後二分鐘又有了痠痛的感覺,懷疑自己不想撐了,那就是心能轉走,體能來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能量論


◎張煥堂








分主精、氣、神的三丹田代表人的三種能量狀態。下丹田是體能量,身體要動起來,能量才能啟動;手用力舉起一物,身體的能量消耗了,轉化為物體被舉起的位能。但若是不用力、放鬆地動,由鬆而空,在動中洞見身體的空間,啟動的體能量就不會耗散,而能回收轉化為心的能量。

怒恨怨惱煩,喜怒憂思悲恐驚,都是能量,但這是心在作工,是心的表象,不是心本來的面目。心必須在平靜穩定的狀態下,才能產生最大的能量,進而讓上丹田大腦的念頭停止。大腦放空,沒有想法,意識轉而強大,就能接通宇宙的能量,提升靈性智慧。

三丹田能量的傳導本是相互支援、合作無間的。就以人的學習為例,大腦透過感官吸收知識,用心加以理解體會,再交由身體執行,學習的過程才告完備,這時知識就會從大腦清除,淨空的大腦也才接收得到宇宙的訊息。知識如果沒有透過實踐,在身體的動能中化掉,久而久之,囤積在大腦會堵塞腦細胞,扼殺其生機。身、心、靈各自為政,其結果是,三丹田溝通斷裂;而支離的身心靈只能投射出動盪又複雜的宇宙表象,遑論接通其內在能量。

一切物質、一切事件都是能量;能量無所不在,始終不滅。它可以在小宇宙的身體內轉化、採補,最後接通大宇宙的能量,前提是必須破除具象化的身體、心理、靈性,以及我們對於外在環境脈動的認知,回歸到它們的能量狀態。「練精化氣」在讓身體虛掉、空掉,以便將體能量轉化為心能量;「練氣化神」要使心平靜下來,安靜的心才能使大腦放空;大腦一旦淨空,三丹田都透虛,就能回歸於虛無,「練神還虛」。唯有不掉入任何一種能量狀態的表象,能量才能互相轉化,流通無礙。道家的「處虛」就是要在實際的生活中洞見空相。處虛就是不執著。






東醫氣機導引第73期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