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25日 星期六

第86期 / 橫隔膜在循環任督時的關鍵角色與操作要領


◎辛華昀








關鍵字:橫膈膜心波日月線臍呼吸

練習循環任督的動作、呼吸、意識操作之前,先要有慢勻細長的鼻息及穩定的心波,以及橫膈膜必須能操控自如的身體條件。

橫膈膜的慣性運動可助滅鼻息
橫膈膜像是一個體內可操控的活塞,橫膈膜往上時,將腹壓轉換成胸壓,往下則將胸壓轉換為腹壓,規律的橫膈膜上下慣性運動,可以按摩臟器,並促成副交感神經作用,幫助穩定心神。在橫膈膜的慣性運動中,由胸壓轉換為腹壓的同時,自鼻引入所需的外氣;由腹壓轉換為胸壓時,自口鼻排出體內濁氣。因此,規律的橫膈膜慣性運動,是將鼻腔的呼吸功能從原本扮演的主動角色,漸進為被動配合的角色,最後成為內外氣交換的通氣孔之一。

橫膈膜的慣性運動可助安定心波
橫膈膜的慣性運動另一個表徵是作為觀心波的依據,如同中醫可以手通過觸、摸、壓等動作直接感應寸、關、尺位置所帶出的脈動作為診病的依據之一;當橫膈膜可在一段時間內,以穩定的低頻率及低振幅(橫膈膜不過膻中),保持慣性週期運動(像是單一頻率的弦波),此時心波(弦波)變化率極小,我們可稱心波是靜止的。當橫膈膜的運動頻率及振幅穩定度降低,或挾帶有突波,可稱之為心波產生了變化。心波的變化,反應心的狀態改變,依喜、怒、憂、思、悲、恐、驚程度之不同,心波變化表象及方式也不同;如怒時,橫膈膜運動的頻率及振幅變大且失去週期性,胸壓增大而腹壓減低,此時交感神經作用,內分泌系統也隨之改變;又如驚恐時,橫膈膜的運動必定挾帶有突波,突波的出現立即破壞橫膈膜的慣性運動,造成交感神經亢奮。

中醫練習把脈時,初期以症驗脈(中醫用證一字,證表示結果,在此用症表示症狀),學成後可以脈斷症;同樣的,當心處不同狀態時,觀察橫膈膜的慣性運動有何改變,是頻率、振幅、突波還是失去了週期性,此時類似以症驗脈階段;長久下來,橫膈膜的慣性運動稍有變化,便可知當下心的狀態,此階段類似以脈斷症;因此所謂觀心波,即是觀察橫膈膜的慣性運動是否發生變化,若時時處於觀心波的專注狀態,心波變化得知在心的變化之前,因此可使橫膈膜回復原本慣性運動狀態,讓心波再度靜止,如此心念尚不及讓心產生變化即消弭於無形。心的變化對應到心波的變化因人而異,因此只能靠自我長時間觀心波訓練而成。

循環任督時的動作、呼吸、意識操作方法
所謂【過三關,到百會,莫忘提貼抱頂顛】,所指正是收提海底(提)、搭下鵲橋、開命門(貼)、開夾脊(抱)、開玉枕(頂顛)、引氣至百會的順序動作。

可操控的橫膈膜像是一個煉丹爐的爐蓋,在適當的時間開蓋引入及排出外氣,其餘時間蓋緊爐蓋不漏氣,增加丹爐內壓力,升高溫度,使爐內丹藥產生炁化般的物理變化。當循環督、任脈的呼吸開始,日線下(橫膈膜下,蓋緊丹爐爐蓋),引外氣入,此時腹部因外氣入形成前傾之勢,待前傾之勢未完,自根管吸氣,月線上(提),搭下鵲橋,開命門(貼),此時丹氣由丹田呼吸接續命門呼吸至命門,形成擺丹之勢,待勢未完開夾脊(抱),引氣向上,待氣行近夾脊,收下巴,舌抵上顎(搭上鵲橋),百會上頂,開玉枕(頂天),閉氣,集中意識於泥丸引氣持續上行,待氣過玉枕後沿耳上頭頂兩側集中於泥丸,接著月線下,舌抵下顎(搭中鵲橋),匯集於泥丸的意識,經舌、十二重樓,沿任脈帶心火下行,擦過肚臍,經會陰,直下湧泉。在氣沿任脈下行的同時,日線自然往上鬆開,外氣出(打開丹爐爐蓋),真氣進入十二經脈(以出帶入),形成一次臍呼吸。再重新開始一次新的循環──督、任脈的呼吸,日線下,外氣入,自根管吸氣的同時,真氣由十二經脈回至丹田(以入帶出),收提月線,開始丹田呼吸。

練習時的常犯錯誤
提醒兩處常犯錯誤:一、丹田呼吸時,日線勿隨收提海底而上(無法形成壓縮丹田的呼吸,只形成提會陰縮小腹),必須蓋緊丹爐爐蓋;二、必須日月合璧,搭下鵲橋,命門才會打開,若只提會陰縮小腹,命門不會開。了解氣運行督、任脈的順序及每個步驟的動作與意識後,我們在練習開天闢地、手滾天輪、托掌旋腰、旋轉乾坤、引體旋天、攀足長筋等功法中的部份動作時,便必須思考如何按照上述方法進行內化的訓練;由於氣運行督任在未完全形成反射動作之前,每個步驟的呼吸、動作及意識都必須專注,才能使一次丹田呼吸到臍呼吸的過程完整;有了一次完整的臍呼吸經驗,會以追求每次都完整的臍呼吸為目標;在實現此目標之前的過程中,所有呼吸、意識及動作逐漸成為反射動作,且心波趨於靜止。

循環任督時的氣感
進行丹田呼吸時,日月合璧,丹田內空間變小,內氣經壓縮產生真種子,隨之命門打開,丹球向後,兩腎膨脹有熱感,此時真種子以類似遠紅外線的熱感傳導形式表現,接著打開夾脊,讓熱感向上傳導,經由虛靈頂勁,屏氣凝神,收下巴、頂百會,開玉枕,引氣向上,氣至百會時,頭頂滿漲感;由於感覺神經位於脊椎後面,且由下往上傳導,而督脈所經身體部位空間由下往上遞減;因此氣處於下丹田時(腹腔),由於空間大,氣的共振屬於低頻高振幅;氣處於上丹田時(顱腔),由於空間小,氣的共振屬於高頻低振幅,所以空間不同,所產生的氣感也不同。





東醫氣機導引第86期電子報

2015年4月15日 星期三

第85期 / 漫論人及其歷史的「失道」軌跡



◎李 明




離道日遠的歷史發展
從歷史來看人類的演進與思想發展,會比較容易明白什麼是道的「層次」。人類文明愈發展,其實生命層次愈低;愈遠離文明,身心靈層次愈高。不要小看古人,以為他們沒知識,他們不是沒知識,只是沒有去想那些知識,而純粹享受在生命的安定中。
或許你會說,不是不要知識嗎,那為什麼還用手機?這種話是很無明的。其實文明所發現的每種物質,早就存在於宇宙之中,只是人朝什麼「方向」去洞見事情,朝什麼方向去努力而已。你朝著物質文明方向發展,最後的結果一定就會是在那個方向。你往海邊走,一定看到水,往山裡走,一定看到樹,難道看到樹的人可以因為海邊的人沒看過樹,就說自己層次比較高?
春秋戰國時期,周王朝統治力衰微,諸子百家爭鳴,一般認為這是中國思想發展的一大躍進。但其實這是一個大「智慧」被打散,化為許多「聰明」,諸子百家只是各自擷取到原本「道」的一部分。擊碎這個智慧的,是文明的曙光,因為當時許多重要發明(如火藥前身的煉丹術)都在萌芽,讓門再也關不住。這是中國歷史第一次的思想大崩壞。
周朝之前門戶不需要鎖,等門閂一發明,世界就開始大亂。如果到處都是天體營,就不會有偷窺狂,就是因為遮遮掩掩,才會發生偷窺的事。人類喜歡包裝事情,故作神秘,以為這是文明,但不斷遮遮掩掩,裡面的東西愈來愈少。不遮才大,無所不在;愈遮範圍愈小,到最後一點意義都沒有,變成臭肉。這就是老子所說:「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其於道也,曰餘食贅行,故有道者不處。」體會這個道理,可以開智慧。
春秋戰國之後,秦始皇成為第一個真正統一中國的帝王。雖然早先秦國商鞅變法,採行法家思想,但秦始皇治理大一統的天下,在帝國的龐大版圖上推行「車同軌、書同文」,不可能單靠嚴刑峻法,他必定廣納諸子百家,融合運用其中精華的思想與人才,才能成就許多開創性的功業。
秦朝滅亡,人才流散各方,等到漢王朝成立,在各家思想競逐中,道家雀屏中選,受到漢高祖劉邦青睞。劉邦是一個絕對的道家,之後的文景之治,與民休養生息,正是黃老之治的具體實現,為日後漢武帝的霸業奠定基礎。漢代是中國最強盛的時代,超越唐宋,那時候中國的勝利是真的勝利,讓人口服心服,不像後來的勝利是口服心不服。直到現在,西方人眼中的中國還是漢文化概念,都是源自於那個時期。到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此後兩千年來,無論皇室崇奉道教或佛教,儒家都穩居政治與社會的主流思想。
不論道家與儒家,後來都越往「術」的方向發展,變成服務世俗需求的工具。諸子百家初創時,距大道崩解為時不遠,創立者尚能窺見道體本質,而信徒也身體力行,像孔門七十二弟子,確能具體實踐孔子主張的德行。但時日一久,原始經典被後人各自演繹,形成不同流派,離道愈來愈遠,甚至背離學說原本初衷。所謂「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這反映的是巧智的人心爭鬥開始出現,大道淪為虛偽的口號與形式。就像人與人之間碰面,原本會真誠地微笑問好,等到政府開始提倡微笑運動,規定見面要微笑才有禮貌,假的微笑就多了。等到你無法判定別人的微笑是否真誠,整個感覺就完全變調。這一切改變都是從發佈微笑運動那個政令開始的,這就是「智慧出,有大偽。」很多無知的人搞不清楚狀況,還在旁邊為這個運動鼓掌叫好,不知道這樣搞下去,整個大局就快崩壞了。
中國第二次思想大崩壞時期在魏晉南北朝。當時諸子百家之學衰敗,像道家對於氣的看法從此時走上歧路。外來思想,特別是佛教,紛紛進入中國,展開論戰,中國思想也進入晦暗期。除了實體戰爭,更殘酷的是思想戰。這個時期各地開始在石窟繪製壁畫,人們躲到山洞裡,在動亂年代以繪畫傳播來自印度的佛教思想。壁畫裡金碧輝煌的極樂世界,與民不聊生的現實形成強烈反差,吸引人進入佛教的信仰。受到名與利價值觀控制的腦,只要有人拿出珠寶箱或美女,你就抵擋不住,就垮了。
中國思想自魏晉南北朝之後,進入一路崩毀的循環,中間雖短暫出現唐、宋治世,但基本上逐漸走下坡。元朝以異族統治,之後明、清時期鎖國政策,終於導致中國在列強入侵後一敗塗地。中國第三次大崩壞由八國聯軍開始,之後內憂外患不斷,直到現在都還在延續。20世紀以來,中國和世界其他許多國家一樣,夾在外來的俄國共產主義與美國主義之間,思想與文化的主體性喪失,加上中共內部鬥爭不斷,尤其是文化大革命,讓傳統之根幾乎破壞到蕩然無存,人心所受的摧殘也無以復加。近年中國大陸表面看來強盛,其實只有經濟性的物質表象而已,精神與心靈層面極其空虛貧乏。
由大格局看歷史的興衰軌跡,才不會淪於小道之術,為短暫片面的假象所惑。你會發現,民族的歷史與人的命運一樣,任由5%爭名奪利的腦掌控的結果,就是離道日遠,背離自然的規律,走上難以回頭的不歸路。但是如果能掌握一個想法的改變,一個思想的跳躍,那麼不止這輩子接下來的生命會不同,甚至會決定你未來的輪迴,讓你能進入更大的良性循環。
如果你參加過現場的演唱會,站在最前面的搖滾區,看著瘋狂追星族的表現,你會了解,只要懂得包裝,讓歌手像神一樣高高站在舞台上,再配合聲光效果,就可激發觀眾的細胞,喚起他們的熱情。你可以看到現代人的大腦原來這麼虛空,可以這麼輕易被聲色感覺完全控制。智者見微知著,從一場演唱會可以看穿這個時代人性如何變化,當然也可以穿越兩千多年的時光,從萬里長城與兵馬俑看到秦始皇的眼光與魄力。







從秦始皇談開放的胸襟
秦始皇滅六國、統一中國後,打破自長久以來部族爭戰、分封建藩的傳統,實施大一統的中央集權。在那個多年戰亂剛平息的年代,以當時的交通與通訊條件,要在龐大版圖上推行「車同軌、書同文」,是何等高難度。
秦始皇固然有非比尋常的眼光與胸襟,但要治理天下,身邊也一定有一批傑出的奇才輔佐。我們可以推斷,他的用人一定不僅限於法家,而是廣納諸子百家的領導人物。這些人既能創建一派學說,對世界必然有更為宏觀的看法,並能從中找出自己的思想定位。秦始皇重用這些人才,吸納諸子百家的思想精華,可以想見他的領域有多廣,定位有多大。
兩千多年前興建的萬里長城,據說是從月球唯一看得到的地球建築物,反映當時建築技術水準之高。秦始皇兵馬俑,每位軍士的服飾、髮型表情各不相同,工藝細膩生動,如果這些是工匠在殘暴待遇下,被逼迫完成的作品,能夠達到這樣的水準嗎?目前秦始皇陵出土的只是部分陪葬坑,真正放置棺槨的地宮,據《史記》所述,「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上具天文,下具地理」,涵蓋天地的氣勢至為驚人。創造這些空前成就的秦始皇,擁有何等的胸襟氣魄,怎麼可能只是後人口中一個殘暴的獨夫?解讀歷史人物的全貌,不能只靠史料的片面記載,而應看他做出的事情,參照留下的實物,才能從大歷史看出領導者的定位。
一個可以成就的人,必定是海納百川,接受不一樣的思想。一個可以有完整生命歷練的人,一定不會排斥人生可能會經歷的過程,欣然接受生命旅程所有可能的風景,沒有特別的偏愛或挑選。人生應該多參與,去面對與接受不同的事物。當你作出選擇,堅持一定要怎樣怎樣,覺得人生要這樣才完整,其實這時候你已經不完整了。這是一個最大的弔詭,所以老子說「自是者不彰」。
當你起心動念選擇了什麼,你以後的人生就更窄化,再也看不見其他的東西。不要落入絕對的思考,如果你接受的宗教信仰,把你帶到更窄的門,把其他信仰都視為邪魔外道,如果你學習的知識讓你更執著,掉入某個姿勢或樣子中,那麼這些都只會帶給你災難。人以為自己抓住什麼的時候,其實忘記手臂外面的都已經不是你的了。

活出生命每階段的精彩
從出生到15歲,生命的前15年是童年,還沒有自主能力,只是亦步亦趨跟著父母,事事都有父母作主,完全不必為自己負責。父母能掌握子女感情,比較有養兒育女感覺的,大概也就是這15年。童年時有它的快樂,你喜歡的洋娃娃可能就是你的整個世界。
接下來由15歲到35歲,是生命中最具有價值的20年,叫作青春,你最好看的照片大概都時在這時候拍下的。這段時間充滿矛盾與叛逆,有人生最豐富的變化,日後最常回憶起的事情也多半發生在這階段。這段青春期是最寶貴的,你只要活著就好,就自然散發光彩,這種先天優勢是年紀大的人鬥不過的,所以不必掉入他們的遊戲規則中,你就去跟他們比美,比年輕,而不必比一些虛偽的成就。大地以你為主,沒有人是你的對手,這時應該自由享受你的生命過程。父母對這階段的子女,不要以威脅或欺騙的手段,只要告訴他們真相,由他們自己負責。
過了35歲,生命的兩種財富──力量與青春──就逐漸消失。從35歲到55歲的20年是壯年,是人生最精彩的奮鬥階段,也是產生你思想與作為的關鍵時期。但現實生活中也有種種事情,會耗掉你很多能量。有時你盡力想要抓住青春,抓住前面的那20年曾有過的感覺,讓人生美好的記憶重現,但卻永遠做不到。
到了55歲至75歲的這20年,人生就進入老年。不像在壯年,還可以用種種方法修飾包裝得很細緻,而能以成熟的美來安慰自己。這時你會發現自己所握住的東西,慢慢化為灰燼。你最喜歡的戒指舊了,你最喜歡的唱片舊了,你住的房子舊了…一切都舊了,所以你也老了。你知道青春真正消失了,你必須認命。不過能從這些看到空的時候,智慧就會出現。
75歲到90歲就進入了晚年。這時候才開始要做些什麼,其實一切都已「晚」了。出門變成一種負擔,見人變成一種干擾。最後15年,跟童年有種相對性,都是得受人照顧。
人類站在食物鏈的頂端,是因為我們有思想,所有其他動物都沒有,但我們卻很少用到這項偉大的天賦,每天不知道在做什麼。你應該常思考這些議題,那麼你現在所有的困境相形之下都太小了,只是生命大海中的小小浪花而已。你應該放眼整體時空來思考當下,思考你現在在做什麼?





東醫氣機導引第85期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