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15日 星期一

第57期 / 知常守常得常 / 此中有真意 / 試說導引呼吸與動作的基本原理 / 沒有悲劇,只有悲情



知常守常得常


◎編輯部




編按:張老師在課堂上提到,人生的痛苦不外乎愛恨情仇,人生的課題也不外乎愛恨情仇。所以,靈覺的開發,就要從滅掉愛恨情仇開始。課後有同學問,愛很情仇怎麼滅?老師答:在愛中滅愛,在恨中滅恨。又有同學問:人生的滋味不就是愛很情仇嗎?沒有了愛恨情仇,做人幹嘛呢?以下是張老師上課談話摘要,雖然並未直接解釋上述問題,但有所會心者,必當有所會心,也無須更多言語了。

我們今年的課程主軸就是一、信念與信仰;二、知常、守常、得常。完全瞭解自己的身、心狀態,務實地扮演自己、超越自己,讓靈性不斷進化。沒有身體和心理的干擾之後展現出來的靈性,才可以看到大宇宙的神性。這個神性存在於一切之中,也在你我每個生命之中,它是不定在、無所不在的。最後,生命最可貴的價值,就是在靈光乍現之後,擁有真正的力量,然後走向人群、社會,把自己的力量交出來。

「知常」就是瞭解自己的身理、心理。氣機導引十八套功法就是給你一個介面,讓你感覺自己、瞭解自己,然後放掉所有感覺,只是覺察。沒有身心的干擾,行走在愛恨情仇的人間萬象裡,每一個遭遇都是鍛鍊。那就是「守常」,種瓜得瓜、重豆得豆,你會很清楚,所有的狀態都是你自己的選擇,你可以平靜地進入一切狀態,沒有過去現在未來的罣礙,那麼,你的靈性就會越來越飽滿。

當然,身而為人,有身有心,必有凡人所具備的七情六欲,我們就是要瞭解這個真實狀況,不要迴避,深入理解,然後解構自己的解構,感覺自己的感覺,然後從根源處滅掉它!讓它止息。如此,才能靈光乍現,讓自己的力量展現出來。

老子說:「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常無」就是觀其心,心的變化如孫悟空七十二變,不可把捉。「常有」是觀其身,身是有形的,其變化有跡可尋。

這些言語的解釋都是多餘的,在生活事件中哪天真正領悟到了,這些脈絡自然了了分明。「常無」是自然運作下的「無」,半點不刻意,沒有人心的自以為是。所以,要怎麼滅掉愛恨情仇?在愛中滅愛,在恨中滅恨;事件發生時不要對焦在事件上,而要看到背後的想法。見心不見事,轉換對事情的看法,那就是「靈」,就是智慧。從根源修改思考方式和行動的動力,重設原始設定,那就是「常無」。別人燙傷了你在喊痛,說起來很愚蠢,可是人人都如此,這正是人生痛苦的根源。

對親人、對朋友的關心程度,都是你自己的心設定的。關心則亂,越關心,越容易陷入事件中,看不到背後的邏輯。

不用身體、也不用心去詮釋什麼,超越身心,才能打開靈性、靈光乍現。世間之人搞不清這個結構,往往為了滿足身心慾望,出賣青春、出賣靈性,將自己無上寶貴的靈性賤賣給慾望。

人生的價值是你自己看到的價值,而不是別人定義的價值。有智慧的人可以看到變化的軌跡。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正解應該是,取諸身為近,取諸物是繞了遠道。身體的閱讀是為了超越身體;心理的閱讀是為了超越心理。不要被世俗的視框限制,勇於見人之所未見。洞見身體,就可以長出自己的價值,這就是靈性。

從覺察產生思想、信念,產生信仰,就可以產生神乎其技的力量,很多富豪捐款做善事,這些錢因為多半是不義之財,所以無法產生真正的效益。知常、守常就不必刻意做什麼,扎扎實實地用自己的價值跟別人分享,那就是「得常」,你的作為自然合乎天道自然的「常道」。

理解這些,就不用擔心任何事情,包括疾病。因為病都從思想觀念的積滯而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此中有真意


◎莫仁維




寒假老師閉關,只要我抽得開身,我一定會到會館跟大家一起練功,一方面是工作太忙太累,不練功簡直無以為繼;再一方面,我已經食髓知味,深切領會同學之間互動學習的價值。

寒假期間電子報編輯跟我邀稿,我說,老師沒來上課,我無法得到什麼刺激,也就沒什麼心得可說了;也許等老師來上課,我就可以從老師的上課談話得到啟發,到時候再說吧!

結果,在寒假即將結束的某一次課堂上,我卻猛然醒悟,寒假裡從同學互動學習的東西,並不比老師給的少;同學之間互相激盪出來的刺激,往往是我絕對沒想到的。例如年後會館開放的第一堂課,同學請我帶動作,我依照過去的慣性做完動作,也沒多想,但討論時間,各種奇奇怪怪的問題都拋出來了;平時大家不敢、或者不好意思問老師的問題,一下子全部出籠。不論是提問或回答,我才發現每一個人對身體的覺察、體悟各不相同,大家注意到的細節也不相同,而這些細節可能是我從來沒有注意到的。像有同學問到甩盪的時候兩手的陰陽變化,我就從來沒有仔細體會、觀察這個問題。

受到大家互相提問的風氣影響,我也開始注意每個動作的細節,然後才發現,老師常提醒我們要在動作中了了分明,其實我們都還糊塗得很。所以我也問了一個看起來很笨的問題,就是「旋轉乾坤」的「旋轉」動機在哪裡?你看我們練這套功法已經好多年了,動作也熟得不能再熟,若不是同學互相激盪,我根本不可能注意到我在這個動作上還有不太清楚的地方。同學的回答固然讓我茅塞頓開,但我覺得重點倒不是這個回答是否正確,而是同學的分享讓我看到他是如何操作身體的。畢竟身體一直在變化,動作的層次會越來越深,現階段的正確答案,在下一個階段未必是正確的。而老師不斷提醒我們要放空、守虛,事實上,我們都還無法真正放開身體。所以,當我在這個階段還停留在注意脊椎該怎麼轉,同學卻提醒我要把所有動作的動機放在湧泉。雖然我自己也早有這個觀念,但一直沒有貫徹;就在那個時候,同學的提醒有如一擊,把我過去的障礙通通打掉了,每一次練功都會想到湧泉。

當然,同學互動學習的收穫不只這些,還有很多很細微的東西,包括對自己、對人的觀察。平時老師上課,大家都是被動聆聽、接受;互動學習時,大家是平等的,就可以看到很多自然流露的東西。這是非常珍貴的學習,難怪老師老是說授課時間不夠,但每年還是勻出三個多月讓大家自己練功,其中的意義,只有真正參與的同學可以體會吧!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試說導引呼吸與動作的基本原理


◎陳昀慶




剛開始練習導引的時候,看著張老師提出的十八套功法,每套功法又有八到十二個動作,每個動作又各有要點,初學幾年只感覺到整個系統的龐雜,卻無法掌握其脈絡。後來隨著身體漸漸鬆開,各套功法交錯練習,漸漸地對功法中動作與呼吸的要領原則有些體會。今天就試著以一個簡單的模型說明所體會到最基本的導引運動健身原理。

要瞭解動作與呼吸的基本作用,我們可以把身體簡化成兩個球,大球套着小球,大球上插着一根管子通到小球。當我們對著管子吹氣的時候,小球在大球裡面因為進氣而鼓脹,大球沒有受到直接的影響,但因為小球脹大,所以大球內在的壓力也隨之上升。在這個簡單的模型中,大球代表的是身體,小球代表的是肺。當我們吸氣的時候,肺的膨脹會給身體內部肺腔周圍造成壓力。而導引在身體健康上最基本的概念就是透過這內部壓力,有效地按摩身體內部的臟腑和組織,以達到循環暢通的功效。在大球套小球的模型中,小球在大球內部脹大造成大球內部壓力上升是顯而易見的。但身體並非球體,而且身體內部充滿着各種組織,大大降低了肺臟鼓大所產生之內壓的傳遞能力。因此導引的各種訓練以及不同的動作,就是為了讓肺臟產生之內壓能有效地傳遞到要鍛煉的地方,再藉由吸氣吐氣時內壓的改變,使得該處像是被按摩一般得到活絡氣血的效果。這樣的按摩之所以難得有兩個簡單的原因:一、按摩或運動都在外部,因為骨頭和皮肉的阻擋很難有效的到達深處。二、一般的按摩是被動的,身體並無主動參與,因此相較於正確的導引訓練是事倍功半。

瞭解了導引的基本概念以後,我們就可以慢慢理解許多要領的必要性。首先,身體為什麼要鬆、組織為什麼要有彈性?如果身體內部僵硬,肺臟產生的內部壓力很難有效地往四周傳遞。比如肩夾、胸椎處不鬆開,內部壓力很難有效的傳遞到上焦的部位。再者,為什麼要腹式呼吸?以此原理類堆,答案就很簡單,因為若做不到腹式呼吸,內壓就很難有效地往下焦傳遞。吸與呼本身則分別代表壓力的增加與減少,而吸與呼的速度決定了壓力變化的快慢。莊子說「真人之息以踵」,大概指的就是肺部一吸一吐產生的內壓變化,甚至能有效地影響到腳跟。

那麼動作的變化在這個內壓模型裡扮演什麼角色呢?回到大球套小球的模型。當小球鼓大時,大球內部平均地受到壓力。但如果我們把大球的上半部用鐵罩子罩住再把氣吹進小球,此時上半部因為被鐵罩子固定,所以壓力大部分就會作用在下半部的球體上。而導引就是靠著不同的動作,改變內壓作用的身體區塊。以「活肩曲肘」為例,當雙手叉腰時,這樣的動作設定有效的固定住胸肋,正確的腹式呼吸會使得內壓有效的作用在下焦區塊。當雙手放在腋下轉動時,胸肋以及肩胛不時微微開展,使得內壓的變化集中在中焦區塊。當雙手放肩上手肘往上提起時,胸肋、肩胛大幅度地開展加上橫膈的上提,將內壓的作用有效的往上焦轉移。由此可知,手不同位置的擺設,配合正確呼吸方法以及呼氣與吸氣時的動作變化,可以使得內部壓力作用到身體不同區塊,讓不同部位得到有效的內部按摩。

這個大小球的模型是把身體簡化以利於理解呼吸與動作配合的基本原理。總結起來,呼吸的幅度決定了給予壓力的大小,呼吸的速度決定了壓力變化的快慢,身體的鬆柔條件決定了壓力傳遞的有效性,動作的擺設決定了壓力作用的部位。看起來容易,但下列幾項因素增加了導引的複雜度。首先這四個變因可能的排列組合很多。再者,導引動作本身並非停止不動,而是隨著時間變化的連續性動作,一個導引動作是許多不同排列組合依照時間順序疊加起來的效果。最後,身體本身的複雜度很高。比如說身體裡面有骨骼、肌肉將身體區隔成不同體腔。不同部位的骨頭有不同關節構造,因此能活動的角度大不相同。不同部位的肌肉有不同屬性及紋理,因此開展的條件與方向也不一樣。而實際的身體操作還要加上臟腑以及聯絡彼此互動的血管、神經系統、…等等,使得細部的原理說明不易一言以蔽之。然而,我相信基本原理的理解有助於平日練習時對要領地掌握,以及日後在細微處的摸索。因此在這期電子報提出來與大家分享,希望對大家練功有所幫助。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沒有悲劇,只有悲情


◎林鈴宜
 
 
 


老師說「沒有悲劇,只有悲情」、「災難不在事件上,而在災難引起你的心的反應上。」

對照最近的地震事件,真是再貼切不過了!我以為921都過去這麼久了,我的創傷應該也復原了。沒想到才搖幾下,就重感冒。有夠遜!

地震那時正在三樓教室上課。一開始,我們都不以為意。小孩是因為無知,我是因為麻痺。想不到後來搖得很厲害,當天花板的燈管、風扇劇烈搖晃,四周開始有東西掉落時,我驚恐地大叫「趕快躲到桌子下!」還好,強度只有這樣,時間只有幾秒;還好,大家都沒事;還好……

可是那晚回到家,心裡卻起了大海嘯。莫名的翻攪,靜坐練功也安不住。我躺在床上翻來覆去,第二天兜破病啊!原來就是恐懼與悲情,還在,我並沒有超越它。

921隔年我結婚去了。事實証明任何想從外界或他人得到的依靠,都是緣木求魚,悲情恐懼只有自己能終結。感謝當年他成全我,感謝地震,感謝這一切際遇!

陳年舊傷,過不去的關,都要重新面對與整理。謝謝老師帶領我們走入這個階段。



東醫氣機導引第57期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