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15日 星期五

第36期 / 那一堂課,顛覆刮痧印象 / 十年一小成 / 周玉玲:在舞台上忘記自我評價 / 洪富雄:安而學之我最樂 / 我將永遠依循的道路 / 繼續奮力往前行 / 減緩膝蓋退化,每天按摩小腿後肌




那一堂課,顛覆刮痧印象


◎文/楊宗憲



外治法在中國醫學中是很特別的一個領域,舉凡膏貼、藥浴、薰洗、灸療、穴位敷貼等,還有不需使用藥材的針刺、按摩、拔罐、刮痧、放血等療法,內容相當豐富,其中許多方法只需使用簡單的工具,甚至是治療者的雙手,就能達到強身、治病的目的。這次很幸運有這機會,透過張老師的精闢講解,讓我們見識到那把沈甸甸、有著鐘擺般特殊造型的刮痧刀,運用起來可以時而舞出大筆揮毫般豪氣,時而像蜻蜓點水般四兩撥千金,時而又大刀闊斧地大破大立,靈活地施展“切“、“刮“、“點“、“拍“、“滑“等手法,藉著補瀉,輕巧改變病理的恆定狀態,逐漸讓機體自行重新定位出新的恆定狀態,整堂課聽下來,實在受益良多,一方面顛覆了過去對於刮痧的既定印象,二來則是擴展了刮刀的應用範圍。

記得自己也是在學習傷科領域時,才開始真正對傳統療法產生濃厚興趣。記得起初在傷科老師旁跟診時,老師總是強調觸診以及體態觀察等方法的重要性,之後,再收集各種結構異常所造成的體徵、筋膜張力變化,最後,才嘗試找出癥結點,再以處理。那時看到一些病患的疼痛或其他症狀,經由老師徒手治療後,當下就獲得緩解,目睹這一幕幕的自己,一方面既感到驚喜,然而,在過去既有的現代醫學知識背景下,卻又總是百思不得其解,縱使經過老師解釋,仍然覺得既抽象又籠統;之後,隨著自己不斷累積觸診的經驗,手感才慢慢稍微有點開了竅,這時,我開始學習用自己的手去觀察、揣模老師所要表達的內容,這才粗略覺察到每個人所存在著的差異性以及共同性,同時,這樣的發現又是在以往讀過的書本中所未曾出現過的,但是,就治療邏輯而言,反而還可能更接近於真相。這是很令人振奮的事情,因為發現到了過去的認知,不再是單軌造成的必然結果,而是隱藏許多資訊尚未被一一發現或被清楚解釋。

上完張老師的刮刀使用課程,隱約有種似曾相識的感覺,但是還像是蒙著眼,用手去觸摸對方的臉,大致可以知道臉是方是圓,卻仍無法判斷是好看還是不好看?神韻又是如何?就像我一樣,即使上完課仍然意猶未盡,而且漸漸心中浮出許多疑問,例如怎樣觀察是過還是不及的恆定狀態?又如何搭配合適的手法?如果換個方向刮又會怎樣呢?…不過,至少大家已經對於刮刀手法、身體各部位的刮法和注意事項,都有了基本概念,就像雕刻人形肖像時,至少不會多出個雞喙或兔耳。或許日後在慢慢經驗累積下,以及不斷加深對身體結構的認識之後,我們也會出現更多不同體會吧。最後,當然還是很期待張老師將來能再多開幾堂應用課程,造福大家囉。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十年一小成  


◎文/陳錦鈴、蔡進懋


 

 

十年前,春盛師兄首度將氣機導引的預防醫學養生概念帶進屏東社大的藝能課程。透過成果展的博覽會招生,深深吸引眾多學員的目光與身心感動。並在三年後,增加了開放式的社區教學,讓更多在地民眾也能同享對身體的認知學習與關懷。而氣機導引的種子,也同時撒落在屏東縣的南端-恆春,經過耕耘,拓展,慢慢開花結果。

十年,讓我們給自己一個期許,當作回顧過去、展望未來的里程碑。那天,大家以戰戰兢兢的心情籌辦成果觀摩,希望藉由氣機導引的功法交流,相互切磋、砥礪,突破以往的框架,讓氣機導引同好藉由“看看別人,想想自己”,悟到更深層的涵義。節目流程由初階、中階、高階學員輪流展演,以各自的肢體開發程度與心靈沉澱之基數,相互激發各班精進學習的動力,藉由互相觀摩中,找出未來努力的方向。透過不同階層、角度、年齡的學員,以自己的親身經歷與身心之改善,感性又溫馨的與會場伙伴分享他的喜悅。尤其令人感動的是,由秀和師姐所指導的內埔龍泉社區班,包括她高齡八十二歲的婆婆、媽媽及社區媽媽們,以輕鬆快板的改良式導引動作,搭配時下流行的『保庇』舞曲,帶動全場一起活動肢體,令現場氣氛歡樂滿點。也將學員上台展演的緊張、僵硬氣氛和緩下來,啟動一波波和諧、鬆靜的功法展演。

    
 

這次成果展最貼心的一面,莫過於表揚三位八十歲以上的年長學員,除了溫馨的表揚、晚輩的獻花、感恩的擁抱令全場掌聲不斷,激賞她們“活到老、學到老、也快樂健康到老”。為長青族的長者,帶來正面良善的典範,這種精神也為本次的成果觀摩劃下了完美的句點。

屏東會館把民國百年定為羅漢學習年。希望師兄姐本著羅漢的精神,精益求精。本次活動的籌劃,早在2個月前就告知各班,啟動準備期。



在每人各盡一份心力之下,180位羅漢的努力加成結果,讓參與本次活動的師兄姐,人人滿心歡喜、身心愉快,是一場難能可貴的學習機會。本次活動使一股祥和、圓融、健康、快樂的能量慢慢形成,各班相邀102年再相聚。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周玉玲:在舞台上忘記自我評價


◎文/王亞玲





編按:

張老師的教學,身體動作是界面,隨著學員各不相同的氣質天性,而有不同的引導。有表演天份的,要在舞台上忘記舞台;有領袖魅力的,要在團體中忘記自己,然後發現自己。本期電子報新增【學員采風】一欄,但願大眾能透過這些報導,領會氣機導引的精神所在。


在導引班裡,周玉玲很像金庸筆下的小龍女。她清麗脫俗,嫻靜幽雅,武藝高強。當然武功高強與否要張老師來論斷,但在許多學員眼裡,她確實是武藝優秀。她是台北學會取得悟級憑証的第一人,去年更辭去令人豔羨的外商公司行政工作,讓自己有更多的時間練功。

周玉玲就像古墓派的小龍女,不問世事,行山、練功、靜坐,安靜地朝著修行的路途上前進。她很喜歡欣賞舞蹈,常常一人買票觀賞,但從沒想過有一天,她會跟舞團站在舞台上表演。六月底七月初,周玉玲赴日本與同樣是張老師學生的若林美津枝(Mitsue)的舞團,以及二胡名琴師黃家俊合作演出。

這獨特經驗的大邁步,來自於周玉玲的夢。「幾年前,我做了一個奇怪的夢。夢到編舞家林懷民邀請我表演,我覺得自己不夠好,也怕被張老師罵,就拒絕了。後來我找人解夢,他們說夢裡是我真實人生的次人格,就是我即使被讚美,我都覺得不夠好,想逃。這的確是我以前的個性。所以當Mitsue舞團來找我時,我決定坦然接受,不再逃了,同時想要自我測試,台上是否跟台下一樣自在。」

而幾場表演下來,她自覺台上和台下的感覺已經很接近了。「我跟舞團的人說我不會跳舞,同時也是第一次參加舞蹈公演,他們都不敢相信。」Mitsue的母親和舞團他們總是能匯集同樣愛好舞蹈者的能量,讓參與者從各自的工作崗位上放下手邊的事,一起為了公演,整個舞團像個大家族一般,玉玲相當感謝Mitsue和她的母親給她這樣的經驗。

周玉玲的表演是公演下半場的開場與尾聲。幕起燈亮,黃家俊老師的二胡響起,她即表演《螳螂捕蟬》功法,Mitsue在她後方一起表演,似開啟了一個千年夢境的故事。這段表演,時間不長,卻意寓深長,她表演完行禪離開舞台,接著其他舞者也以行禪的方式走進來,舞蹈歷經了戰爭、生離死別,最後水晶球傳到玉玲手上。Mitsue編創的下半場舞蹈,彷彿象徵著希望與重生。

玉玲說,過去從未參與舞團的工作,這是相當豐富的經驗。「舞蹈公演的服裝請Mitsue台灣的姑姑打版,我六月底帶到日本,他們才開始做衣服縫亮片,舞團的人員每個都很溫馨很團結,大家都自己來縫衣服,演出也是自己化妝、梳頭,不慌不忙的,所有的事都會在演出前就緒。在舞團裡看到舞者對舞蹈的熱愛,以及鄉親的人情味。」

這種舞蹈表演,Mitsue舞團每年都要再來一次,即使每年都重複一樣的事,但每年大家都在進步。有些舞者甚至從小朋友變成了大人了。在佐渡、新瀉、東京的三場公演之前,還有一場是二胡老師黃家俊的音樂公演。同樣地也安排了周玉玲的《螳螂捕蟬》功法。這場表演與舞蹈場不同的是,黃家俊老師從舞蹈公演的配角,變成音樂專場的主角。

二胡,是戲曲文場最難也是表現力最強的樂器。曾經是明華園文場樂師的黃家俊,演出經驗豐富,他總是能與表演者搭配出最好的默契。他的二胡跟著周玉玲的《螳螂捕蟬》功法,讓周玉玲柔勁的功法像一首舞蹈的詩。玉玲說:「我和黃老師一到日本表演給Mitsue看,Mitsue一次就ok,完全不需修改或更動。所以我和黃老師應該是最不忙的兩個,其他舞者都一直忙著排練。」

經過這次的經驗測試,周玉玲覺得在台上自在地表達自己才是最重要的。去日本前,張老師特別叮囑玉玲,在做任何動作時都要相信,也就是對自己有信心。很奇妙地,當她獨自站在舞台上表演時,她說她不但忘了張老師的話,也忘了自我評價。「這才是是真的感覺自己吧!」

但問玉玲以後是否還是會有機會繼續與舞團合作表演,她說未必。因為與舞團的表演,雖然她表現的是氣機導引的功法,但也讓她有得有失。她有了自我突破和向前邁步的經驗,卻失去了平日的睡眠與寧靜。回到台北,重新回到安定的生活,行山、靜坐、練功,再度重回小龍女的修行生活,才是讓她覺得最平靜的時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洪富雄:安而學之我最樂


◎文/袁瑞珠



Q:校長退休幾年了?
A:民93退,都第8年了。
Q:退休生活愜意吧!都做些什麼?
A:退休生活,讚。目前就是逗弄逗弄兩個寶貝小孫女,此外就是常與三、五老友或投緣芳鄰,到處走走、吃吃喝喝、唱唱跳跳、或泡泡湯,洗洗SPA。還有”經常偶而”到國內外旅遊。當然最固定且樂而不疲的,就是每週五、週六到會館練功;週三聽涂老師分子生物學的課,生活很充實的哦!

Q:好像聽說你以前就好運動,登山、釣魚、也學太極拳?
A:是很常動。打乒乓、爬山、釣魚,還短時間學過外丹功,也斷續好幾年學過楊式太極,甚至連太極刀、劍、棍、笛都舞弄過,可能是有的淺嘗輒止;有的只是和一群老者一同比手劃腳而已,所以未能窺其堂奧。現在想來,收益大概就是早起、呼吸新鮮空氣、舒活筋骨罷。那些每天8、9點就睡的老人,常嘟嚷清晨6點打拳太晚,而我卻摸黑趕早的時常趕不上,慢慢就有些懶跚了。加上後來開始學導引,發現不一樣就是不一樣,其他運動就漸漸散淡了。

Q:對了!是什麼機緣開始學氣機導引?
A:大約九年、十年前吧!同事告訴我,以前學校有請人來校教太極導引,很不錯。後來公訓中心開課,我就託她一起報了名。張老師教的課,從說腳下功夫和以手旋踝開始,我就迷上了,一直至今。

Q:你覺得和學太極拳等,有什麼不同嗎?
A:可能機緣不足或教的人未能說理論道,所以以前的學習,未入門室,未窺堂奧。而接觸張老師的太極導引(氣機導引)後,始則驚訝於十八套功法之精博;繼之則讚嘆張老師運行功法,難人之能;析理說道,次第井然,體系儼然,而功法操作似簡似繁,似易似難,卻能真實體悟暨實踐,既富挑戰性又循循然引人入勝。我覺得真的和那些所學大不同。而且同修師兄姐們,勤修樂學,大家共修同練,氣場殊勝,也是引人之處吧!

Q:請問你太太、孩子有無受你影響,想接觸氣機導引?
A:孩子是新新人類,日夜顛倒生活,無;太太畏繁,怕酸、苦、痛,又覺得”氣”虛玄難覺,還是持恆做她的國民體操,倒是有些像擺手側彎腰的動作,已肯改成緩和的側引延伸了。

Q:校長還有什麼心得分享?
A:學教育的都知道,開始學,常是渾沌不清,勉強而學之。既而漸漸實踐體悟,得到好處,而因利學之。終者,習以為常的安而學之。我覺得氣機導引已經是我日常生活的一部份,我現在每天睡到自然醒,下床前做做十二段錦、滾百會、伏地轉頸、大拜式、臥式旋臂轉脊等等,約個把小時,幾乎成了朝課。也”經常偶而”靜坐三、四十分鐘到一小時,或者把這套功法那套功法,隨手拈來練一練。

    還有,老師常叮嚀退休莫參加老人會之類的活動。我很高興能和大家一起同修共練,放眼儘是青壯美女帥哥,照不見自己老款,不自覺的常以為你們能,我也行。其實會不會酸?會。會不會痛、累?會!會!!會不會倦厭?不會!而且等你們也七老八十還在練時,希望我還能和大家一起練。

瑞珠:那,那時您就高壽,吃百二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我將永遠依循的道路


◎文/張志吉




算算日子,彈指間,在好友的引薦教導之下,加入氣機導引這個一輩子的大家庭,竟然已經快8年了。期間,先經過師兄師姐的入門和進階課程指導,再進入張老師親自指導的班,雖然才疏學淺,也練不好。但是8年來,不僅椎間盤突出的問題早就消失無形,年少輕狂時右腳踝靭帶受傷所帶來的嚴重後遺症也獲得緩解,每天的精神,體力都有明顯提升;此外對氣在身體內部的流動,也漸漸有了一些小小的體認。

這些小小的進步,隨著時間的進展,已經成為日常生活中的快樂泉源。每星期一在上完三個多小時張老師親自教導的課程後,彷彿生命灌進新的能量,讓我元氣飽飽的面對一整星期的挑戰!

我只能,也想說:氣機導引,是我永永遠遠直到老去所要依循的一條道路!甚至希望有幸,下輩子也能繼續從事下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繼續奮力往前行


◎文/張台芬

   
躊躇再三,還是續繳了今年的學費。記不確切是第幾年了,肯定已超過十年,我身體條件差,加上世事多磨,時間的累積與功法的成長未成正比;老化躲不過,舊傷依舊在,但女兒卻勉勵我說:「媽媽,如果妳不是持續練功,恐怕妳現在的情況會更糟呢!」所以我決定,背著業障,繼續奮力往前行!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減緩膝蓋退化,每天按摩小腿後肌

◎圖、文/編輯小組








 很多人遇到膝蓋疼痛的問題,都以為是膝關節退化所致,其實,常常是因為氣結導致肌肉失衡,使膝關節無法正常運作。只要時常按摩小腿後側肌肉(如圖,由上而下),每天花5~10分鐘,按一按、暫停、略事休息,再按一按。按到有痠痛感為止。如此持續三個月,即可明顯減緩因為膝蓋不當使用的退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三天兩夜戶外教學

時間:2011年9月23、24、25(五、六、日)
地點:【渴望會館】   桃園縣龍潭鄉渴望路428號
                                      http://www.aspireresort.com.tw/index.aspx
預估每人費用為NT$5,000,費用明細如下:
1、渴望會館三人一房(含兩晚住宿及早餐)
2、9月23日午餐、 晚餐
3、9月24日午餐、 晚餐
4、9月25日午餐
5、會議室租金
6、旅遊保險費
7、遊覽車
8、雜項費用
  
請於8月15日前向班長或志仁師兄報名,以利住宿及交通安排。

教學委員會 行政組     2011年7月15日



東醫氣機導引第36期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