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2月20日 星期四

第17期 / 寶劍已在手,英雄莫等閒——2007年武術大賽後記



寶劍已在手,英雄莫等閒——2007年武術大賽後記



連續幾年,每年總有一、兩場大型活動落在我們身上,今年這一場參與武術大賽的活動,跟往年有很大的不同,同學們不知是否也發現了?

過去每一次辦活動,總需要有一小組同學負責統籌其事,從音樂的選擇到動作的排演練習,大部分同學只需跟隨其後,亦步亦趨;但這次不一樣,包括音樂的選擇、動作的編排,大家一起討論、分工合作,老師的介入也不多。整個過程看似鬆散,但12月1日在公訓中心的分組演練,氣機導引的團體風格便隱然成形了。及至上場比賽的那天,北中南同學齊聚一堂互相切磋觀摩,氣氛已十分歡樂,加上我們的寶貝同學李春盛在最後渾然忘我的壓軸演出,張老師身為團體領導人,卻比大家都玩笑得更任真。照這樣下去,我們這群來自各方的英雄好漢,將來會把氣機導引形塑成什麼樣的團體?的確令人期待。

一次偶然在網路上看到一個管理學的網站引述張老師的話說:「氣機導引的人才培育方向,就是〈易經‧乾卦‧用九〉的『見群龍無首,吉。』」張老師雖未曾在課堂上點明了這麼說,但氣機導引的身體教育,一步一步都是把大家往這個方向領上來。張老師總說我們每個人若能照這樣練下去,將來都是「國寶」;而他也不時地跟同學們說:「將來你們功夫都會比我好!」同學們也許直到現在還要竊笑張老師說話太誇張,但這次活動,不已經露出了一點點端倪嗎?群龍無首,因為人人皆有靈明覺性,「總為浮雲常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而我們已將氣機導引這把可以斬除身心靈障蔽的寶劍握在手中,雖然路途遙遠,但我們都已經上路了,一旦降妖伏魔,性空如洗時,內聖無神、外王無王,我們自己就是天上天下,唯我獨尊的「王」。這是人類社會的最高目標,而我們卻很有機會在氣機導引這個團體裡實踐出來!

於是,那一場在苗栗「綠葉方舟」的午後課程,張老師引導大家全然放鬆,引動身體能量,與四周環境的氣場合而為一;在九華山佛教道場,大夥兒隨眾領功德麵坐下便吃……。兩部遊覽車載著大家共赴兩天一夜的一場盛會,這場盛會,武術比賽只是一條細細的引線,其實是,我們又相約一起向前跨了一大步。

不過,當同學們都在揣測張老師到底會怎麼看這次活動?出乎意料的是,針對同學們普遍認為評審「看不懂」氣機導引的內涵,張老師只淡淡地說了一句:「不要怪評審看不懂,要想想為什麼你沒有做到讓評審看得懂!」

有句話說:一個真正的老師是——當他的徒弟停下來讚美自己的時候,他就要冷不防提起棍子,一棒打下去!
這一棒,便催著我們再繼續往前邁大步……。



東醫氣機導引第17期電子報

2007年10月16日 星期二

第16期 / 呼吸開拓訓練四步曲


呼吸開拓訓練四步曲



呼吸訓練一定要先經過四個學程的基礎鍛鍊,才可以真正進入練氣的領域,練成氣功,否則,不管多麼用心,方向錯了,終究是前功盡棄。古今以來求道之人多如牛毛,但多半枉費一生,空無所得。至道難聞,正法難求,一旦方向錯誤,日暮途窮,老大徒傷悲,不可不慎。

氣機導引的呼吸訓練是循序漸進的。大家都知道,在學習過程中,我們談的許多方法,都是「唯變所適,不可為典要」,每個階段的學習重點都不同;今天的正確,明天也許就是錯的。因為大家的身體條件不斷進步,條件改變,方法當然也要改變。

呼吸訓練的四個基礎學程是這樣的:


一、胸式呼吸

人是唯一能挺立起來、以兩腳行走的脊椎動物。為了抗地心引力,人體功能有很多改變,胸式呼吸是其一。但胸式呼吸一般比較淺,遇到情緒緊張時,常有呼吸迫促的問題,並不是很理想的呼吸方式。不過,現在很多人有呼吸障礙,氣又淺又短,甚至常覺得吸不到空氣,所以胸式呼吸仍是學習的起點。


二、腹式呼吸

小寶寶長得很快,因為小寶寶行腹式呼吸;而我們在躺下休息時,也會自然轉成腹式呼吸。因為腹式呼吸比胸式呼吸深且長,可以促進成長、幫助人體恢復疲勞。所以,第二階段的呼吸方法是腹式呼吸,希望能恢復嬰兒時期的呼吸法。

但這種腹式呼吸只能算是深沉的呼吸訓練,還不能稱之為氣功。所以,接下來腹式呼吸要慢慢過渡到吸氣時讓橫膈膜往下延伸,使氣吸得更深更長。但這又會造成腰椎前凸、內臟下垂的問題,許多對人體瞭解不夠透徹的瑜珈教學者並不明白腰椎前凸會傷到腎臟,容易導致「練血傷氣」的後遺症,因為督脈主氣、任脈主血,我認識很多女性瑜珈老師就有很高比例的子宮卵巢疾病。子宮卵巢是女子的純陽之氣,也是製造賀爾蒙的所在;練血傷氣的結果是臉色比較紅潤,心情也比較安定,但金玉其外、敗絮其中,身體狀況一大堆。


三、充體呼吸

過去我也再三強調,腹式呼吸是過渡時期暫時採用的方法,等到腹式呼吸橫膈膜

往下延伸已經成為本能,我們的學習就要進入「充體呼吸」,讓氣吸到腎臟、鼓滿整個體腔。


四、逆腹式呼吸

當氣能吸到腎臟,一吸氣身體就會飽滿鼓大,就要進入第四個階段——逆腹式呼吸。很多人以為逆腹式呼吸就是吸氣時縮小腹,吐氣時腹部鼓大。過去我在書上也不得不隨俗從眾、以訛傳訛,因為那時候大家都沒有能量聽懂真話,我的真話不僅全無意義,而且會招惹無謂的爭辯。

所以,橫膈肌往下,體腔充氣,然後收縮腰部,以造成骨盆底肌收縮,就會形成風箱、橐籥的收縮,臟腑受到緩和的壓縮,蠕動正常,吸收正常,排便正常,代謝就正常。我們說增加身體代謝功能,是指代謝徹底,而不是加強代謝。每天加強代謝,花很快就開完了,人生也將快速收場。所以代謝要慢,但要徹底;要像寒帶植物生長緩慢,不要像熱帶植物。所以呼吸要慢,動作要鬆,不要燃燒。這就是低頻率、低能量、高波長的運動。

這就是氣機導引呼吸開拓鍛鍊的過程,也是我在實踐大學音樂系開的必修課程。
等到外部作用停止,呼吸不再動用運動神經,轉為比運動神經更深層、速度效能更快的意識神經時,氣功的修練才算剛剛開始。

所以,氣功不是練呼吸,而是練內氣。所以古代不叫「氣功」叫「炁功」。「氣」是「气」加上「米」,鼻呼吸攝取的後天氣,加上五穀精微,通稱為「氣」。
「炁」是「无」加四點火,這四點火指人體燃燒、內爆的作用。空氣和營養在肺腔結合,進入心臟,到血液裡面就成為「无」,再轉成卡路里、脂肪等熱量,經過燃燒、內爆,就可以供應人體動能所需。所以「炁功」就是內循環學,透過修練方法,產生最大的內能量,為了避免過度燃燒,就要吃得少,所以古時候就產生了「辟谷之術」。

「辟谷術」後來被斷章取義當作「斷食」。我認為那是嚴重的誤解。因為人體循環必須像太極圖一樣始終保持平衡,怎麼付出,就要怎麼補進;沒有斷食的生活起居,就不能斷食,否則會像引擎沒有機油而造成過度乾燒,若透過「」的鍛鍊,我們自然能採取低能量、低頻率、高波長的運動,讓身體產生循環流動,減少燃燒,減低體力消耗,自然就不需要吃太多,久而久之,身體就無須再攝取過多的食物,如此吸收少、燃燒少,代謝自然也會減緩,而達到真正的身體環保,這才是辟谷術。

所以,「炁功」就是身體經過鍛鍊之後產生氣的功能現象,讓身體產生質變、讓整個人脫胎換骨。這是中國人最偉大的發明,可惜已經失傳很久了。我們現在要用自己的身體實踐來重建這套體系,這才是真正的文化工作。



 
東醫氣機導引第16期電子報

2007年8月16日 星期四

第15期 / 高下相傾、有無相成, 練功就是練一個洞然明白


高下相傾、有無相成,
練功就是練一個洞然明白



我發現現代人最大的問題是罹患知識癌,知識是最可怕的致癌物。大家的身體學習能力已經被知識型的學習卡死了,所以大家勤於記憶方法而不實踐方法;只會在動作中死守方法,卻不敢放開腳步反覆揣摩、用自己的身體去經歷和發現更多方法。當宇宙的真理從實踐變成知識,人類就開始墮落。所謂「百無一用是書生」,真真是說到痛切處了。

氣功是心識與宇宙作用的空間學,藉陰陽往來互動透視其機。我從身體悟出這個道理,各位最好也從自己的身體動作揣摩,或者把我的動作示範放在腦海裡慢慢體會。我在這裡不得已而勉強用文字敘述,旨在提醒各位拉高練功的視野,以免坐井觀天,徒作技藝之末。

練功的最高目的,就是從人體的陰陽互動,洞察變化萬端的宇宙人生,亦無非陰陽二氣交互作用而已。陰為低頻,陽為高頻。人體一動,就會形成低頻與高頻。例如肌肉往內放鬆為低頻、往外延伸拉開為高頻;緊是高頻,鬆是低頻。所以,當我需要高頻時,只要形成低頻,自然就會出現高頻;假如我刻意形成高頻,身體就會意圖向外,就一定會用力;只要形成低頻,讓動作往身體內部走,就必然會形成一個對應的高頻。然而,由內化所形成的高頻,和刻意向外延伸拉展所形成的高頻,內涵大不相同。

假如我們把宇宙壓縮在一個小四方格裡,在四方格裡再劃上一個「凸」字。當這個凸字被畫出來,這凸字就是你的全世界。但假如你把「凸」之外的「凹」分離開來,再拿掉邊際,你就可以越過「凸」的迷障,而看到「凹」無形無相的廣大虛空。因此,當你形成一個「凸」,就一定有一個相對的「凹」存在;假如沒有「凹」的無形空間,「凸」的空間也無法形成。而一旦形成「凸」,你就失去了「凸」以外的空間。「凹」不會自動成為你的空間,它把無限大的空間開放給你,你卻偏偏劃地自限。身體自覺,就是把空間消除,讓冰塊融入水中;了悟「凸」就是「凹」,「凹」就是「凸」;你就是宇宙、宇宙就是你。我們練功,就是要練到能看到相對空間的存在,知虛、守虛,知道實相之外還有更大的虛相,你的執著才能真正地放開。否則,一有執著,就形成封閉、固著的空間。

練功就是不斷走上縮小的路子。從身體動作來說,外向性的延伸動作是放大,內向性的動作是縮小。不斷的縮小,就是內化。內化到最小的空間,身體的狀況就會保持在最佳狀況;越往外,就會形成身體的沾黏。人體的老化,就是沾黏引起的。

所以,要把「凸」縮小,就把「凹」的空間不斷地放大。但要縮小自己可不容易,有時候還很痛苦,那就把對方放大吧!運用在身體動作當中,當我的動作一直向外伸展時,越伸展、越用力、身體越僵,所以要讓意識變成虛無,跟身體產生對應。當身體動作不斷放大,意識就要縮小。當動作不斷往外放,即以意識收斂之;一陰一陽,陰消陽長、陽消陰長,這就是太極原理。不斷往虛處走、往低處走,自然就會形成高處。就以推手為例,當對方不斷的向我推過來,我只要把他的力量引到我身體裡面,我內,他就外,我並沒有要把他推出去的意識,但他自然就跌出去了。所以,真正的空間在意識,氣的動力就是意識。宇宙的空間學就是要不斷的處虛、守虛,才能大、能遠。

我們從身體理解到,真正的力量是從低頻對應出高頻,而不是直接形成高頻,那麼,放眼人生,你就會明白,真正的高點非人力所能及,你越放低、對應出來的高點越高。這才是內化的力量所在。




東醫氣機導引第15期電子報

2007年6月16日 星期六

第14期 / 取丹於身,人人皆有無盡藏



取丹於身,人人皆有無盡藏



每個人都經過十月懷胎,你也是秉受天地之氣而來
人人都有悟道的機緣,只要肯紮實地耕耘自己
那麼,阿彌陀佛就是你自己
玄天大帝、觀世音菩薩都是你自己。……


痠痛是第一把鑰匙

在練功過程中,首先要面對的問題就是痠痛。如果是運動引起的肌肉痠痛,那是自然現象,兩、三天就可恢復;有些是原本身體機能就有問題,在某些角度的動作就會感覺疼痛難忍。這時候,一般醫師都會建議暫時停止運動,我的看法則不然,我會建議繼續保持更緩和、更放鬆的運動,使該部位的組織細胞慢慢調整過來,否則,停止運動,只會讓機體形成沾黏,漸漸導致萎縮。

氣機導引的運動設計,本來就是以人體自然狀態下的合理活動,給予各個角度的鍛鍊;如果能放鬆,這些動作並不比每天的日常工作、活動更吃力。只是有些學員身體實在太僵硬了,一不留意就會拉傷;也有些學員雖然練功一段時間,但身體仍然不夠放鬆,生活中若有使用不當的情形,也還是有受傷的可能。

練功遇到疼痛,加上醫生的恐嚇,很多人難免心生疑慮。能不能持續練功,或者會用什麼心態面對疼痛,就成為練功的必修課程之一。我一直覺得,要挖到大金礦,一定要挖得深;越挖得深,接受挑戰的能力越強。同樣的,身體動得越深,疼痛也越深,但越痛越過癮,因為那是自己主動扯出深處的沾黏,所以,面對疼痛的能力與心態,已不可同日而語了。因此,練功雖然無法免於疼痛,但可以對疼痛的威嚇無所畏懼。就像一個人從海灘往外海游,越游越深,外海的水也越來越冷;雖然體力和泳技都越來越好,但一樣會覺得冷,而最可貴的是,冰冷的海水已無法阻攔你繼續往深海探險的信念。


練功才能真正瞭解自己

疼痛對我們的意義也是如此。唯有動到更深處,你才能對每個動作可以動到哪些部位瞭若指掌;至於引發疼痛的部位是骨骼、還是肌肉的問題?我們給的動作建議就有不同的重點。如果是長骨刺,就要強調肌肉鍛鍊的動作;如果是肌肉拉傷,就要強調關節的放鬆。三折肱而成良醫,從自己的身體經驗中學會診斷,將來你一出手就能治病,不必打針吃藥。

氣機導引就是一套不用打針吃藥的肢體自療醫學。我們現在練十八式功法,有些人擔心記不牢,其實,我的用意在讓各位大致瞭解每個動作各有什麼功能作用。就像醫生必須要瞭解每一味藥對身體的作用一樣。有些人對某些藥物過敏,醫師就必須調配替代藥品;同樣的,有些人做不到某種動作,你就必須找出替代性的動作。佛法有八萬四千法門,以適應不同根性的人。你必須學會觀察每個人需要修練什麼題目?身體硬梆梆的人要修練柔軟的課題;弱不禁風的人要設法強壯起來;脊椎側彎的人一生都要從脊椎的功課中修練;有的腳沒力氣、有的氣不夠深長……。此外,每個人的身體比例、經脈位置也不太一樣;有的脈深、有的脈淺,這並不是每個中醫師都知道的。我不是透過皮表認識經脈,我是直接透過動作感覺經脈。所以一個真正的導引師必須完全瞭解自己的身體,然後才能根據不同的身體條件,組合一套可以解開身體鎖碼的鑰匙,這才是真正有用的知識。

很少有人知道,其實可以用簡單的方法讓一個人全身鬆開,矯正只有一時之效,如果身體不平衡,矯正之後不久,全都跑回來了;根本之道是教大家如何練到讓身體鬆開、內外強壯,讓大家學會保持身體平衡的方法。


一生堅持一種修練

透過動作好好閱讀自己的身體,讀到最後一通百通,你就可以取丹於身,提升人體自癒的功能,讓自己活得很有把握。將來不論走到哪兒,你都可以隨時隨地拿出適當的肢體處方,對症下藥,並且像藥物配方一樣以多重組合的動作,給予個別化的運動建議。而這個處方是絕對沒有副作用的。把動作學在身體裡面,就是藏藥於身,以後會在身體裡面發酵。運動是很大的領域,我們要懂得掌握運動最有效率的部分。

我認為,一生只要做一件事,把這件事做成獨一無二的專業。不把脈、不看病、不針灸、不開藥,這是我們堅持的「四不」,四不就沒有是非。我到處演講,連醫師都同意我,因為我從不談人家有什麼病,我只說他哪裡不平衡。身體不平衡引起的肌肉不平衡,一看身形就知道。五臟都有其表,舉手投足完全出自本能反應,我以後都會教你們怎麼看,準到可以透視遺傳基因。身為導引師,只要練到對每個動作都有體悟,有能力從身體取藥引,你就可以行走江湖。

人一定要心如止水,才能堅持一種修練,人生幾十年一晃就過,但你的精神可以不死。要相信自己有這個力量,不要以為只有那些大宗教師才做得到。每個人都經過十月懷胎,你也是秉受天地之氣而來,人人都有悟道的機緣,只要有信心,肯紮實地耕耘自己,努力不懈地一直往前走,那麼,阿彌陀佛就是你自己,玄天大帝、觀世音菩薩都是你自己。所以,你必須選擇一種可以放在身上的工具,好好把你的道實踐出來。氣機導引就是你的引領工具,你要盡全力瞭解這個工具。




東醫氣機導引第14期電子報

2007年5月15日 星期二

第13期 / 如如不動 隨波逐流



如如不動  隨波逐流



編按:本期內容延續前兩期的談話,細心的同學一定也發現了,張老師反復叮嚀的,全是練功如何應用在生活中。大道平易,說來說去都是平常語,但卻是練功的不二法門。練功不必求秘法,秘法就在自家心頭上。請同學三復斯言。

練功的確可以從身體產生一種超越時空的覺知。當身體化為無所不在的氣,因為沒有「心」的干擾障礙,這種氣能量就會產生匪夷所思的力量。由於身心都向無限擴散,你的覺知將穿透藩籬,無遠弗屆;你就彷彿同時生活在加拿大、美國、新加坡、香港、印尼、台灣、大陸。於是,你也漸漸不會把個人的得失成敗、或所屬區域的盛衰起落放在心上,因為你可以清楚覺知到,宇宙間自有一種無形的力量在維繫世界的整體平衡,就像太極圖一樣,此消彼長,本是自然現象。資源的流動也是如此,這裡多一分,那裡就少一分;天下興亡,無非是分分合合的循環。


以痛為師,爭取生命主導權

有了這種覺知之後,就可以「如如不動,隨波逐流」,隨意也隨緣,面對任何事情都可以平心靜氣;也不必咬緊牙關忍耐,只要是活著,處處是好景、時時有生機,再也沒什麼事可以動搖你的「國本」——心的「定」與「靜」。這時候,心的動能就會越來越強大,隨時隨地游刃有餘。這才是我們要追求的真功夫。

然而,這種真功夫,還是得從面對痠痛的心態開始修練。需知腿要不痛,就要無腿;心要不痛,就要無心;氣要慢勻細長,就要止息。我常說,既然有身體,疼痛就是伴隨一生的課題。但我們修「疼痛科」,並不是把疼痛拿掉,而是超越疼痛,在身心受痛苦煎熬時,學習用緩和的方式化解、轉化痛苦的衝擊。就像有位學員長期受脊椎問題所苦,一動就痛,醫生勸他盡量不要動。可是我認為,道家修練講「我命由我不由天」,就是在與生俱來的各種疼痛威脅下,以痛為師,爭取生命的主導權。所以我每每建議為疼痛所苦的學員,千萬不要逃避痛苦,一定要繼續保持運動,在痛的地方緩和的動,好好跟疼痛對話;否則就只有坐以待斃,眼睜睜看著肌肉關節慢慢萎縮,繼而影響臟腑的健康。


修行就在起心動念處

我們練功不斷往這個方向走,慢慢就會產生一種空無的覺知。事件來了,就去經歷,穿透過去;因為不執著在事件中,心境就不受事件影響,這就是「如如不動,隨波逐流」。古人說「臥冰不寒」、「遇火不熱」,我現在真體會到,這種功夫是可以練成的!因為經過「熱」而不執著「熱」。當別人給你一個不好的感覺,你的心經過它,但沒有把不舒服的感覺留住;如果留住不舒服的感覺,就會耿耿於懷。當事件來時,你的心一定會生起某種感覺,這叫做「起心動念」。這時候非常重要,要清楚的覺知它,並且用「觀自在」的方法,修習這門功課。所以,修行就在起心動念處。在生活中產生碰撞,在碰撞中起念頭,在念頭中改過,這就是修行。


以柔化剛,悟道才是上乘功夫

這些都是我從練功體會到的。當我在跟空氣推手時,有時候空氣的感覺沒有了,有時候空氣的感覺又來了。這都是起心動念。空氣本來就在那裡,為什麼有時感覺有、有時感覺沒有?那就是起心動念、心生心滅的過程。我有心感覺它,它就存在;我無心感覺它,它就滅掉。所以它是心生心滅,不是真相。當我無心、入定時,我什麼都沒感覺,但空氣的真相依然存在,只是我沒有感覺。就像風穿過樹林會發出各種不同的聲音,但風過去了,聲音卻不會留在樹上。所有事件就像風過林梢,風過不留聲。有這種體悟時,練功遇到對手不必防備,鬆鬆地迎上去就好。我發現這個力量才是最大的力量。就像身體之所以會痠會痛,那是你跟身體互動出來的感覺;越是逃避、對抗,痠痛就越強烈。迎上去,放鬆,不要想,就像爬山一樣,慢慢走,不要快,痠痛就會化掉。

推手的時候,我的手滑進去,對方全無知覺,他的力量就被我化掉了。你給他硬、他就硬;你給他軟、他不知不覺就化掉了。因為他在我身上找不到出力的著力點。所以我認為,應該不是「以柔克剛」,而是「以柔化剛」,讓剛的東西化掉,使他不再剛;讓剛的力量明白,拿一支鐵鎚去敲棉花是沒有意義的。所以不是你剛我柔、以柔迎剛,而是你在我身上剛不了。

你們任何一個人都可以練成這種「以柔化剛」的功夫。但真正能夠以柔化剛的是悟道的力量,並不是練到身體像流水;身體像流水,畢竟還是低層次的功夫。練功要勤,但苦練也沒有意義,要從心法上去悟。




東醫氣機導引第13期電子報

2007年5月1日 星期二

第12期 / 用身體讀《心經》


 
用身體讀《心經》



從練功的體驗與《心經》對參,跟一般註解或有出入,
但經典若不能在各領域的實踐中獲得應證,
就失去跨時代的普遍性價值;而我們用身體實踐《心經》,
藉《心經》幫助我們掌握練功的方向,
這才是閱讀經典的正確方法……。
 

《心經》是人類思想的結晶,也是跨宗教的人類精神遺產。十幾年前我就已熟背《心經》,這幾年隨著練功的體悟漸深,對《心經》的領會也越深。用自己的身體實踐參照《心經》,練功如有神助,彷彿走上一條通往悟道的捷徑。所以我認為,閱讀經典一定要有相對的能量,讀《金剛經》就要有《金剛經》的相對能量,讀《聖經》就要有《聖經》的相對能量;而且,必須透過親身實踐,讓自己的能量頻率與經典合拍。若只在文字堆裡打轉,頂多得其皮肉,無法得其神髓。

所以,人人都可以用自己的實際經歷與原典對話。一個肢體實踐者可以從「如是我驗」的心得,直接印證經典;整天埋在故紙堆裡做研究的文人學者,卻未必能直探經典核心。因為只有力量識得力量,只有實踐者才能傳授真功夫。

本來我要等各位對身體層次有更深的體會時,再幫各位將修習氣機導引的重點與《心經》作對照,但我發現大家最近雖然都有明顯進步,但繼續往下走,若在觀念上有正確的方向,進步會更快。所以我想,這時候來談這個主題是很必要的。不過必須再次強調的是,我純粹是從練功的體驗與《心經》對參,跟一般註解或有出入,但我覺得,經典若不能在各領域的實踐中獲得應證,就失去跨越時代的普遍性價值;而我們用身體實踐《心經》,藉《心經》幫助我們掌握練功的方向,這才是閱讀經典的正確方法。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揭諦揭諦 波羅揭諦 波羅僧揭諦 菩提薩婆訶。

我們在動作中強調專注內守,身心放鬆,用動作觀照身體存在的真相,跟自己的身體對話,這就是「觀自在」。當動作、呼吸都從有形化為無形,動中有靜、似動非動,以意導氣、以氣運身,動作沒有心的主導,這就是「行深」,可達到「般若波羅蜜多」的定境;也就是「墮肢體,黜聰明,離形去知,同於大通,此之謂坐忘」的境界。我認為這是一種動態中的大靜態。就像賽車手在高速行進中心無旁鶩,眼前只有車道的線條,所以能在高速中立即反應。

「般若波羅蜜多」就是「定」的狀態。當我們以不斷的實踐「觀自在」,透過練功開發身體覺知,「行深」而能熟生巧、巧生勁,爐火純青,破除身體的僵硬執著,最後到達靜中猶動的定境,自然就可以照見五蘊(肝心脾肺腎、眼耳鼻舌身、怒恨怨惱煩、金木水火土)皆空,此時再回顧過去耿耿於懷的種種煩惱,就能醒覺它其實都是不斷生滅流變的空相,就再也不會拿來綁縛自己了。所謂「一輪明月,破九州之幽暗」,這種洞然明白的觀照功夫,才是「度一切苦厄」的根本大法。

然而,我們活在真實世界,生老病死如影隨形,怒恨怨惱煩鬱結於中,要將各種生理、心理的障礙層層剝除,就要痛下「剝」的功夫。可是,古今多少英雄豪傑在其中載浮載沉,過了這一關,未必過得了下一關,生死輪迴,反反覆覆。我認為,這是基礎功夫不夠扎實之故,所以練功要先破除身體的僵硬、增加身體的韌性,再透過呼吸和意識的鍛鍊,以有練無,乃可以循序撥開根性上的執迷。如果身體的痠痛都無法克服,如何能承受心理的傷痛?有了強健、鬆柔的身體作基礎,才能對「五蘊皆空」有真正的體會。因為練功練到全然專注放鬆時,眼耳鼻舌身意所有覺知都會漸次放開,以一念代萬念,最後只剩「動覺」與「識覺」的「觀照力」,對於「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的宇宙真相,就能產生洞見的智慧。

所以,「舍利子」就是「諸法空相」。從練功的體驗來說,手的具相不見了,氣感出現;五臟六腑的覺知不見了,但仍有肝氣、胃氣;這無形無相、卻實際存在的「空相」,就是「舍利子」。然而,氣感也是相,肝氣、腎氣都是相。因為能量不滅,所以空是相,相也是空,兩者相互流轉;唯有道體才是「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的「舍利子」。當我們能洞見「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就可以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的虛空之眼、無心之心,並以此心眼觀照諸法空相的方生方死、方死方生;身體在恍惚之中,動猶靜、靜生動。既已跨越眼耳鼻舌身意、色聲香味觸法,所有的恐怖與顛倒夢想,都如風過林梢,來了去,去了又來,當苦難不再是苦難,人生就是一場隨緣隨意的冒險遊戲,日日是好日,走到哪兒都是好的。

在虛靜的層次,靜坐是很重要的訓練。但靜坐沒有形式,任何事情只要落入形式規範,就是「智」與「得」。你看十八羅漢有那麼多形象,這就提示我們,任何形象都可以成佛。所以「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一個真正練功修行的人,就是「菩提薩埵」。在定境中時時觀照空相,維持心的覺知,就能擁有超越語言、放諸四海而皆準的「咒」能量;因為定的時候氣波很穩,不受干擾,連小嬰兒都可以感受。所以說,「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要得到這個無上秘法,在於不斷的「經歷」和「實踐」。所以最後它再次強調:「揭諦揭諦 波羅揭諦 波羅僧揭諦。」提醒我們每天都在「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的訓練中,帶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的清醒之心,做一個清醒的實踐者,走向三界火宅,在五濁惡世之中「觀自在」,這時候,你就是菩提道上的菩薩了。




東醫氣機導引第12期電子報

2007年4月16日 星期一

第11期 / 再談呼吸




再談呼吸



編按:

氣功有三大結構,動作、呼吸、意識。動作最容易,只要努力練習,每個人都可以開發身體氣機的場域;較難的是呼吸和意識訓練。呼吸與意識的相關性很高,練氣一定要練心,意識鍛鍊也一定要先通過呼吸這一關。氣功三大結構的修練進程與練精化氣、練氣化神、練神還虛如何鉤連?如何將這龐大而複雜的理論架構搭建起來,並帶領大家一步一步落實在身體的修練中?張老師以個人的修證經驗,考核古代立論,並發展為可複製、可傳承的中介技術,同時訂定明確的檢證標準,幫助大家循序學習;而氣機導引文化研究會有來自各方的勤行之士畢至於此,這難得殊勝的因緣,實非偶然。

以下文字節選自張老師在不同的班級所做的「再談呼吸」,與各位同學相互提攜。


動作的管理--由外而內、由內而外、內外合一

動作的層次是由外而內、由內而外,最後內外合一。先學動作外形,慢慢影響到身體內部的作用,達到舒筋活血的功能,這叫做由外而內;第二階段是由內而外,練到身體強壯,內氣足、體力好,身體就可以往外放鬆,外在的條件是由內部主導,這時候外形就不大重要了;第三個層次是內外合一,外則向內,內則向外。動機在裡不在外,外形停止,成為靜態,但動中有靜,靜中有動,化入日常生活的行住坐臥,外不有相,其相在內。

剛開始我們強調一個關節一個關節依序運動,並以呼吸配合動作。呼吸短、動作就快一點;呼吸長,動作就慢一點。先感覺身體的每一個部位,讓意識專注在動作上,對身體了了分明,然後,才能對身體的每一個部位掌控自如。就像一個大企業的老闆必須經常巡視所屬部門,慢慢熟悉每個單位的運作情形,然後才能進行無為而治的意識管理。

 
呼吸與意識的管理--真息在臍不在鼻,真炁在意不在息

呼吸的管理,無法跟動作與意識訓練切割,所以練氣必先練身,練心必先練氣,三者同時並進。而呼吸訓練的過程,首先是從胸式呼吸過渡到腹式呼吸,以至逆腹式呼吸,同時進行慢勻細長的呼吸訓練,達到「巽風」的狀態;並以「巽風」燉丹,練精化氣,準備進入下一階段的丹田呼吸。待丹田開合的呼吸更為成熟,就要止風存火,意守丹田,再進入意識呼吸,也就是體呼吸、胎息與龜息,練氣化神。最後止火(入定),寂然大定,練神還虛。

胸式呼吸和腹式呼吸都屬自然呼吸,當人站立時,自然為胸式呼吸。在臥姿、放鬆、睡眠時自然為腹式呼吸。腹式呼吸比胸式呼吸深、也較長。所以呼吸訓練的第一個階段,要讓胸式呼吸往腹部、甚至往更深的背部延伸。這就是以意念帶動下的逆腹式呼吸收提,帶動氣的出入,讓腹式呼吸產生動能,把氣推到腎臟,並使呼吸進入慢勻細長的狀態。這個階段強調呼吸與動作的配合。

慢勻細長的呼吸還有不同的層次,慢到幾乎停止,勻到綿綿不絕、了了分明。所以我們雖然從一開始就不斷強調呼吸要「慢勻細長」,但要練到功夫成熟,則需要經過長時間的訓練等待;除了必須配合動作訓練開發身體空間,最重要的是意識的管理。所以,古人將慢勻細長的呼吸稱為「巽風」。也就是說,在身體經過長時間的收提訓練,而具備了「橐籥」的功能條件時,氣在體腔內形成往來循環,而且是在意識導引之下運作的,這就稱為「巽風」。

巽風是以下丹田為爐,以上丹田(百會)為鼎;透過上丹田的意識之火,讓下丹田的爐火旺起來。所以,讓慢勻細長的巽風吹到下丹田,就有「燉丹」的作用,對丹田的形成與練養有很大的助益。

經由慢勻細長的巽風呼吸,藉後天氣引動先天氣,逆腹式呼吸就會漸漸成熟,產生真正的丹田呼吸;呼吸的控制也會轉成以臍代鼻,稱為武火。此時,虛無而實存的丹田,就會慢慢形成了。丹田形成之後,呼吸現象漸漸停止,後天氣止,先天氣行,身體動作是由丹田的開合收放來帶動呼吸,(稱為「半文半火」)。緊接著,連丹田的收放也停止了,只有鼻根、泥丸宮的意識呼吸(稱為「文火」)。這就是「止風」「存火」(意識)的體呼吸,或稱「胎息」或「龜息」,進入「燉」的階段。就好像燉雞湯一樣,大火滾開後轉小火,慢火細燉,才能煨一鍋好雞湯。

所以,一開始從胸式呼吸過渡到逆腹式呼吸,再以慢勻細長的巽風呼吸配合動作,再到以丹田開合的身體動作來帶動呼吸,都是從「練」到「燉練」的「練精化氣」階段;在止風存火,意守丹田、「燉」的階段,是透過靜坐等文火功,讓鼻呼吸漸趨停止,以意識呼吸狀態練心,聚氣凝神,到達「練氣化神」的功夫。最後,連「意守丹田」也不要了,意識也停止了,進入「止火」的境界。就好像雞湯煨透了,把爐火關掉,還得再燜一段時間,讓香氣完全釋放出來。這就是「養」的功夫達「練神還虛」。

如果沒有經過慢勻細長的巽風訓練,怎麼可能學會「真息在臍不在鼻」?所以,「真息在臍不在鼻」是呼吸慢勻細長的巽風成就。把風關掉,叫做「燉練」;「燉練」一段時間以後要把火關掉,這叫做「止火」。「止火」之後開始「養」。經過十月養胎,經歷三花聚頂、五炁朝元,入於虛境,這就是練神還虛。

總結氣機導引在動作、呼吸、意識訓練以橫面、縱面交疊的多維結構層次,練功的要訣是:真息在臍不在鼻,真炁在意不在息。練功的三個階段是——練(慢勻細長的巽風呼吸,練精化氣)、燉(止息,練氣化神)、養(止火、止練,練神還虛)。


練功就是地水火風的管理

練功就是地水火風的管理。「地」就是人體的骨骼肉體,水是血液和水濕,火就是精神意識,風就是呼吸。練地和水時,除了肢體動作,還要對大小便、汗水、血液、津液進行管理。小便次數減少、大便次數增加,因為毛孔排汗可以取代小便,糞便要一天三次。小便次數少,膀胱才有力;大便次數多,腸胃的蠕動強。現代人是便秘、頻尿,反其道而行。練氣功就是要改變這些現象。淚水則需不抑不生,不刻意碰觸傷心事,不小心碰到了就不要壓抑。淚水往肚子裡吞,就會得癌症。如果是自己製造悲慘的情境——例如為情欲自傷,那就是自己製造悲慘,死亦不足惜。津液是製造出來又吞進去,所以靜坐要配合「攪赤龍」和「吞津」的練習。

地水風火的管理,越來越無形化。道家練氣講性命雙修,以有練無、以身練心、以實練虛的功夫次第,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主要特質。但如今很多靜坐法門直接練火而不練地水風,空談修心性,對身體的循序鍛鍊嗤之以鼻,非但修不到根本心性,反而會修到更深的虛假妄念。像這樣刻意修一種外在氣質的表現技術,無非是希望人家覺得自己有修養、不計較、很有慈悲心……。這是表面不爭,爭在起心動念;不爭名利,卻爭道德的表象尊嚴。

在練氣的領域應無毀無譽,什麼都是對的。如江海之納百川,走到哪裡都能融入。所以,練氣也不僅限於調整呼吸而已。讓大腦更單純,還沒發生的事不臆想,未雨不綢繆,把來到眼前的事做好……。把這些觀念實踐在每天的生活裡,這才是氣機導引的生活化;掃地順便做延伸旋轉的動作,還是基本層次的東西。真正的生活化,要表現在待人處事、思想格局上,這才是練功最終的目的。

所以,練氣要不斷往內走,內在成就不必別人懂,也不必表現在動作上,但內部一定要有真功夫才行。為了讓別人看懂,把自己向上的層次放掉,就是媚俗,最後一定會失去自己。修行人最後是獨而不孤;當今生意人為了普及化不得不包裝趕流行,到頭來卻往往忘失了自己的道德和精神。

所以,「練精」就是練一個「勤快」,走一條向內的道路,杜絕外感、走向內感;「練氣」是練「格局」,想法、包容力都在中丹田;「練神」泛指一個人的價值觀與生活態度;但「練神還虛」時,沒有動作、沒有理想、也沒有價值觀,通通都要空掉。

由「練神還虛」談虛相的短暫與永恆:小虛在人為,大虛在天命
虛是人生的最高成就。但如何通過真實的人生,達到「虛」的境界?我的體會是--「小虛在人為,大虛在天命」。

人生初始,一定有明確的理想目標;但經過不斷的實踐與追尋,慢慢會發現,理想、目標不是主要的動力來源,實踐本身自會湧出源源不斷的力量。就像我們在這裡練功、做動作,剛開始可能會想,我要得到健康,我要學會放鬆,我想得到靈性的啟發……。到了一個層次,若還有這些目標掛在心上,練功也練不到真成就。專注在動作中,放鬆再放鬆,這「實踐」本身,就具有獨立、完整的價值意義,不需要任何理由。這種體驗越豐富,生命的滿足,就可以靠自我的內在實踐自給自足;跟外在世界的互動,隨緣而已。這種「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的澹然,是經過無數歷練慢慢透顯出來的,所以能在深山如在鬧市,在鬧市如在深山;獨而不孤、澹泊名利、遯世无悶。

人生許多理想目標,嚴格說來,都還是從深層存在意識投射出來的慾望。拯救人類、創造生命價值等偉大的使命感,到頭來都是「虛」的障礙;再遠大的理想目標都是階段過程,到後來都要放開。在「練神還虛」的階段,若還談濟世救人的大愛,那就掉回人間的愛欲坑。因為心中有「大愛」,就必然有「小愛」;在根本處應該連愛都沒有,有愛就有恨,這是相對的存在。人生到最後,只是單純地活著;隨遇而安,隨緣而作,凡事不強求。下雨撐傘,雨停收傘,一切自然而然,無所為而為,就不會有失落感;即使有失落,那也是該受的因緣。

你一定會問,既如此,我們談「小虛」、「大虛」,不也落入小大相對之辯嗎?其實,「小虛」、「大虛」本為一體。人的一生藉短暫存在的肉體,活出獨特的生命價值,這是有限人生可以完成的;但無限的歷史時空還有一種非人力所能及的成就,兩者之間的差距,勉強以量化的語言描述之,則有「小虛」、「大虛」的層次之別。有形的身體雖然是「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的「小實相」,卻是完成「小虛」的必要條件;而「小虛」則是成就「大虛」的基本功。明心見性、開悟成道,歸根復命,回到人的本初,這是人的一生通過「踐形」做得到的;但人死之後四大毀壞,一生的成就還諸天地,能為後人留下多少貢獻,則有歷史因緣的偶然與必然,非人力所能計算,所以「大虛在天命」。人生那美好的仗,我已經打過,最後就要把自己全然地交託出去。就像歷史上有佛陀、耶穌、孔孟老莊,他們和凡人一樣帶著肉身活著,但他們死後,他們的思想精神卻如亙古明燈,為崎嶇世路指引方向。這些成就,是從「大虛」呈顯的「大實相」。

所以,我們談動作、呼吸、意識的管理,以及「練精化氣」、「練氣化神」、「練神還虛」,這些過程都是為了開發洞見的智慧。不斷超越、不斷拉高層次;由動反靜,靜到一定的程度,再由靜反動。每天都在這樣的思維中,就是修行。不論遇到什麼事情,不管合不合理,都能坦然面對,人生就可以活出閃亮的神采。

這些領悟,都是我從身體修練當中看見的。但我雖然看見了,卻還未能把這些道理活出來。就好像到了海邊,看到海水的潮汐,但還未能渡海。但至少我已經看到大海了。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知、悟、證、行

氣機導引的修練架構,雖然路途遙遠,但一步一步紮紮實實,每一個人都可以靠自己的身體力行,到達頂峰,我也不能豁免。每一個人條件不同、稟性各異,最後的成就,相信你們當中很多人都可以超越我。

為了幫助各位鍛鍊真正的實力,在練功的道路上,接受更嚴格的挑戰,我們以知、悟、證、行,作為練功的階段目標。知級學程必須達到:動作由外而內、逆腹式呼吸、意識專注;悟級評鑑的標準是:丹田收提跟動作同步,用動作帶動呼吸,下丹田的語言多,鼻息的語言少。證級要求動靜合一,靜中有動、動中有靜。這時鼻息處已經「討不到消息」,下丹田也沒有收縮了,隨意念而走。練精化氣時讓我感覺到你的氣,就是悟級;練氣化神時,讓我看到你的神,就是證級。

要取得知、悟、證,三個學程的證照雖然越來越難,但這還是我們氣機導引協會自己有能力頒發的。到了「練神還虛」的「行級」成就,卻需由社會、由後世史家定評。這是我們大家共同的方向。不過,求一個後世名聲也還是求,隨緣而作、放歌而行,無為而無所不為;小虛在人為,大虛在天命。先從不斷把身上剛猛的力量放掉開始吧!



東醫氣機導引第11期電子報

2007年3月31日 星期六

第10期 / 2007 會員大會學員心得分享

第十期電子報  2007/3/31

編按:電子報每月兩次刊載張老師的上課摘要,希望能對同學們的學習有所助益。這次摘錄三月七日張老師針對「氣功的三大要素」所作的談話。但願同學們念茲在茲,確實都用在功夫上。

此外,三月二十四日中華氣機導引文化研究會九十五年度會員大會已圓滿閉幕。會中最讓大家踴躍歡喜的是,各班同學趁功法展演的機會,互相觀摩、互相切磋。同時,由屏東學員黃伯玉與台北學員洪富雄的學習心得分享,言語樸實、態度懇切,誠於中而形於外,真不愧是氣機導引學員,言談舉止都是功夫。袁瑞珠同學不辭辛勞,特將他們二位的談話記錄如后,盼能與更多有緣的朋友分享。

【張老師的上課紀錄】     

從動作、呼吸、意識,讓氣功回歸正道
從前我跟大家談過什麼是「氣功學」?--氣功學就是「心識與宇宙作用的空間學,藉陰陽往來互動,透視其機。」簡單的說,就是氣在體內運行的功能狀態。

人在娘胎時,肚臍是先天能量的補給站;呼吸、飲食等營養的吸收,都靠肚臍完成。此時,人體的成長如神速。出生之後,眼、耳、鼻、口七孔取代肚臍的角色,營養的攝取轉換為後天五穀精微和空氣中的養分。氣功的修練,旨在重新啟動肚臍的功能,回歸胎息,以達到增強與操控身體氣能量運行的目的。

今天我想談談氣功的三大要素,以及修練氣功的三個條件。
氣功的三大要素是:意識、呼吸、動作;也就是「以意導氣,以氣運身」八字真言。

意識
什麼是意識?五感(眼、耳、鼻、舌、身)之和為「意識」。意識的修練,必先從靜心開始;要靜心,先要專注。比如說,會開車的人,可以一邊開車一邊聊天,碰到該轉彎的地方就轉彎;會煮菜的人也可以一邊切菜一邊談事情。當你專注在一件事情上,你的心就可以從手上的事情抽離,手上正在做的事不會中斷,但意識卻集中在聊天、談事情上。所以,心與意識可以合一,心專注(靜心)才能無心;無心之意識,才能達到本心定時萬意發,一心多用、一心多功。透過此訓練,平心靜氣,自然能使人脫胎換骨。

進入意識狀態之後,再配合身體的放鬆,即可透過意識感知氣的存在。此時,以意引氣,配合肢體動作,就會產生氣的功能狀態,即所謂氣功。

所以,氣功先是以意導氣,再以氣運身,氣隨意行,身隨氣動。



呼吸與臟腑收提
如果沒有配合呼吸訓練,以意識導引肢體放鬆而出現的氣感,只是一種肢體鬆柔動感形成的氣,無法產生龐大的氣功能量。唯有透過內息訓練而開發的內能量,才是氣功的動能來源。

氣機導引的呼吸方法,是將道家內丹學的概念落實為:一、由外呼吸轉為內呼吸;二、收提臟腑的練習。其練習方法可分成下列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將胸式呼吸改為腹式呼吸。
第二階段:以慢、勻、細、長的呼吸,慢慢從鼻相呼吸過渡到無鼻相的內呼吸。
第三階段:訓練收提臟腑的能力,使身體形成風箱作用,逐漸進入胎息、體呼吸的層次。亦即以肚臍的內呼吸取代鼻相的外呼吸、以先天取代後天。古人或稱之為「胎息」、「龜息」、「體呼吸」或「臍呼吸」,同義而異名,指的是相同的身體現象。

雖然收提臟腑並非真正的呼吸,初學者無法在短時間內感受什麼是體呼吸,但只要如法鍛鍊,假以時日,即能水到渠成,形成真正的體呼吸。這就是「以假練真假亦真」的道理。因為丹田呼吸一開始是想像的,但是透過呼吸訓練,配合身體相關穴位的能量開發,假的就變成真的,丹田真正可以收提呼吸。  
            
如何收提臟腑?先天氣在肚臍與命門之間,兩者貫串任、督陰陽二脈。任脈屬陰主血,連接前陰生殖器;督脈屬陽主氣,連接後陰肛門。藉由提前陰到肚臍,再以意念引到命門,形成陰陽交接、血氣溝通的循環體系。因此,臟腑收提是內呼吸的訓練方式,但並非收提臟腑就能達到內呼吸的作用,必須要經過不斷的練習,才能產生真正的內在能量。

動作
動作的鍛鍊是為了開發身體的空間、疏通經脈、鬆柔筋骨、養固有形肢體。透過「搖肢體、動肢節」的導引術開啟身體空間,此乃古人養有形之身的方法。在動作修鍊時,首先要從骨、肉的身體感超越為氣感,進而以「守虛」的原則,鍛鍊意識的作用。

因此,練氣首重「守虛」,將形而下的生理,藉由鬆無止境訓練和揣摩,讓感覺超越生理,也就是超越自主的運動神經,轉為非自主的植物神經的意識控制,並以「守虛」學習意識的作用及內呼吸的方法,進入無形的意與氣的鍛鍊,達到古人所云:「以有練無,有亦無;以無練有,無亦有」的現象。當呼吸到達「以意導氣」的境界,接下來就是「以氣運身」。藉由肢體一鬆一緊、一虛一實,從動作、呼吸與意識的配合,以實練虛,以虛應實,從而發展出洞見真實氣機的身體智慧,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文火」與「武火」
一般人修練氣功,大多著重在打坐冥想,但是,冥想終歸有想,無心才真是無想。透過靜心,到達練氣功的目的,這就是「文火」。「文火」可以修練到非常高的境界,充滿能量;但光有能量還是不行,必須透過肢體的開發訓練,讓能量通達全身,氣隨意走,意到氣到。我們之前辛苦鍛鍊肢體,那是築基的動功,這叫做「武火」。練功要文武合一,一動一靜。宇宙間的道理,全部在此陰陽動靜之中。所以氣功的修練,最終就是要達到「無心的意識」、「無鼻相的呼吸」與「非力的動作」。
練功的「補」與「瀉」
告訴各位一個以練功補、瀉的方法。正常人練完功,手心應該都是溫溫熱熱的,如果手心越練越冷,表示體質虛寒,需要「補」。如何「補」?練功時著重先天呼吸之「吸」,加重臟腑收提的「提」;反之,如果練功手心越練越熱,就需要瀉,如何瀉?就是著重「後天呼吸」的「呼」,以「鼻」呼氣,這樣就可以維持身體的陰陽平衡。

總而言之,練氣入門必須以動作、呼吸、意識三大元素,完成三個基本條件的訓練:一、身體空間的開發;二、引氣入丹田的能力;三、意識開發。然後,才能開發人與自然之間的互動能力。也唯有將氣功的鍛鍊確實地從有形動作提升到無形的意識,才是正道的築基功,絕非以迷信虛玄或空談氣功徒做技藝之末。也唯有如此,氣功才可回歸正道,以正確的觀念及運用方法,幫助世人得到更高層次的健康。這就是氣機導引的精神。


















沒錯!我已經得了氣機導引癌!  


◎黃伯玉(第一屆悟級學員)



張老師、各位貴賓、各位師兄師姐大家好!就我學習導引五年多的心得,我要跟大家分享的有幾件事。

張老師平常已經有很多重要的提示,但電子報刊登的文章都是張老師的上課精華,對大家幫助非常非常的大,各位不妨點下來看看。學習導引以來,最大的收穫是把我30年的痼疾治好。民國60幾年我跟部隊移防到馬祖,那裡非常潮濕,因為年輕,不曉得保養,咳嗽咳了一年多,回到本島以後,很慘,春夏秋冬,感冒絕對有我。自從五年前因緣際會在屏東社大開始學導引,現在的狀況非常好。我已經是阿公級的人了,像我這種年齡的人,一般來講吃喝啦撒都是很吃力,連晚上要安安穩穩睡覺都不容易,常常三更半夜就會起來,甚至全身都在痛,兩年前我們有一個學員經朋友介紹到社區班來學習,當時他彎個腰,兩手只能到膝蓋以上;轉個頸,得從腳開始轉。他在長庚作復健,聽人家說氣機導引不錯,所以來試試看。兩年以後,現在狀況非常好,去年知級評鑑時,他還特別來到會館,看完評鑑,他很有信心的告訴我,下次知級評鑑他一定要報名參加。

另外,還有一個體驗要跟大家分享。張老師常提到,行住坐臥都是導引,就以我個人來講,我下班回家第一件事情,一定換上寬鬆的衣服,先靜坐10分鐘到20分鐘;全身放鬆,讓整天的壓力都排除,好為晚上的社區活動做暖身。所以,做導引要持續,要生活化,在座各位一定有這種經驗,我是退休後二度就業,偶爾在家幫忙做家事,一般人做家事都做不下去,我卻做得很愉快,為什麼?像我每次拖地板都拖得很愉快,拖出去--,順便來一個延伸落胯。我太太看了說:「你在幹什麼?」我在做導引呀!這就是生活化。她常罵我說:「你已經得癌症了。」我說:「對,我已經得了氣機導引癌!」我最想跟各位分享的就是導引要生活化,包括開車也一樣。自從學了導引,我從屏東、台東、關山、南橫、甲仙回到屏東開車一天,我一個人,不會累,因為我會沉肩墜肘、全身放鬆,開得非常非常的舒服,我自己也很佩服我自己。我的耐力怎麼會那麼好!

第三,很多同學在知級評鑑通過之後,開始參與社區的教學,教學相長,就一定有很大的進步。像屏東在李春盛老師的推展下,我們從社大開始,然後進入社區,再一個鄉鎮一個鄉鎮開下去。我們導引要做到社區化、普遍化、大眾化,這樣,通過知級評鑑的學員,一方面有磨練教學的機會,一方面為了教學就一定要研究、發展,,就會有信心。假如站到台上,沒有信心,腦袋一片空白,不知道該教什麼,所以鼓勵大家盡量參與社區教學,把氣機導引推廣到全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氣機導引讓我的退休生活有了根!
      
◎洪富雄(退休校長)


敬愛的張老師,各位貴賓、各位師兄姐,大家晚安,很榮幸能在這裡跟大家分享我的學習心得。首先要感謝我們的明師張老師,給我們無私的指導,也感謝很同學毫無保留的與我們切磋琢磨。我們週五班給自己一個封號--「菜鳥班」。但我們對自己的期許是--我們的成長空間最大。我們以後會繼續努力。

我想來學氣機導引的每一個人,大概都有一個共同的信念,就是「我們熱愛生命,我們很重視健康。」在跟張老師學習以前,可能很多人包括我在內,都曾涉獵包括太極、外丹功、瑜珈等,可是直到我們跟張老師學氣機導引以後,發現這才真正是學問。這可能是因為他們太保留了,沒有講。我們跟張老師學習,是循序漸進的。我是學教育的,教育最可貴的有兩點:一是有教無類。張老師都說,我們人人都可以成佛,跟他學,每人都可以有成就,只要功法對、功夫深、練的時間夠、練的體力夠,每個人一定都能有所成就。這就是「有教無類」、「因材施教」的教育精神。

像我已經做阿公了,做公車刷卡,嗶!嗶!嗶!三聲不用錢。在學習過程中,我們一直樂在其中,這個樂是從接觸、摸索、鬆動內在的苦得到的。用小的痛苦、外在的痛苦,去換大的痛苦、內在的痛苦;當內在的痛苦被我們鬆動以後,外在的痛苦就不痛了、也沒有了。我們大家都繼續努力,快樂的尋找痛苦,好好的練功,所以,我們菜鳥班的心情,還在看山還是山的階段摸索,還沒有到看山不是山,不像張老師已經是「看山還是山」的境界。所以,在這樣一個學習過程中,我們覺得生活找到一個根。就我個人而言,氣機導引在我生活中佔了很大一部份。每天一醒來,先做一個伸懶腰的功--以前都會伸懶腰,但現在伸懶腰,我會把兩腿屈起來,然後轉膝蓋、轉胯、轉脊,轉到翻過去,再翻回來,每天做36次,非常的舒服,這是新式的伸懶腰功法。有些老同事長期在電腦前工作,整天告訴我這裡痛、那裡痠,我就告訴他,肩膀放鬆,頭往後仰,兩手往後伸,向後做旋腕轉臂伸出去。--其實做得也不太標準,可他們覺得很棒、很舒服,痠痛很快就好了。

就像黃伯玉同學說的,氣機導引要生活化。我們從困而學之入門,我想現在有很多同學已經到了樂而學之的階段。學了真的有很多好處。更有成就的同學,就可以安而學之了;不知不覺,行住坐臥都在運行氣機、透視氣機,這是我們嚮往、也是未來成長的目標。

我們非常高興能有明師指點,有許多同學互相指點,還有社會賢達鼓勵我們,其實我們更希望今天在座若還沒加入氣機導引家族的親友賢達,心動不如行動。好東西跟大家分享,謝謝,祝大家健邁。




東醫氣機導引第10期電子報

2007年3月3日 星期六

第9期 / 人生實在無一事 超越自己才見真功夫




人生實在無一事 超越自己才見真功夫



編按:2006年年初,張老師在課堂上做了以下談話,作為對同學們的新年期許。事隔一年,當各班輪番舉辦尾牙與春酒聚餐,張老師對大家的苦口婆心,雖然用了不同的語言,立心處仍然是一樣的。可見大家普遍還有些共同的瓶頸未能突破。一日三省,傳而不習,實有愧焉。三月二十四日會員大會暨各班的功法展演交流,是張老師的苦心安排,除了讓同學們有機會和親友分享多年練功的成果,也提醒大家在練功之餘,必須開始磨練用身體詮釋功法的信心,以及養成互相切磋、互相幫助的合作學習習慣。在氣機導引的修習過程中,這是現階段團體發展與個人向上突破的必修課程,藉此與同學互相砥礪,並請同學們踴躍邀請親友參加三月二十四日的盛會。


有「識」有「覺」才能行事準確

練身體是不斷產生質變的過程,因為細胞有再生的能力,所以可以保持年輕。心態也要產生質變,才能不斷超越自己。什麼叫做有學問?就是有「學」有「問」,敢於質疑、敢於提出自己的見解,昨天讀過的書今天就沒有用了,所以在我看來,《黃帝內經》已經沒有用了,現代人難道沒有能力重寫一部《黃帝內經》嗎?人就是要不斷突破才能保持創新。我們在氣場的鍛鍊上就是要不斷突破,練到氣往下沈,練到下盤堅實無摧,然後再往虛處去練。得氣之後養氣,那就可以年年再生。

「識」在腦,「覺」在身,幾千年來人類都在發展「識」的功能,動物無識而有覺,人類有識故無覺,所以人類漸漸失去覺知的能力,只知過去、不知未來;因為身體沒有開發、沒有真正的身體經歷。我們練功要練到有識有覺,就可以不思不想,靠直覺而準確行事。太多的分析判斷,反而失去主張。身體之所以不協調,是因為有太多分析判斷形成干擾。瞄準了投擲反而不準;憑直覺做出投擲的動作會更準確,這是因為心識、眼睛的協調,加上手、腳、身體各個細胞的協調不易,反而會形成干擾。


練出理性與感性的陰陽平衡

人體說複雜很複雜,說單純,其實也很單純。端看你要他發揮什麼樣的功能?做人最討厭的是做到扭扭捏捏、婆婆媽媽,一個團體中有各種的人,要彼此協調很不容易,人與人相處會有很多情緒化的衝突,發生衝突時,不作任何反應是最佳反應。傷人的功夫不夠好,被人傷的功夫則更差。人生實在無一事,什麼是智慧?不作反應就是智慧。聰明人總是不斷作反應,所以會被各種感覺牽著走,聰明反被聰明誤。


練功的過程中,慢慢會產生很多問題。你們會有自己的主張與見地,身邊的人就是你們練氣的對象。我們跟社會相處,社會要什麼就給他什麼。理性是對自己,感性是對別人。理性是分析的,規範的;感性是溫暖、是激情、是爆炸。在其位時要理性,下了台就要感性。什麼叫做成熟?成熟就是理性為用,感性為體。要學會理性跟感性的陰陽平衡。練功不過練一個明白。所以我們要學會不看人的心,人心是禁不住看的,要看人的好。

練功要從生理心理下功夫,所謂修齊治平,講修身而不講修心,為什麼?因為心是無法修的,要透過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實踐功夫來修心。身要怎樣修?要往痛處、往痠處去修。痠處痛處都是弱點,我過去說「每一拳都打向生命的痛處」,練功修身,最要緊的是不要逃避自己的弱點,心要靜、要空,順著自然走,否則太多作為與預設,到最後一場空。什麼叫做順其自然?就是要拼命發揮自己。發揮自己,並不表示不管別人。能盡量發揮自己,又不會招惹旁人的怨妒,這才是功夫。


參與而不干預,包含而不契合

練功練到後來,一定會彰顯自己的特質。一定要勇於把自己的特質表現出來,提高自己的能見度,練出膽識。跟人相處,要能包含對方而不必契合對方;因為契合對方就要偽裝自己、委屈自己,那不可能,也不對。你在小團體當中若無法提高能見度,在大社會也不可能。人生的危險無所不在,但我們可以無所畏懼。

每一個團體一定會有各種摩擦、誤會、與紛爭,我們練氣修身,這是必然要經歷的過程,不必逃避,但要練一種參與而不干預的功夫,就像沉香一樣,溫中不助火,行氣而不傷氣。你們都有這種天命,有這種天命,就要有這個格局,逃不掉的。宇宙之間自有屬於你的緣,氣機導引的推廣工作在各位而不在我。所以,現在開始提高你們的能見度,不必恐懼焦慮,功夫要好、智慧要高,反應要慢,反應要少,或者,寧可不反應。

你們的活力與爆發力,在台灣是數一數二的,這個團體將來可以發揮大用,我們身在其中,要掌握其機、才能掌握其勢。超越個體、不迷失在各種感覺之中。你身邊跟你合不來的人,恰恰就是你練氣的重要伙伴。過去說,比一場劍就如親兄弟,因為得到一個可敬的對手,是你的助緣。我們現在有這樣的團體默契實在很難得。

你們都很執著,執著是好的;但要執著自己、不要執著別人,往這個方向去發展,慢慢都會有所成就。練功就要開始往這個方向去。大家進步很多,但有些仍有瓶頸,有瓶頸,進步慢,自己就要敏於覺察自己的瓶頸。對自己要有信心,你真正要超越的,是自己的身體。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會員大會資訊(請先預先報名)

各位會員及各位學員:

春暖花開,一元復始,很高興的,我們又要召開年度的會員大會了。在我們這個氣機導引的大家庭裡,由於大家練功時間及地點的不同,難得能夠齊聚一堂,藉這次大會的召開,我們又可以在一起互相切磋功法。

這次大會將由種子班學員做12套精彩的功法展演,同時要改選新一任的理監事,當然重頭戲是張老師要發表新年的重要談話,期望我們所有的會員學員邀請您的親友一起來參加這次的盛會。由於您的參與,使氣機導引的家族更為壯大,讓更多人能夠因為氣機導引而獲得健康而且充滿活力的人生。歡迎您介紹親友參加,分享您的成長。耑此  敬頌
   
春祺
                       

中華氣機導引文化研究會  敬啓




1.大會地點:台北市立社教館延平活動中心
          台北市迪化街一段21號永樂市場9樓           
2.大會時間:民國96年3月24日13:30~14:00報到17:10散會
3.繳交年費:可於上課時交給各班老師/班長或於報到時交給工作人員
(A) 新會員之權益
繳交入會費NT$500及年費$500 共計$1000元
郵寄/EMAIL 電子報: 內容報導張老師精闢見解
贈送酸痛噴劑乙瓶
基本功法VCD一片
兩堂體驗課程(限入門及進階課程)
(B) 舊會員之權益
繳交年費$500
郵寄/EMAIL 電子報: 內容報導張老師精闢見解
贈送酸痛噴劑
           
4.體驗營日期:民國96年4月14日(六)19:00~21:00
  地點:忠孝會館(台北市忠孝東路四段329號9樓 近光復南路)
---------------------------------------------------------------
◎我要參加會員大會回條:

班別:              姓名:                電話:

我還要帶___個親友參加(凡攜帶親友參加者,贈送親友每人一片
氣機導引基本功VCD)。

中華氣機導引文化研究會96年度功法展演暨會員大會活動流程表
日期:96年3月24日
報到:13:30至14:00
會員大會:14:00至15:00
主席致詞
介紹來賓
來賓致詞
會務發展及展望
臨時動議
選舉理監事
頒發感謝狀
頒發第三屆“知級”學程評鑑證書
頒發第一屆“悟級”學程評鑑證書
功法展演:15:00至16:00
心得分享:16:00至16:20
張老師Q&A時間:16:20至17:10
散會:17:10




東醫氣機導引第9期電子報

2007年2月16日 星期五

第8期 / 新年恭喜更相勉,向武術家的精神邁進!



新年恭喜更相勉,向武術家的精神邁進!



編按:課堂上張老師讓同學帶「螺旋旋轉」系列功法,同學在較辛苦的功法上只做一兩次,在感覺輕靈的功法上則反覆二十幾回,以至渾然忘我。隨後張老師要求大家做體力負擔最重的「旋腕轉臂」--陸上游泳蛙式,並有以下談話。新春佳節,藉此向大家賀年,並祝大家功力大進,無時不放鬆、處處得自在。

「與身體對話」一定是很痛苦的,因為這是一種完全不同於過去的學習方式;在這個過程中,舊有的思想觀念會不斷地遭遇自我質疑,或挑戰。你可能會面臨價值感的疑惑與混亂;如果心理能量不夠,你就會用各種理由逃避。

就以「旋腕轉臂」為例。在平抬腿的情況下,身體先挺直,然後雙手往前旋轉延伸出去,再從肩膀帶著脊椎節節延伸出去,直到脊椎與地面平行。動作過程中,經過幾次平抬腿、丹田內轉,以及步驟嚴明、一絲不苟的關節、肌肉訓練,大腿肌肉像被削開一樣,非常的酸;但是,這並不是盲目、無謂、自虐式的訓練,而是對人體機能充分理解下,讓身體組織經過摧毀、重生、再造的歷程。這個歷程當然是辛苦的,而且,若沒有非常的毅力,很少有人能夠承受。所以,這個動作我們從前編在〈陸上游泳〉功法裡,那時候同學們體力沒現在好,大家都很怕做這個動作。可是現在,各位的體力都有了長足的進步,身體的條件也不一樣了,我相信有很多同學會很愛這個動作;可是將來,同樣一個動作,你們會發現許多妙不可言的境界。比方說,四指握拳、拇指頂住夾脊,這個動作有什麼意義呢?你們自己慢慢去發現吧!

氣機導引在學習之初,跟其他運動其實差不了多少。例如肚皮舞也可以表現得很優美,而且也可以動到全身、動到肚皮,甚至他們也可以聲稱自己有動到丹田。但是再往下深耕,肚皮舞還是肚皮舞,無法跨越外型動作,提升到另一個境界;芭蕾也還是芭蕾,他們只能透過音樂和舞台的特殊氛圍,表現專注與寧靜的動作訴求。氣機導引通過肢體鍛鍊之後,就要漸漸進入道家的虛無境界。道家的身體修練講精、氣、神,精氣為體,神為靈。所以身體修練最後歸於神,就是練神還虛;脫掉有形的肉體,以及介於有無之間的氣,最後還歸於「虛靈」,那是一種虛無廣大、無所不在的存在。這才是真正的高手階段。在剛開始入門時,其他運動方式都追得上。因為那是「搖肢體、動肢節」的導引術,那還是有為的;到後面才是氣功的無為。所以,導引是小道,氣功才是大道。

雖然導引是小道,但若沒有經過導引的訓練,氣功的根基不穩,還是無法練成真功夫。這是目前氣功傳承最大的問題。

氣功的鍛鍊可說就是眼、耳、鼻、舌、身、意的管理。我們說「和自己的身體對話」,那是第一階段的身體管理;接下來,身體自然會帶著你做嘴巴的管理、眼睛的管理、耳朵的管理……,最後是鼻子,也就是「意」的管理。這是練功的歷程。先是嘴巴的管理,你會開始對自己的言語更具警覺性;再來是耳朵,你先會很怕吵鬧,然後是自動遠離吵鬧;接下來是眼睛,你漸漸會明白為什麼「五色令人目盲」;再來是鼻子的靈敏度訓練。因為一切情境、層次,鼻子的感知最明顯,那就是氣的感知力了。練功者對人、對環境、對磁場有直觀的感知,那就是聽之以氣的感知力。

但是,你們現在做動作有兩大盲點,一是外形,一是感覺。當氣感開始出現,你們會去追尋那種感覺,但練功絕對不能刻意追尋某種感覺,否則以後跳不出來,你會被限制住,再也無法往前進。

鬆的感覺不是只有在輕飄飄的動作上出現,即使在做最吃力的動作,它一樣會出現。因為感覺是一種專注,是身體爆發力所形成的流體狀態。只要把身體的真相還原到水流的狀態,感覺會自然發生。身體硬梆梆,眼睛閉著做動作,那種感覺是假的,自欺欺人而已。什麼是放鬆?放鬆是一種絕對狀態。那是一種完全的整合,不是刻意做出來的。什麼叫做氣?陰與陽都叫做氣;剛也是柔、柔也是剛,極柔弱,所以極剛強。

要練真功夫,不要練娘娘腔的感覺,那就要迎上前去。人有逃避酸痛的本能,遇到酸痛,還能蹲得這麼低,身體會自己想辦法,這時候,胯才有辦法鬆開。能在酸裡面繼續戰鬥下去,就可以磨出真功力;如果遇到酸就站起來,你的胯永遠無法代償,身體潛藏的能量被堵住了,出不來。

武術家的精神就是追求完美的極致,這種精神怎麼訓練?現代教育只能培養庸才,沒有真正的人格養成教育。我們必須毅然選擇自我養成的道路。但是,自我養成,必然要經歷肢體的酸、心理的痛;有時候我一句話,會把你刺得跳起來,讓你顏面盡失、自尊受損。你禁得起嗎?現在大家都很忙、都有壓力,我知道。但你們已經選擇這種自我養成的教育,我就有責任趕著你走向精神完美的目標。

所以,蹲馬步蹲到泰然自若,這就像是一個武術家保養他那把武士刀一樣僅是基本功,不能算是功夫。越過肉體束縛,才有辦法到達高空無雲的境界,如果連這個難關都過不了,你要體悟武士精神,根本是空談,只能算是刀客!要敢於面對真正的訓練,敢於做一個真正的武士!要是沒有願景,練功就沒有方向,渾渾噩噩,就是個死老百姓。

沒有人是天生的武術家,每一個都是磨練出來的,一天進步一點,一天都不能墮落;磨練兩百天就不得了,這是成功唯一的法則。




東醫氣機導引第8期電子報

2007年1月31日 星期三

第7期 / 吐三留七回氣法,金丹大道此中成



吐三留七回氣法,金丹大道此中成



編按:有一天張老師在課堂上突然問:「道可道,非常道」是什麼意思?大家各作詮解之後,老師說:「可以用言語描述的真理,就無法被真正的實踐出來;唯有實踐,才能觸及真理的本身。」在氣機導引的學習過程中,「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的經驗的確越來越多了。儘管如此,語言文字仍然是我們與多數讀者共同的媒介,以下文字摘錄自張老師最近的上課談話,言有不能盡意者,請大家各自摩擬得之。

透過「肝指勾引」的沖脈呼吸練習,以「吐三留七」的原則,進行三丹田的呼吸練習,大家會發現,後天呼吸的主要作用都在下丹田;中丹田與上丹田的實相呼吸很少,主要是意識作用的虛相呼吸。往這個方向練習,下丹田則氣滿紮實,中丹田則虛空寬廣。在練精化氣、練氣化神、練神還虛的氣功三階段裡,下丹田與中丹田的修練就如同火箭推進器,是修練過程中必要的助力;最後火箭必須脫離推進器進入太空軌道,就像人體的修練最後是練神還虛的階段。

這個練習的過程,每一步都有很穩的練習方法,只要如法練習,三丹田的空間就會慢慢成熟。這才是真功夫。這個功夫沒練到,其他都是空的。過去談的螺旋、延伸、開合、絞轉都是開發身體的基本功,大部分的人都可以做到,舞者也做得到;但三丹田修練的功夫就非得有心人不可,並非人人都練得成。

首先要能氣沉丹田。氣沉丹田並不是鼓腹的肚皮運動,因為腹部鼓大,命門就會閉鎖住;腹部一縮,氣自然逆推到胸腔。若用力吸氣到胸腔,反而會造成胸悶。所以,一個人是不是真的有氣功,從身形就看得出來。練氣的人身體會說話,因為他的身體就是教學工具。這個社會有很多氣功師在說謊,這種荒謬的現象,也真讓人嘆為觀止。

「肝指勾引」的沖脈呼吸法可以用在靜坐上。過去我告訴大家先練習鼻根吸氣,就是要去掉鼻相呼吸。鼻根呼吸純熟,對三丹田的呼吸越來越靈敏,靜坐時能以回氣換氣,靜坐的功夫就很穩了。但回氣的方法要有人教,很多教靜坐的老師父雖然有自己的體會,他們經過長年靜坐,身體也會產生很多現象,但對於這套氣功原理若無通透理解,仍無法教出好學生。

氣機導引靜坐呼吸法,目的在改變鼻相呼吸的習慣。沒有親身實踐,無法體會這個方法多麼重要。大家都知道練氣功最緊要的是練到胎息法,但怎麼練?說道理的滿街是,真有方法的則如鳳毛麟角。

「吐三留七」的回氣法,讓氣守在丹田,將來就可以結丹。靜坐時只要丹球磐底住,其他都放鬆,屆時一坐就能入定,而胎息自現。

靜坐處處是功夫,但需要長時間慢慢累積、慢慢體悟,這當中也包括性情的改變。這些功夫會讓你在身體裡面得到真正的樂趣;那是一種「獨與天地精神往來」的人生至樂;其樂如何?如寒天飲水,無法說與他人。世間之人總是被很多無意義的小事遮蔽心眼,這些芝麻小事經過各種情緒的投射放大,又會變成蒙蔽智慧的大事。於是,人們又四處求索,想要找到排解煩惱的方法。如果你想找到讓自己安定的方法,很抱歉,你永遠也找不到,就算仙丹妙藥也沒用;但若能練出真功夫,種種煩惱病根,都會剎時煙消雲散。因為身體裡面有一個無限廣大的世界,大到讓所有煩惱都顯得微不足道;身體會長出一種難以言喻的安靜力量,可以讓一切煩躁不安的情緒波動安定下來。

要怎麼獲得這個力量?你必須一步一步回到自己的身體世界,否則,再多了悟都是「自以為是」的了悟,終究無法產生真正的作用力。




東醫氣機導引第7期電子報

2007年1月15日 星期一

第6期 / 出入升降,人體即是道體



目錄:一、出入升降,人體即是道體
           二、心肌梗塞急救法



出入升降,人體即是道體




編按:從一開始學習,張老師就不斷提醒我們--旋轉至極、延伸至極。學習多年之後,這仍然是不可忘失的法則。以下文字節錄自2007/1/13上課錄音,與同學互相提醒。此外,本刊第一期電子報發佈的「心肌梗塞急救法」獲得讀者熱烈迴響,更有讀者因此及時救回一位朋友的性命。為了讓這個救命方法廣為傳播,我們在內容上稍作補充,重發一次,希望大家踴躍轉寄,救人於無形,功德無量。


每個動作都有頂點。動作沒有到達頂點,身體的開合就不徹底,動作就沒有方向性和發展性。你們是在找動作的感覺,這種對動作的企圖是錯的,練不到真功夫。從身體的根部做動作,不是從梢部做動作,這個原則不能忘記。這樣脊椎才會越轉越深。動作的轉機在,旋轉,加上線條,任何時候停下動作,你的動作還是保持動態的,它是現在進行式,這才是功夫之所在。所以我們是多軸旋轉的動態。動作要練出靈魂、練出靈氣。不要去學這個感覺,要去學這個功夫;學感覺,最後會迷失。動作產生漩渦,即使是靜止的,靜中猶動。而這個動態是自然形成的。先不要想怎麼可以「出神入化」,這是以後的事。基本的規矩要守住,即使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規矩也還在,只是它已經內化了,藏機在內。

練功是減法,把錯的減掉,留下對的,往這個方向繼續練。一心想要做「對」,不斷揣摩「對」的感覺,就會形成氣滯,動作做出來就怪怪的,怎麼改都改不掉。

雪花很輕,落在地上,往往會產生瞬間迸開的重力,這是因為地表溫度產生的溫差,讓它從準氣體的固態瞬間轉成液態,形成能量位差的拉力與重力。物質轉換會產生能量。人體的氣化現象也是如此。人體的氣化現象就是出入升降,「出入」指後天氣;「升降」指先天氣。後天氣包括空氣出入與營養攝取和大小便排放。先天氣沒有出入,只在人體內升降。有了後天氣出入的作用,才有先天氣的升降作用。所以氣要靈,出入要靈、上下要靈,自然會形成能量的轉換。先天氣經過腎臟氣化作用,往上蒸輸到心臟,再凝為水濕輸布全身,產生生命動能,這個過程就叫做心腎相交。

在動作中務必要把這一套身體哲學應用出來。能量會不斷地轉化,這就是因果循環。因就是道,果就是德。先種其因,化為世間萬象就是立其德。「道」與「德」之間也不斷轉換,這就是宇宙的陰陽哲學。主導外形的一定有一個內在無形的力量;立萬年之基,需在無形之間。身體要練成真正的功夫,一定要內化、要化為無形。所以,默默做事會比在抬面上做事更有力量,這是宇宙自然的邏輯。能洞察這個最簡單的生活原則,人就會活得很快樂。

人因為被各種幻生幻滅的現象威脅利誘,所以無法洞察宇宙的法則,必須有一個方法,每天提醒我們回到這個原則。身體是最重要的介面,藉有形的身體回到根源的道體。每天往這個方向,慢慢去體會自己的身體。每天一點點,三、五年也許還看不出功夫,十年、二十年,你就很不一樣了。




東醫氣機導引第6期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