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15日 星期日

第45期 / 日本‧荒井義雄老師與「荒井塾」學員來訪側記 / 馬寶琴──笨鳥慢飛,體會入微 / 肢體外的篇章──音樂融入與未來識見 / 我只實實在在練功



日本‧荒井義雄老師與「荒井塾」學員來訪側記

◎林芬蓉




2012年3月11日(週日)上午,透過週五晚班學員沈紅玫與友人李薰的介紹,日本「氣の達人」養成講座 --「荒井塾」學員約30人,在「塾長」荒井義雄老師帶領下,來到中華氣機導引文化研究會會館,進行一場交流活動。

出生於1930年,目前已83歲的荒井老師與兩位年輕助教早一步先到會館與張良維老師見面、談話,其餘學員稍晚抵達。10點左右,特別課程拉開了序幕。




張老師先向「荒井塾」的學員概略敘述18套功法的由來,帶著他們從「專注地感覺手的感覺」開始,逐步體會腕肘肩、踝膝胯、腰椎頸的旋轉、延伸,然後向他們保證,這一堂課不需要用力,但是一定會流很多汗,也很可能會痠、會喘……。雖然張老師說「生病多不由身,而由心起,放掉心裡的恐懼,正向思考」,想想他們即將要面臨的考驗,還是忍不住偷偷替他們擔憂一下。





練功免不了要從「鬆身」開始。以手旋踝、踢背鬆身、盤腿旋腰、攀足長筋、交疊鬆身、踝胯鬆身、四梢旋轉……。我們平常即使做得不夠好,至少也能「寶相莊嚴」「行禮如儀」的這些動作,對外人而言,難度竟然如此之高。原本被徵調到場支援日文翻譯的幾位同學,忍不住都「撩落」去,穿插在荒井塾學員之間,示範手與腳的「擺置」之道。

「辛苦萬分」地鬆過身,接著是周玉玲師姊帶領的「凌波微步」15分鐘。玉玲師姊身形纖細飄逸,詮釋這個功法就像一位凌波而至的翩翩仙子,與臉紅氣喘、交感神經亢奮到不行的台下眾人,構成精彩的反比。

「凌波微步」之後,是10分鐘的「行禪」,讓客人仔細感覺慢下來的感覺。我們通常到會館就是要上課的,這回從單純的學生身份抽離而出,意外得以客觀審視這個動靜交錯的節奏設計之妙。

    行禪過後,張老師幫幾位幸運的荒井塾學員稍事「整修」,並親自傳授「弧線延伸」。有高有低、提起放下、優雅延伸的動作,張老師作來酣暢如行雲流水,客人呢,厲害的幾趟之後也能氣韻生動,悟性較慢者則左顧右盼,凝滯呈「卡卡」狀。想想我們學新功法時,也就是這個樣的,肢體聰明靈動與否,高下立現。
 
這次來訪的荒井塾學員們原本分散在各地道場,未必互相熟識,學「氣」的時間長短也各不相同,純粹因為要到「氣機導引」參訪,才聚集一堂。張老師向他們解釋「搭上、下鵲橋」的概念時,也有人立刻反應說「啊,就是小周天」(日文)。荒井老師帶領荒井塾學員的教授方式、使用語言、所處環境都和張老師帶領我們的不同,但彼此間多少有一些相通之處,所以才能有機緣相識、交流吧?




12點半左右,荒井老師和張老師互贈著作,志仁師兄則捐出了朋友剛好快遞來的台式「青草口味麻薯」甜點,作為這一堂體驗課程的完美ending。

最後值得一提的是,每位荒井塾學員離去前都「注文」了一瓶導引「傷痛膏」,當天晚上不知是否派上了用場?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馬寶琴──笨鳥慢飛,體會入微

◎採訪報導/王亞玲





每個人到了會館,幾乎都是笑笑的,但馬寶琴的微笑,不誇張不張揚,還有一點點傻勁,很明顯地感覺她是來享受的。她說:「現在只要有一堂課沒上,我就會渾身不自在。」但四月中即將告別職場三十年的她,五月要赴美旅行一個月,順便參加大兒子的博士畢業典禮,現在她已盤算補課的情形。「上氣機導引課,已經是我生活很重要的一部分,退休之後更是。」

她說,以前從不運動,一直想替自己找一個運動。十一年前有一天,在舊會館附近散步,看到氣機導引的招牌,就走進去。那天張老師在跟一個學員聊天,她安靜地走到張老師旁邊坐下,聽了半小時後又默默地走開,全程也沒打招呼,就這樣無聲地進來又離去。但一周後她報名入門班。「我很少這樣的,通常陌生的環境我是不會貿然進去的。也許這就是緣份吧!」寶琴這麼解釋。

「我因為以前從不運動,手腳總是笨笨的,常常同手同腳。」寶琴笑著講以前剛練習時的窘樣。但他入門班學習兩年之後,轉去跟張老師上課,卻很快地被老師叫去周六周日公訓中心班當助教。「我那時知級評鑑都沒通過,人很懞懂,老師居然叫我去當助教,我很意外,但因為我笨手笨腳,常把學員的姿勢調得更糟更不對。所以那時候,我常常被老師罵得臭頭,有時候一整堂課都在罵我。有次張老師問另一個助教陳文建說:『你覺得馬寶琴有什麼毛病?』文建答:『我覺得她一點毛病都沒有。』結果那兩堂課,上半場罵我,下半場罵文建。張老師指著文建說:『我覺得你的問題更大,居然沒有看出馬寶琴的毛病。』」

在公訓中心三年,馬寶琴一直覺得自己是被張老師罵得最多的學員,但也因為這不停地挨罵,讓她開始培養好眼力,開始看得懂同學和老師的動作。「我有次還請教信和師兄:『要怎樣才看得出同學們做錯?要如何調整他們到正確?』信和說:『關鍵要領要正確,還要有自信。』但我琢磨至今,我覺得信和師兄真的很善良,他不忍心傷害我,其實是我自己程度不夠,所以看不到錯誤的地方。但從那時起,除了不斷練習,我就很喜歡看,要觀察入微,敏感度也要夠,看老師看同學,尤其老師在做功法時,我一定會先停下來看一遍,之後邊看邊做,然後再跟著練習,你會有截然不同的收穫。」

寶琴一直很謙遜說自己笨,但看她教出兩位美國名校出身的兒子,就知道她的學習是融會貫通,循序漸進的。她會幫自己設定每個階段的學習方向,例如第一階段先熟悉動作,第二階段落湧泉,第三階段…….。但很重要的是「關鍵要領要正確」。所以老師上課她都很專注聆聽,絕不胡思亂想,所以很快地進入功法的狀態,無論是動功還是靜功。「氣機導引很有趣的地方就是,我們永遠不知道未來是什麼?當你到達上面這個層次與程度時,回頭看才知原來以前是在那裡。所以不管什麼功法,雖然偶爾會忘記,但重新熟悉再練習,你會隨著自己往上的幅度,獲得不同的感受。」

馬寶琴從專注聆聽、觀察入微,到對功法有所體悟,她的過程真是學習的最佳範本。「氣機導引很多功法的動作是身體,不是手。身體中每個關節附近都有個共振點,共振時身體的每一吋肌肉地方都要傳導完整,一直傳到身體的末端。我自己的感覺是,練功腳底要靈活,身體要鬆柔,才能產生身體的空間與內勁,否則就祇是手的動作而已,沒有內在的東西。以前我在做「螳螂捕蟬」時,我有練出身體的蛹動,所以有段時間我練功時身體是很誇張很肉麻的(笑)。但等到看到張老師做「手滾天輪」之後,我看到那蛹動被化掉,化成內息的傳導完整,一吋一吋地共振。於是我的練習也把那原本誇張的蛹動逐漸地化掉。我後來發覺很多師兄師姊在身體共振和傳導上有完整的感覺,也有達到末梢,但可能練習過程中少了蛹動的階段,反而不是每個功法都可以傳導完整,僅侷限於某些特定的功法。」

經過蛹動這個階段,寶琴身體隨便想動哪一塊,幾乎都可以動到。她對推手也領略甚多,「推手就是如影隨形的感覺,要聆聽要靠近要黏,但不能給對方負擔和壓力,一樣是兩腳湧泉要靈活,身體放鬆練出空間內勁。」上課很勤的寶琴,平常上班走路就是運動,但練功時超專注,有一陣子練到膝蓋痛得快走不到家,出捷運站要扶著牆壁走。她想起以前練功時,曾經被老師點名是跟不上的一組,張老師問這組人,有誰想要走出來,超越跟不上,祇有她一人傻傻地舉手。

結果傻傻的馬寶琴,不僅超越了跟不上的那一組,現在反而有更多的智慧把學習心得跟大家分享。她說,「氣機導引對我來說,已經不僅是運動,還更提升自我。我真心覺得這個團體真的很棒,每個人都不藏私,願意與人分享,這也是我學習氣機導引另一個最大的收穫。」(馬寶琴為周一、周四晚,周六早學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肢體外的篇章──音樂融入與未來識見

◎蘇峻瑩


11年前應內政部家防會之邀,與新北市社會局前社工督導林美薰合撰「警膽妙令」工作手冊時,就有案例結合流行音樂歌詞的構想。「警膽妙令」是因應家庭暴力防治法實施之初,基層員警和社工員處理案例的彙編,該書是指導員警、社工員面對不同類型的家暴案件,處理的面向與方式。編撰這本書時,曾引用蘇芮「小小的小孩,今天有沒有哭」、王傑「當你說要走,我不想揮手的時候」、辛曉琪「啊~多麼痛的領悟,你曾是我的全部」等歌詞當做案例教材的標題。在內政部開審查會時,委員們對此創意大表讚許,後來內政部顧慮到歌詞著作權的問題而作罷,當年以案例情境結合歌詞意境的創舉,迄今仍感到十分得意。

記得97年之後,上張老師的課多了幾分節奏、感性,也就是肢體動作的意境結合音樂,在心理意識、身體肌理與無盡穹蒼間共奏出不同篇章的交響樂。記得是從「凌波微步」開始,由從歐洲合唱團的「倒數計時」(It's the final countdown)充滿昂揚、怒濤澎湃與張力的樂聲中進入動作,接著是非洲樂團的鼓聲、再接下去又回到高亢的「倒數計時」;隨著音樂的改變,動作也隨之改變,由徐而急、由急而奔、由奔而狂,嗄然而止之後,老師要求呼吸要慢、勻、細、長,在無聲勝有聲的世界裡訓練副交感神經。我們彷彿瞬間歷經春、夏、秋、冬,大汗淋漓後又回到靜止,身體深層蟄伏的力量也慢慢起動,此時感覺音樂的力量確實能掌控人心,無論是音樂的詞、曲,只要設定在正確的介面上,人就能開啟無限的可能。張老師將音樂帶入導引後,才驚覺自己先前的想法──音樂有很大的力量是對的。只是沒料到音樂在張老師手中,會把玩到如此淋漓盡致、酣然暢快的程度,回想當年以案例結合歌詞的創意,彷彿是小巫見大巫。

因緣際會下,張老師在臺中班上課時,多數時間由我負責接送。在車上和老師閒聊,有機會聆聽到上課時老師沒說完的觀點。有一次,載老師至高鐵臺中站搭車的途中,張老師說:「在不違規、不超速的情形下,我開車一定比你們快五分鐘。一般人開車都只注意到前方路口的號誌,而我不一樣。除了前方以外,我看的是下一個路口的號誌,這樣就能比其他人提早做好因應的準備。」人的世界裡,識得太早、太前衛,早出娘胎五十年,往往會被視為異端、狂悖;識見短淺,只顧眼前的人又無法成大器。多年前老師就提及,未來有價值的,不再是房地產,而是地球上有限的「硬資產」,例如沈香、臺灣肖楠等。近年來沈香行情水漲船高,更驗證了張老師所言不虛。我們也衷心期盼,張老師帶我們進入下一個十年的時候,也同時引領我們看到下一個路口的號誌,讓我們的人生提前做好因應的準備。(本文作者為臺中班學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我只實實在在練功

◎黃炳勳



鈴一聲,接起電話,聽見玉玲師姐熟悉又親切的聲音,滿心歡喜,談及提供心得報告分享,心想,平常工作已很忙碌的我,每天晚上回到住處平均已10點多,再加上處理生活瑣碎事務及準備工作之Homework,睡覺時已經近丑時(大大違反養生原則)。一到假日生活更緊迫,先開車數百公里回中部、陪家人、做家事,另要參加張老師台中星期六課程,一直在奔波中,休息時間都不夠,哪還有時間寫心得?尚未回神,說”下次吧”,只聽見一句斬釘截鐵的話語,〝無論如何記得4月份交心得報告!〞一下子身體細胞不知損傷多少個,不過人一忙,壓根兒竟忘記寫心得這回事,鈴一聲,又聽見熟悉的玉玲師姐聲音,恍然憶起…,這下子…,又鈴一聲…,又再鈴一聲…(下了十二道金牌)。

心得,找周師兄順隆、李師兄春盛、黃師兄伯玉、簡師姐玉玲…等高手(以上是我比較熟悉的人物)分享比較有看頭,憑我這種火候,那有什麼心得!再怎麼述說,就是一句話──跟著張老師老老實實去練就對了!如果心得寫到此就停筆,會不會太帥呢?然後會不會被玉鈴師姐用什麼特殊招術…!?我看還是乖一點,說說自己的學習歷程吧!

回想最初被張老師的書《太極導引心身體空間》「以專注 傾聽身體的節奏、以謙卑 迎向生命的痛處 給你 健康 寧靜 喜悅 給你開闊」,這一段文字所觸動,因而踏入學習氣機導引之門。

歷經2年多才到高雄會館上課,正式成為張老師種子班學員,還好有會館的師兄、姐協助與指導,使得自己能順利適應張老師上課的節奏與內容。上老師的課是一種享受,聽著老師整合身體結構、生理、力學、武術、中醫理論、道家養生哲學…等專業講述及配合實際肢體展現之內涵,深受感動,每每期待下周上課時間的到來。

隨著課程由身體鬆柔出發,進而身體肌、骨、脈及竅的空間擴展至近年來身、心、靈整合,一路跟隨發現自己身體與思想觀念也隨之變化。身體經歷無數次不同層次的痛楚,一步一步拓開身體空間,身體對環境也漸有些許之感知。在對人、對事思想觀念上能用謙卑的心去聽、去連接一切、清楚去感受一切,坦然接受一切,使得率直、率真個性的我,漸懂得包容,求同存異,懂得道理是直的、路永遠是彎的道理。尤其在渴望園區三天禪定擬構力訓練中,讓自己感受到環境、時間及空間其存在之相對應能量與力量,並察覺自己所處位置之極限,這一切感受,讓自己在繁重的工作壓力上,有更強地心識能量與智慧,坦然面對。

張老師上課時除傳授功法內容外,亦會加入人生觀感、時事及預知,當初往往因老師說法與自己專業領域認知上有差異時,率直個性的作用下,會加入辯駁。老師卻說「我無知」,當下心理只覺得不愉快,未深入了解其意;待學越久,學得內涵越多越深,才知道「我無知」其實是說「我對老師無所知,不知道老師說話的真正涵意」,顯得自己當時之愚蠢,現在用「迎之不見其首、隨之不見其後」來形容老師,老師應該不會再說「我無知」吧!

雖然張老師說財富、幸福及快樂等訊息都環繞在周圍環境中,唾手可得,以我目前火候,尚無能力及福份將財富、幸福及快樂等訊息能量加以轉換取得,目前只期能跟著老師腳步上課、實實在在的鍛鍊身體,蓄積生命能量,健健康康、快快樂樂、熱愛生命,並跟氣機導引師兄、姐們,一起感受世界,關愛周遭一切事物,珍惜生命中擁有的一切,順應自然。(本文作者為臺中班學員)





東醫氣機導引第45期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