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8月12日 星期四

東醫氣機導引第186期電子報 / 天之蒼蒼,其正色耶?

 天之蒼蒼,其正色耶?


​編輯部




新冠疫情所向披靡,全人類都被逼進前所未見的局面。氣機導引從5月15日上午十點半接到三級警戒政令後,立即宣布封館停課。隨後,五月底、六月初,入門班教練的視訊課,以及張老師對東醫家族大群體的視訊課就水到渠成,自然到位,同時間把大家一起拉到一個新的領域。


「生命會自己找出路」,這股沛然莫能禦的動能,是來自強大的生存壓力。東京奧運在肅殺的全球疫情下展開,沒想到卻淬釀出無比醇美的氛圍;長期被貶為草莓族的台灣後生小子,交出了閃亮的成績單,才讓大家意識到——他們早已經離開父祖輩的視框,走出自己的道路!


疫情會催生出什麼樣的世界?它是魔咒還是祝福,端看人類如何迎向這場變局?優勝劣敗,不是能力問題,而是態度。小麻雀不想改變小確幸的生活,牠覺得吃吃小蟲子、在黃榆樹的枝葉間飛翔跳躍就美得不得了了,何必像那隻傻大鳥一樣,明明就是一隻鳥,卻總相信自己有一天會像龍一樣變化飛翔?傻大鳥確實過得不輕鬆,牠平時要不斷地鍛鍊自己的心力,還要耐心守候海運的變化時機。你說牠放著平順的小日子不過,飛那麼高那麼遠做什麼呢?


天之蒼蒼,其正色耶?小麻雀永遠都不會知道,若不是像大鵬鳥飛得那麼高、那麼遠,牠祖祖輩輩一直都相信的藍藍的天,其實只是大氣層的折光反射。


凡夫不知聖賢事,不同的維度,視野自然不同。新冠是福是禍?小麻雀和大鵬鳥的視野也無高下優劣之別,只是,拋開成見,在時運給出機會時,勇敢嘗試,總比停步不前多一點閱歷。


你能從本期電子報裡看出這個企圖心嗎?





                                                   -   -   -   -   -   -   -   -   -   -   -   -   -   -   -   -   -   -   -   -   -   





【導引香道】 

疫情蔓延時,

開展香的新心文化


文稿彙整/​識香課整理小組





越南香系很豐富,尤其南部產量大,也是好香的大宗產地,因此沉香研究者必須了解越南的地理、地質、產區分佈狀態;與惠安產區的寮國、柬埔寨、緬甸、泰國等其他四國相較,越南的香最豐富,涵蓋其他四國香系。有的越南香有寮國的味道,有的偏緬甸、柬埔寨或泰國。越南沉香雖是蜜香樹種,但是也可找到類似星洲的汶萊、達拉幹等較銳利的香味。


學香一定要了解沉香市場的走向。目前大陸致力將海南瓊脂拉抬到行情最高的地位,因此常把好香都歸為海南,較次者就歸為越南與其他國家,以致海南殼價格遠高於芽莊殼,在香的價值上發生偏差。由於海南殼做線香或香料成本太高,所以用越南香,而且以大量人工種植者混少量野生香,統稱之越南芽莊。


人工沉香是未來主要品項,大陸已大量種植,未來勢必會居於壟斷地位。台灣目前在香的收藏上雖然還能跟大陸平起平坐,但未來在香的行業裡,大陸將居於主導地位。我們要發展對香的獨特認知,以及對整體香文化的理解,才是未來決勝的關鍵。


口腹之欲的滿足,主要是味覺與嗅覺的綜合,尤其往精神面走的嗅覺,更會讓人在吃到喜歡的食物時分泌多巴胺,充滿幸福感。聞到麵包香氣時,因為它的香味分子已被定義,記憶在大腦嗅覺綜合區裡,再連結到味覺,就會流口水。


沉香不同於食物,它的味道很難被定義,就算同一產區的同一樹種,也可能因土壤、日照、海拔高度而有差異;甚至同一棵樹,都有「一木五香」之別。聞到沉香通常不會想吃,只有少數如碳化的土沉根有地瓜或黑糖的甜味,芽莊奇肉有清涼舒適的瓜香味,還有棋楠削起來質感較軟,呈現類似羊羹般的透明油膏狀,氣味又甜。這些香會讓人產生食物的聯想,因此特別令人喜歡,可說是大腦綜合區的一種騙局。


聞香就是開發腦細胞的學習,重新定義香,不經過味覺,直接到腦細胞,避免受大腦綜合區的干擾。我們對香要重新設定,以科學方法分析對香的認知,比如我們對土沉、棋楠或生木的喜好如何產生?所謂聞香悟道,就是透過嗅覺學習大腦的系統思考,跳脫綜合區的知識框架,讓腦細胞充滿生命力。所以香不是和知識產生關係,而是讓腦細胞的基因資料庫啟動。


知識就是力量嗎?除非你能運用知識而不被知識所困,讓它成為一種工具,幫你規避人生風險,變得比別人更有辦法。香的意義也是如此,如果一塊香只是擺在那裡,不論是為了淨化氣場或是裝飾,都是可惜了。聞香可以促進腦細胞的轉變,這才是香最重要的力量:知識大都擺在大腦綜合區,腦細胞本身並沒有用到,而香可以作為腦細胞的導師,教育它們如何去定義世界,如何去開發DNA裡的眾多功能,包括創意、悟道、看見未來等超越的能力。


沉香是最好的教材,讓我們學習如何定義內心的狀態。聞香時設定內心感受,想著對你有恩的人,或者一件讓你懊悔或喜悅的事,讓記憶經過嗅覺的確認,以後聞到此香就可以把同樣的心境拉出來。到最後只要心裡出現香氣,心境就出來,這叫心香,香已經等於那個心境。這是大腦的科學,也是香的重要意義——立心。


所謂「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一路以來,沉香在中國文化生活中展現的精神境界本就鮮為人知,近代一般香道教學者就更是講不出來了。導引香道的獨一無二,就在於這方面的反思與追求。除了傳統香文化的點茶、插花、掛畫、焚香,乃至信仰、醫藥等層面,更要以超越的精神,在這個時代創造香的「新心文化」。


此次蔓延全球的疫情讓人反思,面對災難,為何不能展現包容心,不論對錯,先共同面對?各國層出不窮的紛爭對立,見證了疫情最考驗的正是人心。由此我們也更能體會,為何要用這種別開生面的方式學香,重新認識香的意義。香的主要意義如果在於內心,香文化如果是一種心文化,那麼我們的心面對未來的世界,應開啟怎樣的視角?答案恐怕不是好壞對錯,而是無極!





                                                   -   -   -   -   -   -   -   -   -   -   -   -   -   -   -   -   -   -   -   -   -   





【體證道德經】

致虛守靜,回到生命原點


文稿彙整/​沈寧衛






《道德經》第十六章


致虛極,守靜篤。

萬物並作,吾以觀復。

夫物芸芸,各復歸其根。

歸根曰靜,是謂復命。復命曰常。

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

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

沒身不殆。



以做人、生命或天地來解釋《道德經》的文章俯拾可得,但終將難以成道,而淪為大腦記憶,唯有將此道植入身體並深入生命,用身體衍道,始能刻骨銘心。練功第一要務是「致虛極,守靜篤。」當身體跟著音樂流動時,要讓功法作用到身體空間,並使內心安靜、不起情緒,也就不干擾大腦。當大腦放下執念與想法,則身體空間開闊、情緒安定,自然回歸身體運作的常道。本篇復命章諭示了身心腦的常道管理,是一種回到生命原點的方法。


 

▪「致虛極,守靜篤。」


「致虛極」的「致」是創造、作用。「虛」就是空間。就練功而言,就是如何透過身體的流動,作用到身體空間,並且完全進入空間,無絲毫遺漏,此為「致虛極」。練功時亦須滅掉情緒的根苗,讓心的感覺變空、安靜,稱「守靜篤」。「篤」是竹子做的木馬,不會跑,比喻滋長情緒的培養土不在,情緒不起。


 


▪「萬物並作,吾以觀復。」


身體的60兆細胞、五臟六腑、四肢百骸稱「萬物」,練功時全身細胞相互作用、全然參與,稱「並作」。當我們動腕肘肩時,全身細胞連結流動,此時要介入「致虛極,守靜篤」的緣,讓內心安靜,不生情緒,也就不干擾大腦。也正因大腦沒有想法、執念,則身體處空、內心處靜。如此身心腦互為影響的邏輯稱為「因果」。「復」是因果的循環。


 


▪「夫物芸芸,各復歸其根。」


一旦明白身心腦互為影響的邏輯,當起心動念時,就必須「致虛極,守靜篤」,讓「物」——肝臟、腸胃、肌肉、骨骼細胞等芸芸眾生「各復歸其根」,各自回到自身的作用力,也就是歸根。當各個細胞都能發揮作用力,則身體充滿能量。


 


▪「歸根曰靜,是謂復命。」


「靜」是讓全身細胞安靜地波動著,用深度的覺知閱讀自己、看見自己,如此細胞才不致過度緊張、躁動而產生痙攣,進而回歸其本性的作用力,完全負起應有責任,稱為「復命」。例如:高血壓患者只要恢復心靜、不急躁,修改對人、對事的標準,則過去因高血壓造成心血管細胞不安靜的慣性,自然消解。當病根解除,血壓就歸根復命,恢復正常。


 


▪「復命曰常。知常曰明。」


 

「常」是人間的常理、常道。「復命曰常」是指身體每個細胞的作用力都寫在DNA作業系統,是與生俱來的本命與本性。「知常曰明」當細胞都明白DNA的作業系統,則身體五臟六腑、四肢百骸都處在正確的位置,骨骼肌的空間、長度、韌性,以及肝臟跟消化、造血、熱能轉換儲存的關係很清楚,完全照著DNA作業系統執行,不相互干擾,每個器官都明確知道自己的天命。


 


▪「不知常,妄作兇。」


「知常」才知歸根,才明白每個結構細胞的作用力是什麼,意即四頭肌細胞要回到其延伸的性質,腓腸肌要回到其收縮的本性。練功時必須洞見身體不造作,若不知身體結構細胞的本命與本性,而錯用伸肌或屈肌,將導致滿身病痛,使身體處於危險狀態。


 

▪「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沒身不殆。」


「知常容」知道身體DNA作業系統的運作,則每個細胞的存在都充滿空間。「容」是指廣闊的空間。當細胞有空間,則呼吸、活動不受限,不被擠壓,每個細胞充滿度量、空間,自然就快樂。


「容乃公」的「公」是指分工合作不自私。身體細胞充滿空間,則肝心脾肺腎一體無私、不怠工。當每個細胞無私地工作,則所有臟腑皆扮演好與其他臟腑之間的關係,達到平衡而無私的狀態,展現五行相生相剋的功能。


「公乃全」一旦無私,則全身的作業系統統一,這種作用力是整體、全然的,是一種王道思想的存在,能夠發揮整體作用力。當作用力顯現,則所有細胞都因這個作用力而無為,例如:肝臟毋須努力降肝火,只需按自己的「常」道進行,DNA作業系統自會賦予他任務。


「全乃天」天是「天道」,生生不息,意即身體只要致虛守靜,所有細胞一起運作,舉凡細胞的分裂、交換、更新,都跟著自然法則發生,只要在「常」的狀態,毋需生生之厚,不用養身。


「天乃道」道是有無相生的循環,是自然界最原始的循環狀態,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一切都是有無相生,此為生命。所以,運動無法養生,我們要養的是「天乃道」——生生不息之道。這才是養生的真諦。


「道乃久」從生到死、死到生,如環之無端,無始無終,循環不已,稱為「久」。只要把道放進身體,並努力得道、成道,生命便進入無極的循環,沒有終止。只要得道,道法自然,則生命的長短已不重要。但什麼叫得道?得道是要能清楚明白所擁有的東西跟自己的關係,而不是為了滿足慾望,拼命掠奪,最終卻偏離「道」路,在欲望中迷失自己。若得道則凡事容易回到本心,用道的自我、道的層次去看一切。在古代講求仁、義、禮、智、信的社會,老子就主張要提高人的神識層次,逐步往上超越至「道」,努力成道,以解決所有的社會迷思。遑論今日!


「沒身不殆」的「沒」,是死;身是生。死生不殆、生死不殆,生與死不可分割,永遠循環。老子告訴我們只要能理解「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的天道,則「沒身不殆」,終生不會遇到危險,也不怕危險,因為已經了脫生死。但人死後就消失了嗎?答案是萬物仍在動、熱能仍在空氣中,地球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可能消失。


若能將上述的天道法則納入思維邏輯,作為今生的動能與法則,則看待自己及眾生將有所不同,我們的活力會開始增加,生命廣度亦隨之開闊,對死亡的看法愈發清楚。若將此道導引入身,必將此法催化在身,成就法身。老子說「道可道,非常道。」我們只能將此道植入身體,窮盡體會,以填補無法用言語解釋的道體。


以上論述不必然是正版,因為站在道的面前,我們是如此微小。





                                                   -   -   -   -   -   -   -   -   -   -   -   -   -   -   -   -   -   -   -   -   -   





【圖靈集】

練功次第新論


​阿充






練功以來,我們聽過許多練功的階段論,像是「百日築基,十月懷胎,三年哺乳,九年面壁」、「練精化氣,練氣化神,練神還虛,練虛合道」、「移爐換鼎,移鼎換爐」、「下丹田,中丹田,上丹田」等,這些都是古人的智慧結晶,雖然看似引用不同的文字描述,但是實質上指引的道路大同小異。今天我嘗試用另一個面向切入,談一談練功的階段論,讓生活在現代的讀者多一個參考,或許可以為自己鋪出另ㄧ條路。


 


觀察——〉發現原理


觀察的目的是為了悟出原理。偉大的科學家,透過畢生的觀察,悟出了宇宙運行的原理。練功何嘗不是,透過一次一次的練習,也是為了悟出身體這個小宇宙運行的原理。有人傻傻地練,練了一千次一萬次,經過十年二十年,他不知不覺就搞懂了;有人很科學地練,細心觀察自己身體的結構變化、力量傳遞、情緒反應,他也終於搞懂了。不管用什麼方法練,個人有個人的緣份,個人有個人的法門,都沒有關係,重點是發現的原理,那個透過觀察自己身體而獲得的寶藏。原理只能觀察、發現,不能創造,也不能學習,即使你已經聽老師說過了,如果沒有經過自己的身體實驗、體證,你還是無法擁有。發現的原理一定很簡單,複雜了就無法掌握,無法執行,無法超越,就不是原理了。氣機導引除了有螺旋、延伸、開闔、絞轉;靜心、旋轉、壓縮、共振八大原理,我們也從幾何學的角度談圓周運動和切線運動的原理,甚至最近也從動力學的藝術動畫呈現讓大家更能親近這些原理。這些都是很簡單的概念,本來就存在我們身上的東西,因為我們本來就是宇宙的一份子,所以與其說是發現,不如說重新找回來而已。


 


參與——〉靈活運用


發現了原理,就要靈活運用,參與自己的身體,參與自己的生活,才能對生命產生改變,否則原理只是放在書架上的一本書而已。前一階段的練功,是在懷疑中摸索;這一階段的練功,是在篤定中執行。不需要再用腦袋多想了,因為原理已經不需要再驗證了,道路已經很清楚,只需要照著原理去走,熟練到一定程度之後,一切會變得很簡單,最後只留下細胞的記憶。原理不單指是肢體上的,更可以延伸到生活中,產生更大的作用力。譬如「不對抗,不衝突」、「生命線vs生活線」、「打破知識網和宗教網」、「看見每一個人背後的自然」,這些都是很重要的原理。一但我們對這些原理深信不疑,當外境變化時,就像鍛鍊肢體一樣,我們要把這些原理拿出來用,才能變成自己的一部分。執行才會有成果,靈活運用才能產生高效率,原理不是拿來說嘴用的,反而是要熟練到一定程度之後,不說了,然後把原理給忘了。


 


成為——〉遊於感覺


如何才能夠把原理給忘了?當原理成為了你的一部分,當你已經實踐了原理,就如同你會走路一樣的自然,不需要再去研究如何走路了,走就是了。這時候腦袋就可以空下來了,不再需要透過思考下指令,而是依著對應環境變化的感覺來回應,不違背原理地回應,也就是回歸身體最自然的回應。在這個階段,生命可以提升到更高的維度,低維度的干擾都不見了,心識與宇宙的作用會有一種新的體驗,身體的開發也會進入一種新的空間。在這個維度,沒有制式,也沒有標準,每一個回應都是創作,是自己的創作,也是大自然的創作。打破原先生命圖靈機的運作方式,這就是超越,一切的累積都是為了超越,為了逍遙遊於身體,遊於感覺,遊於宇宙。無極內息導引就是這一階段的功法,所以不能學,不能記,不能說,只能回到自己的本質,回到與大自然的連結。


第一階段的「觀察,發現原理」就是在建立「信」的過程,這個「信」是牢牢建立在自己身上的,而不是依靠在先知、聖人、師父身上的,因為「信」是透過「觀身、觀心、觀想」而發現的,不是透過知識的傳遞學習來的。第二階段的「參與,靈活運用」是一種內化的過程,把發現的原理植入自己的細胞之中,或是說把DNA原先就有的功能重新打開。第三階段的「成為,遊於感覺」就是「果」的呈現,沒有自身的干擾,還能接收天地的能量。「練功次第新論」希望用符合時代的語言,提供入門者一種可能的指引,如果能讓大家少走一些冤枉路,那就功德無量了。





                                                   -   -   -   -   -   -   -   -   -   -   -   -   -   -   -   -   -   -   -   -   -   





【心田集】

動作的語言,虛空無內外


​文稿彙整/鄭雅靜






「由外而內」必須清楚到位

 


做動作要理解三種語言:「由外而內」、「由內而外」、「內外合一」。「由外而內」是下丹田,由體神經主導動作的行止,如引體功法練習。「由內而外」是中丹田的開闔,由體呼吸、氣的帶動,如內臟功法練習。「內外合一」是「真意往來無間斷,知而不守是功夫。」是高度的意識作用主導動作。


所謂「由外而內」是外形主導內在,重點是放鬆、專注,肌肉不用力。通過運動神經主導身體,在肌肉不用力狀況下,越轉越深,但談不上順其自然的轉。動作透過外在的肌肉,延伸、絞轉到身體的極限,動作要輕,專注在轉肌、轉骨,旋轉入內並帶進深層,將動作的外在線條表達到淋漓盡致。初學者必須將動作外形練到純熟,配合身體放鬆、呼吸慢勻細長、意識專注,才能將身體動機轉到身體內部。


如做「左右鶴潭」的起身沉轉,腿不是站起來,而是蹲著;後腳很自然地輕輕往後推伸,呈現前腳蹲、後腳虛而伸直的弓步。此時,再往左或右以旋轉脊椎,內部動作的軌跡會自然地牽動背部肌肉,每個動作的角度都必須清楚到位,叫做「由外而內」,也是建構「由內而外」的基礎。




「由內而外」深入內在空間

 


等到身體熟悉了,動作有樣子了,「由內而外」的作用也會漸漸浮現。「由內而外」是動作深入身體內在空間,超越肌肉主導,外形才會產生某個角度、樣子。因此,隨著身體的空間開發,同樣的動作也會有由外而內,由內而外的不同表現。


像「猿呼引肋」的開闔就是「由內而外」。身體左右側面的兩肋不是用力拉展,而是內部空間打開,肌肉僅配合延伸而引領空間的作用;背部放鬆,空間自然開展。之後身體再現合相,由胯主導身體回正、蹲下、吐氣;再度開展,重心在前腳湧泉,肩胛打開,氣從手而出,眼凝神看向指端;手、腿、身開展成一斜直線,才能開胸廓,就是「由內而外」。


動作的變化會在身體部位依序傳導,每個內臟都可以感受到。如心臟跳動時,自成一個傳遞速度大於血流速率的血壓波動,血壓的波動頻率又與自律神經作用密切相關。相較之下,肌肉、關節有形而內臟無形;內臟有形而內分泌無形,心更是空無,卻受到情緒、思想的影響。


所以,練功要開竅,要學習觀有、無。做動作是由外而內先練到內臟,每一個動作都要與身體的內臟產生關連。人體內臟的分泌腺體龐雜,內臟的分泌就是內分泌,分泌激素進入周遭的血管、淋巴管,輸送至全身,對人體的機能活動產生重大作用。心腦相通,腦下垂體是調控內分泌的樞紐,內分泌會影響心,心是情感,必須讓起心動念即生即滅。動作由外而內、由內而外,身體自會根據DNA的原始設定回應內分泌的變化。




「內外合一」是意識作用

 


練功是處虛的哲學,練氣是高度的意識狀態、真意的作用,不受內分泌作用的干擾。做動作在建構身體的記憶藍圖,牽引內分泌變化及內部傳導作用。先以有練無,通過動作練到內臟肌肉,再練到內分泌,是從有形漸趨於無形的過程,重點在似守非守的意念,能否主導內部動機?總之,練功就是洞察一種無形存在的變化,並在各種狀態中和自己對話、不斷往內探索。


「內外合一」是意識的作用、導氣,由意念掌握內氣的運轉、上下,在絕對寧靜、專注、放鬆狀態下,通過下丹田作用而推動身體空間產生外形的變化,叫做「內外合一」。身體的動機轉到內在,肢體末梢如手指的轉動也是內部氣機的操作,與丹田、命門、夾脊、膻中、百會、湧泉的開闔壓縮,有一條肉眼看不見的引線相互牽引連動。動作越內化、心越虛靜,身體的動機則越深,最後是身體外部寂然不動,但內部氣機盎然,一體流行。


「仙鶴伏氣」便是用意識帶動作「內外合一」作用的導氣功法。做動作時要凝神,用心洞見身體空間的開闔與存在,依周天運轉的口訣,用意念帶著身體做「日月合璧」。動作由下丹田主導,呼吸來自中丹田,意識在上丹田,都處在空間、氣的狀態。等身體的經脈暢通,身體記憶曾經存在的感覺,也就是意快則氣快、氣快則血快,只要意念一到,氣就到達,每一個呼吸,就是一個周天。




                                                   -   -   -   -   -   -   -   -   -   -   -   -   -   -   -   -   -   -   -   -   -   





【香之物語】   


活色生香,愛慾金瓶梅


​王亞玲



明代杜堇的《玩古圖》呈現明代人對香的追求,不僅焚香是日常也發展很多形制的香爐。(翻攝自故宮)




疫情三級警戒期間重讀《紅樓夢》與《金瓶梅》是一件喜樂之事,在此紛亂的時刻,如何把持住內心深刻地凝視神性與人性,同時產生悲憫之心,小說引發的時空哲學,其實與現實是極為連結的。


比起《紅樓夢》的愛、詩情與悟空,《金瓶梅》的性、慾望與死亡,更犀利而直指人心。《紅樓夢》顯然具有更高的靈性層次,因空見色,由色生情,傳情入色,自色悟空,《紅樓夢》的色是萬事萬物的相,繁華落盡相終歸成空,「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乾淨」。《金瓶梅》的色如人間煉獄,色字頭上一把刀,慾望、嫉妒、鬥爭、血腥殘暴、強取豪奪、死亡,把人性不敢直視的慾望和恐懼都寫得如此驚心動魄。


《紅樓夢》如悟道的純愛偶像劇,《金瓶梅》則如十八層地獄的因果警世片。它像極了韓國導演金基德 [註1]  的血腥暴力電影,讓我們明白現實是多麼無情,惡到極致殺出一種生命的救贖。有時極致的悲劇或許才是對抗多舛命運的永恆反抗。如同哲學家亞理斯多德《詩學》中提出悲劇能「淨化」的觀點。藉由憐憫和恐懼的產生,將情感淨化,然後昇華。所以把《金瓶梅》只看成淫穢之書實在太小看她了。


《金瓶梅》是假託宋朝,寫的是晚明的腐敗。因此與《紅樓夢》一般,裡面談的明清時期的用香都承襲自宋朝。宋朝是中國香文化最鼎盛的時期,宋代文化的特質在於明淨素樸中蘊含著極高度的風雅與精緻,因此代表風雅,甚或鼻觀先參精神層次的各式香氣,遂成為宋人日常生活所需,從製香、品香到香型種類,琳瑯滿目,從王公貴族到平民百姓,都瘋狂追求香的境界。《紅樓夢》是清的貴族官宦用香,《金瓶梅》是明的商冑市井百姓用香。


明成祖以強大的海上經濟實力作為後盾,開闢海外航線,鄭和下西洋,甚至前往南洋、印度洋、波斯、阿拉伯等地,其中香藥貿易是海上貿易的最主要商品。明人文震亨在《長物志.香茗》的〈跋〉有提到,明代文人也以香做為風雅時尚之事,文人雅聚無論品書、書法和畫、點茶、彈琴、選石,香都是不可或缺的。明高濂著《遵生八箋》中〈燕閒清賞箋〉的論香,更清楚地把香的品評,焚香七要,合香香方,香爐器皿,逐一記載得非常清楚。「嗜香者,不可一日去香。」足見明文人提倡復古,同時又發展屬於明人的審美觀與養生觀,除了香之外,還製作各種質材的香爐與香盒,尤以宣德銅爐,漆器香盒最普及。





明人文震亨的《長物志.香茗》裡也有很多明代香的記載。(翻攝自故宮小時代的日常展)



《金瓶梅》既然是明代社會的寫實,自然香也是無處不香,如果《紅樓夢》是以香傳情,氤氳清韻反應的是現實的華麗與太虛的意境;《金瓶梅》便是以香貪慾,香在此處真是真實地觀照出人性的顯影劑,反應的是人無窮盡的慾望,性慾、財慾、佔有慾、殺慾。豔麗馥郁的香氣對照的荷爾蒙肉體與暗黑血腥的腐味。


端看第二回「西門慶簾下遇金蓮,婆子貪賄說風情」,潘金蓮美人出場就異香非凡,她常身邊帶著麝香和合香。這被書上形容美貌妖嬈的婦人「香噴噴櫻桃口兒….香袋兒身邊低掛….鞋兒白綾高底步香塵…..口兒常噴異香蘭麝….」。明人的衣裳沒有口袋,若干物件可以掛在腰間,如香囊、香袋、荷包等,婦人多半這樣穿戴。蘭麝通常指蘭和麝香,指濃厚馥郁的香氣。潘金蓮的香就是一種濃烈帶有誘惑性的香氣,兩人首次雲雨,「星眼朦朧,細細汗流香玉顆,酥胸蕩漾,涓涓露滴牡丹心。真個偷情滋味美!」潘金蓮的香囊都成了偷情的証物,與琴童的錦香囊葫蘆兒,與陳經濟偷情時,「銀絲汗巾裡著一個玉色挑線香袋兒,裡面裝安息排草,玫瑰花瓣兒,並一縷頭髮,又著些松柏兒」。


潘金蓮的香,是性也是色(美色),只要與男人交合,無論是西門慶、琴童、女婿陳經濟,她一定香薰鴛被,沐浴蘭湯,全身香噴噴。裁縫女兒出生的她,從小便被男人賣來賣去的,潘金蓮的生存靠的是她最原始的本能,美色與性。所以為了追求她要的,不管是人與性,不惜殺夫(武大郎)、嚇死官哥(李瓶兒的兒子)、讓西門慶吃三顆春藥精盡而亡。


第五十一回「月娘聽演金剛科,桂姐躲住西門宅」文裡「抖些檀香白礬在裡面」就是在香湯裡。文裡怎麼形容潘金蓮的美和香,她和西門慶在親嘴時,「自覺甜唾溶心,滿脂香唇,身邊蘭麝襲人」。潘金蓮剛嫁進西門家,大老婆吳月娘看她「檀口輕盈,引得蜂狂蝶亂。玉貌妖嬈花解語,芳蓉窈窕玉生香」


明代流行合香,合香方明代周嘉胄的《香乘》和高濂《遵生八箋》裡都有記錄。《香乘》提出合香的要領是調和各種香材,使之性味協調,氣味和諧。產生調香者所謂的好香,書中收錄很多操作性強的合香方法,「麝滋而散,撓之使勻。沉實而腴,碎之使和。檀堅而燥,揉之使膩。」足見不同的香方配製,展現和合之美。合香也會根據地點用途,有「宫中香」(宮廷用)「帳中香」「衙香」(閨房臥室用)「清真香」(修煉用)等名稱。高濂文中寫著「余錄香方,惟取適用,近日都中所尚,鑒家稱為奇品錄之,制合之法,貴得料精,則香馥而味有餘韻。」用以香囊佩戴,化妝,薰香,沐浴,口腔牙膏,無所不在。




明代名畫家孫克弘的〈銷閒清課圖卷〉裡面就看得出明代人焚香的情景。(翻攝自故宮)



李瓶兒的香是沉香,代表她是有錢階級,她靠宮中的花太監、前夫花子虛累積財富,結果被西門慶人財兩吃。第十六回「西門慶謀財娶婦,應怕爵慶喜追歡。」李瓶兒「床後茶葉箱內,藏著四十斤沉香、二百斤白蠟(香蠟)、兩罐子水銀、八十斤胡楜椒。」全給西門慶蓋房子打通園林,只為了嫁他。有人形容《金瓶梅》是無神的所在,雖然內容有很多拜佛念經,但裡面的人物是沒有信仰和覺醒的,唯一有點覺醒的是李瓶兒,死前頻頻噩夢懺悔,自覺對不起前夫和兒子。


沉香是歷經滄桑之後結香綻放芬芳,具有靈性和覺醒能力,也正呼應著李瓶兒的自覺,可惜還是太晚。花太監是廣南鎮守,明代官職是雲南的布政司,因此李瓶兒的沉香應是雲南沉香。雲南因地理環境接近越南,因此香氣與越南接近,底韻甜而帶香蜜,清涼而有變化。明代下西洋停止之後,國外進貢的寶石珍品斷斷續續,此時發現雲南邊境多有寶石珍品,朝廷開始收購,作為取代下西洋的變通手段之一。因此明代派往雲南鎮守的太監多飛揚跋扈。




(左)《金瓶梅》敘述晚明生活,香是日常,《博古圖》把明代男女探究欣賞香爐古物的熱情完全表現。( 翻拍自故宮小時代的日常展)

(右)明代婦女總是香噴噴的,最愛薰香衣被,《金瓶梅》裡總是如此,明畫家陳洪綬的《斜倚薰籠圖》可以看出婦女的喜愛。(翻拍自網路)



西門慶的香既精彩又情色,他本身是生藥鋪起家,香藥鋪在明代相當盛行。明仇英的《清明上河圖》裡的「上料八百高香」的香鋪看出。先看他如何行賄取得一官半職,除了金銀珠寶絲綢外,送蔡太師的禮目,金鑲奇南香帶一圍;送蔡狀元的禮,合香五百(兩);安進士,合香三百。升官又生子之後,大辦筵席玳安兒送他五斤沉檀馬牙香。劉內相差官則是送了八十股官香,一盒沉速料香。宋御史也是差官結豪,送禮包含一根沉香。可見這沉香與香料,形同富貴財產,是官商勾結的好東西。


他對女人還有一性癖好,如現代人的SM,滴蠟燙身取得快感。他喜歡在女人身上燒香,在心口、肚子和陰戶點香,第七十八回「西門慶兩戰林太太,吳月娘玩燈請藍氏」,「西門慶袖內還有燒林氏剩下的三個燒酒浸的香馬兒,撇去他抹胸兒,一個坐在他心口內,一個坐在他小肚兒底下,一個安在他毛必蓋子上,用安息香點著。須臾,那香燒到肉根前,婦人蹙眉齧齒,忍其疼痛,口裡顫聲柔語,哼成一塊。」顯然他才玩過林氏,這回遇到如意兒又再玩一次。之前別的章回也寫過跟王六兒、潘金蓮也玩過。


安息香在《香譜》裡記載,《酉陽雜俎》曰,安息香出波斯國,其樹呼為辟邪樹。《本草》云,出西戎,似栢脂,黃黑色,為塊,新者亦柔軟,味辛苦無毒,主心腹惡氣鬼疰。中藥裡是通竅,《紅樓夢》寶玉娶親,得知新娘不是黛玉,昏聵復發,賈母在房點安息香,定住他的神魂。但明清時期,安息香有時也是指線香。徐珂《清稗類鈔》〈制安息香〉,「安息香樹之脂,堅凝成黃黑色塊者可為香,並可制藥,今通用之安息香則多以他種香料合木屑作線香狀,但襲安息香之名,實無安息香料也。」


西門慶的香癖,是很直觀的,嗅覺通往淫心,充分追求肉體的快感,是偷香竊玉的好手。他總是口含香茶兒,香茶兒不是泡茶,而是混著花香清潔口腔的香餅,在《金瓶梅》有香茶有木犀、玫瑰和桂花等香調,在《香乘》和《香譜》裡有記載,以些許茶葉、花香、香料和米製成香餅。香茶兒後來很有挑逗的玩物,不僅是親吻的最佳工具,也是陳經濟和孟玉樓的性暗示,而且他每天隨手藏在袖裡的穿心盒,以前都是放香茶兒,後來改放胡僧的春藥。最後就是這春藥讓他精盡而忙。


《金瓶梅》裡每個人物都是被欲望追遂的生命,孤寂而恐懼,每個人都香噴噴的出場,卻都死在腐味裡。潘金蓮被剜心剖腹,砍斷頭顱的血腥裡;李瓶兒患崩漏之疾,死在血崩裡;西門慶則死在精液和生命衰竭裡。可惜從枯朽中綻放芬芳的沉香精神沒有給他們啟示,沉香對他們只是物質,卻沒有看到它真正的價值。



註:

[1] 韓國獨立導演金基德,擅長處理人性的黑暗與慾望的逾越,他的電影通常毀三觀,直接挑戰人的道德理智線,充滿人性的荒謬與瘋狂,以及對現世的無奈。《聖殤》《援交天使》《空屋情人》都在歐洲影展得獎,其中《聖殤》更橫掃坎城、柏林和威尼斯影展大獎。他的人也備受爭議,後深陷性騷擾風暴,2020年12月得Covid 19死在拉脫維亞,享年59歲。




                                                   -   -   -   -   -   -   -   -   -   -   -   -   -   -   -   -   -   -   -   -   -   




【身體書寫】   


在不斷的腦內革命中成長


沈寧衛






剛踏進練功房時,自「認為」身體空間很大,也「認為」多數的入門功法很簡單;若遇到一些不擅長的功法,則選擇逃避,甚至不想練;雙人對練的推手功法,更常「認為」跟對手配合很麻煩,乾脆躲在同學背後,蒙混過去就好,內心也常嘀咕老師為何要教這麼久的對練啊! 練功前5年,我就在一堆的「我認為」及逃避中度過。


正因為選擇了自己的認為,很自然地關掉眼睛、耳朵,也嗅不到外界的訊息,僅剩一張愛狡辯的嘴巴,以及遲遲無法層次進階的功法,生活當中自是充滿與自己牴觸的大小事。為何自己的功法無法再提升呢?因為不謙卑,所以覺得不須屈膝落胯;因為不求甚解,錯把拉筋當延伸;也因為逞強,所以不會善用丹田等等,有太多的認為阻礙了功法層次的提升。開始有這些覺知時,已是練功的第8年。8年看似很長,但能在短短8年就讓累積20年甚至30年的執念鬆動,誠屬不易。


一個人的執念,或許是寫在DNA,或者是社會的集體意識所造成,不僅影響自身,尚擴及身邊的家人及朋友,也攸關生命的品質。但如何破除我執?唯有以「身體」為介面,透過體神經及感覺神經與大腦連結,進而打破大腦的慣性思維,不斷地藉由身體的覺知進行腦內革命。當大腦的執念瓦解,身體自然願意屈膝落胯;也就能體驗到丹田在身體產生的奧妙;並且有耐心的感覺延伸與拉筋的不同,內心不再反抗。


在漫長的練功歲月中,我是如此的經歷著,並且看見自己的身心腦素質,因著練功而逐步成長茁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