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12日 星期三

東醫氣機導引第190期電子報 / 坐看雲起時

【編輯小語】   

​坐看雲起時

​編輯部





編輯的工作就像編織,拿到什麼材料,就編出什麼樣的織品。這一期電子報,隱隱有點測試自己,也測試大家的意思。所以,一開始丟出每月專題的徵稿啟事,就沒打算積極邀稿。果然,不論是主動投稿的,或是熱心同學幫忙催稿來的,少有「針對主題」的作品,各說各的,各抒己見,甚至有積存多年的舊稿出清。

我們「同人於野」的徵文推不出去,鮮有人搭理,按過去的慣性,大不了自己化名寫幾篇充數,誰怕誰!加上這半年真實的跟一隻野性難馴的德國狼犬過招,為了「同」於「野」的各種心理調適,要寫上一本書也不成問題。可是啊,這就枉費了在東醫打磨了大半輩子。人心時勢的變化,處處是機鋒、是隱喻,沒能抓住這些線索,好好看一看,那就太遜了。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上一期,我們的主題是〈尚待努力的「從飛龍在天,到群龍無首」〉,才一個月時間,大家就快速進階到「群龍無首」了!——這個跡象,也太讓人興奮了!

而這個快速的轉變,關鍵還在這一個月以來,張老師給種子班的課程,每堂課都是思想觀念的狂飆——一層一層的顛覆、推進,再顛覆、再推進⋯⋯。速度之快,思維之縝密,沒有屏氣凝神、全神貫注,一個恍神,你就迷路了。

所以,同學的進步,不在言語文字,而在態度、在行動。

於是,作為編者,面對這樣的一群同學,我們什麼也不用做,就閒閒地,坐看雲起時吧!

 

 

 

    -   -   -   -   -   -   -   -   -   -   -   -   -   -   -   -   -   -   -   -   -   




【 專題  / 練功筆記・之一】  

一切只是選擇

​沈紅玫






「你們啊!不要盲修瞎練!」

上課練功,老師是不說話的,這聲嘆息,應該是他不知從哪裡飄回來時的感謂。

如果我是李安,我要把這個畫面留下來。

學員拎著包包,佝著腰,低頭從老師的音波底下碎步往外跑,老師的真意還繼續在空中迴盪,但他會小心不讓自己的叮嚀絆倒了要離開的腳。

「你們要問自己:到底我是在為時間活著,還是為生命活著?到底我是為時間負責,還是為生命負責?到底是時間重要,還是生命重要?你們總覺得一切都要在時間內完成,活得久就算成功。這都要由你自己回答,答案在你心裡。沒有好答案,只有真實的答案。不必管它什麼高尚卑下,端看你自己如何轉,這叫『思維禪』。沒有道理,只有自己。下課!」

老師是最後關燈的人,他選擇的是對生命長廊的嘶吼,我們選擇的是永遠都在趕時間的曲僂。

如果用李安的眼把老師釘在亙古長空⋯⋯?

媛媛問:「只要念起就是妄心嗎?如何找本心?」

碧珠答:「色受想行識中的色受是六根本能,如再去想,起心動念就會形成妄心,出現自己執著的識了,六識一旦形成就很難滅,所以要在想的階段去下功夫,就是不想就不起心動念也就沒有妄心了。」

啊,我的六根六塵六識!沒有了內心小劇場,我還算活著嗎?

多少次,在那方寸練功之地,滿室「氣宜鼓盪」,無限歡欣,淚水難抑,老師卻收了功,伏了氣,止于所不可不止。一聲下課!彷如在向庭上說:「陳述完畢, I rest my case.」

那樣的夜晚我總是暗自嘟囔,才剛漸入佳境,老師為啥不帶我們走深一點,停久一點?還說什麼「進愈深,所見愈奇」!

這會兒,老師又說話了:

「這一切只是腦的換算(computerizing?)。 我們聽到的所有的一切都是別人的投影,一件事情就看你對那個假象如何換算,所以,只存在一個本心。老師的說法也只不過是你的一個緣影,任何一個相在你面前呈現,全看你如何處理。我們容易迷失的是拿假象當真相(or拿真相太當真相?),然後在那裡執著。」

哦,我大概懂了。一個會創「股海人生」的人怎麼會不知道帶你進去,一定要帶你出來?然而,修煉的佳境癮頭勝過嗎啡鴉片,帶我們一窺堂奧其實不難,怕的是我們不肯出來。更何況,「吾愛吾師」是如此地政治正確,我們死抱著「其心可感的真相」不放,老師可能會希望自己從來不曾來過。

《金剛經》:「須菩提,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




【 專題/練功筆記・之二 】  

人生三問

高袖桐

 

 




張老師上課問大家,人生的三個問題你想過嗎?

 
一、為什麼要活著,活著的目的是什麼?

我是這麼回答:在一切具足的靈魂中提取驗證我的感知,覺知我的感受,告知靈魂我知道了,我活過了。


二、你有什麼臉活著,你的價值是什麼?

當人是一個無比的幸運的機會,可以一次又一次的經歷,從經歷中不斷覺知感受、修正,要好好珍惜。

每一個永恆(結果)可以重來、每一個當下(選擇)可以重來、每一件事情(失敗)可以重來、每一個曾經(錯過)都可以重來。

只要你的「人身」還在,一切都可以再來。

 
三、你活著做什麼?

可以操控好慾望。在人生的遊樂場中,滿足名、利、權、情、欲、食、睡的所有慾望,學習不被慾望控制,而超越一切慾望。知道所有的慾望只是讓你完成一次又一次的感知,會記在身體肌肉細胞裡,不是握在手裡。一直握在手中,就會像永遠做不完的奴隸,適時功成身退。

克服恐懼:過去、現在、未來的恐懼如果可以一一克服,人生是精彩萬分的。好好事先準備好每一次的人生演出,可預期的狀況全部想過一遍,可以掌控的盡量不要發生;不能掌控的,因為自己已經盡力了也不會有太大遺憾,因為想過了也不會有太大衝擊。

擺脫制式、執著:大腦會設定一個最省力完成的模式,所以人會不知不覺用一種慣性方式解決問題,而人也常誤以為,以往就是這麼解決的,而繼續不變的用此面對人生一切問題。然而世界分分秒秒不斷變異中,需要隨機應變去應付外來一切。氣機導引練功目的就是讓神經遞質形成更多的連結,只要你勇於面對,DNA會幫你渡過難關,生命的所有配備都是幫你完成的,趕快去提領自己的寶物,創造更大的可能性。

每個人都有自己無法覺察、無法抗拒、無法擺脫的因果,很難改變,這是每個人的人生課題。只能悲憫,或者從中幫忙,不要起心動念去對抗否定他人。要改的是自己,能適應局勢、萬物。

好好愛自己,生生世世就靠你此生來幫助靈魂一次。「無顏見江東父老」,因為,江東父老是你的靈魂。我相信,身邊即使一無所有,也不會恐懼的。




/




 【 專題/練功筆記・之三】   

同與不同,在此綻放

游夙君

 

 



去年11月的某次課堂,師提及有關天人合一的某個面向的描述,大意是:當你成為導體,處在不同環境裡,你可以閱讀自己,也明白自己與所處環境的關係性,此即小宇宙大宇宙。同與不同,同人於野。我想能這樣的人,肯定是能與自己,與他人,也與所處環境和諧一致的人,那麼具體的實踐又是怎樣的風景呢?

寫完以上文字,腦袋空空,起身騎著單車出門放鬆。正值傍晚時分,鄉間小路上望向遠邊的天際是一輪橘紅,隨著左踩右踏,緩緩前進的視野裡,田間群鳥霎時間飛起,襯著落日餘暉的光影,身心盡是時間靜止般的美妙!

美妙之後,還是得回來面對功課。話說所在班級最近有個實驗性的自主練習,除了無極非無極的練習外,班長讓大夥依籤順序輪流分享上課心得,內容自由發揮。有幸抽中首回分享,帶著一種「早死早超生」的莫名興奮,一週前問了同場分享的同學打算如何取材,以為參考。那晚有人以課堂曾有過的提問:「為什麼活著、活著做什麼」為題,表達了自我期許。有人分享三丹田在生活中的實踐、曾有的困惑及課堂裡的感動。有人雖無特定主題,言談間有日常角色而來的責任擔子。我呢,在一週的空檔中,依建議想著分享的題材,想來想去想不出主題,唯一重覆浮現的是「硬頸」與「靠腰」,咳!就是不時地靠腰部用力!整體的練功心得就是「用力放鬆」!到底是放鬆?還是用力?班長從中摘要、回應與邀請,當天唯一的男同學也以自身經驗、思想等投入並接起幾個主要分享者的經驗,其他人陸續回應,也有些人默默地醞釀中。而張老師成了當天不在場的在場,同學們說著面對課堂的參與姿態,憤怒的、恐懼的、困惑的、感動的、喜悅的、深刻的......,這些在不同時空的發生,原本充滿情緒張力,再言說時已是另一番風景,那夜則成了連結眾人的當下。

我們這一班彼此有許多的不同,有老、中、青不同的世代,有人生長在戰亂、動盪之時,有人生在承平、經濟起飛的年代,也有人是網路、手機、社群網站發達的世代。因著氣機導引而同在一起,還能一起練功,實在是奇蹟!分享、聆聽、回應、笑聲、靜默,交錯在真心話大冒險的過程中,感性在其間流動,就像在畫布上塗抹屬於自己的色彩,你我他依隨己意彩上幾筆或線條或形狀,揉合而成的色彩圖像,是各自身上承載著的家庭、工作、鄰里社區等不同場域裡許許多多生命經驗歷史積澱的多元呈現。在20211213當晚的聚合下,於練功房集體創作了一幅異中有同,同中有異,差異並存又互補的歷程性繪畫。

這一切,感覺像是老天爺給的sign,什麼sign?蹲蹲廁所,趕緊「棒賽」卡實在。



 





 【 專題/練功筆記・之四 】   

雪山坑教我的三件事

​闕建珍




從開始有機會到雪山坑,就看見房子四週懸掛著密密麻麻的蜘蛛網,去了幾次,蜘蛛網清了又結、結了又清,原以為就這樣了,大自然,本該如此!不料老師一聲令下:「劃清界限」,最近再看房子架構上的蜘蛛網居然不見了,環境四周的蜘蛛依舊保持活力旺盛的面貌,樹梢上隨處可見它的蹤影。

小小的蜘蛛尚能清楚界限,而我們呢?卻常在關係裡想不明白看不清楚,侵門踏戶而不自知,搞得裡外不是人,困擾痛苦不已,更常聽到:我是為你好!真相真的是這樣嗎?

第二件事是拔草,從一開始直挺挺的站立,即能清楚發現雜草,拔一段時間之後,哇!我的媽呀!怎麼還有?同是草,看似同,其實不同,雙腿更下蹲,草與草之間夾雜著細長的葉子,不能小看它,根還扎得蠻深的,需要花點時間輕輕左右的搖晃它,才能順勢將它連根拔除。

拔草的過程中蹲~蹲~再蹲,是需要一次又一次、一層又一層的拔除不要的雜草,到最後才能形成心中想要的,一大片鬆軟、厚實、純淨的草坪。就像鏡頭轉~轉~再轉,從什麼都要、什麼都好,最後發現多不一定是好,少也不見得是單調與無趣,在於你如何賦予它生命。人說攝影是一種減法的藝術,人生不也是這樣嗎?想要活得自在明白,也需透過一次次發現、一層層剝離才能顯現出來。

拔草教我〜透過身體的受〜專注〜到成為,成為你想要它成為的樣子。鬆柔、單純帶給人快樂。





第三件是妙觀察,將咖啡豆看作樹葡萄,同樣是成串,一個長在樹幹,一個長在樹枝上,了然的人一看就知,而不是只憑一時概念就脫口而出,那就是我〜馬虎成性,差不多、大概啦!OK啦!可以啦!等定下神才發覺不是那一回事,緊張慌亂即起,觀看自己的因果,種什麼因就形成什麼果,真替自己心驚膽戰啊!

妙觀察〜觀看所有事物,藉觀〜察心。




老師上課一再提空、提因緣,緣起緣滅本是空,過去現在一切都是幻覺,有如夢幻泡影,一切是假相,都是想出來的,而不要把人把事想太多、看太重,因為生命是由無數相所形成,但我的想不一定是你的想,我的看也不一定是你的看,直接不要想,受就好,現在就是透過這些假相來練出自己的本性真性。

覺受,覺〜受〜,要覺也要受,缺一不可啊!




/

 

 

 

 【 專題/練功筆記・之五 】   

氣機導引的養生觀

​呂一慈



 

由於科技的進步,現在有許多食物是來自基因改良的農作物,人體細胞必須重新辨識,有些人體DNA無法辨認的有毒物質也隨之侵入人體,例如,地溝油。這些都是過去數百萬年人類生存演化史上沒有遇見過的物質;身體不認識它們,也無法處理它們,只好在體內堆積起來。再加上現代人的運動量大幅減少,身體排毒功能快速下降,長久累積的毒素,就成為健康殺手。

西方醫學之父希波克拉底說:「人體內有自然療癒的力量,這是我們遠離疾病的最佳稟賦」。黃帝內經也提到養生的智慧就在瞭解人類與自然之間的關聯,順應自然界的運行規則,並善於培養自身的能量,這就是讓我們避免疾病,健康延年的根本之道。

現代人以身心靈結構人體,慣以解剖學、心理學、或神經學解析人體奧秘,古人則以三丹田管理人體,發展出氣與經絡的概念,仿天地山川、日月星辰、水澤之靈,主張將人體視為完整有機體、小宇宙。三丹田的結構與運作涵蓋人體全貌,下丹田主身,修練體神經系統,開發運動神經和感覺神經的覺知,以生理學和解剖學為主。中丹田主心,修練自律神經系統及其周邊系統,如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系統,乃至內分泌系統,屬心理學範疇。上丹田主靈,修煉腦神經系統,開發靈性,屬宗教學、哲學領域。

腦神經會影響自律神經的作用,也會影響運動神經。影響自律神經最深的是從眼耳鼻舌進來的訊息,因為這些進來的訊息會影響大腦的想法,會影響內分泌的變化。人必須清楚了解身心靈結構人體全貌的邏輯。人若明白這邏輯,就會明白遇到困難要啟動哪個開關。

氣機導引的養生觀包含飲食、起居、情緒、運動、和接近大自然五個向度。以下分別用這五個向度來解釋身心靈三個大項。
 

(一) 飲食 :

飲食是指飲食管理,即進食的時候,身體所感受到的味覺,又自己是否專注於感受食物的味道,當時的心理是甚麼狀態?是憤怒,盲目或忙碌?心是否在平靜的感恩狀態或自在狀態?吃了食物之後,大腦產生什麼想法?有無跟心和味覺連結?還是擔心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而自責不已?飲食管理就是時時刻刻覺察自己在進食的時候身心靈的狀態。


(二) 起居 :

起居是身心靈的起居,何時是身體做動作,何時是心裡想一想,何時是大腦需重新思考?在處理事情時,身心靈三者的出場順序。



(三) 情緒 :

情緒是指身體的情緒,心的情緒和大腦的情緒。身體的情緒就是痠痛脹麻,心的情緒是怒恨怨惱煩,而胡思亂想就是大腦的情緒。情緒應該是被管理,而不是消滅它。例如身體痠痛時,不要影響心,因為心裡有壓力就會影響身體。身體的痠痛,起心動念,就會起煩惱,心裡就會有壓力,就會想方設法離開痠痛的感覺,就會影響我們的情緒,進而胡思亂想,啟動更多的煩惱…,那就是一種惡性循環;如能將痠痛的感覺停留在身體的感受上,而不去影響心的情緒,煩惱自然不生。當身體更強壯時,痠痛的感覺就會漸輕,更不會影響心的情緒了,如此則進入善的循環。身心靈三者要互相減輕給對方的壓力;要練習大腦不給心壓力,心不給身體壓力。學會這種肚量與身心靈的情緒管理,才能學會人際間的互動關係。其實人活著一直在經營、建構、學習一種價值系統,也就是「生命態度」。但是生活中卻沒有窗口去接觸。

心情不好時不要講道理,因為道理不存在心上,心只存在感覺和情緒中,這是兩套不同的系統。

心情不好時也不要問誰是誰非,因為心是不講道理的。「心」不是具體實物,與它連結的是人體內分泌系統。當一個人心情不好時,不是勸他「想開一點」,而是「想透」就好。也就是腦想腦的,心想心的,然後連在一起。心情不好時不要講道理,越講越痛,越講越合理化自己的痛苦。

所以當心裡矛盾或痛苦時,立即停止大腦的思考,也就是停止對邏輯、是非對錯的思考,因為這種舉動沒意義,無法解決事情。因為在心裡的感受只有你有,別人不一定有跟你一樣的感覺,或者有一樣的感覺,但是強度跟你不一樣。所以一定要有一方用大腦把心帶離這種情境,它才會斷掉這樣的關係。因為兩個銅板才會響,情緒不會單獨存在,一定要有一個對應的意念,情緒才會活著。若沒有對應意念,情緒會隨著時間消逝,也就是對應意念慢慢模糊。這是時間的問題。因此要時時刻刻很精準的了解自己身心靈的當下狀態。平時我們都被工作、責任綁架我們的身心靈。唯一的解決方法不是拋開一切,而是在事件裡面成長。


(四) 運動 :  

運動是指腦的活動狀態,心的活動狀態,以及身體的活動狀態。

當身心靈都達到自主性存在時,在做動作時有一套內在思想,而不是比手畫腳,做動作時,我們的人生已經改變。因為氣機導引的十八套功法,就是十八條身心靈的人生道路,它會帶我們走身體空間的變化,這些變化也就是人生會遇到的各種狀態,最重要的是我們在這些變化中都能維持身心靈的平衡。


(五) 接近大自然 :

何謂大自然?「身體以外」就是大自然。因此大自然無所不在。難道住在山林野外的人都很長壽嗎?未必。人心處在大自然狀態,才是真正在大自然狀態,也就是小宇宙。

接近大自然就是指腦的狀態、身體的本能,還有「心」,都跟著自然規律走。小宇宙等同大宇宙狀態。


以上五種養生方法是在學習身心靈要跟著自然走,遵循自然規律。大腦不要設定很多執著,心不要記憶很多痛苦。法則存在自然中,不須學習,只要善於觀察,事業將蓬勃發展,生命就神采飛揚,這才是宇宙真相。我們只是經歷一切,最後我們將發現自己似乎甚麼都沒學過,覺得是自己自然而然就會。如道德經第十七章裡提到的:「功成,事遂,百姓皆謂:『我自然!』」事情成功了,老百姓還渾然不覺,說是自然如此的。

不管諾貝爾獎的實驗多偉大,在實驗之前,都先形成一個假設,任何研究實驗都是從假設開始。現在把氣機導引的養生觀放進自己的身體與心理,也就是在自己的身心裡形成一個假設,然後自己在日常生活當中去做實驗,最後每個人都會形成自己的研究成果。

每個人不依身材長相都有不可取代的功能,即每個人都有能量。人最可貴就是在萬物中剪裁出自己的能量。學習氣機導引最重要的是最後產生的「靈動力」,要產生這種靈動力,需做到氣沉湧泉,並且有身心靈一致的邏輯,也就是宇宙能的邏輯。人一生的努力都是為了下一個生命的延續。生命的空間是無限的,也就是無限的過去,無限的現在,和無限的未來。



 

 

/

 

 

 

【 專題/練功筆記・之六 】  

人我OK論

​蔡淑貞





人一生下來就知道自己、擁有自我,也學會自我保護;開始離開父母走入社交團體,就知道人我的差別,會在意別人的眼光,在乎老師的目光、注意和稱讚。這一切都是天性使然,不必人教,我們自然就會,不同的只是程度的差別,這關乎個性。

當阿充老師在課堂上提出「別人看我都OK」及「我看別人都OK」這一組議題時,馬上引起台下一片共鳴,大家紛紛談論了起來。為什麼大家對這組話題會這麼有感呢?恐怕與自身的經驗有關,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曾在這相關問題上感受過或想過。

「別人看我都OK」嗎?如果你這樣自問,其實沒什麼不好,因為我們活在群體的社會,顧慮別人的想法或看法是必要的;但如果它成了你心頭上的焦慮或問題,老是在意別人對你的眼光或評價是否OK、擔心別人對你有所負評,那麼你就無法放心、沒有心理負擔、勇敢地邁出步伐,做事總是縛手縛腳,活在自設的牢籠裡。

我從小就是個較放鬆、自在的人。父母在生下兩個兒子之後生了我,一切圓滿,我在排行上是屬於較輕鬆、沒有壓力的人。父母對我們三個兒女的成長一向順其自然並盡力支持我們,所以在課業和其他方面的表現上,我們也是盡其在我但不強求。

我的個性難道就不在意別人的眼光嗎?會,但不會過度。我在意別人的評價嗎?當然會,但不會因此而束縛自己。舉在東醫群組發生的事例來說,當美玲老師對我說「有人說你po的東西太自我,他們不習慣」,要我注意一下。被別人視為異類,我當然難過啊!但群組發言的標準在哪裏?我抒發感想、提出看法就被說太個人了,老實說我還真有點不知如何調整自己才能順別人的意而不出錯。為了不造成我這老同學的困擾,我選擇退出群組。我可以在這上面多注意,但不想削足適履、無法做自己。我就在能夠接納我也願意認識我、了解我的地方放心說話吧!這就是我在「別人看我都OK」方面的處遇和想法。

「我看別人都OK」嗎?這是個好問題!這樣的人不是個性瀟灑、不拘小節或看什麼都好,就是雍容大度、能接納萬事萬物,包括身邊所有的人,而後者是可以學習、修鍊的。當一個人能看任何人都OK,他是幸福的,在人際關係上一定和諧、圓滿。我雖然還沒能達到這個境界,但我可以以它為標竿,不過我又不會太過於拘泥、一定要求自己要做到。凡事遵守基本的規矩、謹守禮儀並善待他人,其他的就順其自然。其實如果能放下自我,降低點標準,凡事尊重、理解與包容,就無處不OK,不是嗎?大家一起來努力吧!

 

 

 

 /




【 專題/練功筆記・之七 】  

功成不必在我

​范家豪




「鋒刃邊緣」電影中,屆臨退役的選手卡姐,在擊劍職業生涯中,能在最後一役奪得金牌,是她最強烈的渴望。面對一路指導訓練的學妹小拉,小拉心中亦知道這是卡姐最後一戰,而自己還年輕,還有許多四年可以挑戰,故而未盡全力出擊。看出端倪的卡姐,訓斥著要其奮力出擊,小拉依著一路來的訓練,沈穩住後,在最後一擊險擊勝出,卡姐看著一路教導出的後輩,心中甚是喜悅,但另一面卻也遺憾,自己未能得到一面金牌。

卡姐依靠著的是一路自己的努力,當看著頗有天賦的小拉,又得到教練獨自教導,心中難免有隱隱的不平衡。訓練結束後,總是默默的不斷看著錄像帶,研究策略與其破綻。而小拉看著卡姐,看著她的強大穩重,卻看不到其背後的付出。

卡姐看著努力、進取的小拉,卻沒看到她也有脆弱的一面。當在一次練習賽中,不小心韌帶撕裂傷,恢復期需三個月,這將會錯過奧運賽,所有人都勸其之後還有機會,頓感孤寂的她,放醉自我,跑趴飲酒,一次遇到了流氓,茫然、不知何所往的她,只知道她要往前,帶著渾身是傷,來到卡姐家,眼神卻堅定的訴說著繼續訓練的渴望。卡姐看著她的堅毅,亦改變了原本的想法,將全部的經驗教與小拉。

最終個人賽中,卡姐終未能奪得金牌,遺憾中想交棒給未來時,小拉表示是卡姐的一路教導才有今天,終於使其轉變了思維。同時,卡姐以教練角色引導的其他隊友,反而在最終團體賽排名中贏得了金牌。

知其雄,守其雌。雄雌,是身體的實力,卡姐的經驗累積,知道自己的實力,卻仍在賽前不斷反覆的分析、研究著即將迎戰的對手。是為天下谿,像小溪般默默的流著,在他人看不到的地方,自己默默努力著。

知其白,守其黑。白黑,是大腦的認知,小拉在受傷後,周圍的人皆勸其放棄參賽,小拉也明白,灰暗中,卻也聆聽著最深處細微的心念。為天下式,在遇到挫折、困惑,不放棄、不服輸,是其中的倔強。

知其榮,守其辱。榮辱,是內心的感受,卡姐本來可以追求自己的榮耀,不需要教導小拉,但看著後輩的堅毅,決定甘願無私的教導,即使知道自己將會被超越。為天下谷,看到山的高度,知道著榮耀,心胸如山谷般的深。

我們總是看得到別人ok 的一面,卡姐看到小拉的積極,卻未能看到學妹也跟她一樣也有脆弱的時候。小拉看著卡姐的穩健,卻沒有看到其背後付出了多少。

在飯店職場工作時,一直以來,只能看到自己的付出努力,只在乎自己ok 不 ok,覺得主管或是老闆能力就是要有,覺得下屬不足的地方就要改進。殊不知,自認為在工作上受了委屈,而主管或老闆在外受的委屈,我又看到了多少?下屬們的努力付出,我又看到了多少?在當上一部門主管時,同時也傲驕了,一切想要掌控著,主導著,表現著,選擇性著做事。

道德經,是為一標尺。把自己放上去,看看自己在了哪個位置。

現在,試著往後退了一步,少了榮譽感,少掉了主導,多了分「願意」,任何發生的事,都跟你有關,面對著,去做著。而視野似乎稍微有些轉變,每個人有著不同於我的邏輯、思維、運行,在當我 ok了時,會想著我怎麼幫其他人也ok,流動著,自己不再那麼的重要。我仍不知道老闆在外的艱辛,但知道和每個人相同的是,有著壓力、有著委屈。

電影中,卡姐境界的轉變,放掉了既定的榮耀感,無私的教導,推進後輩往前;小拉知道自己的天賦,但最後也知道自己不足的部份,各自站上另一角色位置,看到了不同的高度,成就在眾人,功成不必在我。




    -   -   -   -   -   -   -   -   -   -   -   -   -   -   -   -   -   -   -   -   -   





【 專欄一・體證道德經 】  

絕學無憂

​文稿彙整/游夙君





道德經第二十章〈食母〉
絕學無憂,唯之與阿,相去幾何?
善之與惡,相去若何?
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
眾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
我獨泊兮,其未兆,如嬰兒之未孩;
儡儡兮,若無所歸。眾人皆有餘,而我獨若遺。
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俗人昭昭,我獨若昏。
俗人察察,我獨悶悶。
澹兮其若海,飂兮若無止。
眾人皆有以,而我獨頑似鄙。
我獨異於人,而貴食母。



道德經第二十章是非常重要的一章,就是在講無極內息導引的身體狀態。修行就在起心動念處,念頭升起,心常不自覺追逐不捨、黏著不放。因為大腦的念頭常不由自主,你希望快樂,它卻痛苦;你期待放空,它偏偏胡思亂想。所以修行不容易,而我們可以從身體修。身體細胞能依指令執行,所以我們透過練功與身體對話,從身體的覺知做起。

「絕學無憂,唯之以阿,相去幾何?善之與惡,相去若何?」就是不要記憶動作外形了,身體的學習要投入情感。唯之與阿,相去幾何?善之與惡,相去若何?做得好或不好,有什麼差別?只是態度不同而已。不要管動作怎麼做,因你所在意的,就是你自己的樣子。這樣做出來的動作頂多像你自己,沒有融入動作中。不要管對錯、美感或醜陋,在動作中放空。重點是你在不在練功當下的心境裡。

「人之所畏,不可不畏」,練功的時候,身體有其結構法則,不能不遵守。遵循一個人身上的所有自然法則,該蹲就蹲,在能轉的地方轉,不能轉的地方,為什麼要轉?是為了追求一個樣子嗎?所以不要為了展現好樣子而傷了自己,沒意義。

「荒兮其未央哉!」未央,就是沒有盡頭;廣闊無邊的樣子,好像沒有盡頭。就像猿呼引肋、抱轉脊髓,沒有一個地方有斷點,沒有開始,也沒有結束。

「眾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獨泊兮,其未兆,如嬰兒之未孩,儡儡兮,若無所歸」,眾人在那個地方好像要表現什麼,要享受什麼。只有我孤獨一人,悠遠淡然。「其未兆」,跟自己對話,如嬰兒般活在全然的滿足裡,不在後天制式動作的記憶裡。做動作的時候,安靜無所求。每一個動作不是為了拉鬆哪一條筋、轉開哪一個關節。「若無所歸」,不需要有什麼目的,就只是進入感受自己的那個當下。

「眾人皆有餘,而我獨若遺」,老子教我們要守缺,知道自己的不足。每個人的動作看起來很鬆柔,好像做得很好,也覺得自己做得很好;「而我獨若遺」,只有我自覺不足。因為我還有很多地方沒有到達,還有很多可以開發的空間,還可以再往內看見自己。

「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沌沌兮,「兮」是指一種狀態,一種身心靈一致的狀態。做動作時,我們就是老老實實的,如愚人之心,了了分明。手、身、腿一體,身體一動無所不動,進入一個整體渾然的狀態。

「俗人昭昭,我獨若昏」。昏不是暈眩,是外混沌,內清明的狀態。一般人的動作做得有模有樣;只有我恍恍惚惚,動作依隨內息而走,外面看不到我內在力學而成的勁,也看不到我放鬆的樣子。

「俗人察察,我獨悶悶」,俗人察察,很多人在動作上做得稜角稜線,唯恐別人不知道他在做什麼,還外加解釋,或者記住每個動作的關鍵要領,深怕有所遺漏,反映唯美主義的學習態度。只有我在動作上回到內在氣息的覺知,隱藏所有的銳利。練功還是獨悶悶,感覺自己就好。不要急,因為練的是你與自己的關係,與練哪一招哪一式無關。練功是一種身體感知經驗的淬練,不是知識記憶的學習,讓情感到位就好。

「澹兮其若海,飂兮若無止」,「澹兮」蒼泛無邊像大海,沒有一個固定的狀態,沒有一個邊界可以依循。「飂兮」像高空的風沒有地方停止、到哪裡去都是一個過程,不知道它從那裡來,也不知道它要往那裡去。澹兮、飂兮都是一種心靈狀態,動作就是進入這種狀態。練功是向內面對自己,用心感受,看見之後也懂得放下,慢慢地有一天你懂得隱藏自己。藏的意思不是你不見了,是當你站在鏡子前面,它反射出來的那個你還在鏡子裡面,它不反射出來,那個還是你,不會變成別人。鏡子反射出的就是帶著目的、執著的自己。你那個罣礙、執著,在你的動作裡面一目了然。所以你必須藏住它,只剩下自己。一個什麼樣的自己,一個通透的自己,那個自己才是真的。這已經離開肉體制式招式的範疇,所以停留在怎麼比劃的層次是很低的。你要進到身體裡面去,直到情感能夠凝聚,最後動作進入形無形,欲無欲。

「眾人皆有以,而我獨頑且鄙」,眾人皆有以,大家都很清楚要怎麼做動作的理由,先有一個樣子在大腦的想像裡,再把它表現出來,這比較容易。「鄙」就是簡單。練功不是追求花俏的招式,而是專注凝神於當下。我沒有預期,所以不知道樣子會是怎樣。外形看起來或許相似,但內在整體的變化是很不一樣的。無,才能充滿變化的可能性;有,具體的形沒有什麼變化性。在無中變化,變化出外形的不一樣,你依舊看不出這個不一樣,以為同一招式,但其實不同。所以我獨頑似鄙,依然不動心,不執著。

「我獨異於人,而貴食母」,「食母」就是天道法則,一切的源頭。「貴食母」,尊重法則,回到源頭,最後都得歸於道。練功時,不管彼此做的動作多麼相似,但最終你還是你自己,叫「我獨異於人,而貴食母」。你重視的是身體的法則,道的內涵,形無形,欲無欲。恍恍惚惚地在一個整體裡面,不需要用你的樣子來證明什麼。最重要的是覺知你自己在那裡。

絕學無憂,慢慢從動作中的專注凝神,把自己轉變成到任何一個地方都能安在當下。每天如此淬練自己,這是要練一輩子的!




/



【 專欄二・圖靈集 】  

能量與程度

阿充






如果用二次元座標來描述一個人的狀態,我們可以這樣標示(能量,程度)。這裡要特別強調的是,「能量」和「程度」是分別的獨立參數,擁有各自的自由度,互不干擾的。每一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存在,在座標上都有自己特定的位置,所以修行移動的方向也不同,要先搞清楚自己的位置,才不會走錯路。有的人天生能量就高,能量高衝撞的機會就大,波動也大,苦難自然就多;有的人天生能量就低,只是安安穩穩地過日子,連苦是什麼都不知道。同樣的,有的人天生就程度好,再大的風暴他都能靜心以對;有的人天生就程度差,一點點小事就會讓他抓狂。能量不等於程度,但是能量創造了提升程度的機會,就像之前提過的「一切的發生是為了經歷,一切的經歷是為了超越」,當一個人具備了充足的能量,然後勇敢地面對苦難,才有機會進一步開發出覺性,登上更高的維度。

 
廣度與高度

能量可以創造出廣度,創造出許多撞擊的機會,比如說開創事業的人,他就會面對比較多的挑戰,也一定會帶來許多的苦難。反之,每天墨守成規、一成不變的人,看似修養好,其實是能量低,逃避苦難,這樣要開悟是很困難的。面對苦難的感覺就是程度,感覺OK了,程度就越高。試想一個地形圖的模型,能量帶我們去開拓疆土,打開平面廣度,程度讓我們提升高度,踏過的面積乘上高度就成了地形圖的模式,就像是我們的成績單。

 
氣數與境界

過去我們分別專文介紹過「氣數」與「境界」,能量就是氣數,程度就是境界。氣數就代表你還有多少的可能性,可能性只是機會的創造,不代表有結果,最終還需要境界來決定你的成績單。氣數高代表你可以修的科目多,境界要夠高該科才可以及格,才可以拿到學分。氣數低的人課選得少,即使境界高,每科都拿到高分,最終學分數還是不夠,無法畢業。

 
波動與平靜

能量高的人震幅一定大,波動就大,因此除了活動力大之外,遇事的反應也大,因此更容易觀察到自己的起心動念,反而是自我察覺的溫床。但凡事都是在得失之間,情緒的波動大,如果程度不夠的話,也有可能壓垮自己,身心崩潰。一個平靜的人不代表他道行高,可能只是能量低,所以遇不到波動。在波動中看見平靜才是真正的功夫。

 
交感與副交感

交感神經類似踩油門,副交感神經類似煞車,如果踩下超跑的油門配上腳踏車的煞車會有什麼後果?程度不夠,能量太高的話就會失控,發生悲劇。所謂的自律神經失調就是這麼一回事,兩者間維持一定的平衡,才能維持身心的健康。各位有沒有做過自律神經年齡檢測?只要花2分半鐘,透過心率變異分析(HRV)測得自律神經系統的強弱及活性,作為檢視生活中壓力參考,也可綜合數值,計算出自律神經年齡,如果壓力過大,自律神經年齡可能會比實際年齡高出許多。綜合數值越高,就代表你能量高,同時程度也高,如果你的能量高,但是程度不夠,報告就會顯示你處於焦慮不安的狀態。雖說能量和程度是分別的獨立參數,擁有各自的自由度,但是如果不能維持一定的平衡關係,生命潛能開發的過程中一定會出問題。


法性廣度(入世修行)與自性深度(出世修行)

佛法裡有所謂的修行座標圖,X軸是法性廣度,Y軸是自性深度。我們在生活中去撞擊出法性廣度,在撞擊中去累積出自性深度;或者說,我們要時時自覺培養自性深度,才能在生活中去撞擊出法性廣度。菩薩道與羅漢道之間存在著一種次第關係,也可以說要先把自己搞好,才有資格去幫助眾生。


十八套功法與無極內息導引

十八套功法無所不包,幾乎涵蓋了所有身體的功能性;無極內息導引無招勝有招,引領大家往更高的維度走。當你在無極內息導引有所體悟之後,再回到18套功法來,就會看到另外一番風景,等於是站在不同的高度重遊舊地,眼界不同了,一切都不同了。無極內息導引不是終點,帶著無極內息導引的高度悠遊在身體的每一個空間,最後將廣度與深度合而為一,回到最自然的狀態。

氣機導引是菩薩道,我們藉由練功累積自性深度,我們在生活中去撞擊出法性廣度,而我們終究要面對眾生。我們要有「危邦不入,亂邦不居」的自覺,但是我們要把自己準備好,隨時要有「入危邦,居亂邦」的勇氣和胸襟。如何準備好?好好練功,把自己的維度提高,維度提高了,就不怕去撞擊,不怕了,能量就會爆發出來,每一個緣分都能好好把握,那就離菩薩不遠了。




/




【 專欄三・香之物語 】  

鼻觀通妙 以詩行禪 黃庭堅

​王亞玲




前幾年,朋友從香港帶了本《香譜》(新纂香譜點校本)送我,我非常歡喜地研究。隨著中國經濟的崛起,香文化的受到重視,品香成雅好,沉香、香具、合香開始受到注目,唯《香譜》較少關注,因洪芻和陳氏的《香譜》版本多,香港的承真樓出版了一本完善整理過的點校本。點校古籍各種版本的《香譜》,寫序之人是林夕,這讓我大感意外。喜歡流行歌曲的人都知道,林夕是香港詞神,梅豔芳、張國榮、陳奕迅、王菲、張惠妹都唱他寫的歌。香港世代每個人心中都有一首他的歌。從沒想過他也是尋香之人。

他在序裡稱:「自從見識漢代青銅博山爐之後,才又踏上尋香之路,一座博山爐,承載著中國人的信仰文化,燃點起道家理想中的神仙境界….,香之微妙處,也在於急不來,久聞固然不覺其香,急躁的鼻,也嗅不到真香。…所謂『坐香一品香三回』,一品觀鼻,去除雜味;二品鼻觀,觀想香趣;三品回味,肯定意念。」林夕用現代人的書寫介紹著品香三回。

其實講到《香譜》,在古代它有一個很有名的推手,就是北宋詩人黃庭堅(1045-1105),字魯直,號山谷道人。 他是嗅覺詩人,香詩、香方、調香、悟香,無處不香,甚至他自稱有「香癖」。《賈天 錫惠寶薰乞詩予以兵衛森畫戟燕寢凝清香十字作詩報之》「……天資喜文事,如我有香癖。」文事即香事,生活有香伴,即使他貶謫廣西宜州,待罪編管,於喧囂髒臭的市場陋室,與西鄰屠牛之機相直,仍然可以焚香而坐,靜心以對。也是書法名家的他,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收藏其許多墨寶,較少被人討論的是〈藥方帖〉行草書香藥方一則,其記載調配嬰香香方之藥名與和合之法,稱〈制嬰香方〉,其收入《宋賢書翰冊》第三幅,其九行,共八十一字。





這帖黃庭堅〈制嬰香方〉的行草尺牘,看似隨意揮灑,每行字數不一,卻透露出他對香材的選擇、香法、氣味品鑑的看法。而他為香、香方、香爐寫下的詩詞,更讓香從漢魏以來的避瘴、除臭,晉唐時期的薰衣風尚等功能性用途,提升至嗅覺、品味,以及鼻觀通妙的精神禪意。

嬰香方是宋流行的合香配方,宋人海上絲路船隊發達,因此香藥醫學也很進步,香方被列為醫方,香方與藥方的君臣佐使、七情合和的觀念相合,所以合香如合藥。北宋顏博文在《香史》即說得透徹:「合和窨造自有佳處,惟深得三昧者,乃盡其妙。」黃庭堅在嬰香方裡使用的是角沉,後《陳氏香譜》記的卻是沉水香,而角沉是海南沉水香最好的一種。宋《本草衍義》記載:「沉香,嶺南諸郡悉有之……。沉之良者,惟在瓊崖等州,俗謂之角沉。」同時黃庭堅的配方裡沒有栴檀香,入栴檀香者,氣味濃烈。足見黃庭堅嗅覺之敏銳,偏愛海南沉香清淑淡雅幽遠之氣,見解獨到。

南宋《夢梁錄》卷十九:「燒香點茶、掛畫插花,四般閑事,不宜累家。」四般閑事是講究風雅的宋人之生活點滴,他們熱衷香事,各式的香氣,所有香品都要精心調製,因此相當流行合香。文人雅士也熱衷編寫品香指導書籍《香譜》,其中流傳至今便是兩本宋人編製的,一是洪芻的《香譜》,一是陳敬的《陳氏香譜》。其中洪芻正是黃庭堅的外甥。這兩冊重要的文獻,結合詩詞、筆記記載,顯現當時合香的精緻工藝,兩者也都有記載了黃庭堅制香的香方。




黃庭堅光是以香方為主題的詩詞,就有十六首,以香爐為主題的有二首:


〈有惠江南帳中香者戲答六言二首〉
百鍊香螺沉水,寶薰近出江南。一穟黃雲繞几,深禪想對同參。
螺甲割崑崙耳,香材屑鷓鴣斑。欲雨鳴鳩日永,下帷睡鴨春閑。


詩詞裡有香材,甲香(百鍊香螺、螺甲)、沉香(沉水香、鷓鴣斑沉香),寶薰指的是帳中香,睡鴨是鴨型香爐,香煙成穗,雲繞几案,即入了參禪之道,是精神的層次。


〈有聞帳中香以為熬蠍者戲用前韻二首〉
海上有人逐臭,天生鼻孔司南。但印香嚴本寂,不必叢林徧參。
我讀蔚宗香傳,文章不減二班。誤以甲為淺俗,卻知麝要防閑。

宋人受佛經《楞嚴經》六根互用的影響,透過鼻根聞香觀照佛理,香嚴童子聞香悟道,因此黃庭堅認為悟道從鼻根入,不必四方求訪參禪。黃庭堅記載的香方非常多,其中以小宗香、意和香、意可香和深靜香最知名,被稱為「黃太史四香」。小宗香,是宋人仰慕宗茂深(南朝名家宗炳之孫)而制的香,香方有沉有甲也有麝。

宋代文人互贈詩也贈香,賈天賜以意和香換得黃庭堅小詩十首。〈賈天賜惠寶薰乞詩多以兵衛森畫戟燕寢凝清香十字作詩報之〉

險心游萬仞,躁欲生五兵。隱几香一炷,靈台湛空明。(第一首)
衣篝麗紈綺,有待乃芬芳。當年真富貴,自薰知見香。(第十首)

前面描寫的險心與躁欲,是人性擺脫不掉的欲望。只需焚香一炷,心靈即歸於空明澄澈之境。最後提示聞香才是真富貴,因體悟到心靈本性之香,同時知見的智慧。宋人以鼻觀香,以鼻看萬事萬物,終極目的是悟空。看到此彷彿跟張老師所說的無極,明心見性,見的是空性、自性是空,本然自在。

另外,〈謝王炳之惠石香鼎〉
薰爐宜小寢,鼎制琢晴嵐。香潤雲生礎,煙明虹貫巖。法從空處起,人向鼻端參。一炷聽秋雨,何時許對談。

〈謝曹子方惠二物二首〉
飛來海上峯,琢出華陰碧。炷香上褭褭,映我鼻端白。聽公昨談夢,沙暗雨矢石。今此非夢耶,寒煙已無跡。




這兩首分別描述鼎式爐和博山爐,鼻根聞香,鼻端參禪。《愣嚴經》「生於汝鼻?為生於空?」黃庭堅讚詠香爐,聞香感悟的詩歌裡,有著很深的禪意和理趣,法空,如夢,無跡。「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做如是觀。」香的空無,鼻觀通妙,宋人的香觀到了更高的維度,清致高雅,禪意理趣,其境走出女性深閨寂寞的嘆息,反而多是文人士大夫書齋與寺院的體悟。

像前述的〈有惠江南帳中香者戲答六言二首〉便是黃庭堅贈予其師蘇軾的詩。蘇東坡立即〈和黃魯直燒香二首〉回贈。
四句燒香偈子,隨香遍滿東南。不是聞思所及,且令鼻觀先參。
萬卷明窗小字,眼花只有斕斑。一炷煙消火冷,半生身老心閒。

何謂氣味相投,莫過於此,師生聞香同修即是。蘇軾對弟子黃庭堅以香修行的書寫方式極為認同,同時也讚譽他香詩遍滿東南。「聞思」為佛家用語。《香乘》記載:「黃涪翁所取有聞思香,概指內典中從聞思修之意。」兩人以香為偈子,有同修共參之意。唯夫子蘇東坡已年過半百,眼花煙消火冷,香味已遠逝,半生身老的心境只剩心閒,以對應弟子黃庭堅的春閑。後來蘇東坡也離京赴杭州,深感被朝廷貶調之心情,兩人的情誼更加緊密,唱和之詩更多達三十五首。

 



宋人對香的精妙,黃庭堅絕對堪稱「香聖」,他在〈跋自書所為香後事〉論意和香裡,有提到「賈天錫宣事作意和香,清麗閒遠,自然有貴氣,……」評弟子歐陽元老之深靜香:「….此香甜澹寂漠(寞),非世所尚。」不管是世俗所尚的清麗富貴,還是文人寒士的恬澹寂漠,黃庭堅都可以鼻觀通妙,豐富宋人與流傳後世的聞香世界。

 

 

 

/



【 專欄之四/股海人生逍遙遊 】  

時、位

蔡育展






「心識與宇宙作用的空間學,藉陰陽往來互動透視其機。」這是老師多年前對氣功下的定義,要講人能參贊天地化育,基本精神應該大概就是在這邊。講到空間學,就離不開時、位這兩個問題,在什麼時候要產生什麼作用,而這作用則是來自形而下這一層面的基本法則,也就是陰陽、剛柔、進退。陰陽、剛柔、進退在反復中,又產生周而復始,原始反終這個法則,陰陽往來互動,不會是只有單一方向的線性發展,而是一種圓運動,在折返、壓縮中求發展。

〈貨殖列傳〉中范蠡協助句踐復國,採用計然子的策略,具體方式描述不多。硬要摘取片段的話,「時用則知物」大概可以描述核心想法。後續的文字可以為「時用」提供一些範例。「旱則資舟,水則資車,物之理也。六歲穰,六歲旱,十二歲一大饑」。琢磨這字句,可以體會到大自然有一個循環、作用在,但是為何旱則資舟, 乾旱的時候反而要準備河流有水可用時的船隻,而鬧水災時反而要去準備大水退了之後會用到的車輛呢?背後的哲學還是「貴上極則反賤,賤下極則反貴。貴出如糞土,賤取如珠玉。財幣欲其行如流水。」一種作用到極限了,反方向的作用也就不得不醞釀了。

范蠡離開越王自行經商,能做到與時逐而不責於人,能擇人而任時,靠的是順勢,但不是靠在很明顯的勢,而是靠在轉換後剛剛成形的勢頭上。大家讀到這邊,會不會覺得「這不是說廢話嗎? 就是要買低賣高啊!三歲小孩都會啊!」

不過低是多低?跌了5-10個百分點是低?跌了三成是低?以股票來說,如果是好公司,以前買都買不到,跌個一成還是好公司吧?買!那跌個三成,就變成買買買!萬一跌個五成,更應該買買買買買!總有一天會回來吧,但是錢怕是已經不夠用了!價格是一個「位階」的問題,但是為何上面文字當中,「時」出現了這麼多次?為何六歲穰(豐收的意思)、六歲旱(乾旱歉收)?循環完成需要時間,轉換也需要時間。很奇怪的,道理理解了,實際操作常常是另一回事。范蠡眼中的貴賤,跟一般人眼中的貴賤應該有很大的不同吧!


「心識與宇宙作用的空間學」,心識為主為從?宇宙為主為從?這又是一個大哉問………

別扯太遠,轉換後剛剛成形的勢頭會不會可靠一點?轉換點會不會是一個「數」的問題?為何是六這個數字表達了豐收、歉收的循環?現在適用嗎?個人淺見是不用拘泥於數字準不準確,背後想表達的精神、原則更重要。

講個老故事來結尾吧!話說孔明當年借東風,誇耀異人曾授予奇門遁甲天書,可借三天三夜東南大風以助火攻。周瑜聽了大喜,孔明約定「十一月二十日甲子祭風,至二十二日丙寅風息」。農曆十一月二十日?這不是冬至前後嗎?還能講出「甲子祭風」,在二十日甲子吉辰齋戒沐浴登壇借風,諸葛亮神了吧,地球、太陽幫了大忙!冬至怎麼出來的?地球傾斜23.5度,太陽直射到最南端的日子。冬至一陽復,陰極生陽出現幾天不刮西北風,反吹東南風,似乎有那麼一點道理?時、位是一個法則,但是終究要透過象、數來呈現,不然沒法用啊!時位、理氣象數、反者道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