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12日 星期二

東醫氣機導引第193期電子報 / 自由與制約

 

【 編輯小語 】   

​何其自性能生萬法

​編輯部





六祖惠能以南方獦獠之人登上五祖法堂,並且石破天驚地提出「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四句偈,將佛陀講道四十年的一切法要含攝其中。這是華夏大地孕育出來的法門龍象,在那個文字虛華而道法衰微的年代,以一種渾厚質樸的身姿,宣示每一個生命本自俱足、不假外求的真相。

氣機導引是用身體說法、證法,而其所說、所證的法,跟惠能一樣,也是從自家本地風光體悟出來的法。既然人人都有這「海印森羅常住用」的如來自性,我們的學習,就不是跟哪位師父、哪個人,而是跟自己學習。這也是張老師在二十幾年的教學過程中再三強調的。所以張老師要我們改稱呼他「師傅」,就像開車的師傅一樣,把你載到你想去的地方。至於你會想去到哪裡,端看你對自己的自性有多少體悟。我們這位師傅,就苦口婆心,順便為你導覽本地風光。

本期電子報的每一篇文章,正是作者如實呈現他們各自從真如本體反照出來的森羅萬象。而我們也正可以從這些看似片段的光影中,反看他們背後的整體思維。可以確信的是,很幸運,我們遇到一位真實懇切的導覽師傅,他確實把大家帶到正確的道路上了。




    -   -   -   -   -   -   -   -   -   -   -   -   -   -   -   -   -   -   -   -   -  

 

 

 【 專題  / 疑義相與析・之一 】   

拉大頻寬,處理情緒震盪

一晚班的分享與討論(一)
​彙整紀錄/游夙君




A:我發現學習認真的時候,我會很焦慮。我到底在怕什麼?怕我理解的是正確的嗎?功法到位嗎?⋯⋯諸如此類的擔心。我現在體力也不夠,常常這裡痛那裡痛,身體、時間等條件不允許,感覺跟不上,就會焦慮。這讓我想到小時候數學題答不出來時,我會先擱下,之後再回來解題,就成了。現在呢?已來到人生的黃昏,我就試著暫停一下,不管老師說的功法還是心法,不那麼著急,但也不是完全放掉,就先放著,之後會有一些機緣讓我與它碰撞、相遇。所以我想分享的是,不用急、不用擔心。像我今天的身體又痛了,心裡蠻鬱卒的!我就反問自己:是不是太急了?剛好與同學交換輪到今天要分享,不然我會請假在家休息。剛剛坐在旁邊看同學帶練,腳痛得很不舒服,就起身離開到櫃台聊天,後來好多了,心想右腳疼痛關卡已過,我想左腳應該也可以。

B:所以你之前右腳也曾痛過?

A:我的右腳之前是萎縮的,比左腳細,因為疼痛的關係,我不敢用力,右腳就萎縮了。之後慢慢嘗試讓腳用力走路,使其恢復。

C:A同學之前重新定位自己是高年級實習生。

D:我想A同學跟我是學員中最痛的兩位。像我最近有幾個新進學員,因為我的腳一盤起來就痛,怎麼示範盤腿旋腰呢?我是先自我袒露,告訴學員我正在痛,接著示範幾個動作來緩解這個痛。身體會痛的學員看著,也就了解了。練功這麼多年最受用的就是:不再怕痛。再怎麼疼痛,我都可以過得去,而那個過得去,不是不痛,是我知道這痛是我的功課,我也有方法緩解它。在臨終關懷的陪伴經歷中,我曾告訴朋友:氣機導引的最後一堂課,是老子的「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這也是我在實踐的目標。所以疼痛不會干擾我。

E:最初很有目標地想要學些什麼,後來覺得平常心就好,學多少算多少,不追求目標。遇到瓶頸時,我就會慢下來。就像剛剛同學說的,這個疼痛在跟我說些什麼,那我就跟它共存,練功的時候就帶著疼痛一起動作。這個過程讓我學習到平常心,也就是依年齡、身體狀態、整體的生活型態來調整。有些時候不是鍛鍊身體的學習,而是一種感受性的學習。

F:我也有許多身體疼痛的經驗。從我練舞蹈開始,大概坐骨神經痛了二十多年。因不是科班生,加上目標導向,通常會做到超過標準,所以滿身是傷。舞蹈給我很多快樂,但我不怎麼尊重我的身體。學習氣機導引,讓我有了新眼光,讓我知道身體會受傷是因為我殘暴地使用它,它不是我表演的工具,而是我跟這個世界接軌的平台;是透過身體學習釋放「要做到標準動作」的工具性態度,轉換成盡量把自己放空。另外,去想自己跟身體的關係性,而不是他人來指導我什麼是正確的方式。慢慢地我坐骨神經痛的情形緩解許多。這讓我在面對疼痛時有了一線希望及舒緩的空間。

B:在座每個人都有疼痛的經驗?(大家都是)大概也都學會如何跟自己的疼痛相處吧!

G:我覺得同學好像都很能忍痛。我以前有椎間盤突出的狀況,又因工作關係,手痛到舉不起來。要不要動手術?不同醫院的醫師有不同的建議,我很納悶,加上這是大手術,心裡害怕而作罷。因緣際會接觸氣機導引。老師說過,痛不會死,所以我就不理它。前幾年,膝蓋也有疼痛情形,曾痛到半夜醒來且無法起身。說也奇怪,我痛到半夜醒來,但早上起床來練功,好像又沒那麼痛,這是長期練功之後的身體感受。近兩年來,也不知道為什麼,半夜不再出現身體無法動彈的情形。我覺得繼續練功就對了,也像同學所說的,平常心。

我也想分享如何面對學習的焦慮,其實此刻的分享也會讓我感到焦慮。老師講課的濃度愈來愈高,我不知道我的理解是否正確?老師說無極就是要回到日常生活中的修練。他提到兩帖藥的比喻,一是起心動念時,設法把念頭藏起來。其二,把想講的話吞進去。不斷地吞想法跟想講的話,這樣的藥吞久了會出問題,所以提供了一個解方,就是練無極內息導引。我困惑的是,我常跟家人吵架,為什麼都是我吞那個藥?像是非黑白到體內之後,要化掉對立,就是要提高維度。當維度不夠,又遇到事情時,如何排解?在吵架的當下不可能馬上練功啊?

E:當我知道自己生氣時,就先不談,盡量先離開現場以轉換情緒。隔天找空檔播放音樂,練個二十分鐘,總之,就是讓自己開心。

G:跟老師學這麼久的最大收穫是,以前的我會爭辯,因為覺得自己是對的。現在遇到事情時會踩煞車,不爭辯。當下我不會起反應,但事後想到還是會生氣。其實我會排解,現在知道不是對錯的問題,但我還做不到。

E:對,我有很多次經驗是來上課之後,原本困擾的事情就沒事了。有時候是進到練功房,事情就解決了一半。因為進到一個要(面對)練的過程。

D:我去看《時代革命》,就是紀錄香港反送中的過程。紀錄片呈現很多問題,抗爭期間如果群眾情緒低落,幕後操盤手居然會希望有流血傷亡事件好拉高群眾情緒。觀影過程我沒什麼情緒。但映後座談有某位書店老闆在批判「中國」是一個被洗腦的概念,我也還好;可是當他說到台灣最大的問題就是被中國傳統文化毒害……。那時我就受不了,我明顯感受到自己的情緒開始翻騰起來。我知道我的問題又來了,也知道應該提高維度離開情緒,但做不到。因為無法起身離開座談現場,怎麼辦?我就握緊拳頭,脊椎打直,深呼吸。在那種情況下,大腦理解的道理是沒有力量的,必須有一個身體動作,因為你沒辦法練功嘛。有個方法是,握拳時,中指指尖抵住勞宮穴,然後脊椎打直。當脊椎打直的時候,所有的情緒會從任督兩脈走到中脈,而中脈是通往空性的重要管道。真的有效。有機會大家可以試試。

E:有時候我會盡量站在對方的立場,思考他為什麼會那樣,他的出發點是什麼,那我為什麼會這樣子,然後就化解掉。

G:上了老師的課之後,我也會去想為什麼對方會這樣子。

F:我覺得有一個很有效的方式是,當下感到生氣時,就是把「我」拿掉。發生衝突時,是把我看太重,所以把我拿掉。當我把我拿掉了,然後會去看到對方的心,也許他的想法是負向的,但會看到對方在負面之後有微小的正面之處。

E:有時設想對方為什麼會這樣,學習一個對他人行為及感受的了解,就會產生愛心跟慈悲,也會幫助自己緩和下來,然後真我就會比較清楚。

F:會看到對方行為背後的脈絡,就像看一棵樹,一開始只看到葉子,之後連枝幹紋理脈絡都清楚,也就是看到整體。也就有了高維度。而這個不是我比你好,不是我不跟你計較,而是真正理解對方是如何長成的。

C:我想分享如何「觀」。例如,入門班學員說我寫字很漂亮,這件事讓我想到老師說我的罩門是我優秀。到底是我優秀?或者我不夠優秀?還是我從小就優秀?那我把事情做好一點,我的很多問題就來了。我不是說我找到根源,我在想優秀是怎麼回事,也知道部分的原因。像我寫毛筆字有天分,小時候經常得獎,作文也是。即使是出社會後在他人眼中是很不容易的創業選擇,對我來講好像都是簡單的。我定義天分,就是我在這部分是自然的,從不自然到自然,叫做超越,叫做功夫。我這麼優秀,那為什麼如此脆弱?為什麼沒有比較快樂?在經歷到痛苦之後,才來學氣機導引。想說自己曾是校隊,練功應該駕輕就熟,沒想到我很不在行,而我還能撐那麼久。

這就要回到剛剛提及如何面對焦慮?我最近發現,我找到一件事情是我有點壓力、有點不自在,而且願意堅持下去,而這壓力又可以讓我有超越的機會。如果沒有氣機導引,我就只會一直往下滑。老師有講過慧敏從來不排斥對她來講不自然的事情,所以她什麼都好。我覺得她很不容易。那我慢慢理解到,不管是擔任教練或寫電子報專欄,我接受這裡讓我持續有壓力。也體會到:道是在跟你相反的地方,就是在痛苦開始之處。人家送我八個字,就是「不鬆不緊,綿綿密密」。這個壓力是不鬆不緊,綿綿密密。

至於黑白的議題,就是黑白不分,但是要明白黑白。如何實踐?我用的是空拍機的概念。當空拍機飛起來的時候,在山裡迷路,你就清楚如何走出來,也就不會害怕。

E:我的經驗剛好相反,我以前做事情常常處於尷尬的位置。譬如我不喜歡在很多人面前講話,偏偏常常需要如此,現在也是。我可以推掉,但我反而選擇迎向前去。記得求學時期,知道自己表達能力不足,就參加辯論。第一次的經驗很尷尬,雖然如此,還是繼續參加,我就是一直面對。現在回頭看,每一步都是關鍵,我在心態上變得很多東西都不怕了。所以我藉由過往許多處在尷尬位置上經歷到的一些情緒經驗,學習到可以如何面對,而這是很多年累積來的。

接下來分享「妙觀察」。有回識香課老師提到賞香時,要去感覺沉香。那一回我拿了塊沉香感受。現在碰到什麼,我可以感受到這東西是否有生命力。最近體驗到沉香碰撞而發出的聲音的瞬間奇妙感受,所以我把那塊香請回去了。這些學習也讓我在工作上有所幫助。

H:我以生活經驗分享如何拉大頻寬。像我是飯店服務業,常有非預期的事情發生,有時處理很耗時、費神,我容易情緒震盪。上了課之後,遇到類似的事情,我的情緒可以很快恢復平靜。譬如,有次我們正準備下班時,櫃台提到客人反應暖氣未能啟動,時間很晚了,維修單位已下班。客人堅持要處理,同事的反應就是飆髒話,跟以前的我一樣。我的情緒雖然被挑起,當下卻很快平靜下來,同時也能體會客人的處境,並設想解決方案,最終圓滿解決。所以我想說的拉大頻寬,就像剛剛同學提到的,把我拿掉、安頓身心之後,周遭的動靜你也都能注意到。

E:情緒震盪常常是因為那是自己在意的事,不在意的事反而比較不會。




/


【 專題  / 疑義相與析・之二 】   

無所住,就沒有妄念了!

一晚班的分享與討論(二)

​彙整紀錄/范家豪




A:老師要我們好好參一參生命與時間的問題,我的分享是:佛教講述靈魂是不滅的。六道的分類,天人、人、阿修羅、地獄、餓鬼、畜生,而其中人和畜生具有有形的軀體,人和畜生又有所區別,因為人具有七情六慾、怒恨怨惱煩、貪嗔癡慢疑,而這正是靈魂修行的最佳道具,所以當我們擁有人的身體時要好好把握,好好修行。

人的六根,會因自身的執著及外在知識環境,很容易蒙塵,起無明,失去了原有的自性、佛性,而跌跌撞撞、痛苦,靈魂也不再純粹,所以老天爺讓我們在世間道場修行,帶著業障和願力來,透過無明、煩惱來修行,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時時去觀照自己內心的起心動念,不起「妄心」,以平等心來加大我們的頻寬,在更高的維度來處理所面對的人事物,讓心靜下來,無所罣礙,這是上天賦予我們來做人的生命的目的。

每人在世的時間是老天爺給的,我們珍惜這既有的時間,時時把握當下,讓生命更有意義,讓靈魂裡的阿賴耶識也會更加圓滿,才不會辜負了老天爺給我們來當人的目的。

總結的說,生命很重要,時間要珍惜。

B:我想請問大家,什麼是「妄念」?

A:色受想行識,有了那個「想」,你要去「不想」?

C:老師在課堂上有句話語,我就笑了,我就想我怎麼會這麼快就對號入座,當時浮現我生活中的兩個部分。一個部分是,有次團體討論交代了自己在群組對話的不安後,其實還有些話想說,但我吞回去了,因為工作本行的關係,我很習慣以此時此刻與人接觸,甚至有時可能會直接戳中對方的團體對話場面,但我想可能目前討論的環境不適合,所以有些話我就收了,只交代了我的不安。

另一部分是,團體討論後回去看群組對話,當時會留言,是想跟大家講我知道如何加大頻寬,當下覺得沒什麼錯啊,但再回看整個過程,我突然覺得那是我的一個妄心,就是因為我在1月份電子報寫了一篇文章,那確實是我的一個經驗,但就只是瞬間的感受,僅止於此,而我又因為這個經驗,以為我還在那個狀態裡面,但其實那個「境」已經消失了,而這重新回看的過程,讓我覺得我是自我意識很強的一個人,我覺得我夠幸運遇到某同學,因為她空間夠大,接得住我覺得是刺人的話語,我是不安的。

然後有次的自主練習,探討到「螺旋、藏起來」,我思索著,或許不只是指身體「氣的螺旋」,在一次教練的課堂上,看到教練指導「沉入湧泉」的同時,老師在課堂講說的兩帖補藥之一是「藏起來」,和我以前一位恩師提到過「深沈如大海」,這三個片段的浮現,讓我有所觸動。老師在開春的第一堂課說的兩帖補藥,一是「藏起來」,另一是「把話吞進去」,但吞久了還是會出問題,所以要練「無極內息導引」,彷彿就是我有些話吞回去的過程,而練無極內息導引不只是身體上的練習,而是在生活上也可以運用老師在課堂上提到的「心法」來領悟。

B:是啊,其實我們每一個人自我意識都很強大,也都撞得坑坑疤疤、鼻青臉腫,一路慢慢走過來的。

老師說的「大圓境智」,哇,聽起來,感覺好遙遠,我們要練到何年何月⋯,但我最近聽到一個說法蠻好的。我們帶著「阿賴耶識」在這個世界生活,課堂上老師說的「世界法」「法界法」,我們就在「世界法」「法界法」間來回跳躍,當你的「阿賴耶識」跳到「法界法」的時候,你原有的「大圓境智」就打開了,所以其實很近,在隔壁而已。

剛剛提及的「妄念」,我們可能都會覺得它是很大的敵人,像我剛剛說的,阿賴耶識是你跳到法界法的一個重要「階梯」,妄念其實也是,就是知道有妄念、會胡思亂想,你才會催著自己往另一個方向去。

D:意識層面的三個領域,「觀想、觀身、觀心」,我每次都會講說「然後呢?」就是我們要把最終的原因找出來,看的做法就是「觀」,進入看的狀態叫「覺」,你觀,就在「覺」裡面,就在天堂,我們訓練的是維度的提升,就是當你深陷其中時如何拉高呢?

舉個例子,像是「空拍機」,但你起飛起來要有條件,第一要有空拍機,我們的訓練就是訓練你有一台空拍機。二,如果我們迷路的時候,你很緊張,撞來撞去,欸,可以想到放空拍機起來,至於開不開心、是非對錯,我覺得用兩句話,很簡單,我們「不分黑白,但是明白黑白」。當在回頭看過程中的感受時,這是大腦的運算,六根進來的東西,經過運算,當然我們還沒有厲害到不用算,直接反應,但這運算會慢慢慢慢變少,像是可能一句話就解決了,後面不會再有故事,這是一個過程,就像一個諾貝爾大師「觀察」到一最簡單原理,不是發明,那之後再加上的原理,就會越來越簡單,所以這是一個過程。

E:老師在課堂上講的,我們好像都做不到,沒有靈魂,那個死樣子,那我就在思考說怎麼擺脫這個死樣子?老師說,就是聽他講的心法,然後儘量去做到,死樣子就會慢慢的沒有,超越,練「無極」是一個方式,那我在練無極的時候,就去找「螺旋」,螺旋才能「轉」,轉才能「變」,看能不能改變死樣子,所以我就在找「螺旋的軌跡」,然後不要用手比,慢慢的揣摩,看能不能實際「身體的做」,慢慢的影響到「心」,影響到「想法」,讓我有所超越、改變,我也會用電子報上的「老子」文章,看我做動作是否有符合,想法是否契合。有一篇「曲則全,枉則直」,說到功法動作食,任脈收縮的彎曲是為了讓氣下行,督脈打直為了讓氣上行,我今天就在想這件事,但想不通⋯。

D:其實不一定,我們用科學來分析,吐氣的時候是曲?還是吐氣的時候是伸?我們如果吐氣的時候剛好是曲,吸氣的時候剛好是伸直,但有時候是相反過來,不一定。那在講到練功的維度,動作、呼吸、意識,動作是九大關節、開闔空間,呼吸是自然呼吸、順腹式呼吸、逆腹式呼吸到體呼吸,我們畫一九宮格來看,你不一定要落到這一格裡面,你現在的狀態已經到另外一維度了,就像我們現在的動作已經在空間的層次,那在教學時一樣教九大關節,但你仍舊在空間的層次,不用又跳到肌肉力量的層次,有時候就是我們沒有搞清楚在哪個狀態,我整理的九宮格,就是動作、呼吸、意識,下丹田、中丹田、上丹田,個別做什麼樣的訓練,所以老師的語言很立體,在這九宮格跳來跳去。




B:我發現老師的話,有時候當參考就好,不能依文解意,一個字盯著一個字去問,老師講話的那個時空點可能不同了。你越要求道,越求不到,老師說我們死樣子,我們要有這個死樣子,才能練啊,所以就在這個死樣子的基礎上繼續練,哪天這個死樣子,啵!突然不見了。

F:「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什麼是「住」,就是「住在」了那裡,像下雨天,你說,哎呀有太陽多好啊,那就是你的「心」住在了太陽天,「應無所住」,就是你的心不要去住在任何一個狀態裡,看到晴天就是晴天的心情,看到雨天就是雨天的心情,所以耶穌才會說小孩子是最接近天堂的,我們都不是小孩了,所以我們心都會「住在」某個地方。再舉個例子,股票為什麼很多人買都會賠錢,是因為你的心都住在你買進去的成本,賺錢很高興,賠錢很難過,誰管你賺錢賠錢,你只要忘記你的成本,該賺錢就會賺錢,該賠錢就會賠錢,忘掉你的成本,你才會看到股價是會往上還是往下,你死死緊抓成本,該放手不放,就會賠啊!什麼叫「生其心」?看到漂亮妹妹就很高興,就是生其心,這沒有對錯,就是本性。肚子餓就吃飯,累了就睡覺,這叫自然,哪有什麼妄念,妄念就是因為你「住」在了那裡。

所以為什麼沒有現在過去未來,這一秒是這一秒,股市就是價格一直流動著,你的心不要一直去留在你買的價格啦,你的心要隨著環境而變動,《易經》說的,只有「變,是不變的道理」,全世界都變了,你的心還住在那邊,穩死啦,老師其實用很生活化的方式跟我們說這個世界是怎麼樣,你的心要怎麼隨著而變,可能常覺得老師怎麼又說得不一樣了,因為老師與時俱進,我們沒辦法像老師變得那麼快,但是至少要知道「要變」。我們都隨著年齡、成長不斷的在改變著,年輕時對著戀愛憧憬,當你有孫子了,你的心就不在那裡了,你的心跳來跳去,是活的,不只身體,你的心也跟著年紀變化,所以沒有誰對誰錯,沒有黑白,只有「觀黑白」,那什麼時候會變?月亮圓了就開始缺一角,缺到不能再缺了,又滿了,時間到了,就是《易經》倒數第二卦〈既濟〉,之後,美好了,重新再來,就是〈未濟〉,就像我們動作,轉到這邊不能轉了,自然就回來了,是很活潑的,不是什麼招式,你的心也就自在了,本來就很自在,你為什麼要把自己綁死?所以什麼叫妄念,把自己綁死就是妄念,看到漂亮妹妹就高興嘛,結果我們都用文化、壓抑、去認黑白,我覺得這是老師一直在提醒我們的地方。

G:常聽到說要長壽,但其實是害怕死亡,害怕那個點會到,像當上帝來找你時,你跟上帝說,啊我兒子還沒有結婚,再給我五年。五年後,上帝再來時,又跟上帝說,啊我孫子還沒有長大,再給我五年⋯⋯是害怕那個點會到,而不是害怕剩多少時間,所以我們要訓練,碰到那個點,我們要怎樣減少它的「衝擊性」,而不是一直無限期延長,就是那個「點」要去解決掉。

平常生活中可以練習,「替別人找理由」,比如當別人超車了,可以想說,他可能是外地人或有急事,剛開始可能覺得很彆扭,說服不了自己,沒關係,因為我們要的是那個「感覺」,就是外因對你的衝擊,能不能把它降低,慢慢你的心,就軟下來,又像我們小時候都很天真,看到任何叔叔都覺得好善良,但隨著教育、社會化,就會開始判讀,看到刺龍刺虎、嚼檳榔,就覺得不是善類。再像有次一位病患進到診間就大力放包包,我當下心就跳了一下,想他必定不是善類,但看病過程中,發現他根本沒什麼惡意。我們在社會上,一直都失去像「小朋友那個心」,在社會上跌跌撞撞,為了避免遭受危險,我們常常都事先架起了預防。事實是,刺龍刺虎的人很多都是善良的。我現在發現很多第一印象其實是錯誤的,嘗試著替對方找理由,常這樣練習,覺察你當下的感覺,你的心就會慢慢慢慢軟下來。




    -   -   -   -   -   -   -   -   -   -   -   -   -   -   -   -   -   -   -   -   -  




 【 專題/練功筆記・之一 】   

信以為真的人生情節

陳盈靜




這是一個我工作場域的實際案例…..

一位服務的媽媽不斷敘說她的房子要被強制執行了,房東要她簽下本票、每個月要扣薪水來償還之前欠繳的房租…..。她不斷敘說自己的擔心及害怕,堅信這樣的情節正在發生著,令她不知所措……!

社工師聽到一幕幕媽媽口中敘說的故事情節,覺得「匪夷所思」,因為經過我們從旁了解及探問,媽媽口中的簽本票、扣薪水……,都是媽媽信以為真的情節,現實生活根本沒這回事;會談中想要挑戰她說的,她還會生氣,質疑我們不夠信任她、懷疑她。為了讓「她內在的情緒」可以緩和下來,不要再兜圈子,社工夥伴安排了一場法律諮詢,幫助她在這個「故事」中,如何保護自己、如何因應⋯⋯?社工陪在法律諮詢的歷程中,聽到這個媽媽在處理一個從未發生的事情,她腦海中有一個強而有力的導演與編劇,一幕幕地上演她信以為真的故事,而在其中她「努力地」、「用力地」想解決一個外人覺得虛幻的故事……。

經歷這個歷程,我突然有一種輕鬆、很想大笑的感覺。我笑的不是這位媽媽,而有一種「懂了」!這幾個月張老師在種子班從各種角度跟我們說上丹田、大腦的運作,原來透過這位媽媽的歷程,她展現的其實就是我們每個人的狀態。我們的大腦幻化了多少信以為真的故事?而這些信以為真的故事,又引起我們中丹田多少的情緒與感覺?人生不斷在這其中繞來繞去!看起來都好努力、好用力!甚麼是真?甚麼是假?當旁人或是老師在指點我們看見真實、真相是甚麼?我是不是也像這位媽媽一樣,覺得沒人了解我、或是誤會我……而在其中有形無形地對抗著真相。這位媽媽信以為真的簽本票、扣薪水的情節,在我來說,我又是用甚麼樣的故事,來讓我信以為真?

那份輕鬆、想大笑的感覺,是好像更懂得這段時間張老師上課說的內容……

那份輕鬆與大笑,讓我非常謝謝這位媽媽,讓我有了更多的體會與學習…

希望這份輕鬆與大笑,可以引領我看見自己的真相…




/


【 專題/練功筆記・之二 】   

我已到達尋寶圖上的目的地

葉美錦






六年前那場感動我的東醫氣機導引展演,開啟了我生命下半場更深遠的身心靈之旅。

有著快樂童年及無憂的成長歲月,造就了天性樂觀的我,高中時希望自己能成為「張老師」,替人解惑,把快樂分享出去。但課業平平,沒能走上此志願,卻也讓我在喜愛的流行產業裡找到自己的一片天。人生的際遇是很美妙的,不論是酸甜苦辣,自有其無形的軌跡在一步一步引領著你,我從服裝產業到家飾用品、芳香療法、自然療癒、沐浴香氛….,這30年來馬不停蹄,我先生開啟了我人生一扇又一扇的窗——

從光的色彩中,了解到顏色不僅只是感官的感受;
從誦缽的深沈韻律,感受到那種穿入細胞的震撼;
從精油中了解到植物透過嗅覺、觸覺給人類強大的療癒力;
從血型中了解到人類因演化產生不同血型,對食物需求的不同;
從身體的舞動中,感受到被釋放的自在;
從前世今生、新時代思想、佛法的洗禮中,學習生命的意義及對宇宙的敬畏⋯⋯

雖然這些種種的接觸都只是很粗淺的認識,但因著這些認知,幫我度過30年歲月裡的種種挑戰,讓我在庸庸碌碌的工作家庭歲月中,如同曙光般帶給我平和,溫暖著我的心,讓我還能保有樂觀開懷的心境。也因著過去這些點點滴滴的探索,讓我在一接觸到東醫氣機導引時就能認出,我的尋寶圖上的目的地已到了,氣機導引讓我真正開始深入的與自己的身體對話;識香課的學習,讓我對嗅覺及腦的關連有了更深的認識;而在進入種子班短短的幾個月中,更讓我認識到「無極」心法——「觀、行、空」是不斷的體悟及實踐的人生學習道路。

一生如此短暫,在這浩瀚的宇宙中,我們何其有幸的相聚一堂,拜師學藝,令人讚嘆緣份因果的美妙。



    -   -   -   -   -   -   -   -   -   -   -   -   -   -   -   -   -   -   -   -   -  




【 專題/香道可以這樣玩 】   

五感覺察——春分之旅


​蕭怡萍





春分之旅活動影片連結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DggtSxeqpc


每週二下課後留下來品香的二午品香小組,品著品著一晃已過了2年時光。第一任的組長傅金匙剛交棒給第二任的組長闕建珍,大家討論著是否有新的品香形式加入。我就想到不如來「出走」到陽明山上雅君的山屋(住家兼工作室),把放在腦子裡2年了的「五感體驗」,結合品香來進行一場因應節氣的五感覺察實驗。

沒想到一提出,傅金匙就認養了茶席、陳宜貢獻古琴彈奏、加上場地主人劉雅君的銅鑼與缽、闕建珍負責拍照、關維玲負責錄影及影片剪輯,簡直是完美的對號入座各展長才啊~三位香主人則由廖秀雯、林麗惠、韓憶萍認養擔任。憶萍並非二下品香小組組員,但我宣布及討論春分之旅的那天,她就那麼剛好在現場品香(兩年來第一次),她聽到了就瞪大眼睛大聲說「聽者有份」要參加~這到底算不算沉香會找人呢?

有趣的是,大家討論得超興奮,春分之行都還未履行,夏至就由劉惠瑛、秋分陳宜、冬至闕建珍認養策劃。大家都是因為興奮而熱情出線,感覺這次像火花將要陸續迸放閃耀的開端呀!

我的概念裡,五感覺察沒有一定要是什麼形式,反而是因應不同環境而學會如何融合與創造。所以在《五感覺察——春分之旅》的策劃裡,不是事前「設計」好一個香席、茶席如何呈現,而是大家到了現場,就自己的觀察感受,一起再坐下來討論、行動。由於大家既是參與的創造者、也是觀賞者,主客同身一起先來玩一趟,看看自己會有什麼感受與領略。但香主人、茶主人、古琴主人則自由發揮,讓春分的主題與之融合。

3.20時值春分,我們在3.19週六14人浩蕩上山。這個山上小社區是個停車後還要走山路10分鐘才能到達的秘境。前幾日都是雨天,那天時陰時有陽光灑下,春風徐徐涼爽又溫暖,這樣可遇不可求的天氣,感覺諸佛海會悉遙聞,隨處結祥雲呀~

到達山屋後,寬闊舒適的大空間、加上看著戶外可以凝視群山的大平台,心裡雀躍舒暢。大家席地圍坐討論今天的流程,2年多來培養的默契不言而喻,只用了45分鐘,就一起把香席、茶席、古琴席都佈置好了。同時,有人到戶外拈花惹草,在山間採集花草,讓山間的靈氣進駐我們的香席。

中午,大家自備簡單的午餐在大平台上野餐。原本我是希望午餐能有「味」的覺察,若有兼具視覺與味蕾覺察的手作蔬食就更棒了,但礙於時間與沒有適當的人選,這個想法得留到以後再來實驗。春分時節一切生機盎然,身心在大自然的環抱下,吃什麼真的都美味。

午後,就是重頭戲要上場。本來我想讓大家在進入香席前,好好「天旋地轉」一下,覺察身根完全鬆開,準備接下來迎接耳根、鼻根、舌根的大洗禮。但是,剛吃完飯,見大家哈欠連連,這種超級放鬆的能量飄過來,忽然覺得要讓大家就站起來活動有種無法連貫的做作感。於是,我也放鬆不依照原來的想法,就讓大家就地靜坐吧,好好看看山上多層次的春綠;好好聽聽遠近的鳥叫聲、各種樹葉的沙沙聲;好好聞著泥土花草樹木的生命力;好好讓每個毛孔感受春風的姿態、陽光的溫度。好好在這一刻融入春分的當下,一切靜止喜悅而滿足,順便讓大家將哈欠安置下來。

儀式是重要的,是一種屏息凝聚而慎重開啟的能量轉換。

作為香席的開場儀式,銅鑼一聲振盪的音波,如浪花拍岸一路湧來,從耳根與皮膚穿透進來激盪活化細胞,讓身上每個電子被喚醒而跳躍著,感受到身體內部深度的緊張糾結在音波振盪中不斷鬆開,身體輕盈了,感官也更敏銳了。

當香主人開始點炭、鬆灰準備煎香,古琴聲在銅鑼的餘韻波動中冉冉升起,弦音彷彿織起了一個空間的結界,自古焚香操琴的悠閒自若跨時空而來。古琴主人陳宜選擇了現代古琴家成公亮作曲的「袍修羅蘭」其中的一首「水」,作曲靈感來源於愚溪著的《袍修羅蘭》詩文集(傳達佛家對構成宇宙「七大因素」——「地、水、火、風、空、見、識」匯歸真理「如來藏」的認識,到達「真理與美同在」的崇高境界)。這首「水」曲風輕快、明亮、恬靜,有自然的流動感,意寓上善若水、無塵不滌的境界,非常適宜伴隨春分的香席。

當耳根靜靜沈浸在古琴音律的無垠空間裡,感覺細胞如在太空中漂浮,心卻能沉潛安定,讓傳來的沉香之氣縷縷入鼻,端爐、品香、聽氣,眉心擴展直通上丹田的作用力更加清晰,不自覺微笑掛臉無須多言。人間仙境就在眼前何須外求?

憶萍作為香主人之一,分享當日她安排品高山昸木與嘉萊這些具有花香清揚的香,因以節氣來選擇的話,她希望呈現春分花香、夏至果香、秋分熟香、冬至老香或土沉。麗惠選擇香氣清揚香甜的芽莊樹心油生木呼應春分。秀雯則帶來牛逼有型的安汶老沉香,一陳列就霸氣十足氣場強大。每一個香主人都可以盡情發揮他對香的感受與見解,來創造香席的氣度、跨度與維度,充滿了各種可能性。

當雅君空靈的缽聲蕩漾開來,3席的香席結束轉換為茶席。由於茶主人只有金匙一人,所以茶席得分為2組前後入席,一組品茶,一組先至戶外平台野餐席品味點心、享用午後陽光。金匙帶來木柵的鐵觀音,直接沖熱水後不浸泡即刻倒出茶湯,這樣能逼出茶氣與保持純粹的茶味。在茶主人的引導下,一一聞過茶葉原香後,茶杯、茶湯、茶氣如行禪於茶席案間,反覆流轉5回,每回都讓鼻根、舌根屢屢嚐出無常變化的妙滋味,加上手指握杯傳來的溫度,眼觀茶主人的細膩茶儀,耳聽鳥鳴風聲,五感融為一體似空非空的覺受,姑且稱為當下吧!

建珍從老店「明月堂」買來和菓子分享給大家,其他人也都帶來很多零食、水果,在鋪滿七彩野餐墊及和式椅的戶外平台上,大家開心望著遠山與夕陽,開始放鬆閒聊,彷彿從剛才仙境般的五感洗禮後,靈性退駕回到人間啊!於是嗨起來說話越來越大聲,直到聽到一老先生的斥喝聲(吵到下方的鄰居啦),果然是回到人間無誤,大家立馬收聲閉嘴,默默開始收拾準備賦歸。

在夕陽餘韻中大家一起走下山,都帶著滿出來的滿足,不時還沈浸在五感的振盪餘波中。這一天結束了,但有一種激盪才要開始,已經開始期待夏至將至了!

《後記》:春分之旅後還未寫此文時,張老師上課忽然對著我們說:趕快去辦五感活動~指引我們五感無論香道、茶道、花道,最終都要回歸到身體的全然覺知,讓六根融入情境裡、融入無極的體悟裡,不然一切都只是在裝牛逼⋯⋯我聽了非常受用,但心想,老師又不知我們辦活動,怎麼會這麼巧在上課就立馬提點?後來惠瑛才招了,說她前幾日去張老師家提起了春分之旅,好笑的是她緊張地請老師裝作不知道,因為我本來說等影片剪輯好再告知。結果老師有努力「裝作」不知道:因為他沒說出他知道。哈哈,無論如何,我聽出老師衷心的期待,希望每個學員都能盡情去創造、經歷與成為,活出自己的光與熱~合十感恩,希望我們在路上了~




/



【 專欄一・導引香道 】   

藉沉香活化腦細胞

​文稿彙整/識香課整理小組




人經常是自己把自己困住的,面對你覺得合不來的人,是否可以內心沒有糾結,不產生對立?當你陷在某種表面形象中,或是堅持要怎樣做才能靜下心來,你的世界已經變窄,遠離無極。假如你是一棵沉香樹,你希望在哪裡生長結香?不同地域醞釀不同氣場,產生不同的香,但無論長在何地,都可結出本身獨特的芬芳。我們每天聞香,就是在做這樣的訓練,測試自己的當下,不以種種框式限制自己的身心靈。

把香作為自己身心靈的素材,對香就不會有錯誤認知,只是虛無縹緲地盼望燒好香有好報。你是真心分享自己的香,希望整個世界就是這麼芬芳。大腦中種植散遍這個念頭,久之你的大腦就會真的變成這樣,因為習性就是每天都做,最終變成慣性化。

嗅覺直通腦細胞,到達杏仁核和海馬迴,不像視覺與聽覺要經過丘腦轉送。在人類演化中,嗅覺攸關生存與領域,大腦對於所聞到的氣味會立即去記憶區辨識確認。然而學香的過程中,你會發現每塊沉香氣味不同,又都不是你所熟悉而能明確形容的。品香讓你的腦細胞經常接收到多變而不認識的味道,翻遍嗅覺記憶區也無從定義,於是進一步啟動大腦DNA系統,搜尋跨時空記憶。這樣不知不覺中,你的腦細胞得到活化,不但不會老人癡呆,而且看待事物也會有更高的維度,這也是為何香嚴童子能聞香悟道。

沉香自古即受修行練氣者的推崇,而透過現代科學研究也證實,沉香的分子結構有助靈性開發。沉香的波發散時可共振到高端維度,在人體中就是腦,即上丹田。如果有機緣碰到,就讓它伴你走在靈性道路上,助你脫胎換骨。無論最終能否成就,至少過程中你的生活環境裡有著世界極致珍貴之物,而且你是一直望向高維度活著,人生不會膚淺。

世界上最珍貴的東西是什麼?不就是能讓你在孤獨困頓中,生命仍有著落,活得安心喜悅。蘇東坡和黃庭堅晚年流放蠻荒,也只有靠著沉香維持精神世界的高度。全世界有不少像中東石油富豪這樣的人,他們每天有大量財富自動流進口袋,不必用勞力、腦力或青春去換取,所以金錢對他們已經沒有多大意義。他們想盡辦法,就想找出在物質面或精神面最珍貴、別人沒有的東西,如頂級珠寶、名畫等,當然還有沉香。全世界搜集沉香最多也燒掉最多的,就是中東的皇親貴族。正因為沉香這樣有能量、有價值,使得它的價格有很大的可塑空間。

一般常說沉香會找人,也可以說每塊好香,上面都寫著名字,誰會拿到都已注定,香會等待著喜愛它也有相應經濟能力的人出現。你會依自己的福報,拿到屬於你的香,這是一種緣份。香挾帶著靈氣與福報而來,每天品香,你就是有福報的人。




/



【 專欄二・體證道德經 】   

你做什麼,什麼就是你

文稿彙整/楊慧敏






第23章 同道篇

希言自然。故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
孰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況於人乎﹖
故從事於道者,同於道;德者,同於德;失者,同於失。
同於道者,道亦樂得之;同於德者,德亦樂得之;同於失者,失亦樂得之。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老子的智慧包羅萬象,遍布於天地間的角色扮演,不論人生觀、從政觀等都可以在其中找到邏輯。以身體為介面學老子,就會成為身體當下可以執行的做法,學到的是行動,將之放大到萬事萬物的發生,都能變成做法,變成行為的改變。人只有在發生中,才能看見衝突及扭捏。所有的發生都是在看自己,一切都源於自己,因為自己一直在同樣的樣態中,類似的事件就會重複發生,這就是道德經第二十三章同道篇的內容,是「同」的概念,方以類聚,物以群分,亦即「你做什麼,什麼就是你」。

 
「希言自然。故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

自然的語言是是聽不見、看不見、摸不著,是視之不可見,聽之不可聞,搏之不可得的一種表現,是呈現即傳達,不是因為聽見、看見或碰觸到了,而是因感受到了,即為「希言自然」。「故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大自然的語言的常德、常態是無為平靜的,飄風、驟雨是跟常態對比的一種變化,只是天地語言中的一種不長久的有為法,有為的表現都是短暫的。

 
「孰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況於人乎﹖」

「孰為此者﹖天地。」所以只有天地擁有這樣的涵養。「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要法地、法天、法道,最後是道法自然。「天地尚不能久,而況於人乎﹖」希言自然是天地中的常態作為,天地間以飄風驟雨這樣劇烈的、狂暴的有為方式,連天地都沒辦法撐太久,更何況人的生命裡面私心、自以為是的思維,若放任而為,能撐多久?

 
「故從事於道者,同於道;德者,同於德;失者,同於失」

老子的道理是邏輯,「故從事於道者,同於道」,你做人做事,在道法自然這個層次的人,道就跟你等同。「德者,同於德」,德就是道的外形,所以若從事於德者,你就在德裏面了。從事於道者,就是內在;道的外形叫做德,從事於德者,就是外形、外在作法,若你修道、修行,就是修內在也修外在,若二者都沒有,就從事於失,「失者,同於失」,就等同於失,就失去道了。就是你做「什麼」,你就已經是「什麼」了。


「同於道者,道亦樂得之;同於德者,德亦樂得之;同於失者,失亦樂得之。」

多言數窮,不如守中,「道」是要說得到、做得到,所以要在道的層次有所作為,就要做出道的樣子,也就是德。你可能會害怕恐懼,懷疑自己沒有在道中,但「同於道者,道亦樂得之」,只要你同於道,道會去追你;「同於德者,德亦樂得之」,只要你做出德,同於德者,德會去追你。當道一失去時,人就會掉入仁義禮智信,人生的背信、失約、不講信用、不禮貌都會出現,所有的衝突就發生了;失去的慾望、想法及期待等都會來找你,即「同於失者,失亦樂得之」。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道德經第17章:「太上,不知有之,其次親而譽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假如你對道的信任度、信仰不足的話,那麼道也就不太靈驗,即心誠則靈、心不誠,則不靈。道體很大,人不要把介面拉小了,要在「道」裡面追逐,要同於道,同於德,而不要去同於失者。生命裡面只有服從道,並且拿出具體的做法,順勢而為,順言而行,順其自然,才拿得起,放得下。你究竟是同於道、同於德,還是同於失,端看自己的選擇。


練功的實踐

「希言自然」是一切都自然發生,練功時要道法自然,把大自然真正的常態放到身體來,身體語言及動作能量要表達常態、常德,要捨去想要表現外形,想要獨一無二、有個性及驕傲的表現方法,因為那就如同大自然的飄風驟雨,不能長久。要表達大自然的常,必須沒有語言,練功時不能自恃某一招應該如何比劃、應該如何做,每一招都修鍊到「揣而銳之,不可長保」,而必須以無為的方式進行,如同流經一條河,水流的軌跡千變萬化,要「無狀之狀,無物之象,是謂惚恍」,去外存內,從慣性及刻板制式的觀念中擺脫,用自己的感受由內而外創造出非慣性。

練功時藉著不同的動作形成身體波動,來引爆身體所有的空間,讓所有的氣、所有的靈動產生功能作用力,不斷在這些作用力的範圍裡面變化,自然形成道體,這叫做「從事於道者,道亦樂得之」。法則是「谷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要氣沉丹田去體會綿綿若存,用之不勤在身體上的作用力,不斷去做到,久了就成為道體,「從事於道者,同於道」,你就完成了,你就成為了。



/



 【 專欄三・心田集 】   

鼎爐法自然

文稿彙整/鄭雅靜




「百日築基」概括生老病死

大自然有春夏秋冬,人有生老病死,不同時期有不同的生命樣貌。道家的鼎爐之學用下、中、上三個丹田練養人之精氣神。「百日築基」概括人生的養生、學老、養病、學死,讓人在血肉個體中活出自己,最終返還道法自然的人生境界。

人活著每天都走向死亡,鼎爐之學在「百日築基」中學生而死,向死而生[1],學習任督二脈的大圓滿。養生要付諸身體做得到的行動,最重要的是感受,讓細胞經歷感受結合身體動作,身體能做得到,邏輯自會在日常生活中。學老要學智慧,練習大圓滿。養病要學病的禮貌,懂得滿足,對人感恩,養成一種修為。

「百日」指一輩子,「築基」為構築身體的基礎。「百日築基」涵蓋「練精化氣」、「練氣化神」、「練神還虛」、「練虛合道」、「道法自然」階段,每一個階段都需耗費經年時間練習,是一生做得到的身體行動,蘊含不同的人生境界與參悟。


練精化氣,見山是山

鼎爐之學的第一階段是練精化氣,以身為爐、腦為鼎,訓練大腦的專注。這個階段用具象的肉體來練後天氣,透過九大關節開發身體的空間,燒練大腦(鼎)的紛亂思維,以一念代萬念,修練成專注。這個階段,山引喻為物質肉體,見山是山。

精者,氣之至。練精化氣主練養後天的氣機,透過有形肉體,將食物、空氣與水等,運化成後天氣,如脾胃把通過飲食進入身體的水穀精微,運化成維持生命所需能量。[2]、[3]

專心也是意識專注。當專注對焦、鎖定特定的對象,人會特別有感,意有所屬以致執著,心起波瀾,容易引起情緒,如怒恨怨惱煩。但在人際關係的對應中,如果彼此心態沒有改變,單憑口頭上的對不起、謝謝你、感恩、我愛你等等言語,並無法化解彼此的內心糾結,因為講話的人未曾想改變自己的心態,卻只希冀對方能有所改變。所以,練精化氣的專注必須提升,用心來燒練大腦的邏輯,鼎、爐位置挪移,移爐換鼎進入「練氣化神」階段。

 
練氣化神,見山不是山

再來是「練氣化神」,以心為爐,腦為鼎。這個階段是認識自己內心狀態,沉澱心,澄清感覺,調整心態,化內心為無。練掉腦中專注、執著,把自己的想法化成神,覺察出真相的感覺。所謂神,是「繩繩不可名」的無狀之狀、無物之象。[4]這個階段的重點在六根管理,而不在身體動作。山引喻為心,見山不是山。

六根管理與情緒息息相關。我們的情緒路徑包括大腦情緒和身體情緒。大腦情緒來自大腦的聽看見聞,外界訊息傳遞入丘腦,先到大腦皮質聯合區,再到下視丘。如果額葉的理性區無法制約,便啟動自律神經系統及內分泌系統,產生大腦情緒。身體情緒是直覺反應,訊息傳遞入丘腦,到邊緣系統的杏仁核,再到下視丘,影響自律神經系統及內分泌系統作用。

眼、耳訊息會從丘腦傳到視覺神經區、聽覺神經區,再到各綜合區找資料、詮釋意義,意義再傳到理解區,告知要講什麼、在意什麼。只有嗅覺通聯其他根性,嗅小球細胞分布在鼻腔,氣味分子經鼻黏膜到嗅小球,可繞過丘腦到達主宰情感的杏仁核與海馬迴,直接進入情感與記憶中心。

練習眼耳鼻舌身五感訊息聚合到丘腦,而不要堆疊到大腦皮質綜合區去產生大腦情緒,透過呼吸,身體動作進行五感的融合,讓自性融合形成丘腦的覺知——丘覺。心空、大腦空,人才會客觀,反應六根自性。


練神還虛,見山還是山

人體有任、督二脈,主升降,串連三個丹田。督脈由下而上,至百會再沿任脈往下,最後實踐在身體上。督脈是陽脈之海,主氣;任脈是陰脈之海,主血。陰陽之中則為沖,沖脈統合全身陰陽的平衡。血是肉體,氣為精神,氣與意識作用息息相關。

練精化氣、練氣化神,主練氣,是督脈作用的概念。練神還虛,不斷修改自己的身體行動,是任脈作用的哲學意涵。大腦、肉體成為空的存在時,物質、精神盡皆成空,[5]、[6]會發現心已從日日勤拂拭的照看,到本來無一物的空無,非唯物,亦非唯心。

道家思想的任督兩脈不是具象之物,是抽象演繹的生命價值,在身體上演練、投影,讓身體的作為、感受與想法能夠從鼎爐系統中學習。所以練精化氣,將腦中念頭練成專注,山指肉體,見山是山。移爐換鼎,練氣化神把專注化掉,是自我改變的過程,實中有虛相。山指心,見山不是山。

大腦不用想,燒練專注成空的存在,氣化成無狀、無物之神,五感完全客觀化,人才能重新回到身體從心所欲不逾矩的還虛狀態。移鼎換爐,練神還虛,六根回到本能自性,山指元精、元氣、元神大三元,見山還是山。

「移鼎」是還虛之路,回到真實的任脈運作中。氣仍相同,質已改變。心空、大腦空,身體在空相中,動作已成慣性,慣性化才能覺受內心的空,把螺旋概念本能化,依螺旋而動,養成看不見的存在與行動,如水般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無為而無所不為。這個階段的爐是空間的流動,元精就藏在螺旋空間流動中。


 


[1] 德國哲學家海德格爾提出的哲學理念。
[2] 後天氣包括外氣與內氣。「外氣」指通過口、鼻吸收天地的營養,如空氣、食物和飲水蘊藏的能量。「內氣」指外氣進入體內,經消化分解為葡萄糖、氨基酸、脂肪酸、甘油、水、氧氣等單分子,由小腸毛細血管/毛細淋巴管吸收,再經肝臟轉成肝醣型式貯存備用,或直接經氧化作用所生成的能量。譬如,1分子葡萄糖透過有氧呼吸可產生38個ATP,供應生理作用的需求。
[3] 人自受胎就有元氣,來自父母精血。氣足則體壯,氣虛則體衰,通常隨年紀增加而逐漸消減。
[4] 《道德經》:「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詰,故混而為一。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繩繩不可名,復歸於無物。是謂無狀之狀,無物之象,是謂惚恍。」。
[5] 後天氣包括外氣與內氣。「外氣」指通過口、鼻吸收天地的營養,如空氣、食物和飲水蘊藏的能量。「內氣」指外氣進入體內,經消化分解為葡萄糖、氨基酸、脂肪酸、甘油、水、氧氣等單分子,由小腸毛細血管/毛細淋巴管吸收,再經肝臟轉成肝醣型式貯存備用,或直接經氧化作用所生成的能量。譬如,1分子葡萄糖透過有氧呼吸可產生38個ATP,供應生理作用的需求。
[6] 人自受胎就有元氣,來自父母精血。氣足則體壯,氣虛則體衰,通常隨年紀增加而逐漸消減。



/



【 專欄四/股海人生逍遙遊 】   

石油美元

蔡育展



最近一個很熱門的話題大概是俄羅斯要求以盧布購買天然氣以反制金融制裁,俄羅斯這個動作膽子很大,盤算得很遠。將貨幣與能源、實質商品連結,以硬通貨支持貨幣價值的威力有多大?是不是真的能反制核彈級的金融制裁呢?這次讓我們回顧近代最早將貨幣與能源交易連結的事件,石油美元的誕生,或許對未來的發展可以提供一個參考。

最近幾十年來的物質、科技發展受益於貨幣、信用、資本市場而加速發展,然而也產生了喧賓奪主的副作用,工具成了目的。當美元信用貨幣地位面對硬通貨的挑戰時,也開始隱含人類集體認知、價值觀,開始要往另一個方向擺盪,但願一個去中心化、多極化的金融體系,能成為新秩序的一個穩定力量。

上次提到美元與黃金脫鉤後,美元成為信用支持的貨幣,市場相信它值多少,就值多少吧。然而上帝在這方面幫不上太多忙,美國財政支出不斷創造美元供給,對黃金的價格從脫鉤前一盎司黃金對35美元,到了1973年中貶值到120左右。當年又發生一次震撼全世界的事件,第一次石油危機。為了報復美國對以色列的軍事支持,產油國將石油價格從一桶3美元左右提高到11.65美元,引發主要工業國家的一波經濟危機。戰場上打不過你,讓你經濟衰退一樣是個武器,能源引發通膨比坦克、戰機還好用。

然而危機就是轉機,苦於不知如何維持美元價值與通膨壓力的美國,突然想起一個槓桿支點,美國稱霸全球的軍事力量與石油消費量。於是在1974年組團說服沙烏地阿拉伯將所有石油交易以美元結算,賣多少油就有多少美元需求,等於是以石油擔保美元價值。作為交換美國將提供沙烏地安全保障,並提供軍事援助與武器。由於沙烏地阿拉伯的影響力,這項協定很快為當時其他石油輸出國組織接受。出售石油的美元收入,基於默契回存到美國購買美國公債或是存入美國銀行體系。這個交易似乎是上帝送給美國的大禮,美元由石油擔保,美國公債也找到買家,油井在別人家裡,美國只要負責提供美元,就能源源不斷的取得原油。

美元作為貿易端結算基礎,創造出來的美元又回流到美國金融體系,為金融交易、資本市場定錨,這個基本方程式成為美元主導世界數十年的基礎。產油國之外,即使後來的亞洲四小龍、金磚四國或是其他發展中國家,為了進行貿易,為了促進資本市場發展,都必須不斷的累積美元資產。被排除在美元體系之外,等於是被排除在全球化貿易、金融體系之外,美元成為號令天下的終極武器。信用貨幣能這樣華麗重生,上帝的確相當眷顧美國。

石油美元是力量的產物,然而力量終究必須遵從消長、生滅的法則。石油美元建立在軍事力量上,建立在經濟實力上。盧布與能源、商品連結提出了一個問題,持有貨幣比較有用還是擁有商品比較有用?認知的改變或許是一種最強大的作戰方式。

世界可能將邁向多極化貨幣體系,隨著貨幣體系多元化,價值觀、意識形態也會更加多元。歷史不會終結,也不會只剩最後一人,更有可能是在不斷的兼容並蓄中,不斷發展出共存共榮的新模式吧!

石油美元體系之後,就不得不提及中國以及後布列敦森林體系,中國的崛起帶來全球化蓬勃發展的美好時光,也無可避免地會對現有體系造成衝擊,並帶來新的機遇。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似乎就將一步一步展開。



/



【 專欄五/導引采風錄 】   

李宗演的「按圖施工,不保證成功」

Queenie





每個老師可能都有一二句名言,對學生產生一輩子的影響,對學理工,需一絲不苟、講求精確,在北科大電子系執教的宗演師兄,他的學生最忘不了他的名言是「按圖施工,保證成功」。問他那上了那麼久老師的課,有沒有最記得老師的哪句話,他說好像聽到很多,卻又想不起來。或許這也是老師的魅力所在,好像每次來上課,都會聽到一二個對自己很受用的概念,但出了教室,卻又說不出來或忘了他到底說了什麼。儘管如此,仍能吸引身為教授的宗演師兄,每週二晚乖乖地來當學生,一當十年。


感謝太太超強直覺力,成就氣機機緣

在宗演師兄正式加入種子班前,早已聽過也在大學任教的嚴茂旭師兄提及氣機導引。嚴教授強烈推薦宗演師兄一起來練功。但宗演師兄認為,平常自己也有固定的運動,每天下班後會爬家裡附近的忠勇山,來回三小時,他覺得這樣的運動量應已足夠,因此對嚴師兄三年多來的用心分享,依舊無動於衷。


然而,當時機成熟時,擋也擋不掉。

有次宗演師兄帶太太一起到西安參加研討會,辛華昀師兄正好也參加,但辛師兄提及他每次出差,週四一定要趕回台灣上課。宗演師兄的太太非常好奇,究竟是什麼課程如此吸引辛教授,會讓已經學過不同門派武功的辛教授這麼著迷?她相信這必定是辛教授過濾後最好的了,週六凌晨兩點回到台灣,醒來立即要宗演師兄打電話給嚴師兄,平台隨即安排他跟老師面談。(他記得很清楚,那天是101年7月24日下午 5:00),談完後老師要他隔天來上週二晚的種子班,這一上就是十年。

宗演師兄有點後悔,這麼好的功法怎沒早點來學,因為練功是需要時間累積的,幸好當初太太的直覺,成就他這段氣機機緣。這十年上課的最大收穫是:不僅身體比較鬆了,功法也慢慢在進步中,經由老師的教導,許多觀念也在改變,修正自我的執著,不再有那麼多的「我認為」,另外對肢體原本比較僵硬的他,可以練到身體空間的開發及真正的鬆,最重要的是,還要練就心的包容及思維的開拓。他也運用所學傳授給學生,鼓勵學生不要自我設限,勇於突破、發揮創意。


勇於參與展演,精進功法

儘管平時都有爬山,自認體能狀況不錯,但第一次上課時,居然做到快昏倒,只好假借上廁所,去外面喘口氣,更慘的是好幾次晚上睡覺時,抽筋慘叫,嚇壞了太太。

剛開始幾年對宗演師兄而言,都只是在練外形,跟著老師及助教比劃動作。自己覺得有進步是參加展演,週二晚表演的是「大鵬展翅」,那段時間經過師兄姊的操練,比較能體會如何練到內在而不只是外形。那次展演讓他收穫很多,不僅記住了功法,從此養成在家也會練功的習慣。他很感謝週二晚這個大家庭,他說剛開始幾年就因為有同伴的激勵,才讓自己可以堅持下去,在自主練習時,大家會針對一些功法互相交流討論,真的讓自己進步不少。


按圖施工,不保證成功的無極

對學理工的人來說,可以「按圖施工,保證成功」,但宗演師兄認為對氣機導引的學員,尤其在練無極時,「雖按圖施工,但不保證成功」,因為老師每次做的動作都不太一樣,可能隨著當下音樂、環境或感覺不同,沒有制式動作可依循,更重要的是練無極的重點,是要練到內在空間的開發及如何用氣去推到內在的肌肉筋膜,而不只是外在的動作。問他如何可以練到內在呢?他認為最重要的還是基本功要練好,他說丹田就像車子的引擎,如何使用丹田是最重要的,另外還要熟悉八大原理的運用以及身體的鬆。

雖然擁有博士學歷,宗演師兄謙虛地說,在跟老師學習的過程,他還只是小一小二的程度,老師上課講的東西,當下不一定能完全體會或做得到,大多是靠筆記在課後推敲,反覆回想。有一次上漢聲廣播採訪,聽老師談到鬆的境界,還是不太能體會,下了廣播跟老師請教,老師要宗演師兄把手搭在老師的胸膛,他感覺到老師的胸膛突然就像綿綿冰一樣,細綿綿地融化鬆了下去,讓他深刻體會到何謂「真正的鬆」。他上課觀察到老師行進間的收提,氣的暢行無阻,能在身體各個空間自在流動。他覺得要練到像老師這樣,要突破的關卡非常多。他自我期許哪天能如老師般可以處處是丹田,自由自在。

他給大家的建議是,我們有幸遇到老師及學到無極,大家真的要好好認真練功!

他說,他非常感謝介紹他練氣機導引的貴人、老師的教導及一路幫助他的人。

 

採訪後記:

那天採訪完宗演師兄後,開心因這個專欄又多認識一個特別的氣機人物,還得到師兄一對一的指導,讓肢體一向遲鈍的我,終於對丹田的收提稍微有點體悟。另外他提及老師要他寫一篇有關維度的文章〈an 維度思考〉,讓我也有深刻的檢討。像我這種人就是樣樣通,樣樣鬆,其實人只要專精二項,若可以做到極致,如張老師只針對身體及香道有很深的著墨及研究,就可以有更高維的成就或體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