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15日 星期六

東醫氣機導引第183期電子報 / 全面圍剿自己


全面圍剿自己


◎編輯部





一位資深同學在上課前指指天花板說:「看看上面,破了一個洞!」大家相視大笑,心知肚明,不必多說。最近被老師盯上的一位同學突然鬧肚子,她神容憔悴,看起來老了好幾歲。同學勸他別撐了,好好休息。他說:「我已經好多了!」


轉眼五月了,過了母親節,然後端午節,這一年,很快又過了一大半。而我們這群一起練功一起成長的同學,很快就要一同老去了;我們不急,老師卻比我們都還急,一急,就熱火朝天,我們每個人都被燒得渾身熱騰騰。就像他老是碎碎念的——沒有人會比我更關心你們的健康,關心你們什麼時候倒下去死了⋯⋯。


所以,過了七十歲還把自己那副死樣子掛在身上的,就勢必要接住他一次比一次更猛烈的雷霆棒喝:「如果你現在死了,你會想什麼?」「什麼都不想啊!」「就是活著想太多,腦袋太複雜,死了才什麼都不想!」「活著不要想,隨時準備往前衝,死了才要好好想,這輩子完成了什麼?沒完成什麼?為什麼一生努力的志業沒有成功?⋯⋯」


七十歲了,不都是退休享清福的年紀了嗎?但我們即使被逼到情緒緊繃拉肚子,也都知道喘口氣歇一歇,這條長路還是得繼續走下去。因為,這輩子下輩子再無止境地輪迴下去,貪瞋痴慢疑還是越陷越深的泥淖。所以,舉世滔滔的辛丑年,人人都要趨吉避凶,我們卻要在坎險中見空性,在繁華馥郁裡尋真味。因此,全面圍剿自己,看什麼時候能把自己剝到一絲不掛了,才算是對自己的一生有個交代吧!




                                                   -   -   -   -   -   -   -   -   -   -   -   -   -   -   -   -   -   -   -   -   -   




聞其氣不聞其味


◎文稿彙整/識香課整理小組






印度是全世界最早使用沉香的地方。印度沉香產在印緬邊界,只是野生沉香早已絕跡,只剩檀香,但也快絕種了。張老師早期有機緣收藏少量印度奇楠,它比越南白棋更珍貴稀有,是全世界價值最高的棋楠。削薄片透光呈金黃色,又稱為「金絲棋楠」。它的香味如天女散花般,擴散力很強,聞起來有鞭炮爆開的感覺。用煎香試香,到末段香時,各國棋楠的味道都散發出來了。


香文化牽引到心跟靈的境界,每個產區、每種沉香都有自己的故事。香,是聞味還是聞氣?「味道」不只是味,還有味裡面的道。味走到道,道最後化成氣。道在人體裡面就是氣的運作。聞味道是聞到大腦皮質綜合區,比對裡面儲存的味道記憶,可以辨識香蕉、鳳梨…的區別。聞氣則是在腦細胞接收訊息後,全身的細胞都知道,它是直接透過氣走全身,這個過程就叫周天運轉,所以鼻子的滿足是全身的。


味是局部的鼻子功能,氣是全腦、全身的作用。聞沉香講求淡雅,讓香氣充塞整個鼻孔,優雅地經過就好了。因為沉香是性靈之物,不在鼻子上聞,而是聞在性靈上;聞的不是物質界的化學式,而要聞到氣味中的氣,聞到隱藏其中豐富的故事。人類演化過程中嗅覺靈敏度退化,但鼻子的精神範圍並未退化,可以閱讀到很多故事的精神領域,帶你穿越時空,任意翱翔,這是生理性、物質性的滿足到達不了的。


學生摘自己種的水果送老師,那種單純的心意最讓人開心;因為吃到的不只是水果的味道,而是那個氣,有故事在裡面。我們不會忘記上學時媽媽用心準備的便當,還有爸爸冒著大雨拿傘來接你的情景,所以我們終生依戀父母。那就是氣,那就是道,有故事結構在其中。我們的生命不是因為金錢而快樂,而是因為其中發生的故事。


沉香在日本的地位極為尊貴,被視為傳家之寶、寺院的鎮院之寶,但日本香舖賣的多為合香。台灣目前很多人玩香也以合香為主,因為沉香稀有,價格昂貴。合香中未必用到沉香,而是各種天然香料的組合,現在有的香甚至加牛糞,因為牛吃草,所以聞起來也很香。但光有好聞的味道,故事不會存在,真的故事需要有來歷,摻了牛糞、柚子皮…的合香,有什麼來歷可說?沉香就不一樣,它的藥效是物質面的故事,精神面的故事就更豐富,從它如何受傷卻勇猛精進,用天地的能量來修復,到怎麼藏著痛苦,熬到極限才倒下。沉香是苦難形成的味道,你愈刺激、破壞它,愈成就它的價值。這種大自然力量寫就的動人故事,必須左右腦的理性及感性綜合運作,用全腦功能才解讀得了。合香中聞不到這種故事,多種味道調配起來,模糊了焦點,只剩下對味道喜好的偏執。沉香不迎合你的口味,它的苦難決定了它的味道,你沒得選擇,喜歡與否全在緣分。


假如某種合香的成份包括桂花、陳皮、薰衣草…,它們個別的味道本來就記憶在大腦裡,我們的鼻子都認識,但全部加在一起,聞的時候就無法辨識它們。如果告訴你合香的成份,大腦對這些個別味道的記憶被喚醒,你雖然能同時聞到其中桂花、陳皮、薰衣草的味道,但聞久了,因為鼻子會記憶味道,以後你聞薰衣草也會聞到陳皮和桂花的味道,聞陳皮也會聞到薰衣草和桂花的味道。最後每種味道都分辨不清。





除了嗅覺的混淆,代謝功能也可能受影響。代謝是身體的自然辨識系統,決定何種物質該留體內,何者該排出。即使合香的成份均為天然,但混合在一起可能產生化學作用,讓身體代謝機制發生分辨錯亂。就像環境荷爾蒙會讓身體以為它有用而不代謝掉,干擾內分泌運作。如果再經高溫加熱,釋放香氣時是否會產生不可知的毒素?更何況這個時代污染太多,我們的嗅覺環已經不純淨,你再把一些作用不明的成份合在一起,聞起來豈不是另一種負擔。


合香爭奇鬥艷,有的配方還是秘密,以這樣的心態,從出發點就不合乎道。沉香坦蕩,希望你清楚認識它的產地。不管什麼沉香,都讓人聞到其中的定,產生正念。嗅覺與味覺相通,聞到合香會往下通到食道的味覺。沉香是往上,透過腦波重新執行,提升性靈,所以聞起來是沉靜的。合香混淆嗅覺,當你無法辨識時,海馬迴不斷把訊息傳到嗅覺綜合區比對,大腦神經處於錯亂而緊張的狀態。


我們聞沉香,重點不在味道,而是在聞氣。氣是全腦功能,透過周天運轉到身體每一個細胞。因此我們可以練習在聞某種沉香時,設定自己處於慈悲的狀態,或是喜悅滿足的狀態,而且全身所有細胞同時如此。以後只要聞到這種沉香的味道,慈悲或喜悅就會出現。單一的香才能設定心境,合香主要在玩味道,而且大腦無法分辨,所以設定不了什麼。


合香做出來就是成品,線香、香丸或香餅,不像一塊沉香,可以用眼睛看它的形狀紋理,用手觸摸它的質感。像土沉剛挖起來是紅色的,味道甜美,但刮來煎香,味道又很沉靜。早先拿到土沉時會打磨光亮,後來才發現那是錯的,拋光會使沉香硬化,靈氣無法跳動。香取的是它的故事,不是漂亮。


或許你會說,歷史上像蘇東坡、黃庭堅這樣有境界的高人都玩合香,這不就證明合香的價值嗎?據說蘇東坡所創「雪中春信」,用到梅花花蕊上的雪水,焚燒時可聞到冬日梅花清香,而黃庭堅更是留下不少合香配方。其實蘇、黃今日成為中國香文化的代表人物,是因文學藝術上的崇高地位,與流放蠻荒時以沉香為伴的動人故事,但他們並未對香道進行全面而深刻的探索。以現代科技進步與知識提升,現今我們對香的了解,不論深度與廣度,理應有條件比蘇、黃之輩更勝一籌。古代文人雅士喜歡研製合香,常是為了鬥香,彰顯自己的獨特個性,很多只是噱頭和趣味而已,屬於生活中的閒情逸緻,談不上有多高的境界。


聞合香的人不會排斥沉香,但聞慣沉香的人通常不喜合香。我們不要從味中區隔,因嗅覺不合而與人決裂。先在味中尊重彼此的品味,才能在氣中取得聯結。因此不必排斥合香,但要知道沉香與合香的差別。如果能從解剖學上分析合香與沉香在鼻嗅覺作用的差異,也了解什麼叫有故事的味道,那麼對於兩者的優劣取捨,自可了然於心。


沉香通三界,錢到不了的地方它可以到達,所以沉香是最後價值的所在,是所有價值的終點。現在你有錢也買不到好香,但好香可以換很多錢。錢買不了快樂與安定,聞香卻讓你喜悅,安定人生種種恐懼。所以香道是學習欣賞與理解沉香真正的價值,與它進行精神面的溝通。一個人學到這種精神面的連結,一輩子就沒有爭奪心,不再想占有。因為占有只是負擔,精神永遠同在,這是人一生最重要的境界。




                                                   -   -   -   -   -   -   -   -   -   -   -   -   -   -   -   -   -   -   -   -   -   




用動作修身、修心、修想法


◎文稿彙整/游夙君




道德經第十四章 


視之不見名曰夷,

聽之不聞名曰希,

搏之不得名曰微。

此三者不可致詰,故混而為一。

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繩繩不可名,復歸於無物。

是謂無狀之狀,無物之象,是謂惚恍。

迎之不見其首,隨之不見其後。

執古之道,以御今之有。

能知古始,是謂道紀。




氣機導引的練功教學以《老子》的內涵指引上中下三丹田,教導身鬆、心靜、空掉大腦的念頭。我們在閱讀《老子》時,先把每一章的主要精神彰顯出來,不要用知識去解釋,而要在生活中體會。只要將《老子》運用在動作上,就能引領你體驗萬物運作所蘊含的道理。


解釋這一章的方法,要跟著你自己行動的洞見而產生改變。你的理解、領悟,會隨著你的道行而持續變化。道行就是看見。「入愈深,其進愈難,而所見愈奇」,你所看見的都在道的範疇裡。


為學日益,為道日損。為學,學得愈多,腦袋裝愈多東西愈執著,愈認為自己所學都是對的,認為考試一百分,怎麼可能會錯!如果你指出他的錯誤,他絕對跟你拼命,知識愈多愈固執,這就是為學日益。


為道日損,「道」就是在生活裡實踐,在實踐裡反思自己的言行舉止,一修再修,即便有念頭也不起反應,到最後不再胡思亂想,這叫無為。遇到事情就去面對,該做的就去做,這就是無為而無不為。


成就一件事情,可以明白做事的邏輯;但做事的過程要能同時感知身、心、靈的狀態,是比較難的。我們做每一個不同的動作,就像參與不同的事情,活在那件事的當下。不同的動作幫你修不同的稜角稜線,修你內心當下是如何,修你的大腦在想什麼,修你的動作卡在哪裡、身體的僵硬之處。所以動作的主要目的是用動作來修你,而不是要你來把動作做好。


身體動作時,為什麼能使心平靜?動作雖有上、下、左、右、前、後等變化的過程,心卻不會跟著動盪,吸氣吐氣,在吸吐之間,氣息隨著動作及身體空間流動,心就平靜了。動作到後來,心平靜到一種深度寂然的狀態,進入無狀之狀,無物之相,沒有心的作用,也沒有「有為」在動作裡面,就只是一個超越內心起伏的存在。


動作練習時,為什麼聽不見?因為不是練表相的呼吸,是練氣在身體空間裡的流動,聽的是進入身體以後的過程。從空氣到肺裡面,肺到血管,血管到細胞,細胞再到組織間隙,再進入淋巴等系統,這些運作都是無聲無息的。《太平經》寫的多是胎息法,一心守靜,靜之又靜,到達一念不生的狀態。進入相當程度的安靜、斂神,方能聽到大音希聲。


練功的時候,不能硬把動作做成自認為沒有樣子來強加解釋無色之相;以為把動作做得很內化來表現無聲之聲;硬去抓取,這樣也得不到它的真諦。這些都是用想法、知識來做動作,那麼動作就流於制式化,反而成了執著,只是自己的認為。當你有「無色、無聲、無形」的想法時,那就不是了,也就「不在」了。


練功時若能讓一個動作成為整體,這個整體在身、心、靈裡,它看不見,聽不到,也摸不著。姑且把這整體的存在稱為「一」,這整體未分的「一」,叫做無極。


我們在做動作時,就是這樣的存在。裡面不要有太多的假設,這是一個平心靜氣的過程,連續廣大而無邊的循環狀態,綿延不絕,無法定義它。如何告訴你做動作時的綿綿不絕呢?姑且稱它為「流動」。但「流動」也不足以形容「其上不曒、其下不昧」之「道」作用的樣子。


當動作愈加熟練,身體的稜角稜線也會修得愈來愈圓潤,練久了自然鬆柔流暢。身體能夠愈來愈鬆柔,是因為在不斷練習的過程中同時覺照調和內心的起伏。不要用知識來進入動作,否則只是用知識在做動作,而不是你這個人在動作。所以必須捨棄知識,讓動作進到身體裡,損之又損,才能讓動作與你整個人合而為一。面對自己,從一個動作到人的整體來看,能夠在這個動作當中體會什麼、損掉什麼、改變什麼,這才是動作的意義所在。


這一章最主要在說:一個真正的功夫是讓大腦無為。只有讓動作流進你的身體,損到無為的境地之後,動作就會「迎不見其首,隨不見其後」。因為你的動作成為一個循環而無始無終的存在,怎麼可能看得到前後。到底是從哪裡開始,從何處結束?不可知。





                                                   -   -   -   -   -   -   -   -   -   -   -   -   -   -   -   -   -   -   -   -   -   





創造自己的氣數


◎阿充




關於「氣數」,我們最常聽到的就是「氣數已盡」,說的是一個人來日無多。課堂上老師問:「班上誰的氣數最夠?」,大家好像都有共同的答案,而答案卻不是那個最年輕的同學,而是那個充滿抱負的同學。所以氣數的單位不是時間,而是能量,一種可以留在人間,也可以帶到下輩子的能量,一種可以改變自己也可以改變別人的能量。有些人看起來生機勃勃,而有些人卻看起來死氣沉沉;有些人很想讓人親近,而有些人卻讓人避之唯恐不及,這都跟他們的「氣數」有關。「氣數」就是相信自己還可以做些什麼,相信自己還可以幫助別人些什麼,把自己放在生命線上,而不是在生活線上努力(請參閱第147期電子報)。


「氣數」不是建立在你做了什麼事,而是在於你做事的心境、神魂。舉例來說,身為氣機導引的教練,你想要成為一個讓人家覺得很厲害的教練,還是要成為一個把學生都教會的教練?自己厲害了,就一個人厲害;大家都學會了,學生會再推廣出去,發展下去,那一種能量大、氣數大?不是因為能量大而選擇要把大家教會,是因為那個「心境」,是那顆希望跟大家分享的心,不自私的心,那樣的心本來就能量大。因為希望大家學會,才能擺脫「制式」的教法,不在意別人的評論,「創造」最有效的教學,最終轉化為能量。寫文章也是一樣,你要寫一篇充滿文采的文章,還是寫一篇平淡無奇,卻能啟發讀者的文章?充滿文采的文章,讀者只會記得作者好有才華,卻忘了文章寫些什麼。讀者會被文章所啟發,絕不會是因為作者的寫作才華,而是作者的心,一顆包容所有讀者的心,以及穿透讀者心的能量。一篇有能量的文章,即使讓人忘了,卻在不知不覺中已經改變了一個人,走進一個人的生命。


生命中到底該做些什麼事,難道大家都要去當教練、寫文章嗎?其實做什麼事都只是外在的呈現,真正的成就是內在,是培養那個不恐懼、不處處為自己著想的神魂。這就好像功法一樣,一切的軌跡都是由內而外形成的,由內勁來帶動招式,而不是先把動作記下來。人會去做什麼事就像是當下的軌跡動作,而內勁就是你的心,你的格局,你的心相應當下的外境而做出反應,這就是當下該做的事。所以該修煉的是心,而不是該做什麼事,一個有善心的人,他就已經到達了,不需要特別去做什麼善事。由內而外就是不能多想,不能想著如何做好,那如何知道到達了沒?我們只能從結果去驗證,從學生、讀者的身上去找驗證。一開始就想著結果是得不到結果的,舉例來說,如果在意學生的人數,往往學生就會流失;如果想討學生的歡心,就是有些人會不開心。如果教練的「心」能量夠大,學生自然會影響自己的親朋好友,不需要招生,這會是一種能量的擴散,等比級數的擴散。在不知不覺中,我們自然會想親近某些人,其實潛意識裡,我們都希望這些人替自己帶來能量、帶來改變,也就是在我們的DNA裡,都希望親近「氣數」旺的人,所以教練是靠「氣數」招生的。氣機導引的老學員可以想一想,20年來,大家是為了什麼持續不斷地走進教室的?走出教室的時候,又是為什麼永遠充滿能量的?不是欠操、不是欠罵,我們是為了補自己氣數而來的。結果是很重要的,沒有結果就是種下的心有問題,做什麼事都不會有結果,扮演什麼角色都一樣,先要有一顆不恐懼的心,不怕輸的態度,才有可能成就。


造化就是人可能有的機會總和。人為什麼沒造化?因為往往只想著自己眼前的好,沒有想到要去創造另一個什麼樣的好,什麼樣的發展,和什麼樣的成就。內在的成就是神魂,神魂就是所有事情都影響不了你,不會讓你恐懼,自然沒有不能做的事。神魂不夠的人就叫氣數已盡,如果他覺得他還能做,他的氣數就未盡。氣數有多少,你就擁有多少自主權,就有多大的心,就有多大的度量,就擁有多少的期待與夢想,造化自然就會出來。生氣、想太多都會耗氣數,自私自利、跟別人對抗,氣數也會慢慢消失。上一期的電子報提到,沉香、風水都可以補我們的天地氣數,除此之外,涵養我們的內心,就是創造我們自己的氣數,不生氣、不亂想,就是保存我們的氣數。我們的生命,就是一場氣數的開發戰、氣數的保衛戰,生命的總成績單,就是看我們氣數的指針最終停在哪裡。




                                                   -   -   -   -   -   -   -   -   -   -   -   -   -   -   -   -   -   -   -   -   -   





練氣化神的初階

移爐換鼎


◎文稿彙整/鄭雅靜






上丹田與中丹田的整合


從前的人講修心性、養其命。命是下丹田的身體,修身是練身體的覺知,從腕肘肩、踝膝胯、腰胸頸等九大關節逐次開展身體的空間,潛移默化成為身體的認知邏輯。心在中丹田,修心是修內分泌、心波、心能量,結構有形與無形,提升心的層次。最後,「天命之謂性」,修性在上丹田,需先鍛鍊身體,直到大腦的專注能夠以一念代萬念,才能看見身體的空相、空的存在。


上丹田屬靈,存在眼、耳、鼻、舌的能量,人從看、聽到產生動作,在在都需要感官與大腦之間的連結能力。如眼底神經纖維接收視覺刺激後,經由視神經傳遞至腦後枕葉的視覺綜合區,對焦各種資訊,綜合解讀訊息的意義,結合想法、內心的波動,觸發六根與之相關的感受。在過程中,自律神經作用起伏,內分泌產生變化,肉體隨之反應,從而引起七情六欲。


上丹田修練的重點在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亦即人之想法的對決,但人的層次不同,視覺、聽覺能力就有所不同。如,眼通心神,神魂修練的重點是眼睛。下丹田訓練時,眼睛要能看見身體的放鬆、氣沉湧泉及呼吸狀態。進入中丹田,必須看見自己,閱讀他人的改變。又如耳朵的訓練不在聆聽音頻表現,而在耳根捕抓訊息的能力。心如果夠安靜,腦中念頭會慢慢消失,眼耳鼻舌的接收力改變,能量就會產生變化,無形的精神層面也會提升。所以,下、中、上三個丹田會互相作用,彼此影響,持續進行能量的轉換。


但若缺少練精化氣的階段性訓練,直接進入練氣化神中丹田以心為爐,心無法安靜,大腦只存空想,身體缺乏實踐力,容易導致「出陰神」。所謂出陰神,指憑自己的想像但身體卻無法落實。「出陽神」就是能夠具體實踐,說到便要能做到。人屬陽,練功就是要出陽神,當人越走向無形時,身體的表達能夠看見,才是真功夫。



氣能影響內分泌的變化


下丹田是身,中丹田是意,人要感覺到心的變化,需要超越到無形之氣,才不致為肉體所困。身體的慾望非常真實,大腦的執著卻很空泛,但世間卻常用此空泛虛假的概念來抑制身體的真實性。因此,必須先讓心安靜,才能重新調整邏輯思維的慣性。


用身體的感覺來感覺心,是完全不同的覺受。如身體的疼痛也許讓人感覺害怕恐懼,但心痛卻會造成無形的窒息感。然而,「唯有覺者可以洞察」。練功者要學習如何區隔身、心不同的覺受,從心理的文,直落到身體的文,進入身心的文化。一個可以感覺身、心的人才能感覺一切,如萬物的優點、生命的喜悅、上天的恩賜,悠然自在自得。從下丹田到中丹田的訓練,感覺的敏銳度從有到無,以實練虛的層次不斷地提升;越往上,便越能感覺到宇宙能的存在。


練氣化神階段,心既是爐,又是鼎,練心是從氣能影響內分泌的變化,只要內分泌穩定,腦就會穩定,但前提要覺察自己的起心動念,閱讀心波,繼而滅心相,人入靜。


 


心波,內心波動未發之時



每個人都有不一樣的想法,人在日常生活中很難不受外在環境的影響,眼耳鼻舌的世界裡難免會出現與自己不同的對立。遇到事情時,往往不經意流露自己個性的氣息,也許贏了面子,卻輸了裡子。要了結因果,得要拿掉因地,為的是讓自己能不受牽制,活得更好。


但心的波動會形成動作的具象性,動作越大、越具象,心波就越起伏不定。能量是種功能性的存在,「波」有能量之意。內心的波動如潮汐浪潮起伏,心波是喜怒憂思悲恐驚將動而未動、未發之時,如果激烈動盪,就會浮現成為心相。心相一作用,氣的運行受阻,不僅影響生理性變化,也造成情緒的連鎖反應,引爆內心的海嘯。


在日常生活中要練習守住內心,就得讓「我」消失。一看見自己的情緒浮現,就要趕快捕捉,即使自己的情緒不外顯,也不代表自己真的沒有念想或起心動念。一看見自己的起心動念,盡快找到心與六根相應的連結,究竟是因為看見,抑或因為聽見?內心又是如何升起漣漪以至波瀾動盪?所以,只有阻斷、停止供應讓那個「我認為」個性長大的養分,才能避免無常衝擊自己的人生。



「移爐換鼎」是「以假練真假亦真」


中丹田練氣化神,存在「移爐換鼎」和「移鼎換爐」二個階段。「移爐換鼎」是上丹田與中丹田的整合,在此之前須先練精化氣。身體的訓練靠動作,以下丹田身體為爐,上丹田的腦作鼎,對焦運動神經和感覺神經的覺知,修練腦內混亂的念頭,使其專注。


眼耳鼻舌身意六根的訊息連結大腦綜合區,產生的是假意,如念頭,即便練到專注,仍是假意。因此,要讓六根的訊息不再與大腦產生連結,大腦的分辨機制就能停止作用,腦的專注放空以至空相,真意就會浮現。


「移爐換鼎」是練氣化神的初階,一稱「十月養胎」[1]。以中丹田的心為爐,燒練上丹田的腦,即鼎內的專注,「以假練真假亦真」,從氣能影響到內分泌變化,讓內分泌穩定;心安靜,大腦穩定,訓練腦的空相。


身體的丹田是氣海,氣源自內分泌的變化,丹田的波動與心波會一體互動,影響到內分泌變化。氣血在心,練中丹田是用內分泌產生的心意燒練大腦的專注,運行轉化成為無形覺知的存在-心氣狀態時,下丹田的爐便上移到心,叫做「移爐」。所謂「移」,指身心的某種範圍狀態。「換鼎」,是換掉上丹田原本對焦有形肉體動作的專注之腦,使其燒練成空。也就是六根連結到腦綜合區而不妄加判讀,練就大腦安靜、放空到心意存在的程度。


人體的內分泌本就隨時都在變化,練中丹田是學習設定內分泌的某種作業模式,如慈悲、喜悅、感恩、愛、智慧等能量。在此階段,身體放鬆,人很清醒,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仍有其功能但不在工作中。大腦放空,不再對身體妄下指令,促使肉體與心擺放在得以觸及自我覺知之處,通過自律神經的作用,隨時感知心波的起伏,感覺靈敏,感覺到心的狀態,氣的存在,動作不用想,看著心相做動作。待心中無意而安靜,清楚明白當下之心,透過周天運轉,布敷四體,運行至身體中。


 

[1] 《伍眞人丹道九篇》〈守中第七〉:「古云,三萬刻中無間斷行行坐坐轉分明正,所以發明十月養胎,祗在綿密寂照之功而已全也。」見(明)伍守陽:《伍眞人丹道九篇》,「中國基本古籍庫」,2021年5月5日。




                                                   -   -   -   -   -   -   -   -   -   -   -   -   -   -   -   -   -   -   -   -   -   




羅袖動香─沉香美人楊貴妃


◎王亞玲 


日本知名小說家夢枕獏,是個相當有奇想力的作者,《陰陽師》重新詮釋日本能樂謠曲,自物語傳說中抽絲剝繭出人心諸相。《沙門空海》則以一隻長安城的黑貓作祟為開端,楊貴妃之死為線索,生動地描述了他心目中的大唐奇遇記。這小說被中國電影導演陳凱歌拍成了《妖貓傳》,「一切妖怪的怨念,都出自於咒術,源自人的內心。」而裡面黑貓外的三位主角---遣唐僧空海(即弘法大師),楊貴妃,詩人白居易,正是平安時代以來日本最愛的唐朝人物前三名。




因為佛教東傳,以及紫式部《源氏物語》的影響,日人平安時代就對唐詩〈長恨歌〉非常熟悉,因為學校裡要背誦,也因詩崇拜白居易,並迷戀上楊貴妃、唐玄宗浪漫淒美的愛情。源氏小說第一帖〈桐壼〉文一開始就提到唐玄宗因迷戀楊貴妃,險些亡國的例子,預示這皇族主角光源氏的愛情。之後皇上思念已逝的妻子,文中更以「臨邛道士赴仙界尋訪楊貴妃所持歸的信物金釵該有多好!」來形容他的心情,彷彿小說上演著《長生殿》。文裡提到宇多天皇敕畫的長恨歌圖,「楊貴妃的容貌,即使是再優秀的畫師恐怕也終究筆力有限,表現不出栩栩如生的情態。她『太液芙蓉未央柳』的姿色,諒那種唐風的裝扮定必華麗絕俗;但是,想起更衣生前那種溫婉柔順而楚楚動人的模樣,又豈是任何花色鳥音所能比擬呢?『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那朝朝暮暮的誓約彷彿還縈繞耳際。」第九帖〈葵〉裡的二首和歌的內容,更是〈長恨歌〉「舊枕故衾誰與共」詩句發展而來。


楊貴妃的絕美因悲而起,大唐的繁華燦麗,似夢如煙。楊貴妃不僅僅是歷史美人,同時她自帶香氣,日本對她的祟拜,甚至在香道裡,楊貴妃自成香銘(香木取銘),自鎌倉幕府時代武將佐佐木道譽流傳來的六十一種名香裡,被日本人視為名香中的名香。因此辨識這六十一種名香,是日本香道學人最重要的功課。要記憶這六十一名香不容易,大江英位著有的《名香六十一種名寄文字鏈》便以吟誦式的七五調音韻寫成,以唱頌方式,容易記憶。其中,「絕世佳人楊貴妃」的名香,其注釋是應有龍腦(中藥冰片)的香氣,清涼蜜粉的花香,木所伽羅。


在日本的「六國五味」裡,「六國」定為沉香的木所,不只是沉香的產地,也用以評定其品質的優劣。因此沉香的上品稱伽羅,中品是羅國,下品是真南蠻。「五味」則是辛、甘、酸、鹹、苦,以味覺比喻嗅覺。所謂沉香的上品伽羅,指的就是棋楠,日本山田松香木店社長山田英夫著的《日本之香》指伽羅產地在越南近邊。因此「絕世佳人楊貴妃」的名香即是越南產地的棋楠。另外日本的玩香遊戲之一香合,就是參與香會的人,各自拿香木,每兩人一組,焚香木來聞,互選勝負,或請判者評定優劣。根據《五月雨日記》足利義政將軍在1479年舉行《六番香合》後來發展成《十番香合》,其中第九番「富士煙」和「楊貴妃」的判詞是室町時代的夢庵肖柏所書,內容為「後臺仕女留下的煙,貴妃霓裳羽衣之袖,兩朝之譽難分高下,感覺嚴重的東西只能啟發與領悟」。




楊貴妃的美人用香其來有自。大唐時代,佛教盛行,用香十分多元化,浪漫又奢侈,香除了佛教的供養,皇家貴族的用香也極盡奢華,宮中設立專司香藥管理的「尚藥局」,文人仕大夫的品香鬥香活動形成。用香不僅在薰燒、配戴、醫藥外,更奢華用於建築。因為東南亞生產的香材經由海上絲路,源源不斷地透過貿易商行為與上貢進入唐土。美學家李霖燦研究指出,故宮所藏的唐閻立本〈職貢圖〉是唐太宗時,爪哇東南婆利、羅剎二國來貢。途中又與林邑國結隊,共二十七人。其中林邑(越南中部)為沉香的主要產地,也是主要納貢國之一。


《通典》通常記載著唐代前期貴族皇室的費用來源,卷六天寶中的貢物記載,南海郡貢生沉香七十斤,甲香三十斤,石斛二十斤,詹沉香二十五斤等等。〈職貢圖〉描繪的正是當時的外邦人士,扛著大大小小的各式沉香木到唐朝進貢的情境。沉香用於建築最有名的就是沉香亭。沉香亭以沉香木建造,亭外種植各色牡丹,宋朝李濬的《松窗雜錄》就曾記錄李白在沉香亭吟詩賦詞的故事。「開元中,禁中初重木芍葯。得四本紅、紫、淺紅、通白者,上因移植於興慶池東沉香亭前,…..」 唐玄宗、楊貴妃沉香亭賞牡丹,皇帝發旨宣詩仙李白吟詩助興,酒醉的他,揮筆成詩〈清平調〉三首,李白以含露牡丹形容貴妃之美,最後一句「名花傾國兩相歡,長得君王帶笑看,解釋春風無限恨,沉香亭北倚闌干」。君王貴妃良辰美景儂情蜜意,春日香風陣陣解無限愁啊。



三千寵愛的楊貴妃,是多汗美女,喜愛沐浴,粗通醫典,《明皇雜錄》記載,楊貴妃賜浴華清池。華清池備置湯屋數十間:「環迴甃以文石,為銀鏤漆船及白香木船置於其中,至於楫櫓,皆飾以珠玉,又於湯中壘瑟瑟以沉香為山,以狀瀛州方丈。」所以貴妃美人湯裡是放寶石、沉香的,有的湯又放花瓣、丁香、麝香,香方運用青春養顏。她的宰相哥哥楊國忠也不遑多讓,建起「四香閣」,《開元天寶遺事》:「國忠用沉香為閣,檀香為欄,以麝香、乳香篩土和為泥飾壁,每於春時木芍藥盛開之際,聚賓友於此閣上賞花馬。禁中沉香之亭,遠不侔此壯也。」可見大唐皇室奢靡成風,危機四伏。


「羅袖動香香不已,紅蕖嫋嫋秋煙裡,輕雲嶺上乍搖風,嫩柳池塘初拂水。」楊貴妃寫的〈贈張雲容舞〉詩,收於全唐詩裡,從詩中即可看出她生活裡用香的生動描述,不管是花香、沉香亭香、浴香,還是薰香,楊貴妃走到哪兒都是香噴噴的,即便多汗也要香汗淋漓,而唐玄宗也最愛獨享她的味。唐代的貴族女子,閨房之內香韻裊裊,詩仙李白的詩裡也有沉香情欲的描述,「博山爐中沉香火,雙煙一氣凌紫霞」〈楊叛兒〉,意指男女歡會,對方的醉留,如沈香入爐,愛情的火焰立即燃燒成煙,情意融合,雙雙一氣,凌入紫霞,以此形容愛情如火般熾烈。「玉帳鴛鴦噴蘭麝,時落銀燈香灺」〈清平樂、禁闈秋夜〉,鴛鴦指的是香爐,蘭麝即是薰香之物,濃郁的香氣,日本的傳奇沉香蘭奢待,就是取自唐朝蘭麝之意。詩裡形容宮中女子夜裡的幽怨與悲涼。


宋朝《陳氏香譜》記載的〈開元幃中衙香〉,即是唐時流行的帳中夜香的香方,深受歡迎,可見很有閨房情趣,楊貴妃靠它集萬千寵愛於一身,所以在《香乘》時才改成〈楊貴妃幃中衙香〉。它的配方在《香乘》的文獻,「沉香七兩二錢,棧香五兩,雞舌香四兩,檀香二兩,麝香八錢另研,藿香六錢,零陵香四錢,甲香二錢(法制),龍腦香少許,上搗羅細末,煉蜜和勻,丸如豆大,爇之。」而《陳氏香譜》與《香乘》的差別是沉香七兩三錢,多一錢沉香,應更有味道。


日本因為太愛楊貴妃,研究貴妃之死的謎文獻之多,恨不得楊貴妃是真的未死在馬嵬坡,而是隨著遣唐使偷渡日本,安享晚年,日本還真的有楊貴妃之墓之鄉,甚至後代等。更覺得白居易的詩〈長恨歌〉早已透露此蛛絲馬跡,「馬嵬坡下泥土中,不見玉顏空死處」「忽聞海上有仙山,山在虛無縹渺中」等就是貴妃未死,逃至蓬萊山的日本。也因而夢枕獏也在《沙門空海》小說裡埋下貴妃之死的有趣線索,花了十七年的時間把這奇幻的唐朝故事寫下。對於楊貴妃這樣一個唐朝美女,絕美,能舞,用香,就能夠得寵十六年,根本不必搞宮鬥。


所以,做一個有香味(包括靈魂)的女人就對啦!




                                                   -   -   -   -   -   -   -   -   -   -   -   -   -   -   -   -   -   -   -   -   -   




清醒地經歷自己 


◎李淑玲




練功是清醒地經歷看見自己的過程,身體是最能看見自己的地方。透過動作從身體的感覺神經開始,進入自律神經系統改變內分泌,進而改變大腦的邏輯思維,重新設定一個法則,讓自己活得很快樂,健康。


身體物質性的有看得見的肌肉骨骼,即四肢百骸,是運動神經控制。還有看不見的五臟六腑,即內臟,是自律神經控制。自律神經又會影響內分泌,產生不同的心理作用,即情緒,卻由大腦來反應。以凌波微步為例,走路時脊椎打直,從後面督脈的尾閭,長強穴上去是自律神經的端點,往上走到玉枕穿過到泥丸走任脈下來。督脈主氣,任脈主血,任督二脈主導的是氣脈和血脈。


心臟跳動快是自律神經主導,要讓心跳和氣脈在高度循環中能平衡而不喘,可從呼吸來控制自律神經系統,調整呼吸時會發現氣脈穩定了,血脈也會穩定,平衡心跳和呼吸可平和氣血二脈。走到氣血二脈平衡時,心脈也會平靜。


心脈是心臟的脈動,它有二條路線,一條往下輸送血液到身體,一條往上到腦通思維。心脈作用感覺、情感、情緒,心脈會影響大腦接收眼耳鼻舌身意六根的狀態,心腦是同一系統,讓大腦沒有想法,內心平靜時才會產生情感。若情感有動盪,即是情緒。


練功到最後是訓練自己可掌控心脈,掌控所有情緒來去的發生,不受情緒干擾。心脈靜則格局大,可納百川,心脈亂則心室縮小。練習無極內息導引,以意導氣來控制心脈,讓意在情感上,不在大腦的指令,即真意。以真意推動身體的空間,運轉身體,以意導氣,以氣運身。讓意在大腦是真意,在內心是真情,在身體是真相。練功是讓自己清醒地去經歷一段身體的覺察,內心的覺受,大腦的覺知過程。




                                                   -   -   -   -   -   -   -   -   -   -   -   -   -   -   -   -   -   -   -   -   -   




氣機導引身心靈講座(二十三)


主講人:張良維老師


 

主題:老子道德經26章

功法:弧線延伸/氣貫脊髓


時間:110年5月30日(日)19:00~21:00

地點:總會館,樓上教室(台北市漢口街一段3號9樓


參加對象:入門班會員

名額:60位


報名網址:https://pse.is/3f6p6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