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12日 星期一

東醫氣機導引第216期電子報 / 新文明的起點

 【 編輯小語 】   

新文明的起點


編輯部






農曆新年前,張老師對東醫家族全體成員公佈了「道的周天運轉圖」。一個多月來,種子班的課程就圍繞著這張圖表,從各個角度進行深刻的辨析,並且用動作演示各自對討論內容理解的程度。


早在二十幾年前,張老師出版《身體自覺》一書時就說:「這是新文明的開始」。當時的社會評價咸認為,這個說法「跨距太大了」。平心說,包括我們很多同學也是這麼想的。現在,二十幾年的課程內容扎扎實實地在我們身上複製出來了,用「道的周天運轉圖」檢視這段漫長的學習歷程,再想想當年張老師誇下的豪語,我們是打從心底嘆服,同時也深自惕勵,唯恐不夠努力,跟不上團隊腳步,錯失這次應該屬於全人類的文明探索、醞釀、開創期。


當然,未能一起經歷這個不斷自問自考的過程,無法分辨長久在「識性最貪」的運作模式下,錯把識性當覺性,而且一向自視甚高的同學,可能一樣會覺得這個說法「跨距太大了」!那也只能說,緣分如此,大家各自安生吧!


就像,本期電子報傅冶中的〈社會生物學家威爾遜〉提及,威爾遜多年前曾寫過一本《一致性的知識》,討論自然科學、社會科學、人工智能,文學、哲學、藝術和宗教的大一統理論。這不就是當今人類社會最要急迫解決的困境嗎?問題是,如何能讓這些學科產生一致性?


答案,就在「道的周天運轉」裡面!從個人到整個大宇宙,涵括各大宗教的教義,卻彌補了各大宗教進入末法時期,教義不再有具有真實力量的缺憾。


AI時代鋪天蓋地而來,人類如何因應?最古老、最平實的東西,往往就得靠祂來旋轉乾坤。而「道的周天運轉」不是天外飛來的救贖,它就在你我每個人身上,只看你願不願打開自設的符咒,讓祂醒來!


在《身體自覺》書中,張老師也說,身體自覺之後,「人人都是彌勒佛」!彌勒佛是即將在娑婆世界成佛的未來佛。只要你相信,也願意確實篤行,你就是參與孵育人類新文明的彌勒佛!




- - - - - - - - - - - - - - - - - - - - -   




【 練功筆記・之一  】   

從「覺醒」到「覺悟」


林鈴宜





練功是「覺醒」到「覺悟」的過程


人擁有識性與覺性。人類在演化的過程中,大腦發展出強大的識性,一千億個腦細胞形成錯綜複雜的網路系統,對眼耳鼻舌身接收的訊息進行比對判讀,形成記憶與認知,主導人的一生;識性也讓人站上食物鏈的頂端,改變了世界。覺性存在全身所有的細胞中,可以感知所有,與一切和諧共存。識性強,覺性就弱,要開發覺性,得從身體自覺下手。從百日築基開始,到練精化氣,練炁化神,再到練神還虛,這一段是「覺醒」的過程;練虛合道到道法自然是「覺悟」的過程。



「不想」才能「覺」


下丹田練鬆,中丹田練靜,上丹田練空。空不是沒有,空是不想。人從小到大,大腦藉著眼耳鼻舌身五個窗口跟外界互動連結,早已不知累積了多少資料,這些儲存在大腦皮質裡的各個資料庫,形成人對萬物的認知與價值觀,也困住了人,使人無法跳脫既有的邏輯思維,與更廣大的未知連結。你沒辦法把這些寫進大腦裡的東西拿掉,你只能不去用它,就是「不想」;從眼耳鼻舌身五個窗口進來的訊息,要進行大腦資料庫的比對判讀前,不想,久了大腦慢慢就不會去「那樣想」了,才有機會變成「這樣想」。「那樣想」是「識」,停止原來那套「識」的系統運作,「覺」就會出來,「覺」是感受,感同身受。大腦「識」了就有對立,分美醜、善惡、好壞、對錯,遠離真相;只有在「覺」的狀態下,人才能真正看見、聽見、聞到、吃到、觸摸到,像面鏡子只是反映當下的一切。


生活中練「不想」


所以「不想」很重要,除了練功不要想,日常生活中也要進行不要想的訓練。在每個發生的當下,也許是一個人、一句話、一個事件,抓住那個看見聽見的當下,自己的情緒快要被挑起(被自己的大腦)的瞬間,喊「停」告訴自己「不想」,通常那個瞬間就會過了,情緒沒有出來,好像什麼都沒發生一樣。情緒是因大腦對焦所見所聞而「想了」的產物,這個過程很快,不能等情緒出現了,再來不想,那根本停不了,念頭會一個接一個,沒完沒了。這需要敏銳的覺察,練功時專注的訓練,使人對自己的起心動念敏感。人是自己把自己想成那樣的,遇到這就那樣想,久了變慣性,就形成執著。


 

「情緒」是看見自己的工具


每一種情緒發生的當下,其實都在告訴自己「我是誰」。抓住那個當下問自己「我怎麼了」、「為什麼我會這樣」,你會穿越自己的識性,到達深處的人性,看見它。在識性裡,因為有好壞的分別,所以那些所謂「壞」的人性就被隱藏起來,見不得人;甚至用一套漂亮的說詞扭曲它,人因此離自己越來越遠。在覺性裡人性是自然的存在,不分好壞,該怎樣就怎樣,所以能夠「欲無欲」,滿足基本的需求就好,不會無止境的追逐。所以覺察的功夫,不管在練功或生活中,感覺自己的感覺,非常重要。越知道自己是誰,就越能跨越識性的綑綁,覺性越強。


造化


覺性強了之後要幹嘛?識性就能為覺性所用,讓一切圓滿。人修到眼耳鼻舌身意的覺性出來,莫那識與阿賴耶識自然就會跟著改變,變成平等性智與大圓鏡智,此時人就可以拿到造化,也能給予造化,不管什麼事什麼人到他面前來,都會圓滿;他的所作所為會讓一切圓滿。




/



【 練功筆記・之二  】   

我如是聞道


鄭雅靜




大寒是二十四節氣最後一個節氣,2023年舊曆歲末之際,張老師為大家總結26年來氣機導引的修學範疇。希望學員帶著身體經歷了二十多年學習,不只要理解多年來的學習重點,更須養成身體的本能反應,不要成為大腦的庫存知識。


《金剛經》以「如是我聞」作為起始,指如同我看,如同我說。「我」是誰?你看見怎樣的你,就是我。如此,你所見一切為何?你又如何看見一切?所以,一個人的看見就是自己的一切、自己的程度,感覺的作用力就是自己的境界。


人身難得,我們藉此百年肉體之身來深入探討一切從何而來,一切又為何而在?這是既超越,又同時存在的人生修煉歷程。所謂「格物致知」是指研究性的方法,致知在格物。一個人的學習必須寫入自己的人格,去「做」就是取道、合道,透過各種鍛鍊將物質虛化到它的道;再返回它原來的道,就是造化,人在道的虛空中存在。而「還虛」必須用靈性,超越四維時間之上,再取得更高的造化。


「覺者心中無神佛」。希望明年每個人都可以成為自己的佛,即清靜法地。此處講的「佛」不是指宗教訴求的佛概念,而是希望大家更突破,更超越自己的境界維度,也創造更有能量的自己。



自己是一切,一切是自己


古人知道民以食為天,吃飽就有精神、身體有力氣,卻缺乏人體解剖學的實作,雖知道能量化生的過程就是氣化的作用,但不理解葡萄糖的發酵過程會產生能量。中國人將人視為小宇宙,統歸入大宇宙之中,大宇宙與小宇宙彼此存在互通的影響。氣是能量,也是空間的概念,存在人體小宇宙,主宰各種生理機能運作。道家身體修鍊的思想體系,主要紀錄在道教的《道藏》裡,囊括了先人活在精神與肉體之間累世的經驗傳承,這個思想體系,主要涵蓋六個階段:百日築基、練精化氣、練炁化神、練神還虛、練虛合道和道法自然。


不同時代的人會用不同方式去理解身體,歸納成結論,道家的修煉體系終究累積成《道藏》,為人類留下偉大的思想結晶和文化遺產。未來的人工智慧當道之際,人類的識性發展會率先失去覺性。氣機導引是人類對抗科技文明的底蘊,根植在中國文化的道家思想體系,從哲學形而上的思維,下放到身體形而下的運作。除運用《引體篇》、《內臟篇》功法作為道的生命運轉方法,「無極功」旨在從肢體動作覺察的昇華,在識性、覺性中認識自己,管制外境的五感(眼耳鼻舌身),最後重新整合成全覺能。


譬如,功法的起式是啟動覺性,收式是六根的覺性各回歸其位。一切有為法都是當下本心,如果未能經過淬煉,無疑僅止於空談。人心到道心之間是心的演化過程,必須從「識」醒來,「覺」才會產生,道心就是從「識」到「覺」的超越。


簡言之,「百日築基」,主要是鍛鍊肉身,鍛鍊體神經系統。「練精化氣」,內視到五臟的作用力,鍛鍊內分泌系統。練氣(炁)化神,練外氣轉成內氣,化成炁。去除大腦之「識」的關礙,啟蒙五感的覺性。「練神還虛」,內視自己的作用力,將五感的覺受精練到極致的精神層面虛中方得造化。五感在虛中,得到造化後再回到虛無中來,叫做「練虛合道」。「道法自然」分別有不同境界的超越,佛、無為與大道。最後,修煉到空。一切是自己,自己是一切。


氣功不是特異功能,也不是玄學,是指氣的功能運作,而每個人都具備了氣的功能性。張老師賦予氣功的定義是:「心識與宇宙作用的空間學,藉陰陽往來互動,透視其機。」這套道的生命運轉,「格物致知」格的是人。道的周天循環就是練人、練心、練大腦的生命歷程。最後,人心修煉成道心,回到人間再修煉。六根的覺性從轉識成智、成所作智不斷往上提升維度,每個人的機緣和境界也會因無為法而有所不同。




- - - - - - - - - - - - - - - - - - - - -   




【 專欄一/體證道德經  】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文稿彙整/李明





第四十四章


名與身孰親?身與貨孰多?

得與亡孰病?是故甚愛者必大費,多藏必厚亡。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



老子這裡把「名」、「身」、「貨」三者做比較,希望你醒過來。貨是一切的物質跟利益,身是欲望的源頭。身體裡面隱藏一個不容易看見的欲望邏輯,人就是在自己的身體上被這個欲望邏輯擺佈而無以自拔,老子才拿來跟名與貨做比較。


「名與身孰親?」名是讚美、尊嚴,但它不是你自己。身體來自你自己,它一定跟你比較近。假如有人讚美你好棒、好厲害,請問是害你還是愛你?你並不會因為受到讚美而功力增加,或者有什麼好處。如果你相信他說的,只會更驕傲。真人不說違背事實跟違背內心的話;隨便一句「你好棒」,這是不負責任的話。老子沒有罵這種人,但是他希望你能做真人。


老子用一句話、一種比較排序讓你思考:「身與貨孰多?」「我」是有限的,身體是有盡的,所以貨比較多。「得與亡孰病?」「病」是不幸之事,「孰病」是問你「得」與「亡」兩者,哪個才是人生的不幸?「得」的時候,不會永遠都在「得」,一定有失去的一天;失去了,一無所有了,只要能擁有一點點,就讓人心滿意足。所以,得與失,孰幸孰不幸呢?


「是故甚愛必大費」,「甚」就是太大了;「愛」是身體裡面隱藏的欲望邏輯。有巨大欲望的人必大費周章,耗費自己的青春歲月,生活一定很累。老子厲害的地方,就是講的都是真相,你只要照著他講的去檢視自己就好,不用去讀一大堆不是講真相的書。


「多藏必厚亡」,得就是多藏,你藏再多也帶不走。不少有錢人死後因子孫爭奪遺產,遲遲不能下葬。因為你的多藏,連子孫都大費周章去滿足他們的欲望,甚而互相殘殺。所以厚亡不是厚葬,而是死得很重;擁有越多,損失越是慘重。無法揮揮衣袖、了無遺憾地走掉。


老子最後做了結論:「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了解道的「一」,才能知足。一生二,二就是陰陽,陰陽透過欲望來結合,就叫和氣,和陰陽兩氣。二一定會生三,會有一種和氣來結合兩者,使之生生不息。這是說「貨」會永遠推陳出新,讓你滿足不了。只要分隔了彼此、分敵我、分好壞、分善惡,這就是二元對立,整體論叫一。只有在一裡面,不從當中切割出來,我等於你、我等於大家,我才能知足。我即一切,一切即我,這叫歸一論。


你不在一裡面,就不要講知足,因為你在讚美別人的時候,其實期望他人給你更多;在給人的時候,其實另有目的。你懷抱怎樣的欲望,天地是不理的。把這些弄清楚,不要再分了,都在眾生身上,就可以活得很輕鬆、很樸實,不會跟別人衝突,不會「甚愛必大費」。


「萬物負陰而抱陽」,因為人必有陰陽,只要你活著,處在對立的狀態,就沒有知足這種事。滿足不是知足,「我吃飽了、滿足了。」這跟知足無關。你走了很遠的路,終於吃到知名的冰淇淋,覺得好爽、好滿足。你以為這是知足?其實離得還很遠,無窮的追求從這裡才開始。


所以一定要歸一,沒有區別心,你才能夠停止下來。沒終點和起點的區別,你還跑什麼?目的地不見了,跟你原本所在的地方一樣,你要不要出門?這樣你才知道停止。止是一種本能的狀態,不是說:「我們要知止、要知足」就能做到。


心存在看不見的狀態裡,不可說、摸不著、看不見,但是卻感受得到,你只要感受那顆心怎樣就好了,不要再把自己的心加上去。感受到對方的心就停止,停在那個「一」裡面就好,不要再把自己的心掏出來比較,因為他心就是你心。別人都在用心,但你不用,這樣你會活得很輕鬆,這叫「一致性」。


感覺在大腦,生氣是大腦感覺出來的一種狀態。生氣是內分泌短暫失調,產生身體變化,很快就過了。人不會永遠生氣,不要以為感覺是他的心,看見他生氣就以為他的心就是這樣。你應該從讓他生氣的事件看到他的心,知道他的心多寂寞、多無聊。把事情跟真正的心分離開來,這樣閱讀別人的心,才有智慧。


做任何事情的背後不要有目的,在那個事件上就「一」了,「一」才是力量,「一」的力量無限大。沒有目的,不是白做嗎?能量出去了,不是失去,而是兌現,因為「一」,你所做的都累積在那裡面,力量有多大?


天上一日,人間十年,天上一塊錢,等於人間貨幣一百億。只有在「一」裡,才能兌現天上貨幣。你把自己的青春、勞力、所有的一切用在「一」裡面,還是用在兌換裡面?把青春兌換成錢,錢兌換成麵包,吃下去變大便,最後你的青春等於大便。


在「一」裡面就完全不同,眾生就是我,我就是眾生。一切做了,不管為誰做,只在那裡面就成就了。「一」是身、心、靈都在當下,不會心想心的,大腦想大腦的,身體做身體的,否則你在這裡統一不了,就一定會陷入名、身、貨的分歧。



/



【 專欄二/導引按蹻  】   

治療的境界


文稿彙整/高袖桐




人體是整體結構明白


學治療,骨頭跟肌肉是基礎,肌肉肌理要明白,骨頭206塊要記住,不斷的記住又忘記,不是只記哪一條肌肉,骨頭、肌肉結構正常性、理當性、形成本能,身體結構看到就會知道。



最高境界是讓人放鬆


脊椎病理性疼痛治療要從起始點,肌肉骨頭連接處入手;摸到骨頭、骨膜下的神經,觸及那個點,要有感覺在推哪裡,心裡很明白你要的目的。手法要熟練,肌肉的走向清楚,捏局部時可以清楚知道肌肉的連帶關係,不要怕沒效果而將病患按到痛,要按柔按鬆,要觀察他的表情,關心他的狀況,不是越痛越好,還要注意指甲的修剪不要傷到病患的皮膚。幫人治療要用一條毛巾使人有安全感,肌膚感覺放鬆。最高境界就是讓人放鬆,放鬆甚麼病都好了。


 

頸椎的骨頭和神經


頸椎有七節,第七節突起叫大椎,頸椎第一節寰椎有一個環狀,樞椎有一個齒狀凸,兩旁橫突孔竅有椎靜脈、椎動脈在頸椎體兩側出來,脊髓神經是讓頸神經上去,三個斜角肌進入頭部,左右椎動脈由左右鎖骨下動脈分出來,走在頸椎左右橫突孔中上行入頭部,脊髓神經到腦幹下面延腦的部位,脊神經上去分兩岔,一條到腦神經,一條到顏面神經,顏面神經會麻也跟頸椎有關。



頸椎前兩節與肌肉的放鬆


寰椎跟樞椎的功能是頭部轉動的關鍵,可以旋轉90-140度的角度,頭部覺得不舒服、僵硬、落枕,只要調整這兩節就可以舒緩,還需要鬆開頭棘肌、頸棘肌、胸棘肌、頭夾肌、頸夾肌、胸半棘肌。


 

脊椎31對神經


頸椎有八對神經,大椎多一對,胸椎十二對神經,腰椎五對、薦椎五對、尾椎有一對神經,總共31對脊神經。手臂放下來的骨性標誌剛好是胸椎第12節的位置。



脊椎深層肌肉


脊椎背部肌肉最深層是多裂肌和旋轉肌,對於綁住脊柱、穩定、固定脊椎很重要,旋轉肌跟多裂肌是在同一個水平面上,多裂肌橫跨三節,旋轉肌則是兩節,所以脊椎可以做微微的旋轉。整脊就是在調整這兩節,喀喀的聲音就是這兩條肌肉及韌帶的聲音。



關鍵學習


最基本的問題是:1、斷症要精準;2、力量要到得了。練武就是練治療,托骨托得動,按得動、按得到,架勢要出得來,把書本忘記才能進入功夫真正的所在。


看一個人,聽他兩句就知道問題所在,內行的人你一坐下,他就一直在抓你的訊息,治療從此處開始,這才厲害。


做功德不需要捐錢,只要一出手就可以改變造化,摸他兩下就好了,不然就是給人家智慧,要在關鍵處學習,才能達到最大效果。



垂直鬆開與順勢導引


在做脊椎整脊時一定要順勢而為,順著纖維的方向轉。


按摩有兩種,一種叫垂直鬆開,一種叫順勢導引;在按傷點的時候,如果身體僵硬、很緊、沒有受傷,就按到痛,有痛感;如果是受傷發炎,就按到痠痠的就夠了。



學在身體感覺


用感覺去了解你的脊椎,例如多裂肌挺起來的感覺,彎腰延伸時的感覺都是多裂肌。脊椎都是靠多裂肌拉伸。在身上去感覺比較重要,學到身體上,不要學在想法中,記憶中,學到的是身體細胞不是腦細胞。



骨盆


骨盆就是腰椎5節,髂骨嵴連著腰椎第4節橫突剛好跟髂骨嵴平行。張老師因為車禍受傷,傷到腰椎第四第五節,大腿透過髖關節擋住撞擊力;用力扭轉,直接受到重擊,形成標準的骨盆受傷,跟腰椎、膝蓋受傷。加上天生的椎管狹窄,椎管裡面的椎弓黃韌帶增生,加上上課練功過度,導致軟組織疲勞鈣化。如果練完功旁邊的軟組織有按摩放鬆,腰的軟組織液可以進來代謝,就只會疲勞但不會鈣化,所以要多做彎腰的動作,腰椎四、五節的營養就送得到,避免繼續鈣化增生。它是機能的問題,唯一的治療就是本體治療,不是開刀、吃藥,甚至按摩都屬借助外力,不是根本辦法,主要還是靠自己啟動治癒力,改變、創造身體環境的條件。骨盆的問題影響很大,骨盆、髖關節、膝蓋都是一體的,要一起思考。



膏肓疼痛


膏肓痛不是肌肉問題,是筋膜移動不順暢,產生筋膜的結節堆積在裡面,膏肓痛一定要做氣機導引深層的運動,因為肩胛骨移動不順,會拉扯棘下肌,棘下肌和前鋸肌摩擦,導致空間位移產生問題,會將訊息傳導給上層肌肉菱形肌而開始痙攣。


人的結構會有多種形態的動作,提肩胛肌和棘上肌變化產生糾結,筋膜位移產生膏肓疼痛,這不是單一問題,必須活動改變空間才會好轉,柔捏只會舒服,結構空間的改變才是身體治療的根本思維,觀念對才會好。



老祖宗的秘密——命門


髂骨棘跟腰椎第四節平行,腰椎第四五節為何躲在髂骨內,因為他們是最容易滑脫的兩個關節,所以藏在髂骨內保護,這是上帝的創作,整體結構的核心在此,往前推就是丹田,命門藏在丹田裡,腹式呼吸的主角,第四、五節的空間往前推就是肚臍,該處即丹田。老祖宗講丹田是指生命的核心,丹田有力,移動身體就很穩,煉丹就在此區域。與這個區域有關的都叫核心肌群,這是結構的核心,與做哪一個動作的核心肌群不一樣。例如要踢腿,核心肌群就不一樣了。是脊椎中最大,要承受身體重力的重要關節,活動量最大,所以兩片髂骨跟著在旁邊一直活動,不然腰椎容易滑脫,而且此處一活動,身體下半部結構全部一起動。


 

百病看髂骨


從站姿觀察骨盆的冠狀面、矢狀面、水平面,從骨盆的髂骨棘判斷患者的問題,如何調整骨盆是核心,骨盆一歪,頭、肩膀、頸椎、脊椎跟著歪;往上、往下、左右都會受到影響,百病看髂骨是有根據的。

 

結構學骨盆是核心,髂骨跟薦椎叫薦髂關節,薦髂關節是可動的,叫微動關節,是維持結構,不是做動作的。從尾椎的前面長強穴,向前連上會陰。會陰是女人的精髓,男人是攝護腺,是很重要的地方,所以我們要提會陰縮小腹,尾椎前頂通任督二脈。尾椎前頂、後頂,會動到第四節第五節的薦骨,這樣活動人才不會老化、缺氧、椎骨狹窄。那是練精化氣的核心,功法「托腎活腰」都是在調理骨盆前傾跟後傾。


為了讓骨盆運動,前面有腹直肌鞘,有六塊肌肉,有三條明顯的韌帶-從腹外斜肌連結來的,連到這裏由腱膜隔離。我們彎腰不是靠肌肉,否則那條肌肉會累死,要用肌腱的力量去彎,做激烈動作才有力,不會抽筋,這是結構學。要知道我們的生命,上帝已經用你的結構祝福你。



與自己好好相處才是治癒之道


恥骨可以按,常按對婦女健康很有幫助;最好直接捏內收大肌、內收肌群。內收肌群都連到骨盆、恥骨、恥骨聯合,都可以按,骨盆是一個世界,如果骨盆正,旁邊肌肉鬆,什麼腰椎間盤突出都會痊癒。當你沒辦法做正常動作時,只好用醫療的手段幫你解決問題,讓你恢復正常。你若有能力做正常動作,就要靠自己的能力,痛要忍,頂多痛到極限的時候吃一顆止痛藥,吃兩天不痛了,就可以重新開始努力,這樣才是正確的醫療觀念。張老師不去開刀不是逞英雄,因為他還可以挺起來,還可以繼續動,為什麼不靠自己動?如果開刀後可以蹲是正常,萬一開刀後不能蹲呢?一定要用這種邏輯學治療,學會跟自己相處,跟病理相處。生命也是一樣,根本不要有什麼侷限,不要被人家催眠,身體所有的感覺都是上帝創造你的條件,不要忽略身體的本能,要用本能去思考一切事情。骨盆的治療一定要在這個本能中才能治癒。



/



【 專欄三/心田集  】   

從皮相到空相的超越


文稿彙整/鄭雅靜





「百日築基」鍛鍊凡夫的肉體


大學博士班的修業年限通常是7年,氣機導引卻用15年每週一堂約3小時的課程帶著大家鍛鍊身體。現代的人俗務纏身,心猿意馬,大腦的識性深重,若要培養健全的體魄與意志力以為日後身心練養的扎根基礎,不得不用15年時間進行「百日築基」、「練精化氣」《引體篇》的功法訓練,有些動作外形看似與一般運動雷同,但身體的實質內涵和心法卻大不同。


「百日築基」旨在鍛鍊凡夫的肉體。身體基本上具備實質的肉體和體內的空間。


「引體篇」功法訓練通過螺旋、延伸、開闔、絞轉四大原理來解開肉體的僵緊與不安;導氣令和、引體令柔,經由肉體的淬練深入內在空間的覺知,讓功法動作與身體的體神經細胞進行對話。將中國文化具體而扎實的寫入現代人的身體感受,留下曾經為身體努力過的自信,這是「百日築基」的具體成為,也是身體的成就。



身體為空所造


「百日築基」開始人生第一個修煉階段後,通過《引體篇》功法對肉體的操練,更熟練操控自己的身體後,藉《內臟篇》練外氣以蓄養體內五臟之氣,叫做「練精化氣」。此時,已歷十五個寒暑。十五年的練功火候讓人理解到身體是肉身存在的具象物質,感覺也提升到身體的感受、覺察,慢慢可以體會到身體空間,即是空相。


人體全身都充滿空間,身體有關節腔、腹腔、骨盆腔、腦顱腔等,細胞有細胞間質、細胞的架構空間及DNA螺旋的空間等,基本上身體可說是空間所結構、打造。


精的概念是身體的腎水,身體的精髓,也就是空間,也就是氣。所謂「精」者,氣之致也。練功是在身體空間透過不斷地鍛煉,藉外氣以練內氣,將氣凝煉到極致的狀態,使「精」化成體內的內分泌。



氣與炁


「百日築基」是通過引體功法的動作,將之落實在具象的肉體上,開啟探索身體內化到最微小空間——氣的存在。


氣可拆解成「气」與「米」。氣是古字,簡化為「气」,米是五穀的簡稱,兩者都來自天生地長之物。炁字是「无」與「灬」。古書用亡无或无替代無字,「灬」是火的變體字,在人體的作用力就是意識。《周易.繫辭》云「精氣為物」。「精」者,氣之致也。身體的精髓是氣,也是空間,精氣在人體產生了物理性及化學性作用。


按照中醫的理論,人有先天氣與後天氣之別。先天之氣來自父精母血的遺傳,主宰了一個人的外形特徵、發育、個性及遺傳等,指臟腑組織的運動功能,如臟腑之氣、經脈之氣等。人體位於不同部位之氣,也因為不同的來源與功能而會有不同名稱,如元氣、營氣、衛氣、宗氣等等。


後天氣涵蓋外氣和內氣。外氣指人體通過口、鼻吸收天地的能量,天生地長的五穀精微,即食物、空氣、水從外在環境進入人體後,經由意識作用所產生的作用力,如氣血的循環即歸屬現代內分泌學,人體吸收營養會轉化產生ATP能量以滋養人體。


內氣係由外氣所轉化。食物、空氣、水通過口鼻進入後,需要被人體器官進行消化分解為葡萄糖、氨基酸、水、甘油、氧氣等單分子後,小腸毛細血管或毛細淋巴管所吸收(仍屬外氣)。再由肝臟轉化成肝醣型式儲存或直接經氧化作用而產生能量,至此才形成內氣,譬如,1分子的葡萄糖經有氧呼吸可生產38個ATP以供應人體的臟腑、肢體、腦部的活動運作。


 

從皮相到空相的超越


經歷「百日築基」《引體篇》後,從肉體的精準操控,身體覺知的感受漸漸會超越肉體的皮相,看到新的身體空間。從看見肉體的「有」到看見身體空間的「無」的作用力,發現具象的肉體卻有著潤物細膩到覺受,感覺自己的感覺,覺察到身體之內有著存在與不存在的共同性,即是空相。這已經是身體的成就造化。


物理學的波粒二象性提到,一切物質和能量有著既是波動又是粒子的現象。譬如人體消化腺的醣需轉化成葡萄糖才能為人體吸收,葡萄糖經過身體的發酵、氧化等作用會產生ATP,也會產生自由基、二氧化碳、乳酸等副產品,這種運作就是作用力,叫做「波動」,也是氣化的過程。


五穀精微的原型可能是方糖、乳糖,經口鼻進入身體的機制轉化形成葡萄糖,叫做波包。波動是種作用力,有其燃燒的意義。「練精化氣」是把物質精鍊、醇化到精微的狀態,如乳糖轉化形成ATP、葡萄糖等波包,整體過程中相關內臟等腺體的運作及傳鍊過程。



「練精化氣」,訓練對內的纏綿


「練精化氣」指練外氣來精鍊內氣,與身體的內在展開深度的對話,訓練一種對內的纏綿,使身體的空間達到極致作用,將氣凝煉到極致之「炁」,身體結丹後再氣化,以行周天運轉。但練「精」轉化為內分泌的作用過程,必須對人體的肝、心、脾、肺、腎的五臟傳鍊運作有所理解。

人體的五臟蘊藏木、火、土、金、水的五行傳鍊、相生相剋的機制,也包括特定臟腑對應到身體的經脈或情緒作用,會對人體產生不同的意義。譬如,肝、心、脾、肺、腎反映了情緒的怒、恨、怨、惱、煩;怒來自肝的功能影響,喜恨來由心臟的作用,憂思源自脾胃的糾結或痙攣,急躁深受肺臟的呼吸影響,而驚恐、驚嚇或煩惱等與腎臟的功能作用有關。


除此,人體的內分泌變化與自律神經的作用密切關聯,如果自律神經的運作良好,內分泌系統就不容易失調,連帶也會造成血液循環和免疫系統的影響。五臟不僅相關五行,也與肉身有著彼此對應的關係,如肝主精、心主脈、脾胃主肌肉、肺主皮毛、腎主骨等。


《內臟篇》功法在鍛鍊五臟功能的作用,藉此蓄養五臟的內氣,套用現代醫學詞彙即是內分泌,來達到五臟和人體內在機體的養護關係,產生氣機作用。功法訓練包括:練精以養肝氣;深度流汗代謝以養肺氣;放鬆肌肉來舒緩脾胃的緊張,蓄積氣機;藉由身體深度的重力以養足腎氣等。所以,「練精化氣」進入人心的對應。



/



【 專欄四/股海人生逍遙遊  】   

玩物養志 以氣化質


蔡育展




百達翡麗戴在手上是什麼感覺?有了感覺之後要有什麼作用?對於精緻工藝、精品的追求有時招來炫富、玩物喪志的評論。既然心外實無一物,是不是追求這些物質只是一個慾望膨脹呢?先來做個夢試試看。


想像一下手上戴著一只百達翡麗Calatrava,細細地把玩著。手摸著錶從錶面配置、作工,細部的顏色、指針、數值等等配置,把玩著心中不禁讚歎工匠的手藝怎麼可以做到將細緻藏在粗曠的錶面下!翻到背面,看著機芯由各種大大小小齒輪,交錯縱橫,交互運作下推動著指針。反覆地把玩機械錶上的兩地時間、報時功能。一個扁平極為有限的空間中,需要什麼樣的細膩心思、設計、工藝,才能完成這樣複雜的機芯!把玩過程中會有一道一道驚喜與感嘆。靜下心來,細細地聽著、感覺機芯推動指針的那種震動、那種滴答聲,連結著剛剛的觸感、視覺感,在一系列情感升起時,你會沉浸在精緻、極致中的一種時間感。這時候精緻、細緻不是名詞,不是文字理解,你就在那裡面。腕錶透過觸感、視覺、聽覺,以情感的方式,在你身上留下了精緻、細緻的印記,留下了一種覺。有形的物質,透過身體感知引發一系列情緒,在留下的印記中我們產生了覺,也激發了一種思維模式。


把玩日久,長期沉浸在精緻、極致的印記、覺當中,長期薰習這種思維模式會內化成自己的一部分。一個人會在舉手投足,應對進退,人事交錯之間,把精緻、極致,很自然地展現出來,這四個字不再是文字,已經是自己的一部分。從一個人的言談舉止,應對模式,其實已經大概可以知道平常他是處在什麼樣的物質環境,或是有什麼樣的情感、心理產生什麼樣的印記、覺,可以稱之為氣質。一個人在物質、感官中擷取了哪些特質,產生什麼情感,在身心上留下什麼,最後在人事物的應對中展現這些質。氣原本是無形無象的東西,但是一個人的言談舉止則是清楚可見。其實這過程也是精化氣、氣化神的過程。有形物質,透過五感、情緒,轉化為印記、轉化為思維模式。入到神處成為身心運作的底層模式,當外境新的刺激進入,便會以這種運作模式,大腦轉化外境賦予意義,透過腦下垂體、脊髓,內分泌系統、神經系統轉為身心的作用,也就是身語意。這是一個精、氣、神的過程,也是一個以心神行氣、以氣運身的過程。它並不高遠,發生在五感與外界交互作用的時時刻刻,在每一個經歷當中。


當然有人拿到百達翡麗、朗格,覺的不是精緻、極致,是一種身分地位,是一種增值,或是其他感知都有可能。發生當下只要有所覺知,知道自己對於哪一種感覺「入」得特別深,那就是自己深層心識、運作模式上的一種慣性需求。只感知到精緻極致,會忽略一個錶就要花上幾百萬,錢從哪邊來?只看到手上戴著一輛麥巴赫,無法享受一種精緻感。如何在不同的思維、慣性模式中自在切換體驗,甚至超越,就是另一層功夫了。玩物養神,以氣化質,這過程發生在生命中的每一個外境與五感的互動中,發生在每一個體驗當下,就在這個當下。每個人處境不同,如果手上沒有一輛麥巴赫,在生命中來到自己眼前的許多體驗,你能不能選擇要在自己身上留下什麼?



/



【 專欄五/山腳下的蘆葦  】   

社會生物學家威爾遜


傅冶中




在2021年末疫情嚴重的時候,我在紐約時報上讀到了生物學家威爾遜 (EO Wilson) 過世的長篇紀念文章,當時感覺這是一個時代的結束。


第一次聽到威爾遜的名字,是幾年前聽到我兒子說要去聽威爾遜的演講。威爾遜曾經在哈佛教過46年生物學,當時已經退休十幾年,年輕人卻對他趨之若鶩,當天演講爆滿,兒子只好敗興而歸。出於好奇心,我去讀了幾本他的著作,成為他的粉絲。


威爾遜最有名的,可能是生物多樣性的研究。他研究的結論很簡單,就是人類必須讓出半個地球,讓生物大滅絕的速度減緩下來。他的生物多樣性的研究與主張,成為當今生態學領域的主流意見,這是他最有名的貢獻,但這可能不是他主要的學術貢獻。

 


他在生物學上至少有三個貢獻:


1. 他首次提出並且分離出昆蟲用來溝通所分泌的化學物質,昆蟲可以藉由分泌不同的化學物質,做簡單的溝通。


2. 創立島嶼生物地理學。他做實驗並建立數學模型,用來預測一個島嶼的生物多樣性。這個島嶼不一定是一個真的島嶼,被幾條公路切割的地,對某些動植物來說,也可以算是一個島嶼,因為他們很難穿越馬路。我們去黃石公園玩的路上,看過一些高架橋,兩側並沒有公路痕跡,應該就是給動物通行的橋樑。


3. 創立社會生物學,他原本是螞蟻學家,螞蟻是一種社會性動物,其實哺乳類動物也有很多社會性行為,有些行為是後天教育的,但有一些行為是天生的。


因為他創立了三門相當重要的學科,有人認為他應該可以得三個諾貝爾獎,但是諾奬是給醫學、生理學獎,他研究的範圍太廣,超出了人類醫學的範圍。他曾寫過一本《一致性的知識》,討論自然科學、社會科學、人工智能,文學、哲學、藝術和宗教的大一統理論,如何能讓這些學科產生一致性?這本老書以現在來看,一點都不過時。


威爾遜成為一名螞蟻學家,是一個偶然的原因,因為他的右眼失明,他獨眼的視力比較適合看近物,於是選擇做螞蟻學者。在他7歲時,父母離婚,把他放在一個朋友家住,他一個人去海邊釣魚,不小心讓魚鈎鈎到右眼,因為沒有人照顧,幾個月沒有看醫生,右眼因此失明。他很小的時候就立志要做生物學家,但不知道要專注研究哪一種生物,因為視力的限制,就決定專攻螞蟻。他是歷史上第一位發現南美入侵物種火蟻的人,發現時只有13歲,這種火蟻在1940年代從美國南方以每年約8公里的速度向全國擴散,後來又擴散到亞洲,包括台灣和中國。


回到物種多樣性的話題,依據威爾遜的計算,就在我們可預見的幾代人之後,可能地球上大部分的生物都會滅絕。威爾遜估計,地球上肉眼可見的物種,約有九百萬種,其中有兩百萬種已被發現,但大部分不清楚其在自然界的功能。肉眼不可見的,例如細菌和真菌,大約有一萬億種(不包括病毒),無論可見或不可見的生物,這其中絕大部分在還沒有被人類發現的情況下就會從地球上消失。這麼多物種會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就從地球上消失,這其實是有相當大的風險的,也許我們人類需要這些物種,只是我們自己不知道而已。威爾遜估計,如果我們保留15%的土地給大自然,我們大概可以保存25%的物種,如果我們保留50%的土地給大自然,我們大概可以保存90%的物種,這樣我們的後代子孫就有機會去研究這些物種,了解人和這些物種與自然環境的關係了,這可能是我們留給後代子孫一份寶貴的資產。



/



【 專欄六/導引采風錄  】   

修習身體書法 -- 洪淑敏


黃坤瑛




最近張老師上課時,白板上「道的周天運轉」示意圖,從「百日築基、練精化氣、練炁化神、練神還虛、練虛合道,道法自然」,整個上、中、下三丹田及無極功法、心法修煉重點提示的字,就是由洪淑敏教練所寫。她的字如其人,有條有理,清楚明白。


 

進醫院或道場?適其性的導引功法


之前她在國中任教,因長期授課講話,支氣管不好,動不動就感冒,常找耳鼻喉醫師報到,吃藥吃到心悸,醫師建議她要多運動。當時她姊姊在忠孝會館上課,建議她試試練習導引,那時正值千禧年,她才39歲,沒想到一試至今,也近二十五年了!


她發現這導引功法可以單獨一人修練,動作緩慢,很適合她,不像其他球類運動需要找伴才能進行。導引功法慢慢做,每次上課教練都會複習教過的功法,讓她可以透過反覆練習,累積身體記憶。那時還在上班,回家其實也沒時間練功,就上課時跟著教練一起做,沒想到一年之後,不再需要常換健保卡(當年健保卡蓋滿六格換卡,卡別有A、B、C…)。練功幾年後,有人問她為什麼要持續練功?她笑說要選擇進醫院,或進道場練功?答案不言而喻!



練導引功法,用身體寫書法


在學習導引之前,她學過書法。她形容導引跟書法有異曲同工之處,會受當下不同心境的影響。她揣摩過書法家筆觸微妙的不同,這往往跟書法家的個性、經歷、情緒變化有關。顏真卿寫的〈祭姪文稿〉字跡時有塗抹,流露出亂世忠臣義士悲憤激昂的心情,是書法家精神和平時功力的自然流露。跟著張老師做同樣的動作,老師有他豐富的底蘊,而我們做出來的只是「死樣子」!練導引功法是用身體寫書法,需長期深入探索體悟。


 

多法門的學習,認識及超越自己


她提及初學時肢體非常僵硬,彎腰時手根本無法觸碰到地面,勤練攀足長筋一段時間後,身體鬆柔許多。所以要有耐性、恆心,讓身體調整至最佳狀態。記得學旋腕時,張老師說要轉到手心,剛開始做不到、無法體會,想起老師常說的一句話:練一萬遍,你就會知道了。從沒有感覺到有一點感覺,從有一點感覺慢慢就有體會。她記得大學時修過老子《道德經》,當時只是識性層次的了解。張老師從覺性層次切入,去體證老子《道德經》想要傳達「道法自然」的真理。從入門班、進階班,再到種子班,這是一段與自己身體對話、開發空間、喚醒覺性的過程,不必躁進,跟著做、跟上就對了。


50歲退休後,她的生活及學習以氣機導引為主,除了三堂種子班的課,她還擔任兩堂入門班的教練,另外還有香道及治療課。她說如果沒來學習氣機導引,或許現在她是一個自我封閉的退休者。有機緣聽了二十年幾年的課,學會從不同的角度、境界看人生各項課題,身體鬆了,心也開了!


五感的訓練,學習香道開啟另一個新視野,開發鼻子的覺性,聞香感受喜悅、幸福;學習品茶,喚醒舌根的覺性,生活除了練功,又多了不少法門可以調劑及轉換心情。學習治療,了解身體結構,當身心遇到問題時,知道如何因應處理。


 

教學相長,做就對了


她說當教練多了複習十八套功法的機會,重新研讀張老師的著作,分享自己練功的體悟,引導學員比較容易理解、掌握功法的關鍵。身體會有卡住的部位,轉個角度,空間出來就轉過去了;人生會有不同的困境讓自己卡關,我們不妨也轉個彎、換個角度、提高維度,不至於無路可走。



採訪後記:


之前沒上過洪淑敏的入門課程,這次為了採訪,特別跑去上她的課,發覺她真的是比學員還認真的教練,上課不僅充份利用白板,寫下練功重點,還用會館提供的功法字卡,把當天會練到的功法名稱,清清楚楚一字排開,上完課後還會將當天練功重點摘要分享給學員,當她的學生是三生修來的造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