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14日 星期六

第65期 /「生命空間」與「身體空間」的對話



       
「生命空間」與「身體空間」的對話


◎編輯部&張克鎮





開創「空間醫學」的北京泰濟堂張克鎮院長,十一月十八日蒞臨東醫氣機導引會館,以〈中華傳統醫學與未來醫學創新〉為題舉行演講。慕名而來的同學把會館二樓教室擠得水洩不通。最興奮的莫過張老師,張老師與張院長在演講前的餐會上一見如故,相談甚歡。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十幾年前,當張院長在大陸首度提出「生命空間論」時,張老師稍晚也在台灣提出「身體空間論」。所以張老師以半開玩笑的口吻告訴大家說:「當一個思想基因在大陸產生突變時,台灣這裡也立刻有一個思想基因開始突變,這就是思想覺醒的能量傳播作用!難怪我一見到張院長,就有一種直逼而來的壓迫感。我知道這個人的成就將非同小可!」張院長聽完張老師簡單講述身心靈如何互相作用的「身心靈方程式」之後,也誇獎張老師「思想精到,直指核心,而且人風趣、幽默、率真,有感染力,是一個真正能做事的人。」

因此,張院長在緊湊的首度訪台行程中,又特別安排了一整天,跟張老師做深度的交流,而且在回京後如陀螺一樣忙碌的工作中,不忘抽時間給我們寫信。他在信中說:

回京後已經有些時日了,但是一回到北京,就如陀螺一樣,被各種瑣事抽著轉個不停。本來急著想寫信的,只是想好好地靜靜的時候,多想一點美好的詞,以表達這次去臺灣對諸位同道的感謝之情,但是總難以靜下來,以至拖到今日。

這次去臺灣,最高興的事情莫過於認識諸位老師,許多朋友的真誠與善良、熱情,讓我深受感動,看到大家對中華傳統文化的熱愛與執著,我也深有同感。我想我們這類人,為了中華傳統文化、為中醫,有時候甚至會用生命與全部的熱情來做這些事情;做這些事情,也讓自己這麼多年來的感覺一直很快樂,即便是遇到一些不順心的事情,或者是遇到一些困難,仍然樂此不疲地一如既往地堅持,直到今天。

這二十多年來,我一直希望能夠把中西醫的理論融合到一起,讓世界更清晰地認識到中醫的科學性及她對人類健康的偉大意義,以及對於未來醫學的指導意義,這些年來應該說已經突破了最難的理論瓶頸,這次我去臺灣的演講,也算是向臺灣的同道做的一次彙報吧。在我的研究看來,古老的中醫乃至于中華傳統文化,非但不是如某些學者認為的那樣落伍與不科學,反而是超出現在所謂的那些幼稚科學的,是經得起時間檢驗,經得起歷史檢驗,經得起實踐檢驗的。因此,我在以後的工作乃至生命中,仍然會堅持不懈地把這件事情做下去。當然我知道這很難,首先是人才的培養,團隊的建設等,需要時日,需要人手,需要一批有志於此並且理念與價值觀相同的一群人來做,但已經開始越來越好了。也希望以後能夠多多向各位同道學習一些這方面的經驗。

至於有朋友要來大陸跟我學習中醫的問題,我甚感欣慰。我在中醫的培養教學方面,有很多自己的體會,但是在辦學形式及管理方面還缺乏相應的經驗,所以希望各位能在教育推廣與教學管理方面多多指教。

關於中醫的培訓與辦學問題,我也很想能夠在2014年啟動。很想把自己對中醫的認識與經驗,與熱愛中醫的同道分享。從我以往帶學生的經驗來看,一個不懂醫的人包括醫學院校畢業的學生,要想學好中醫應該具備三個方面的素養:一是思想;二是技術與經驗;三是知識。目前為什麼出不來好的中醫?關鍵是學生學到的不全面。如在中醫學院學的,多只是知識;而在民間中醫學的,多是技術層面,甚至技術層面某些師傅也不想全教;這些都忽視了全面培養,尤其是在醫生思想方面的培養。而一個比較好的中醫師的基礎素養必須具備這三個方面的能力結構;更優秀的醫生,則需要再上升一些,是需要智慧的,這就需要更多修養的綜合,例如中華傳統文化的學習,在這方面就顯得尤其重要了。所以我一般教育學生從三個方面設置教學內容:道,是講宏觀規律的;理,是講生理病理規律及諸病個別規律的;術,是講具體診治方法的。這三個層面掌握了之後,一般就會是個不錯的醫生。當然我的理解不一定對,只是個人在教學生過程中的總結與體會罷了。敬請指正,謝謝!

順祝健康平安!

張克鎮敬上






張院長的繁體版新書由台北秀威出版社出版,簡體版《醫之正道》由北京世界圖書出版公司出版。簡、繁版內容相同,簡明扼要,切中現代醫學之弊病與盲點,極具啟發性。


東醫氣機導引第65期電子報

2013年11月15日 星期五

第64期 / 疏星寥落心生寂 / 明師難遇今已遇 /


疏星寥落心生寂


◎鄭雅靜




哲學的思辨問題始終存在著「心」、「物」二元論的討論。抱持唯物觀點的看法,認為自然界所有現象皆可以物質之間的相互作用作為解釋。簡言之,人體大腦和外界資訊所產生的作用與影響,都是細胞的細胞膜上一連串離子進出與電訊符號的傳遞而已。假使我們以電腦的運作當成譬喻,就是類似「0」與「1」符號排列組合的資料儲存和讀取(類似人體的感官接收外界的訊息);再以電路方式傳導到電腦的中央處理器(CPU類似人體的大腦),發出指令以調動軟體程式執行必要的操作,使之產生作用與結果。唯物論者對於人類的認知發展,情緒的處理也抱持類似的看法,以為運作過程中偶然產生的意識訊號,不過就是資訊處理過程中電訊符號的作用或堆疊而已。如此,情緒、認知與意識便可透過操作定義,以化學或物理性刺激而加以複製。

相較以唯物觀點闡釋人類軀體的機能運作及生命活動之間的關係,近年來,神經科學的突破性觀點─神經可塑性,證實大腦的神經細胞可以重新生長,甚至產生新連結的現象,推翻了幾百年來學界認定人類大腦在成年後便無法改變的看法。研究發現,人類的大腦是有機體,生命只要持續,即使年紀再大,大腦神經細胞元都可能成長並改變其結構與功能。愈來愈精密的生化儀器和準確的實驗技術,確實有助於探討人類軀體活動和內在心靈的相互作用,但對飽嚐科學文明之利與苦的現代人,更想瞭解的是這個相互關係的原理與脈絡,體驗其操作方式和實用性。

氣機導引所論氣功的三大要素:意識、呼吸、動作,在修練的三個條件中,「呼吸」和「動作」不論從字面的意義,操作的經驗,即使大家的認知有先後,功力深淺亦不同,還算容易琢磨;但「意識」就很難,也不容易確定自己想的是否正確。曾經誤以為「想法」加上「感覺」加上就是「意識」,因為「想」方能「操作」,「感覺」才能「到位」,箇中「我」的意味非常強烈。然而,大自然的運轉從未特意著墨個體的「我」,也不曾忽略個體的「我」。顯然,就像老師曾提過的,「空」不是「無」,「空」是「妙有」。

眼、耳、鼻、舌、身所傳達的視覺、聽覺、味覺、嗅覺和觸覺,即使接收的訊息無形如煙,縹緲難尋,一般人都還能領略「繞樑三日」的餘韻,但「以意導氣,以氣運身」八字真言,若缺少真實的體驗就連入手的感覺都理不出來,但要有體驗,談何容易。「山雨欲來風滿樓」是自然界風生水起,氣在天地間運轉產生的位移變化。人體因呼吸、動作彼此牽引,骨盆底肌和橫膈肌因體內「風」與「熱」互動作用而產生的功能變化,內在張力呼之欲出,是氣的功能性表態。螺旋、延伸、開闔、絞轉是練「身」,開發肢體的功能性空間;靜心、旋轉、壓縮、共振是練「心」,成就內氣的功能性過程。

科學可以證實,經由人體的眼、耳、鼻、舌、身所接收到的外界訊息,假以時日,有可能對人體產生不同程度的器質性影響;但科學尚無法證明的是,經由感官而接收到的外界訊息對人體產生的功能性影響絕對不存在。假使,意識是人體接收來自外部世界的訊息,以眼、耳、鼻、舌、身作為傳導介面,再經由大腦遞送到心的過程,那麼,「意識」就是不分析、不推論、不歸納,不判斷,亦即任由感官傳導訊息到心,一個不思善也不思惡的運作過程。至於心有多大的空間,能負荷多少質量,暫時已經不在思考範圍之內,因為計量之前先得有個計量的單位,當情感都難以評估量化的時候,怎麼去計算意?衡量心?或許在練功的過程中,得有機會捕捉一絲一毫心到大腦的生滅過程,一旦起心動念暗凝意,隨之疏星寥落心生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明師難遇今已遇


◎李明




從2000年初離開職場後不久,我就加入了氣機導引,算算「資歷」已超過十三年。

在忠孝會館時期,每星期上兩到三堂助教的課。自知肢體領悟力差,我對對練功沒有躁進的念頭,助教們仔細解說示範與重複練習的方式很適合,也沒有跟不上的壓力。八年多下來,雖說滴水穿石,打下一點基礎,但從來沒想過上張老師的種子班,因為自覺程度根本不夠,只一路跟著助教練下去也就夠了。如果說氣機導引是座殿堂,我就像一直流連外面庭園之中,只偶爾抬頭看看宏偉的建築,卻沒進過裡面。

一直等到會館搬到漢口街,「被迫」上張老師的課,才算有了登堂入室的機會,真正得窺氣機導引的堂奧。最立即的感想是,張老師並不像傳說中那麼可怕,甚至可說相當親切。有人覺得他上課話太多,但對以往喜歡聽文史課程的我而言,四年多下來,深深覺得這方面的獲益不亞於功法,且有相輔相成之效。以習武練功之人而言,張老師的人文素養令人詫異,信手拈來就是老子、易經等中國傳統經典,乃至基督教、佛教的教義,而且由身體修行出發,常有自成一格的詮釋。對於是當今政治社會問題,或人生的現實面與超越面,老師總有別開生面、甚至驚世駭俗的見解,破除慣性的制式框架。不論趨勢發展的預測,境界現前的應對,老師都不時現身說法。當然,解決學員的病痛等疑難雜症,就更不在話下。
至於功法練習上,還是卡在自己對肢體的不靈光。尤其是兩人對練功法,涉及與他人的互動,明明看來簡單幾個招式,一開始卻怎麼也學不會,令我備感挫折。加上老師經常特別關照,常在課堂上糾正我不良的姿勢,讓我感受到難堪的「劣等生」滋味。還好一兩年過渡期之後,隨著對動作熟練度提高與自己姿勢的改善,也就能漸上軌道。不時參照老師的著作,更有醍醐灌頂之感。雖不能至,對功法往內求有了更深的體會。

最近看到一句話「悟心容易息心難」,頗能反映我目前練功的心境。積習已久,如何讓紛亂的心緒變為氣功態,大概是最大的罩門。雖然已有自覺,以練功作為生命中最主要的追求,但持之以恆而不生怠惰,談何容易。目前起床後焚香靜坐和練功已成為日課,各種人際往來愈來愈少,也不再上其他課程。以前嗜讀各類書籍,現在好幾年沒買一本書(除了老師的著作),而且很多書也提不起勁翻閱。

以往歷次評鑑,我總是瞻前顧後,結果都沒參加,而這次卻幾乎沒什麼猶豫就報了名,這也反映自己的心態有了轉變。準備評鑑期間,承蒙古月英師姐細膩而耐心的指點,指正我許多盲點,也讓我對功法有了更全面的體會。

回顧十三年的學習歷程,最慶幸的就是當初作了如此明智的選擇。感恩張老師面對許多資質駑鈍如我的學生,仍保持誨人不倦的熱誠。明師難遇今已遇,除了好好練功,還能做什麼呢?

後記

這篇心得報告評鑑前就該交,無奈腦海中雖掠過過無數個想法,但久已疏於動筆,一直拖到評鑑通過後一個多月才交稿。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在理想與現實之間擺盪的24K憤青


◎鄭力豪
 




張老師常說,修行就是「不要有煩惱就好了。」這個說法是不是太簡化了?身為正在為前途勉力奮鬥的年輕人、普通人,活在現在這個社會,如果你問我,學了氣機導引之後有什麼改變麼?你幸福麼?我也真的答不上來。跟張老師學習,不只是學習招式,更是學習一套新的價值觀,學習一種生命的智慧。相較於西醫,東醫的主張是更合乎自然的,但是從現實的角度來看,西醫似乎贏得更多的信賴,我們研究東醫,卻好像有一點跟社會脫節,東醫的好,似乎只有少數人認同並且願意深入探索。

老師在課堂上談過,現在社會大行其道的科技潮流,跟我們在實踐的人文潮流是決然不同的。科技剛好契合並滿足人的弱點與欲望,滿足了人的惰性,所以讓人更懶。東醫卻要鍛鍊、並啟發人的感覺性。簡單的說,西醫希望人們昏睡,東醫卻希望人們覺醒。然而,科技潮流在這個時代是贏家。

或許不同年齡層的學員,要學的東西並不相同。就如老師所說,在更年期之前,有百分之八十需要靠外在各種條件與元素才能滿足;更年期之後,有百分之八十靠內在就能滿足。簡單的說,人在更年期之前一定有很多欲望,這也是天性,自然,而這些想法、欲望也必須被滿足,否則人心無法真的靜下來。大腦不安靜,心就不安,身體空間甚至會變形,那就會產生惡性循環。

我雖然知道這個道理,但似乎還無法完全平靜自己的心;甚至很可悲的,跟一般年輕人一樣有很多煩惱,過一天算一天,無法給自己更高的期許。不過有時候,還是會受到老師的價值觀影響,有那麼一些想法是不同於流俗的。大部分時候,還是遇上那普遍的困境,在理想與現實的差距間擺盪。這也許就是我要學習的課題所在吧!就如同《一代宗師》所談到的:「功夫就是時間。」我還是得繼續努力,繼續一點一滴的磨練下去。

上次老師帶我們看《一代宗師》時提醒說,人生如戲,至少要把戲中的寓意與玄機看懂,否則更看不懂人生了。電影播放時,老師幾次回頭跟我說:「阿弟仔,你怎麼可能看得懂?」我無法反駁。我的確有很多地方並不懂,但人生往往就要在看不太懂的情況下做出決定,選擇走什麼路,並堅持走下去,然後無法逃避的要為自己的選擇負責。

記得老師說過,氣機導引是生命最終極的學習。我想老師最了不起的地方就在,他能把那些形而上的抽象概念,用很多生動的比喻傳達給我們。對我來說,如何消化這些思考,化為自己的體悟、行動,我還要繼續加油努力。




東醫氣機導引第64期電子報

2013年10月15日 星期二

第63期 / 氣、靜、空的修煉次第 / 練精化炁 練炁化神 練神還虛 / 那原初的動能,就在自己身上



氣、靜、空的修煉次第


◎陳國華





每件事是我的看法和他的看法相互撞擊而成形,其實我們是活在不同的世界中,所以每個人的世界觀都不同,而且有時還差異頗大。但想法的不同並沒有好壞之別,只是層次不同;某人的想法也許在身體層次比較多,心理的思考比較少;某人則是心理的思考較多,智慧的思考較少。能把三種思考全然包含在內,才是真正的思考,沒有好壞、對錯,只是層次有所不同。而層次的不同,也不代表價值的高低,我們追求的是異中求同,所以要從自己的感覺去訓練。

從感覺訓練中整合自我,就是把眼睛看到的,轉換成動作做出來,而且要跟所看到的一致。如此,人生就充滿了執行力、想像力、回憶力。若沒有執行力,對事情的反應就會遲頓,反映在身體上就是身體愈來愈緊;反映在思考上,思考就愈來愈狹隘。身體反映一切功能,生活的參與程度。身體遲頓,世界就會跟著改變。人有無限的可能性,你可以把自己拉到一個觀者觀其耳、觀者觀其心、觀者觀其情的層次。

人就是一股能量,氣會隨之改變,從心理、大腦、細胞釋放出來的整體感應力,未經長期內觀就不能瞭解,也就看不見。要藉由感覺訓練中訓練自己看不同層次的能力。道家講感應,佛教講慈悲,基督教講博愛;慈悲、博愛都是著墨在心的層次,而感應則是靈的層次。心的層次比身的層次要高,而靈的層次更高,幾乎是無所不包。從生理學(身) 、心理學(心) 、哲學(靈),再上去就是虛無縹緲的宗教學。比形而上更形而上即是空,因為沒辦法用實體來比較、驗證,只有在生理(身) 、心理(心)的層次才能比較。

知識若沒辦法提高效率,知識就是毒藥;若知識沒辦法應用,知識留在腦袋中就是障礙、是負擔。因為知識是從教育得來的,讓我們有罣礙,只有將罣礙拿掉,才能像嬰兒般自然鬆柔。

人不思考,你就不存在;人不思考,你就不會進步。思考的基礎在感覺,感覺後寫出你的思考。感覺訓練是多麼重要,感覺身體、感覺心波、感覺智慧。要邁向巔峰,就不要被自己的層次障礙,要跳躍障礙,但這跳躍必須是登階而上。

下丹田從生理物質去打底,這叫做修身;修身以後再躍進到修心,然後再躍進到靈性的超越。修身怎麼修呢?就是把物質的東西修成氣,把物質「氣化」。修心怎麼修呢?就是修到心非常平靜。喜怒恨怨惱煩、喜怒憂思悲恐驚、貪嗔癡慢疑,這些合起來都叫做心,不管起哪一種念頭都叫做心;甚至愛、慈悲等都是毒藥,讓心不能靜。心要修靜,大腦細胞想法太多,所以要練空。靜坐就是讓大腦不要想,練空。一個是氣,一個是靜,一個是空。用空來練心,用靜來練身體專注,感覺感覺神經,感覺到氣。以空練靜,以靜練專。放空,讓心靜下來,讓身體能專注,專注到能夠專氣致柔,回到像嬰兒狀態,看世界就歡喜自如。沒有善惡、是非,也沒有上帝與魔鬼之別。氣、靜、空,再上去就是虛;生理學、心理學、哲學、宗教學,由練精化氣、練氣化神、練神還虛來修身養氣。(本文記錄者為週三班學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練精化炁 練炁化神 練神還虛


◎吳拓霖




練精化炁

練精化炁在於透過動功,使意識專注在身體,專注在現在正在進行的每個動作中。專注在現在、專注在自己,是這個階段最主要的目標。

多數時候,我們雖然人在現場,但思緒往往飄移到另外的時空;或許昨日 或許未來,於是當下的你分成數個你 當下的每一秒,也隨之三折四扣,不足一秒,如此積累下去,今天過去了,卻好像只有三分之一;今天的你模模糊糊,人生也將模模糊糊。

如果能專注在當下的每一個覺知 每一天都是完整、扎實的二十四小時,能用全部精力面對今天、規畫明天;不懂得專注的人,今天累積下來的是模糊與不確定,留給今天的是一筆爛帳,留給明天的是無脈絡可循的未爆彈。

專注在自己的身體與現在,兼有開啟自身觀察力的效用,旁觀他人,往往能觀察他人的動機與盲點。同時,能專注就能抽離,事件來時,就有能力抽離當事人的身分,改做旁觀者,是當事人也不是當事人,以「旁觀者身分」看見事件的另一個面向。必須同時滿足當事人與旁觀者的利益,不自私,且勢不用盡,凡事預留退步,平衡多方,以圓滿完整為方向。

當知道退,其實已經在前進。

練精化炁階段是藉由先緊實自身的感覺,進而對比出放鬆的感覺,在緊鬆之間架構起一條通道。在思想上,遇到事件發生時,個人得以具備當事人與旁觀者的多重角色,兼顧彼此的利害關係,事件將得到最妥善的處置。在事件中也在事件外。這是練精化炁在心理層面的訓練。

抽離是為了不僵固,如同高爾夫球推杆前,必須以洞口為中心,不管移動到不同的位置,或蹲或站,觀察地勢、草紋、風向,以確定推杆的力道與角度可以一推進洞。

練精化炁在於不逃避,專注在自己的感覺,還原自己的本來面貌。


練炁化神

練精化炁階段是著重在現在的感覺連結。練炁化神的重點就是對現在與過去做肯定。這個肯定是不依世俗知見做好壞、對錯的判別;只要存在的,就肯定它的價值,沒有條件,即便盡是傷痕累累、屢戰屢敗,也都肯定這些經驗值的效能。

「失敗與傷痕」的正面意義通常不被彰顯,某些訊息或能力必須以「失敗與傷痕」為路徑來傳達與揭露。「失敗」其實是反式的學習;「傷痕」其實是精煉後的結晶,也是一種學習。學習是在喚起本來就具有的能力。經歷了學習,就獲得了能力,所有學習的受益人都是自己。

肯定自己的現在,也就肯定自己的過去。現在是過去堆疊而來,即便過去做得不夠好,當時能力仍有不足;但不完整是一個過程,不是最終態。過去的在意,當自己動刀清理創傷是很辛苦的,是一層層剝離的凌遲感,但你會知道清理創傷是值得的。不論怎麼逃避,最後終究要轉過身來結帳面對。

心上不讓任何人觸及的角落,在整理後,讓光線照進去,讓心的陰暗角落重新得到溫度,讓心恢復完整的跳動。練精化炁要的感覺連結只在當下,這時也聯結到心,卸除心裏陰暗的角落後,因為能量滿溢,整個人會開始變大,如同肝指勾引般膨大兩倍或三倍。

肯定是一種本能,當這種能力被喚起,看到的就不再是外相的有限,而是心的努力與事件的本質。每一個人與事件都是有價值的,世界不再被遮蔽,充滿真實。對應而下的每一著棋,都是直接針對問題,往後每一步都是腳踏實地的明白。往前接納自己曾經年少輕狂的真摯;先處理情緒,再處理事件,心在現在過去未來、在四面八方都安定下來。

心已安定,對「情」則樂於投入、不再計算;論「理」則滿是冷靜、見獵亦不心喜;對「法」則不受拘泥、自有見解。處世不再受世俗的羈絆與框架,以心的直覺行事,大腦不再主導人生,心見到了事實,不需計算沒有邊際。所有的人際互動,都不計較投資與收回,只在參與、不在回收。心與大眾同步,知珍惜、知撫慰、澆灌。

心很大時,卻也知道心很小,知道按部就班而不空談,求日積月累的努力;也會知道從關照身邊的人開始,順勢而為,會接受找上門的都是有機緣的, 安頓它就是。求平平凡凡、一切求質感、求慢勻細長。 


練神還虛 練虛還道

以心行事,得先過真實這一關。真實這第一個節流閥,確保每一個言行舉止都以對方利益為考量,把事件相關的所有人當成受益人。真實也同時兼顧每個人的權益、包含自己。

直覺的力量,越使用力量越大。順著心的直覺,隨口而出一句平淡的話,聽在當事人耳中常直擊人心。所以在能力變大時行事越要謹慎小心。促使自己謹守謹慎這第二道節流閥,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不敢妄語忘形。

真實、謹慎之下,直覺會更敏銳,見微知著的能力會產生,某些資源會自動出現,引領你趨吉避凶。不同質不相吸、無機緣不相見,感覺由心轉往靈魂上探索──你是誰?你由何而來?你只是你嗎?來此一遭目的為何?要往哪裡去?碰到的每個人是誰?要經歷什麼?什麼緣由相見?
(本文記錄者為週二班學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那原初的動能,就在自己身上


◎張煥堂



宇宙萬物都有虛實兩面,虛為體,實為用。人因習於追逐聲色,就容易昧於實相,不見虛境。捨本逐末,隨境而轉。

閩南語把「知道」說成「知影」,一個人若能洞見所有相皆如幻影,庶幾已臻道境。老師常說動作外形不重要,要在洞察內部動機,要能動到內在;如果只在外形上琢磨,充其量不過是技藝之末。每次看老師示範動作,像「如封似閉」那樣充滿張力又變化莫測的肢體表達,儘管美不勝收,卻常發現自己最後迷失其中,不明所以。沒有掌握到動機,肢體動作就像徒擾人意的亂影。

沒有洞見虛境中的實有,沒有穩固的內在,自然容易被境界牽著走,疲於奔命。生活日用莫不如是。唯有讓耳目留在原位,不使隨外境而遷,也不隨內境而走,遺世獨立,回復他們原始的本能,眼睛只是看,耳朵只是聽,心只是感覺,不妄加油添醋。一旦洞見有相世界的虛妄,也洞見內在念頭的虛妄,證知其皆是幻影,不管外面再怎麼喧騰擾嚷,裏面又如何地萬念紛馳,自己還在,沒被捲走,也許這才是真正的自在吧。

老師說要以意接意,然後以意導氣,以氣運身。從意到身已經歷了一連串幻化的過程,如果不是接到意,只看到形,差之毫釐,失之千里,當然越看越花。人有人性,狗有狗性,動作在外形之中,也藏著性,而這正是意所要把握的,形不過是性的投影。但形並非真的不重要,因為空就是色,不是別的,體不在用外。內在對了,外形也錯不了。

雖說以意接意,但真意不假外援,那原初的動能不在老師身上,而在自己身上。

東醫氣機導引第63期電子報

2013年9月15日 星期日

第62期 / 丟掉老師,回到自己 / 雲淡天青水龍吟 / 氣、靜、空 ── 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 / 見首不見尾的張老師!



丟掉老師,回到自己


◎文/編輯部






身體很簡單,心最難;等到越過了心,靈就很簡單。要提高靈性,只要身心能量飽滿,靈性自然會長出來;把屬於人的肉身和心都超越了,就可以接通永恆不滅的靈性。這是我深切感覺到的。靈性能生萬法,創意就是靈性的表現,是來自平常點點滴滴的觀察;不在邏輯思考的狀況下發生才是創意。創意不怕模仿,因為它是源源不斷的活水。所以書讀越多、道理聽越多的人越不可能覺悟。因為頭腦被知識干擾、破壞,就像一台收音機接收太多雜訊,就會收訊不良。腦波也是這樣。所以,古今以來所有道行高的人都沒有老師──

同學問:老師,那我們豈不是完蛋了,我們有老師!
我們是不是要趕快把老師丟掉?
老師答:對!要把老師丟掉!

靈來到人間,從受精卵開始重演三十八億年的生命演化史。這是從無到有的過程。出生以後有了身體,就一步步從「有」走向「無」。肉身帶給我們很多好處,帶著肉身的功能、訊號,我們才能走完人生、遊戲人間。人出生時僅僅帶著單純的身心作用,一開始沒什麼心機,所以小孩子不具備貪嗔痴慢疑,只有單純的感覺。貪嗔痴慢疑是被知識、概念、從眼耳鼻舌身意接收的外界經驗污染,這就是「人心」。人心會干擾純粹、原始的身體感覺。小孩小狗人見人愛,正因為沒有知識經驗的干擾,只是展現最初的靈魂原貌;知識經驗無法讓人聰明,只會產生身體的慾望,引起貪嗔痴慢疑,遮蔽原來的靈。人長大就不可愛了,不是歲月讓人變醜,而是心。

練氣功練到中丹田、練心的時候,最重要的就是還原,回到自己、把知識丟掉。知識越多,越難悟道。知識是罣礙,靈性的智慧是對自己的認知和想法。氣機導引所有的動作都是教你學習感覺身體、感覺氣、感覺心的波動。聽之以耳是感覺身體;聽之以心是感覺心的波動;但最後這些都要拋掉,勿聽之以心,要聽之以氣。氣就是感應、創意。如果看不到宇宙之間的神秘力量,就只能看到事件,然後被事件干擾,產生怒恨怨惱煩。我能看到宇宙人間無形的價值,如果必要,這些無形的價值隨時都可以變成有形的價值,供我取用。

「不做」不是不動,而是不用運動神經,不用大腦想像;靈敏的感覺連結到心的作用,心聽到音樂,就會影響眼耳鼻舌、影響自律神經系統;自律神經系統又會影響內分泌的變化,內分泌又會帶著你的身體進入另一個層次的感覺。訓練好對每個動作的感覺,然後才能走到這一步。

讓身體的每一個地方都能感覺靈敏。音樂一進來,它就啟動。不必刻意做什麼、也不要想進入什麼狀況,任其自然,身體就會產生連結。連結以後,身體帶著這些感覺,又會回饋給你;身體掌握到這些細膩的變化差異,最後就會產生一個體系,然後收視返聽,聽覺進入身體內在事實的運作。若沒有身體的內在事實做基礎,就無法掌握最微細的覺察。要看到宇宙人間的無形價值,打開天眼,就必須經過這樣的自我訓練!

開智慧,就可以洞察簡單的事物運作之理。開智慧就是沒知識,讓自己還原,還原到一個自在的、沒有被框限的狀態。人出生從無到有,有了肉體,就帶著從「無」當中演變出來的、所設定的感覺。人類跟老虎一樣吃喝拉撒睡,但感覺不同,因為設定不同。依循著感覺的設定而去開發眼耳鼻舌身意的學習,最後變成人的樣子、老虎的樣子。但人生的學習就是不斷地還原,讓生命演進;跨越「人」從後天學習的價值體系,還原到最初始的、跟宇宙連結的狀態。

我們的訓練是從動作中專注感覺自己開始,由外而內,感覺你的感覺,而不是用心感覺。為什麼感覺要從身體開始?因為身體的感覺神經是物理性的,心理的感覺是無形的,必須先學會身體的具體感覺,因為它看得到、抓得住,心是抓不住的。從身體訓練隨時隨地面對自己每一個當下的感覺,再慢慢學習聽自己的心波。
從肉體感覺體神經的變化,從心波感覺內分泌的變化;體神經跟自律神經都能安定,腦神經就安定了,那就長智慧、開天眼了。

我的教育只是觀念的激盪,我並沒有教什麼。我要你用這個態度練動作,而不是每天苦練動作。如果心態沒有提昇,即使練到爐火純青,永遠還是那個層次。只有不斷超越,才會有成就。從觀念的突破,重新掌握你過去所參與的動作,從中學習看見動作跟心波的連結。你要回到你的狀態,成為你自己,而不是學我、成為我。不要學人家講的定義、理論。你心中能產生的道理才是真正的道理,真正的道理是不立文字、不可言傳的,因為文字、言傳都是知識。你必須把這套東西放在生活中實踐,否則你再怎麼努力,也不會得到真正的快樂,你的快樂是寄託在兒女、在別人身上,你無法跟自己的每一個當下獨處,所以你不追求、不珍惜自己。你的大腦被知識塞住了,這個世界上的人多半活一輩子都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然後繼續用相同的模式塞住自己的孩子。我教孩子好好去玩,去辦活動、去接受各種批評和考驗,不要讀太多書,因為現在沒有真正的老師,只有知識份子。教育應該帶孩子去海邊看浪,看每一波浪捲上來,觀察它們的差異。假如這些浪是你的心波呢?是你的想法呢?可是現在沒有這種教育了,所以人都變成奴才,造出一堆足以毀滅世界的東西。人類已經走錯方向了,還在繼續誤導下一代!

方向對了,就有機會渡彼岸,方向不對,永遠到不了!

決戰不在身體那些物質性的東西,而在心跟靈。一個真正的劍客,劍舞得再好都是空的,必須在心跟靈找到真正的價值,他的劍就不只是劍。任何動作都一樣,重點是你怎麼在中丹田、上丹田,心、靈的層次上得到不一樣的成就。怎樣用更高的層次運作你的身體。練動作已不再是怎麼做,而是怎麼用心?在動作、意識、呼吸上,心怎麼超越?看看你現在是用下丹田還是中丹田、上丹田控制意念、動作、呼吸?

回到你來自身心的原始感應!動作必須在中丹田的概念裡,我現在只是教大家心波跟身心的整合,你必須到達自己的內心、在每一個現場教導自己,那麼你就可以把老師丟掉!有老師在,你就學不到東西。身體是你自己的,如果有老師,你就會在老師的影子下,無法回到自己。老師只能給你方法,最終,你必須形成自己。把老師丟掉!你的生活、你的身體才是老師。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雲淡天青水龍吟


◎文/鄭雅靜





最近感覺涂老師教授的分子生物學像是以現代的語言解譯氣機導引的「導引」,即「身」的密碼。透過大家認同且熟悉的科學詞彙,從人體的構造到細胞分子的傳導,配合圖片說明,使人體的運作奧秘不再那麼抽象。但對身體的內在,更細微的動能所產生的作用和影響,我覺得也許古人慣用的簡約語言更能闡釋其精妙之處。受限於時代背景的關係,現代人也許認為古人所使用的語言的結構沒那麼精準,文字的意義充滿想像。但古人語言的邏輯性更強,對來自混沌的我們,生命的DNA曾身歷其境,反而更能觸及DNA深處的隱微記憶。沒有接觸氣機導引之前,曾經以為這種混沌的意識或許是某種夢境或想像,學習氣機導引日久,有過一、二次覺察身體內在運作的感受後,那種感覺很像發現自己的身體有機會被啟蒙,對生命充滿無限可能的期待。

過程中,觀念非常重要,信念仍需佐證。氣能可以藉由具體的外形而彰顯,但視之不見的天地之機,要強為之容就顯得超高難度。有空靜下來想想自己,實在不認為自己有那麼大的志氣要外練形似身自在,內得安住空其心。假使沒能將練氣機導引這件事融入生活,使之成為實現自我生命歷程的契機,就好像參與或觀賞一場球賽,臨場歡喜熱鬧有餘,球賽結束後沒能留白,徒留幾分茶餘飯後清談的閒情而已。現實生活中仍然充滿變數。如果曾經感受過身體內在的自主性,即使一次也好,生活中的挫折就不會像以前那樣有被全然包覆的無奈,得有機會迎上去,穿越它,懷抱已知,不如放手一搏,雖然自己也不確定會有什麼結果。

我來別境探天命 得練無餘空自心 春殘冬盡知秋月 雲淡天青水龍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氣、靜、空 ── 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


◎文/王亞玲






絕大多數的學員都知道我是「天下第一班」碩果僅存的學生。以前,我最害怕別人問我。「妳跟張老師學最久,功夫一定很厲害吧!」當下我是又糗又緊張,因為我更害怕人家看到我的功夫,會一驚「啊!妳學了那麼多年了也才這樣哦!」我怕丟臉,更怕丟老師的臉,學習總是畏畏縮縮,施展不開。

漸漸地,也不知何時開始,我不在意別人怎麼說了。因為我很清楚練功這條路,是一條非常孤獨的道路,大概除了張老師之外,只有你知道自己的身體,也只有你知道當自己超越時的喜悅,還有自己在當下的自在與舒服。這條孤獨卻喜悅的道路,經驗其實很難言傳與分享,每個人身體不同、感覺不同、生命經驗不同,除非你我已走在同一條道上了。

而這經驗讓我明白,唯有從外在的人、事、物回到自己的身體主題,你才真正在路上。前面的練習風景,也許就是幫助你整合自己走進身體的歷程。如果要說無知,我無知的時間比任何學員還要長久。有很長一段時間,我根本不知老師會帶領我走向哪裡?走到今天,我就是跟著練習而已。在無知的過程中,我覺得毅力、參與和信任很重要。我上易經、道德經、參同契,現在則是分子生物學。多數時間,我不是打嗑睡就是心飛往別處,易經、道德經、參同契似懂非懂,聽了就忘。即便到了老師出了第一套功法書,我第一次閱讀時,還是相當困難,甚至把這書當我的催眠工具,看了就想睡。(老師,真對不起!)

什麼時候開始感覺到自己的身體而有很大進步?反而是對練開始。對練感覺對方也感覺自己。跟我對練的是周玉玲,我與她對練,充滿壓力,卻在過程中學習收穫最多,我的僵硬她的鬆柔,我的急躁她的緩慢。原來自己是這樣哦!不禁問自己,那我以前在幹嘛啊!於是我開始模彷她,假裝自己很鬆,假裝自己很慢。接著張老師要我們自己回去單練,說實在,我這才真正找到自己的感覺。我的身體與周玉玲大大不同,我要表現的是自己的樣子,而不是模彷任何人。體悟那一刻,我其實相當感動的。張老師所有的功法教學都是用心佈局的,即使暖身的對練功法都是,但在我們無知時,並不懂得其用心。

所謂「念念不忘,必有迴響。」當我把主力放在身體上,那回報真的超乎想像。我發現自己的體悟一下有長足的進步。很奇妙的,有時我練習時想不通的,我睡到半夜會突然起來,自己再練習一次,就通了。我以前看不懂道德經的,現在睡前隨機翻頁,有些也明白了。我有些心得可以跟學員分享:

在導引的層次上要超越。我開始會給自己功課,這功課是針對自己的問題。

像課堂上我並不記筆記,老實說,記者出身的我要記筆記很快,但要忘也很快。我是回家後才記,因為反芻的過程中,對於老師的重點反而更清楚。而這時記下來的就永遠記住了。記不得的也不強求,不要讓內心有壓力。像這陣子我回去要記筆記,突然又什麼都記不得了。我才發現因為課堂上我有聽懂了,這又比之前更進一步了。

在功法上則找自己要突破的,包括熟練、正確度和體力,把它當做一種訓練。我舉例,凌波微步,因為我第一次練這功法時,心氣不適差點猝死。我就想著我要從哪裡跌倒就哪裡站起的超越自己。凌波微步本來就是很好的練習,在快步行走下心氣保持平和,未來遇到任何事,自己都可以平靜面對。當我練習到正常時,我其實偷偷給自己一個功課,就是還要比其他學員再快四分之一拍,卻一樣能保持原來的平和心氣。於是我在進入快板時已偷偷加快腳步了,當我做到時,真是有莫大的狂喜。

在氣功的層次上要感覺。感覺不像體力的超越,是練心,也就是心的超越, 不是想像,其實更難。氣、靜、空,我現在還在氣的層面,連靜的境界都不到,何況是空。

在人間這個道場上,我們時時刻刻對應的是人心,人心惟危,常因此心氣起伏,備受影響,其實我們真正要對應的應該是道心,道心惟微,我們要往道上走才是!於是我又給自己一個功課,我把自己的身體當做主業,我的副業才是我的工作。主業應對的是我的道心,副業應對的才是人心。道心要用心,人心應付就好。當我心態改變時,工作反而變得輕鬆自在,副業還付你錢,其實真滿好的。

在感覺氣的層面,因為要放鬆虛靜,其實最好的功課是靜坐,這也是我最要超越的。所以練功的過程中,一旦氣功態的狀態跑掉,我就開始調息,讓自己感覺氣的狀態再回來,身體再跟著氣的方向走。有幾次我感覺內心極為感動,甚至感動得快要掉眼淚似的。但實際肉體並無真正落淚,但那喜極欲泣的感覺卻真實在身體裡發生過。

所以如何從氣的階段再走到靜和空的境界,我們還需要繼續體會。老師課堂上講得很好,還好這世界上有頓悟這件事。所以大家都不應放棄,不需找藉口,我無知那麼久,也終有體悟的一天。

王家衛電影《一代宗師》裡,章子怡飾演的宮二,因為父親的傳統規章限制下,讓她見自己,也見了天地,卻不能見眾生(傳承)。我曾經跟張老師說,將來我要「見眾生」。雖然我現在還在「見自己」的階段。張老師可以帶領著我們見自己,見天地,但見眾生才是我輩學員才應該真正面對的。

學員們,你在路上了嗎?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見首不見尾的張老師!


◎文/鄭力豪








上堂課,老師笑笑的跟我們說:未來你們可能會讓人覺得你見首不見尾喔!其實現在,老師就是讓人見首不見尾。近期幾堂課,聽老師提到他新的體會、新的計畫與際遇,真的很妙。老師的教課內容,濃度更高了,質與量都更具挑戰性。每次上完課,總覺得深受震撼,但又搞不清東南西北。老師提醒我們要下工夫去消化,的確應該如此。

老師說到:人生似戰場。他現在也高速度地與諸多事物對戰當中,而我們也都無法逃避地進行著自己的戰爭。老師說,就因為是戰場,生命才可愛,才可練出一身的功夫。所以別怕,不要躲起來,好好地打自己美好的一仗。因為戰鬥過,真在火裡試煉過,也才可能獲得全然的覺知與生命歷程裡的智慧。

老師強調智慧與知識是不同的,就跟嘴巴說說跟真的做到是不一樣的。所以我們練功,最重要的是智慧而非健康。要能洞察心的起伏,波動,才會有精準的行動;不是因為衝動、無可奈何,也不會因為私心而做。

老師也提到他近期的參訪和經歷,讓他對於何謂「放空」有更深切的認識。那是:「参與另一種空相,不在過去的思考慣性裡。」是「找一個地方,不要想到自己。回到生命原來的面貌。」他舉例說,他深入切磋、精進治療學,幫人治療身體,反而能讓他放空。以及「智慧是知道生命最真實的面貌,知道天地。」生命應該不只為了社會、家庭、物質生活、收入、待遇、養老、退休,老師提醒我們要跨越這些人為的遊戲規則。

氣功學是一種哲學,包含身心靈三個層次。在心的層次,首先要清楚地理解這套哲學,方向要很清楚,否則不會進步。物不可終壯,身體的操練不能只停留在過去導引術的層次,不然就會造成身體的耗損。

老師談到快樂,他說有些人認為快樂就要想正面的事,要看世界美好的一面。但這只是心理推理的技巧,不是真正的道行。老師說快樂應該是──創造夢想的世界。更進一步,是能進入當下、淨空一切,然後重新排列,重新擺上你所要的人事時地物。講到這裡,一位同學提出疑問,她說老師過去的說法與此不同。老師說,那就是層次的差別。他現在的體悟又往上提昇了一個層次。老師過去的說法是我比較能觸及的,現在的層次,我可能還需要慢慢體會吧!

老師說﹔能以不同的面向去看事情,才不會有罣礙,不會只看自己喜愛的、認同的面向。訓練自己的感覺,學習接近當下、跳脫自己的好惡,才能夠獨立的、全面地去看。斷掉自己的好惡、原則、判斷,真正的覺知才會顯現。但這是很高的境界了,所以老師提醒說:在那之前,必須有基礎訓練,要能夠每一分、每一秒都清楚知道自己在做什麼。

所以老師最近常提到一句西方哲言:「我思故我在。」然後用氣功學來解讀這句話。老師說:「認知才無知,不認知還有可能有覺知。」也談及意識、與念頭的不同。而氣功態的意識,在身、心、靈,各自對應的是:氣、靜、空的狀態。簡單的說,氣功態的意識必須身體不用力,心沒有情緒起伏,而靈放空。最後是以一種「I Hope So 」的態度達至身心靈整合的境界。


氣功學真的很困難,難在我們總是死命抓住,不肯放開。我們理解了,也以為自己已經放開了,但往往卻抓得更緊。不管如何,這是人生必經的學習,不是把動作練到出神入化,而是在工作、生活中產生的起心動念,好好下工夫修煉。

老師常常提醒我們:你知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前一堂課,老師問一位同學為什麼要工作?其實社會上大多數人,都是為了無可奈何的理由才工作吧?有誰能真的出入自得、逍遙自在?不過老師就真的讓人沒話說。他常在課堂上向我們「炫富」,目的是苦口婆心地告訴我們,只要打開蒙蔽自己的貪嗔痴慢疑,就可以看到無形價值;宇宙間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能量,就看有沒有本事拿到!

老師最近才從日本回來,住頂級飯店,洗SPA洗到煩,花了驚人的一大筆錢。老師總說他很忙,事情很多,事情做不完。也不知道他是在玩,還是在做事?他是負擔很重?還是一點壓力也無?真讓人搞不清楚,也的確讓人不得不佩服。這也是老師的「不言之教」吧。人生的學分,我要修鍊的還很多,繼續加油!




東醫氣機導引第62期電子報



2013年8月15日 星期四

第61期 / 論整體感 / 機導引三法印──慢、鬆、自在 / 氣機導引是一個邏輯、一種態度


論整體感


◎陳昀慶





老師常提到「身體要如九曲珠」,我想除了身體要能一節節鬆開之外,同時也表達身體要有整體感,動機要能貫串全身。剛開始幾年,我覺得關鍵在于身體許多地方肌肉組織太硬或延展性不夠強,因此很勤勞的練習鬆身,試圖鬆開每個關節。後來發現有些關節漸漸鬆開之後,雖然有助於動作的流暢,一些原本做不到的角度可以做到了,但在身體操作上,仍然無法整體貫串,常常顧此失彼。經過長時間慢慢地體會,發現關節的鬆柔是動作流暢俱有整體感的必要條件,但並不充分,其充分必要條件則是對身體一種內層系統的體悟。

根據這些年對自我身體的體察,我覺得身體組織在運動控制方面依深淺不同可粗略分為內、外兩層系統。外層系統的肌肉組織較淺,附著在骨頭兩端,因此被分隔成不同區段,藉由調整不同骨頭移動,完成精細的、強制作用的動作,其控制單元與大腦思考的層次類似,同時與眼睛視覺感官關係密切,作為其訊息接收的依靠。內層系統的肌肉組織較深,有厚有薄,像一層膜貼附着骨頭貫串全身,負責穩定的、整體性的動作。由於它貫串全身,因此其運動的角度與幅度雖受骨頭限制,但動的方式卻與骨頭關係不大,比較類似于甩動或膨脹收縮的感覺。其控制單元與大腦思考相比,顯得較深、偏向意識,與五官(尤其是眼睛)的關聯性較低,在運作時其訊息接收方式則像是一種整體性的覺察。由此可知,外層系統擅長的是手眼高度配合的、局部的、腦指揮的動作,而內層系統擅長的是整體性的、直覺反應的、偏向意識覺察的動作。因此身體動作是否有整體感的關鍵在於是否能啓動內層系統,同時減少外層系統的干擾。其具體作為則是降低視覺信號的接收、增強對身體內視的覺察以及整體籠罩感,動作時減少針對關節、骨頭的個別移動,轉而或快或慢利用整體的擺動、甩動、舒張或收縮的方式取代。四肢因為從小肢體運動的方式,早已習慣由外層系統支配,因此剛開始練習體察內層系統時,要減少四肢的動作才能減少外層系統的干擾。或許這也是為什麼功夫如此強調下丹田的修煉,因為該處是身體中內外層系統重疊較少,因此也是相對較容易啟動內層系統覺知的部位。

雖然我對生物體的進化沒有研究,但內層系統讓我感覺像是人類肉體進化的遺跡。它在演化過程中應該出現的較早,隨著生物體的進化,慢慢地在它上面搭建上外層系統而成我們現在的肉體。因為外層系統更有利於自然競爭,例如大腦思考、眼睛觀察、手指精細操作等,因此我們對內層系統的認知就漸漸消退。經脈運行于其上,讓它成一個內部支持的系統,支持著外層系統的運作,變成我們身體日用而不知的角色。從這個角度思考,可以理解老師和古聖先賢強調「道,就存于身體」的道理。因為生物演化是一個從無到有,從有之後不斷累加演進的漫長過程。然而,這整個演進變化的過程都記錄在我們的身體中。而練功就像是一個反向溯其本源的過程,一步步檢視身體內存在的遺跡,感覺到內層系統的存在或許只是第一步,然後漸漸地更往深處覺察,最後從有回到無,回到自然,回到我們初始的源頭。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機導引三法印──慢、鬆、自在


◎陳曼玲





春去春又來,時間過得真快,轉眼加入氣機導引家族,已經邁入第五個年頭。雖學了5年,但氣機導引的功法、心法、原理、原則,浩瀚如海,學習至今也不過如見海灘之沙,尚未窺其堂奧,今就所學粗淺的心得分述如下:


再談氣機導引三法印──慢、鬆、自在

所謂法印就是氣機導引的功法,大都印持以下三個關鍵元素:

1、慢:練功的目的在覺察自己、活化自己、提升自己,透過十八套功法,練習與身體對話,所以動作勿急,配合呼吸慢慢的做,才能充分感覺每一個功法.對身體不同部位之刺激、連結與傳鍊過程,所產生的不同反應.去感覺它、去注視它,並感覺你的感覺。找出你與身體的關係,充份的參與自己,表態自己,當身體與呼吸兩者協調時即可見到無形的氣機。

2、鬆:氣功就是覺察無形氣的功能現象,動作要輕,身體要鬆,心要放空。全身整合在鬆及平衡協調的狀態才能洞察內在的張力,發現無形的存在,也才能體會無為而無不為的境界,一切皆是應時而來,順其自然發生。

3、自在:氣功就是與生活無所不在的連結,所有的功法皆需熟練,才不會為思考動作如何做而分心,讓身、心、靈無法統合;當動作熟悉時,不假思索而練,較能體會其中之巧,巧能生妙,妙才能生出自在和法喜,讓練功變成一種享受、一種幸福的感覺,很樂意與人分享,如此就能創造健康覺醒的人生,自信與自在的人生,智慧與歡喜的人生。


如是我聞──急救處理
    
俗語說:『明天先到或無常先到,誰知道?』有一次上課時突然發生巨響,原來是站在我後面的學姊昏倒在地,臉色發黑,手腳痙攣。老師一個箭步上前,按住學姊的仁中穴約五分鐘,靜待學姊臉色慢慢轉為紅潤,手指腳趾慢慢舒展開來,不久眼睛悠然張開,恢復正常呼吸後補充水分及吃一顆糖。前後總共約十分鐘,老師那種處變不驚、臨危不亂的態度,守護學生的生命安全,將不驚荒、鎮靜、安定的能量帶給患者和大家安心,令人印象深刻。有效的學習常是無聲勝有聲,這是哈佛學不到的一堂課,對我而言是一次珍貴的學習與啟發,也是實用的知識,可以用來利人利己。

我的挑戰──藏鋒於內
    
人是習慣的動物,常會受觀念、習氣束縛,及受怨恨怒惱煩的情緒影響而不自知。練身體的目的是為了重新結構我們的心,讓心波寧靜,突破觀念、超越習氣,提昇我們的靈,建立正確價值觀,轉變人生。如何在行住坐臥中保持氣功態,氣定神閒遇事鎮靜安定,看清事實、

不受情緒影響、是我要加強學習的功課。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氣機導引是一個邏輯、一種態度


◎陳宛琳



 
這段文字特別難產。我從來不曾想像要認真地寫出對於學習導引的心得是這樣困難──當我發現自己思考所及的竟然和日常閒談沒什麼兩樣時,我才再度體認到,原來導引就在生活中,他是一個邏輯、一種態度,不是一個學科、一種手段-就像物理一樣。老師說導引是任何、說不清的事情,但他也可以把「導引」換成任何其他名稱來述說同樣的事物-那不就跟我會說的「物理」一樣嗎。

縮至身體功法的層次來說,導引的基本是要先能單純地覺知和放鬆身體—知覺是要去感受而不過度投射想像、放鬆才能到達極至卻不使盡力氣。坊間很多所謂「心靈」成長課程也若似會強調這一點,但是要如何能原始而不野蠻、開放而不妄縱,這在回歸本能和學習控制之間,必經「身體」的磨練。而練功就是在這樣肢體和想法不斷互相切磋、甚至衝突之中去突破。

課堂之中有一項非常的體會是「不知所云」──聽得懂老師講的語句但聽不懂老師說的意思,但真正困難的是在於能有這樣體會的前提是要能夠「知不知」。有一次在練習推手的時候老師跟我說「要放鬆」,因為這個說法對我而言並不是什麼新穎的概念,所以我沒有即時發覺這是一個提醒。幾秒鐘之後老師又對我說了一次「要放鬆」,我才警覺事有事有蹊蹺,因為老師從不講多餘的話,這樣簡短顯明的字句他會說兩次一定有原因──至此我才發現他提示我的兩次都是在某一個動作時。於是我嘗試更細地去觀察自己在這個動作和其他動作、以及和不同夥伴藉由這個動作互動時的不同感受,又經過好一段時間,我才比較確切地了解到原先我的動作有多粗魯和無知──以為在放鬆,但其實是失控。

還有很多說不清……繼續練功就對了。…

 
 
東醫氣機導引第61期電子報

2013年7月15日 星期一

第60期 / 2013 知級評鑑觀察紀錄









編按:


2013年6月29日中華氣機導引文化研究會舉辦第六屆知級評鑑,永遠推陳出新、隨時變化的張老師,特別讓幾位資深同學擔任第一輪的評鑑,張老師再做最後總評。這就讓八位負責評鑑的資深同學,比被評鑑的入門班同學還要緊張。而且到最後,老師靈機一動,還要在場的所有同學給他們打分數,看看大家怎麼「看」評審的表現。張老師的作法當然有其深意,因為練功的功法表現固然重要,但懂得看見自己、看見別人,那是身體動作之外更深層的全方位覺察能力。就像老師要求評審必須看見每位同學平日練功的態度。當下就有同學質疑──我未見得認識每位同學,我如何能知道他們平日的練功態度如何?張老師說,如果你從他現在呈現在你眼前的狀態看不出他過去如何,那就表示你功力還不夠!而全體同學──不論是否參與評鑑,不論資深資淺,大家面對這次評鑑的心態,也是張老師藉評鑑而給大家做一次總考核的項目之一。例如有人可能覺得事不關己,所以,從頭到尾不關心這件事;也有人自認資深,覺得資淺學程的知級評鑑,對自己的學習無所助益……。殊不知,時時刻刻、在在處處,起心動念,都是學習與自我檢驗的良機。這當中還包括評鑑的結果、評鑑中你所獲得的評價,以及你如何面對這些評價……。就像張老師說的,練功時不要帶著任何人的期待,包括你對自己的期待,也包括我對你的期待;把所有期待拿掉,單純地只是練功而已。

就像每一次張老師辦的活動一樣,一次評鑑,絕不會只有評鑑而已,張老師總是會藉著活動,又再一次向我們揭開他所教導的豐富內涵。而這,其實也是練功場、甚至生活場的延伸──在每一個「現場」,你,在哪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清楚地面對人生


◎蔡進懋




六月二十九日,參與第六屆知級評鑑評審,從觀察學員應考情況,有了以下的心得,與師兄姊們分享。氣機導引的學習階段,是因不斷地身體的開發與心靈的覺醒,有了千變萬化的微妙關係,走入其中令人讚嘆不已,這也是一直令我癡迷追尋下去的原因。近年來,從身心靈的傳練中體悟了人的可貴之處,在於不斷向前迎接挑戰,突破困難,修正方向,堅持到底。為提升全人類之進化而努力,看見真理,擺脫迷失,創造祥和與慈愛的社會。

練功首要條件就是要清楚,身體的表達要清楚,說法要清楚,想法要清楚,看法也要清楚,心裡更要清楚。在練身的階段,學習如何清楚每一個動作的結構與原理,是必要的課程,也是學習面對自己負責任的開始。練身沒有捷徑,只能老老實實、一次一次的面對自己的苦難並與它和平共處,用心安撫身的不安;用心化解身的僵硬。扎扎實實的奠下基礎,時間與功力是成正比的。一分的努力,才有一分的功力。唯一的捷徑就是要清楚,檢視自己的現況,我的不足在那裡?去觀察,去察覺,去發掘,去探討,去詢問。而我現在又處於哪一階段?而我下一個要達成的能力在哪裡?檢視自己的基本功(八大原理),我的身體懂了多少?我的身體能詮釋八大原理的架構嗎?它們是否已經成了我的基本能力了。有了這些想法驅動,就很容易看見清楚學習的歷程。

清楚的面對身體,原本是簡單的。但為何現代人覺得無力感,是我們的身體敏覺性喪失了?還是我們的心靈被假象迷失了?讓我們沒有勇氣面對自己身體,遺棄了身體的主控權。在知性時代裡,理性主義主宰身體的感覺,否定身體思考邏輯,繼而讓身體退縮到大腦之後,令學習方式改變為「大腦不懂,身體不敢動」。但練身練功的方法恰好相反,身體直覺的先操作,有疑問,再思考,修正方向。先想再做,動力少一倍,阻力加一倍;先做再想,功力加一倍,苦力少一倍。




在練身中,面對真實的身體,直接的痠痛反映,清楚的反射,是學習的最佳教材,而面對這真實的教材應具有三項特質,第一是勇氣,勇於負責,勇於承擔,勇於接受每一個受傷的你。第二是耐心,有紀律,有規劃,有系統地看待每一個正在改變的你,用包容拓開空間,用愛心開啟覺知。第三是堅持,簡明而專一的信念,不貪多,不貪快。以此三項作後盾,立定清楚明確的想法。日後,無論是看的、說的、做的都能清楚的呈現。一旦習慣以清楚的想法看世界時,往後再練身或練心,都能以此之慣性而為之。從不清楚到清楚,這過程是辛苦的。因此,常常有人喜歡不清楚,不清楚可以掩護自己,讓自己過得安逸。想要弄清楚,內心就得先做好準備,心不能安靜,處事就難成。禮記˙大學篇中所提「定、靜、安、慮、得」正是如此。在初學時,經常是腦子裡清楚了,但身體不清楚;身體想要弄清楚,但又沒勇氣弄清楚,往往找個藉口讓身體下台階,打了退堂鼓。身體的學習要清楚,然而,我們每一個人並非天生就能清楚。大時代的環境背景,我們的身體不再處於優勢,重新學習認識我們的身體,是當代的課題。今日,我們有幸能在修行的殿堂裡,重新找回身體最完整的本能訓練,是一福報,更應廣傳。

學習氣機導引在築基階段中,把原理結構做清楚,不是鑽牛角尖,而是學習精益求精、勇往直前的生活禪。看見真相,洞察功法背後的密碼,整合功法的基本結構原理,作為透視身體內部層次,新氣機的啟動。古云:「道者理也,不明理,焉修道。」清楚的洞察身體的每一個動作,感受每一個作用與途徑,由外向內探索,進而由內主導至外,最後達到內外合一。無論,從有到無或從無到有,皆是抱以這樣的態度入門,那道就離我們不遠了。面對人生的態度,以清楚的察覺力處之,則能了了分明,心靜而神清,洞察大道的脈動,洞知氣機的萌發,這也只是人最基本的本能能力而已。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難得的一課


◎馬寶琴




評鑑當天我一早就到了會館,除了幫週六班兩個同學加油外,最主要的是藉由觀察下列事項,印證自己心裡的一些學習心得:


其一,瞭解現在參加評鑑的學員和我們當年在學習程度上的差異性。從前我們似乎在基本功及動作之關鍵要領上比較扎實,且素質較為平均,現在學員之間程度差距較大,有些學員對八大原理及鬆柔度的理解,遠超過當年懵懂的我們,這也是他們較為幸運的地方。

其二,想知道評審小組如何評審,並從中看出他們的程度。評鑑前有位參加的學員對我表示,在老師及評審面前他會很緊張。我告訴他,那些評審比你更緊張,因為他們要在老師面前打出公正的成績,那會凸顯出他們的程度,說是評審學員,還不如說老師在評審他們。這次評審陣容很不錯,都是有多年教學經驗的師兄師姐,只因為大家對知級的標準並沒有明確的界定,以致於有些人看法不一致。我覺得老師對參加評鑑的學員很寬厚,反而對評審較為嚴厲,也許是因為學員就像是小學生,而評審是中學生,所以老師的期待會比較多吧!




其三,聽老師的講評。老師的講評一向是最精彩、最值得期待的,也是我們自我學習的重要參考指標。而每一位同學也會因自己的程度,而從老師的講評中聽到不同的訊息。
總之,會館每次辦活動,我都想辦法參加,而每次都有超乎預期的意外收穫。這次評鑑本來我只是抱著輕鬆、好玩的心情當一個旁觀者,沒想到,卻讓我遇上了難得的一課。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就是去經歷


◎朱芮瑩





老師每次教功法時,我都希望能將老師的動作還有感覺印在腦海中,如果課堂上能馬上練習是最能將功法肢體動作記住的方式,即使未能即時在課堂上練習,在回家的路上也會在腦海中反覆想著功法動作的連貫性,若有不能連貫及不甚了解的地方,有機會就要趕快請教師兄師姐,時常看老師寫的書,除此之外還要勤練功法,才是最能將這些肢體動作化成自己肢體語言的唯一之道。練功時時時提醒自己要做到老師的六字訣「輕、鬆、綿、透、虛、定」以及「螺旋、延伸、開闔、絞轉」四大原理,每個動作都要做到「頂點」、「到位」,希望火候到了的那一天,我能體悟到「靜心、旋轉、壓縮、共振」四大原理。

每年的會員大會及戶外教學看到師兄師姐演示功法都能帶給我許多啟發,師兄師姐是我學習的好榜樣,有師兄師姐在前面帶領讓我更有信心,師兄師姐能,我一定也能像他們一樣達到更高層次的境界。這次知級評鑑擔任評審的師兄師姐以及張老師更是提綱挈領命中參加評鑑者的問題,相信這次每位參與評鑑的人都獲益匪淺,有人指出自己的問題所在是幸福的,因為這樣進步的空間才會大躍進。

這次知級評鑑我的自選功法是「左右鶴潭」,指定功法是「螺旋旋轉」。「左右鶴潭」是肺臟功法—「旋轉乾坤」的第一個功法,而「旋轉乾坤」也是我跟張老師學到的第一套完整的功法,去年戶外教學老師帶領我們練功,將許多功法破除固定不變的套路,又將其融合成如行雲流水般流暢的「引體動作」。那時是我右上背最不服舒的時候,但是跟著老師練功後就會舒緩許多。透過這個「引體動作」讓我能動到更深層的地方。「左右鶴潭」也是這個「引體動作」的第一個動作。練「左右鶴潭」時讓我「藉由手臂的旋轉、脊椎的壓縮、胸腔的開闔伸張」使得我右上背的悶痛以及卡卡的胸腔得到舒緩,練功時「意守夾脊」、「氣達丹田」、「從尾指、無名指、中指、食指依序扣進……再將手延伸出去」,我能感覺到脊椎一節一節的旋轉,一直到手掌手指漲麻熱的氣感。

在評鑑前兩個禮拜,我的左膝莫名其妙一抬腳走路、爬樓梯就痛,後來想想可能是因為我睡眠姿勢不對,也可能是在辦公室坐椅子偷懶喜歡用腳滑來滑去造成的,我改變這些壞習慣,也記住老師說過的話,不要怕痛,不要避開,就是去經歷那個痛,照樣抬起腳爬樓梯,擦了藥照樣練「旋轉升降」,我的左膝就這樣一個禮拜就不痛了。老師教「螺旋旋轉」時我勤練「雙併螺旋」以及「雙併旋轉」在左右各練一百遍當中,我體悟到這個功法動作與呼吸之間的配合以及腳下陰陽虛實的變化。

參加評鑑時雖然一直告訴自己不要緊張,但還是不免緊張,不過身體隨著音樂開始動作後就慢慢不緊張了,但也許是想要表現好,也是自己的火候還不到,所以擔任評審的師姐也指出我的問題所在,要將外在的肢體動作內化為內部氣機的操作,要能「轉經脈而動臟腑」,老師也鼓勵我在每個動作都做到「頂點」、「到位」後,始能開發訓練內部氣機的動能,然後要學著藏鋒,藏到跟平常人一樣,不要讓別人知道,我期許自己終有一天能達到這樣的境界。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歸零的學習


◎陳宜





兩、三個月前,當同學們在熱烈討論是否要參加功法的知級評鑑時,我並沒有參與其中。雖然已經來周三種子班上課三年多,但除了前兩年比較認真練習功法,去年開始,又因種種因素而怠惰下來。參與評鑑?想都不敢想。

豈料,五月上旬,我確定月底要離開目前的工作。原本訂在六月初的評鑑日期,因為報名人數不是很踴躍,延到六月底。於是心想,既然有多一點時間可以加強練習,那就來參加評鑑吧!張老師曾在講心經時說,去經歷是最重要的。從來都沒有參加過評鑑,也不知道自己到底功法練得如何,那麼,就來經歷一下這個過程吧!

五月底報名以後,越接近考試日期,才越意識到自己的想法好像過於天真。看著同學們討論起評鑑所指定的六套功法名稱與動作,我逐漸發現自己對功法一點也不熟。

首先感到恐懼的是,一直以來,我都不曾記過功法的名稱。所以同學們在討論時,根本不知道哪個名稱要對哪個動作。於是,趕快開始背誦功法名稱。拿出以前考聯考時的用心,抓緊坐捷運、公車…等時間,只要醒著,抓到任何空檔,就把功法名稱對上動作,從腦中的記憶檔裡叫出來,演練一次。有時太忘我,在捷運或公車上還不自覺地比畫起功法,過了好一會兒才驚醒。

沮喪的是,如此走火入魔的臨時抱佛腳,也沒有用。真正站定開始練功,起勢後,經常腦海裡是一片空白,功法名稱與動作,通通忘記,一點都想不起來。考前的緊張與壓力,想當然爾是一個原因。但幾次下來,我終於明白,真正的原因是,過去在課堂上,不管是跟著張老師,或跟著玉玲師姐練習功法,我都沒有真正用心,練進身體裡,練進心裡。跟著做動作,只是把身心都依附在別人的動作上,而沒有練進自己的骨子裡。

到這個節骨眼,才知道自己真的是不知死活,膽敢參與這次的評鑑。同學安慰我說:「放輕鬆吧!反正考試總是有人要陪榜的」。話雖如此,但一想到評鑑那天,如果站在評審面前的我,抽到指定功法卻呆若木雞,一動也不動,旁邊觀摩的師兄姐一定會覺得很好笑吧!這樣的想法讓我恐懼到坐立難安,無論如何,還是繼續練習,有任何的問題趕快找師兄姊解惑吧!非常感謝玉玲師姐,耐心地指導我每一個動作的細節,還有世薇、李明師姊,解答了功法上的許多疑惑。過去,我一直以為練功在個人,自己把功法練法就好。但準備這次評鑑的過程,發現同學也是很好的老師,由不同的角度與練功經驗,提供了寶貴的意見,讓學習更加有效率。

終於來到評鑑這一天。原本以為做功法時每一式都要誦唸名稱,心理壓力很大,因為這是我最不熟的部分。得知不需如此時,總算鬆了一口氣。快速複習了幾式比較不熟的功法,便準備要上場了。此時心想:「就這樣了…不管準備到什麼程度,此刻,我就盡情展現我所知的。其他的種種擔心,就暫時放下它吧!」
因此,評鑑過程中,就跟平常練功時差不多,慢慢依序做每一式。抽到的指定功法是螺旋旋轉。做龍騰虎躍時,一方面掌握「氣沉湧泉」的要領,一方面因為這幾天臨時抱佛腳已經練到沒力,所以根本站不穩。就在一陣慌亂之中,聽到敲罄聲,才意識到評鑑已經結束了。

評審委員的講解與示範,以及張老師的講評,讓我大開眼界。聽著老師與師兄姐分析每個人展演功法的優缺點,深刻領悟到,功法細膩的內在與深厚的底蘊。看著師兄姐們的功法示範,更見識到同一套功法,在他們身上醞釀、生長出不同的特質與樣貌。這時才明白,過去三年的練功,只是學習了功法的形態,對於功法的認識只是很粗淺的皮毛,練功的心境與態度,既不求甚解,也沒有往內扎根。

雖然,很意外地通過了這次評鑑。但經歷這一段過程,從中了解自己對於氣機導引的認知與學習態度有許多的誤謬,才是其中最大的收穫。講評時,張老師說:「練功,不是練了讓自己高興就好。要能把所學傳承下去,讓其他人也受惠,才是武術的哲學。」我因為健康因素,意外踏上這條練功的道路。原本也只是想改善自己的身體健康,沒想到越學習,越感受到功法不可思議的力量與魅力。感謝張老師的教導,透過這次的評鑑,彷彿讓自己歸零再學習,重新出發,更往前去探索這條身心靈自覺的道路。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評鑑是另一階段學習的開始


◎錢欽嫄





回憶此次參加氣機導引知級學程評鑑的心理歷程,當班長邀約參加評鑑時,閃過腦際的第一個念頭是,職場上已承受繁重的工作壓力,還要為評鑑再加壓嗎?後來意念的轉變是老師的一句話──「動作做得漂亮有什麼用,重要的是要能參與自已、感覺自己!」再體會到研習氣機導引這麼久,也該讓老師檢視一下學習方向是否符合期待與要求,於是決定參加評鑑,即使未能通過也可以及早調整。

準備評鑑的過程真是令人難忘,輔導員擬訂操練時程表,點出每個不完美的動作、同學們七嘴八舌提供聽聞到的看法,班長還不時耳提面命,深怕我們鬆懈,甚至情商資深的師兄姐撥冗指導,就連路過不認識我們的師兄姐也會熱心參與,加入指導的行列。經過旁人的指點,著實可以找出平時没有注意到的眉角,也發現自己對於功法原理竟有這麼多不清楚或是認知錯誤的地方。

評鑑當天一到教室,那股肅穆的氣氛,即使播放的是熟悉的旋律,也讓人緊張了起來,才發現所建立的平常心竟是如此脆弱、不堪一擊,演練過程更是步步震撼,因為每一個動作都會清清楚楚的表達出練習的深淺,演練後老師的講評針針見血,評審的講評懇切中肯,整個過程的設計,擴大了參與的對象,也讓評鑑發揮了最大的效益。

想到麵包師吳寶春的一句話:得獎只是當下,學習才是永遠。評鑑不是結束,而是另一階段學習的開始,準備評鑑過程中吸取到的許多功法原理,還需要透過反覆練習才能內化,如同老師說的,只有付出汗水、時間和堅持,才能有機會攀登身體智慧的巔峰。

經過這場評鑑盛會,讓我獲益匪淺,感謝參與這場盛會所有的人。





東醫氣機導引第60期電子報

2013年6月15日 星期六

第59期 / 接天地能量,行天地之道 / 當精氣神遇到西方科學 / 看見自己一身彈孔 / 身體是最真實的表達




接天地能量,行天地之道


◎編輯部




我在為一個全面的覺醒而做準備!我已經準備了三十年。我看到台灣山林的價值被踐踏,人們盲目投身在高科技行業裡;我也看到中國大陸在物欲的狂潮下,找不到正確的方向。自從中國崛起,幾億人口快速膨脹的物質慾望,將對天地自然形成極大的衝擊;而在目前這一波經典學習的熱潮之後,他們將會發現,文字早已失去力量,人們必須透過身體自覺意識到,唯有身體的覺醒,才能讓經典恢復力量。

我的身體狀況其實比你們任何人都差,我的腰椎很早就已磨損,但是我不會在意身體的疼痛,我看到時代的劇痛、天地的劇痛,這個疼痛大過我自身的疼痛,所以它就變得微不足道。

氣功最重要的就是觀念的突破,你的努力才會有意義。──很多人就是被觀念綁著,沒辦法放開,所以看不到物質生命之外的另一種存在,更無法洞察無相之相,在每個當下,做出最準確的反應。練功就是練反應,當你站在眾人面前,你就不能只想著該如何表現自己,你還要想著這個當下你在這裡必須扮演什麼功能?你要及時反應當下的所有狀態,覺察你跟大眾之間的能量波動,打破執著,把自己擺置在準確的位置上,才能完美無缺地表現自己。

突破觀念就是最大的進步!不要堅持自己想怎樣、不想怎樣,與時俱進、與時偕行,就是隨時反應當下的情境,用清楚的頭腦做最恰當的事。超越壓抑自己、蒙蔽自己的那些東西,整合所有資訊;參與自己就是最佳的反應,但反應的目的是為了最終的不做任何反應。你如果站在大眾面前只看到自己,你就綁住了自己。

人要得到解脫,一定要經過痛苦的磨練。當身體的痠痛出現時,從身體的角度解讀,可能是膝關節退化、腰椎磨損…等等。從心的角度解讀,你就會感受到更大範圍的痛,你可能會推己及人,想到全體社會的痛;若從靈性的角度,你就會看到自己的前世、累世,你的祖先、你的DNA等等,所以,你會越過這個疼痛,提醒自己及時藉此身修習靈性的課題,在此生完成生命的進化。

練氣功要期許自己看到更高層次的天道自然,但包容人間社會各種道德禮法的存在合理性。人間的道德禮法並不具備本質性的力量。要具有本質性的力量,必然是放諸四海而皆準的,不會因為時代變遷而改變。它可以自清自明,而非空虛的假象。

我無法忽視時代墮落的痛苦,我相信這個世界應該有一個「道」存在,我想在我們這個時代,讓天道的力量顯現出來。這是我的夢想,我渴望知道,如果全人類都能夠學會感覺自己的身體,感覺自己的所有感覺,然後超越這些感覺,接下來,人們對自己、對世界,將會做出怎樣的表態?我相信,人們將會產生更高的智慧,關切大眾、關切天地,而不會只是關切自身的安危與利益。我相信這個方法能夠幫助人們全面的覺醒、提昇,所以我用一生之力追求這個夢想。

當一個人開始感覺自己、覺察自己,讓自己獨一無二的樣子顯現出來,那就是羅漢;當一個人願意跟別人分享他從身體自覺體驗到的東西,那就開始走向菩薩道。有越多的人走上菩薩道,身為老師,我才有成佛的機會。如果你們也能培養一群願意分享的人,你的位階也會相對提高。我只是借用佛教的羅漢、菩薩、佛的概念來說明,生命的價值會逐漸堆疊、累積、提昇。

一個人要成就自己,一定要經過苦難的試煉,然後才能從個人的得失、愛恨、情慾中超越;在不安、缺憾中磨練心性,你才有解脫的機會。安逸會讓人墮落,苦難才可以逼出更大的力量。

所以,我們的修練,首先要在動作中感覺一切,感覺身體的舒暢與痠痛,感覺肌肉筋骨在各個角度下的鬆和緊。感覺所有的感覺,接下來用放鬆超越這些身體的感覺;對自己的心有更敏銳的覺察,對所有的念頭了了分明,但以禪定的力量,不做任何反應。讓心放空,心平氣和,不做反應,這就是超越心的感覺。然後不假思索,直接反應一切,那就是天地之心。

我們要讓精神文明重新崛起,以制衡科技文明獨大的現象;以自然之道,校正人文之道。

這個時代不會太遠,我已經做好一切準備。先知先覺者必然是寂寞、不被瞭解的,就像畢卡索領先時代三、四十年,他的創作最初也是不被理解的。我的思想見解會在數十年後被看到,那時候我可能已經死後重新投胎,成為你們之中某一個人的學生,然後被你提拔、教導。我會在下一次來到人間時完成這些夢想。

要扭轉時代的趨勢,不可能短期成功;一個偉大的夢想必須累積一代接續一代的力量。你們每一個人都負有使命,不要看輕自己的價值。先誠實地表達自己,讓自己獨一無二的特質顯現出來。然後滅掉所有價值判斷、滅掉感覺。滅掉感覺,你就真正安定了。安定才能長智慧,連接天地能量,再放膽去行天地之道。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當精氣神遇到西方科學


◎陳勻慶




前幾期電子報都與大家分享一些自己的練功心得,雖然只有短短三篇,但我重覆看了看,我想我也已經把自己能說得清楚的身體體悟總結了一遍。剩下的有些是細節,有些是補充說明,有些是換句話說,有些則是還在摸索說不清楚。相信這幾年許多師兄師姐在張老師的帶領下,一定有許多更深一層的體悟能分享。因此這期電子報,我就不在身體體悟上多作贅述,而分享些自己在美國所學與練功導引之間的心得。

我在學校裡面的專業廣泛來說,是對基因體變異的影響分析。簡而言之,就是一個突變會對細胞功能甚至身體造成什麼樣的影響。每個人都源自於受精卵,經過不斷地複製與分化長成一個個體。因此縱然不同的細胞(如肝細胞與神經細胞)有不同的功能表現,但每個細胞所儲存的操作手冊都是同一份,只是有些細胞只做手冊上的功能一和二,有些只做三四五。所有細胞拿著同一份操作手冊,執行着手冊上相同或不同的部分,彼此分工合作,構成我們的肉體。在這裡我必須補充說明一下,「突變」是一個相對於大多數的概念。有突變,代表着與大多數人不同,但不代表有害。只是群體中的「多數」隱含着「穩定、成熟」的概念,因此在群體中相對少數的「突變」通常以有害或無影響居多,但也不排除極為少數的突變能為個體帶來好處。因此基因體中的突變代表父母傳給下一代與大多數群體與眾不同的特徵。除了父母給予的突變之外,自己生殖細胞的突變,也會傳給下一代,這就是造成個體功能差異的主要來源之一。

由於接觸氣機導引的緣故,有時我常在想古人的「精、氣、神」到底與自己所學的東西有什麼關聯性。後來漸漸體會到,自己就像是個機器人,「精」是機器人所擁有的一切功能(包括思考功能),「神」是決定如何運用這複雜功能的主宰,而「氣」是兩者之間的界面,幫助能量傳遞以及訊號感知。父母帶給我們的突變決定了這個機器人的功能差異,例如跑得快不快、容不容易故障(生病)以及中央處理器好不好(腦袋聰不聰明)。古人說「耳聰目明」,可能就是意有所指的告訴我們「聰明」是功能好(觀察力強,偵搜能力好),而無關乎「神」。但有趣的是,「神」與外界的接觸卻幾乎都來自於「精」(肉體),因此「精」所能展現的功能也同時深深影響着「神」對這個世界的反應。就像一則數學運算二乘三,一臺擁有加法與乘法功能的腦袋可以直接理解其意義,但一臺只有加法功能的腦袋要將算法轉換成二加二加二它才能理解。因此每個人「精」所展現的功能差異,就限制了每個個體對自然訊息的接收和理解。每個人雖然都是「精、氣、神」三者合一,但彼此溝通卻幾乎只能透過「精」的功能完成表達與接收。因此訊息在人群中的表達與接收由於「精」的功能差異而難以同步。

在我看來,西方的科學是透過科技延伸「精」的功能,進而讓人耳更聰、目更明,使許多人縱使擁有個體功能差異,也能對自然有同樣更深刻細微的觀察。經過一段時間的討論整理,依觀察歸納出自然運作的道理,快速地消除人因原本肉體功能差異而對自然產生的理解分歧。比如說望遠鏡的觀測讓人們普遍理解了地球、月亮、太陽與各個星球的關係,顯微鏡的觀察讓人們普遍理解細胞的形態與生存週期。從這兩個例子可知,科技拓展了每個人「肉眼」對自然的感知能力,因而使得所有人對自然有更深一層的同步理解。科技的發展和科學的進步,讓以前因為個體功能差異而產生的迷惑一一被破除。但其侷限在于其感知能力仍然受限於肉體與科技的功能,因此對許多未知的世界,需要好幾代人前仆後繼的努力才能有所突破。這或許就是為什麼莊子感嘆「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的原因吧!

東方的身體修練卻往相反的方向理解自然。祖先認為人是自然的一部分,我們的組成當中必有與自然相通、互相感應的地方,只要透過不斷的內視、覺察,必然可以突破「精」的功能限制,在更深處(氣、神)與自然相通而得到全面地理解。但「氣」已經細微難以察覺,「神」更是不可捉摸。在覺察的過程當中,「精」的角色更顯得曖昧。它既是初期對自然認知的線索來源,又是後期對自我覺察的干擾。光是這樣的角色反覆,就足以讓人迷惑。因此東方的身體修煉著重於自我覺察,雖然覺者自身有可能獲得全面的理解,卻無法消除個體間的功能差異,進而將自己所得普傳於世。

東方的身體修煉與西方的科學雖然方向迥異,但目標相同,都追求對自然的全面理解。有時想想「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或許就是東西方對理解自然的兩種不同作法。看似背道而馳,卻又目標一致。此次心得與練功無關,提出來分享為大家茶餘飯後提供一個有趣的閒聊。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看見自己一身彈孔


◎張煥堂




有師姐問我,被老師點到時,我心裡怎麼想?言下之意,我是如何「倖存」下來的?

孔子的徒弟子路是行動派,聽到道理如果還沒來得及實踐,就很擔心再聽到新的道理。張老師上課語多精闢、立意高遠,而且往往長篇大論,以我自己進步的龜速,要一一落實,談何容易?道理聽多了,反而失去行動的著力點,漸漸就麻木不仁了。後來我自我安慰:老師的心得畢竟是老師自己的,即使你很認同,也不是聽完就帶得走的。倒是有時候「不幸」(或者說「有幸」)被點名,這種強迫中獎的時刻,就逼得你非帶點東西走不可了。

我從小到大備受父母師長呵護,也沒經歷過什麼人生的大風浪,造就了我很重的慢心。因為業障習氣深重,不免受到老師青睞,有時上課就被當成負面教材。剛來練功的頭幾年,自我防衛的心還很強,面對老師毫不修飾的話,當下往往尷尬不已,無地自容;內心抗拒,甚至萌生退意。但每每在事後平心思之,話中卻也不無道理。加上心想練功在練鬆,要能真鬆,就算泰山崩於前都要面不改色,何況是老師善意的提點?因此雖然心懷忐忑,總還是抱著「冒險」的心情去上課。

漸漸地我發現這種事情對我的意義。人的根性,顧名思義,往往根深蒂固,難以撼動,就連察覺都難,因為當局者迷。但是當子彈般尖銳的語言猝不及防地劃過內心時,就能清清楚楚地被感覺到,在瞬間激起怒恨怨惱煩種種情緒,繼而照見自己貪瞋癡慢疑的人性弱點。像我這種固執不化的人,通常也只有在這種當頭棒喝的情況下,才能把自己從不切實際的自我想像,拉回到現實,認清自己真實的面目。張三丰是道家,卻勸人看儒書,弘一大師也勸人從學儒入門。儒家正視人性,儒家處理的即「人」之所「需」。順著人性,從平實入手,才不會到頭來眼高手低,流於空談。佛道兩位大師的用心,想必在此。

李安說拍電影吸引他的地方是電影比人生更真實。在日常生活中,為了維持人際間表面的和諧,我們會偽裝,刻意迴避一些幽微卻真實的人性。但在電影中,卻可以無所不用其極地發掘人性。張老師的課不也如此?上課的經驗的確給了我許多反省的機會,隨著經驗的累積,碰到同樣的情境似乎已較能淡然處之。但我也不能確定,究竟是心真的比較鬆柔自在了,抑或感覺變鈍?或者只是應對得更熟練,而實際上卻把自己的弱點藏得更深、更隱密、更不為人知?有次課堂上被老師點名,下課回家,悲壯地走在街上,想像自己一身的彈孔,竟又興起一絲驕傲,驕傲自己的虛心受教。頑強的慢心,真像捨命攻城的戰士,前仆後繼,讓人防不勝防。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身體是最真實的表達


◎林鈴宜
 




常看老師對同學開刀,過程驚心動魄,刀刀直抵要害。老師用語言這把利器將你赤裸裸攤開在眾人面前,你得跨越種種內心的難堪、痛苦,才能看到那個連你也不知道的自己,或是一直迴避不願面對的自己。

我也經歷了幾次,最近的這一次慘不忍睹。課後忍不住大哭!

我想人心的問題、盲點真的只能在當下的情境中經歷、明白、超越。特別是那些你越害怕恐懼的事。置身事外,話可以說得很漂亮;身歷其境,就原形畢露了。上台帶動作這事,也不是第一次了,可是我依然在狀況外。面對陌生的音樂猶豫該不該換動作?老師沒下指令我就不敢擅自做主,終究選擇了最保險的做法:以不變應萬變。這些念頭不過幾秒鐘的事,卻將那個膽怯、過度反應、心無所…主的我,表露無遺。

「出來帶就要有那個樣子,知道要做什麼,隨機應變。」「只關心自己做的好不好,不管其他人,自私。」「……」原來自己陷溺在自我表現中,求好心切,根本忘了平常心。其實音樂的指令很清楚,該換仙鶴抱蛋了,是我想東想西,想太多了,反而自亂陣腳,裹足不前。何況帶動作是表達自己不是表演啊!

老師曾分析三種表達:語言表達最粗糙,文字表達最虛偽,身體表達最困難、最挫折,卻也是最真實的。所以在台上做跟在台下做為何不同?上台有表達自己的壓力,人總想表現完美,即使你的程度還不到,也想做出來。這樣的心表達出來的身體語言不是硬梆梆就是輕飄飄,根本離鬆柔很遠了!所以上台要練的就是那顆心,如何讓心在台上依然心跳平穩,意念專注。以意導氣,以氣運身。否則做起仙鶴伏氣,只是依樣畫葫蘆,氣不長,似有若無,我總心虛得不得了!

從剛開始的皮皮剉到現在的既期待又怕受傷害,我想再讓我連續上台三個月,鐵定不怕了。所以要珍惜每一個難得的機會去磨練自己的心,在經歷中好好成長。



東醫氣機導引第59期電子報

2013年5月15日 星期三

第58期 / 2013會員大會側記 / 從「有」摸索向「無」的自我發現之旅 / 高山仰止,而我每天撿落葉



不論台上台下,昨日今日


◎王亞玲




霪雨霏霏的早晨,我們站在樹林中,冷冽的空氣傳來大自然的氣息,這種潮濕的氣味混雜了春雨、泥土和青草的香味,那是一種春天生氣盎然的氣味。眼前是綠油油的草坪,有一個池塘,周遭全是綠蔭,可以想像如果是朗朗晴日,這裡宛如法國印象派畫作裡的場景。

沒錯!這裡是近年戶外婚禮的熱門地點,我們今年的氣機導引文化研究會的會員大會,走出劇場,離開台北。我依稀聞到早年我們在光復南路會館時代的氣味,那也是一種潮濕的氣味,但混雜著對生命熱情的人味與汗味,狹窄的教室擠得水洩不通、人聲鼎沸,學員在地板上表演,其他的學員團團圍著,有人坐有人站,在人與人的夾縫中看著。我擔任司儀,因為緊張而講得結結巴巴,但所有人的眼神是對功法如此熱切而渴望。

如今站在桃園郊外的綠風草原餐廳,所有的會員依然對功法熱切而渴望,但經歷過歲月的洗禮(這既殘酷又實在,翁華容老是提醒我,第一次在舊會館看我擔任司儀時是如此年輕。哈哈!)功法的精進,張老師逐步帶我們走進身心靈的境界,從導引術到氣功,從有到虛無(這虛境大概還是祇有張老師有)。大家的眼神是放鬆而內斂的,我看了反而更感動。所有的會員多年來經歷過不同劇場的表演,從南海教育館、永樂劇場到民生社區中心劇場,接著我們要做的不只是在台上表演而已,而是在生活中表現自己。

於是會員大會裡,平常課堂上總是苦口婆心的張老師,話說得愈來愈少,滿是感謝。感謝執行長太郎的用心,以及志仁的執行力。他說他現在都不用擔心,所有事都會安排得很好。其實我們學員才是最該感謝他的,生命中有如此用心良苦的導師導引著我們往前邁進、超越生命,我們才是最幸福的。教學組的林靜淵學員報告,從今年起,希望每年都有兩次戶外活動的安排,上半年是會員大會,下半年是戶外教學,鼓勵學員踴躍參與。今年還有一個重點,就是六月一日舉辦第六屆知級評鑑,也是鼓勵學員參加取得証書。這評鑑的意義不在於考試這回事,而是測試自己對功法的了解有多少。因此知、悟、証、行這四階段是有其道理的。

在大會開始之前,我們像參加婚禮般,圓桌圍著落地窗景,有位青年默默搬著音箱、麥克風、音樂控制器,用吉他調東調西的。他剛走進來時,我們還以為是張老師的大兒子來幫忙,原來是今年會員大會的貴賓趙泓捷,淡水街頭藝人歌手。今年會員大會不再刻意在舞台上表演功法,功法進入虛境應該進入我們的生活裡,舉手投足都是功法才是,所以大家都鬆了一口氣。本來安排李春盛、姚崑宗來場娛興節目做為主要節目的序曲,但因為老是找不到他們要的音樂,結果變成一個連他們自己也搞不清楚的戲;不過這樣的即興發揮,正是功法隱藏在生活裡。

 




全身都是喜劇天分的李春盛,從屏東坐夜車趕來,上台時一副道士上身,很多器具準備齊全,佈氣非常成功。姚崑宗一上台就如老僧入定,盤腿靜坐,任由春盛一會兒搞錯音樂,一會兒用絲巾挑逗。我們雖然看得滿頭霧水,心想這兩位怪老子是在演哪齣?但也是喜感十足。才華洋溢的李春盛,拉起二胡與音樂對嗆,突然點名周玉玲上台。周莫名其妙地上台,以為跟崑宗一樣靜坐了事,正要打坐時,春盛叫她隨著音樂表演功法,她也馬上入定表演功法,雖然這音樂真是要命,二胡加上流行歌曲。於是三人也組成趣味的協奏曲,一個拉胡琴,一個靜坐,一個表演功法。這是哪一齣?大家還是搞不懂。哈哈哈!但這一點也不重要。張老師事後結語就說,能夠自在地表現自己才是最重要,每個人都要像他們一樣,不要被點名時說我不敢或我不要。

大會的壓軸是趙泓捷的演唱。大男孩走進來害羞,但一上舞台,撥弦吉他,就自在自信,眼神發光。他是張老師去年暑假休息結束前,在淡水漁人碼頭遇到的街頭藝人。這個大男孩有著困苦中也要堅持夢想的能量。台東出身的他,因為家貧從小就不斷地打工,做過很多工作,但最終還是想要唱歌。他離開台東,隻身來台北,決定在街頭訓練自己。街頭就是他最好的道場,訓練歌喉、吉他和膽量。他曾經在士林夜市地下道演唱,手指練到流血長繭,他收到的費用比旁邊的遊民乞討的還低,但遊民是他最好的朋友,給他鼓勵,收到多一點錢還會買杯咖啡給他。

 



趙泓捷從暗無天日的地下道唱到炙熱豔陽的漁人碼頭,自己錄音自己銷售。他在街頭學習謙卑,即使參加電視超級星光大道比賽輸了,即使沒有機會成為唱片歌手,但他為自己圓了這個夢想。他現在在臉書裡有粉絲群,在漁人碼頭也是紅牌。他每天做著自己最開心的事,就是唱歌。他邊唱邊雲淡風清地講著他的故事,即使生活曾經如此困苦,他的歌聲中沒有半點悲情。學員很捧場,他還沒開唱,自己錄的CD就賣完,中間還跑回車裡再拿,後來賣到還要事後補貨給學員。

我們在泓捷的歌聲中結束大會,無論他唱新歌老歌,還是學員點歌,都充滿感情,他也充滿感激。雖然我們這次在會員大會裡沒有表演,而是欣賞者,但我們一樣在這個人間的道場學習。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從「有」摸索向「無」的自我發現之旅

◎鄭雅靜





近來,老師屢屢提示氣功的定義,範圍,格局和層次有關;也從人體的架構、組織和運作方式多方舉例說明。魯鈍如我在已知的生命經驗與知識框架裡面,幾乎無從體驗所謂氣功的主體,只能像盲人摸象般在自我練習中慢慢摸索,嘗試剝落文字意義與慣性認知。仰賴現代知識的協助,瀏覽人體系統的局部解剖圖、模型或動畫展示;觀察人體的骨骼、器官、臟腑及其相關系統之間的模擬運作,目前還停在認知的理解階段。

理解內外環境的訊息會經由人體訊息接收器──眼耳鼻舌身意而傳導至人體,爾後將會形成身體內部的感覺傳入或運動傳出,及其相關器官細胞自動偵測因身體內、外變化而分泌的化學物質和訊息傳遞。粗淺地想像人體是一部顯微鏡,內視的功夫視為顯微鏡升級至高倍率電子顯微鏡的效能,功率提升後不僅視野遼闊又深邃,還能帶有3D效果。視野是格局,功夫則有層次之別。

不論是文字還是肢體動作,已經習慣視覺效果的自己還是需要從具相入手。文字認知和肢體操作一樣,非常依賴細胞的感覺。他人的文字缺少自我感悟打不入人心,肢體操作沒有整合人體的中樞神經與周邊神經系統的傳導鏈結,徒留單向運動和熱量燃燒而已。認知在科學和經典之間徘徊,天命註定在既有的軀體,具體而微的相在有無之間擺盪,一切還是得從導引的動之「有」摸索至「虛其心」的「無」之用。

長久以來我們不常留意自己的軀體,構成人體的基本結構和物質絲毫未改,一切是那麼習以為常。直到我們無法坦然享受睡眠的好處而她也不再對我們溫柔可親,我們才會驚覺自己從未認真地享受她賦予我們全部形式的祝福,更未曾虛懷若谷地欣賞她無怨無悔的付出。真誠地面對自己的身體永遠為時不晚。然而要接近她,覺察她,理解她,爾後發現她與生俱來就和今生的我原為一體,卻是一趟發現自我的時空旅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高山仰止,而我每天撿落葉


◎莊朝傑





近一年來,張老師為了教導我們由「身體的鍛鍊」,進而求得「心的修行」,以至於達到「靈的開悟」,相融於宇宙運行。不厭其煩地闡述「空」的理念,希冀吾輩知行合一,相輔相成。

芸芸眾生存在于宇宙中,只是一個個小單體,就如同無數個小磁針存在于一個大磁場中一樣,有時會隨著偶然經過的小磁石(「五蘊」運作),左右晃動甚或偏轉方向;若執著偏移的方位,則要抗衡磁場環境,必定耗力辛苦。但只要看清癥結點,放下我執,立即會融入整個磁場方向(宇宙真理),才是真正的自然。雁陣之中之各雁飛行,也必須和群雁配合方能省力,亦為同理。

從小我們就被教導要努力於知識的追求,以換取名利,其實天生我才必有用,人與人之間無所謂貴賤貧富之分,只在於拿什麼尺來測量而已,但是沒有任何一把尺,能測得精準與完整。

世上也沒有任何人是不可或缺的,再怎麼重要的人消失,太陽依然東昇西落。人類爭奪名利,就好像桑蠶爭食桑葉或猴群爭奪王位,看在飼主(宇宙)眼中,只是一笑罷了。



【層次】──

一般人凡事追求安逸享樂,隨順身體偏好而行,是人的習性、惰性,是佛法中的「無明」,一切苦樂與輪迴,由此開始。猶在門外,遑論身心靈的修持。

不論「行為功法」或「思想道德」的修行,大抵依循「身」「心」「靈」三個層次,舉例分述如下;


一、行為功法方面

身的鍛鍊 ── 導引之基礎原理(螺旋、延伸、開闔、絞轉、靜心、旋轉、壓縮、共振),以「為我」、「自利」為目的,放棄某些需求,改變某些習慣,以求得自身利益,如身體功法之鍛鍊。目標是健康的身體,這是「精」的層次。

心的修行 ── 以意念的能量觀想、內照,注視身體內、外特定標的,達到精神意識與肉體統一。以「為人」、「自利利他」為目的,期望減低或解除他人痛苦。身體功法加上意念的結合,以求精神和肉體統一,培養開闊的氣度。目標是寬闊的胸襟,這是「氣」的層次。

靈的開悟 ── 使體內真氣與大自然之氣互通,達到天人合一。無所謂你我、正負、對錯、增減…-等二分名相。人體與宇宙相應,能量互通;有情萬物平等,當然也無貴賤、貧富、強弱、高下之別。目標是崇高的智慧,這是「神」的層次。



二、思想道德方面

以賭博為例說明:凡人多具貪性,呼盧喝雉;多得為樂,此乃芸芸眾生相,位修行門外甚遠。
①若因體認十賭九輸而少賭或戒賭,猶如「身」之修行,為了身體健康而努力。(追求的是「為我」)
②再者,了悟『我得;必有人失』,當我贏錢高興的時候,必定有人因輸錢而在某個角落痛苦著,為了不忍有人因我而痛苦,所以戒賭。此如「心」之修行。(追求的是「為人」)
③更甚者,無人、我、輸、贏 之分。你說我輸了,要付錢;我說隨便你。你說我贏了,但很想要我面前的一堆「紙」,我說隨你便,只為能看著你笑著離開。此景好似和幼兒玩輸贏遊戲一般,不論結果如何,都很開心的付出,且分不清付出還是獲得,也沒有想到去區分。此或可稱「靈」的修持。(追求空性無我,與宇宙原理合一,如處超然之地,靜觀桑蠶或猴王一般)

以上各階段修持過程或多或少違反人性(人的惰性),所以會感覺不順,甚至心身痛苦。

* 於身體的鍛鍊中,老師為了治療我們的宿疾,必須矯正偏差的部位,其間會產生苦痛,但也唯有如此才能撥亂反正。
* 在心的修養方面,人多有五毒(貪、嗔、痴、慢、疑),老師常以言語利劍直刺本心,以斷心執。
* 在靈的修持方面,以老師的金錢觀為例:
他只在乎事情能否做好?根本不考量金錢的花費多少?一個月要負擔多少利息?週轉得過嗎?但多年來歷經多少事,還不是一件件完成心願。
老師常說:「錢從空中抓就有」。其實是心中已無錢的束縛,看到錢財將要來了(如:看到沈香、肖楠有形無形的價值),將它導向需要的地方(出書、建道場)。其過程中也從未想過預留部份,以備日後之需,只求願望達成即是。

 
【次第】──
 
「行為功法」或「思想道德」的修行順序,由淺入深:
』:老師教導我們各套功法,經由形的模仿,不但感覺到身體的變化且發現潛藏的宿疾,經過持續的功法演練和老師的調治,使得身體進步了。張老師好似精湛的釀酒師,不但讓我們嚐好酒,也告訴我們如何去釀酒。

』:仔細推敲反芻各功法細節及空性理念,瞭解其間異同與關聯性,並深信不疑,才能堅定地去修持。通曉酒質優劣的關鍵因素,熟悉各酒類間之差異,才得以釀出好酒。

』:知行合一;確實地執行,以達成身心靈之修習層次。似依所習得之酒類知識,如實操作,釀得好酒,自享並分享他人。誠如老師之寄望,己修習優秀的師兄姊,可再教導更多人們,以倍乘級數速度,利益眾人。

關於修行的鍛鍊,老師曾表示須反覆經歷正反兩面情境,才是完美。身處順境,恐志得意滿,驕縱欺弱,樹敵且喪人心,種下衰敗之因;反之,常處逆境,將懷憂喪志,怨天尤人,自慚形穢。若能反覆體驗兩端,或有助於修行,近乎中庸。貧富兩面,亦復如是。祈望歷經正反兩境磨練,以至富而好禮,或安貧樂道。同理,不入賭場不能盡知其人貪念幾何。不在其境不知著境淺深。

『江山易改,本性難移』,連最基本「身的鍛鍊」,對我而言就很困難了,更遑論心及靈的修持,但轉念思考:只要方向是對的,不論速度快慢,終有成就之時。秉持「撿落葉」的心態,不想還有多少落葉,只要我低頭;彎下腰撿起一片,它就少一片,也不抬頭憂慮樹葉仍將繼續飄落,因為停頓不撿,落葉不會自動減少,只會漸漸增多。縱使因撿的速度比不上飄落的速度,而終無成就之日,但手中必也已握有不少落葉,較諸原地轉圈慨嘆,或有些許接近目標。

因天資駑鈍,執著又怕苦,所以無啥成就,只能於私暇時,對老師所教者妄作臆測,其中謬誤所在多有,或流於引喻失義;或無病呻吟,懇請老師和師兄姊不吝指教。
  



東醫氣機導引第58期電子報

2013年4月15日 星期一

第57期 / 知常守常得常 / 此中有真意 / 試說導引呼吸與動作的基本原理 / 沒有悲劇,只有悲情



知常守常得常


◎編輯部




編按:張老師在課堂上提到,人生的痛苦不外乎愛恨情仇,人生的課題也不外乎愛恨情仇。所以,靈覺的開發,就要從滅掉愛恨情仇開始。課後有同學問,愛很情仇怎麼滅?老師答:在愛中滅愛,在恨中滅恨。又有同學問:人生的滋味不就是愛很情仇嗎?沒有了愛恨情仇,做人幹嘛呢?以下是張老師上課談話摘要,雖然並未直接解釋上述問題,但有所會心者,必當有所會心,也無須更多言語了。

我們今年的課程主軸就是一、信念與信仰;二、知常、守常、得常。完全瞭解自己的身、心狀態,務實地扮演自己、超越自己,讓靈性不斷進化。沒有身體和心理的干擾之後展現出來的靈性,才可以看到大宇宙的神性。這個神性存在於一切之中,也在你我每個生命之中,它是不定在、無所不在的。最後,生命最可貴的價值,就是在靈光乍現之後,擁有真正的力量,然後走向人群、社會,把自己的力量交出來。

「知常」就是瞭解自己的身理、心理。氣機導引十八套功法就是給你一個介面,讓你感覺自己、瞭解自己,然後放掉所有感覺,只是覺察。沒有身心的干擾,行走在愛恨情仇的人間萬象裡,每一個遭遇都是鍛鍊。那就是「守常」,種瓜得瓜、重豆得豆,你會很清楚,所有的狀態都是你自己的選擇,你可以平靜地進入一切狀態,沒有過去現在未來的罣礙,那麼,你的靈性就會越來越飽滿。

當然,身而為人,有身有心,必有凡人所具備的七情六欲,我們就是要瞭解這個真實狀況,不要迴避,深入理解,然後解構自己的解構,感覺自己的感覺,然後從根源處滅掉它!讓它止息。如此,才能靈光乍現,讓自己的力量展現出來。

老子說:「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常無」就是觀其心,心的變化如孫悟空七十二變,不可把捉。「常有」是觀其身,身是有形的,其變化有跡可尋。

這些言語的解釋都是多餘的,在生活事件中哪天真正領悟到了,這些脈絡自然了了分明。「常無」是自然運作下的「無」,半點不刻意,沒有人心的自以為是。所以,要怎麼滅掉愛恨情仇?在愛中滅愛,在恨中滅恨;事件發生時不要對焦在事件上,而要看到背後的想法。見心不見事,轉換對事情的看法,那就是「靈」,就是智慧。從根源修改思考方式和行動的動力,重設原始設定,那就是「常無」。別人燙傷了你在喊痛,說起來很愚蠢,可是人人都如此,這正是人生痛苦的根源。

對親人、對朋友的關心程度,都是你自己的心設定的。關心則亂,越關心,越容易陷入事件中,看不到背後的邏輯。

不用身體、也不用心去詮釋什麼,超越身心,才能打開靈性、靈光乍現。世間之人搞不清這個結構,往往為了滿足身心慾望,出賣青春、出賣靈性,將自己無上寶貴的靈性賤賣給慾望。

人生的價值是你自己看到的價值,而不是別人定義的價值。有智慧的人可以看到變化的軌跡。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正解應該是,取諸身為近,取諸物是繞了遠道。身體的閱讀是為了超越身體;心理的閱讀是為了超越心理。不要被世俗的視框限制,勇於見人之所未見。洞見身體,就可以長出自己的價值,這就是靈性。

從覺察產生思想、信念,產生信仰,就可以產生神乎其技的力量,很多富豪捐款做善事,這些錢因為多半是不義之財,所以無法產生真正的效益。知常、守常就不必刻意做什麼,扎扎實實地用自己的價值跟別人分享,那就是「得常」,你的作為自然合乎天道自然的「常道」。

理解這些,就不用擔心任何事情,包括疾病。因為病都從思想觀念的積滯而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此中有真意


◎莫仁維




寒假老師閉關,只要我抽得開身,我一定會到會館跟大家一起練功,一方面是工作太忙太累,不練功簡直無以為繼;再一方面,我已經食髓知味,深切領會同學之間互動學習的價值。

寒假期間電子報編輯跟我邀稿,我說,老師沒來上課,我無法得到什麼刺激,也就沒什麼心得可說了;也許等老師來上課,我就可以從老師的上課談話得到啟發,到時候再說吧!

結果,在寒假即將結束的某一次課堂上,我卻猛然醒悟,寒假裡從同學互動學習的東西,並不比老師給的少;同學之間互相激盪出來的刺激,往往是我絕對沒想到的。例如年後會館開放的第一堂課,同學請我帶動作,我依照過去的慣性做完動作,也沒多想,但討論時間,各種奇奇怪怪的問題都拋出來了;平時大家不敢、或者不好意思問老師的問題,一下子全部出籠。不論是提問或回答,我才發現每一個人對身體的覺察、體悟各不相同,大家注意到的細節也不相同,而這些細節可能是我從來沒有注意到的。像有同學問到甩盪的時候兩手的陰陽變化,我就從來沒有仔細體會、觀察這個問題。

受到大家互相提問的風氣影響,我也開始注意每個動作的細節,然後才發現,老師常提醒我們要在動作中了了分明,其實我們都還糊塗得很。所以我也問了一個看起來很笨的問題,就是「旋轉乾坤」的「旋轉」動機在哪裡?你看我們練這套功法已經好多年了,動作也熟得不能再熟,若不是同學互相激盪,我根本不可能注意到我在這個動作上還有不太清楚的地方。同學的回答固然讓我茅塞頓開,但我覺得重點倒不是這個回答是否正確,而是同學的分享讓我看到他是如何操作身體的。畢竟身體一直在變化,動作的層次會越來越深,現階段的正確答案,在下一個階段未必是正確的。而老師不斷提醒我們要放空、守虛,事實上,我們都還無法真正放開身體。所以,當我在這個階段還停留在注意脊椎該怎麼轉,同學卻提醒我要把所有動作的動機放在湧泉。雖然我自己也早有這個觀念,但一直沒有貫徹;就在那個時候,同學的提醒有如一擊,把我過去的障礙通通打掉了,每一次練功都會想到湧泉。

當然,同學互動學習的收穫不只這些,還有很多很細微的東西,包括對自己、對人的觀察。平時老師上課,大家都是被動聆聽、接受;互動學習時,大家是平等的,就可以看到很多自然流露的東西。這是非常珍貴的學習,難怪老師老是說授課時間不夠,但每年還是勻出三個多月讓大家自己練功,其中的意義,只有真正參與的同學可以體會吧!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試說導引呼吸與動作的基本原理


◎陳昀慶




剛開始練習導引的時候,看著張老師提出的十八套功法,每套功法又有八到十二個動作,每個動作又各有要點,初學幾年只感覺到整個系統的龐雜,卻無法掌握其脈絡。後來隨著身體漸漸鬆開,各套功法交錯練習,漸漸地對功法中動作與呼吸的要領原則有些體會。今天就試著以一個簡單的模型說明所體會到最基本的導引運動健身原理。

要瞭解動作與呼吸的基本作用,我們可以把身體簡化成兩個球,大球套着小球,大球上插着一根管子通到小球。當我們對著管子吹氣的時候,小球在大球裡面因為進氣而鼓脹,大球沒有受到直接的影響,但因為小球脹大,所以大球內在的壓力也隨之上升。在這個簡單的模型中,大球代表的是身體,小球代表的是肺。當我們吸氣的時候,肺的膨脹會給身體內部肺腔周圍造成壓力。而導引在身體健康上最基本的概念就是透過這內部壓力,有效地按摩身體內部的臟腑和組織,以達到循環暢通的功效。在大球套小球的模型中,小球在大球內部脹大造成大球內部壓力上升是顯而易見的。但身體並非球體,而且身體內部充滿着各種組織,大大降低了肺臟鼓大所產生之內壓的傳遞能力。因此導引的各種訓練以及不同的動作,就是為了讓肺臟產生之內壓能有效地傳遞到要鍛煉的地方,再藉由吸氣吐氣時內壓的改變,使得該處像是被按摩一般得到活絡氣血的效果。這樣的按摩之所以難得有兩個簡單的原因:一、按摩或運動都在外部,因為骨頭和皮肉的阻擋很難有效的到達深處。二、一般的按摩是被動的,身體並無主動參與,因此相較於正確的導引訓練是事倍功半。

瞭解了導引的基本概念以後,我們就可以慢慢理解許多要領的必要性。首先,身體為什麼要鬆、組織為什麼要有彈性?如果身體內部僵硬,肺臟產生的內部壓力很難有效地往四周傳遞。比如肩夾、胸椎處不鬆開,內部壓力很難有效的傳遞到上焦的部位。再者,為什麼要腹式呼吸?以此原理類堆,答案就很簡單,因為若做不到腹式呼吸,內壓就很難有效地往下焦傳遞。吸與呼本身則分別代表壓力的增加與減少,而吸與呼的速度決定了壓力變化的快慢。莊子說「真人之息以踵」,大概指的就是肺部一吸一吐產生的內壓變化,甚至能有效地影響到腳跟。

那麼動作的變化在這個內壓模型裡扮演什麼角色呢?回到大球套小球的模型。當小球鼓大時,大球內部平均地受到壓力。但如果我們把大球的上半部用鐵罩子罩住再把氣吹進小球,此時上半部因為被鐵罩子固定,所以壓力大部分就會作用在下半部的球體上。而導引就是靠著不同的動作,改變內壓作用的身體區塊。以「活肩曲肘」為例,當雙手叉腰時,這樣的動作設定有效的固定住胸肋,正確的腹式呼吸會使得內壓有效的作用在下焦區塊。當雙手放在腋下轉動時,胸肋以及肩胛不時微微開展,使得內壓的變化集中在中焦區塊。當雙手放肩上手肘往上提起時,胸肋、肩胛大幅度地開展加上橫膈的上提,將內壓的作用有效的往上焦轉移。由此可知,手不同位置的擺設,配合正確呼吸方法以及呼氣與吸氣時的動作變化,可以使得內部壓力作用到身體不同區塊,讓不同部位得到有效的內部按摩。

這個大小球的模型是把身體簡化以利於理解呼吸與動作配合的基本原理。總結起來,呼吸的幅度決定了給予壓力的大小,呼吸的速度決定了壓力變化的快慢,身體的鬆柔條件決定了壓力傳遞的有效性,動作的擺設決定了壓力作用的部位。看起來容易,但下列幾項因素增加了導引的複雜度。首先這四個變因可能的排列組合很多。再者,導引動作本身並非停止不動,而是隨著時間變化的連續性動作,一個導引動作是許多不同排列組合依照時間順序疊加起來的效果。最後,身體本身的複雜度很高。比如說身體裡面有骨骼、肌肉將身體區隔成不同體腔。不同部位的骨頭有不同關節構造,因此能活動的角度大不相同。不同部位的肌肉有不同屬性及紋理,因此開展的條件與方向也不一樣。而實際的身體操作還要加上臟腑以及聯絡彼此互動的血管、神經系統、…等等,使得細部的原理說明不易一言以蔽之。然而,我相信基本原理的理解有助於平日練習時對要領地掌握,以及日後在細微處的摸索。因此在這期電子報提出來與大家分享,希望對大家練功有所幫助。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沒有悲劇,只有悲情


◎林鈴宜
 
 
 


老師說「沒有悲劇,只有悲情」、「災難不在事件上,而在災難引起你的心的反應上。」

對照最近的地震事件,真是再貼切不過了!我以為921都過去這麼久了,我的創傷應該也復原了。沒想到才搖幾下,就重感冒。有夠遜!

地震那時正在三樓教室上課。一開始,我們都不以為意。小孩是因為無知,我是因為麻痺。想不到後來搖得很厲害,當天花板的燈管、風扇劇烈搖晃,四周開始有東西掉落時,我驚恐地大叫「趕快躲到桌子下!」還好,強度只有這樣,時間只有幾秒;還好,大家都沒事;還好……

可是那晚回到家,心裡卻起了大海嘯。莫名的翻攪,靜坐練功也安不住。我躺在床上翻來覆去,第二天兜破病啊!原來就是恐懼與悲情,還在,我並沒有超越它。

921隔年我結婚去了。事實証明任何想從外界或他人得到的依靠,都是緣木求魚,悲情恐懼只有自己能終結。感謝當年他成全我,感謝地震,感謝這一切際遇!

陳年舊傷,過不去的關,都要重新面對與整理。謝謝老師帶領我們走入這個階段。



東醫氣機導引第57期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