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12日 星期一

東醫氣機導引第162期電子報 / 向不老社會前進








向不老社會前進

◎編輯部


猶記得多年前的某一天,張老師語重心長地說:你們絕對無法想像我的整張藍圖是什麼?以目前來看,大多數氣機導引家族的成員,似乎都可以用想像描繪張老師心中的那張藍圖了,然而,終極目標的那張藍圖,已經不是張老師一個人的願景,而是所有過去現在未來所有參與者共同描繪、也將共同實踐出來的。這,才是「無極」,才是「生命的目的在創造宇宙繼起的生命」,不是嗎?

在指向一個遙遠的目標時,張老師永遠不會徒作空言,他總是默默地建構每一步;就像在棋局中,每走一步,雖然剎剎生變,但心裡的藍圖仍舊穩穩地依次實現。

從最早只談養生避談氣功,到後來給氣功下定義、作新詮,然後指向身心靈整合的自我實踐,現在則是逼著大家從閉門自修的山巔,回到廣土眾民的社會實踐。張老師常說,活在那個時代,就要回應那個時代!於是,我們回應這個時代的社會實踐,就是推動一個「不老」的社會!

「不老」是精、氣、神的生機蓬勃,是永保赤子之心,充滿動能與修正的實踐力。所以,我們的課程在進入上丹田之後,張老師開始系列講「體證老子」——怎麼用身體動作,乃至生活日常,將《老子》實踐出來?與此同時,我們也開始了品香課,同學更自發組團每週主動練習、討論;然後,張老師釋出十幾公斤的海南沉香,交托給四十幾位同學,讓大家藉由「理香」這種慢工細活,徹底了解沉香。

相較於五光十色眾聲喧嘩的社會,我們的力量雖小,但步履深刻;得於身與手,印之於心,這個力量已足夠促成自己和有緣大眾的改變,那就放歌前行,一切圓滿,皆大歡喜!





                                                   -   -   -   -   -   -   -   -   -   -   -   -   -   -   -   -   -   -   -   -   -   






沉香餘韻總在鼻根縈繞

◎楊清雲








理香是認識沉香的重要步驟之一,有幸參與這次的理香活動,經由理香的過程對沉香有著更深一層的認識,感謝老師提供這次學習的機會。

凡走過必留下痕跡,每一塊沉香都各自經歷著不同的生命旅程,有環境因素、有外力受傷、有被蟲蟻啃食…這些歷程都會紀錄在未經清理的沉香上,因此得以經由層層刮除,直到看見它的本質的理香過程,閱讀這些發生。

有些沉香因結油層腐質化而產生了香粉,有些則因香木倒塌經過長時間土石覆蓋、掩埋而結合了泥土、沙塵,因此,理香必須先能分辨砂土及香粉,這也是所面臨的第一個難題。為了能較精準的分辨,剛開始試著將刮下的粉末透過手指觸覺、顏色判斷及嗅覺感受來做判別,漸漸的直覺判斷也能幫上忙了,而這過程中也發現,即便是泥土、沙塵黏附在沉香上,經由長時間的薰習,也能擁有和沉香一樣的香氣,雖然增加判斷的困難度,卻也感受到正能量的傳遞,能讓周遭的人、事、物,產生正向能量的共振效果。

理香過程中也發現,有用膠水將斷裂的香塊接合,使沉香保有完整的外貌,就外觀而言,美則美矣,惟不適合做為泡茶之用。為了除去香塊間的膠水,須靠著好眼力,仔細檢視手中每塊沉香的紋路,勿枉勿縱的找出經膠水黏合的香塊,初期面對黏合後造型優美的香材,心中常感不捨,手握剪刀卻下不了手,但不剪開清除其間的膠水,又有違理香的目的,幾經掙扎,還是拋開心中的執著,就去蕪存菁,只留下該留的原貌吧。

理香的過程中專注、靜心是必須的,初期無法掌控手中刮刀的力道,施力過重不時將沉香刮斷,過輕又無法有效清除雜質,不僅理香的速度緩慢還有幾分挫折,但心中也明白,理的是手中的一塊香,而實質上是藉由這個過程看見自己內心的不定性;除的是香垢,也是自己的心垢,堅持下去就是唯一選擇,告訴自己「刮就對了」!在一次又一次的嘗試中找出適當的力道,在逐漸累積的經驗中漸入佳境,屏氣凝神,手中的香越理心就越寧靜,口中盡是甘甜味,往往不知不覺中就過了二、三小時,在意猶未盡中收工了,而淡淡的沉香餘韻猶不時纏繞在鼻根久久不去。

經過數月的努力終於完成了,這段理香的日子,感謝美人魚憶萍不厭其煩的為大家解說、操作示範、技術指導,代購適用的工具,盡心盡力協助我們順利完成理香工作。





                                                   -   -   -   -   -   -   -   -   -   -   -   -   -   -   -   -   -   -   -   -   -   






在理香中找到安定的力量

◎素非







近半年來,我特別感受到東醫成員的福氣滿滿!因為我們有一位看不得我們死氣沉沉原地踏步的好老師,在年初,我們還沉溺在散漫的年假中,老師一下子丟出兩個令我們讚歎不已的功課。

一個是拿他用身體讀了半輩子的《老子》,套用到功法中,引領我們慢慢由太極進入無極! 另一個是開放珍貴的沉香讓我們參與整理,使我們與沉香的接觸,由配戴、品香、淺酌到真正握在手上與它更深入的產生互動!

十幾公斤大小不一的海南殼,交到我們40多位學員手中,有人視為責任,心情未稍加整理便動手刮香,往往使力不當,破為碎片。有人如獲至寶,點一炷香靜下心,單純的享受和沉香的對話,慢慢地心靈與它契合,理香理出一種癮,愈刮愈沉迷停不下來!

方桌上如一道場,讓我們虔心往内修煉,透過對沉香的刮理過程,探索沉香有形與無形的本質,藉大地瑰寶的靈動力,摒除外界纷紛攘攘的干擾,在沉粉和雜質間學會判斷去蕪存菁,在錯誤中嚐試、學習、修正、成長,找到身心安定的力量,這是何等幸運的事啊!

最難得的是負責统籌理香配給及驗收的美人魚,七月起便緊鑼密鼓週排二日,每日從午後至深夜,細心地守護著每一片沉香,面對狀況百出沒有絲毫不耐,店裡會館兩頭跑,還得兼顧家裡的老人家,半夜為新規定千萬叮嚀,又為週六班加排時段,還為了驗收速度太慢而抱歉,她的待人處事態度,令人由衷的佩服與感動,是沉香賦予她強大力量,還是她已和沉香融為一體?

驗收倒數計時,最應該感謝的還是老師,能有夠大的格局與超強的心量,才能放心的把珍貴的沉香交給我們練習,又選了任勞任怨的美人魚,才能圓滿達成任務,這是很令人欣慰的!





                                                   -   -   -   -   -   -   -   -   -   -   -   -   -   -   -   -   -   -   -   -   -   



從氣機導引窺探老子在身體的道與德

〈引言〉


◎文稿整理/賴鈺晶 






老子其人與其道

老子的道德經是西方世界僅次於基督教《聖經》被翻譯成最多不同語言的作品。這樣的經典誕生在二千五百年前的東周時代,老子出生於今河南省當時的苦縣厲鄉(或瀨鄉、賴鄉)人,當時老子在周朝的守藏室擔任柱下史的職務,守藏室收藏了天下的文章與書籍,老子在其間博覽群書,而柱下史的職務相當於漢朝的御史,掌管中央的奏章、檔案、圖書、主計資料與地方會報的資訊。而當時東周王室衰落,周天子名存實亡,諸侯相爭稱霸稱王,老子為避禍騎青牛西出函谷關時,被守關的關令尹喜邀請做客,請教周禮,留下此五千言後,倒騎青牛而去。此五千言,前說道,言宇宙根本、天地變化之機;後說德,言人處世進退之方,並蘊含長生之道。

老子的哲學思想萌發在一個表實裡虛的時代結構之中,其個人又位處於中樞與地方資訊匯集的樞紐點,加以上古人類與天地自然更加連結的生命本能,老子洞察宇宙與生命因而有其獨特的領會,以小類大,由內推外,虛實互返,本末倒置,循環變相,在在構成了其假借言語亦難以言喻的「道」。所以,五千言的道德經所假借的文字只是為了詮釋難以言喻的「道」的符號,若是僅從字義表面理解老子的智慧那就小了老子,大了糟粕。


三返三講:空間、腔體、道藏


 從過去到現在,各家注釋老子多是用字義、概念來詮釋老子,並且導向個人修身處世與治國統理的面向,是否掌握了老子智慧真義,也是見仁見智。而氣機導引是歷史上第三個用身體來直接「做」老子,「成為」老子的實踐系統。早在東漢時期的張道陵的《老子想爾注》,即從老子的「道」延伸出人們朝向「仙壽天福」的修身境界;再則是成書於清朝的黃元吉《道德經注釋》(又名《道德經真義》),更是重要的丹道經典。惟前者奉老子為太上老君,將老子思想宗教化發展,而後者則因身體科學根據之闕如,而無法具體而微地將身體的修煉現象精確表達。氣機導引的身體實踐系統在這個時代,恰是一個能夠橋接過去道藏體系與當代解剖醫學領域的整合性身體語言,以顯微鏡下真實證據的可徵性填補過往修丹真人隱晦難喻的比擬與臆測,讓道藏智慧更詮顯堅固,擺脫怪力亂神的附會扭曲,還原身體智慧的真實性。






氣機導引做為一個老子道德經的實踐法門,有無相生,以有練無,以無生妙有。氣機導引的十八套功法到無極內息導引,是老子之道的具象展現,是可見的有;而將功法放在身體上,隱含在身體之內的運作邏輯,則是老子之道看不到的作用,此作用即與氣機互為表裡的「空間」概念。氣機導引的老子之道就從「空間」的概念出發,以老子八十一章的不同闡釋角度來窺探「身體的空間」的樣貌與屬性,此為初講的要點。其後,再返二講,則將更具體的以九大關節、腔體空間概念,詳述上中下三丹田的運作法則,對入老子的道理主張;最後,三返三講,會援引丹道的治身之術,以內丹術、中醫醫理直剖道藏的身體修真煉丹之奧義,體悟老子二千五百年前的真實語言。此亦為氣機導引未來二、三年的上丹田心法要義的講授藍圖。


道之本體:身體上的道與德

 老子八十一章中,第一章至三十七章是上篇,屬於道經,說明了身體運作之道,「丹田」是核心概念,就是身體的空間。身體的健康,生命的健全仰賴看不見的氣機,而氣是一種作用力,必須在具體的空間中被看到、被覺察。所以氣與空間互為表裡,練養身體就是以有練無,以身體的空間來練氣,因此道德經第一章說:「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氣機導引因而設計了十八條的身心有為活路,開拓身體不同的有形空間、覺察空間所在,然後進一步覺察無形的氣,讓氣機在自然法則中產生無窮的變化,最後作用成一個人身體的樣子,形塑其生命的樣貌。

而完整的生命有三個空間,即三丹田結構,如同道德經第十章所言:「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乎﹖專氣致柔,能嬰兒乎﹖滌除玄覽,能無疵乎﹖」上丹田的大腦,中丹田的心理,下丹田的肉體都有其合乎自然的歸屬狀態,以圓滿生命——身心靈整合一致,心氣慢勻柔和流動,肉體空間暢通無阻,毒素排盡,養分到達。

三個丹田有其各自的運作法則以達到自然狀態,因此上篇各章更具體而微地指出如何得氣、導氣、養氣之道,以及其外顯的表現狀態,讓一個身心靈修練者知其所以然,修練出一個明白,並得以具體檢視,據以修行。


道之為用:從身體之內的向外投射

第三十七章之後是下篇,屬於德經,是練功治身的心法,是向外類推的應用。從身體修煉的守則,如何對待自己的六十兆細胞?如何讓心安靜、虛心?例如怎麼治寒、治躁、治熱?面對大腦的觀念想法,面對慾望,如何適足適履?為無為,欲無欲。進而面對三個丹田的交互影響與彼此守序,都有道體為用的指引,例如「大國者下流」,代表上丹田的大國要放置於下丹田的氣海之中,才能將大腦的想法空掉。又例如「聖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心」,練功修身之人不能帶著主見想要練成什麼,而是透過動作經歷身體的一切發生,檢視六十兆細胞的感受,覺察當下的感受,在此歷程中產生智慧。在身體上,如是知,如是行,放大到人生價值,放置在人際關係,甚至家庭管理、事業經營、國家統理,這些治人事天的心法也都是萬物萬事的理法。


氣機導引是張良維老師以他個人的練功心得,依據老子道德經編撰而成,以十八套功法的系統為基礎,最後進入無極內息導引的境界。道德經五千言的內涵正是氣機導引動作語言的完整心法,如果動作是看得到的有,心法所揭櫫的精神與原則是看不見的另一個有,二合為一,練功法動作時就已經練在老子哲學的狀態裡,在不斷的動練發生之中,終有一日我們的生命就介然行於大道,處處歸一。




                                                   -   -   -   -   -   -   -   -   -   -   -   -   -   -   -   -   -   -   -   -   -   



拿自己沒辦法


◎阿充






大家或許都有這樣的經驗,聽了一段人生大道理之後(可能是在某身心靈成長營,也可能是佛學頻道的大師講經,還可能是氣機導引的張老師講座),突然覺得自己開悟了,但是幾天之後又發現,「無常」還是一樣「如常」地光臨,人生什麼也沒改變,真是拿自己一點辦法也沒有。突然開悟的感覺是真的,後來又拿自己沒辦法的感覺也是真的,那究竟真相是什麼?圖靈集的核心就是圍繞著生命圖靈機,如果沒有辦法對生命圖靈機產生運作的實質改變,那麼一切努力都將化為夢幻泡影,終究徒勞無功。

聽到一個觀念覺得有道理、內心很歡喜,只是因為當下自己的心和這個觀念相應了、一致了,至於你能不能成為這樣的人,那又是另外一回事了。或許這是一個可能的起點,但是到底目的地還有多遠,端看你如何進行改變工程。所謂「境界現前」,就是事情發生在自己的身上,此時生命圖靈機就會開始反應,依照原先的程式反應,就是一種慣性反應。所謂改變,就是要打破這個慣性,踩個煞車,慢下來,然後換個方向前進。在教堂裡聽牧師佈道,或是在佛堂裡聽師父講經的時候,那個境界是虛擬的,並沒有現前;要走出教堂、走出佛堂才是真正考驗的開始。優美的聖歌、清涼的梵音讓我們的心平靜下來,的確讓我們有空間去做一些觀念上的突破,但是在現實生活中,若沒有將觀念內化成行動,無常和業障一樣會揮之不去。殘酷的是,我們活在一個二元對立的世界,時時刻刻都存在著衝突,在你還沒覺察之前,你的情緒已經帶著你行動了,這就是生命圖靈機的慣性。沒有「覺察」,再多的「觀念」也派不上用場;有了「覺察」,如果沒有「功夫」,「觀念」也只是耍耍嘴皮的知識;「覺察」了,下「功夫」了,依「觀念」來改,整個工程才算完成。這真是很讓人沮喪的事,你是否曾經自我懷疑,或是被家人質疑過,自己怎麼還是那個死樣子?「功夫」都練到哪裡去了?「老子」不是上身了嗎?說穿了,就是「功夫」還沒到家,還改不了,別人也就看不到不一樣的你。真的別沮喪,這條路就是行百里半九十,沒有前九十里的「覺察」和「功夫」,就不會有最後十里的「改變」。

「覺察」是改變工程的起點,一定得好好掌握這個時機,否則一溜煙就跑走了。為了不錯過這個時機,就得「綿綿密密」地,時時覺察;又如何避免過分綿密而喘不過氣,一不小心讓「覺察」反客為主,而忽略了被覺察的主題,那我們就得「不鬆不緊」。「綿綿密密、不鬆不緊」是一種節奏,就如同投手和打者之間的對決,掌握了節奏,就主宰了戰局。「道德經」裡提到的「治大國若烹小鮮」也是一樣的道理,煎小魚不能不翻面,翻面的時候又得小心翼翼,免得散了。上一期的圖靈集也提到了中庸的「致中和」概念,不要被情緒帶著跑,如果情緒要有個出口,也不能傷了身邊的人。老祖宗的智慧在在提醒我們,真正的「功夫」從來不是信手拈來,也不是從天而降的,而是分分秒秒累積而成的。當「功夫」到家了,不用想就能「覺察」,「覺察」了就開始改,改到最後連「觀念」也消失了。


有意義的人生就是不斷進行這樣的改變工程,直到有一天,你也分不清工程是不是還在進行著,但是你很圓滿,很自在。在紅塵中修行的我們,雖然常常會感到「拿自己沒辦法」,其實我們已經很不一樣了,就是因為已經學會了「覺察」,才會發現「拿自己沒辦法」,而有些自我感覺良好的人,反而缺乏了這樣的能力。讀了百部經,倒不如讀一本心有所應的經;讀了一部經,倒不如一句「做得到」的經文。我們最終要「做得到」、要「成為」,當「境界現前」時,才能如你心相應時的反應,這才是徹底地修改生命圖靈機,成為你的生命紀錄。現在做不到也別沮喪,想想看,我們已經學會踩剎車了,一次比一次穩了,大概不會出意外了,接下來就可以試著轉動方向盤了。「拿自己沒辦法」才會開始想辦法,一切的努力都是在累積自己的資糧,精進自己的功夫,等功夫成熟了,就會成為「有辦法」的人了。




                                                   -   -   -   -   -   -   -   -   -   -   -   -   -   -   -   -   -   -   -   -   -   




在練功的當下遊戲自己


◎鄭雅靜







不同層次的自我會看見不同層次的世界

練功不是為了健康,而要開發自己的智慧,因為健康是必然的副產品。剛開始學習功法動作也許比手畫腳,感覺不知所云。但時間久了,動作、呼吸、意識漸次改善後,就會發現身體愈來愈有感覺。動作不用力,在動作變化中一次次形成體內空間的轉折與擴大,從皮表轉入肌肉、關節、組織間隙,甚至牽動筋膜,身體越發輕盈。吸氣、吐氣、換氣停閉的作用再次影響下一回的吸吐作用,意識從專注到覺察。在功法動作中回到心的現場,覺察自己的當下,完全進入自己身體之中,讓想法,內心的感受和身體動作形成一致性,身心靈在當下形成對話,合而為一。身體的空間擴大,心氣又出現了什麼變化?

心氣指心與呼吸,也就是心火。相傳孔子見老子後感嘆而言道,「至於龍也,吾不知其乘風雲上升!今日見老子,其猶龍乎!」古人將氣形容成傳說中的靈性動物~龍。氣像龍,性屬飛揚,乘雲上遊,雲散而下,又有燥龍與神龍之分。當大腦充斥想法、念頭,心浮氣躁,心波起伏很大時,氣稱為「燥龍」(燥火、燥氣)。

當大腦處在放空狀態,沒有紛擾的念頭,心波平穩,氣謂之「神龍」(神火、神氣)。練功就是要慢慢磨練成安靜的心,靜心感覺內部氣機的傳鏈,凝聚成精神力,再用意識引心氣而下。人一屈膝落胯就會作用到心臟,心火就會旺盛。

動作由下丹田主導,呼吸來自中丹田。練功是透過功法動作讓身體空間逐一打開,進而運作身體的大小空間,在練功的當下遊戲自己,感覺自己的存在。十八套功法173個動作都針對六根作用,對話六根作用的層次,使從識轉性,由性轉智。身心靈是整合,相同的功法動作會有不同的層次與境界,境是世界的萬象變化。人要看到哪一種層次的自我,就需要有那一種層次的專注與智慧,才能看見不同層次的世界。


「見山是山」是物法

第一個階段是下丹田,「見山是山」[1]是物質界的物法。《道德經》:「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徼」是邊界,舉凡一切的物質都是看有,也就是外形、色相或樣子;看無,則是看它的變化。心與感官所接觸的對象有色、聲、香、味、觸、法六塵,法是心所對應的境,指物質界的具象。六塵是六境所投射的物質。眼睛的識性連結到大腦便會形成根識的識(簡稱識識),隱藏在識識裡的共同認知便定義了物質的框架、樣子。當第六根無形的意識投射在有形物質之境時,眾人眼中的物質概念已被共同的認知(識識)所統一,只看見唯一性,看不見全貌。

剛開始練習功法動作時會用大腦極力揣摩動作的招式,指揮運動神經進行肢體動作,看見肌肉、關節的曲折之境。然而,動作如果總是專注對焦在手腕,將無法看見肘關節的連動,也無法覺察手肘及上的肩與其他部位的連結性。所以,練功需要從下丹田的觀有,進入中丹田的空無之心。



「見山不是山」是無為法

第二個階段是中丹田,進入「見山不是山」的心語言層次,開始連結到內心的感受,由身體動作串聯到心語言。做動作時,不再對焦九大關節的點,而是化掉點,看見氣、空間,是心氣相依的觀自在。眼睛所看見的象來自後天學習所累積的識識,假使眼中所見之象無法和大腦記憶中的概念達成一致性,人會產生對立性,致使無法對焦。

練心就是在關鍵時刻面對自己,當所有的衝突、罣礙、事件都一一浮現時,自己是否處在對立性中。身體存在屈肌與伸肌的拮抗,陰陽十二經脈的功能作用,及下中上三丹田的關係。人是身心靈的整合,身體做動作時,心會知道。動作不要刻意追求外形的感覺,重要的是身體在衝突、罣礙的狀態下,能否產生功能性的改變,縱使身體緊張,心也不做反應。因為心一反應,情緒就產生變化。情緒源自交感與副交感神經的作用混亂,導致內分泌變化。人體的內分泌變化當下會影響感官的作用。因此,練功如果還帶著大腦既定的識識做動作,感覺身體的腰酸、背痛、腳麻,都只是停留在運動的階段。

練功要看見陰、陽兩個面向,守護心的波動,必須斷開大腦既定承襲的識識,回到眼睛連接大腦的根性,看見自己不起心動念,看見空無之所。無形之心可以透過不斷地嘗試對焦、連結感受,透過內氣感覺,練到氣產生質變,人會隨之產生質變,進而體會上丹田形而上的靈性。所以,練功必須看著,觀自在。觀自在是種修練,自在是身心的本能作用與存在。例如,毫無覺察力的點燃一炷香只是單純的做動作,眼睛看見火如同看見物質的有。如果僅僅只是看著火而賦予想像,便是不自在。如果對萬物的視覺作用都納入而到達身體之中,看著而不要看見,不停留在外界的視覺效應,進入觀空,不觀有。

人在不同的練功階段會看見不同層次的根與境。根、境相連,進而產生不同層次的識。人的感覺是眼耳鼻舌身意六根訊息的總合,各自存在識的作用。五根如果往心連結,既不投射在物,也不投射在腦,便可轉為根性而連結到身體。在練功中透過動作和自己的身體對話,超越九大關節的有形肉體,看見身體的空間。在日常生活中,覺察身心對話之所在,超越眼耳鼻舌等六根的認知框架,斷開識識、意念,由識轉性,回歸感官的本能作用。此時眼中所見是「見山不是山」的無為法,看見無常的變化,也看見山的概念、全貌。


「見山祇是山」是物法空性

「見山祇是山」是上丹田的體現。物法仍回到物法,但所見之山已非物質,而是物性。識識已空,轉為空性。身體還是繼續做動作,但大腦毫不追想動作的表態,內心平靜無波。做動作時,身體沒有一絲著力,卻清楚明白身體內部的空間猶如庖丁解牛的動態變化,從點到線到面的全然看見,而非僅僅對焦在某個點,是大腦的高度存在。

從識轉性是返還物質,超越物相的有無、陰陽,反視到性的過程。所以,練動作時就要連結到心,從身體修正心,改變性格,只要心靜,眼睛的根性就平靜。繼而轉眼、耳、鼻、舌、身五識為性,將來才能看見由性轉智的空性。譬如,妙觀察智便是見一切境界都不起分別心,不用分別就已清楚了然的智慧。




[1] 《指月錄》,「吉州青原惟信禪師」。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發行。卍新纂續藏經 Vol. 83, No. 1578。2009/04/22修訂,2009/5/9發行。




                                                   -   -   -   -   -   -   -   -   -   -   -   -   -   -   -   -   -   -   -   -   -   




那一夜…

◎黃虹瑛








那一夜,沉香茶甘苦甜液浸謐心扉,念想菩薩、念想沙彌、念想佛語,本以為如此這般就得以安頓,然而興高采烈如入雲端,難以成眠不著頭緒,再又鬱結不得其解!徒然只是綁架種種情緒的樣態。

只有練著無極,平實地練著功法,感覺自己再度有著足夠放空思緒的空間。猶如薛西佛斯滾起巨石,不斷重複,不斷翻轉思緒,不斷在其間淨化自己。

回首一年前的影像,抓不住風雲翻轉後,時間流瀉的細節,分不清眾多瞬息變化成的差異,現在的妳仍有如粗獷原木,也有如安撫人心的細實樸木,是什麼改變了嗎?

蝴蝶從耳邊到眼簾,鼓動比風還輕的氣息。貫穿蝶道,漫天慢舞。山棕涼影飛晃,無有入無間,悠悠然已不見蹤影,留下無數條路線,行行列列密實緊縮,螺旋地安住在振動的空間裡,清清白白呵!但,哪由得妳,說得明白!

我說不明白,時時刻刻在變化裡,細微得難以覺察。

哪由得妳說個明白,我說不明白,時時刻刻都在變化裡,總不自知身心皆處其中!下一刻會遇見什麼場景,會變成什麼樣?我不知道。只有每個人的希望與改變,集體照亮這條路,由得你細語慢慢道來,自我與身體的語言,純粹至極,簡單至極,在自然裡肆意生長恣意無限。


這個出口不是誰的專有,正在變化,想要改變,受到變化振盪不已的人呀,無法—,是吧!無法視而不見,只是狂笑,只是感受莫名、只是暗夜私語,任其消逝……




                                                   -   -   -   -   -   -   -   -   -   -   -   -   -   -   -   -   -   -   -   -   -   




圖文徵稿啟事


既已在此經歷一切,看見。與被看見……

◎編輯部

這裡有宇宙無敵的超級厲害功法—無極內息導引
這裡有古今中外滋養靈性的天地瑰寶—沉香
這裡有最樸實可愛的老同學和新同學
當然,這裡還有宇宙超級無敵可愛可敬的—張老師

你已經擁有一切,也經歷了一切
你在這裡流汗、落淚,看見與被看見
而你一步一步,只是向前。



歡迎分享在這裡生活、練功、反省與付諸行動的所有體驗。文長請控制在600字左右。編輯部皆有刪修審定選用權。歉無稿酬。請寄chiji.taoyin@msa.hinet.net




                                                   -   -   -   -   -   -   -   -   -   -   -   -   -   -   -   -   -   -   -   -   -   




會館公告





2019 氣機導引身心靈成長營

氣機導引身心靈成長營
第一級第三梯次


混亂年代!
需要全面的觀照自己,
儲備能量。


氣機導引三天二夜

研習營的精華課程,
讓您從身體出發,
洗滌身心的塵囂,
經歷身體,看見心。
只需三天二夜,
讓您匯集身心的能量,
打造生命的願景!



時間:108年9月20~22日
地點:麻布山林

           (新竹縣北埔鄉麻布樹排6號)

報名:即日起100人額滿截止
報名電話:02-2311-1166



/


東醫氣機導引    身心靈講座(六)


主講:張良維老師



時間:108年8月18日(日)19:00~21:00
地點:氣機導引總會館,樓上教室
(台北市漢口街一段3號9樓)



參加對象:入門班學員及學員親友
名額:60位
費用:免費講座
報名網址:https://pse.is/K2QT2


/



東醫氣機導引《高效能生命養護運動》 免費體驗



你的運動是在耗能還是蓄能?
運動的目的是什麼?

爬山、慢跑、騎鐵馬,結果傷膝蓋
打球、拉筋、練舉重,往往椎胯受損
到底身體需要的是什麼?


氣機導引 高袖桐 教練


將帶您體驗源自西漢導引術
融合武術、丹道、按蹻、氣功的高效能養護運動
翻轉您的生命氣機!



【高效能生命養護運動】免費體驗場次:


一、2019年8月18日(日)下午17:00~19:00
地點:台北市漢口街一段3號9樓《氣機導引 總會館》


二、2019年8月19日(一)上午10:00~12:00
地點:台北市八德路三段12巷52弄7號《氣機導引 八德會館》


三、2019年8月22日(四)晚上19:00~21:00
地點:台北市八德路三段12巷52弄7號《氣機導引 八德會館》



對象:非氣機導引學員(學員若有親友報名,歡迎陪同參加)
報名電話:02-2311-1166


報名網址:  https://pse.is/KVUZ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