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12日 星期二

東醫氣機導引第214期電子報 / 潤物細無聲

 【 編輯小語 】   

潤物細無聲


編輯部




詩聖杜甫震古鑠今的好詩無數,但個人覺得他寫得最溫柔、也最渾厚、開闊的是〈春夜喜雨〉裡面的這兩句「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上星期台灣北部連下了幾天雨,臉書上看到朋友種的蘿蔔剛要抽芽長大,卻因為抽不開身去澆水,那場及時雨真就是老天賜給他的甘霖。但另一位安排了出遊行程的朋友,卻頻頻抱怨雨來得不是時候。


最近張老師的授課要點是「柔以成勢,力藏於虛」,身心靈修煉,皆可以此為準則。柔所以能成「勢」,是因為柔中有剛,而剛,卻早已化為無形;也因為剛「化」了,所以人們看不到剛,只感覺到春風拂面、若有還無的柔,而它就有了「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勢」與「力」,天地萬物都受到它的滋養運化,功成事遂,百姓皆謂我自然。


只是,天什麼都沒說,它只用四時運行,萬物生生不息展現它的「勢」和「力」,可惜我們卻一代一代的照樣把剛硬如鐵的個性、知見、我執築成堡壘,連踏出一步都重如千鈞。


算我們有福報,至少,多年下來,我們這批人的腳鏈卸下了,堡壘的高牆也坍了一大塊,而我們身上的「剛」,也漸漸有望化成繞指柔。


看看本期電子報,大家不約而同,都朝著這個方向呢!




- - - - - - - - - - - - - - - - - - - - -   




【 如是我聞 】   

柔以成勢,力藏於虛


文稿彙整/楊慧敏




練功要內三合及外三合,練到本能而合


練功必須要做到內三合及外三合,外三合是肩與胯合、肘與膝合、腕與踝合,守候丹田這中心點而合,將自己包覆其中而有對稱性,做到外三合,動作就不會張牙舞爪亂來,最後一場空;再來內三合是形與氣合、氣與意合、意與虛合。練功不是一直想著要內三合、外三合,而是練到自然而然、不想、本能而合。


外三合是由上而下的思考,內三合是由下而上的思考。外三合牽涉到能否內三合。形——就是動作的樣子,要與氣合;氣就是呼吸。做動作時不能沒有氣能量的配合,要能順著氣,在氣的作用下達成全身協調一致。動作一出就有端點性,張力自然出現,這個能量稱為「勢」。要以意導氣、以氣運身,此時肉體的觸覺不停留在感覺神經及運動神經傳導的層次,而是直接達到內分泌作用下氣的情感狀態,透過練精化氣、練氣化神、練神還虛、練虛合道、道法自然的體悟不斷昇華,隨時保持在覺性中。

 


柔以成勢,力藏於虛


「柔以成勢,力藏於虛」這兩句話可以貫串內三合、外三合,身體是由內到外,動作是氣勢,動作裡面要有個所以然。柔不是像舞者一樣看起來很柔,是要做到每一個空間都能滲透、穿透進去。所以,柔來自鬆透,因為透而柔,鬆透了,勢就在柔中。力不藏於實,而藏於虛,虛就是空間,力在虛中,不用力,卻又很有力,因為是空間形成的力量,就如同長鞭一揮產生出來的力量,是端點性及張力在空間爆發。虛在空裡,把肉體看淡後,才能在物質上超越,一切盡在虛空中得之。


「勢」、「力」已得,一切必成,在無極中學習身體的一切機能、功能還有維度,透過五感的整合,形成的不是大腦的聰明,而是六根的覺知,六根自性就自然顯現。「功成於性」,練功是在練性命雙修,命是身體,性是知能、覺知、覺性,是以命練性,修煉是為了自性的看見,也為了性的堅持、性的張力,但人常常都把自己放在外面,看不見自己,所以見命不見性,窮一生之力形於外,結果形不合於氣、氣不合於意、意不合於虛。


一般人都自認知識豐富、經驗老到,所以放不開許多執著。殊不知一切皆從虛來。如果將自己釘死在執著這一面,就永遠無法看見另一面的人生。但人的個性很難改,只能虛化,雖然還在,卻不會把個性擺在人生面前,而是藏在身後,成為虛有的存在,這就是練神還虛,此時即可得造化,重新得到變幻莫測的法則之心,就是道心。



透過無極進行高維度系統性邏輯訓練,在人生中得「勢」、「力」


偉大的力量藏在簡單裡,就像老子道德經都是白話文,簡單的文字最有力量,無極的動作簡單,全都來自人生觀察,透過排序將八卦方位蘊含其中,以斜角、左右、前後建構成一個「米」字,就是「八索」,八個繩索、八個索引,將八索透過身體不同關節,將螺旋等八大原理融會其中。我們練功房中劉雲樵贈匾寫到的「識妙理精通八索」。無極的動作簡單,不需要翻跟斗、劈腿、打滾、疊岔等等高難度動作,不管年紀多大都能做到,隨時可以透過無極與自己對話。


無極的動作只是表現出你的樣子而已,每個人都因為執著而各有各的樣子,人的本質才是真正要面對的部分。到底是什麼因素、哪些原因造就今天的你?那些才是根源所在。無極一定要讓五感參與、時空統一,創造一個境、一個方向,純然在境界裡。若只定位為學習肢體動作,就是停留在低維度。要定位為身心靈整合、五感訓練,從虛到空、人心到道心、人為到自然等等都經過造化的系統性邏輯訓練,我們練的就是這套邏輯。


鬆透能柔,柔才能成勢,力藏於虛,因為力是從虛中來,掌握實相思考不會產生真正的力量,可別以為執著越大、力量越強,真正的力量是藏在虛裡面,是造化產生的法則之力。勢要創造,力要潛藏、醞釀,人生就是要得「勢」、「力」,只要掌握這兩個字,就可以完成天下所有的事。我們要找到自己的「勢」!時勢造英雄,人生練的就是這個。




- - - - - - - - - - - - - - - - - - - - -   




【 練功筆記 】   

不清不楚,卻持續進步中


​黃惠如





最近看到十多年前在阿里山田野調查的照片,驚覺自己早忘了當時的模樣,照片裡的人雖然年輕,卻滿臉愁容,蒼白瘦弱,駝背又水腫,頹廢又病懨懨的。回想那時受到武俠小說的影響,總覺得應該去練個氣功什麼的來強身健體。好友慧敏那時已經練了十年氣機導引,但她老實跟我說,她不知她練的是不是我想像中的氣功,但她還是建議我來練功。我在心裡嘀咕:聽起來似乎有點像公園裡的晨間功,反正要我早起也做不到,就再看看。直到一次出遊,同樣騎自行車,怎麼努力踩都只能看到慧敏一百公尺前的背影,當下決定就來練功吧。


初始報名周三晚上新開的班,由師姊帶領教導練功,懵懂過了一年,轉入日早張老師親授的種子班,老實說一開始還是盡量拖著晚到,每次上課就先對練半小時,連怎麼站都不會,壓力超大。上課張老師帶練大鵬展翅功法,我是當時全班年紀最輕的族群,但是當著全班師兄姐面前,就我一人蹲不下去。老師調整時直按我的肩膀說:再低一點,再低一點…….膝蓋大腿痛到欲哭無淚,想要直接癱軟倒地,祈求老師高抬貴手快放過我吧!


就這樣,雖然備覺「辛苦」,但是時間拉長,身體卻慢慢地有了變化,外型看起來越來越像健康寶寶,功法操作雖然還是亂七八糟,但每週老師講的話都打中當週個人生活事件的衝擊點,其中富含哲理的開示都是前所未聞的,漸漸地每週定期的練功,已成了自己身心洗滌不可或缺的生命環節了。


平心而論,練功應該是個人有史以來做過最困難的事。第一個難點就是記不住。動作記不住,功法名稱記不住,老師講的話記不住。前幾年視力還行時,很努力記筆記,但是記了就忘,翻了筆記都只看到片段,還是想不起、湊不出老師談話的全貌…..。剛練功那幾年,動作記不住,雁行顧盼每次展翅開闔都轉錯邊,練過十八套功法的好幾套,沒有一套記全。曾經練過螳螂捕蟬,但是現在也全忘了;到了練無極的時候更誇張,每一式的功法名稱隨著每月的自主複習週,由師兄姐帶練,一次一次複習,但是….就是記不起來。常常做到第五式直接接到二十式,接得超順,渾然不覺。最扯的一次在雪山坑,師姐們再次給我全套的功法名稱,也耳提面命在旁盯著要記起來,功法名稱和動作要確實配合! 乖乖記完後,隔天馬上忘記,現在還是想不起來,要看小抄才能說全。


但是就是特別要感恩這個大腦的記不住,幫我開啟了「識」以外的本能。這種本能的運作,不須經過大腦費力理解或詳細計算動作操作過程,僅僅是生理直接反射動作,跟生理語言的習得(不是學習喔! 學習是特意去教,刻意去記)很像,都是日積月累,相關的人體系統運作多次後自然執行出來的。練功初始,因自己個性凡事緊張,隨時警戒,造成全身肌肉不自覺保持僵硬的狀態,完全無感鬆為何物。耳中聽著功法陌生的術語名詞,自己明白反正就是不懂,做就對了,然後跟著張老師一次次的上課,參加一次次的活動,只要有課就上,有活動就參加,也去入門班當助教同時跟練,傻傻做了五六年,受到幾位師兄姐的指導,終於抓到落胯的竅門,更精確地說,初步體會什麼是鬆,開始找到各個關節的動法,初探呼吸與功法的搭配,驚覺每套功法不僅僅是相關肌肉筋膜肢體的原力與協調性鍛鍊,也是由意支配,最省力、最有效率的身體操作模式。慢慢的在一次次的練功中,用身體去感覺,找出動作的力學支點,感覺如何在動中達到身體動作的極限,這是我體會到的覺察身體的動態,也是以時間換取身體空間的向外擴張及向內聚合,感覺身體的感覺,也印證了老師說的,功法書上寫的,都是正確的;身體做得出來,才是真正體會老師說的話。


理想很夢幻,現實很讓人沮喪。練功第二個難點就是,以為自己進步了,回頭卻發現其實還是遠得不得了。以為自己懂了,卻是大錯特錯。越是用力,越是用盡心機,就越到不了。這些大腦想的自以為是的懂,趕不上身體感覺、原力和空間的成長,卻還是影響著讓身體達不到真正的鬆;無法全然的專注,還在為生活芝麻綠豆小事汲汲營營。歷年來,幾度人生高山低谷,總是參不透老師移爐換鼎,練心合道,練神還虛為何物。然而就在經歷一次次道場的活動,受到老師潛移默化的影響,生命中遭遇的一些糾結困頓,冥冥中徐徐的紓解開來。記得很多年前第一次參與會館活動規劃討論,張老師正專心跟大家解釋活動如何進行,忽地轉頭直視我的眼睛,說了一句:「要自在!」然後又馬上轉頭回去繼續講話。自此明確覺得張老師隨時都在護持著大家。因為安心,期許自己上課更專心聽講,聽不懂就問,也免不得因受到老師針對性的直抵人心的評論而動氣,然而事後都覺得老師講的真對,練習調整自己的心態。隨著時間經過,心裡的空間應該也比以前開展許多,因為眼前生活感覺順遂多了。


說不清練心跟靈的部分到底成長幾分,但是我很清楚,如果沒在氣機導引,如果張老師沒分享他的哲學觀,我的人生肯定因為我的沒智慧過得亂七八糟。不知道未來還有多少艱險路途,但是有練功,肯定真能助我生出能量,好好面對。




- - - - - - - - - - - - - - - - - - - - -   




【 專欄一  體證道德經 】   

以至柔馳騁至堅


​文稿彙整/李明





第四十三章


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

無有入無間,吾是以知無為之有益。

不言之教,無為之益,天下希及之。



所謂「天下之至柔」,就是指水,《老子》七十八章也說:「天下莫柔弱於水」。天下至柔的水,可以承載、可以駕馭天下所有有形的物質,所以說「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老子》的每一篇都可以從身體解讀,天下,就是全身,氣流動全身,連骨頭都能駕馭。


莊子講庖丁解牛,「以無厚入有間」,無厚就是很薄,有間就是空隙。會宰牛的人,他的刀幾十年不用磨,因為他總是以無厚入有間,心神專一,隨順找空隙而走,不對抗,如水的隨波逐流。因為一抗爭,刀子砍到骨頭就容易鈍。

 

而老子說「以無有入無間」,無有就是沒有,是一種空的存在,無間就是有,是看起來沒有間隙、黏在一起的固體。只有無形的東西可以穿越過有形,所以讓所有空間產生的無,進入你的有形肉體中,到肌肉、骨骼裡。千萬不要去動肌肉、骨骼,那就變成以無間入有間,那你的空間一定被扭得亂七八招,韌帶受傷,肌肉僵硬。


無形在那裡?無形就在身體空間裡,氣就是空間,它會穿越四肢百骸這些有形的肉體。你只要四肢百骸放鬆就好了。我們練功是以無有入無間,無間就是沒有空隙的形體物質,無有是身體空間。它會因為壓縮,讓氣流佈到全身四肢百骸。這就是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以身體的至柔馳騁身體的至堅。


「吾是以知無為之有益」。做事情一定會有一個結果,假如你「有」了,選擇了好壞,想要一個「好」的結果,當結果不符合你的想法,就是得到一個壞結果,於是你的內心就會痛苦。如果你內心「空」了,在道的狀態裡沒有好壞,那麼不論結果如何,你都不會被刺痛,好壞於你沒有分別。


萬物自生自滅,老天不會對誰另眼看待。下一場大雨,為的只是給大地滋潤,有些動物可能會淹死,有些植物會卻會茁壯。假如天綁手綁腳,顧慮到公不公平,雨下太多怕這個淹死,不下雨又怕哪裡鬧旱災,這些念頭想法一出現,「天」馬上就毀了。所以人的慈悲心未必都是對的,因為不一定合道。


不要以為你沈默寡言,唯唯諾諾,就代表你是道家思想,誤會了。道家說無為,無為裡面是無所不為,為無為則無不為,不是消極。只要你活得合於道體,一定能聚萬物,就像一棵生機盎然的大樹,一定會有鳥去那裡築巢。不用去追求、爭取什麼。


「不言之教,無為之益,天下希及之」。老子第二章也提到「不言之教」:「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焉而不辭。」「行不言之教」,所有有形的教條都是有限的,只有無形的道的運作法則,才能無限的存在,只要在道的法則中,做就對了,不需說太多。「不辭」就是不缺席,萬物在那個地方生生不息,各自在自然規範中進行生命的過程,人只要活在其中,不需要太多定義,太多做作。


為什麼不言之教、無為之益那麼重要,卻「天下希及之」?天下很少人真正明白、更何況去做到呢?大家渾渾噩噩,讀了很多知識來行「多言之教」,講得頭頭是道,還以為自己能力很強,但都做不到。其實做跟學是兩回事,「百姓日用而不知,眾人皆謂我自然」,有時候做了就是一種說明,何必講?先去托缽十年,再來談怎麼當和尚?先讓自己傾家蕩產救濟困厄之人,再來談布施是什麼。


「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古之學者學道理,是為了把自己放在執行道理的路上,只要執行了,就不再講道理了,因為已經完全做到了。今之學者為人,他所學的知識自己都不做,只是為了當商品販賣,讓別人來買這個知識。


「不言之教」就是不要想那麼多、說那麼多。沒做有什麼用?如果你已經在做了,已經在持續練功了,「無為之益」就產生了,很少練功的人能夠到達這個層次。我們的做法不只是身體的做法,只在練功的時候用;它是在你生命中放諸四海而皆準,做事做人的價值觀都在其中。



/



【 專欄二 導引按蹻 】   

治療學就是人生學


文稿彙整/賴鈺晶




結構判讀是有效治療的關鍵


治療時,孰悉身體肌理的解剖知識能夠幫助治療疼痛,雖然這點與手療技術無關,也非治好疼痛的關鍵,但更深入判讀疼痛的結構至關重要。一個人的疼痛有許多不同層次,可能來自於內臟的問題、肌理肌脈的問題、內心想法產生的糾結等。疼痛的結構性原因因人而異,因此有效治療並非僅僅是治好單一痛點的問題。若繼續往更大的層面追問,人往往是痛在大腦,自己覺得不快樂;痛在條件不好,因為生命中沒有令自己快樂起來的事情;因此將生理的疼痛視為生命中唯一正在發生的大事。尤其當人生邁向高齡,工作、朋友、兒女……漸漸從生命中褪去,讓過去生命精彩的部份消失了。如果沒有結識新朋友、新興趣的管道,沒有創造新的發生,就會把自己逼到牆角,讓生命中只剩下病苦的疼痛。生命沒有創造新希望,疼痛怎會治好?換言之,人會痛都是源於大腦、心理整體環境的不滿足。因此,真正了解治療學不是了解按蹻哪裡,而是要知道能量,給予身體新的感覺!將人的死路變成活路。



生命的治療學:給予造化,啟動鴻蒙紫氣


生命的治療學就是給予信心,給人對的東西,令之覺得舒服,創造喜悅,就是給予造化。


宇宙中有一種鴻蒙紫氣。宇宙之初,在混沌之先是造化,混沌是道,是無極;道生一,一是混沌統一之處,是道要分開之前的最後身影,謂之德,此即為鴻蒙紫氣;其屬性是循環、生生不息,不能令之停止。一生二,二為陰陽,是識。陰陽合和生三,三為萬物。造化之前是虛,虛是沒有,是空,是宇宙最根本的存在。每一個人從虛空中得到一種造化,造化後出現混沌,混沌形成物,再形成陰陽。人在虛的狀態已是七維,脫離八識,是空。當有造化時,是在無限的狀態裡,即阿賴耶識,有過去、現在、未來,是造化之源;因此混沌成精成卵,最後成陰陽,而誕生生命。阿賴耶識在虛中運行,飽含作用力,覺即藏在阿賴耶識之中。


從維度了解物質生成的過程,治療學即其中之總和。所謂治療就是人對自己的根本態度,人為了讓自己變好的作為就是治療。醫生治療病人的觀點把治療狹隘了、微觀了。學治療的人要學會體諒人,學會知道生命到底需要什麼?因為疼痛有時在腦,有時在心。人最主要就是要有一股氣,那股氣就是造化。造化由虛來,是可以感受的作用力,不需要任何根據。造化沒有認知,是生生不息的動能,不是物質。到混沌時,謂之鴻蒙紫氣,要得鴻蒙紫氣必先得造化。鴻蒙紫氣是萬物創生的一股力量,是人的生命能量。造化才能混沌,讓鴻蒙紫氣運轉起來。


造化很重要,要改變體質不是從體開始,改變鴻蒙紫氣沒有用,只要增加鴻蒙紫氣的循環即可,就是元氣。元氣得到循環就是鴻蒙紫氣,所以鴻蒙紫氣就是不斷創生循環的功能。當人的細胞不動就死了,人就癡呆了。故人要令之動,動而生。動不是做運動,練無極是練動,不是做運動,故作無極時不要想才是最大的動。想太多,識太強,鴻蒙紫氣就死了,不敢動了。鴻蒙紫氣的動不受任何制約,被制約的氣無法自由,是濁氣。鴻蒙紫氣在混沌之中,在陰陽之前,不被制約、不分好壞,不是太極之氣。陰不好、陽不好,過陰過陽皆不好。而鴻蒙紫氣再怎麼都不會太過,因為它是循環,很自然。


一個人要讓大腦、心、身體都在鴻蒙紫氣的作用下,沒有好壞,只有不斷的動(action)的本質。鴻蒙紫氣在大腦最大的動就是覺,要能覺到痛是怎麼來的?痛以後會怎樣?學治療學在肉體上也要學習此部分,而不是查資料、看醫生的診斷,那是識在運作。只有覺,用鴻蒙紫氣、用造化,才不會被後天發生的事情傷到。因為能作弄人的都是造化。猶如信仰的最高境界就是創造造化,因為你相信。



格物致知:以造化之物協助造化,給人造化


人需要造化之物來創造造化,例如對生命能量產生造化的是陽光、空氣、水、食物,它們協助運轉,沉香亦然。在物質中超越物質的金錢價值,能從任何東西看見它對人的造化,昇華物質的價值。有如此的學習、認知與素養,給人的都是造化,就能如同神一樣。神只創造人,神只要令人不痛就好了。令人不痛不是按那裡,因為痛看不見。所以治療不只是關注疼痛而已,是要動起來,讓新的元素進入生命,令人有造化,才是真正的治療。單純之人才是神醫。



/



【 專欄三  心田集 】   

練功的境界與氣數


​文稿彙整/鄭雅靜







練功的境界

 

身體練功的層次是境界,境界即為火候。練功有三種火候,分別是弱火境、真火境、心火境。三種練功的境界都根植在身體且同時存在,練下丹田提高能量,中丹田鍛鍊心性,上丹田是增長智慧。丹田是身體無所不在的空間,三個丹田各有不同的運作重點,彼此互為成長。


第一是「弱火境」。練功已經知道動作的基本法則-螺旋、延伸、開闔、絞轉等循序漸進,如同練書法已經記住永字八法的筆勢和運筆方法,對輕、鬆、綿、透的認知似乎懂了,但仍不理解心法的內涵,火候微弱,屬於層次低的物質界。




真火境

 

「弱火境」層次提升後就是「真火境」。「練精化氣」是做動作時專注且能依循心法,已經明白動作的重點和心法,通過身體動作燒煉大腦的專注並注入內涵,做動作要藏住力學的軌跡,用身體練「藏」,進入「移爐換鼎」。


所謂真意往來無間斷,知而不守是工夫。大腦不要想,意到則氣到,意念有就有,引導內心守候而不起心動念。內心的各種覺受都不脫離自律神經作用,心腦相依,中丹田練氣的化生就是體內無數內分泌的運作過程。



心火境

 

通過「真火境」是「心火境」,進入更高的「移鼎換爐」境界。心火指太陽能,大腦空了,神魂是我。「心火境」是無心,隨境而遷,隨物而生滅。人在小我現象中超越,自己的存在等同於世間的大我,自己是一切,一切是自己,但感覺仍在身上,來自眼耳鼻舌身意六根的投影。


身體動作如「弱火境」般的永字八法,再次進入動作中會發現字裡行間隨「意」書寫的點、橫、豎、鉤、挑、彎、撇、捺都未留下永字的蛛絲馬跡,筆意已經醇化,身體書寫是無心而能藏,每一筆開始都回到字的本身,一切皆由意,半點不由身。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境界,力藏於內叫心,藏於外為氣,精神和物質都屬於空間的狀態。時間維度之上沒有物質,是精神狀態;時間維度之下則是具象物質的投影,時間存在過去、未來,也涵蓋無數個當下。練功從有到無,物質到精神,空間到虛的作用力,身體動作示現了時間狀態,要進入精氣神的抽象存在必須提高自己的維度,重點在於氣數——氣機的量化。



補氣數

 

練功不是為了身體健康或長命百歲,而在延緩肉體的退化時間,多些時間來提升自己的境界,對決與宇宙一切存在的關係。「往古來今謂之宙,四方上下謂之宇。」「宇」是空間,「宙」是時間。時間有過去未來,是橫向發展的單行道,生命想要超越,只能在當下拉出高度朝空間發展,進入「宇」的世界。


氣數本就存在於天地法則之中。俗話說天生我材必有用,人生的歷練是公平的,每個人都有天地配予的氣數,天機不可預測的變化則是眾生無可掌握的未來,讓人得以在氣數中創造更大的造化與氣數。所謂「造化」是人可能的機會、發展或成就,如神魂因經歷而生,是一個人內在的成就;又如在「心火境」書寫永字,八法的形已經蕩然無存,但烙印了當下藏入字裡的自己。


人的氣數是種超越,超越無常在「空」,超越時間在「常」。境界屬於精神層次,如果氣數夠機緣就多,會有造化相繼出現發展成境界,境界越高看見的造化就越大,對世界的解讀也會因境界而有所不同。每個人的氣數存量得靠自己的努力,氣數無法招之即來,舉凡自私、生氣或思慮過甚等負面情緒最消耗氣數。如果遇到無法突破的境界,藉助適當的儀軌如八字、沉香、風水堪輿學等來補天地氣數也是可能的方法,補氣數可以創造機緣。


但無論是創造氣數或補氣數,自己都要有接收氣數的頻道,如果境界太低,即便氣數來到面前,也會因為缺少高維度作用力而拒氣數於門外。所以做人要正向,有德,練功要努力學習到形成造化,提高自己的境界才能在高維度中創造更多的氣數。



/



【  專欄四  觀.行.錄 】   

Awareness


Richard Moh 莫仁維

Translated by Bob Chang 張尊堡 翻譯





覺 Awareness

 

Looking back since my youth, the education I received is often times based on the pursual of excellence, getting good grades, going to a good college, and getting a so called dream job.  However, I had often times, wonder is that what I want?  And often times I feel what I learning wasn’t just enough.  There was something more that I would like to pursue, and it wasn’t about economy, math, science, etc.  It was something that can bring a holistic learning and well-being.

 

There are hundreds of thousands of way for such teachings, and each person has a way that fits best to him/her.   In Daoyin, the teachings are one such methods.  In simple terms, it is a set of movements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具身認知觀.   In all the movements we train one step at a time to revive our ability to 覺.  With 覺 we may awake some time contemplate about the difference between 生活學 versus 生命學, which sooner or later we will walk the path of 修行.  We walk the path of 修行 not in the form of seclusion to monastery, but one of practicing it in normal daily life.  Below are some of my understandings and by no means are the descriptions based on academic preciseness nor based on scientific researches, but instead are based on my experiences as a 行著 walker in daily life. 


 

具身認知觀  Self-awareness

 

In literal translation, 具身 (jù shēn) refers to the human body.  認知 (rèn zhī) means understanding and 觀 (guān) is observation, self contemplation, awareness, self-awareness, comprehensive observation, self-introspection, looking, and reflection.   Putting the words together, 具身認知觀 refers to the self-awareness through the understanding of our body wholistically or the embodiment of the  person wholistically. The wholistic body refers to oneness (一致性) of the 三丹田 (three Dan-Tien) or in other terms 精氣神 (Jin, Chi, Shen) or 身心靈 (body, heart, spirit).


The various sets of Qiji Daoyin movements, opens up and strengthens the different parts of our body.  And through the process of repeated practices and mixed sequences, we start to learn about our body.


 

覺 Awareness


For those who has practiced for several years, we have started to learn not only about the limits of our body, but also have started to learn about the forgotten abilities of our body.  Throughout multiple practices over years, we nurture the abilities of focus, persistence, being at ease, courage, etc (refer to the May 2023 issue) and hence begin to learn the 覺or awareness ability.  



感覺感覺 Feeling our Feelings

 

With the busy schedules of the modern world, have we slowed down to be aware of our body conditions?  Have we slow down to hear what our body has been telling us?  Are we able to hear the pain of different parts of our body?  Do we know how our joints function?  Do we know our own habits may influence our body conditions?  Do we realize how our emotions may affect our physical body?  Do we know the limitations of our body or do we know the potentials of our body?   It is a beautiful process to slow down, take things steadily and give yourself a few hours per week to be aware of our conditions.



無預設立場的覺 Feeling without presumptions


When we do movement, we feel the dynamics of the body and the interlinks of the nine joints (ankle, knee, hipjoint, lower spine, mid spine, neck spine, shoulder, elbow and wrist) through the eight principles of movements ( 螺旋 Spiraling, 延伸 Extension, 開合  Expansion & Contraction, 絞轉 Twisting (Wringing), 靜心 Meditative, 旋轉 Rotation, 壓縮 Compression, 共振 Resonance).  As we practice the movements of the different forms, we take one step at a time to feel and avoid presumptions of the dynamics.   It is easy to presume that we understand.  However, during each practice, we try our best effort to feel (being aware of) the dynamics instead of use what we were taught to search for understanding.  Take the process slowly and be at ease.



覺在當下 Awareness is at-the-moment, at-the-present


Awareness is not thinking, but rather feeling.  When we do daoyin, we feel our feelings at-the-moment we do our movements.   From this practice, we learn what at the present means.  Zen teachings teach us to work at-the-present.  For any task on hand, we practice to focus the task on hand at your best effort.   Zen is the at-the-moment 覺 awareness.



放慢腳步創造自我放鬆的空間 Slow down and create your space to relax

 

With the busy schedules and constant information, we strive to slow down, take things one step at a time and find ways to allow our spirit to settle down.  Minimize line groups, detach from unnecessary information.   Find a quiet place at home, tidy it clean, and let the place be where you can sit, contemplate and relax.  These actions are more allow to help us unwind, settle down and thereby allow us to slowly practice our abilities of 覺 awareness, and as such we to have the “dialogue with our body” ( 與身體對話 ).



------------------------------------------------------------------------------------------------------------------



回顧我的青春,我所受的教育往往要我們追求卓越、取得好成績、進入一所好的大學,並獲得所謂夢想中的工作。但是我經常在想,那真的是我想要的嗎?我常常感覺所學的並不足夠,應該有更深的東西可以追求,與經濟、數學、科學等無關,而是一種可以帶來全然的學習和幸福感。


教學的方法有千千百百種,每個人都有一種最適合他/她的方式,而導引也是其中一種。簡單來說,導引是基於「具身認知觀」概念的一套動作,在每一個動作中一步一步地培養我們「覺」的能力。透過「覺」,我們可能在某個時間點開始思考「生活學」與「生命學」之間的區別,進而使我們走上「修行」的道路;「修行」的道路並非要在僻靜的寺廟中,而是在日常生活中實踐。以下是我的一些理解分享,不具學術準確性或科學研究,而是做為一個行者(Walker)在日常生活中的實踐經驗。


 

具身認知觀

 

「具身」是具體的意思。指的是身體和自身的體現,而「認知」意味著理解,「觀」則包括觀察、自我沉思、意識、自我意識、全面觀察、自我內省、注視和反思。把這些詞組合在一起,「具身認知觀」 指的是透過對身體整體的理解而實現的自我意識。整體指的是「三丹田」、也稱作「精氣神」或「身心靈」(身體、心靈、靈魂)。氣機導引中的各種動作套路能夠開啟和強化我們身體的不同部分,透過反覆練習和組合動作的過程,我們才能開始了解我們的身體。

 



對於那些已經練習了幾年的人來說,我們不僅開始了解身體的極限,同時也重新認識了身體被遺忘的能力。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即正在學習「覺」 或意識的能力。



感覺感覺

 

在現代繁忙的生活中,我們是否緩下步伐去意識到身體的狀況?我們是否放慢腳步去聆聽身體訴說了些什麼?我們是否能聽到身體不同部位所發出的疼痛訊號?我們是否知道關節是如何運作?我們是否知道習慣會影響身體狀況?我們是否意識到情緒是如何影響我們的身體?我們是否知道身體的極限或身體的潛力?


只要每週花一點時間去關注自己,感受將自己慢下來、穩定的面對生活的美好過程。



無預設立場的覺

 

當我們做動作時,我們通過八大原理(螺旋、延伸、開合、絞轉、靜心、旋轉、壓縮、共振)感受到身體的動態以及九個關節(踝、膝、跨、腰、胸、頸、肩、肘、腕)之間的相互聯繫,每當練習不同的動作時,我們試著避免一切覺知的預設立場,只是跟隨著身體一步一步感受,並且緩慢、輕鬆地進行這個過程。

 


覺在當下

 

覺知不是思考,而是感受,當練習氣機導引時,我們感受在動作時當下的感受。透過這樣的練習,我們學會了「當下」的意涵。禪宗教導我們要處在當下,執行任務時,練習將注意力集中在手中的任務上,並盡最大的努力,禪宗即是在當下「覺」的意識。


 

放慢腳步創造自我放鬆的空間

 

在繁忙的日程和持續不斷的資訊中,我們試圖放慢步伐,一次只處理一件事,且找到方法讓我們的心神安定下來。減少社交媒體社群,遠離不必要的資訊。在家中找一個安靜的地方,好好地整理一番,這些行動更有可能幫助我們放鬆、安定下來,讓我們逐漸練習我們的身體「覺」的能力,並從而讓我們得以展開「與身體對話」。



/



【 專欄五  股海人生逍遙遊 】   

​來去相因 成中道義


蔡育展




不知不覺又到了年底,這樣胡謅瞎說居然也過了兩年。其實有一次寫到了「本來就這樣」,後面也不知道要再寫什麼。本來就這樣那還需要寫什麼?就是這樣啊。理解遊戲規則,知道錢是從空氣中變出來的,美國人怎麼操弄這個體系但也搞死自己,那又如何呢?每個人還是會根據自己的因緣,也許參與這場遊戲,也許進到別的遊戲。可能這樣玩,可能那樣玩。你看他窮酸,他看你瞎忙。你說他傻這樣會套牢、賠錢,他笑你笨看不懂那在玩什麼。本來就這樣,就沒什麼好說。每個人都要成為股神,那誰來扮演韭菜的角色?就像這世界如果只有人類這種頂級掠食動物,沒有螻蟻、細菌、微生物,那會是一個什麼樣的世界?人類可以活幾天?以後看到蟑螂,殺了它之前要先衷心的說聲感恩。


巴菲特做的事,跟我們家小狗子沉溺於原神這款遊戲,真要論本質沒太大差別。他一直累積財富,在過程中取得滿足感,花錢不是他的目的,因此他買短期美債存錢。我家小狗子拿錢買摩拉,升級角色、裝備,持續探索地圖解任務,他把錢換成摩拉再換成一個爽字,錢沒了但是心理滿足感有了。巴菲特是錢變多了,但是也爽到了。只是以社會價值觀來說,人家是股神,我們家的就變成狗子了!但是以生命的豐富性、經驗多樣性來說,我們家狗子的多元性會比巴菲特少嗎?欸,其實也難說喔,起碼他沒玩過原神!沒事去拉低巴菲特水平,當不成股神就酸人家,爽!


佛法中講不二,鮮少出現陰、陽的概念,在《壇經・付囑品》中提出了「來去相因,成中道義」這八個字。原文是這樣的「明是因,暗是緣,明沒則暗,以明顯晦,以暗顯明,來去相因,成中道義。餘問悉皆如此。」這跟陰陽對立但是互根對稱,推移消長而後轉化,概念是一樣的嗎?原神是遊戲,股票投資、交易是遊戲,人從出娘胎到燒成灰,也是遊戲。打電玩如果只能玩單一角色、單一模式,幾分鐘後就膩了。但是如果在股市交易都一直賺錢,就像玩馬俐歐時無敵星星模式外加飛天遁地外掛,一路贏到底,會不會膩?這輩子還沒這樣膩過一次,好想這樣膩個幾次吧,怎麼都沒這種機會!


沒有虧錢顯不出獲利時的滿足感,一直獲利時,生命中其他部分勢必會出現缺憾,說是缺憾嗎,錯位後的不同體驗,必然的。功成名就的背後,家庭、健康、時間換來的。一個母親一輩子沒有事業成就,換來家庭的穩定與發展。孰強孰弱,格局誰高誰低?來去相因,成中道義,每個角色都圓滿,本來就這樣。本來就這樣,有覺知也能看到各種不同角色、行為,給自己與周圍的人帶來的不同作用與體驗,可以隨心所欲,但是不會肆無忌憚。逍遙遊中有來去,來去之中本逍遙,讓他跑,讓他流動,不只玩一種就玩得開心囉!


/



【 專欄六/山腳下的蘆葦 】   

加州的灰熊  


傅冶中





加州原來是加州灰熊的家鄉,但現在加州只剩下一隻灰熊了,就是在加州州旗上的那隻灰熊。

 

西班牙探險隊在1769年第一次進入加州,北上到舊金山灣區的時候,他們估計單是舊金山灣區一地就有3000到5000隻灰熊,數量十分龐大。灰熊最大可以長到400公斤左右、高2公尺半,脾氣暴躁,是一種很危險的動物。


他們也發現灣區原住民吃的很好,甚至比歐洲人吃的還好。原住民的主食是橡實。加州有四種橡木,每種橡實味道不同。原住民撿拾橡實磨成粉、做成麵包,其中工序相當複雜。另外的主食就是鮑魚,其次是鮭魚、鱒魚。在環境特別惡劣的年份他們也吃一些鴨子。原住民也吃大型動物,但是吃得不多,對待大型動物的態度也很謹慎。


後來的研究發現,在近一萬年的歷史裏,灣區原住民沒有飢餓和戰爭的痕跡。舊金山灣區的原住民的族群相當複雜,灣區原住民有100多種語言,所以探險隊大致學一種語言,再走幾十里之後就沒人聽得懂了,必須再學另外一種語言。各族之間有小型衝突,但可能因為天然資源豐富,並沒有真正的戰爭。原住民對探險隊十分友善,通常見面時,原住民都送他們伴手禮。


探險隊還發現舊金山灣區的氣候很潮濕,濕地範圍很大,這和現在的加州氣候幾乎完全相反。有一種說法是當時有大量的水獺,水獺會建築小水壩,大量小水壩改善了本地的氣候,但是因為後來農夫們不喜歡水獺,用槍和陷阱消滅了絕大部分的水獺。


原住民是不耕種土地的,他們對土地和生態有很高的敬意,他們自認是土地的守護者,所以不去改變地貌、耕種土地,他們也守護原始的生態,所以在他們曾經存在的一萬年時間裡,保護了大量的加州灰熊,還與大量的美洲野牛、灰狼和美洲獅的族群共存。如今美洲野牛和灰狼在加州已不復存在,美洲獅可能還有小量族群。


西班牙人在1769年的探險之後,傳教士進入加州,原住民漸漸改信天主教,教會開始了第一波建設,使用原住民的人力修建教堂和人工水道,加州中谷地區漸漸成為世界農業生產的重地。在1820年代,墨西哥獨立,教會失去西班牙國王賦予的權力,原住民又漸漸回到原本的生活方式。


原住民和灰熊們的厄運終於在1850年來到,美墨戰爭後,墨西哥失去加州,同時北加州的淘金熱興起,東岸的白人大量的移民。原住民說白人是一種瘋了的人,為了黃色的石頭(黃金),把山都炸掉了。新來淘金的白人,並不向原住民傳教,而是直接把他們消滅,從1850年到1890年的幾十年間,原住民和灰熊就一起從北加州消失了。


西岸的原住民和灰熊在加拿大境內還有分佈,為了維護物種的多樣性,加拿大政府已經把國土的四分之一劃成保護區,並請原住民管理。經過多年的實驗發現,原來住民管理土地的成效最好,甚至超過了擁有現代化科學知識的聯邦政府。 至於加州的灰熊,已經和原住民及其文化遺產一去不復返了。



/



【 專欄七  導引采風錄 】   

另類牙醫,斜槓設計師

程文政  


​黃坤瑛




開心這次有機會至程文政的牙科診所採訪,來到他的診所彷彿踏進不同時空,展開一段奇妙的五感體驗之旅!很難想像這是間牙科診所,文政的診所活像禪風書院,裡面擺設他經年累月的各式佛像及古董文物收藏,空間瀰漫著一股茶香及沉香,而非藥水味!更難想像他已年屆70,穿著打扮卻很潮,不像牙醫,更像型男設計師!



起心動念,造就氣機緣

 

學習導引功法之前,程文政本來就對中國文化、古董文物、沉香及茶道等多所涉獵,也跟靈鷲山師父學習靜坐及禪修。但修習靜功6、7年後,他覺得只有打坐及練氣是不夠的,心想應該也要練練動功,除了心靈層次,也要加強身體的鍛鍊。原來他想去練瑜珈或太極,因緣際會,有次周日去書店看到張老師《身體自覺》那本書,當下即被書上內容吸引,買回家後當晚一氣呵成讀完,他覺得這就是他想學的動功。看到書後的免費體驗券,隔天一早馬上打電話至會館詢問,立即報名入門班課程。


上了一期入門班,那時張老師正好開始種子班招生,入門班教練問他要不要也上種子班的課?自此開啟他自2000年迄今跟張老師學習的機緣,不知不覺已超過20年了!



身體自由,心就會自由


文政涉獵很多,多靠自學,不喜歡找老師,他雖比張老師年長,卻甘拜張老師為師,他認為張老師這套功法博大精深,是世界唯一的頂級養身及養生功法,能真正深入動到全身關節、肌肉、筋膜及五臟六腑!他很訝異張老師對身體結構、神經組織及分泌系統的深入了解,他雖學醫,在學校唸過相關科目,對張老師能記住這麼多與身體相關的知識自嘆弗如。


會持續跟張老師學習二十多年,除了覺得18套功法真的是千變萬化外,另外上心法課時,張老師不時會提出另類觀點,可以提昇視野。他更敬佩張老師可說是用一生很有耐心及系統地從「練精化氣,練氣化神,練神還虛,練虛合道」一步一步帶領我們提昇境界,有時張老師到他那裡看牙,會閒聊一下他下一步的教學計劃,他看著張老師真的是逐步實踐他的規劃。例如最近張老師跟他聊到要教我們如何靜定及在虛中練空,因之前禪修經驗,他在靜坐過程曾體會那身心虛無的覺受,但他懷疑有多少人可以真正做到張老師提及的「身體自由,心就會自由」境界?



練出丹田及自信

 

程文政坦言從小就很想學中國功夫及武術,但礙於深度近視戴個大眼鏡,無奈棄武習醫。但沒想到加入東醫家族練功,經過時間發酵,他現在可以做到比外家拳更深入的氣機運作而不只是動作比劃,無形中也更加有自信!文政強調這套功法主要在練丹田、練氣在身體空間的流動,而不只是肢體動作的比劃,如果只是肌肉在動作,跟練體操或其他運動沒什麼差別。他建議練好基本功最重要,尤其是引體功法,要深入體會什麼是氣沉湧泉,氣的自然作用力與反作用力,還有練出丹田及氣可以如何隨丹田流轉!牙醫工作很耗體力,需長時間坐著及四肢出力,所以文政雖年近70,工作仍游刃有餘,也比其他同期牙醫看起來年輕,這要感謝長期練功的成效!






斜槓禪風設計,國際大奬肯定

 

文政說他原本想唸建築,但那個年代建築師執照很難考,祖父為他的前/錢途著想,希望他讀醫。考上北醫牙科,雖歷經醫院牙科專業訓練及洗禮,但年少愛動腦的設計夢仍在,待自己開業時間比較自由後,找空檔至台北設計師協會開設的短期進修班,上了一期三個月的室內設計課程,學到一些基本空間製圖及專業設計概念後,就開始他的斜槓設計人生。


文政牙醫工作本來就很忙,通常他1-2年間才會接一個設計案,多是原來就認識的朋友且認同他的設計理念。雖未刻意追求營造,但因文政原本就喜歡中式文物及禪修,形成他獨特的禪風設計風格。雖得到不少朋友的讚賞,他認為這樣不夠,所以報名參加國際設計比賽,希望透過國際大奬肯定,證明他雖非科班出身,斜槓設計生涯,仍具國際專業設計水準!


2017他以自己設計、重新裝璜的住家參賽,榮獲美國 IDA 國際設計銀獎及英國Design 100金獎、義大利A’design鐵獎等三個國際大奬肯定。另外,除了空間設計,文政的生涯規劃也包括住家空間相關產品設計。2019以他設計的「靈魂之椅」參賽,榮獲德國柏林Design100 單椅設計金奬、法國NDA單椅設計銀奬及其他11個國際設計大奬肯定!


 

負責設計氣機導引會館

 

問文政如何開始設計東醫氣機會館?他說也是因緣巧合!之前因有好友要慶祝五十歲生日,不得不打電話至會館請假,平常都是行政人員接電話,那天不知為何正好是張老師親自接電話。那時張老師剛買下漢口會館,文政跟張老師提及自己也懂一些空間設計,若有需要,可以幫忙。當時並未跟張老師或其他同學提及他有斜槓做設計的事,沒想到下次上課時,張老師就跟大家說:「我們新會館的設計師來了!」讓文政當場愣住,就這樣他開始漢口會館的操刀設計,及後續八德會館及雪山坑的裝修設計重任。


三個會所都可以看到文政禪風設計的風格,加上張老師的字畫、肖楠、沉香等收藏,更增添畫龍點睛之效。因為自己是東醫家族學員,比較能掌控會館空間使用及氛圍營造,他說設計前張老師也沒提出特別的需求,完全由他自由發揮。



做自己,過自己喜歡的生活


從習醫、空間設計到產品設計,都在文政的生涯規劃中,他的下一步希望設計更多「靈魂之椅」系列及配套產品,如桌子及茶几,並可以量產,讓大家感受到中式傢俱的質美與舒適。另外他對未來的期望,希望修身養性做自己,過自己想要的生活,可以品茶、品香及禪修,還有完成他的收藏工作室,幫經年累月的收藏品找到好的家!



採訪後記:


程文政因工作忙,回家很少有時間練功,但他每次上課都很認真,期許在上課的當下,可以學到張老師的精髓,並一次比一次進步。這次有幸因為採訪,看到他在西門町隨著街頭藝人的音樂,享受當下,做起「無極」的影片,還有示範如何氣在丹田及身體空間流轉,讓我感受到他「身若自由,心即自由」的境界!另外他還給我看他練出流線型身材的照片,原來如果無極練到位,氣會在全身流轉,每條肌肉都會平均練到,也可以修飾身體線條,讓我更有動力練好無極功法!


 

附註:

若想進一步了解文政得奬空間設計,可參考以下獲選作品連結:     

https://idesignawards.com/winners/zoom2.php?eid=9-13299-16

 

靈魂之椅」得奬記錄 :




2023年11月12日 星期日

東醫氣機導引第213期電子報 / 一即一切,一切即一

 



【 編輯小語 】   

一即一切,一切即一


編輯部






從前讀到《華嚴經》的「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只覺得文字很美,境界高遠,果然是理事圓融無礙的《華嚴經》。直到最近,張老師從「一切/道(域)/造化/虛」的維度切入,再談練精化氣、練氣化神、練神還虛、練虛合道、道法自然,最後提出「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你身邊出現的每一個人,包括你的寵物毛小孩,都是過去生以來的你自己!你一生所遭遇的種種,也都是你自己的諸多意念匯聚而成!


這種說法、這個事理過去不是沒聽過,但是,經過多年一層一層從身體到心再到觀念想法的打磨剝除,到此,放眼看去身邊圍繞的,過去可能你這也看不慣那也不順眼的這人、那人,突然,你打從心底就認了他其實就是過去某生某世的你自己,一道光像閃電一樣把你最後的一點窒礙劈開了,你的眼角濕了,心裡卻有無比的歡喜和感恩;而且,你真正嚐到了無邊無際的自由滋味!


這種體悟不會在一夕之間發生,它得在漫長的歲月裡,在愛恨情仇的烈焰中鍛燒過,就像身體空間必須每個角度都進去了,有形之處都無所不能至,最後才有可能化掉,還虛。


走過的人輕輕一點,一句話,就是一部經典。而經典,就是你的足跡。


抬眼一望,頂峰就在那裡了,大家繼續向前吧!




- - - - - - - - - - - - - - - - - - - - -   




【 如是我聞 】   

滅掉煩惱的種子 


林鈴宜






這輩子是來找到煩惱的種子,滅了它


人是多元的,都寫在大腦網路裡;人其實是很單純的,除了腦;頭以下不會說謊,身體哪裡怎樣就怎樣,感覺真實,不會偽裝;但是大腦偏偏理性說不對,感性說對,大腦就是擺佈了這樣一個騙局,大腦為何要有這樣的系統?因為每一個人都是為了自己的煩惱而來,沒有煩惱就不用來當人;這輩子其實是來找到煩惱的種子,你要把這顆種子滅了,不要讓它隨意亂長。所以你必須做一件事就是找到你的煩惱種子,你是為這而來的。



煩惱來自大腦網路系統的運作


要找到種子就要知道人的悲苦,要看到世界本來就是這樣運作的,要知道大腦這個網路系統的真相。最後人不要恨自己的想法,不要恨自己的大腦為何這樣捉弄人,其實不是的,每個人的大腦網路都一樣,只是腦神經元軸突和樹突連結的過程中,每個人發展的不一樣。有些人在某個神經元上,軸突連結更多其他的樹突,所以他這個地方就特別發達;有的人發達在藝術欣賞,有的人發達在邏輯思維;有的人發達在耳朵,聽事情非常敏銳;有的人發達在嘴巴,語言能力強,每個人都不一樣。在這方面強的人就會在另一方面弱,例如一個人生勝利組的人,他偏偏就會遇到一個要來收割他成果的人;沒有錢的人不會在賭桌上;有錢才會被套牢。所以你一定具備了這個條件,才會跑到那條路上翻船,你的煩惱因此而來。我們就是因為有這樣的腦,讓我們去碰到那顆煩惱種子。


 

事件帶著煩惱種子來讓你看見


很多人沒什麼煩惱,不是因為你守法,你個性善良,是因為你上輩子有修。從演化的角度來看,你就是從畜生不斷地修到今天的你,這輩子如果你還有很多根性,很多煩惱種子沒找到的話,你的生命一定很精彩,因為經常會有很多事情發生,那些事情會帶著種子來讓你看見。如果你始終看不見,就會有層出不窮的事件繼續發生,讓你繼續經歷,希望終有一天妳自己能看見。反正不管發生在別人身上或你自己身上,都是煩惱根的所在,引發你煩惱的事件裡藏著煩惱的種子,這顆種子就會活化煩惱根的種子。頻率共振,若沒有相同的頻率,你是無感的,那些發生對你而言無所謂,因為與你無關,你怎麼會煩惱?


 

家人是煩惱種子的所在


「不是一家人,不入一家門」,何謂一家人?煩惱種子的所在,只要他是會讓你煩惱的人,都是一家人,不會讓你煩惱的人不會進到你家裡來,只要你會為他煩惱,都是你的家人。能夠成為你的家人,都是幫你夾帶一顆煩惱的種子來,你的煩惱要在他身上了盡,那個地方隱藏著你的執著,那個執著就是你煩惱的種子所在。



只有「覺」,才能看到煩惱的價值,滅煩惱


這輩子不是為了來賺很多錢,追求很多價值,你要的其實就是那顆種子,然後斷了它。你有的東西都是上輩子所帶來,這輩子不稀罕了,所以它動不了你,那些東西沒辦法真正滿足你,你這輩子真正要面對的是那顆煩惱的種子藏在哪兒?所謂煩惱就是你所有的幸福都會在它的面前蒸發掉,那就是你真正的煩惱。哪一個人沒煩惱?有的人可以展現出來,那叫面對煩惱;有的人怕丟臉藏得很深;也有人藏得深到連自己煩惱什麼都不知道,那叫無明。


生活中有許多麻煩,但不會讓你從此對一切喪失信心,煩惱會。煩惱是你要跨越的石頭,你要不斷地跨越,才能走得遠爬得高。這裡面藏有很多讓靈魂茁壯的元素,當事情很大的時候,當你茶不思飯不想,對人生都了無生趣的時候,那就是你這輩子最大的一顆煩惱種子。所以你不需要逃避什麼,從此以後你只要注意一件事:人為什麼沒辦法感激煩惱,無法看見?因為你缺乏「覺」的力量,所以你感受不到,你「感」錯了,你把它「感」成了煩惱,而不是「感」成你的機會,應該是「你總算被我逮著了;我總算找到你了,找到我的那一顆煩惱種子」,你為何不能這樣「感」?因為你的「覺」出了問題,你無法「覺」。




- - - - - - - - - - - - - - - - - - - - -   





【 練功筆記 】   

從痛徹心肺到痛而不苦


​鍾宛真






剛開始練無極,我肯定是非常有極的。我在入門基礎薄弱的狀況下,卻拿出參加聯考的精神,把整套無極如同背書一樣背起來,然後再很有毅力的天天練習無極的動作。現在回想起來,這種求快又求好的精神,真的是摧殘自己身體又快又極致的方式…


不過人生就是這樣,這兩年的勤跑傷科也讓我跑出心得來了。一些我平常根本感覺不到的肌肉,做不出來的動作,就在各種奇怪的姿勢和訓練中,慢慢出現在我的全身地圖了。同時隨著一層層的肌肉沾黏解開,練功時的氣感,整勁等也漸漸地出現在我的體會中。


但是解開沾黏或是調整結構的過程,絕對讓大家痛徹心肺,這點只要被張老師拿捏過的人,肯定能夠了解我的感受。只是這樣的經歷,會讓你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自己的姿勢與慣性,會讓你在練功中收斂起張牙舞爪的表現欲,轉而專注且沉浸在自己身體的覺受中。難怪練功和傷科密不可分。因為解傷的過程,會讓人更加了解自己身體,看見自己的心性,然後把這層體會,透過練功再練進自己全身60兆細胞的感受裡,就這樣來來回回的成就自己,是一件很過癮的事情。


而且痛多了,漸漸也領悟了減輕疼痛的方法,也學會了痛而不苦,甚至是愉快地接受這種痛。畢竟治療就一個小時,再怎麼痛都會結束,不會讓人絕望。至於身體的病痛,那當然沒有這麼容易擺脫,不過平常有事沒事就「整」自己身體(看傷科,拿肖楠棒東刮西刮,上槌下槌,拿真愛寶前吹後吹),相信對身體的健康是絕對有幫助的。


所以老師現在將畢生的功力傳授給治療班的師兄姐們,除了上課的師兄姐們肯定功力大增之外,以後我們受傷時就不怕沒有人治傷了。這真的是一大功德啊!期待各位師兄姐們大功告成之日!




- - - - - - - - - - - - - - - - - - - - -   




【 專欄一  體證道德經 】   

萬物負陰而抱陽


​文稿彙整/游夙君







第42章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萬物負陰而抱陽,冲氣以為和。

人之所惡,唯孤、寡、不穀,而王公以為稱。

故物或損之而益,或益之而損。

人之所教,我亦教之,

強梁者不得其死,吾將以為教父。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萬物得「一」而生生不息。道生一,因為這個一才衍生出後面三個生,萬物因此而生生不息。因為一,天可以清、地可以寧、人的神魂可以靈、人的丹田可以飽滿,萬物生機蓬勃。這是來自什麼樣的法則呢?「一」統合了對錯、陰陽;陰中有陽,陽中有陰。一劃分為二,就有了陰陽、是非對錯之別。陰就是有、陽就是無,陰就是萬物,陽就是看不見的作用力,統稱為「無」。有無及陰陽,可以引申到「有欲以觀其徼,無欲以觀其妙」,「徼」與「妙」又是什麼意思?請參考第一章的說明。


「有」就是已經固定、制式了。碗本來是無、是個波動,但它的波函數被定義成是碗,所以它從桌上掉下去必破無疑;假如它沒有做成碗,只是一團泥土,因為「無」,雖然掉到地上,這團泥土卻不會消失。如果大腦的想法、念頭很多,一下就往外對焦,風險就很大,無常最喜歡來找你。所以道生一,一生二就是陰陽,三生「和氣」,有這個和氣,陰陽才可以結合,所以三就是和氣,和氣生,促使陰陽結合而繁衍萬物。



「萬物負陰而抱陽」


萬物一生,負陰而抱陽。陰陽、是非其實是一體的兩面。就像利益是陽、虧損就是陰。所有的人都想抱緊利益,其實虧損就藏在背後。就像一張前面抱著重利,後面背負虧損來抓住利益的插圖,這張圖就叫做人生。萬物負陰而抱陽,每個人都想追求好,殊不知風險就在背後。



「沖氣以為和」


沖氣以為和,「沖」與「充」在學術界的解釋是相通的,但在練氣上是不互通的。氣是空間,空間愈大,氣愈充足,而不是灌氣進去,不是充的概念;充這個字違反道的「損」性,損中沒有充,而是不斷的空掉。所以「冲」就是「空」,給人空間,有思考的彈性,能包容一切虧損,這樣才會和諧,冲氣以為和就是這個意思。



「人之所惡,唯孤、寡、不穀,而王公以為稱」


眾人所厭惡的就是「孤、寡、不穀」,而王侯以為稱。「不穀」就是「不善」。古時候愈有作為的人都這樣稱呼自己,人愈居高位、愈有成就,愈需要謙卑,才能得民心。



「故物或損之而益,或益之而損」


「故物或損之而益,或益之而損」,所以王侯愈稱孤、寡,天下愈嚮往歸依,愈得民心。和氣的人,不計較個人得失,也不貪小便宜,身邊的痛苦自然就少了許多。為學日益,以為每天學很多,就可以學得很好,其實是虧損,因為不懂得守一;每天有很多想法、感受,反而耗損自己。所以孤、寡應獨自一人好好反省,該休息就休息,這樣才能損之而益,或益之而損。



「人之所教,我亦教之」


「人之所教」,大家都認為這樣,現代人稱孤、寡、不穀都是因為要損之而益,大家都這樣教,都這樣勉勵自己,所以「人之所教,我亦教之」,我也這樣來教導大家,鼓勵大家。


 

「強梁者不得其死」


「強梁者不得其死」,表現出很有學問、修養,做人很成功,賺很多錢,過好生活,還說自己很知足,又說人老了要看得開、放得下,這不叫孤、寡,而是「裝」,自以為是。這種裝得很看得開的樣子,簡直是墮落,你說這種人強不強?


每一粒米都是天地給的,人只是在天地之間使用這些資源來滿足自己的慾望,有錢就以為可以輕易糟蹋糧食,而不為這粒米做出貢獻,令人火冒三丈!學道不能這樣做人,道是處下、處卑的。道有道的德,眾生有眾生的德,眾生的德叫功德,不是以錢財救助人,也不能把錢等同功德之物,而是用身體服行。因為身體是天地給你的,只有用你是眾生一部份的「一」,就是用心、盡力,不然就是為眾生貢獻才華。因為那是天地給你的,你只能給出自己來回饋萬物。


所以「強梁者,不得其死」,「死」雖有死亡的含意,主要卻是不得其歸宿的終點,無法抵達終點。「強梁者,不得其死」就是強梁者再怎麼辛苦活一輩子,也無法在死亡時功德圓滿。強梁是不會圓滿的。



「吾將以為教父」


我將以此作為教學的根本,因為眾人所畏,不可不畏;眾人所敬,不可不敬。眾人是我的根本,他育養萬物而不為主,他不會說:「你是錯的,我才對。」度量多大啊!


總之,這個社會不是你看到的樣子,老子告訴我們不要掉入強梁者的處境,如何不掉入?不分陰陽、避免對立;對立性愈多的人愈容易掉入。因為面對損,你總是想要得到益,老子告訴你守一才對。他說不好的人是好人的借鏡、好人是不好的人的老師。所以一切都善養萬物,善養萬物而不為足,道是這樣,一個人也要修到這樣。


雖然這只是短短一章,但這一章可以不斷在生活中體悟,悟到最後會發現一切。



/



【 專欄二 導引按蹻 】   

略記治療見學


​文稿彙整/賴碧蘭





治療是傳遞訊息,破壞當下的不平衡,使其重新復原。施治者需信入自己,熟能生巧,先有實力再說話,手與意要同步,全然相信,分毫不差,才能命中要害,當下知道痛點。誠懇的臉,才能讓別人相信。技巧要淺或深或緩,都需瞭若指掌。看到痛,了解人生不怕痛,就敢下手去摸,所以手法最重要,而要真正到位,必須下功夫,所謂「欲練神功,必先自宮。」


治療分為積極與消極,積極的暴力治療如開刀、化療、放療等。消極的緩和治療,如透過按摩、復健、水療等。


治療手法有時候是以爽治痛,有時則以痛治痛,用感覺抵銷痛,使疼痛不影響個人生活形態。


人老時,機能會退化萎縮,所以不能煩躁、熬夜、緊張、鬱卒、糾結、活在假象。要活得開朗、敢於打破制約。生活中沒有生命感就會逐漸老化、會死,死在假仙,不敢真實面對自己的感覺,沒有視框看見生命的本質是什麼?


生命的變動,是一種波動、頻率的不同。頻率不是在想法,想法在莫那識,要超越第六意識,昇華到第七意識阿賴耶識。


 


癌症體質的原因


1.干擾ATGC碼排列不穩定,如熬夜、酗酒、抽菸、執著、看不開,環境、飲食、起居、情緒等都會影響細胞分裂演化過程中排列組合錯誤,產生病變。

2.覺得自己是癌症患者,患得患失,害怕、恐懼,震盪身心平衡。

3.發炎體質是突變體質,如長息肉、脂肪瘤、長繭、失眠、油脂攝取過多。​



肌肉有淺層、深層,皆覆蓋在斜方肌下,觸覺療法無法到達。頸椎及胸椎之多裂肌、旋轉肌是鞏固脊椎,旋轉時靠深層肌肉帶動,淺層肌肉放鬆(頸夾肌、斜方肌),真正意識的深層是轉到骨髓,轉入骨髓的空相裡去。


疼痛治療是處理肌肉、關節而非神經,但痛點在神經,神經痛則是壓迫造成的;因為結構與肌肉產生粥狀化,造成痛而不通,不通則痛,屬於阻塞性的壓迫。肌肉產生力學的方向,可以定位神經管,所以通常是肌肉造成疼痛,包含肌肉、筋膜、結構等問題。疼痛越靠近關節是結構的因素居多,若靠近肌肉掌骨常因阻塞所致。


 


手療的重點:


摸久,累積經驗。


發病現場的模擬能力,只有具備如偵探性格的名醫,才有辦法看到病。要有病理推理能力,必須不斷累積看整體狀態的經驗,同一病人最好看診三次以上,因一個狀態治療三次以上,看其反應才知有效性,詢問第一次疼痛指數與治療後疼痛指數,長期追蹤治療,懂得珍惜病人有問題給你處理,那是你的福報。



調整大椎可以降發燒、血壓、眼壓。頸椎的斜角肌三角處不要按壓,背後頸部要轉動,活化組織液。可以彎轉幅度最大是頸椎,其次是胸椎。腰椎不能旋轉,腰椎間盤最狹窄,是靠肌肉牽引,與多裂肌有關。骨盆及髖關節可以旋轉,骨盆可前後傾之旋轉,調骨盆是調多裂肌,底髂關節處。


調整頸椎、胸椎、腰椎都是結構調整,不讓神經受壓迫。在肌肉、結構調整時因為拮抗問題,肌群不平衡向心離心收縮,需先放鬆要調整的肌群再按壓,才不會造成沾黏僵硬的地方痙攣。


調整筋膜要用捏、按、揉,用指腹推動非表皮,在皮與肉之間,是組織液(結締組織),下手不能太重,如手伸入水中,水不能動。觸覺撫摸治療要練「輕」,在表皮、真皮、皮下組織,是安撫、鎮定作用。


經歷半年的見習,老師像一本無字天書,對身體肌肉、結構、神經瞭若指掌,傾囊相授,老師的身體就像立體解剖學,任由我們推、按、刮、捏、揉、踩,指斷破皮當作沒事,只為這一群人可以了解全身的結構、學好治療及觸覺的開發。


老師說:在我的道路上,趕著眾生的路叫趕路。你們也會趕路,你們是趕著自己的路。不要低頭趕自己的路,會撞到人。在你的道路上趕著眾生的路叫大道,眾生之路叫小道。


以上是在這個時空下,我與同學們在治療課中共同體驗,如是我聞、我見、我覺,在無極中見無極!




/




【 專欄三  圖靈集 】   

時間的單位


​阿充





為什麼說時間是最好的解藥?並不是說隨著時間過去,所有事情都自然療瘉了,而是當時間的單位改變了,事情的優先順序、輕重緩急也跟著改變了。三歲時的你被搶走一顆糖,你會覺得全世界與你為敵;十歲時的你月考沒考好,你就得難過好幾天。長大後回頭一看,糖果、月考只不過是人生無數試煉中的小小插曲而已。在股票市場裡,如果你習慣玩當沖,當日的股價漲跌幅當然是最重要的;如果你是波段操作,幾個月甚至幾年的股價變化才是你關心的;如果你是長期投資,20年內不賣股票,那麼每年的殖利率才是你最在乎的。那麼你的人生呢?你該為你的人生採取什麼樣的投資管理策略呢?


其實時間不是解藥,時間的單位才是解藥,時間的單位就是境界,時間的單位就是維度,套用我們上一期的主題「好」來說,時間的單位決定了什麼是你心中真正的「好」。如果以一天為單位的話,吃什麼顯然是重要的;如果以一年為單位的話,可能比較在乎一年賺了多少錢。如果以一個月為單位的話,月考是最重要的;如果以三年為單位的話,聯考(會考、學測⋯⋯)才是考生最關心的。如果以一季為單位的話,練功的你會在乎學會了哪幾個招式;如果以十年為單位的話,你會去感覺功夫進步了多少。你曾經在乎的東西,為什麼都變得不重要了?你曾經用心守護的東西,卻也可能被你棄之如敝屣。無論如何,一切都會變得不重要,真的不用太在意,這是人生的真相,是令人鼓舞的;但問題是,那什麼才是人生最重要的?以前面的例子來看,小時間單位內的煩惱,放到更大的時間單位裡,自然就消失了,所以煩惱的解藥就是放大自己的時間單位,到更大的時間單位裡去找尋自己的「好」,這是人生最重要的功課。


你能想像的最大時間單位是什麼嗎?一個人能經驗到的時空就是這一輩子,那到底有沒有下一輩子?有沒有下下輩子?如果你能擁有無限輪迴的生命,顯然你會成為這場遊戲的贏家,前題是你得先相信,即使你沒有經驗。當時間的單位變成無限大的時候,我們也可以說是超越了時間這個維度;同樣的,當時間單位變得無限小的時候,也是超越了時間這個維度。如果你無法想像生命的無限輪迴,但是你可以體驗生命每個無限小的當下,它們的作用其實是一樣的,極大就是極小,是用來超越維度的。為什麼要超越維度?甩開煩惱用的,因為低維度的煩惱在高維度是看不見的。


能看今天、明天的人是販夫走卒;能看十年、二十年的人叫企業家;能看這一輩子跟下一輩子的人是宗教家。在極大或極小的時間單位裡,你究竟看到了什麼?你應該看不到小時候考第一名的你,也看不到坐擁豪宅名車的你,更看不到功成名就的你,你應該看到的就是你,最原始的你,最微小的你,也是最巨大的你,更是永恆的你。你看到的,就叫做靈性的你,最初和最後,極大和極小,就只有靈性。既然是一輩子(或無限多輩子)的事,那你就得急,但是又急不得。該急的是,趕快把靈性放到人生第一志願,讓你清楚一輩子該怎麼活怎麼過;急不得的是,既然是一輩子的事,你急也沒用。那到底是什麼在干擾著靈性?是識性。我們一輩子都在從事識性相關的活動,如果你要還靈性一個名分的話,識性就得退位。靈性不用訓練,不用開發,原本就存在了,我們要努力的就是讓識性退下來,靈性就出頭了。簡單的說,就是不要再想了,不要再算了,該怎樣就怎樣,想得再多、算得再多都帶不走,帶走的是該怎樣就怎樣的靈性,讓你生生世世自由。


當你想不開的時候,請試著把時間的單位放大,很多事情就變得沒什麼了不起了。這真是一個很好的解法,像魔術一樣,煩惱馬上就變不見了,這也說明了一切唯心所造,怎麼想,你就怎麼感受,這是身為人的悲哀,也是身為人的希望所在。往究竟裡去探索,我們發現,當靈性排在人生願望清單的最高順位時,我們才能分辨所有事情的輕重緩急,我們才可以明明白白地活著,真真實實地活過。




/




【 專欄四  股海人生逍遙遊 】   

買摩拉還是買美債  


蔡育展






這幾次都是繞著債務、貨幣的主題,簡單的以幾句濃縮的話簡化為資產與負債的同步性、資產流量價格決定資產總量總值,總值決定債務水準。但是如果這種正常的資產負債擴張不夠快,那就直接把錢生出來,拳頭大的人說話。任何事都有一個極點,拳頭也沒辦法永遠這麼大。再暴虐的政權,說實話基礎還是從老百姓身上刮錢,僱人找武器才能統治老百姓。這概念就是從你口袋拿錢買槌子敲你。表面上是耍狠,但牽涉到找人、買槌子,勞動力市場、生產槌子的供應鏈也得買單,如何為整個生態系創造價值才是關鍵。搶錢、搶糧、搶娘們只能是權宜之計,搶到娘們就想包二奶了,做生意實在些,不然兩腿一伸搶到什麼都沒用。


幾年來的逆全球化將供應鏈、市場切割成兩個,甚至以後會是多個市場,國家安全與意識型態暫時凌駕於利益創造上。一場戰爭可以讓俄羅斯幾千億外匯存底凍結,一旦被認定為敵人就無法保證你的資產安全性,過去全球融通美元債務、分攤美國通膨的模式也開始出現轉變。


這轉變其中一個影響就是美國必須以利率吸引資金流入,而非過去以貿易創造美元需求,回流美元資本體系這種較低成本運作模式。高利率是雙面刃,到今年九月截止的2023會計年度,國債利息總額已經超越國防支出,佔GDP3%左右,以這速度下去到2040前後,利息支出大約就會到達GDP7%左右。7%是什麼概念?2023年度美國財政赤字佔GDP總額大約略低於7%,聯準會所估計的長期GDP成長率大約落在1.8%左右,也就是經濟增量拿來付國債利息應該都還不夠,時間拉長了賺三年能抵一年。不過真的有人在乎這數字嗎?


前面大約梳理一些概念,透過幾個數字大約抓住目前概況。缺錢的時候要借到錢,在不拿槌子敲人的前提下就是提高利率,人性會因為短期利益忽略無法拿回本金的風險。再者就是拿到貨幣、國債,只要跑得夠快持有期間還能拿利息,就算知道這利息還是借新還舊,從我口袋裡掏出來的也沒關係,玩遊戲的人夠多就能找到下一個接手者。


中國現在最夯的遊戲是原神,號稱中國第一遊戲瘋子蔡浩宇創立。遊戲裡的貨幣稱為摩拉,打怪道具、角色升級、遊戲中的生活開銷都需要摩拉,取得摩拉要靠課金儲值。想像一下如果蔡老闆突發奇想,摩拉餘額以年利率12%給你利息,原神有沒有辦法成為一個吸金工具?反正之後都要儲值,放在現金利息不高,不如先買摩拉吧!玩大一點搭配遊戲中裝備、密技、角色升級等等可進行交易的話,摩拉就更值錢了(目前原神沒有這種交易機制)!韓國人在虛擬世界中買房子就是這個概念,現在稱為非同質化代幣NFT,有別於比特幣、以太幣這些虛擬貨幣。離開原神,摩拉價值為零,但是遊戲裡大家玩得高興時,買盤永遠都在。


金融市場中,法幣跟虛擬貨幣有類似角色,眾多金融商品接近非同質化代幣。大家還在玩遊戲時利息愈高愈好,能不能還錢是不是龐氏騙局短期來說大家不在乎,能丟給下一個人就好。買摩拉可以玩原神,當下就能玩換一個爽字。買美債可以之後買到更多美債,看到帳面數字也爽。你要哪種爽?




/




【 專欄五  導引采風錄 】   

內顯其光,平淡可以絢爛 -

劉雅君


​黃坤瑛






劉雅君在40歲以前,是世俗稱羨的人生勝利組,國外留學回台工作,一路都在知名品牌外商服務,履歷非常漂亮。在法商L’Oreal化妝品公司因表現優異,被公司外派至日本品牌總部,擔任植村秀亞洲區品牌發展協理。1999年臨危受命,又被公司外派至香港,拯救當時岌岌可危的植村秀業績。在她夙夜匪懈,全力以赴下,一年半後,業績從-13% 成長到+14%。總部還組團至香港取經,聽她如何將品牌起死回生,建立商業模式。但老天開了個大玩笑。就在會議當下,她突然腦袋一片空白,接著就大哭了起來。後來雖然完成了報告,但也發現自己不對勁了。


當時的香港老闆是她生命中的貴人,讓她支薪回台休息三個月,又協助轉職回台。休息才知道,因自我要求太高,壓力太大,得了憂鬱症,每天醒來就是掉淚,不知道為什麼活著。無法見人及說話。她的人生瞬間由彩色變黑白,高峰至谷底!

 


因摔馬跟氣機導引結緣

 

因憂鬱症調回台灣工作,精神科醫師建議她放空,不要再用腦子想,這令她百思不解,一向對自己的思考及策略引以為傲,工作上的成功,就是因為她很會想,如果不要想,不就等同失去工作,失去一切!瞬間更加恐慌了起來。


在L’oreal工作了11年,很愛這個美麗的時尚產業,還有公司給予發揮的舞台。生病回台重新工作後,開始覺得以往認為理所當然的公司文化,漸漸變得不太對勁。她也開始質疑:追求工作成功,當上總經理真的是她要的嗎?孔子說40不惑,她卻更感困惑!


因為這些困惑,雅君辭去工作,到弟弟台中公司幫忙,也開始接觸身心靈相關課程,並且認識了蕭怡萍。有次她因摔馬受傷,右肩動彈不得,花了一年,遍尋名醫及民俗療法都不見效。蕭怡萍建議她加入東醫氣機導引,2016年,她就開始了這趟學習之旅!


 

一步一腳印,奠定根基


雅君笑說她運氣好,遇到台中入門班教練簡玉玲及謝神助夫妻,他倆教課按部就班,讓她奠定良好的基礎。剛開始上課時,她發揮職場伶牙利齒及批判慣性,常質疑教練為什麼要這樣做或那樣做,但不管她如何衝撞,每次上課,他倆還是從最基本的「踝膝胯,腰胸頸,肩肘腕」開始,一步一腳印幫身體扎根。她漸漸體會到,自己過去慣用頭腦,分析太多,卻未好好回到身體,一步一步慢慢做,持續做就對了,身體自會累積滴水穿石的力量!玉玲跟神助,真是老天派來的最佳教練!


雅君說,剛練功沒多久跟朋友去爬雪山,因長期穿高跟鞋,腳踝不是很有力,走到哭坡時腳踝拐來拐去,但練功二年後再爬到同樣的地點,腳踝居然不拐了!這,就是滴水穿石的功夫。



當頭棒喝,不要裝神弄鬼


在入門班練了三年基本功,2019年雅君加入台北種子班。該班學員平均年齡近70,不少人跟張老師學習逾20年,她很好奇,也很敬佩這些比自己年長許多的師兄姊,如何可以活出這樣的生命力?而且比她蹲得更低、身體也更柔軟?因此對張老師所教導的更加悉心反思。雅君期許自己可以未老防老,老了以後,可以跟這些師兄姊般有尊嚴地活著,把生命的每一天活到極致。最後可以跟張老師說的一樣,走的時候身體好好的、心情瀟灑地和世界說再見。


雅君接觸學習不少身心靈相關課程,自己現也從事相關工作,但她說張老師是唯一可以真正整合身心靈三位一體的老師,有些身心靈課程比較偏重心靈,但沒有身體做根基,無法真正的整合,真實的活在這世上。


她視張老師為生命中的貴人,張老師的心法常讓她重新思考自己的生命及價值觀,逼自己面對最醜陋、最不堪的部份。張老師總可以直指核心的揪出學生的死樣子,去哪裡找這種可以幫學生打破自己的老師?她說張老師上課講的東西,看似變來變去,其實是站在不同的維度,提出不同視野及格局的看法,有時需要很長時間的消化,用多維度的思考,方能體會背後真正的意涵。


她舉例有次她為同學們做銅鑼浴,張老師前一天還誇她做得很好,隔天卻又訓斥她不要在那邊裝神弄鬼!她滿肚子狐疑,經過半年的反芻,才終於明白張老師的用意,是要她活出真正的神聖性,而不是像一般身心靈工作者,習慣穿著飄飄白紗長衣,只是「演出」神聖的儀式感!


張老師直指人心,當頭棒喝的訓斥,其實背後蘊藏極大的愛,無非希望我們有所成長及提昇。如果不要一開始就心生抗拒——「我哪有像老師說的那樣!」——那麼,心的空間就能打開,經過一段時間的發酵,很可能就為自己開啟另一扇門,提升自己的境界及維度,她很珍惜這段共學的機緣!



活在當下,時間換取空間


雅君說剛開始上課時,好學生當慣了,每次都會認真做筆記。一陣子後,她發現回家也不會拿出來複習,記筆記的習慣,無非是腦袋的另一種執著,生怕漏聽了什麼,結果反而一直忙著寫,沒有好好進入上課情境。何不就「活在當下」,全然感受當下聽到的體悟!現在她上課不再忙著記筆記,但她說就像「見山是山,見山不是山」,哪天說不定又「見山是山」,開始認真記筆記。


另外,雅君是那種很會用腦袋想的人,但之前滿腦子想的無非是如何達成世俗界定的成就目標,如功成名就當上外商總經理,但現在比較會去思辨什麼是生命真相。她說剛離開職場的幾年,行事曆還是每天都排得滿滿的,好像要這樣才算充實。後來她才體悟到,沒有留白的時間,身體也沒有空間!



分享生命智慧,為世界帶來良善


雅君說她平時不會刻意在家練功,但如果到大自然裡,最常做「天旋地轉」。因為可以完全放空不要想,讓身體慢慢轉動,跟著大自然共振!雅君笑說剛開始完全無法感受什麼是放鬆、氣沉湧泉、任督兩脈氣機流動,但身體智慧需要時間及耐性培養,哪天突然就「噹」開悟了!她說以前做「呼吸以踵」,感覺都在刻意憋氣,最近很開心終於有感受到氣的流動!


經過生命的淬煉及練功的洗禮,雅君說她愈來愈清楚自己要什麼,不再是光鮮亮麗的履歷或賺很多錢,要活出自己的生命線,而不是生活線。她希望每天都能活得清楚明白,期許每天都能活出生命的極致,發揮影響力,與人分享生命智慧,提昇生命喜悅,並能為世界帶來良善!



採訪後記


採訪劉雅君的過程是輕鬆愉快的,她可以侃侃而談並毫無保留分享她的失落與體悟,也開心因為一場憂鬱的無常,反而讓她活出真實的自我!憂鬱症,是老天送給她的最佳「覺醒」禮物!





2023年10月12日 星期四

東醫氣機導引第212期電子報 / 每下愈況

 


【 編輯小語 】   

每下愈況


​編輯部






「道在屎尿」,大家應該都知道,這是說明「道」這個自然法則無所不在,即便是眾人避之唯恐不及的屎尿,或微不足道的磚瓦、稊稗、螻蟻,也是「德充符」——道的圓滿體現。


善長寓言的莊子為了把「道」混然一體的內容說清楚,可謂是無所不用其極了。當屎尿、磚瓦、稊稗、螻蟻都還不足以讓聽眾明白,他就用了一個最家常的比喻——家庭主婦買豬肉,要想知道豬夠不夠肥,只要摸摸最不長肉的豬腳就知道了;如果豬腳摸起來還有些肉,表示這隻豬夠肥,買!這就是「每下愈況」的典故出處。


我們學氣機導引,學無極,就是想要摸索「道」是什麼?這樣那樣的作法,如何能趨近「道」?本刊各期文章所談的,都是其中的見聞體悟;有從思想理路揣摩,有從經典尋索,更多的是從生活實踐中邊做邊改,尤其有老師同學在旁耳提面命、切磋琢磨,當你停下腳步自我感覺良好時,就一定有人會無情地踹你一腳,告訴你還早呢!你以為看見,其實根本沒看見!你以為已漸漸靠近,其實是越離越遠!


總之,聞思修行,就得時時把自己打掉,每下愈況,蹲在最低處看看自己還剩多少斤兩。否則,高談闊論,迷路了都不知道。




- - - - - - - - - - - - - - - - - - - - -   




【 如是我聞 】   

談無極的收式


文稿彙整/鄭雅靜





收功在練真實運作的內感


無極在練自我,涵蓋入定、守靜、做空幾個概念,在起式和收式兩招之間持續做空守靜,守靜做空。


起式從凝念、入定開始,定在當下凝念,定在空相。做動作的時候看空,此時眼睛的功能已經超越光的作用,憑藉腦神經「覺」的看、聽。但「定」中仍有動盪;如果不定,就容易退轉,所以必須做空。「做空」是空的運作,前提是大腦不用想,以動淬練靜,不著相,不被奪境,一切都在「境」發展,才能在自我中看見。


功夫練到昇華時進行收式。「境」不變,只有覺醒。此時任、督二脈是覺,是乾淨靈性的精神世界,沒有絲毫罣礙,當下處在空,將「合氣歸元」、「抱元守一」、「致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復。夫物芸芸,各復歸其根。」練成真實的運作。


收功在練內感、內視,看到一切的自己,這是熬煉自我,自我封存的過程,眼耳鼻舌身五感同時作用而不受其干擾。意識必須「定」而後能「靜」,靜著做動作,過程中到達定、靜、安、慮、得的致虛極。所謂「極」,指當下的極致狀態。在靜、虛、空的境中,一次又一次到達致虛極、守靜篤的當下極致。在動盪中做空守靜、守靜做空,守到靜的極致盡頭,叫做「守靜篤」。


「萬物並作」指一切動能的存在。「吾以觀復」指一切動能圍繞自己,此謂「合氣歸元」、「抱元守一」。靜能依靠動能而滋長,力量來自定、靜、安、慮、得。過程中,動盪越大,致虛極越深,空越深,靜越虛。所謂「握固靜坐」是握固真氣,鎖住一股元氣,再靜坐使之聚集,封存在靈覺中。

 


收式的格局


收式的格局是合太極,見天地,最後歸元,要把練功過程中熬練之物歸位,使其醇化,經三度醇化而後收存。古人有調產採封煉止之說,就是調藥、產藥、採藥、煉藥、封爐、止火的修煉過程。


火是意識。所謂「止火」是大腦不要想,無「有」。上丹田練神還虛,「致虛極」回到虛處的極致。中丹田練虛合道。下丹田是道法自然,最後只存道心,亦即無心、本心、真心,這股隨順本心真心的能量就是自然,所以道法自然,最後要歸到一,這是古人從形而下昇華到形而上的一套生命邏輯。


收式順序包括:一收,合氣歸元。二合陰陽,化二為一,任、督兩脈合到丹田虛無穴。然後是抱元守一。

 


合氣歸元


「合氣歸元」就是五氣朝元。世間萬物變化皆源自五行,五氣指五臟之氣,平時散居五行之位。從中醫學的觀點,人體肝、心、脾、肺、腎五臟對應木、火、土、金、水五行,各臟器有五行相生和五行相剋的因果循環關係,也有與之相應的神魂魄意志、怒恨怨惱煩。其中,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腎藏志,都是腦的活動範疇,意識的精神思維。


無極的動作都在五氣、五行。動作練到元氣飽滿後,任、督二脈同時運作,兩氣相合,動作是垂直合氣,大拇指順著胃經,沿任脈而下,氣歸到下丹田後再封爐。五指通五臟,五根手指的指端相連,融合肝心脾肺腎內氣、神魂魄意志、怒恨怨惱煩,全部歸於丹田虛無穴。守虛是意在虛處,下降為實,往上為虛。

 


二合陰陽


《道德經》云:「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門」是出入的樞機,「玄牝之門」是玄牝作用的地方。「天地根」為化生天地萬物的根源所在,應用在人體是指下丹田,是天地陰陽的根本所在。


人體有玄竅,為陰陽分判之處,所謂玄竅開來竅竅開,回到天地根,再陰陽和合。此氣開任脈、開督脈,再合一,陰陽歸到虛無穴。五感即為五心,將五識轉成五性,使之全部朝元,回到天地根,回到本源,形成一股聚合的能量,叫「五心朝元」。

 


抱元守一


人體的心包經是心主手厥陰心包絡之脈,通達大腦。開身前的任脈,開背部的陽脈,使陰陽合一到心包經,身心腦一致,從肉體昇華到精神,將所有一切都歸向元。


「元」指虛、空。「抱元」是具足一切,抱住虛無。「一」是沒有陰陽,一元復始之氣,是謂元氣。「元者,善之長也」指陰陽從此化生,叫做善。當「一」不化生的時候,在源頭則歸一,是空的能量。歸一就是「守一」,合一歸元是五指相連,歸元氣海至於守一。所以一念不生、一心不起,混沌就這麼順著道,自然存在就好。


練神還虛必須回到「一」,「一」在心中,而「元」在丹田。自性本心為空,練功到最後需要歸元,歸元需要燃燒。丹田又叫丹爐,練功是煉丹,靜是丹藥。丹藥融合後化成空,但丹田之爐卻融合了自己真相的靈魂。除此,手有勞宮穴會發熱,屬火的能量、圖騰,練到出現一炷心香,最後化成虛無,練神還虛,練虛合道,回歸丹田。道在丹中,丹在爐裡,最後道法自然,修煉到日常生活的行動。人活著,就好。




- - - - - - - - - - - - - - - - - - - - -   





【 練功筆記 】   

苦茶是苦的


​蔡育展




還記得當年我跟太太宛真一起去逛士林夜市,一時心血來潮帶她去五十年老店王記青草茶,到這邊怎麼可以喝青草茶,一定要喝店家精心熬煮的苦茶,解煩助眠退心火。宛真沒喝過苦茶,看我一杯苦茶沒幾秒就喝掉一大半,很納悶的問我:


「苦茶會不會苦啊?」

我毫不思索地回答:「不會苦啊!」


她接著也很快喝了一大口,馬上頭冒青筋眼角飆淚,嘴裡的苦茶幾乎都要噴出去了!硬生生吞下去後,她回過神來馬上破口大罵:


「你騙我!苦茶怎麼這麼苦!」


我則是一頭霧水,為了確認苦茶到底苦否,我把杯中剩下的一口氣喝光,滿確定的回答她:

「苦茶沒有很苦啊!」


一個氣到快爆炸的宛真,和一個一頭霧水的育展,這件事情多年後她還常常提出來損我,證明我是一個五感極其麻木的人。


大家應該都喝過苦茶吧,沒喝過看名字也知道苦茶一定是苦的。我跟宛真喝同一鍋苦茶,怎麼對於苦的反應可以有這麼大不同?我的舌頭中毒還是腦部病變嗎?我很確定當時身體是正常的。同樣是人類,我跟宛真喝到苦,接收到相同的味覺分子,但是在什麼地方開始產生差異?從腦神經開始、神經元連結、內分泌反應就開始有很大不同。從五感六識來說,我們的「感」相同,「識」這一部分就產生很大差異。識如何形成?先天習氣、父母遺傳、後天人、事、物各種不同經歷不斷薰習而成,多種因素交錯影響。


那小蔡我是怎麼克服苦茶這座山呢?我的父母相信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上幼稚園後,每天幫我準備一大壺精心熬製上等苦茶,告訴我苦茶不苦喝完之後就吃點心看卡通。幼小心靈裡對於點心、卡通無力抵抗,只想神速喝完享受後面快樂時光。鍛鍊日久,苦茶與快樂時光有極強連結,從小蔡的末那,我執識來看,苦茶的感進來之後,識與快樂回憶連結,那份「執」就不在苦上面了。這聽起來怎麼像被制約的狗?沒錯,蔡爸蔡媽兒子當狗養!宛真的爸媽疼女兒,不捨得讓她吃苦,喝到的就是苦茶原本的風味。對了,我從小天天喝苦茶那一段純屬虛構,其實是上輩子的事!


鬼扯一堆,以苦茶當楔子以一個真實故事簡單聊一下五感六識七執的概念。生活中每天有大量的資訊透過眼耳鼻舌身進入身心,「感」本身是訊號,但是「識」則是比對、分類、判斷後的結果,透過「執」加以確認、強化。同樣的循環重複,神經元連結更牢固,以後不用喝,聽到苦茶就苦到反胃了。



這種機制能不能改變?當時應該心念集中,對宛真下個咒語:

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  有請苦神退駕  即行 苦神 退 退 退!



不是說心能轉物嗎?心念集中物隨心轉,以念力改變宛真杯裡苦茶的味覺分子訊號!真這樣做應該當場五雷轟頂,小蔡無所來亦無所去,消失於人世間吧!


成所作智,轉識成智聽起來很拗口、難懂。但是回到前面識、執的運作模式,苦這個舌頭進來的訊號,沒有透過識、執的確認、強化,它本身是中性無心可現。感、識、執,是一個五感訊號與身心交互運作留下印記的過程,我們對於這過程有多少認識、多少把握?成所作智、妙觀察智、平等性智,看似三實為一,一體同現。如何不被五感六識七執的慣性帶著走,進入不斷重複的循環中呢?在一次一次五感六識的身心衝擊下,妙觀察體會到平等性。妙觀察必須先超越感、識慣性,經驗到它是一個法則運作,才能有一個間隙。


筋骨不斷強化,內分泌神經系統持續的校正與恆定,能讓我們對於那個間隙把握度愈來愈熟練,有足夠心力與能量觀察感、識的更多維度。耐得住苦才能感受到苦後面的甘,才能感受到苦入心解煩的身體內部運作,逐步體驗一個超越制約的存在。


什麼是練功?在五感六識七執當中不斷翻滾體驗,在一次一次的身心靈衝擊中超越制約,體驗一種把握度的提升。借用經典說法,六識出六門,於六塵中無染無雜,來去自由,通用無滯。不去壓抑或助長苦的味道,也不是練習把苦喝成甜的,需要時才喝苦茶,要小確幸就吃甜食。苦茶就是苦的。




- - - - - - - - - - - - - - - - - - - - -   




【 專欄一  體證道德經 】   

夫唯道,善貸且成

 

​文稿彙整/蔡文鈞




第四十一章

上士聞道,勤而行之;

中士聞道,若存若亡;

下士聞道,大笑之。

不笑不足以為道。故建言有之。

明道若昧,進道若退,夷道若纇。

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廣德若不足,

建德若偷,質德若渝。大方無隅,

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

道隱無名。夫唯道,善貸且成。


 


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


 「上士」是指一個真正有慧根、有毅力、謙卑、願意學習的人;一個願意為自己活過一場,追求生命本源,想要找到生命定義的人;願意用生命所有的行動,去追求自己真相的人。上士聽到對道的描述,看不見道的面向時,會馬上捲起袖子褲管,在日常生活中即刻實踐。上士是依如此的方式,進而顛覆自己、喚醒自己、不斷的改過自己,因為上士清楚的認知,「自己」是假的。有此認知之人,當他聞道,找到明燈,便會馬上高興起來去執行,懂得把自己的「我」,套進道體的運作,讓「我」慢慢的消失掉。


「中士」是指只用腦子想,用大腦研究,用嘴說,而無法行動,知道而做不到。「若存」意指好像大腦知道,「若亡」就是做不到。所學之事無法落實在生活裡,無法理解所謂「道藏萬物,無所不在」。


「下士」是指表面恭敬,內心不以為然者。下士聞道之時,也看得到道,也在道裡面,但他的反應是大笑;認為這個道,等同自己想到的道,故依舊我行我素,隨意而行,只得到了道的皮毛。



不笑不足以為道。故建言有之


若一般普通人,聞道後可以即刻了解,那麼這個道也就不夠深了。道,因為很深,所以無所不在。而道的皮毛,就足以令人快樂開心的笑。道之大,令人只要聞到道的皮毛,無須追求甚麼,無須追求物質快樂,便能很高興。下等人聞道而大笑,卻無法融入道體真正的核心所在,獲得成長。下等人無法追求那些看不見的,只能追求看得見的。而這看得見的地方,是道的外皮,並非達到成長而愉悅。「建言」是指自遠古時代所傳下來的俚語,也就是以上有關道的敘述都是古時流傳的智慧言語。

 


明道若昧,進道若退,夷道若纇


對於道的了解是看不見的,很難確認什麼狀態是「對道的明白了解」。越看不清楚,越接近、越理解,這個明,其實是「不明」——好像看不見。學越多,鍛鍊越久,卻好像離得越遠、越不明白,即為明道若昧。在對於道的探索過程中,每進一步,就更明白根本做不到,越做越退步、越做越笨;每進一格,就覺得自己更退步。進步就是退步,退步就是進步,與佛教證悟的空性是一樣的。走在道的路上,是坎坷不平的,越覺得平順,反而越不對;以為就在前面垂手可得,卻崎嶇坎坷,怎麼都學不會。

 


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廣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質德若渝


為什麼道是以上所描述的樣子呢?因爲道的樣子好似深谷黑洞,沒有底端。所有的東西都被吸進去,包括你的眼光也被吸進去,也就沒有看到的可能性,這就是「上德若谷」。看起來好像很清楚,若你遵從這個清楚,就是侮辱了自己。真是明白人,是處在一個晦暗的地方,他人無法從外形看出內含的全部真相,此即是「大白若辱」。


一直做,無所不做,卻處在永遠覺得自己做得不夠好的狀態中,即為「廣德若不足」。追求建立道的過程中,要像小偷一般,一步一步從不為人知的地方著手,即為「建德若偷」,就像練功要避免著重在外形。「質」是指實質的存在;氣已經在流動,但是處在空的狀態。「渝」就是空間,指虛空的狀態,並非真的空。虛空裡面還有東西。

 


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道隱無名


無限的空間有多大?無限的方形等同於圓,沒有邊角。活在六十兆細胞的作用裡,在六十兆細胞生生滅滅的過程中,形成了道的外形整體。當一個人只活在眾生裡,眾生的完整就等於他的整體,非常之大。眾生會一直完成,他就會隨之慢慢完成;待眾生完成,他就完成,即為大器晚成。若只在成就自己,那就是小器早成。很早就玩完了。


真正讓人學習的聲音,是聽不見的。練功時,並無鍛鍊的目標,只是在追尋「道」。道是螺旋,黑洞,是虛空。練功不在追求「有」,而是追求向內的「無」的過程。到了大象的境界,是看不見的,即使表現出來給外人看,外人也看不出其所以然,真正的大象,看似有形,其實無形。外面無形,裡面無法定義。如同沒辦法定義「道」是甚麼,僅能說是「虛空」。「名」就是定義,觀念。名可名,非常名,當你稱他甚麼,他就已經不是那個東西了。沒辦法用觀念對焦。



夫唯道,善貸且成


因此,「道」善於成全別人及萬物。而在別人及萬物當中,即成全了自己。道是隱而不見的,道布施給你,你不知道,你被成全、在成長,卻無法得知道是如何滋養著你、天地是怎麼養護著你,只覺得本來就這樣,一切都是應該的。這才是高手!要學習成為這樣的人,做久了就變成這樣的人,將帶給你無窮的力量,使你得以連接到宇宙能量,心中無恐懼。



/



【 專欄二  股海人生逍遙遊 】   

​長期債務循環轉折


蔡育展




上次用一個比較誇張聳動的標題突顯了國家發行法幣幾千年來的一個本質,合法的轉移民間財富。當溫和手段無效時就必須哄騙加暴力,極端狀況下就是純粹的暴力,只求短期達成效果。


從中國的經濟、貨幣發展史來看是如此,除了極少數懂得虛而不屈動而愈出的明君之外,資源有限而慾望無窮,原本應該是活絡經濟,催生新興產業的貨幣常常反過來對經濟活動造成壓抑與傷害。遠的來說漢武帝雄才大略,師出三十餘年,天下戶口減半,關東流民二百萬口,無名數者四十萬,打仗死不了這麼多人,人禍才有辦法。


財富要先經過生產,才能進行分配與消費,藉由權力操弄貨幣直接進行分配與消費,最終結果是財富總量反而愈來愈少。自願的等價交換機制下,受到欲望的驅使人類會提高生產力以增加獲利,財富的餅才能愈做愈大。但是當國家、權力介入後直接以掠奪方式轉移走一部分財富,在經濟體能承受的範圍內就是多交稅,超過承受範圍就扼殺了經濟體的生命力,當活下去都是問題的時候,政權更替就無可避免。中國兩千多年來就在這樣的循環中經歷政權的起起落落。


回到現在的體系,美元作為儲備貨幣,便是以全球範圍分攤美國的通貨膨脹與赤字消費。但是這種模式也帶來了全球化與國際分工,比較利益法則下各國以較有競爭優勢的商品勞務進入市場,雖然繳了鑄幣稅但是還有錢賺,世界各國也樂於參與。參加這場遊戲的主要入門票就是必須努力累積美元、美元資產,才能參與相關的貿易、金融流動。對於美國長期以貨幣慢速貶值稀釋負債,其實市場並不以為意。


中美的直接競爭帶來了轉折點。美國的赤字消費是一種溫和手段的財富轉移,但是財富的餅更大分走一些問題不大。當競爭帶來的逆全球化發展,供應鏈硬脫鉤後,全球貿易營運成本墊高,參與者會開始思考成本與收益問題便會有自保的動作出現,對於持有美元資產要求的報酬率會更高。不同於中國歷史,全球化之下對不配合成員執行哄騙、暴力手段的難度與成本高出太多。


鑄幣權的終極表現是美國債務全球融通,但是基礎是全球化的貿易與金融流動。逆全球的發展影響層面不會只有商品、勞務的生產層面,也將推動金融市場出現多極發展。如果溫和的財富轉移無效時,現在時空背景下能採用哄騙加暴力手段嗎?只能說難度高上太多,現在是國與國的博弈,而不是皇權對老百姓的單方向虐殺。


目前要維持美元的價值,穩定美債的融通順暢無法靠打打殺殺,只能靠市場機制,那就是提高報酬率。長天期美債利率去年以來彈升的速度與幅度是四十年來罕見,表面原因是通膨,深層原因是市場對長天期美債的風險溢價持續提升。債務上限、政府關門的博弈,其實也是反映赤字持續增加之下,可運用的資源將會愈來愈少。十月開始的美國下一個財政年度,可能將見到美國債務利息支出超越國防支出的時刻。逆全球化與供應鏈脫鉤,還能確保美國債務全球融通嗎?明年應該會是關鍵的一年。



/



【 新專欄登場/山腳下的蘆葦 】   

普羅米修斯的啟示  


傅冶中





張老師在課堂上極力推崇《奧本海默》這部電影,建議大家注意它的敘事手法和電影想要呈現的精神。


片子很長,3小時,電影的副名《美國的普羅米修斯》。普羅米修斯是希臘神話中的神,他因為偷了火給人類,傳給了人類技術、知識和藝術,受到天神宙斯的處罰。宙斯讓老鷹日復一日地吃他的肝臟,承受巨大的痛苦,直到永恆。奧本海默因為做出原子彈,偷了原子之火給人,結束二戰,成為時代雜誌的封面人物、美國的英雄,但又因為良心不安,擔心毀滅世界,拒絕進一步開發威力千倍的氫彈,成為美國右派的打擊對象。他被天敵史特勞斯(野獸)不停的打擊,最後終於一蹶不振,下半生鬱鬱寡歡,才62歲就過世了。


這個片子的另一個重點是印度的《薄伽梵歌》,這是影響奧本海默一生最重要的一本書,奧本海默每次遇到人生重大困難的時候,他就會從《薄伽梵歌》中找答案。片中奧本海默在和醫生情人做愛時,情人不相信他懂梵文,於是要他念一段《薄伽梵歌》,他念著「我是死亡,毀滅者」。這句話有深意。《薄伽梵歌》描述了阿周那與天神在俱盧之戰前,在戰場上的對話,當時的阿周那即將領導一場戰爭,但他看見自己的堂兄弟和很多親人都在敵對陣營,戰或不戰,勝利或失敗,他都感到難過。阿周那認為自己是「死亡、毀滅者」,他的車夫是天神,天神用了整本書的篇幅來勸說阿周那「盡到責任」,終於成功說服阿周那參戰。


有點類似的情況,奧本海默在製造原子彈之前,他就已經預估到首顆原子彈的威力可能會造成50萬人的死亡。當時大部分科學家不願參與研發,認為這是針對平民百姓的武器,世界上並沒有那麼大的軍事目標。他成功說服了大部分世界頂尖的科學家參與開發,他的說法是納粹已經在做了,他們的責任是比納粹先做出來,贏得戰爭。他心裏想的可能也和阿周那一樣,認為自己是「死亡、毀滅者」,而且他也決定要「盡到愛國的責任」,把原子彈做出來。


奧本海默出身於猶太富商家庭,他和弟弟兩人都是天才,不但是科學天才,而且是語言天才,最難的梵文、拉丁文、希臘文等等樣樣精通,德文和法文更是如母語一般。他的父母親也全心培養他們成為科學家和通才,並沒有希望他們繼承家業,家裏的財富耗盡在他們兄弟兩人身上。他年輕的時候在柏克萊大學物理系教書,年薪三千,為了鼓勵他,他父親自己幫他加薪,定期打錢給他,還買了柏克萊山上大房子,可以看金門大橋和海灣,讓他能專心工作。他的天敵史特勞斯與他父親背景類似,也是富商,電影中史特勞斯告訴奧本海默,他是賣雜貨致富,就是想要拉近彼此距離,如果不是奧本海默父母親的支持,世界上可能會少了兩位物理天才,多了兩位富商,由此也可以看出他父母親的眼界和野心。


 


奧本海默從一個不能動手的理論物理學家,管幾個學生,到成功領導曼哈頓計劃,建立國家實驗室,招募上萬員工,並在極短時間做出原子彈,他的成功除了他超級的科學能力以外,更重要的是他與人溝通的能力,他有一種直指人心的溝通能力,他在大型演講時,往往一兩個小時,全場鴉雀無聲,所有聽眾完全感染到他言語的清晰和平靜。他就像這個國家實驗室的神經中樞,憑藉著他的語言天賦,直接指揮到組織末梢的每一個人。他管的不是普通人,是全國招募來的菁英,這些科學家裏面,很多人絕頂聰明,也有一些諾奬得主,誰也不服誰,吵吵鬧鬧,但就是這樣的一群人,也可以極有效率的、在最短時間內,後發先至,造出原子彈。


奧本海默的科學能力,有個小故事,他在哥廷根大學博士論文口試的時候,考試委員們中途離場,其中James Franck (之前一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告訴友人「好險,我走的時機正好,他正準備要問我問題了!」他在哥廷根大學一年博士畢業,但他從來沒有去學校註冊過,學校不同意授予學位,教授們堅持要給他博士學位,最後學校還是聽從教授的意見,給予他學位。


奧本海默大概在1949年讀到Henry James的小說《叢林中的猛獸》,他立刻把這本小說介紹給他的朋友,他已經預感到自己也會被一隻猛獸追逐、攻擊,就如同那隻攻擊普羅米修斯的老鷹。攻奧本海默的猛獸,幾年後出現了,史特勞斯就是那隻猛獸。美國總統在奧本海默晚年時授予他費米奬章,試圖幫他恢復名譽,但他的身體和精神再也沒有恢復,在領獎後數年就過世了。


普羅米修斯們幫助了人類,但是他們的好心有好報嗎?



/



【 專欄四  導引采風錄 】   

和而不同,孔雀夫妻

余媛媛 & 莊正賢


​黃坤瑛






現迷上用AI,問AI幫我找一種動物可以用來形容夫妻之間雖恩愛,卻彼此尊重有各自的空間,AI回答那就是「孔雀」!因為孔雀是一種享有盛名的美麗鳥類,但是雄孔雀和雌孔雀會各自獨立活動,並不常一起出現。夫妻之間也許有著不同的興趣和活動,但是彼此尊重對方的空間和自由,才能讓他們的愛情更持久。感謝AI英明,找到用來形容余媛媛和莊正賢這對氣機夫妻的最佳寫照!

 


和而不同,水到渠成的因緣


余媛媛和莊正賢透過朋友介紹相識結縭,二人背景迥異,余媛媛是公務人員,莊正賢與朋友合夥開建設及營造公司,二人興趣嗜好不同,平時各有各的生活及活動空間,但卻彼此尊重,從不互相干涉。


余媛媛原在南港高中行政單位服務,2000年在公訓公報看到張老師在公訓中心開課,就毫不猶豫報名參加。除了上課可以抵公務人員進修時數,另外她從小就喜歡看武俠電影及小說,崇尚武術及太極精神,想透過導引課程學習肢體的鬆柔沉勁,又可以練習靜心入定,達到修身養性的目的,一舉數得。余媛媛從那時開始學習至今已23年,是資深學員。


莊正賢則是近三、四年前才開始追隨余媛媛的腳步,在入門班學習。因為家住基隆,如果沒其他安排,週五晚余媛媛下課很晚,莊正賢一定會親自到會館接太太回家。問他余媛媛已經練功二十幾年,為什麼沒想到早一點來練功?他說年輕時還在打拼事業,沒多餘時間;另外自己也打高爾夫球,有其他嗜好。現在年紀大了,慢慢放一些工作出去,時間變多了,也覺得要增加運動量及身體柔軟度,接送余媛媛的同時,自己也來上課,不僅可以活動筋骨,二人有共同活動,無形中增加夫妻相處時間!


問莊正賢是否如其他氣機夫妻檔,也想跟進上張老師種子班的課,多聽些心法?可能是營建工程師個性,一切講究按部就班,強調地基工程的穩健,他謙虛說等自己把基本功練好之後,再進一步來上張老師的課。

 


剝洋䓤般修練出更好的自己


未練功之前,余媛媛其實不自覺自己身體的狀況,退休前有次上課張老師提醒她要多注意一下自己的身體,不然過兩年可能就沒得救了!那時她才警覺自己身體隱藏不少問題,並下定決心要勤加練功。余媛媛51歲就已退休,退休後的生活重心及學習便以練功為主。退休後,她除了參加其他師兄姊在社大或會館開設的基本功課程,有機會也擔任不同入門班的助教,透過教學相長及不斷請益,回家雖沒花很多時間練功,無形中基本功也進步不少。現她除了上張老師兩堂種子班的課,也上識香及治療課,每週還固定跟同學相約做識香或治療等各種練習,幾乎每天都會到會館報到!


余媛媛持續練功及上課最大的動力及收穫是覺得像剝洋䓤般,自己被一層層剝開,很清楚看到自己的不足,並且知道如何修練成為更好的自己!從前的她比較自以為是,會用自己的標準及想法強加於人。她自認出發點是好的,別人為什麼不接受?剛開始常覺得是別人冥頑不靈,但在張老師的潛移默化下,比較能接受別人的不同;也體悟到自認為好的方法,不一定適用於其他人!


問莊正賢練功的收穫?他笑說身材好像變好了,但每次下課回家都腰痠背痛,可能真的是動到平常動不到的部位!他因此更堅定這是一套很棒的功法,尤其是他看到余媛媛多年來真的改變很多!



感謝生命貴人,成全更好的自己


余媛媛很感謝先生,認為先生是她這一生最重要的貴人,他像鏡子般,讓她透過生活大小事的發生及互動,不斷照見自己並學習成長。她很感謝先生這二十幾年來都很支持她在修行路上的發生及陪伴。她認為莊正賢雖然沒有聽張老師講心法,但他的言行舉止已在其中。她認為莊正賢的維度比她高,常會用比較高維的視野去觀察或處理事情,不會膠著在眼前或局部的問題。


余媛媛舉例有一次先生還特別跟女兒提及:「妳媽媽的老師,從年輕到現在,他的堅持不變」,藉以告誡女兒為人處事「專心致志」及「堅持不懈」的重要性。莊正賢說,因為自己創業,要處理大小瑣事,還要帶部屬,帶人帶心,自己要待人真誠,不計較,把握原則,另外他認為精進專業也很重要,要非常用功。職場上點點滴滴的鍛鍊,往往勝過讀書。



採訪後記:

透過這次採訪,看到這對夫妻平時看似各過各的,其實是鶼鰈情深!除了練功,夫妻倆喜歡出國旅行,行程規劃都由莊正賢負責。他說雖然自己不擅英文,因為事前已有完善的規劃,需要複雜溝通的時機不多,透過比手劃腳或Google翻譯,都還能應付自如。採訪這對夫妻,我要比平常問更多的問題,因為他們不會侃侃而談很多吊書袋的大道理,但可以體會到那已生活於道中的剛健與樸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