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12日 星期四

東醫氣機導引第212期電子報 / 每下愈況

 


【 編輯小語 】   

每下愈況


​編輯部






「道在屎尿」,大家應該都知道,這是說明「道」這個自然法則無所不在,即便是眾人避之唯恐不及的屎尿,或微不足道的磚瓦、稊稗、螻蟻,也是「德充符」——道的圓滿體現。


善長寓言的莊子為了把「道」混然一體的內容說清楚,可謂是無所不用其極了。當屎尿、磚瓦、稊稗、螻蟻都還不足以讓聽眾明白,他就用了一個最家常的比喻——家庭主婦買豬肉,要想知道豬夠不夠肥,只要摸摸最不長肉的豬腳就知道了;如果豬腳摸起來還有些肉,表示這隻豬夠肥,買!這就是「每下愈況」的典故出處。


我們學氣機導引,學無極,就是想要摸索「道」是什麼?這樣那樣的作法,如何能趨近「道」?本刊各期文章所談的,都是其中的見聞體悟;有從思想理路揣摩,有從經典尋索,更多的是從生活實踐中邊做邊改,尤其有老師同學在旁耳提面命、切磋琢磨,當你停下腳步自我感覺良好時,就一定有人會無情地踹你一腳,告訴你還早呢!你以為看見,其實根本沒看見!你以為已漸漸靠近,其實是越離越遠!


總之,聞思修行,就得時時把自己打掉,每下愈況,蹲在最低處看看自己還剩多少斤兩。否則,高談闊論,迷路了都不知道。




- - - - - - - - - - - - - - - - - - - - -   




【 如是我聞 】   

談無極的收式


文稿彙整/鄭雅靜





收功在練真實運作的內感


無極在練自我,涵蓋入定、守靜、做空幾個概念,在起式和收式兩招之間持續做空守靜,守靜做空。


起式從凝念、入定開始,定在當下凝念,定在空相。做動作的時候看空,此時眼睛的功能已經超越光的作用,憑藉腦神經「覺」的看、聽。但「定」中仍有動盪;如果不定,就容易退轉,所以必須做空。「做空」是空的運作,前提是大腦不用想,以動淬練靜,不著相,不被奪境,一切都在「境」發展,才能在自我中看見。


功夫練到昇華時進行收式。「境」不變,只有覺醒。此時任、督二脈是覺,是乾淨靈性的精神世界,沒有絲毫罣礙,當下處在空,將「合氣歸元」、「抱元守一」、「致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復。夫物芸芸,各復歸其根。」練成真實的運作。


收功在練內感、內視,看到一切的自己,這是熬煉自我,自我封存的過程,眼耳鼻舌身五感同時作用而不受其干擾。意識必須「定」而後能「靜」,靜著做動作,過程中到達定、靜、安、慮、得的致虛極。所謂「極」,指當下的極致狀態。在靜、虛、空的境中,一次又一次到達致虛極、守靜篤的當下極致。在動盪中做空守靜、守靜做空,守到靜的極致盡頭,叫做「守靜篤」。


「萬物並作」指一切動能的存在。「吾以觀復」指一切動能圍繞自己,此謂「合氣歸元」、「抱元守一」。靜能依靠動能而滋長,力量來自定、靜、安、慮、得。過程中,動盪越大,致虛極越深,空越深,靜越虛。所謂「握固靜坐」是握固真氣,鎖住一股元氣,再靜坐使之聚集,封存在靈覺中。

 


收式的格局


收式的格局是合太極,見天地,最後歸元,要把練功過程中熬練之物歸位,使其醇化,經三度醇化而後收存。古人有調產採封煉止之說,就是調藥、產藥、採藥、煉藥、封爐、止火的修煉過程。


火是意識。所謂「止火」是大腦不要想,無「有」。上丹田練神還虛,「致虛極」回到虛處的極致。中丹田練虛合道。下丹田是道法自然,最後只存道心,亦即無心、本心、真心,這股隨順本心真心的能量就是自然,所以道法自然,最後要歸到一,這是古人從形而下昇華到形而上的一套生命邏輯。


收式順序包括:一收,合氣歸元。二合陰陽,化二為一,任、督兩脈合到丹田虛無穴。然後是抱元守一。

 


合氣歸元


「合氣歸元」就是五氣朝元。世間萬物變化皆源自五行,五氣指五臟之氣,平時散居五行之位。從中醫學的觀點,人體肝、心、脾、肺、腎五臟對應木、火、土、金、水五行,各臟器有五行相生和五行相剋的因果循環關係,也有與之相應的神魂魄意志、怒恨怨惱煩。其中,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腎藏志,都是腦的活動範疇,意識的精神思維。


無極的動作都在五氣、五行。動作練到元氣飽滿後,任、督二脈同時運作,兩氣相合,動作是垂直合氣,大拇指順著胃經,沿任脈而下,氣歸到下丹田後再封爐。五指通五臟,五根手指的指端相連,融合肝心脾肺腎內氣、神魂魄意志、怒恨怨惱煩,全部歸於丹田虛無穴。守虛是意在虛處,下降為實,往上為虛。

 


二合陰陽


《道德經》云:「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門」是出入的樞機,「玄牝之門」是玄牝作用的地方。「天地根」為化生天地萬物的根源所在,應用在人體是指下丹田,是天地陰陽的根本所在。


人體有玄竅,為陰陽分判之處,所謂玄竅開來竅竅開,回到天地根,再陰陽和合。此氣開任脈、開督脈,再合一,陰陽歸到虛無穴。五感即為五心,將五識轉成五性,使之全部朝元,回到天地根,回到本源,形成一股聚合的能量,叫「五心朝元」。

 


抱元守一


人體的心包經是心主手厥陰心包絡之脈,通達大腦。開身前的任脈,開背部的陽脈,使陰陽合一到心包經,身心腦一致,從肉體昇華到精神,將所有一切都歸向元。


「元」指虛、空。「抱元」是具足一切,抱住虛無。「一」是沒有陰陽,一元復始之氣,是謂元氣。「元者,善之長也」指陰陽從此化生,叫做善。當「一」不化生的時候,在源頭則歸一,是空的能量。歸一就是「守一」,合一歸元是五指相連,歸元氣海至於守一。所以一念不生、一心不起,混沌就這麼順著道,自然存在就好。


練神還虛必須回到「一」,「一」在心中,而「元」在丹田。自性本心為空,練功到最後需要歸元,歸元需要燃燒。丹田又叫丹爐,練功是煉丹,靜是丹藥。丹藥融合後化成空,但丹田之爐卻融合了自己真相的靈魂。除此,手有勞宮穴會發熱,屬火的能量、圖騰,練到出現一炷心香,最後化成虛無,練神還虛,練虛合道,回歸丹田。道在丹中,丹在爐裡,最後道法自然,修煉到日常生活的行動。人活著,就好。




- - - - - - - - - - - - - - - - - - - - -   





【 練功筆記 】   

苦茶是苦的


​蔡育展




還記得當年我跟太太宛真一起去逛士林夜市,一時心血來潮帶她去五十年老店王記青草茶,到這邊怎麼可以喝青草茶,一定要喝店家精心熬煮的苦茶,解煩助眠退心火。宛真沒喝過苦茶,看我一杯苦茶沒幾秒就喝掉一大半,很納悶的問我:


「苦茶會不會苦啊?」

我毫不思索地回答:「不會苦啊!」


她接著也很快喝了一大口,馬上頭冒青筋眼角飆淚,嘴裡的苦茶幾乎都要噴出去了!硬生生吞下去後,她回過神來馬上破口大罵:


「你騙我!苦茶怎麼這麼苦!」


我則是一頭霧水,為了確認苦茶到底苦否,我把杯中剩下的一口氣喝光,滿確定的回答她:

「苦茶沒有很苦啊!」


一個氣到快爆炸的宛真,和一個一頭霧水的育展,這件事情多年後她還常常提出來損我,證明我是一個五感極其麻木的人。


大家應該都喝過苦茶吧,沒喝過看名字也知道苦茶一定是苦的。我跟宛真喝同一鍋苦茶,怎麼對於苦的反應可以有這麼大不同?我的舌頭中毒還是腦部病變嗎?我很確定當時身體是正常的。同樣是人類,我跟宛真喝到苦,接收到相同的味覺分子,但是在什麼地方開始產生差異?從腦神經開始、神經元連結、內分泌反應就開始有很大不同。從五感六識來說,我們的「感」相同,「識」這一部分就產生很大差異。識如何形成?先天習氣、父母遺傳、後天人、事、物各種不同經歷不斷薰習而成,多種因素交錯影響。


那小蔡我是怎麼克服苦茶這座山呢?我的父母相信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上幼稚園後,每天幫我準備一大壺精心熬製上等苦茶,告訴我苦茶不苦喝完之後就吃點心看卡通。幼小心靈裡對於點心、卡通無力抵抗,只想神速喝完享受後面快樂時光。鍛鍊日久,苦茶與快樂時光有極強連結,從小蔡的末那,我執識來看,苦茶的感進來之後,識與快樂回憶連結,那份「執」就不在苦上面了。這聽起來怎麼像被制約的狗?沒錯,蔡爸蔡媽兒子當狗養!宛真的爸媽疼女兒,不捨得讓她吃苦,喝到的就是苦茶原本的風味。對了,我從小天天喝苦茶那一段純屬虛構,其實是上輩子的事!


鬼扯一堆,以苦茶當楔子以一個真實故事簡單聊一下五感六識七執的概念。生活中每天有大量的資訊透過眼耳鼻舌身進入身心,「感」本身是訊號,但是「識」則是比對、分類、判斷後的結果,透過「執」加以確認、強化。同樣的循環重複,神經元連結更牢固,以後不用喝,聽到苦茶就苦到反胃了。



這種機制能不能改變?當時應該心念集中,對宛真下個咒語:

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  有請苦神退駕  即行 苦神 退 退 退!



不是說心能轉物嗎?心念集中物隨心轉,以念力改變宛真杯裡苦茶的味覺分子訊號!真這樣做應該當場五雷轟頂,小蔡無所來亦無所去,消失於人世間吧!


成所作智,轉識成智聽起來很拗口、難懂。但是回到前面識、執的運作模式,苦這個舌頭進來的訊號,沒有透過識、執的確認、強化,它本身是中性無心可現。感、識、執,是一個五感訊號與身心交互運作留下印記的過程,我們對於這過程有多少認識、多少把握?成所作智、妙觀察智、平等性智,看似三實為一,一體同現。如何不被五感六識七執的慣性帶著走,進入不斷重複的循環中呢?在一次一次五感六識的身心衝擊下,妙觀察體會到平等性。妙觀察必須先超越感、識慣性,經驗到它是一個法則運作,才能有一個間隙。


筋骨不斷強化,內分泌神經系統持續的校正與恆定,能讓我們對於那個間隙把握度愈來愈熟練,有足夠心力與能量觀察感、識的更多維度。耐得住苦才能感受到苦後面的甘,才能感受到苦入心解煩的身體內部運作,逐步體驗一個超越制約的存在。


什麼是練功?在五感六識七執當中不斷翻滾體驗,在一次一次的身心靈衝擊中超越制約,體驗一種把握度的提升。借用經典說法,六識出六門,於六塵中無染無雜,來去自由,通用無滯。不去壓抑或助長苦的味道,也不是練習把苦喝成甜的,需要時才喝苦茶,要小確幸就吃甜食。苦茶就是苦的。




- - - - - - - - - - - - - - - - - - - - -   




【 專欄一  體證道德經 】   

夫唯道,善貸且成

 

​文稿彙整/蔡文鈞




第四十一章

上士聞道,勤而行之;

中士聞道,若存若亡;

下士聞道,大笑之。

不笑不足以為道。故建言有之。

明道若昧,進道若退,夷道若纇。

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廣德若不足,

建德若偷,質德若渝。大方無隅,

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

道隱無名。夫唯道,善貸且成。


 


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


 「上士」是指一個真正有慧根、有毅力、謙卑、願意學習的人;一個願意為自己活過一場,追求生命本源,想要找到生命定義的人;願意用生命所有的行動,去追求自己真相的人。上士聽到對道的描述,看不見道的面向時,會馬上捲起袖子褲管,在日常生活中即刻實踐。上士是依如此的方式,進而顛覆自己、喚醒自己、不斷的改過自己,因為上士清楚的認知,「自己」是假的。有此認知之人,當他聞道,找到明燈,便會馬上高興起來去執行,懂得把自己的「我」,套進道體的運作,讓「我」慢慢的消失掉。


「中士」是指只用腦子想,用大腦研究,用嘴說,而無法行動,知道而做不到。「若存」意指好像大腦知道,「若亡」就是做不到。所學之事無法落實在生活裡,無法理解所謂「道藏萬物,無所不在」。


「下士」是指表面恭敬,內心不以為然者。下士聞道之時,也看得到道,也在道裡面,但他的反應是大笑;認為這個道,等同自己想到的道,故依舊我行我素,隨意而行,只得到了道的皮毛。



不笑不足以為道。故建言有之


若一般普通人,聞道後可以即刻了解,那麼這個道也就不夠深了。道,因為很深,所以無所不在。而道的皮毛,就足以令人快樂開心的笑。道之大,令人只要聞到道的皮毛,無須追求甚麼,無須追求物質快樂,便能很高興。下等人聞道而大笑,卻無法融入道體真正的核心所在,獲得成長。下等人無法追求那些看不見的,只能追求看得見的。而這看得見的地方,是道的外皮,並非達到成長而愉悅。「建言」是指自遠古時代所傳下來的俚語,也就是以上有關道的敘述都是古時流傳的智慧言語。

 


明道若昧,進道若退,夷道若纇


對於道的了解是看不見的,很難確認什麼狀態是「對道的明白了解」。越看不清楚,越接近、越理解,這個明,其實是「不明」——好像看不見。學越多,鍛鍊越久,卻好像離得越遠、越不明白,即為明道若昧。在對於道的探索過程中,每進一步,就更明白根本做不到,越做越退步、越做越笨;每進一格,就覺得自己更退步。進步就是退步,退步就是進步,與佛教證悟的空性是一樣的。走在道的路上,是坎坷不平的,越覺得平順,反而越不對;以為就在前面垂手可得,卻崎嶇坎坷,怎麼都學不會。

 


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廣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質德若渝


為什麼道是以上所描述的樣子呢?因爲道的樣子好似深谷黑洞,沒有底端。所有的東西都被吸進去,包括你的眼光也被吸進去,也就沒有看到的可能性,這就是「上德若谷」。看起來好像很清楚,若你遵從這個清楚,就是侮辱了自己。真是明白人,是處在一個晦暗的地方,他人無法從外形看出內含的全部真相,此即是「大白若辱」。


一直做,無所不做,卻處在永遠覺得自己做得不夠好的狀態中,即為「廣德若不足」。追求建立道的過程中,要像小偷一般,一步一步從不為人知的地方著手,即為「建德若偷」,就像練功要避免著重在外形。「質」是指實質的存在;氣已經在流動,但是處在空的狀態。「渝」就是空間,指虛空的狀態,並非真的空。虛空裡面還有東西。

 


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道隱無名


無限的空間有多大?無限的方形等同於圓,沒有邊角。活在六十兆細胞的作用裡,在六十兆細胞生生滅滅的過程中,形成了道的外形整體。當一個人只活在眾生裡,眾生的完整就等於他的整體,非常之大。眾生會一直完成,他就會隨之慢慢完成;待眾生完成,他就完成,即為大器晚成。若只在成就自己,那就是小器早成。很早就玩完了。


真正讓人學習的聲音,是聽不見的。練功時,並無鍛鍊的目標,只是在追尋「道」。道是螺旋,黑洞,是虛空。練功不在追求「有」,而是追求向內的「無」的過程。到了大象的境界,是看不見的,即使表現出來給外人看,外人也看不出其所以然,真正的大象,看似有形,其實無形。外面無形,裡面無法定義。如同沒辦法定義「道」是甚麼,僅能說是「虛空」。「名」就是定義,觀念。名可名,非常名,當你稱他甚麼,他就已經不是那個東西了。沒辦法用觀念對焦。



夫唯道,善貸且成


因此,「道」善於成全別人及萬物。而在別人及萬物當中,即成全了自己。道是隱而不見的,道布施給你,你不知道,你被成全、在成長,卻無法得知道是如何滋養著你、天地是怎麼養護著你,只覺得本來就這樣,一切都是應該的。這才是高手!要學習成為這樣的人,做久了就變成這樣的人,將帶給你無窮的力量,使你得以連接到宇宙能量,心中無恐懼。



/



【 專欄二  股海人生逍遙遊 】   

​長期債務循環轉折


蔡育展




上次用一個比較誇張聳動的標題突顯了國家發行法幣幾千年來的一個本質,合法的轉移民間財富。當溫和手段無效時就必須哄騙加暴力,極端狀況下就是純粹的暴力,只求短期達成效果。


從中國的經濟、貨幣發展史來看是如此,除了極少數懂得虛而不屈動而愈出的明君之外,資源有限而慾望無窮,原本應該是活絡經濟,催生新興產業的貨幣常常反過來對經濟活動造成壓抑與傷害。遠的來說漢武帝雄才大略,師出三十餘年,天下戶口減半,關東流民二百萬口,無名數者四十萬,打仗死不了這麼多人,人禍才有辦法。


財富要先經過生產,才能進行分配與消費,藉由權力操弄貨幣直接進行分配與消費,最終結果是財富總量反而愈來愈少。自願的等價交換機制下,受到欲望的驅使人類會提高生產力以增加獲利,財富的餅才能愈做愈大。但是當國家、權力介入後直接以掠奪方式轉移走一部分財富,在經濟體能承受的範圍內就是多交稅,超過承受範圍就扼殺了經濟體的生命力,當活下去都是問題的時候,政權更替就無可避免。中國兩千多年來就在這樣的循環中經歷政權的起起落落。


回到現在的體系,美元作為儲備貨幣,便是以全球範圍分攤美國的通貨膨脹與赤字消費。但是這種模式也帶來了全球化與國際分工,比較利益法則下各國以較有競爭優勢的商品勞務進入市場,雖然繳了鑄幣稅但是還有錢賺,世界各國也樂於參與。參加這場遊戲的主要入門票就是必須努力累積美元、美元資產,才能參與相關的貿易、金融流動。對於美國長期以貨幣慢速貶值稀釋負債,其實市場並不以為意。


中美的直接競爭帶來了轉折點。美國的赤字消費是一種溫和手段的財富轉移,但是財富的餅更大分走一些問題不大。當競爭帶來的逆全球化發展,供應鏈硬脫鉤後,全球貿易營運成本墊高,參與者會開始思考成本與收益問題便會有自保的動作出現,對於持有美元資產要求的報酬率會更高。不同於中國歷史,全球化之下對不配合成員執行哄騙、暴力手段的難度與成本高出太多。


鑄幣權的終極表現是美國債務全球融通,但是基礎是全球化的貿易與金融流動。逆全球的發展影響層面不會只有商品、勞務的生產層面,也將推動金融市場出現多極發展。如果溫和的財富轉移無效時,現在時空背景下能採用哄騙加暴力手段嗎?只能說難度高上太多,現在是國與國的博弈,而不是皇權對老百姓的單方向虐殺。


目前要維持美元的價值,穩定美債的融通順暢無法靠打打殺殺,只能靠市場機制,那就是提高報酬率。長天期美債利率去年以來彈升的速度與幅度是四十年來罕見,表面原因是通膨,深層原因是市場對長天期美債的風險溢價持續提升。債務上限、政府關門的博弈,其實也是反映赤字持續增加之下,可運用的資源將會愈來愈少。十月開始的美國下一個財政年度,可能將見到美國債務利息支出超越國防支出的時刻。逆全球化與供應鏈脫鉤,還能確保美國債務全球融通嗎?明年應該會是關鍵的一年。



/



【 新專欄登場/山腳下的蘆葦 】   

普羅米修斯的啟示  


傅冶中





張老師在課堂上極力推崇《奧本海默》這部電影,建議大家注意它的敘事手法和電影想要呈現的精神。


片子很長,3小時,電影的副名《美國的普羅米修斯》。普羅米修斯是希臘神話中的神,他因為偷了火給人類,傳給了人類技術、知識和藝術,受到天神宙斯的處罰。宙斯讓老鷹日復一日地吃他的肝臟,承受巨大的痛苦,直到永恆。奧本海默因為做出原子彈,偷了原子之火給人,結束二戰,成為時代雜誌的封面人物、美國的英雄,但又因為良心不安,擔心毀滅世界,拒絕進一步開發威力千倍的氫彈,成為美國右派的打擊對象。他被天敵史特勞斯(野獸)不停的打擊,最後終於一蹶不振,下半生鬱鬱寡歡,才62歲就過世了。


這個片子的另一個重點是印度的《薄伽梵歌》,這是影響奧本海默一生最重要的一本書,奧本海默每次遇到人生重大困難的時候,他就會從《薄伽梵歌》中找答案。片中奧本海默在和醫生情人做愛時,情人不相信他懂梵文,於是要他念一段《薄伽梵歌》,他念著「我是死亡,毀滅者」。這句話有深意。《薄伽梵歌》描述了阿周那與天神在俱盧之戰前,在戰場上的對話,當時的阿周那即將領導一場戰爭,但他看見自己的堂兄弟和很多親人都在敵對陣營,戰或不戰,勝利或失敗,他都感到難過。阿周那認為自己是「死亡、毀滅者」,他的車夫是天神,天神用了整本書的篇幅來勸說阿周那「盡到責任」,終於成功說服阿周那參戰。


有點類似的情況,奧本海默在製造原子彈之前,他就已經預估到首顆原子彈的威力可能會造成50萬人的死亡。當時大部分科學家不願參與研發,認為這是針對平民百姓的武器,世界上並沒有那麼大的軍事目標。他成功說服了大部分世界頂尖的科學家參與開發,他的說法是納粹已經在做了,他們的責任是比納粹先做出來,贏得戰爭。他心裏想的可能也和阿周那一樣,認為自己是「死亡、毀滅者」,而且他也決定要「盡到愛國的責任」,把原子彈做出來。


奧本海默出身於猶太富商家庭,他和弟弟兩人都是天才,不但是科學天才,而且是語言天才,最難的梵文、拉丁文、希臘文等等樣樣精通,德文和法文更是如母語一般。他的父母親也全心培養他們成為科學家和通才,並沒有希望他們繼承家業,家裏的財富耗盡在他們兄弟兩人身上。他年輕的時候在柏克萊大學物理系教書,年薪三千,為了鼓勵他,他父親自己幫他加薪,定期打錢給他,還買了柏克萊山上大房子,可以看金門大橋和海灣,讓他能專心工作。他的天敵史特勞斯與他父親背景類似,也是富商,電影中史特勞斯告訴奧本海默,他是賣雜貨致富,就是想要拉近彼此距離,如果不是奧本海默父母親的支持,世界上可能會少了兩位物理天才,多了兩位富商,由此也可以看出他父母親的眼界和野心。


 


奧本海默從一個不能動手的理論物理學家,管幾個學生,到成功領導曼哈頓計劃,建立國家實驗室,招募上萬員工,並在極短時間做出原子彈,他的成功除了他超級的科學能力以外,更重要的是他與人溝通的能力,他有一種直指人心的溝通能力,他在大型演講時,往往一兩個小時,全場鴉雀無聲,所有聽眾完全感染到他言語的清晰和平靜。他就像這個國家實驗室的神經中樞,憑藉著他的語言天賦,直接指揮到組織末梢的每一個人。他管的不是普通人,是全國招募來的菁英,這些科學家裏面,很多人絕頂聰明,也有一些諾奬得主,誰也不服誰,吵吵鬧鬧,但就是這樣的一群人,也可以極有效率的、在最短時間內,後發先至,造出原子彈。


奧本海默的科學能力,有個小故事,他在哥廷根大學博士論文口試的時候,考試委員們中途離場,其中James Franck (之前一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告訴友人「好險,我走的時機正好,他正準備要問我問題了!」他在哥廷根大學一年博士畢業,但他從來沒有去學校註冊過,學校不同意授予學位,教授們堅持要給他博士學位,最後學校還是聽從教授的意見,給予他學位。


奧本海默大概在1949年讀到Henry James的小說《叢林中的猛獸》,他立刻把這本小說介紹給他的朋友,他已經預感到自己也會被一隻猛獸追逐、攻擊,就如同那隻攻擊普羅米修斯的老鷹。攻奧本海默的猛獸,幾年後出現了,史特勞斯就是那隻猛獸。美國總統在奧本海默晚年時授予他費米奬章,試圖幫他恢復名譽,但他的身體和精神再也沒有恢復,在領獎後數年就過世了。


普羅米修斯們幫助了人類,但是他們的好心有好報嗎?



/



【 專欄四  導引采風錄 】   

和而不同,孔雀夫妻

余媛媛 & 莊正賢


​黃坤瑛






現迷上用AI,問AI幫我找一種動物可以用來形容夫妻之間雖恩愛,卻彼此尊重有各自的空間,AI回答那就是「孔雀」!因為孔雀是一種享有盛名的美麗鳥類,但是雄孔雀和雌孔雀會各自獨立活動,並不常一起出現。夫妻之間也許有著不同的興趣和活動,但是彼此尊重對方的空間和自由,才能讓他們的愛情更持久。感謝AI英明,找到用來形容余媛媛和莊正賢這對氣機夫妻的最佳寫照!

 


和而不同,水到渠成的因緣


余媛媛和莊正賢透過朋友介紹相識結縭,二人背景迥異,余媛媛是公務人員,莊正賢與朋友合夥開建設及營造公司,二人興趣嗜好不同,平時各有各的生活及活動空間,但卻彼此尊重,從不互相干涉。


余媛媛原在南港高中行政單位服務,2000年在公訓公報看到張老師在公訓中心開課,就毫不猶豫報名參加。除了上課可以抵公務人員進修時數,另外她從小就喜歡看武俠電影及小說,崇尚武術及太極精神,想透過導引課程學習肢體的鬆柔沉勁,又可以練習靜心入定,達到修身養性的目的,一舉數得。余媛媛從那時開始學習至今已23年,是資深學員。


莊正賢則是近三、四年前才開始追隨余媛媛的腳步,在入門班學習。因為家住基隆,如果沒其他安排,週五晚余媛媛下課很晚,莊正賢一定會親自到會館接太太回家。問他余媛媛已經練功二十幾年,為什麼沒想到早一點來練功?他說年輕時還在打拼事業,沒多餘時間;另外自己也打高爾夫球,有其他嗜好。現在年紀大了,慢慢放一些工作出去,時間變多了,也覺得要增加運動量及身體柔軟度,接送余媛媛的同時,自己也來上課,不僅可以活動筋骨,二人有共同活動,無形中增加夫妻相處時間!


問莊正賢是否如其他氣機夫妻檔,也想跟進上張老師種子班的課,多聽些心法?可能是營建工程師個性,一切講究按部就班,強調地基工程的穩健,他謙虛說等自己把基本功練好之後,再進一步來上張老師的課。

 


剝洋䓤般修練出更好的自己


未練功之前,余媛媛其實不自覺自己身體的狀況,退休前有次上課張老師提醒她要多注意一下自己的身體,不然過兩年可能就沒得救了!那時她才警覺自己身體隱藏不少問題,並下定決心要勤加練功。余媛媛51歲就已退休,退休後的生活重心及學習便以練功為主。退休後,她除了參加其他師兄姊在社大或會館開設的基本功課程,有機會也擔任不同入門班的助教,透過教學相長及不斷請益,回家雖沒花很多時間練功,無形中基本功也進步不少。現她除了上張老師兩堂種子班的課,也上識香及治療課,每週還固定跟同學相約做識香或治療等各種練習,幾乎每天都會到會館報到!


余媛媛持續練功及上課最大的動力及收穫是覺得像剝洋䓤般,自己被一層層剝開,很清楚看到自己的不足,並且知道如何修練成為更好的自己!從前的她比較自以為是,會用自己的標準及想法強加於人。她自認出發點是好的,別人為什麼不接受?剛開始常覺得是別人冥頑不靈,但在張老師的潛移默化下,比較能接受別人的不同;也體悟到自認為好的方法,不一定適用於其他人!


問莊正賢練功的收穫?他笑說身材好像變好了,但每次下課回家都腰痠背痛,可能真的是動到平常動不到的部位!他因此更堅定這是一套很棒的功法,尤其是他看到余媛媛多年來真的改變很多!



感謝生命貴人,成全更好的自己


余媛媛很感謝先生,認為先生是她這一生最重要的貴人,他像鏡子般,讓她透過生活大小事的發生及互動,不斷照見自己並學習成長。她很感謝先生這二十幾年來都很支持她在修行路上的發生及陪伴。她認為莊正賢雖然沒有聽張老師講心法,但他的言行舉止已在其中。她認為莊正賢的維度比她高,常會用比較高維的視野去觀察或處理事情,不會膠著在眼前或局部的問題。


余媛媛舉例有一次先生還特別跟女兒提及:「妳媽媽的老師,從年輕到現在,他的堅持不變」,藉以告誡女兒為人處事「專心致志」及「堅持不懈」的重要性。莊正賢說,因為自己創業,要處理大小瑣事,還要帶部屬,帶人帶心,自己要待人真誠,不計較,把握原則,另外他認為精進專業也很重要,要非常用功。職場上點點滴滴的鍛鍊,往往勝過讀書。



採訪後記:

透過這次採訪,看到這對夫妻平時看似各過各的,其實是鶼鰈情深!除了練功,夫妻倆喜歡出國旅行,行程規劃都由莊正賢負責。他說雖然自己不擅英文,因為事前已有完善的規劃,需要複雜溝通的時機不多,透過比手劃腳或Google翻譯,都還能應付自如。採訪這對夫妻,我要比平常問更多的問題,因為他們不會侃侃而談很多吊書袋的大道理,但可以體會到那已生活於道中的剛健與樸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