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12日 星期一

東醫氣機導引第208期電子報 / ​香醇氣化

 【 編輯小語 】   

香醇氣化


​編輯部






一生懸命的現代茶人總結唐代盧仝〈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俗稱〈七碗茶歌〉)的觀點,而歸納出好茶的四個條件是:香、醇、氣、化,跟導引香道的三個層次:味道、氣、境界,頗有相契之意。放諸人生世事,大抵也不脫這個範疇。


品茶而品其香、醇,跟品香聞其味,都還是感官的覺受。感官覺受,以現代工藝技術,人為造作,輕而易舉。台灣製茶技術爐火純青,消費者喜歡什麼,都可以做出來,包君滿意。時人飲茶,先講究香,再論回甘,評論、比賽,自然也如此迎合消費口味,可嘆的是,茶的本質價值為何,反倒不受重視了。


好茶好香的本質內涵豐富,香醇回甘是基本條件,但真要計較,就不會在這裡論高下。就像一個人的儀表談吐行事作為,都算是顯而易見的「好」,再往內探,談到「氣」——影響力、作用力;「化」——韻清而沁,化散周遍,神清氣明,如春夜好雨,潤物無聲——那就是境界了。


境界,就像無極,還未抵達,再精妙的言語描述,都無法碰觸到它,只有到了,會心一笑,自己知道,會心者知道。其他,說什麼「黃鐘毀棄,瓦釜雷鳴」,滿大街說大話自吹自捧的,說者聽者自己開心就好,知「道」的人,且尋個隱僻處,閒坐地,天地開闔,四時流轉,各安其位。本來就這樣。




-   -   -   -   -   -   -   -   -   -   -   -   -   -   -   -   -   -   -   -   -   




【 如是我聞 】   

動中守靜,讓「覺」醒來


​文稿彙整/鄭雅靜







記憶感覺,不記憶認知

 

人腦會把外界訊息轉為記憶,有感覺記憶、短期記憶和長期記憶之別。記憶的運作是神經細胞活動的電子脈衝,經神經元彼此相接的突觸,神經遞質依訊號傳遞方向進行溝通聯繫。訊息停留短暫時間叫短期記憶,再到海馬迴,儲存成長期記憶。


簡單的說,感覺記憶是幾十秒就稍縱即逝的記憶,用過就丟。短期記憶會依訊息的意義來延續記憶,但儲存量有限,如登錄手機號碼、流水帳的工作記憶或臨時抱佛腳的背誦等,短期記憶在事件完畢後就會消失。長期記憶就不同了,在累積過程充滿了「識」的認知,人只要一認知,就會經由腦神經元在區塊中記住,再讓身體的體神經去執行。知識就是記憶的內容,有個人的經驗,也有眾人集體的回憶和經歷。


其實「識」是很固執的自我。譬如味道,不同的人可能喜好不同的氣味,大腦把嗅覺連結到人事物所產生的長期記憶。當鼻嗅球的感覺記憶發揮:哇,好香!大腦一歡喜,就把這個記憶轉到短期記憶;繼之,腦的「識」知道沉香的價值換算屬於昂貴,又繼續轉成長期記憶。

 


先入定,再守靜


但人要練到意本身,卻不能通過「識」的認為,必須入定,讓靜出來。那麼,要如何入定?一切想法要進入自己此刻的當下,定住念頭,沒有想法,不能讓大腦的念頭散逸到眼耳鼻舌身五感的世界,而要把眼耳鼻舌身通通定在當下,叫入定。因為物質一攝入就會產生波動,從波粒二相性來看,波是因,包是果,人若對焦就形成認知的物質,若不對焦認知就會演變成能量。如果動作變成長期記憶,都在外形,人會跟著認知中的正解或標準,隨長期記憶而下運動神經指令,而不是用感覺記憶做動作就麻煩了。


當眼睛不投向而能看,耳朵不投向而能聽,鼻子不投向而能聞,一切都只是能量進入而不會起心動念,如同香道不是聞味道或進行識的認知,而是一種感受、一種情境,也是學習靜的本然狀態。如此聞香是在聞氣,氣是一種作用力。所以要先入定,讓靜本身出來。

 


動中守靜,讓「覺」醒來

 

練過無極的人都知道,無極的每個動作都不一樣。做第一個動作,第二個動作一接續,馬上就忘了第一個動作;第三個動作一流過,隨即就丟了第二個動作;俟到做第四個動作時,渾然已忘了第一、第二、第三個動作。如此三番二次的記了又忘、記了又忘…,動作始終都處在一種打散的狀態。


所謂感覺你的感覺,「覺」不需要去感,「感」是特意做出某種感覺;用「感」去追求「覺」無異是緣木求魚,因為覺本來就在,覺是醒來的,叫覺醒。無極在訓練感覺的記憶,而非皮質的長期記憶,感覺只在當下,所以先形成感覺,前提是停止「識」,練出「覺」的能力——覺察力、覺能,回到真意的狀態。若能入定,靜自會形成覺的性質,讓覺性出現。


當動作一次又一次到達感覺就止,不轉向短期記憶甚至長期記憶,感覺會越來越膨脹。正因為忘了,所以必須再感覺,當記憶持續膨脹之際,動作在雷同處卻有所不同,就會持續發生不同的感覺。感覺是動作的探索過程,我們是感覺而學會無極的動作,大腦的狀態是靜的,所以是用動來淬練靜,動中守靜,在不斷地做空中,而靜不空,是做空、守靜,人就會一直處在覺的變化中,最後只要一感覺就會做動作,在「境」上發展形成「空」的運作。



起式的動作要訣


「覺」醒過來後,從入定開始練習,入定而後靜。人在了無身體動作的過程中進入本然態,亦即所有念頭都在當下凝念——入定。在動盪中守住靜,守到靜的極限就是「守靜篤」。經此一靜,腦細胞直接靜下來,動作才開始起式。


 

一、開腳,一分為二,橋流水不流水

 

先提右腳,覺到每一根腳趾,從腳大拇指循序二腳指、三腳趾、四腳趾到小指,用意念帶著氣,由腳底外緣繞到腳跟,這是身體波動到全身,流動到內緣到湧泉。尾閭中正,身體不能歪斜。


再從右腳跟盪回,藉離心力重心到左腳;再往內旋,膝蓋往內的感覺;內扣,才不會傷膝蓋。鬆開右腳的大拇指後,身體再回正;膝蓋不超過腳尖,氣會到腳底。務必先感覺到腳底的氣的作用後,從腳底的感覺凝聚,感覺到湧泉與百會之間的兩條線,用意念將百會、湧泉兩點拉開。亦即,在功能作用上不耗能而拉開兩點的距離,一切皆由意,而能輕鬆達到身體空間的位移變化。


然後,從腳底到百會,身體會逐一拉開。在動作中逐一理解流動經過身體哪些部位,身體不能出現任何突兀或彎曲處,所經之處的受力點都必須平衡,腳底狀態決定了受力點的平衡與否。


起式一分腳的右腳往右打開,左腳同時向左開,是橋流水不流狀態。右腳往右方移動的動能,也會讓左腳產生同時往下的力學;腳越打開,向下的垂直力越遠,形成向量,座標,也形成矩陣。除此,開腳的動能產生一分為二,叫分腳。左、右腳要平衡,這是陰陽兩儀,有了垂直力的發生,才產生水平的寬度,這是奧妙所在。



二、虛實生變化

 

再慢慢開始,當身體動作一分為二,分太極,生兩儀,繼而檢視全身從頭到腳的空間,開始手腕的動作,通過全身能夠轉動到哪裡的感覺,感覺就到那裡去,陰陽持續在「空」中變化,一切都是虛實的變化。


無極的動作沒有形,任何動作都能在做空裡形成。就像千年出土的《道德經》可以讀通後斷字、斷句賦予詮釋。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不斷的生生不息。人在動能中還原到最後一還是一,二還是二,三還是三。三生萬物,萬物即萬物,自己就是萬物本身。「一」就是一本身,「二」就是二本身,道在一一、二二、三三中,完全都存在。「一」等於「二」是道的存在,因為箇中只有覺醒,覺醒是身體的真相,內心的真相,也是識的真相。




-   -   -   -   -   -   -   -   -   -   -   -   -   -   -   -   -   -   -   -   -   





【 練功筆記・之一 】   

格物致知,知行合一

養老,養其用


​莊朝傑






編按:本文原發表於班級群組,張老師閱後妙批:「格物有為,致知無為!格物存善去惡,致知任由本心!」


養老


人從出生開始,體內毎一個細胞就逐漸老化,雖然大多數細胞都有新分化的細胞替換衰老的細胞,但仍是一種「老」的形式,畢竟分化替補的速度與品質會逐漸變差,何況另有一些組織細胞只能變老死亡,永遠無法更換。衰老表現在體內器官的結構、生理機能、外觀、行動以及心理層面,「老」雖然在以上各方面透露蹤跡,但決定性的轉捩點是「心老」,也就是自認為「我力不從心、我確實老了」,或是親友生病、死別的暗示。如何延緩「心老」的發生,是「養老」的主要目標。


人們對於「老」的應對方式大概可分成三種類型:

1. 認命型:

心的堅固性很低,一到退休年齡或普世認定「老」的年紀,或生活能力(體力、記憶力)無法如願,心就投降於「老」,只能沈浸在榮耀與悔恨的回憶裏,拒絕新事物的接觸,抓著逐漸流失的生活能力,終將被社會前進的巨輪壓縮其生活的空間。


2. 代償型:

當發現「老」的表徵,心仍然可以不服老,但卻以他種方式遮掩,高比例的旅遊或社交活動(插花、土風舞、勞作、烹飪⋯)宣示自己依舊具有活力,仍然過著有品質的生活。活動本身或旅遊並沒有錯,但不能成為主體,畢竟它們對於「養老」沒有助益,而且「活動頻度」的多少,恰恰透露其內心不安的程度,其實這也算是「心老」。這些活動之所以對「養老」沒有幫助,是因為它們只是追求五感(眼耳鼻舌身)的樂趣,增長「知性」的精彩與刺激,掩飾「老」的訊息,對「心與意識」的安定少有幫助。因為「老」的過程是一種「捨」的本質,但這些活動將會增加「待捨」的量,增添「養老、安老」的難度。


3. 利人利己型:

心要「知老」、「服老」,但是要「發揮老」。「老」雖會逐漸失能,但要發揮剩餘的能力以創造功用,無私地利益他人,如:讓人免於痛苦;讓人得到安慰或快樂;讓人知識、能力、事業的成長;甚至助人心靈的提升,這些都是利他的事,同時我們也可以從中體會對方的快樂、成長,獲得「隨喜(跟隨對方一起快樂)」的快樂,所以也是利己。能夠體證自己剩餘的價值,接受「自己的能力逐漸流失」,但依然做個「有用」的人,這才是正確的「養老」模式。它不是讓我們的「五感」獲得「樂趣」,不會養大我們的「識性」,當然也不會增加「老、捨」的困難度。



處虛


在功法中;在無極的每一分式裏,都「同時」存在「重心所在;實」和「非重心所在;虛」的部分,且兩者「相對應地」存在著,我們意念必須著重在「不是重心所在」的那部分(處虛)。


在修養中,必須專注在自己的缺點及弱勢方面,「減少或消除」缺、弱點,比「增強」原有的優點,更有助於整體修養的提升。


與人相處之道,必須讓自己處於謙卑低微之處(處虛),則可減輕前進的阻力,也有較多磨練的機會。


 

格物致知


「格物」是探求外在事物的原理法則,但事物「真實的本質」是不變的,所以我們探求的其實是自己內心的意識和念頭,所謂「看到對方就是看見自己」。格物;確切地說是藉著「對外境的看法」以剖析「自己的意念」。


「致知」應該有兩種解釋:


1. 經由「格物」可以將我們的「知識」擴展到「極致」,對萬事萬物瞭若指掌,所明白的事物極多,且極深。


2. 致,就是到達;知,就是智慧。藉著「格物」了解自己所有作為、思想的最源頭,內省並修正,終能對萬事萬物的認知不受意識妄念的影響,成就「究竟智慧」,只有觀、受、覺,沒有自我所做的「分別」,所謂「轉識成智」。


所有修行均需經過「信、解、行、證」步驟,解行並重,知行合一。先將個人修好,是「誠意、正心、修身」,繼而擴展至身外的人事物,以達「齊家、治國、平天下」。

 

附錄    王陽明(守仁)偈語:

無善無惡;心之體,

有善有惡;意之動,

知善知惡;是良知,

存善去惡;為格物。


與大家共參!



/



【 練功筆記・之二 】   

自在學老,享受孤獨


​林麗惠






十多年前因緣際會接觸氣機導引,當時的我由於車禍受傷沒有得到妥善治療,一段時間下來走路姿勢受影響,也因代償而讓身體總是不舒服。有位讀書會的朋友曾練過氣機導引,她說練「交疊鬆身」應該會很有幫助,於是我找到了會館,很幸運通過張老師面試,開始來上課。


原本先生打賭說:我不到半年就不會再繼續練功了。沒料到,練功讓我車禍的後遺症改善許多,不必到醫院做復健,也讓身體越來越好,轉眼間,十幾年也就這麼過去了。我很慶幸自己堅持了下來,從原本的三早班轉換為二早班,直到現在,每周來會館上課都還是我最期待的時光。在這固定的練功時間裡,每次走進電梯心就會靜下來,因為我知道練功會讓身體鬆開來、讓心安定。除此之外,也很期待每周都能夠和同學們相見,我總覺得班上同學每個人身上都有讓我佩服與學習的地方。


結婚之後我一直是個家庭主婦,來練功發現班上同學們各有專長,對比之下覺得自己什麼都不會、沒自信。同時我也發現:有些師兄姐能持續練功這麼多年,他們一定有值得我學習的地方。練功遇到想打退堂鼓時,師兄姐就是激勵我向前的最大動力。比如玉玲師姐和神助師兄,年輕時就投入練功立志自救救人,十多年來他們每個周二大清早從台中出發到台北上課,不但提早抵達,還幫大家整理環境、自主練功時帶領大家複習功法,這份毅力與服務的精神,讓我深感佩服。還有崑宗師兄、明美師姐,年紀這麼大了都還是堅持練功,努力的精神也是我的榜樣。


張老師教導的心法、功法對我的影響特別深遠。沒來練功之前,生活與交友圈可說是非常舒適,大家都很照顧我,因此也比較依賴別人。練功,讓我有機會走出舒適圈,膽量也變大了,參加三天兩夜成長營的經驗尤其難忘。記得張老師曾說:三天兩夜成長營能超過十次就很不簡單,回顧這十多年,我只有第一年沒有參加,每次都有好多收穫。在活動中可以看到老師準備內容的用心以及企畫團隊的創意。記得有一次在淡水福容飯店的蒙眼行禪,原本擔心到不行,結束前卻欲罷不能,感謝老師帶領我們超越自己的恐懼。還有一次在活動中把道德經融入到功法動作裡,真的很棒。有一年去屏東參加三天兩夜,前往練功場地的小路有點崎嶇,世薇師姐主動牽起我的手、扶持著我,這一幕至今仍不時浮現在腦海,一切如此自然而然,讓我感受到在氣機導引大家庭中,大家都有照顧旁人的真心誠意,牽繫著彼此之間的情誼。身為家庭主婦,平日我都是以家人為重心,來練功之後,自己漸漸學習放下一些東西,不必總是把心掛在家人身上,而是學習把自己活好。


練功讓我活得更自在,可以過自己想過的生活。如果不是來練氣機導引,我想自己大概就跟一般歐巴桑一樣過。十幾年下來,周圍朋友也覺得我成長許多。我觀察自己最大的改變是:過去總是以大家的意見為意見、配合大家,現在我會把時間留給自己去做自己想做的事。以前不敢自己一個人在家過夜,現在的我不再沒有安全感,不需要依附別人,遇到事情會比較淡定,心波也比較安定,對事情的發生比較能夠冷靜分析,心性比較沉著,較不會如往常容易慌亂,跟先生的相處,也比較會適時適地提出自己的看法,先生也覺得我有成長。張老師上課的內容,與同學們談話的內容,總是能帶給我許多正能量,漸漸地我感到去其他一些團體的談話內容比較沒有具體的意義,也讓我學習捨掉一些朋友,加上學習品香,我很開心現在的自己可以享受孤獨的自在感。


幾年前平台的明華師姐要我擔任班長,當時我以為當班長很單純,沒多想就答應了。後來才意識到當班長是一個責任,有責任就有壓力。有時候也會為這個壓力產生煩惱,卻發現壓力也是促使我成長的動力,幾年下來的收穫是為了別人做一些事自己也感到很開心,而且班上的同學大家相處融洽,隨時都可以互相尊重互相包容,尤其對我特別的寬容與體諒,深表感謝!


老師說大家要一起變老。十多年的學習歷程,很慶幸自己能開心學老,讓自己的身心越來越安定,加上品香,動靜都有,還有許多同學相伴,實在幸福!雖是我進入東醫氣機導引大家族的機緣較晚,但能彼此相識、相知相惜,深感榮幸。特別要感謝張老師的教導⋯⋯



/



【 練功筆記・之三 】   

把自己活出光芒


​謝式冰






年紀越大,我們的心就要像營火一樣隨時撥一撥,讓它產生熊熊的熱情,你就會越活越有力量。


當你靜下來,就會找到你心裡面那個想要完成的拼圖 。


雪山坑會館的空氣,還有來到這裡的同學們,都是小小的能量,聚在一起時,你都不知道能夠產生多麼不可思議的事情啊!雖然用烏托邦來形容,好像還不太一樣,但是來這裡就有點像人間的天堂 ,它讓你忘憂,它讓你得到心靈上面的灌溉,帶著滿滿的能量,再回到吵雜的人間。


你可以想像有這麼一個地方可以啟發你嗎?一次一次來,再一次一次裝滿滿的能量回家,我一次一次笑得越來越開心!心花朶朶開,啊!我終於體會到了!


學氣機導引一開始,你就要設法讓跟你關係親近的人理解,如果他們能夠跟你一起投入,那真的是老天保佑!


因為氣機導引不是一個人的修煉,可以說是擴及到全家!它有一種力量,跟你生活親近者如果不進來,在裡面修行的人,會非常辛苦!


這個辛苦是,像我經歷了20多年,發生了種種歷練才真正了解!


但是既然發生了,你就把自己活出光芒,給你的家人看!這是一條漫漫長路,但是我現在認為是值得的!


只能說,你每天選擇投入這個身體的工程,來提升你的維度及廣度吧!


我們投入練功,大家都從青壯年到銀髮老年,你再怎麼保養,身體的機能還是會隨著年紀增長,感覺時不我予,很容易就把精神用光,你就會覺得累!


現在很多高科技產品能夠幫你的體能修護,讓練功加乘!你更有精神深入鑚研如此博大精深的身體秘笈!


那真的是老天賞賜,多麼逆齡美好的事情啊!



編按:本文作者謝式冰即將在本會漢口街會館開課,目前預計是週三下午,敬請密切注意開課日期,並預留檔期




-   -   -   -   -   -   -   -   -   -   -   -   -   -   -   -   -   -   -   -   -   



【 專欄一  導引香道 】   
香道的境界


​文稿彙整/識香課整理小組








導引香道的訓練有三個階段、三個層次,一聞味道、二聞氣、三聞境界。識香課從一開始,我們先認識各產區各品類的香,學會分辨它們的特色與差異。接下來,我們強調聞其氣而不聞其香,氣,就是作用力。也就是說,我們聞的不再是對沉香的認知,而是一種感受、一種情境。這個經驗積累到自然而然、不思而能時,聞香的境界,也就不遠了。
 
比方說,你曾在一個微雨的冬日早晨聞香,那個美好的片刻,讓你充滿由衷的感恩,從此,這個香氣就乘載著那個早晨的一切,儲存在大腦的杏仁核裡,每當你再聞到那個香氣,你的感覺記憶連結到海馬迴,它就會從杏仁核把那個情境召喚出來,讓你彷彿回到當時,即便今時已非當日。就像蘇東坡、黃庭堅和李清照,他們在遭逢大難時,只要有沉香為伴,過去曾經擁有的一切美好,就隨時都能重現,造次顛沛,就都可以過得去了。

所謂「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異空,空不異色」。一切的現象、事件,都包含不可見的「空」和可見的「色」,波粒二相同時存在;一件事情發生了,就看你是看「空」(波),還是看「色」(粒)。我們的認知,型塑我們的處境;把壞的、不幸的認知坍縮掉,就可以在同樣的事件中,看到上帝的祝福、生命的莊嚴。其實,不論你怎麼看,都只是一種波動的存在,你的想法,就是一種波動。你坍縮了什麼,就剩下另一面的你。好、壞,憂傷和快樂,都是一體兩面的同時存在。
 
我們從星洲、海南、越南、惠安,一直聞到土沉,學會判斷各產區的香及其結香的因由和所呈現出來的香氣特質。體察過豐富的經驗法則,在大腦皮質累積了大量關於沉香氣味的長期記憶。並且,那些氣味印記產生的作用力,讓快樂、年輕、喜悅、慈悲、感恩的感覺,儲存在杏仁核中,如此,你就可以創造自己的命運,決定自己要活在怎樣的情境中。

到了這個層次,也還沒能真正從幸與不幸、好與壞的二元對立中解脫,真正的解脫是不在好也不在壞,楚河漢界已不存在。聞香要到達泯除楚河漢界的層次,就得提高境界。境界不夠,難免落入一邊;境界高,兩邊都在你之下。

境界是什麼?比方說,在國外被扣,要求我提出對等代價交換。我覺得那個人的心態其實是我的一部分,所以我不會生氣。假如我討厭他,答應他的要求,表示我也會利用職權勒索人。假如他是人性之必然,是那個生態運作的律則,這一切不就是應該的嗎?再說了,假如我把他看作是我的某一面,而我知道這樣的我連我自己都覺得討厭,我就會發誓不把這一面表現出來。所以,從這個事件得到幸福、快樂、滿足的人是誰?是我!但我看起來是被K、被勒索!我把壞塌縮掉,變成我的好,結果是贏是輸?

每個人都有這種能力,只是沒有經過訓練而已。導引香道課一步一步把大家引到這裡,讓大家對「境界」有系統性的感受。因為境界不是一種做法,而是感受的邏輯。除了實務的練習,還要運用大腦解剖學的原理,你才能真正有這個道行。當然,你自己也要夠努力,我只是藉沉香來啟發你的覺知,不代表聞了沉香就可以提高境界。
 
透過交叉聞等級不同的香,你會感覺到什麼呢?你能不能在壞中看到好?在那些氣味中看到自己?到此,就已經不是聞香的氣味,而是聞自己的氣味,在他人身上看到自己。有了這個本事,就可以在壞中看到好,在好中看到壞,因為都是來自一樣的作用力,來自同樣的生態。練到最後,大腦產生了這樣的邏輯,即使你聞到的是泥土,也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合香。因為泥土是天所化生的,是天造就的所有生命化成灰燼之後形成的。「道法自然」,就是塵歸塵、土歸土;泥土「含藏」而「化」的力量,成就了宇宙萬物的生生不息。
 
生命的真相是,在最不好的地方,在風險最高的時候,反而是最珍貴的時刻,這叫「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因為它最接近道體,就像泥土可以消融萬物,把所有腐臭轉成泥土的芳香,你可以在泥土中聞到所有生命曾經發生的故事,這才是最偉大的力量。一塊質地純淨的好香固然珍貴,但那也只是「好自己」;香道的境界,是要像泥土一樣,化掉所有來到我身邊的一切,讓別人、也讓自己出香。

所以,為什麼要趨吉避凶?我們要珍惜所有的不好,珍惜所有的傷害,因為那都是祝福,是用接近道體的方式、用畜牲的方式來接近你,只要把這個畜牲收服,你就是聖人。能這樣,還有什麼傷害奈何得了你?還有什麼無常會把你搞得失魂落魄?「一切唯心造」就是這樣,因為大腦的狀態就是心,一切都在腦。所以要從覺性中改變大腦的識性,只要把這個邏輯變成長期記憶,輸入皮質,就會成為本能,以後你就會這樣回應世界。個性的養成就是長期記憶堆疊的自我習慣。長期記憶在皮質,短期記憶在海馬迴,感覺記憶在五感。要把感覺記憶丟到短期記憶,變成長期記憶,必須重複這個感覺。以後聞到泥土就會聞到過去曾聞過的所有香,因為你已經把感覺記憶的神經元訓練到很強大了。一罐泥土,你聞過的任何一種香都在那裡面,那就是無極。 只要有立場,表示還在想法中,還沒完全擺脫。要在完全的壞中看到好,才叫無極。因為已經沒有好壞了,好就是壞 ,壞就是好。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無為法」就是好壞了然分明,但沒有好壞。這才是香道的教育。



/



【 專欄二  體證道德經 】   

「微明」是練功的作用


文稿彙整/楊清雲





道德經第三十六章:

 

「將欲歙之,必固張之;

將欲弱之,必固強之;

將欲廢之,必固舉之;

將欲奪之,必固興之。是謂微明。

柔弱勝剛強,魚不可脫於淵,

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道德經第二十二章「抱一」是練功的原則,本章第三十六章「微明」則是練功的作用。


「將欲歙之,必固張之」


本章的「歙」、「弱」、「廢」、「奪」意指人要讓自己強,一定要先弱。弱了,馬上強;強了,馬上弱。


以吸氣、吐氣為例。小嬰兒出生一定是先吐氣,才能吸氣,所以,要拍屁股讓嬰兒吐氣以暢通呼吸道;在練功的運用上則是先闔、後開,譬如,「枉則直」,先「枉」,彎曲讓氣下行,而後「直」,打直讓氣上行,吐氣在當下。動作時,要把人拉下來,必須先抬高對方的位置,如「九鬼拔刀」的開闔運用就是在張、歙之間,欲將對方闔之使其往下,必先「張」之。做人的道理也是如此。



「將欲弱之,必固強之;將欲廢之,必固舉之;將欲奪之,必固興之。」


這些都是身體的反面操作。做動作時,想要表現甚麼時,能量及動能反而會被肌肉搶走。因此,想要到達甚麼,自己反而要先鬆掉。



「是謂微明」


意指上述這些都是身體非常快速、非常精微的換算過程的覺知。



「柔弱勝剛強」


「柔弱」就是前述「歙」、「弱」、「廢」,講的是練功時的動能狀態;想要取身體的氣能時,不能緊握拳頭,而要放掉力量,才容易得氣;柔弱、鬆柔的力量絕對比剛猛之力更容易得氣。「廢」就是不要太用力,精神雖然萎靡,但大腦、內心很清楚,外廢而內清明,如此則耗能較少,內在的氣機旺盛。


            

「魚不可脫於淵」


「淵」就是指歙、弱、廢、奪。練功之人如魚,不可脫離歙、弱、廢、奪的狀態,也就是要「心善淵」,心要藏得很深。魚如果脫離淵(水),馬上就會乾涸;人如果脫離氣的作用,馬上就會衰敗。對照第二十二章「抱一」的練功原則,「枉則直」的「枉」、「敝則新」的「敝」,都是歙、弱、廢、奪之意。



「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利器」意指「張」、「強」、「舉」、「興」,切切不可讓人看到。人生在世,和自己生命密切相關且必然會失去的只有時間,其他其實並無損失,為何?因為時間不屬於你,其他一切都來自搶奪他人之物,譬如自以為是的尊嚴、自我設定的懊悔、唯美主義、自私自利強求一切⋯⋯等等。人生是「大成若缺」,痛苦來自求全。所以,愈會抱怨或裝牛逼的人,都是枉求「全」,如果不明白「曲」之妙,人生將會過得很痛苦。


老子沒有告訴世人甚麼道理,只是提出一種「反思」,給你「道」的必然性,由個人自行理解;倘若能夠理解道體的「道」且能行之,履行「道」的樣子便是「一」,其德性(道之德)便成為自己;德性之內就是氣,氣為「一」。人只要遵行這個法則,即為德性所在,也就是養「道」。所以,練功不是養身,而是在修人道。人道不同於人的德性,人的德性是人為的仁義禮智信。


練功到一定程度,人性已慢慢被修練磨平,生命的「揣而銳之,不可長保」已被棄於一旁,已經在道的運用中,如「曲」、「枉」、「漥」、「敝」,懂得「心善淵」,處柔隱剛,讓自己處在最低處,「國之利器」的強不可示於人,人才擁有了道之德。



「上德無為而無以為;下德無為而有以為。」 


當人之所行已經超越了自己,不為己而做,便是道之「上德」,「下德」之人奉行的則是仁義道德。下德之性是做人的層次,稱為「德性」,是人為了要有所得而做出的德性,內心有目標、有所圖,如仁義禮智信就屬於此。所謂的「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故仍有層次的侷限。但「道」者不設定目的,不談層次,只有活在當下。因為「上德」是無限、超越的存在,是總源頭,所以無所不在。



/



【 專欄四  觀.行.錄 】   

氣機導引的學習方法


​文/莫仁維  譯者/張尊堡







Daoyin is a meticulously designed sequences of movements that help us unwind from a week of hard work and find the holistic integrated whole. It can take years of devotion, determination, and an attitude of calmness and regularity (平常心) to learn Daoyin. Drawing on my personal experiences, I share the following fundamental factors on how to learn, to help us in this process of body-mind-soul cultivation.  


 

“Further” learning requires learning the basics of learning


Most of us pursuing the art of Daoyin may find it challenging to learn this art. Daoyin itself is not difficult to learn, it is merely a form of art that awakens the senses and body mechanisms that have been inherited in us, long forgotten and ignored throughout our years of education.  Since we are not provided an opportunity to discover these mechanisms in our educational system, therefore it seems hard for us.  In the Daoyin practices, we are actually awakening the self-awareness and self-dialogue to realize these mechanisms.  Hence we are actually relearning how to learn!  We actually are learning to see how we have been approaching learning!   


 

Trust (Belief) and Faith 

 

Daoyin is a set of exercises that can be part of our daily lifestyle.  With today’s fast pace and volatile environment, we are often busily engaged with endless meetings, managing multifaceted information coming in from social media, emails and SMS.  More often than not, our body is straining to cope with these information bombardments.  For example, we are often attached to our mobile phones, which we hold onto for hours daily, creating strain on the elbow, which in turn causes tension on the shoulder and hence contributes to the stiffness of the neck.  For those who have been doing Daoyin may come to realize that with the various types of elongated and contracting spiraling movements, we can help release the tensions built up on the arms, shoulders and to the neck, hence bringing relief to our bodies.  This in turn should reinforce the original belief that Daoyin can help us unwind the tensions built up.  This trust/belief will nurture the necessary faith to pursue the form of art.   



Commitment, Determination, Persistence

 

Cultivating through Daoyin requires multiple practices to let our body “memorize and learn.”  Multiple practices are often disrupted by other arranged activities, be it work or family-related matters and other leisure activities.  For those who have practiced Daoyin, we would have noticed that if we stop practicing for over two weeks, our body actually becomes stiff and “forgets” the movements.  To understand and unwind, we need to train the body movements through multiple practices.  Only by multiple practices would we be able to develop the muscles necessary and the space needed in the body.  Our body is an organic living being.  Anything that lives has its own pace of change.  We need to get accustomed to the real nature of our body mechanisms.  To do so will require our own commitment to preserve time for practices and persist on a regular basis and be determined to do so.  After all, it is you who can organize time wisely.   Through these multiple practices, we cultivate the real strengths of commitment, determination and persistence.  In times of challenges, the cultivated determination, persistence and commitment will help us face difficulties and overcome them. 



Patience and 平常心 an attitude of Calmness and Regularity


When we do Daoyin, we don’t pursue a goal of accomplishment and we don’t look for short-term gains.  The body needs time to relearn, to get accustomed to new forms of movements.  Daoyin is an art form and a lifestyle that accompanies us throughout the adventures in our lives.  Each person has her or his learning path and level of understanding.  It takes patience and an attitude of calmness and regularity to learn.  We learn steadily and slowly, with no preset (expected) standards and goals.



Focus and be there at the moment


For most people, we can only do Daoyin once or twice a week.  When we come into the studio, some of us may actually not be there, meaning our physical body is there but our mind and heart may not.  Some of us may be easily distracted with worries regarding work or any other matters.   But why don’t we give ourselves only 2 – 4 hours per week to be with ourselves?  It is through the multiple practices during those few hours that we are relearning how to stay focused and put our awareness back on the body and be there “at the moment.”  We learn only “at the moment” of being there.  



Courage - not being afraid of pain and challenges 


Practicing Daoyin also helps us build the courage needed to face challenges, try new things that are beyond our comfort zone, as well as confront difficulties and overcome the toughness and pain during the process.  With courage, we will not be afraid of failures, as failures are ways opportunities for us to learn about ourselves and pursue improvement.  With courage, we will have the strength to experiment with new things that are beyond our comfort zones.  By trying, we may discover the untapped potentials within ourselves.  Go and unveil the true you.



Learning by experiencing and feeling through our actions

 

In Daoyin, the way we learn is not by memorization of theories, instead, we learn by actual practices without any presumptions, only with the focus on experiencing the feeling of our feelings. The first stage of Daoyin is training the awareness of our self-awareness skills and kickstarting the ability to self-dialogue.      



Daoyin as Lifestyle


Daoyin is just a set of movements that revives the natural body mechanisms that have been forgotten.  As we first do Daoyin, we will experience the importance of faith, commitment, determination, persistence, courage, focus and learning by doing.  These are the fundamental skill sets for us to learn how to learn.   Over time, when these skill sets are nurtured to a certain degree, we will be ready to do further learning by unlearning what we have learned and thus relearn what we are learning.   To be continued…


------------------------------------------------


導引是一套可以幫助我們從一週辛勤工作中釋放壓力的運動,並且找到全然的整合。學習導引需要多年的投入、決心和平常心。以下分享一些關於如何學習「學習」的基本觀念,希望能讓剛開始學習氣機導引的同學,在學習的路徑上有所幫助。



「進階」的學習,需要先回歸「學習如何學習」

 

大多數人在學習導引過程中,可能會感覺非常不容易。然而導引其實並非一門困難的藝術,他只是喚醒了我們體內本已具足,卻因為多年的「教育」而逐漸忽視或遺忘的身體本能;因為我們從未有過發覺自身的機會,才使導引顯得如此困難。在學習導引的過程中,我們透過喚醒內在自覺,重新和自己對話並認識身體的感官與機能。這段重新找回本能的過程,正是重新學習如何學習的根本,我們也透過這個過程逐漸重新掌握如何真正的學習。


 

信心和誠心

 

導引是一種能夠融入我們生活方式的一套訓練方法,在這個快節奏和環境多變的現代社會中,我們總是疲於應付無止盡的會議、社交媒體資訊、電子郵件和簡訊,這些看似無形的轟炸,卻不斷地對我們的身體造成巨大的壓力。例如,我們每日投注大量時間的手機,時常佔據了一天的好幾個小時,這給手肘帶來了慢性卻巨大的壓力,進而導致肩膀緊張,頸部也變得僵硬。而透過導引動作練習,我們能在各種緩慢而深層的延伸和收縮的螺旋中,逐漸釋放累積在手臂、肩膀和頸部的緊繃,從而帶來身心放鬆和舒暢。在這樣舒緩壓力的過程裡,也能逐漸構築我們對於自己身體的信心,並支持我們用更真誠的心態學習氣機導引。



真心、決心、恆心

 

氣機導引的每一個動作,都需要持續不斷且反覆的練習體會,才能讓我們的身體「記憶並學習」,從而得到真正的進步。然而這樣的過程在尚未有所體悟的初學階段勢必令人感到反覆且枯燥,也使初學者更容易因為工作、家庭、休閒等活動而中斷了練習;雖然看似無傷大雅,然而我們往往會發現,一旦超過一兩個星期沒有練功,我們的身體便又會變得僵硬,甚至再次「遺忘」身體的本能。因此即便枯燥,也必須透過不斷地堅持練習,才能深刻地挖掘出身體與肌肉的內在空間。


 


人類的身體是有機的生物體,而任何生物都有自己的生命節奏,依循身體機制才能聆聽到身體本能,而要做到這一點,就需要對自己一份真心的承諾,妥善安排時間,堅持穩定練習;畢竟時間終究掌握在自己的手裡。當我們一步步克服這些難關,我們其實也不斷培養自己的真心、決心和恆心,當生活中的挑戰來臨,這些日日耕耘的收穫將助我們一臂之力,成為克服困境的力量。



耐心和平常心


一旦我們下定決心學習導引,短期的成效就已經不是我們的目的,試著保持穩定、緩慢地學習,不預設或追逐任何目標,留給身體更多時間重新學習,適應新的運動形式,順著每個人各自的學習步調,用充分的耐心和平常心等待自己的進步,進而讓導引成為一種穩定、緩慢且沒有預設標準的生活態度。



專注並活在當下

 

對許多學員而言,我們每周都只有一到兩次的練習時間,即使如此,每當進入課程時仍然有許多學員只有身體在現場,內心卻不在。當肢體在跟著動作的同時,意識卻依然在為工作或其他外務所操勞,讓原本與自己身體對話的寶貴時間淪為空洞的比手畫腳,真的非常可惜。何不每週留給自己2-4個小時的時間,在導引的課程中專注在當下,透過導引反覆的練習重新學習內在專注並回歸身體的覺察,唯有活在當下的那一刻,才是真正學習的開始。


 

勇氣 - 不畏痛苦和挑戰


練習導引除了肢體的進步,在練習中所面臨的酸、痛、麻更能幫助我們建立自己克服挑戰的勇氣,讓自己即便面對生活中的困境和失敗,也能化為自我進步的動力;有了勇氣,我們將能跳脫舒適圈嘗試新的事物,甚至在嘗試的過程中發現自我深處從未發掘的潛能,不斷探索、超越自我。

 


透過行動、經歷的感受而學習


在導引的學習裡,我們並不透過理論或知識來學習,而是透過不帶預設立場的行動和在行動的經驗中學習,感覺自己的感覺。在學習導引的第一階段中培養覺察力,以及開啟與自我對話的能力。



導引是生活態度


總而言之,氣機導引是一套喚醒身體內在機能的功夫,當我們開始入門學習,便須依照自己的步伐逐漸建立信心、誠心、真心、決心、恆心、耐心和平常心,有了這七顆心的誕生,我們才能真正學習到紮實的導引基本功,並且能夠專注在如何重新定義學習,並學到克服困境的勇氣。隨著時間推進,當這些基本功逐漸內化到我們自身當中,我們才能真正開始進階的學習,甚至到最後能把自己所學會的透過更高的維度重新學習。學習導引的路,永遠是未完待續。




/



【 專欄五  導引采風錄 】   

蔡進懋  從起勢收勢體悟人生


​黃坤瑛





蔡進懋,人稱阿懋,有參加2020第二屆武林大會的學員,應該對台中及屏東團隊用原住民打扮及歌唱幫阿懋抬轎進場儀式,感到耳目一新;另外對當晚阿懋爐火純青的無極功法演練,感到印象深刻。阿懋在2019時車禍腳傷,直到今年練功時才能拿掉護膝,但三年前的功法表演,他的動作如此精準又鬆柔有勁,平抬腿還可以蹲那麼低,完全看不出他那時腳傷仍未痊癒!



深耕南台灣推廣東醫氣機導引


蔡進懋自2018年開始在屏東以教授東醫氣機為正職,現在每週有六堂課,不少學員跟他上課超過15年,最久的學員也跟他18年了。另外他在南台灣也培養出5、6位教練,在屏東不同社區教入門課程,協助東醫氣機導引在南台灣的推廣!


很難想像阿懋原來是藝專畢業學陶瓷藝術的,從事氣機導引教授推廣之前,曾在廣告公司及航空地勤工作。他是在2001年初開始接觸氣機導引,之前接觸過太極拳,但自從接觸氣機導引後,就慢慢放棄太極拳了,因為練太極拳只練到拳架子,而氣機導引功法比較豐富紮實,可以學到真正的內功,如氣下湧泉及丹田內轉等,尤其在2006年正式跟張老師學習後,張老師很有耐心,他的授課是有系統、層次及架構,一步步帶領學員返璞歸真、回到自己。



起勢收勢學到的生命哲學


除了每周教授六堂課,蔡進懋每周六早上跟其他師兄一起搭國光號至台中上周六下午種子班的課,下課後大約晚上九點多才能回到家。問他長期這樣通勤上課不累嗎?他說因為每次上課都有超越與提升的感受,所以不覺得累,更不輕易請假。在課堂中也可以感受到張老師為他們這些遠道而來的學員用心準備,聽到從各種角度切入的智慧及浩瀚的生命觀,有如醍醐灌頂,茅塞頓開,常常帶著喜悅與祝福回家,讓感受慢慢在生活中滲入自己的生命裡!


他感謝有幸可以跟張老師學習,張老師凡事以身作則當教材,教導學員不只練身、練心及練人。他說看張老師書上寫「練身容易練心難;練心容易練人難。」以前不懂,現在可以體會到老師的用心良苦,因為張老師有一套完整的身心靈整合學,可循序漸進完成,他下了很多功夫在教我們練做人及建構自己的生命觀!


他舉例就如練無極功法,最近張老師開始正式講起勢及收勢,讓這一整套功法前中後貫串,宛如人生過程。起及是一生的開始,開始最重要,開始對了立地札根,隨後的功法自然就會順勢流動;如同活著的過程,是我們生命態度的投影,行功時以「守靜作空」作為人生哲學的明燈,活出真我,讓假我萎縮。以無極功法活在無極的生命觀中;收及,以五心朝元,六根自性,五氣朝元,整合三丹田,再以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朘作,復歸於嬰兒,最後抱元守一,道法自然。把動能化為柴火,爐在丹田,鼎在膻中,點燃心香!



教學相長,解構基本功


蔡進懋在教學中很強調要練好基本功。課程內容分二大單元,第一堂課是上基本功練習,每班都一樣。課程設計的內容,以觀察多數學員在基礎結構不足的部分或者是自己想加強在那一部份的身體結構開發,他會帶著學員一起練習,並分享每周操作後的體悟心得,再循序解構功法內外的原理與心法,通常一個單元都會進行半年。對於如何跟學員講那看似抽象也看不到的氣,他已經慢慢練就可以讓學員聽得懂也做得出來。第二堂課是上綜合功法,會依據每班不同程度,做不同的練習。


他說透過教學,讓自己進步很多,大約每三個月就會有所突破。在家備課不斷揣摩解構功法、氣脈等運行關係。問到如何以意導氣,他說要身正才能氣正,隨時檢查自己的身手腳是否有放鬆且在中線上,再透過丹田的壓縮與開闔,令氣機後升前降。練氣是以開發身體空間為主,轉換為筋膜作業系統,放鬆動作去感受空間壓縮旋轉後的氣脈流動,先由外到內,再由內到外,進而內外合一,以至於無內無外境界。


他建議可以針對某一基本功,固定經常練,在於練明白,能每天練效果最好,用心體悟身體的變化,邊練邊悟,有量變才可以產生質變。以「天旋地轉」為例,他建議可以用不同方式,如站著、端坐、盤坐、跪坐或跪趴著練「天旋地轉」,然後去感受每天或不同方式練習後的身體變化,身體很聰明,它會教你接下來要練什麼!


 

看見自己,活出自我


平常除了練功,蔡進懋也喜歡聽音樂品香泡茶及讀書,尤其是張老師書上有提及出處的儒釋道相關書籍,他都會閱讀參考並推敲張老師書上的原意。他認為跟張老師上課後最大的改變是重新活出自己,以前他做事比較不精準且心浮氣躁,思緒比較沒系統,現我執少了,可以活出真我及破除假我,提升自己的維度。他很佩服張老師一夫當關,勇往直前,無私地為這時代及眾生留下他這多年從身心靈修鍊開悟後的無極心法,種下火苗,他也期許自己未來可以如張老師般,雖功力高強卻又懂得藏鋒。


採訪後記:


好久不見阿懋,記得第一次見到他是多年前參加三天二夜活動,不知為何有人起哄,他在舞台上展演功法,我在旁邊伴舞鬧他,他很靦腆的樣子。這次電話採訪,可以感覺到他的不同,變更沈穏及有深度,連最簡單的起勢及收勢,都可以有這麼深刻的人生體悟,他說這些張老師上課都有講到,不知是老師上不同的班內容有異,還是我資質駑鈍,針對起勢及收勢,完全沒有如此深刻的人生體悟!跟阿懋一席訪談,還有他的練功建議,真是讓我收益良多,期許自己每天練「天旋地轉」,三個月後真的會轉出不同的體悟及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