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12日 星期日

東醫氣機導引第205期電子報 / ​ 制空權

  【 編輯小語 】   

​ 制空權

 ​編輯部




都說天賦人權,這權,到底包含了什麼?總的來說,應該就是追求幸福的權利吧!而幸福,又該如何才能在充滿荊棘的現實世界完整實踐,並且不分種族地域,人人平等,也不受物質條件的限制?


張老師提出「制空權」。也就是,人人都擁有「將意識頻道轉到『空』的權利」。「空」,不是空空如也,什麼都沒有,而是流變不居、霎霎生新;是槁木死灰,卻靈敏無礙。身體動作的空,也不是鑽牛角尖去找身體的空處,而是把頭腦的識性關閉,讓身體自然流動,行於所當行,止於不可不止。


擁有了「制空權」,就動愈靜、靜愈動,一切作為,都在「作空」,與時偕行、全力以赴;絲絲入扣,無所不至,卻船過水無痕;做過,就放下了。而放下與解脫,也就不是空口白話,是有了真實力,拿得起千鈞重、也擁有無限選擇的自由度。所以,擁有了制空權,就擁有了從心所欲創造世界的能力——所有的經歷,都是給靈性加分進階的遊戲;悲也好、喜也罷,如實經歷,卻隨時可以脱了戲服,下台一鞠躬。


從氣機導引到無極內息導引,不論你是剛起步還是十幾二十年的老學參,我們所修學的,就是至高無上的幸福密碼——「制空權」。




-   -   -   -   -   -   -   -   -   -   -   -   -   -   -   -   -   -   -   -   -   



【 如是我聞 】   

無極心法紀要


蔡進懋、謝神助






氣機導引的身心修煉秉持著古法煉丹術的原則,由後天返回先天,藉假修真,並以現代思維的邏輯觀整合做法,令練功的實踐過程系統明確而完整。演練無極內息導引的核心在於起勢、功法動作和收勢三步驟,為本功法的基本元素。練功的真正意義並非在於學習如何達成這些動作,而是通過功法演繹來深化自己內在靈性的覺醒,做到了這三步驟,才能夠真正地到達整合身心靈,啟發根性察覺、了悟天地之道,最後進入悟道、得道之徑。


 

起勢:入定與守靜


「知止而後能定」,先停止對外在的所有感官認知與想法,滅掉色、聲、香、味、觸五根之塵,與眼、耳、鼻、舌、身五識,將五感脫盡,破除第六識的妄想識。無有意識的作用,只有感覺,將末那識的執著放下,直接回到根性的阿賴耶識。「定而後能靜」,眼、耳、鼻、舌、身、意皆是能量,將六根的能量轉入靜態,入定而後能得靜。


《莊子・至宥》廣成子為黃帝講「至道」說:「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極,昏昏默默。無視無聽,抱神以靜,形將自正。必靜必清,無勞女形,無搖女精,乃可以長生。目無所見,耳無所聞,心無所知,女神將守形,形乃長生。」亦即關閉六根的識,似有若無,進入非想非非想的狀態,此時一切清靜無為,守靜入定。當身心靜下來,一時,身體與精神相結合,進入一種獨特的空的狀態。於此狀態中,氣息自然循督脈而升、任脈而降,周天運轉,身心放鬆,進入空靈的境界。


起勢之重點在於先入定和守靜。起勢不僅是動作的開始,更是進入一種狀態,天地人合一。起勢,兩腳併立鬆沉下湧泉接天入地,凝神入靜,靜極而動,一分為二,起腳劃開天地根、兩腳分陰陽,一鬆一沉、一陰一陽,螺旋而後立定乾坤。其次,身體像水草在大海中隨浪而動,「天旋地轉」如在空之中擺盪著,啟動身體的覺醒,將六根轉靜,入定而得靜。



功法動作:靜是隨波逐流,動是在作空


每回演練無極內息導引,都象徵著一次的生命重生,而在每一個動作都有故事情境。從起式到收式就是生死、因果循環的縮影。過程中以五感奪境,將覺受化為能量,在動盪中守靜,沒有想法,迥脫根塵,一靈獨耀,恍恍惚惚,流動作空。


「靜而後能安」無極的動作過程中皆是持靜、作空而安住。如同大海中的波浪起伏,海面上波濤洶湧,但海面下卻是一切平靜,海中的生物悠遊其中。動作有如波浪般的高低起伏、忽左忽右,外在的動作形同每個人的故事,眼、耳、鼻、舌、身化為能量,動作將能量一波波從四面八方捲進身體,但內心卻是從容而安定。守靜如漂流在海上的浮板,空間流動如海浪不停的拍打岸上而卻不上岸。於作空中守靜,靜在動中生是為真靜,因凝念入定,靜極而生動,動靜和合,不動不靜也。


在功法動作演練時藉品香為媒介,七分練氣,三分練形,從香道中重建大腦的安靜。嗅覺對於情境與記憶,最容易連結到潛意識中的記憶;藉沉香為引氣之路。沉香者氣之沉也,在無外形動作干擾下,靜心感受每一種沉香的經歷背景與香氣層次,建構鼻根嗅覺的高維度空間。當嗅覺不被根塵奪境,大腦能真正放空不想。養成透過品香閱讀,可讓氣機靈魂淨化,進而專氣致柔,淳粹不雜。練氣的重建,主要建構鼻根之嗅覺傳遞訊息到間腦的路徑,能滌除杏仁核與海馬回中長期負面情緒的記憶。經由品香練氣重建嗅覺的訊息輸入,以沉香的故事之美,改寫杏仁核記憶,建立愉悅的香氣訊息,營造大腦安靜的連結。


 

收勢:合氣歸元、抱元守一


收勢旨在將身體中的氣機和宇宙能量的氣機合而為一,保持身體的平衡和諧。收勢時,將天地一分而二之雙腳合併,回歸中定;雙手收式,指腹相接引,氣循任脈由上而下,合氣歸元;引頸後仰,雙手展開後合於中,指腹相應於印堂,引氣下黃庭。將所有眼、耳、鼻、舌及演練功法所產生的能量回歸到本身的元神。


抱元守一,「元」即是本來神性,道家謂之「元神」。「一」是天地萬物生成變化收藏的根源,是修煉逆返元始大道的必由之路。抱元守一動作,右手拇指與食指內扣置於神闕穴,左手立掌由印堂滑下膻中,下手抱元,上手守一。抱元守一重點不在煉形而是煉神,通過它排除心中雜念,保持心神清靜,其主旨為守持人之精、氣、神,使之不內耗、不外逸,長期充盈體內,與形體相抱而為一,身心進入致虛極、守靜篤的虛極鬆靜狀態,與宇宙融合為一;我即宇宙、宇宙即我的境界,渾然歸一,返歸本始。

 


道法自然:破六識,找回自性


在無極內息導引的練功過程中,透過起勢、動作和收勢三步驟進入到身、心覺醒的境界。以此步驟登階而趨,進入練神還虛、練虛合道、道法自然,以五感滅六根六塵為課題,以達成六根自性為要。


如何回到自性?其一,先破第六識之意識(為妄想識),令眼耳鼻舌身不受意識所擾,五感往自己身體內部看見,收視返聽,當下的意轉識成智,成所作智。此時後天之意識形態不起作用,真意本心自現。其二,再破第七識之莫那識(為執著)。過度的自我、自以為是、我執,皆是影響大腦無法放空不想的成因。其做法為放下、覺悟——我不再這樣了!


當第六意識與第七意識皆泯滅不起作用,則真意與第八意識阿賴耶識連結成為宇宙全訊息的空間論,成為無所不在的真我,活得自在、心安、法喜。




-   -   -   -   -   -   -   -   -   -   -   -   -   -   -   -   -   -   -   -   -   



【 練功筆記之一 】   

樂假苦真的「選擇」


一晚班




(A)


人之所以痛苦,是因為有「選擇」,要選擇就會對事物先做「分別」,有分別就起好惡,就有嚮往或逃避,嚮往但得不到,逃避卻無法脫離,就產生苦的感覺。


人類能站在食物鏈的頂端是因為有發達的大腦半球,主宰各種感官的認知、連結、處理和反應。這些都屬於「識」的範圍,利用知識和經驗的累積,做出「分別」,追求喜歡的事物;排除不喜歡的事物,我們畢生都在用「識」的力量與外境做追逐和逃避的互動。生物學上愈高等的物種,其「識」愈精緻、強大,較低等的物種則反之。人位居演化的頂端,其「識」力量強大,故造成的震盪幅度當然極端激烈,產生的痛苦就最複雜、強勁。當然「識」也可能給我們嬴來快樂,但快樂大都是有限的,且可能因食髓知味追逐再次體驗,卻可能失敗而跌得更慘,反而造就下一個更深痛苦的因,這就是佛教說的「樂假苦真」。


要免除痛苦、想要解脫,就要「重新選擇」,它不是反悔地重回選擇的原點做變更,而是提升選擇的觀念和維度,避免重蹈覆轍。學習以「沒有分別心」做選擇,對事物只是感受,沒有認知,隔離「識」的參與,順其自然的選擇,是合乎本心的選擇。


「識」是有瑕疵的,六識都是如此,具有強烈的習性色彩。例如魔術表演就是利用「識」的僵化認知,故意反「識」操作,令人出乎意料。所以事物不能以「識」作選擇,因「識」參雜慾望、得失,有得失就有痛苦。試著提高層次,以「智」「真意」做主,「智、真意」的運作是「感受」不是「分別」,是「道」、「自然」,是「本心、本性」。如:發現嬰幼兒走向馬路,毎個人都會立即制止,這是不用想的,這個過程沒有分別心、沒有第二種做法、沒有慾望、沒有利益考量,這就是本性。


毎個人的習性、經驗不同,意識的認知就不相同,由意識所做的選擇當然就不一樣,所以若有愈多人的選擇相同,就表示那個選擇愈接近「本性、道」。如上嬰幼兒之例,幾乎所有人的選擇都會一樣,表示這種選擇是來自於本心。


事物若會讓我們覺得痛苦,就表示當初的選擇有「識、分別」的涉入,是含有慾望的考量,因慾望才會有苦樂(樂假苦真)。不論覺得樂或苦都是提醒我們,仍然存有私心、慾望。從另外方面說,慾望也不是毒蛇猛獸、萬惡不赦,既然生而為人,就是修行未至圓滿,難免存在或多或少的慾望,若遇到慾望的得失所帶來的樂與苦,當下安心地感受,不要高興也不要遺憾,重要的是不要「保留在心中」反覆回味或悔恨,而要反思當初內心「為何」會做出這樣的選擇,找出內心的「分別」和「自私自利」,試著去消減它。



(B)


「有愈多人的選擇相同,就表示那個選擇愈接近『道、本性』」……這個說法值得商榷喔。因為人心大概都是趨利避害的。應該是說,「本心、道」是不用選擇,而是當下的本能反應。


我有個朋友從一級貧民的孤兒奮鬥向上有成。他說「若要問我人生小有所成的關鍵,就是沒得選擇。因為沒得選擇,所以不論遇到什麼事,我只會想,怎麼解決?慢慢我就不會浪費心力在處理恐懼、擔憂、怨嘆……等等情緒。」


這位朋友曾幫台積電解決所有專家都無法解決的問題,聽起來很神奇,但他說,他只是不帶專業成見巡視一圈,就發現了造成整廠停擺的問題,不過就是小到任何專家都不可能發現的小事。


所以,不帶成見,才能洞悉一切;選擇,看起來是我們的「天賦人權」,卻往往障礙本心自性的顯現。


(C)


「有愈多人的選擇相同,就表示那個選擇愈接近『道、本性』⋯⋯」。這個說法確實簡陋不清。更嚴𧫴地說,其著眼點是因為「我們認為對的事,其實並不一定真是對的」這個論點,所以基礎上是要人心本善,行事合乎天理良知,違心之利不取,理正之害不避,才是進入這句話的門檻。藉此機會再加以釐清補充。



/



【 練功筆記之二 】   

動作的昇華


​陳宛雀






老師要我們在自主練習時討論無極心法,藉此機會想想無極到底是什麼?我要怎麼樣將心法用到自己的身體上?週二早班同學共同參與討論與分享心得,俾使對無極的概念有更深入的了解,茲將討論內容略述如下:


道家的思想認為天地是一個大宇宙,而我們的身體是一個小宇宙。據現代科學家研究推論,我們生活中由原子及其他粒子所構成的有形物質與能量世界,只佔宇宙中的4%,而充滿宇宙間有一種看不見的物質,因為不知道是甚麼所以稱之為暗物質。這種暗物質占了宇宙的21%,另外更有一種難以覺察的能量,也不知它是何種形式的能量表現,姑且稱之為暗能量,這個暗能量占了宇宙的75%,幾乎充塞了整個宇宙。


我們身體的這個小宇宙,我們對自己又了解多少了呢?身體除了看得見的肌肉、血管、各種臟器、神經系統、消化系統、呼吸系統…等等可以看得到、觀察得到的有形物質,是否與大宇宙一樣,有一種無形的暗物質與無法覺察的暗能量存在? 


無極內息導引在探討身體小宇宙內部未知的空間及能量,並與大宇宙之間的連結。動作到最後都到精神境界,透過六根的眼、耳、鼻、舌、身,最後都要對應到意,而六識中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到最後也都要對應到意識,返璞歸真;就像茶道、香道到最後只有茶氣、沉香的氣味留存在精神中。無極建構身體小宇宙與大宇宙的連結,回到本性、回到宇宙大霹靂的最初。


 

練習無極可分成兩個架構:

 

第一部份是有形的身體:這是身體外形、動作、態度、想法、招式等,屬於「識」的部分,它不是學習的主要目的。練習無極動作不是只有動作、想法,這些到最後都會變成只是在行寫著自己的招式。若只著重在動作、招式,這是有形的、物質的,會型塑成我們的識、形、態,最後變成我們的意識形態,僵化我們的思考,形成制式化,無法跳脫世俗的思考,陷入無止盡的輪迴。


第二個部分是無形的心靈:是心靈的感受、身體的對話、故事等,最後回歸到自性。在練習無極內息導引時,要能與身體對話,體察身體的感受,動作不只是動作,要賦予動作的任務與故事,如此才能將無形、心靈的氣的感受注入動作中,在動作中體察出本性,形成意識性態而不是僵化的意識形態。


無極內息導引不是動作,是呼吸,是體呼吸的呈現,是身體空間的開闔。從百日築基、煉精化氣、練神還虛、練虛合道再到道法自然,由形、氣、神、虛、道逐步自我引導、自我超越與昇華,練無極將動作轉化成另一種身體語言、更高維度的精神領域。


往昔的我常受到外界的影響而生焦慮不安;如今的我則漸趨平靜怡然自得,想來可歸因於無極功法。每當自己焦躁時,在功法導引下施展出旋轉、延伸、開闔…等動作,在流暢的身形運轉中,喚醒了體內細胞,在一呼一吸中不自覺地讓自己處在空靈中,不再執著外界的紛紛擾擾,進而傾聽自己內在的聲音,感受到身心安頓的愉悅。



/



【 專欄二  體證道德經 】   

活出與時偕行的變化

   

文稿彙整/鄭雅靜






道德經第三十三章〜盡己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

知足者富。強行者有志。

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人的觀念來自大腦對事物的解讀與判斷,充滿了習性與根器的影響。像大腦的想像,眼耳鼻舌身意的根識運作,都會引發情緒作用,內心只是大腦錯誤的邏輯結果,讓人很難跳脫既有的觀念。


人有本性,本性可依循邏輯而擺脫既有觀念的束縛,單純地對焦自然狀態,了解自然現象的因果關係。所謂「自知者明」,真正明白的人清楚自己的本性。「明」是知道「因」而產生「果」的關係,知道一切發生都只為瞭解自己的本性,隨時修正自心,不用執著的觀念看待一切,在一切發生中捫心自問是否真的看清因果,讓所有反應愈來愈能對焦到自然狀態,藉此找回本性。


練功做動作如果都聚焦在別人的「知」上,如想著別人如何看自己或聚焦在動作外形,叫做「知人者智」,但都是巧智,不是「明智」。練功是「自知者明」,往內看自己,反求諸己,知道自己的不足、弱點。凡事實事求是,大巧若拙,「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自知者明」,能量才會沛然流動。


 

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

 

一個人想要勝過他人,必得付出相當的代價,這種代價叫做「力」,所以「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完全不同於勝人者,一個戰勝自己的人須備受磨練,付出苦行,在日常生活中鍛鍊加強版的自己。遇到事情時,在起心動念處勝過自己;即使輸了,也沒有任何不愉快的感覺,心靜如止水,充滿感恩,持續不懈的訓練自己,走在悟道、得道的道路上。


練功要戰勝自己的內心,往內練,練藏,慢慢修掉動作的枝蔓,稜角稜線自然會消失。呼吸要慢勻細長,八分滿已然足夠。動作適可而止,張力自然呈現就好,不要過度絞轉或剛猛。「揣而梲之,不可長保」,動作張揚必然傷神,也無法靜下來,「自勝者強」才是真正的強者。



知足者富

 

「足」有「止」之意,不是足夠。「知足者富」指一個人擁有的狀態,但人性卻永遠不夠,永遠不嫌多。人在生命長河將盡之際,一切擁有都圓滿,沒有爭端,適可而止,便是「知足」。凡事剛剛好,最好;剛剛夠,最夠。懂得適可而止,大成若缺的人才能自我突破,是真正富有的人。


 

強行者有志

 

「志」指耗用內心的強度,內心使強曰「志」。一個人做事如果都設定使命必達的目標,暴虎馮河硬拼,勞心強而為之,便是「強行者有志」。

老子云「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弱其志」「實其腹」,指丹田蘊藏氣。「虛其心」,指內心要空。「弱其志強其骨」,人體的骨髓通腦髓,骨骼強壯才會生腦髓;反之,過度用腦傷神也會傷害骨髓。練功是柔中帶剛、剛中藏柔,做動作不是比劃或硬抝肢體,而是回到丹田作用。丹田的盪氣遍及全身,氣在衝脈的作用四通八達,不存在手腳的動作,也沒有脊椎蠕動的形式,因為存在即是制式。所謂流動是如環之無始無端,身體內部縱然存在無數空間的自轉,但每個圈圈的結構軌跡都非常清楚,叫做「明」。


 

不失其所者久

 

「不失其所」指在自己的自性分寸之內,做個人能力所及之事而不失其分寸範圍,才能長久。但人很難超越大腦既定的思考邏輯,更難在想法做改變。因為腦的觀念主要來自體神經和感覺神經的訊息,讓大腦做出判斷而下達指令,產生身體的動作。所以練功是在身體上進行顛覆,展開對身體的重新認識,改變身體的神經訊息傳遞而做出動作;在做動作的當下又再度用感覺做出改變,不失虛靜的心,安靜的腦,放鬆的身體,守住內在的空的狀態和流動的法則,用意的覺知活出與時偕行的變化。


 

死而不亡者壽

 

人之養生,其實是養道,有限的物質肉體死亡但靈性的精神不會消失,古聖先賢如孔子、老子距今年代久遠,但他們的智慧作用力仍持續引領世人,是謂「死而不亡者壽」。


一個人的修為是修練自己對生命的悟道,老子練出自身的內在精髓,悟出「死而不亡者壽」的神通,覺悟開啟了DNA細胞資料庫,有大智慧。但有神通不必然有修為,有修為也未必有神通,因為人有多少修為才能展現多少神通,否則所有神通都將反作用力到自己身上。



/


【 專欄三  圖靈集 】   

放下的實力


​阿充





我們常勸人家說該「放下」了,也常自我安慰說終於「解脫」了,真的有這麼簡單嗎?我們先來看看「放下」、「解脫」背後的邏輯,在執行「放下」這個動作之前要有個條件,就是要先「拿起來」,你要先拿起什麼東西,才能放下什麼東西,你拿起多少重量,才能放下多少重量,如果你的手是空的,你是沒有東西可以放下的。同樣的道理,你想從什麼「解脫」,必須先「擁有」什麼,無論是實質的物質,還是抽象的關係。培養「拿得起」、「擁有」的實力才是修行的真功夫,「放下」、「解脫」只是選擇而已。我們說「什麼都可以」是一個很高的境界,你真的都可以嗎?你身上擁有這麼多選項嗎?我們的人生不必去經歷每一個選項,我們是要去培養每個選項背後的實力,真修行不是自我催眠、 自我感覺良好地說「我放下了」、「我解脫了」,真修行是越過擋在眼前的阻礙,一步一步培養實力。


話說人要「提得起,放得下」,你如果提不起,哪有東西可以放下?但是我們常常都是在人家提不起的情況下勸人家放下,做的當然都是虛功。如果你戶頭裡有2000萬,並不代表你放得下2000萬,但是如果你曾經賠過2000萬,而你依然活得好好的,那代表你真的有放下2000萬的實力。如果你只有200萬,那麼你沒資格說你放得下2000萬,因為你沒有賠得起的實力。有實力並不代表你一定要兌現,有實力就是多了一種選擇,要或不要兌現的選擇,人生如果有無限個選項,那就是什麼都可以,那就是無限的自由。


「只要我們擁有什麼,你就可以解脫什麼,只要我們握住什麼,你就可以放下什麼。不要自己心裡難過還說我們要放下,心裡難過是你自己沒有用,和放下沒有關係,所以沒用的人才會是困苦的人。我們為什麼要做人?就是要有效,要有路用,用盡所有的方法要擺脫苦難,每個人就是為了這樣而已。」這是老師上課的一段話,很直白,很殘酷,但是很真實,所謂的修行就是這麼現實,讀了再多佛經,眼前的事過不去又有什麼用?如果眼前的事都過得去,哪裡需要讀佛經,你就已經在天堂了。會橫在你面前的事情不是你能決定的,但是要不要跨過去就看你自己,每過一關就累積更強大的實力,也就在平行時空中創造另一個可能發生的故事,所謂的平行時空就是你的實力在另一個時空中的投影,雖然你沒有選擇,但是你可以發生的故事。你可以說要不要去環遊世界對你都沒什麼差別,但是你要先擁有實力,什麼樣的實力?你先要有錢付旅費,你還要有空間,你還得放得下眼前的事,當你在世界各地時能保有在家的心境,在家裡時就如同親臨世界各地,這些實力都具足了,你才有資格說從環遊世界的慾望解脫了。


如何從一種關係中解脫?掛名就好。掛名不是逃避,掛名是不需實質參與,但是要參與也沒問題,而且一樣可以做得很好。如何從負責人的位子解脫,成為一位掛名的負責人?你可以負責一切,而且你可以執行得很好;你也可以交給別人負責,別人一樣可以執行得很好,而且你可以欣賞別人的好。當這兩種選擇都存在,而且結果都一樣的時候,你就可以從負責人的位子解脫了。所謂的解脫不是撒手不管,那不是真的解脫,那是逃避,我們常常誤以為「一念」就可以讓人解脫,「一念」之前要先有實力,「一念」只是選擇,只是個按鍵而已,關鍵是在實力,有多少實力就擁有多少自由度,沒有實力就永遠無法解脫。


你愛什麼,就會去追求什麼,你擁有了,然後你發現你也可以沒有。你每放下一次、解脫一次,就是一次的超越,人生就是不斷重複這樣的歷程,這樣的歷程就是修行。人的慾望無罪,就是因為有慾望我們才會行動,修行也是一種慾望,當有一天我們放下修行,才是真正的修行。當我們清楚看見橫在自己面前的是什麼,你就會明白,其實這都是老天爺寫好的劇本,你的責任就是把一個個角色扮演好,然後從角色中解脫,如果沒有從角色中解脫,你就沒辦法去扮演下一個角色。執著就是無法從角色中解脫,執著就是可以扮演的角色很少,厲害的演員不執著,什麼角色都能駕馭。我們把人生看成追逐奧斯卡獎的過程也不為過,一輩子都要勇於挑戰新的角色,拿到終身成就獎。好好地面對生活就是最好的佛經,好好地踏實生活就是最佳的實力,我們學了那麼多,就是為了明白這個道理,一旦明白了,大腦可以不用想那麼多了,用行動來主宰你的人生。





/


【 專欄三  觀.行.錄】   

具身認知觀


​莫仁維、張尊堡




今年從過年開始,就碰到了許多來自海外的緣分,除了在泰國舉辦工作坊,新一期入門班開課更有兩位來自俄羅斯的夫妻以線上的方式加入,這些來自海外的學員不約而同地對導引「具身認知觀」的概念有著高度的共鳴,也讓我透過幾次的互動討論再次思考,該如何讓初次接觸氣機導引的學員,更加清楚的覺察自己,在名為身體的道場中有所體悟。



身體就是小宇宙

 

身體並非只是用來執行日常任務的工具,我們每一個舉手投足和起心動念,都蘊含來自生命的訊息;氣機導引的十八套功法,也不只是肢體運動,更不是坊間玄虛的氣功或信仰,我們除了透過解剖學、筋膜學、空間學、動力學,乃至於哲學和心理學等科學角度認識身體的機能,更必須將這些知識化為身體的具體感受,閱讀來自身體發出的每一個訊息,不論是酸、痛、麻,或是鬆、輕、柔,我們都在持續的動態中自我對話,並看見自己身體中如同宇宙般包羅萬象的自然法則與氣機。


 

在生活中經歷

 

學習不僅止於教室,練功也不只在練功房,每一次課程的訓練都是為了讓我們能把內在的感受力帶入日常生活中;我們在各自的生活裡,無時無刻都在扮演著不同的角色,時刻面對著不同的發生,產生不同的感受和反應,而這些內在的起心動念正是我們的最佳道場,用最真實的事件看見最真實的自我狀態,並在這些經歷中覺察自我、改變自我,超越自我認知的框架,用更高的維度面對來自生活的挑戰。


 

維度思考


當我們能夠在身體和生活的覺察和實踐中不斷提升內在的理解,面對來自內心的執著和盲點,我們也能逐漸超越到更高維度的思考方式中,這並不只是感受到高維度的存在,而是能夠務實的在高維度的思維中實踐自己,以身體為根基不斷開悟;以生活為道場不斷頓悟;並以執著為關卡徹底覺悟;在這永無止盡的維度提升之中,聽見來自生命內在的吶喊。





/



【 專欄四  股海人生逍遙遊 】   

槁木死灰與無限性


​蔡育展





誠則明、明則誠,自誠明謂之性;自明誠謂之教,兩個不同路線,一個本來如此,另一個慢慢練養。慢慢練養走的是知識、經驗、技術層面逐步摸索、累積,這也是人類獨有的特質,發達的大腦皮質讓人類能發展出超越動物性本能的機制,藉由經驗的累積而摸索出一套成功方程式。然而工具好用了就放不下手了,人類對於經驗、技術、大腦思考的倚賴也愈來愈深。


知識與經驗並非無用,就是有其侷限性,人類對於經驗法則外的狀況缺乏想像力。遠的不說,股市利多、利空來自於過去經驗的認知,例如台積電產能擴充代表需求旺盛,但是在某個時點龐大的先進製程產能說不定壓力比山大,難就難在轉折點。官知止而神欲行,神似乎是一個感官、思考層面以外的運作模式。


神是什麼?跟經驗法則有何不同?庖丁解牛出自於養生主,養生主前一篇則是齊物論,仍然是出現許多名句、成語的一篇絕妙文章。齊物論開頭就是以槁木死灰這個大家都聽過的成語開始。槁木死灰被誤解太久了,不是一個白癡耍廢,了無生氣的狀態,相反的是一個感知不斷擴大提升的開始。何以見得?南郭子綦形如槁木、心如死灰之後,告訴顏成子游「吾喪我」,接下來馬上問他, 人籟、地籟、天籟,天籟「吹萬不同,而使其自已也,咸其自取,怒者其誰邪」,這時候他聽到了多少種聲音?


後面一系列反覆辯證圍繞著心、識有點讓人摸不著頭緒,其實是希望讓人跳脫邏輯範圍、名相。邏輯必須利用語言、名相表達,語言出現的後果則是:


其分也,成也;其成也,毀也。凡物無成與毀,復通為一。


有結論嗎?又來打你腦袋?


既已為一矣,且得有言乎?既已謂之一矣,且得無言乎?有講等於沒講,沒講等於有講,到底啥啊,來鬧的嗎?


走到這邊在文字上就會寫不下去了,已經沒什麼好講的了,任何文字都是多餘的。什麼都可以,怎樣都好,問什麼都不知道。也難怪齧缺問王倪問了三個問題,答案都是「吾惡乎知之!」我哪知道啊!愈讀愈糊塗了。


識的運作是因果論,有邏輯性,確定性,從電腦訊號的0、1作比喻會比較容易理解。神的層面,則是動念所以顯化,觀察者出現之前以一種機率模式存在,具有不確定性以及無限可能性。就像老師上課提到的,再大的數字只要寫得出來就會有比它大的數字,不去定義的數字才是真正的大。不去定義才能包含所有可能性,發展出一千種不同應對模式,第一千零一種咋辦?從這方向看槁木死灰、吾喪我、天籟,會不會有一種不同的角度,才能超越經驗法則的侷限性。不去定義就包含所有,因為一所以無限,芥子才能納須彌。


今天買了台積電,一個月後可能賺錢、可能賠錢,我們可以蒐集、分析所有市場上可以獲得的訊息確保能獲利,照上面的邏輯,蒐集的動作發生當下,已經不能涵蓋所有可能性的,已經定義了,已經分別了。


齊物論最後是莊周夢蝶,作夢時莊子就是蝴蝶,醒著的時候發現自己是莊子。作夢的時候不用分析蝴蝶,你就是蝴蝶還分析個屁。我不要涵蓋所有可能性,只要知道一定會發生的那一種就好!去夢台積電,合體了託夢給我就好了!


不三不四五窮六絕七亂八糟的一次廢文,請多包涵!





/





【 專欄五  導引采風錄 】   

第二屆武林盟主莫仁維
找到真功夫,推廣至國際

   
​黃坤瑛







莫仁維,人稱莫帥,也是第二屆武林盟主。何其有幸,他從二十四歲一接觸到氣機導引,就知道這是他一直在尋找的真功夫!兩年半前,他接管父親所創的工程顧問公司,員工有700多人。每天公事及會議不斷,但他還是做到在工作及生活中找出平衡,每周除了跟張老師上兩堂種子班的課,還擔任兩堂入門班的教練,今年農曆年期間休假之餘,還在泰國舉辦工作坊,將東醫氣機推廣至國外!


 
超強直覺力,找到真功夫
 
莫仁維在泰國出生,除了台灣,又曾在新加坡、香港、美國等地求學、工作,有多國文化背景及生活經驗。自小就對功夫興趣濃厚,曾學過跆拳道、各家太極拳,但心中一直覺得還少了點什麼。1999年從香港工作回台,偶然看到氣機導引的招牌,就馬上前去瞧瞧。當時行政平台的師兄隨手比劃一下腕肘肩的旋轉及開闔動作,他當下直覺:「這就是我一直在尋找的真功夫!」從此便積極投入,至今二十四年。

 

參與展演,挑戰自我
 

莫仁維於1999開始接觸氣機導引,2001出國深造,為了持續練功,幾乎每個寒暑假都爭取回國上課。而他在國外就學期間,一有機會就對國際同學推廣教學。比方說,每年年底,MBA國際學生舉辦國際文化表演日,好讓同學多多接觸不同文化。其他外國學生都熱烈參與,但華人都以課業繁忙為由,無人願意參與。莫仁維就將過去所學的功夫,規劃了展演活動。表演結束,迴響熱烈,甚至被譽為「是一場讓可以讓『人心靜默』的表演」,還建議他規劃一場只有動作流動,完全沒有音樂的展演。

那場活動,莫仁維覺得很「爽」,他說練功之前可能比較「悶騷」,但透過展演及事前各項準備工作,可以把自己的想法做法跟大家溝通,這是言語溝通做不到且沒有過的經驗;同時,讓他可以挑戰自我及突破原本的舒適圈。所以,他再三強調參與的重要,不要想太多,透過行動,就會讓自己有所突破及成長。

莫仁維也是第一個將「舞龍舞獅」展演帶到念MBA的學校。他除了提出構想,還負責策劃及訓練同學參與演出。表演非常成功,也廣受好評。影響至今,學校每年都會安排節目慶祝中國農曆新年。當時還年輕,還很在意外在的掌聲,跟張老師學習日久,聽多了心法與身法的一致性,現在回頭,明白只要問心無愧,盡力把事做好,不用急著出頭或尋求外在肯定,任何經歷都是自我成長的學習過程。


珍惜緣份,追求生命學
 
莫仁維很珍惜跟氣機導引的緣份,也感謝家人及太太的支持,讓他在百忙中,還能撥出時間一週上四堂課。他認為時間是自己找出來的,氣機導引是一套追求生命智慧的學問,讓生命落實在工作及生活中,時時保持身心靈的平衡及圓滿。學習最大的改變是讓他變得更開朗,看事情也更清晰,像剝洋䓤般,讓他更清楚知道自己要做及追尋什麼,他聽到內在真我的吶喊,接受真心要做的事並努力完成。他也更肯定自己原有的直覺及定位,知道把一件事從頭到尾做好的重要性,還有人與人之間,如何扮演及拿捏不同角色的分寸,如父子、夫妻、上司與員工,朋友⋯⋯等。


他奉勸同學好好珍惜氣機導引的緣,難得有這樣一個温馨包容的團體,大家沒有利益關係,可以共同學習成長。他覺得張老師在課堂上有時看似嚴厲,但都是出於真正的慈悲;對不同根性的同學,施予不同的教育手段。尤其是他不怕人家誤解,只想打破大家既有的認知及舒適圈,是真正的生命導師。問他張老師上課常講台語他聽得懂嗎?他感謝旁邊同學會跟他重點提示,另外他也透過上課記筆記練習寫中文,課後再從筆記中的關鍵字回想聽課當時的感受。

 
期許做到全然的一致性
 

莫仁維很慶幸自己在年輕時就能找到這套豐富人生成長營養的真功夫,讓自己日後在面對工作、家庭及生活等諸多煩雜事物時,可以找到平衡點。在不同時期,常會聽到當頭棒喝的心法,如最近一堂課張老師提及,真正的藝術是多元性、包容性、跳脫匠氣且耐看的,不同的人怎麼看或解釋都對,沒有固定的「識」⋯⋯這就讓他非常有感。他期許未來能做到張老師所謂的全然及一致性,當下心理有什麼想法,可以真正做到,並且甘心做、歡喜受,而不是心裡想做什麼,卻無行動力;或做了什麼又心不甘情不願,抱怨連連。他期許自己往身心靈的整合境界精進,無論行動、想法及感受,都能做到全然的一致性!



採訪後記:

因為國際及企業背景,莫仁維常利用不同的機會推廣氣機導引, 最近還在中工會年會安排展演。問他如何跟人介紹氣機導引在學什麼?他說因人而異,對一般上班族,他會簡單說明這是一套全然的運動,透過八大原理,打開九大關節及身體空間,可以促進氣血循環及疏解身體疲勞。當他示範功法後,常會吸引大家的好奇及興趣。問他在泰國的工作坊如何用英文介紹?讓我非常汗顏,我雖也學了10幾年,但恐怕中文介紹都講不好,何況英文!

 

讓我們跟著莫帥複習一下東醫氣機導引的中英意涵,有機會也可以介紹給其他國外友人。


東醫 Dong Yi

Dong literally means East.  Figuratively East refers to the natural initiation of movements, of life, just as the Sun rises from the east.  

Yi means medicine

Dong Yi or Eastern Medicine, refers to the “Eastern Medimovements”, or preventive medicine through holistic exercise, diet and lifestyle, management of emotions, and living that is in touch with nature. 

 

氣機 Qi Ji

Qi, refers to the essence of breathing that is within the natural blood circulation, it is the space within the body.  

Ji represents the initiation of an event, occurrence, thought or action that is about to happen.  

Qiji refers to the ability for us to observe and feel the points of such changes.

 

導引 Dao Yin

Dao, is the facilitation of the natural flow of our Qi through compressive and resonance movements.  

Yin is the natural guidance through awareness of the function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our nine major joints, ankle, knee, hip joint, waist spine, chest spine, neck spine, shoulder, elbow and wrist. 

Dao Yin, combined describes the actions of leading, guiding, coaching, and or facilita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