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11日 星期二

東醫氣機導引第151期電子報 / 我們還沒痛夠嗎?

我們還沒痛夠嗎?

◎編輯部



2018又是戊戌年!兩個甲子前的戊戌年,正是沈睡的中國在甲午戰敗後力圖振作,而有了戊戌變法、百日維新,試圖打破舊習、走出新局的民心與士氣。只是沈痾已久,加上不願改變的守舊勢力阻撓,隨後又遭逢一連串更為慘痛的八國聯軍、庚子賠款、辛丑合約……,最後才積累巨變的能量,促成辛亥革命,以及百年來的國運。這段歷史,說是家國史,其實,也是我們整個民族的「心史」!

8月19日張老師在〈解開病因的鑰匙〉演講中指出,什麼樣的人,得什麼樣的病;生病了,得從自己的內心找出病因。如此,疾病就未始不是良師諍友,是促成改變與超越的怒目金剛!

個人如此,世道人心亦是如此。撫今追昔,我們在大歷史的軌跡裡看到其間因果,也在古今以來無數的個體生命中看到其間因果。想想,我們累生累世經歷了多少因為自己的執迷不悟而造成的痛苦,如今,好不容易有了痛改前非的自覺,怎麼還陷在自己的習性裡徘徊不進呢?難道還需要更慘更痛的重擊,才能逼出我們的行動力?

2018仍舊是多災多難的一年, 而這個世界之所以從未真正的安和康樂,正因為人心從未真正的平和安定。不問別人,更不問世界,只問自己:你還沒痛夠嗎?

這一期電子報,文字裡的、文字外的,都在標註「2018變法年」所包含弘觀的、微觀的一切,而你我,都還在其中。大家再加把勁吧!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生病,就是拿自己沒辦法

◎林孟君


 忙與盲,是工商社會的兩大特徵。人們為了填補內心的恐懼不安而忙碌不堪,導致沒時間思考,盲目行事,就算偶爾從忙碌中清醒,抬頭看看周遭,卻是「舉目四顧心茫然」,不知今生所為何來,人生最後只換得一心怨懟,滿身病痛。此時若能反問自己:「我怎麼了?我怎麼會這樣?」那病痛就能成為重生的契機。

現代人努力去除疾病、追求健康,方法各有偏重,或重飲食、或重運動,也有人獨鍾大自然,這些都未盡全貌,追求健康,不該只是生活的片段,而是全面性的參與與呈現。對此,氣機導引提出五項要點——飲食、起居、情緒、運動、接近大自然,做到這五項要素,不用吃營養食品、不必看醫生,健康自然跟著你。


一、飲食----雖說民以食為天,卻並非毫無節制,要均衡適量、不挑食、不貪吃。每種食物都吃一點,既吸收不同的營養素,也分散可能的風險;不貪吃,就能避免肥胖及相關病症上身。

二、起居---今人雖注重養生,但是自從電燈出現以後,人類的生活作息大幅改變,成了養生一大阻礙。要保持健康,日常行住坐臥的管理很重要,應遵守「起居有常,不妄作勞」的古訓,跟著太陽的規律過日子,避免過勞,好好的對待自己。此外,進出的場所也要慎選,因為它會干擾你的情緒與想法,進而影響生活。

三、情緒---每個人都有七情六慾,中醫有「內傷七情」(喜傷心、怒傷肝、思傷脾、憂傷肺、恐傷腎)的說法;西方醫學也將情緒列入影響健康的重要因素,所以養生很重要的是情緒管理,過與不及都不好。若能老老實實地把自己看清楚,把情緒調整好,並且學習到去除負面情緒的能力,那身體自有一套完整的配備,可以幫你調控所有的狀態。

情緒會記憶在身體中,必須將它化掉,讓它轉換成另外一種能量,否則它一來就會攻擊五臟,在很多狀況下,生病只是其中一種結果,是一種情緒的症狀。吳敬梓在《儒林外史》中記述了范進中舉的故事,主角范進因太過高興而發狂,整天大笑不止,最後被岳父甩巴掌嚇好了。反之,若只是不斷地忽略、壓抑情緒,或期望藉由外事外物排除負面情緒,情緒反而會被壓在身體最底層,見不得陽光,直到它長霉、擴散,最終讓內臟、身體起了變化。因此,管理好自己的情緒,消除得病的環境,疾病自然不會上身。

四、接近大自然---親近大自然並不是要你每天到郊外踏青抱樹木,而是有更高層次的涵義。人與人之間有許多種關係,有夫妻、朋友、同事、父子……關係,你必須在這些不同的關係中精準地扮演不同的腳色,這樣的變動能力就叫「道」。就如為了因應眾生的不同,佛有三十二相,只有具備變動不居的能力,才能不斷地透過變動尋求統一,這叫「道統」。

大自然就是告訴你道統所在,自然就是父子有親、君臣有義的五倫之學人要循規蹈矩,才有辦法活得自在,這叫接近大自然。不明白這個道理,就算地處山林,還是看不到大自然的法則,看不到道統所在。所以有時你必須有承認錯的肚量,才能完成大家的好,事情才會圓滿、完成。

五、運動---運動與勞動不同,運動是有目的地與自己打好關係,既知道動作的目的,也知道方法,若認真走路打球,只是為了讓心跳加速、心肺功能變好,那是勞動,無益於維持健康。運動是利用動作調動身體的各項機制,使其能夠順利運轉,當身體有恙時,我們就能藉適合的功法動作將它調到正位,不是盲目亂動,因此運動是一件很困難的事。

練功是讓自己變得更精準,能調控你的內在,讓內分泌、呼吸跟身體的搭配在剎那間圓滿,最後汗流出來。我們在動作中精準地感受到神經對身體的操控,感受身體的各種徵兆及變化,一直到所有的末梢神經,連成一幅完整的身體地圖。這樣身體才能變成一個圓滿、一個循環。透過一次次的閱讀,在動的這條路上看到自己的狀態,之後你懺悔修正,一次比一次好,就能一天一天充滿自信。最後,你就會對自己說:「啊!原來我是這麼有辦法的,我怎麼可能會生病!」

來到會館,踏出九樓電梯,見到對面牆上寫著氣機導引的五種內涵——飲食、起居、情緒、運動、接近大自然,看似各自獨立,卻緊密依存。就如人的五指,獨立又合作,生活中,只有五者全部同時到位,沒有闕漏,才是圓滿完成,才能穩穩握住解除病因的鑰匙,還給自己健康的身心靈。(本文節選自180819張老師演講之整理稿 )


/



成為「野生動物」

◎李  明


——不要把生命的本質模糊掉。反璞歸真,想想如何當一頭「野生動物」。


與地球其他生物一樣,遠古人類的生存完全仰仗大自然。即使隨著物質文明逐漸發展,長期以來的農業社會仍依循大自然節律運作: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然而近數百年來科技的進步,帶來人定勝天的錯覺,加上「文明」生活遠離大自然,讓人類日益喪失對天地的感應與謙卑。

現代人按著人的遊戲規則過日子,覺得自己在各行各業盡其本份,這樣就是貢獻社會。其實這種生活是懸空的,背後沒有連結一套足以穩定人心的根源價值,很容易墮入虛無主義,生命沒有目標。於是人會無所顧忌,放縱自己,在物質面盡情掠奪,為追求名利權情欲等等而疲於奔命,從而讓身心落入無休止的惡性循環。

因此現代人諸多文明病,和當今眾多環境或社會問題一樣,根源都出在違背天理。如果不懂得直探源頭,從根本處去反省改變,只看到已經變成這樣的現象,就會想用些枝枝節節的作法去對應,反而讓原本能夠簡單解決的事情,愈拖愈嚴重。

天理存在許多看不到的地方,即使你不自覺,你的身心靈無時不受到天地能量的影響。人活在天地之間,天地就是人的導航器,像人體的生理時鐘,就與太陽的光線有密切關係。又比如古人飲食講求「身土不二」,配合時令、節氣與地方風土,自然符合養生之道,而現代人通常只注意該攝取多少營養或熱量等,卻忘記飲食該合乎天理的基本原則,可謂捨本逐末。其實只要照天理而行,停止思慮,身體本能智慧自會湧現,根本毋需斤斤計較許多細節。

凡事看到天地,你就懂天理。如果你在天理中找到人生目標,照天理而生活,或許短期內獲得的物質享受不如人,但你的痛苦少,也比較容易割捨。依循自然法則統領身體,讓身心靈與自然之道合拍,長期下來,你的生命能量會很完整,也擁有更健全和諧的身心靈。


/



隨時反省,確保一生不走偏

◎朱芮瑩


人之所以被稱為萬物之靈,是因為神送給人類一個最珍貴的禮物——「反省的能力」。身體病了,心難受了,正是人們得以反省自己的機會;反省自己的飲食習慣、生活作息、運動方式、情緒反應等等。反省自己日常生活的一切,好好地想清楚,是不是那裡錯了,才會造成現在的自己。當你想通了,領悟到一切原來都是自己造成的,才能甘願接受現在的自己,痛改前非,修正行為。但可惜的是,大多數的人似乎已喪失反省的能力,自私自利、怨天尤人、驕傲虛榮、憤怒不滿、放縱慾望、懷疑恐懼⋯⋯於是只能不斷地一次又一次地遭遇苦難,就像沒有舵的船,隨波逐浪,永遠到不了彼岸,大腦充滿了執著,一直往自己以為對,其實是錯的方向前進。一錯再錯,這一輩子就這麼抱著自以為是的執著一直到死,可悲啊!真是可悲啊!

在這個紛紛擾擾的社會,東醫氣機導引提供了一個建立完整身心靈的修行道場,東醫氣機導引五大主張是:運動、飲食、起居、情緒、接近大自然,這五大主張都是影響基因開啟或關閉的重要因素。其中鬆柔緩慢的深層運動可以釋放壓力補充元氣,反觀時下的運動往往造成身體諸多的傷害,劇烈的運動只有動到淺層肌肉,而且我們的身體會把這種運動視同作戰,分泌超量的類固醇賀爾蒙壓抑免疫系統,過量的類固醇會沉積在血管,莫怪許多自認保持運動習慣的社會菁英在運動場上暴斃而亡的消息時有所聞。亦有的運動強調拉筋,殊不知肌肉的運作模式是收縮和放鬆,而且筋是不能拉鬆的,必須保持彈性;如果一直去拉筋,身體的恆定系統會偵測到,為了讓身體更輕鬆的做到這個體位,身體會開始製造肌纖維母細胞去強化此部位的肌肉組織,代價就是組織間隙關節空間變小沾黏,筋膜僵硬,代謝能力降低。人一旦僵硬就是老化的開始。老子《道德經》說「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大概也有這一層意思吧!

東醫氣機導主張「以有練無」,從動作到內分泌,這是從身體到心靈的管道。練功就是練內分泌,不同的內分泌會產生不同的想法。動作會影響思維,因為肢體動作會改變內分泌,內分泌改變、思想就改變;思想改變、情緒就改變。我們在主導身體動作的時候,就是在控制內分泌的作用,內分泌的控制會通到心。《易筋經》提到「此法必先煉有形者,為無形之佐;培無形者,為有形之輔。是一而二,二而一者也。若專培無形而棄有形,則不可;專煉有形而棄無形,更不可。所以有形之身,必得無形之氣,相倚而不相違,乃成不壞之體。」也就是說,先修命來後修性,性命雙修。倘若強調一切由心所造,跳過身體只講心靈,就會虛蹈頑空,但只講身體不講心靈,更是徒作技藝之末。

我真的很有福報,能進入這個道場。在這個道場只要持之以恆,身體健康是最微不足道的必然結果,更可貴的是我學習明白、學習覺醒、學習安靜、學習怎麼跟自己做朋友、學習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學習人與自然之間的關係、學習鬆動大腦的執著、學習不再為一點小事小病就亂了方寸、學習坦然面對自己的缺點、學習包容別人的缺點、學習看見別人的優點⋯⋯。因為我知道如何跟自己的身體對話,如何跟自己的心靈對話,而且也知道有形的肉體有限,無形的心靈永恆,我是藉由這個身體來這個世界修行,幸運的是我能接觸到東醫氣機導引,在這裡可確保我一生都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直到我閉上眼睛,靈魂脫離肉體回顧一生時,能微笑並帶著漂亮的人生成績單回家!


/



面對老年,心不苦、身不痛

◎素非


人老人的身心照護是目前台灣最令人憂心的問題,老人長壽而不健康是每個家庭的困擾,從街頭及公園到處都是老人與瑪麗亞的畫面,可看到這個現象! 根據過去國內隨機抽樣調查,台灣65歲以上有明顯憂鬱情緒的人佔了18%!連知名科學家陳之藩都曾表示:面對老年惶惶不安。也就是說,我們無法運用自己的學經歷,解決衰老病痛的問題! 所以真正困擾老人的不是身體病痛,而是對未來會不會失智失能,會不會久病遭受棄養充滿不確定感,加上身心日漸衰弱力不從心的恐懼!張老師說,什麼樣的罣礙,就有什麼樣的病痛,一切都是心在導演,擔心受怕只有使病情加重!所以只有用心檢討面對生活的態度,要活得不憂不懼,才能心不苦、身不痛! 面對這些問題,我們要竭盡所能,每一個人都將心量擴大,引導身邊的親朋好友參與我們的活動,藉練功和分享幫助他們解開致病的原因,讓他們產生正向能量,得到身心的安頓,才能擁有全然健康的生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當呼吸不再是鼻呼吸

◎鄭雅靜(教練)


呼吸的機制


人體直立而行必須維持身體內、外的平衡才能抵抗地心引力,呼吸和心跳都是生命的節律。從運動解剖學的觀點,呼吸是為了維持體內氧氣、二氧化碳和氫離子濃度的平衡,藉由胸腔的容積和形狀的改變,使身體內、外壓力產生變化,讓氣體產生壓力差現象而使空氣自動流入人體。

呼吸的機制包括延腦及其他接受器的傳達訊息,可讓身體自動偵測、調整人體在不同狀況下的氧氣需求量。延腦是人體的呼吸調節中樞,大腦皮質是呼吸的隨意控制。主動脈、頸動脈內的化學受器可自動偵測血中的氧氣、二氧化碳和酸的濃度,使達平衡。肺部的伸張受器則會偵測體內二氧化碳的濃度,避免肺部受到過度牽張而膨脹受傷。當化學受器偵測到體內二氧化碳的濃度太高時,呼吸中樞會配合氧氣需求,調節呼吸的節奏;啟動橫膈膜往下推移,使胸腔的壓力低於大氣壓力,讓體外空氣自動流入,直到身體內部壓力和大氣壓力保持平衡為止。

現代人的運動量不夠,鼻呼吸控制的胸式呼吸容易出現過度換氣或換氣不足的現象。吐氣後也常殘留過多的氣而影響肺部的肺餘容積,無法讓二氧化碳順利代謝出來,讓人容易氣躁。胸式呼吸是透過胸廓、胸骨關節以延伸擴展胸腔,無法對腹腔內的重要器官形成深層按摩,對內臟的功能作用幫助不大,不是很理想的呼吸方式。



橫隔膜影響體腔的變化


由於胸腔的容積量取決於胸腔內壓力和體外大氣壓力的平衡狀況,有的人搭機遇到飛機爬升或下降導致壓力改變,如果中耳內部壓力無法即時調整以適應大氣壓力的變化,人就容易產生胃脹氣或耳膜疼痛的生理變化。所以,人體要維持平衡,胸腔和腹腔的統合壓力,必須和體外的大氣壓力產生平衡。

橫膈膜的作用會牽動腹腔和胸腔的空間,所造成腔體的空間改變會影響到呼吸機制和生理的變化。橫膈膜是一層薄薄的骨骼肌,延展於肋骨之下,由頸椎第三至五節神經叢形成的膈神經所支配,居中區隔了胸腔和腹腔。心、肺皆位於橫膈膜之上,分別負責血液輸送和氣的轉化功能。橫膈膜之下則統括許多器官,包括:肝臟是人體的化學工廠,胃是最大的食物分解廠,脾臟將有用的血液回收處理,血液最後回到肝門靜脈,再由肝臟形成營養,循上再回到肺臟結合氧氣並送往心臟,透過心臟的搏動而輸送到全身利用。

人和身體對話的焦點必須關注身體內、外環境的平衡,當身體內外都處於平衡時,人在作用力中就不會特別感覺作用力的存在。呼吸開拓訓練的目的在達到深沉循環的呼吸作用,如果還停留在鼻呼吸的概念,自然就會聯想到鼻子吸氣的長短深淺。如果能夠理解橫膈膜的認知,就會導向內臟按摩的深度需求,讓身體產生極大的開闔與壓縮作用,透過腔體的空間變化以納氧,在持續空間的變動過程中,讓腹腔和胸腔的壓力和體外的大氣壓力產生平衡,並凝聚壓縮產生的熱能。



橫隔膜的開闔主導呼吸


古人將呼吸分為風、喘、氣、息四種,養身養生的主張是「導氣令和,引體令柔」,身體要平衡,氣要平順。身體的動作可以讓體溫升高、心跳加速,但人不能喘,呼吸更需導向慢、勻、細、長的「息相」。「息」是自心的作用,也就是從自己內心所發出的呼吸狀態。

氣功訓練是人體內、外壓力變化中的平衡。古人練氣就是在練習不須經過大腦的認知,而成為本能存在的呼吸狀態。從鼻呼吸訓練到運用橫隔膜操作的呼吸,是化後天為先天的身體純化的持續過程,必須透過高度的意識作用、實質的動作及呼吸的變化,才能徹底放下鼻功能的慣性作用,為返回臍呼吸奠立基礎,藉以推升人體的能量。

當橫隔膜所操作的呼吸成為慣性,呼吸屬於腔體壓力的轉換機制,空氣仍然從鼻孔出入,但人已不再關注鼻的呼吸,人才有機會開始鍛鍊耳根、眼根。耳朵仍聽見聲音的飄忽卻不會留駐,眼睛的視覺依然作用,而不會誘發起心動念。所以,練功就是從鼻息到胎息的整體循環,每次呼吸就是一次開始和結束;吸為生,吐為死,每一息都是一次歸零。練功是每一次呼吸都在看見自己,人究竟是把自己擺在哪種層次的平台去看待每一次的呼吸,便是人的層次所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什麼是道行?

◎高袖桐(教練)



練武要先練膽。學氣機導引,如果沒辦法爭「氣」,出手就沒有力「氣」,也沒有殺「氣」。你想怎樣,動作中就把自己動成那樣。因等於果,你做得出來,就是證明。

練功到了一個階段,並不是只跟著比招式,一層深過一層的覺知身體是非常重要的訓練。你覺察多深,動作意義就多深。動到哪裡,一定要感覺到哪裡。動作要做得深入,得放空大腦,用身體去閱讀,感受絕對無中的一切有。就像庖丁解牛,「以神遇而不以目視」,在空間的概念中遊刃有餘。

練功沒有企圖心,就會怕痛,屈服於自己的軟弱。身體動作最能戳破你的假象,讓你原形畢露,看到自己的恐懼、懦弱。有的人遇到事就閃躲,想置身度外,只求沒事就好。但你今天沒事,明天還能繼續沒事嗎?如果一輩子就這樣放棄自己,那麼最後落得失敗或一事無成,你也無話可說。人需要的不是安定,而是任何情況下都能安心。

人生是一場遊戲,用生命在玩,才叫人生遊戲。人要掌握時機,要掌握時代的契機,否則無法轉機成「勢」,無法造「勢」。你跟不上時勢,全在於自己的六根阻塞,沒感受,身心靈缺乏一致性。

氣功在生活裡,強在意念的訓練,精氣神需連結,「 形斷氣不斷, 意斷神來接」。 情緒一來,耳根跑掉,趕快用意根、身根來取代耳朵的感受。所有功能,都在修煉,大腦能不被六根綁架。

偉大的生命充滿無限成長的可能。生物要一直成長,保持現狀就會滅種。學習不是要變成第二人,而是要跟上第一人,在源頭上接軌。身體在你手上,你自己就可以成佛作祖。如果人人都是一祖,就沒有二祖。你自己就是螢火蟲,何必還到處找燈?

氣機導引一切的訓練,都在訓練胸襟度量,開啟你的全面觀,讓腦袋容納一切好的思想,來養成自己。有學習決心的人,什麼東西都裝得進去。到最後你什麼都可以,不管是化緣托鉢,還是驍勇善戰,別人會什麼我們都會。生命中最重大的作戰,其實就兩三場而已,什麼仗你都要能打。

人人都是人才,端看你怎麼用。但一個人再有才華,自私就沒用,也無路可走,沒有好結果。在氣機導引這樣的團體,每個人都要大器,共同完成一個無私的夢。尤其教練要積極培養十八般武藝,不論三天兩夜成長營,或是功法免費體驗講座,都應爭先恐後,搶著上陣。從服務中學會謙卑,學會熱情,把尊嚴放下,而不是為了聽到掌聲才去做。練功沒有完成的時候,除非能一切自在。

周潤發在《臥虎藏龍》中成功扮演俠客李慕白,讓觀眾感受深刻。他一生有愛心,還把全部身家捐出成立基金會,因此他身上自然透出一種光、愛、謙卑的俠者氣質,他的道行就在那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養精蓄銳 固腎功法體驗


白天犯睏,晚上睡不著嗎?
腰酸、膝軟、不耐疲勞嗎?
盜汗、頭暈、耳鳴、心神不寧嗎?

還是

  視力減、聽力衰、髮脫鬢白、齒牙動搖?
  皮膚晦暗、乾燥無光,恨不得乳液當牛奶?
  眼下掛袋、眼圈發黑,是不是該去醫美一下?


腎虛是現代男女的長期文明通病,
氣機導引陳焜澧教練,
教您如何養精固腎,從此銳不可當!



時間:
一、10/2(二)下午2:30-4:30
二、10/6(六)晚上7:00-9:00

地點:
台北市八德路三段12巷52弄7號
​氣機導引八德會館

​報名電話:02-23111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