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30日 星期三

第116期 / 香爐文化--宇宙輪迴與轉化之道




◎陳國華、陳宜、闕建珍、廖秀雯整理




何謂「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何謂「天體」?天體運行之道又是如何?


宇宙之間有一種道,主宰著整個邏輯的變化。天體運行之道即萬物能量的變化,萬物形體的轉換過程。


經歷38億年演進,地球上的水、空氣、泥土始終不垢不淨、不增不減。地球首先蘊育了碳水化合物,為動物生命基礎所需。由碳水化合物分解為葡萄糖,許多單細胞生物開始慢慢演變成動物,必須仰賴碳水化合物才能生存。而太陽,則是地球接收宇宙能量的單一來源。空氣、水、微量元素都是地球的物質原料,物質原料必須在太陽底下才能作用,所以,太陽是天道最具體的物質。我們見得到「天道」──太陽光滋養萬物;而所有的物質原料共存於地上,稱之為「地理」。天道地理的結合,成為萬物生命之道。

地球初始只是物質原料,然後有碳水化合物,之後出現動物,逐漸形成食物鏈。人類身體80%是水,和大海的水是一樣。地球上的物質原料在陽光作用下,與空氣、水和碳水化合物,化身成你和我。人的壽命到了,能量會轉化,轉化成泥土,再轉化成二氣化碳,之後再被其他形體所吸收。形體吸收這些物質原料後,再接收陽光,又成為形體的轉換。所以我們的形體與萬物皆同,都是不斷在這轉化過程中持續循環著。我們都是由共同的能量所製造出來的,眾生皆為一體,你我皆同源,是混合在一起的,只因阿賴耶識的不同,而在地球此處形成各自的傳承。只因「靈」展現在個別的形體,「心」形成了隔閡。但我們每一秒都在彼此相互轉換。你的呼吸跑到我這裡,我的呼吸跑到你那裡。眾生轉化成你,你轉化成我,分分秒秒不停。我們時刻都在進行動態的轉化,不是死亡後才開始轉化,這是一個互助的社會,這就是生態。

我們的形體彼此互相混合且不斷轉變。每個人都必須負責傳承這個大地能量的循環並進行傳遞、轉化,物質原料必須這樣傳動,地球才會活。我們在生長過程中扮演著轉化的媒介、橋樑跟演員。必須在地球生態這個天體運行的舞臺裡,扮演這樣的角色,既是生命的基本權利,也是天地給予的任務。懂這個道理便瞭解為何眾生平等,為何人要為別人而活、必須為宇宙的良性發展盡一份心力。









香爐象徵:轉化與傳承


宇宙就是如此在輪迴、轉化。為何要重視「香道」?為何要重視香爐所象徵的文化意涵?因那是一種提醒,提醒我們生命中最重要的任務──轉化與傳承。


生命的目的,就是為地球傳承能量。人類的「靈性」是很強的阿賴耶識,讓我們能擁有高度思考的能力。每一個個體的「靈」皆是負責宇宙傳承的主宰,所以我們不斷轉換能量、轉換形體。例如人類生命轉換的首要原則便是:必須分裂你的細胞,生孩子孕育下一代。如果沒有做到這第一守則,沒有傳承,沒有複製自己,因為貪婪、害怕為人父母的辛苦,把這個世界丟給別人而在旁邊逍遙自在,這樣既犯了自私自利的人罪,也犯了違反生態合作、眾生平等的天罪。

中國文化裡有所謂「同」的概念。例如:我們是台灣人,因為生長於斯,我們的DNA裡寫著這裡的環境因素,共同形成了這個地方的「物質原料的傳繼」,吃這裡的米、化成這裡的泥土,在這個地方形成了共同轉化。所以台灣人會有共同情感,在這裡不斷傳承。當有外人進來會感到不習慣,這便是「同」的概念。同一屋簷下的人,能量轉化就有一個認同性,因此同一家庭內的能量轉換會更密切。人在本能上就會有這種感覺,在共同一個地方轉換就會有某種難以言說的親切感。

要延續這個「同」的概念,就必須孕育下一代,而父母親相異DNA的結合,讓孩子身上有了相同卻也相異的DNA組合,讓「同」中有了「異」,藉由代代繁衍,一個家族DNA的生態更豐富了。而藉由一個個相異家庭的繁衍延續,多元的DNA生態,不斷轉化與傳承,共同回饋給這片土地、形成一致的認同,便是異中有同,陰陽相生,生生不息的道理。

家裡代代相傳的香爐乃傳承於祖先,我們的任務,便是要把這個香爐傳承給下一代。香爐的存在,便是提醒我們這個宇宙傳承之道,畢竟,我們的生命是由歷代祖先,與這片土地上的原料物質所共同轉化而來,我們也需要把這個轉化傳承下去。



香爐象徵:潛移默化的教育


家裡要擺上香爐,放上祖先牌位。內心混亂時,可以在香爐面前點一炷香,向祖先傾訴。當香爐啟動,內心就有出口。每日早晚一炷香,三省吾身,並向祖先報告:一日的計畫與執行狀況。每日這樣做,對孩子就是一種潛移默化的教育力量。

比如孩子與人爭執、內心不平,我們想教育孩子要有同理心對待對方,要像觀世音菩薩一樣,能聽到人心的悲苦,也能從困境中學習逆增上緣。不明白什麼是慈悲心?那就點一炷香,敬拜觀世音菩薩,在菩薩面前仔細感受什麼是慈悲心。經常這樣做,久而久之孩子就會有慈悲心。這就是潛移默化的力量。而這份力量,來自於香火所產生的連結。

我們的靈魂是不會消失的。點一炷香,能喚起這個信念、產生這樣的連結,祖先、神靈便能連結上我們的心波,給予我們力量。上香,是和幾千年來的祖先連結,喚起爐靈的守護。這是天地的能量,被這樣的能量籠罩住,就會有家庭觀念,有慈悲心。

對孩子的愛一定要正統,要告訴他們:香火的文化是一種永恆的連結,這叫做「薪火相傳」。只要傳承給孩子一個香爐,讓他們在這裡進入一種莊嚴狀態,他可以跟自己的心對話,面對自己的良心。家裡有香爐,父母只要做給他們看,他們就會了,不用教,此即是潛移默化。當我們看到煙從香火中裊裊升起,那是一種莊嚴、寧靜,是生命難以言詮的偉大,就在那裡發生了。

為人父母生下孩子,把許多愛給了孩子,孩子會把這份愛傳下去。沒有孩子,就要把愛心直接傳遞給社會。不用特地去某處當義工,是走到哪裡就自然成為義工,讓周遭的人都感受到這份能量。真正有愛心的人,走到哪裡都散發出愛的感覺。然而,有孩子的人就不必有愛心嗎?不是!有孩子的人,怎麼愛孩子,就把這份愛複製出去給別人,這就是完成了菩薩道、大圓滿。

一定要培養自己的愛心。學氣機導引,就要懂這些智慧。懂這些智慧要靠緣分,身體是漸悟,靠一天天練習累積出來。但智慧,是大腦、精神性的,是頓悟的,要靠緣分,因為它無形、飄忽,沒有形體,緣分出現,剎那間捉住,便叫頓悟。




香爐象徵:凝聚的力量



香爐文化,歸根於「炁」這個概念。「炁」通「氣」,它是看不見的。香這個字包含「禾」與「日」,「禾」即榖物。「日」最早是「口」、是「舌」、是「甘」,亦即口舌嚐到穀物甘美的滋味,是為「香」的本意。,五榖雜糧的甘香進入身體,經過燃燒、消化作用,產生我們的生命。把這個概念放到宇宙,就稱為「炁」的運化,就是所謂「感應」,它是真實的存在,從象形文字到人類高度文明時代,就發現了這個秘密!因此,家裡擺放香爐,家裡厄運消失;不放香爐、不拜拜,往往夫妻爭吵不斷,子女不親,家裡問題叢生。原因都出在沒有香爐無形的凝聚力與自省力,造成大家不懂傳承的意義。在香爐面前,大家都願意放下成見,互相退讓,合組共同的信念。家的精神,因為香爐而傳承下來。

為什麼現代人臨終時除了遺產紛爭之外,沒有家訓或傳家的遺言?因為現在家人之間沒有聆聽、沒有情感。但在香爐前,遺言自然就出現,因為香爐喚醒了傳承的概念,凝聚了家人,人會很有感情、會讓人感動,沒有香爐,人情便會淡薄,衝突性增加。舉香起爐,不是為了求錢財、求功名,而是讓我們覺得心情不快樂、缺乏愛時,內心產生力量。這並非迷信,而是香爐的精神。在家裡點一炷好香,自己即是佛,讓家裡彌漫著悠然的氣質,營造一股天然的能量氣場。好香散發宇宙間自然的氣場訊息,是緬懷前人智慧的食糧,讓人精神有所依歸。

人不該只著眼於現世的價值,更須追求的是跨越時空的價值。讓孩子了解人情世故的準則、薪火傳承的重要性和意義所在,傳承人道與天地之道,這便是香爐文化的重要性。



十二月第116期電子報

2015年12月23日 星期三

第115期 / 從能量轉換的原理談身心靈的提升轉化 (二)




◎蔡小泓


                   
氣機導引的學習是一種悟道的學習,是一套身、心、靈空間整合的完整學習,其中包含了身體不同能量的開發與轉換,最後與宇宙能接通,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需知一切物質、一切事件都是能量,能量無所不在、循環不滅。它可以在小宇宙的身體內轉化、採補,最後接通大宇宙的能量。一般而言,能互相轉化的能量可分為四種;體能、心能、智能和宇宙能。身體這個小宇宙可劃分為上、中、下三個丹田。下丹田強調肢體養生,主精。中丹田重視心量格局,主氣。上丹田則是靈性的開發,主神。依其修煉次第可分為練精化氣、練氣化神、練神還虛,乃至練虛合道等階段,實際上這也就是我們體能、心能、智能和宇宙能這四種能量的轉化。

下丹田(練精化氣)的訓練,就是呼吸配合動作的引體訓練,是感覺神經與運動神經的訓練。在此階段我們要真實的感覺自己,鬆開有形肉體的障礙,以開發身體的空間。由於空間就是氣,我們經由此練精化氣的階段,讓身體虛掉、空掉,以便將體能量轉化為心能量,因為惟有在身體空間開發後,我們才有辦法開啟中丹田(練氣化神) 的修煉。

中丹田(練氣化神)是自律神經與內分泌的訓練,中丹田的上、下,即橫膈膜收縮和放鬆;在此收縮、放鬆的過程中,我們要練習聆聽身體內部氣機是如何變化,內分泌又有何改變。記得老師曾傳授大家一套有關心波的公式,將心理空間做了量化的表述,讓我們時時刻刻都能將這個公式套用在繁瑣的日常生活中,檢視心波與外界訊息連結的狀態,讓我們能看清楚自己的心波,以消除佔據我們心理空間的心事,使我們心的能量變大。實際上我們若能具體看見心的波動,才能控制內分泌,進而影響我們與外界互動性的改變,也牽動我們大腦覺知與反應的改變。

經歷了下丹田(練精化氣)、中丹田(練氣化神)的階段以後,我們的心平靜下來,有了平靜的心,才能使大腦放空,大腦一旦淨空回歸虛無,則能長智慧,長智慧後才能「練神還虛」乃至達到「練虛合道」的境界。



人體身、心、靈間能量的轉換


我們練身體的能量,會使身體內氣旺盛並產生內分泌的平衡,此身體的能量,會轉移到心的能量,因為身體有能量就可以轉移到心的能量;心有能量也可以轉移到身的能量,它是可以互相轉換的。當我們高興的時候,身體一定特別靈活,特別有精神;但當我們悲傷的時候,走路一定低著頭,沒精打采的樣子,所以心能量可以影響到身的能量,身的能量可轉為心的能量。身心的能量則會轉換至腦(神)。

腦的能量會影響我們的做法,心的能量會影響我們的想法,身、心,靈三種能量均會轉移,而身、心、靈的能量是每個人都有的,只是我們必須破除具像化的身體、心理、靈 性,及自我對外在環境脈動的認知,使身、心、靈均回歸到它們的能量狀態,因為唯有不掉入任何一種能量狀態的表象,能量才能互相轉化,流通無礙。

上面所提身、心、靈均回歸到它們的能量狀態,其實就是指身、心、靈都有空間的狀態。身體是個小宇宙,它有它的空間形成。我們練下丹田、練身,就是要拓展身體的空間。中丹田練心,講的是心的空間,一個人心的空間太小,常常就會經不起許多心事。心理空間會主導內分泌的變化,如能保持心的安靜,心的空間就會很大。上丹田講的就是腦,大腦念頭太多的話,腦就會脹得很滿,我們要讓大腦產生空間,就必須安靜、專注讓大腦放空。道家講處虛,就是處在身體的空間中。氣就是空間、就是能量。



人與天地能量的轉換


人體身、心、靈的能量都可以轉換,人與天地的能量自然也可以轉換。如我們吃地上的植物,所吃的葉菜是大地的能量,我們吸進來的氧氣是天的能量,天的陽光是宇宙能。陽光照耀著我們,我們會感覺暖和,這都是能量。就以我們所食用的植物來看,它具有葉綠體,葉綠體內有葉綠素和酵素。葉綠素能吸收太陽光能,並藉酵素的幫助使二氧化碳和從植物根部吸收的水分合成葡萄糖,同時釋放出氧氣,此種反應過程也就是所謂的光合作用。植物是地球上唯一能吸收太陽能並且能將此「光能」轉換成生物可以利用的「化學能」的生物,其所產生的能量,除了提供自身生長所需,亦為其他生物的能量來源。光合作用釋放出的氧氣,經由我們的呼吸再轉換給我們,這些都是天地的能量。

天地的能量可轉換給人,人的能量自然也可以轉換給天地。能量自身心超越轉換為智慧的能量,智慧的能量還虛,就是怎樣連結天地的能量,把人的能量還回天地,所以天地要沒有天災人禍的發生,一定要人的能量回去,此亦即我們的心與身體的超越,可以改變天災人禍;人類可以改變天災人禍。所以只要轉換身體的能量,那就會發生蝴蝶效應,開始轉換成心能、宇宙能。







能量都可以轉換,所有的事件、金錢、所有的一切都是能量轉換來的。同一種能量轉換不同的相,所以歸到能量態的存在,幾乎能量都一樣,能量就是能量,這就叫「道」。「道」會產生「德」,「德」就是外形。不同的外形但是「道」都一樣,「德」不一樣,其異在「德」、其同在「道」,同「道」異「德」。所以只要我們把能量轉換成心能、身能或智能狀態的東西,那些能量都有辦法與宇宙的能量交換。換言之,你可以交換一個很好的運氣,或者交換將得到一筆五、六億的錢財,但問題是,你是否有這個能量去交換另一個能量。所以一個能量強的人,他可以擁有許多可以交換的能量。一個有法力、有功夫、能轉換能量的人,他的能量有多大,你就可以約略算出他能轉換進來的財富有多少。絕對不會錯!例如一個有能量服務多人的人,他的人緣一定就有多好;一個能夠付出多少的人,一定就有多少人跟他的關係非比尋常,這是科學,不是玄學。

一個人有多少能量他就可以轉換成多少的財富進來,不是你會法術你就可以拿很多錢回來,你沒這個能量你也沒辦法,所以道家很厲害,設定這些東西就是要你不斷的增加能量,讓你學會能量轉換的能力,讓你學會眾生平等的自在存在,看到每一個自在存在,你可以轉換成不同的快樂,轉換成任何東西。如你可以把痛苦的能量轉換成快樂的能量,你就可以把痛苦的事情轉換成快樂的事情,這叫做自在。

實際上,當你起貪念心的時候,你什麼都敢要;但等到你的能量可以取得一切時,你才會明白什麼不該拿,因為宇宙間講求的是陰陽平衡,它自會找到平衡點,不該取而取,是要付出代價的。


總之,一切物質、一切事務,都是能量轉化出來的。道家所講的處虛,就是要回歸本然的天真,返樸歸真。樸就是萬物的本然自性,真就是氣;樸是普世之物,真就是價值,要把物質的追逐,轉化成價值的創造,使生命朝正能量的方向發展。要把五穀精微化來的精,練化成氣,如是練精化氣才能歸真,才能練氣化神,才能練神還虛,進而接通宇宙的能量。




十二月第115期電子報

2015年12月16日 星期三

第114期 / 從能量轉換的原理談身心靈的提升轉化




◎蔡小泓



宇宙能量很奧妙,自有其運轉的道理,萬物的生長、四季的變化一一都在輪轉。宇宙無窮大,其能量亦無窮變化。人是大宇宙中之一環,人生的脈動在在都與宇宙的脈動有關,是以人生不必執著自己有沒有什麼,人一定要好好感覺自己,感覺自己的三丹田,感覺到最後,你就會質變、你就會悟道,會看到更多的自在、更多的安靜、看到更多智慧,這都是很自然的。所以我們必須去感覺自己,學著去操控自己的呼吸。我們一出生就會呼吸,但平時都是呼吸在操控我們。我們必須學著去操控自己的呼吸,使自己活在覺知中,如此,等到我們頓悟的那一天,就一切了然於心,就能擁有一切。





 

一切由心所造、改變自我以洞察一切


地球轉著轉著,所有萬物一一發生,四季都在變化,所有生態都在改變,這一切都是能量。配合宇宙能量的轉化,我們要試著從自身的轉化開始,只要我們改變身體的能量、改變心的能量、改變腦的能量(下丹田、中丹田、上丹田),我們只要改變自己的能量,我們就能擁有與自我能量相當的一切,因為一切由心所造,人的心可以改變一切。基此,人類心的錯誤即可能為地球帶來災難,許多地球的災難就因人心而起。此一說法一般人並不容易理解,其問題出在我們不知道能量怎樣轉換,因為它空無看不到,它的蝴蝶效應我們也看不到,其實只要我們自身的能量夠純、能量夠強,我們就可以洞察一切。



宇宙能量不滅、能量可轉化成一切所有東西


我們要知道身體是活的而且充滿了溝通能力,它很知道你,所以心能量可以促進大腦的智慧,藉由波動你可以看見所有你要的東西出現,因為宇宙的一切都是能量轉換所形成的,包括石油。當能量轉換時,有的轉換成有形的,有的轉換成無形的,無形的如機會,有形的就是把握機會後,你所得到的工作以及你所賺到的錢。無論有形無形,通通都是能量的轉換。

大家知道水的能量可轉化成電的能量,電廠發的電,讓你的電毯可以發揮效應。我們今日所用的電,來自核能電廠原子爐中原子不斷分裂爆炸的過程,其能量轉換到你的電毯去,再轉換到你的體溫,再轉換到你的汗水。你一定無法想像,你身上流的那滴汗,可回溯至核能電廠原子爆炸分裂的過程,而汗水怎麼來的,就是你從空氣中吸進來跟你喝進來的水.化成你的汗水,這都是不同的能量在轉換,轉換到無跡可循。依此我們知道宇宙能量不滅,它不斷用不同的形式在轉換它的存在,這叫做不生不滅。能量既然不生不滅,當某方能量變弱了,他方的能量就會增強。社會上有人傑出成功,有人平凡失敗,成功者的成就往往就是從弱者的能量轉換出來的。我們練三丹田,就是要練如何讓腦能量增加,以活出智慧的人生。生命既然是一種能量的轉換,我們必須從自身能量的轉換開始,那就是周天運轉,我們必須先瞭解這個運轉的狀態是什麼,因為你若不知道什麼東西有價值,你就不會下定決心去得到它。就如一塊岩石,你的腦海中若感覺不到那個石頭裡有隻獅子的影像,你就雕刻不出那隻獅子,所以我們練功,必先開發腦能量,了悟人生價值之所在,全力以赴。



腦能量的開發---滅掉執著使松果體活化作用


原則上,宇宙的一切我們都可看見,但身體怎麼看見?靠感覺而不是靠肉眼。這感覺來自泥丸宮,解剖學上叫松果體,用松果體感覺一切。我們有兩種眼睛,一種顯性.一種隱性。顯性就是我們的雙眼,隱性就是松果體,松果體含在我們的上視丘內它可以看到一切,但因為我們的大腦一直被我們用來記憶些有的沒的,以致松果體被矇蔽了。松果體自五、六歲時最強.七、八歲就逐漸萎縮退化,及至十歲就完全失效了。

依大自然的運作原理,人之所以記住某事,是因為經險累積久了,你就記住了。它往往是在互動中產生一種情境,讓你寫在腦海中,而不是刻意去背它。大腦細胞的演進絕對不是靠強記,以為反覆記憶誦讀就可以開發聰明智慧,絕不是這樣。人類許多經驗、能力,是在生活中自然學會的,有需要就會,不需要時,即使擺在那兒也不會要,這是大腦的智慧學習法。就好像漁夫捕魚,何時海水漲潮適合捕魚,漁夫是看月亮,因為月亮升海水漲,捕魚才會豐收。捕魚人是看天象自然記住何時適合捕魚,但現在不是如此,大部分的學習都用強記。自有科舉制度以來,人類就開始越來越沒有智慧,大家越來越閉塞、越來越會講但卻沒有智慧。松果體就是被我們用錯誤使用腦所產生的認知將它矇蔽起來,使其本能的創造力消失。腦能量用在不對的地方,使大腦認知轉往腦的皮質。這些錯誤的認知反而使腦變笨,所以我們一定要把腦細胞的認知和執著去除。

人類眼球視網膜外面的細胞,一種是椎形的椎體細胞,一種是圓形的桿細胞。一個負責黑白、抓光線亮度,一個是負責光線的樣子顏色,影像自眼睛投射進來時,它將訊息傳到大腦的皮質,經過松果體的確認吸收再轉換為身體的認知,透過下視丘、透過自律神經、透過內分泌,轉成身體的所有功能。眼睛很重要,眼睛是個投射器,但它的功能常使我們的大腦皮質緊張,因為它無法正確的使松果體作用,不是身體自然需求的東西也在記。從小大家為了考試,身體不需要的知識也要背,不是為了身體的作用,也不是為了心的作用,而是為了應付考試。許多同學擁有多張證照,其取得都需要靠背,背了又要忘掉,都沒有用,那些東西會使身體認知混亂。實際上松果體所感覺的應該都是身體要用的,其所捕捉進來的影像、進來的資訊應該通通都是身體要用的才對。否則為何同樣一張畫,你會看到這個,而他會看到那個,因為每一個人的內分泌不同,會影響松果體決定身體會捕捉進來什麼東西。一個緊張的人捕捉進來的東西,跟一個安靜的人捕捉進來的東西完全不一樣。同一件事件你看到的重點與他看到的重點都不一樣。由於大腦為我們的執著所困,使松果體無法正確的作用,所以我們必須滅掉我們原本的執著,以開發松果體。



松果體的作用---開發身體所有覺知


松果體的作用在於開發身體所有的覺知,松果體開發後,我們皮膚的感覺、什麼都在作用。松果體一打開,所有的覺知都打開。它分泌退黑激素,退黑激素是光的感覺系統很重要的東西,它對黑白非常重要,它能啟發身體所有的覺知,皮膚乃至其他器官的覺知會很敏銳。所以它能看到空間中的虛無變化,看到很多我們肉眼看不到的東西,本來人就有此種功能使松果體有透視力。這種眼睛的透視力,是道家一直要養成的一種智慧 (虛靜、觀照)。雖然我們以往所學的知識矇蔽了松果體的功能,但知識的本身並沒有罪,只是這些沒有用的知識反而變成我們的執著。我們讀的東西最後變成我們的執著,使我們沒有辦法接受別人的觀念,沒有辦法接受真正的觀念,是這點不好。我們的知識第一是我們沒有用過,第二它使我們沒有辦法相信別人,形成只用自我認知來認知一切的執著,所以我們要從改變我們原本對呼吸的認知開始練習,以打破這兩個觀念。


結語

總之,我們要開發身體的覺知乃至洞察一切、看到宇宙一切能量的轉換,就必須先從打破自身的執著開始,也就是從道家所講的「無知無欲」──從「無」掉心智的執著開始,因為有了執著,就有了分別;有了分別,就會比較,就會患得患失,那並不是我們所要追尋的人生價值。講授老莊數十年的王邦雄教授在其「人間妙『有』心『無』來」一文中有一段話讓我印象深刻,它是這樣寫的:「老莊的空靈智慧,點出了一個『道法自然』的實現原理,人間美好的『有』都自吾心的『無』所開發出來,『無』是『無掉』,是修行的工夫,說貼切點,就是在才學志氣與名利權勢的奔競爭逐間,要懂得放下、忘記、看開與跳脫,不畫地自限,才能奔放飛揚在無限寬廣的自在天地裡。」因此我們若不藉身、心、靈的修鍊將自己原本的執著逐漸滅掉,反而被執著打敗,就無法開發身體的覺知、無法增強自我的能量,更無法與天地、自然接軌了。




十二月第114期電子報


2015年12月8日 星期二

第113期 / 凌波微步 - 走徑、走勁、走淨、走靜、走境 (下)




 ◎楊慧敏




五、凌波微步的身心靈恆定機制


(一)凌波微步的身心靈恆定過程


凌波微步看似簡單的單一重複的動作,卻蘊藏達成身心靈恆定繁複精微的調控過程,透過逐步學習,達成三者恆定,也就是宗教上所謂的禪定。首先,身體的禪定就是維持身體的一致性,藉由運動神經控制步步間所有動作細節的重複性,包括走路的節奏、手擺動弧度、腳提起的高度都一致,在速度、時間及量能不變下,感覺神經傳回大腦的化學物質及電位訊息相形穩定,身體及內分泌系統會以最適的氧氣供應率與燃燒度,使得能量的耗費最少,所以慣性的運動過程中,身體愈來愈應付自如,當下不但身體恆定,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微妙平衡,內分泌恆定,即心進入禪定,大腦的念頭才能放空,進入靈的禪定狀態。簡言之,透過走路的途徑(走徑),由身的物質性的恆定(走勁),淨化心中執著(走淨),走出內分泌平和,內心安靜(走靜),最終腦也放空恆定,走出身心靈恆定的境界(走境)。








(二)無聽之以耳而聽之以心,無聽之以心而聽之以氣


莊子人間世篇:「無聽之以耳而聽之以心,無聽之以心而聽之以氣」,揭櫫修鍊身心靈恆定時,超越限制的具體步驟。「無聽之以耳」即是執行動作時,不要任由身體的墮落、脆弱來控制它,要指揮運動神經;「無聽之以心」則是不要讓心裡的錯亂、呼吸心跳的錯亂去影響大腦,阻礙大腦對氣及能量的感應,而應該「聽之以氣」,要清楚聽到氣及能量的變化,由其主導。

如同大學第一章大學之道所言:「…。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達成凌波微步的身心靈恆定狀態,絕非一蹴可及,首先需克服因動作要到位(包括掌按指翹、兩手擺動須達肩、抬腳必須達到肚臍的高度)對身體負荷強度的挑戰,其次因動作引發交感神經亢奮下呼吸急促的緊張躁動感,唯有超越了身的圍籬與心的躁動,才可能真正接近身心靈恆定的真相。



六、透過「觀」,複製訓練維持身心靈恆定的能力


(一)學習設定恆定的身心靈參數


人修鍊目的在學習控制身心靈的神經系統(體神經、自律神經、腦神經),也就是修鍊主導下、中及上丹田的恆定,醫學上認為軀體神經系統屬於可受意識控制,而自律神經系統則為不受意識控制的範疇,因而修煉的重點,除了將醫學上原認知可控制的運動神經及感覺神經更掌握自如外,更應跨越學習調控現代醫學認為人無法隨意控制的自律神經系統。倘若將人視為一部精密機器,身、心、靈是這機器的三個控制參數,人所要面對的每一個行住坐臥當下,都有一個最佳設定參數,形成當下的恆定,則對於這些參數的設定調整過程越熟練,瞬間無縫接軌,每個當下都是禪定。

氣機導引的凌波微步的課程,是以20分鐘定時定率定步走路為訓練基本單位,學習初期為使動作要到位而交感神經亢奮、伴隨的心跳加速,心煩氣躁的景況已不復見,再回首已五、六個寒暑,現今多數學員在共同的氣場、共同的呼吸、節拍、速度的教室環境下,更容易接收到恆定訊息,相同連續做三趟每次20分鐘的「凌波微步」時,第二趟比第一趟來得輕快,第三趟又比第二趟輕快,當萬步如一步,身體設定「恆定」後,腳步自然輕快、心不再躁動,當在五濁惡世中浮沈無所住時,在動態快步中滌除玄覽,找回身心靈的恆定。


(二)清楚「觀」恆定,複製擴及行住坐臥


凌波微步的「觀」,是很清醒的觀察,是要長時間習慣凌波微步的高強度訓練之後,有餘裕的跳開「觀」自己,觀察擺手及抬腿牽動肌肉骨骼,身體與脊椎如何以最中正平衡模式操作,不會過度下指令或過度用力,如何因此控制放慢心跳節奏,觀察這下丹田調整的過程,學習精準調控運動神經及感覺神經;進一步觀察屬於中丹田的氣的傳導,感覺熱時表示身體能量在傳導,細細聆聽這個傳導,控制這種微細的覺知與氣感,氣是一種無形的身體調整狀態,感覺加速的能量何時開始發生,觀察督脈如何上行、任督如何運轉。

在每次的凌波微步執行中清楚的「觀」,感受恆定何時出現?心跳何時開始變慢?呼吸何時開始平穩?去感覺它們細微變化,從「觀」凌波微步的身心靈恆定過程,察知調控運動、感覺神經,再從呼吸控制自律神經系統,控制內分泌的傳鏈,在內分泌平和下,上丹田的腦神經放空安定的過程,也就是說自律神經可受運動神經所作用,透過身體帶動意識,由意識指令自律神經系統,如此就能改變內分泌。觀察人在本能的走路中,身心靈恆定的精微調整過程,擴及至每個行住坐臥的當下,複製訓練身心靈恆定的能力。




七、卑邇禪的哲學-看見能量轉換及向上超越的力量


凌波微步功法取諸中庸第十五章:「君子之道,辟如行遠必自邇,辟如登高必自卑」所言的「卑」之低處,及「邇」為近處的哲學,又名「卑邇禪」,故踏步時一直往前往上走,但卻仍停駐在低處及近處原地定步走,如此將帶出一股後升前降的旋轉能量,形成不斷氣旋向上的動能,行卑邇禪為克服因往上走時,能量向上所導致的呼吸急促,務求低聲下氣,借著踏地將氣導引往湧泉,終至氣往下走,呼吸聲平和,心隨之趨於緩慢,讓身心處法喜狀態,並走入萬步如一步的身心靈恆定。

能量會以不同的形式出現,這些不同形式的能量(包括:聲、光、電、熱、動能、位能等),彼此間可相互轉換,在凌波微步功法裡,透過身體動作的恆定,內分泌轉趨平和,然後設定恆定;內分泌平和,大腦就會放空,從動作轉換到心能量,從心能量轉換到腦能;腦越安靜,腦細胞的能量越強,真實經歷身體能轉換成心能,心能又轉換成智能的循環,身體這個小宇宙能量轉換過程。

凌波微步以禪定的步伐定步走,因頭頂懸的作用,是如同『串』字垂直向上走,由身走到心、再走到靈,走出高度及深度,看見向下紮根,往上昇華,低處下手,高處成就的小宇宙的能量循環。又因人是頂天立地在天地間行走,讓『串』除了小宇宙的身心靈能量的整合提昇外,最終蘊含與大宇宙能量連接貫串之境界。


結語:凌波微步功法是透過人類最本能的走路,專注走在當下,沒有過去、未來,進入萬步如一步的恆定,在「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的實踐中,練出身的超越、心的超越跟靈性覺知的超越,更在卑邇禪的哲學中看見能量轉換及向上昇華的力量,透過「觀」及複製這幽微的調整經歷,進入行住坐臥皆安定的境界,謹以「走徑、走勁、走淨、走靜、走境」下一註解。




十二月第113期電子報

2015年12月2日 星期三

第112期 / 凌波微步 - 走徑、走勁、走淨、走靜、走境 (上)




◎楊慧敏



在現代人受網路世界誘惑制約,四體不勤的年代,走路因其簡便性,及場地不受限制性,而受到許多專家、醫師及健身業者大力推薦,紛紛出版關於健走、走路的工具書或健康寶典等書籍,走路隱然成為一股新的運動潮流。但坊間提及的走路,多以身體運動功能的提昇為出發點,至於能否帶來心及靈層次的改變,或達成身心靈的全面健康,多無系統性的方法可遵循,也非必然可成。氣機導引的凌波微步功法,是以漸進式及系統化的步驟,透過走路的途徑(「走徑」),先走出身體動作齊一的強度、勁道(「走勁」),淨化心中執著(「走淨」),走出內分泌平和,內心安靜(「走靜」),促使大腦放空入定,走出身心靈恆定的境界(「走境」),進一步透過清醒的觀察,將達成身心靈恆定的調整經歷複製於每個當下,終而達到行住坐臥皆安定,其要義如下:



一、身心靈恆定是維持人體健康的必要機制


人透過眼、耳、鼻、舌、身、意等受器接收外界訊息,藉著神經及內分泌系統的協調與支配,維持體內作業系統於穩態恆定範圍,除了體溫、血壓、血糖、鈣離子濃度維持恆定外,細胞內外液體的各種營養物質也需要維持恆定,整體細胞內外的酸鹼度及壓力也必須維持恆定,亦即生物體處保持動態平衡,此時細胞正確無誤的運作,人體就處於健康狀態,反之,生病是人體內在恆定遭打亂無法回復,原本的和諧運作無以維持,生理活動發生異常的過程。

人由身心靈三個部分構成生命的整體,健康也必須是這三個構面皆在恆定狀態,生命體才能精確無誤運行,易言之,隨時動態維持身心靈恆定是健康的必要機制,掌握迅速調整人體處於恆定的法門,即擁有身心靈健康的鑰匙。



二、凌波微步是身心靈全面參與投入的功法


思維可以決定你做事的角度及深度,如果走路時只想到腿,那就只停留在兩腿的運動;如果導入四肢概念,則進階為四肢協調運作的過程,但都僅停留在運動神經訓練,想藉之提昇身心靈全面健康,無異是緣木求魚。因而,氣機導引的凌波微步其重點在於摒棄平時僅用「腿」或「四肢」走路的慣性,強調應該用身心靈全面參與投入,該功法包括前段的碎步原地踏步練習,以之拓開肢體的關節空間,先找回身體的靈活度,隨後則透過抬膝原地踏步練習,循序漸近達成身心靈的恆定,塑造身心靈全面性健康,其實際執行步驟如下:

(一)第一階段—碎步原地踏步練習:先透過兩手前後擺動時,以坐腕、突掌變換,配合兩腳跟一提一放切換,使身體原地蹲下及站起。

(二)第二階段—抬膝原地踏步練習:就是一般所認知的走路,透過夾脊將兩手前後擺動,抬腳時必須達到肚臍的高度,除帶動腹肌與腰肌的運動、收提後陰(屬穀道,涉及消化系統的脾胃和腸道,也牽動後陰部位的肌肉與膀胱經等)外,更重要是打開命門,壓縮膻中與肚臍,以利氣推四肢末梢。







三、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接天踏地,喚醒人體自我調整的功能


(一)接天踏地,找回與天地能量互動的本能


站立是猿猴演化為人類重要表徵,站立走路則是最合乎人類本能的動作,科技的突飛猛進讓人類成為電腦族、低頭族,漸漸退化遠離人類的本能,當人的腳不著地懸空時,因缺乏接觸點而阻斷感覺神經訊息的傳導,使大腦無法接收到正確的空間訊息,混淆判斷身體所在位置與天地的對應關係。凌波微步走時保持下巴內收頭頂懸,讓頭頂的百會穴接天,維持脊椎正確的能量傳導,藉著兩手擺動及兩腳的一起一落接觸地面,以接天踏地的方式,偵測人於天地間的擺置位置,啟動身體整體傳鍊機制,維持動態平衡,讓身體處於最自然本能的步行態中,找回與天地能量互動的本能。


(二)喚醒四肢覺知,氣推十二經脈


執行凌波微步功法時的體態,反應出人應對生命的態度,因此,務求抬頭挺胸頂天立地,使得四肢百骸得以暢通,周天運行無礙始有其根本;另外,藉著喚醒四肢覺知及擺動,使氣血行於筋的末梢勞宮湧泉穴(手及腳的末梢各為手指及腳趾,分別是勞宮及湧泉穴),以推動氣血循環更新。

第一階段的「掌按指翹」及兩腳跟起落變化,用意在喚起四肢末梢覺知,除了訓練四肢協調能力,多加練習更可貫串四肢與本體的精準聯結及微妙平衡。「掌按指翹」形成手的一陰一陽變化,在前後拉距間產生的動能,有助於感知熱能,拉出掌心勞宮的氣感。凌波微步強調走氣血的作用,務使氣達末梢,故在第二階段原地踏步練習時,注意須透過手的擺動及抬腿的動能,將氣推送到十二經脈(包括手三陰三陽、足三陰三陽),而膻中主手的氣,為了讓氣能推至兩手指尖,擺動手時須高至肩膀,以牽動夾脊,透過夾脊拉動膻中,再推氣送至指尖及勞宮穴;另外肚臍主腿,故為了將氣血推至腳趾及湧泉穴,抬腿須達肚臍的高度,始可引動肚臍的能量推氣至腳趾及湧泉穴。如此,在頂天立地中時時找尋精準平衡定位,在勞宮及湧泉四個點帶動下,行走於天地間,能量不斷傳錬,恰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的具體實踐。



四、透過凌波微步精準對焦神經系統


(一)神經系統的傳導


人體的神經系統分為中樞神經和周圍神經系統,中樞神經系統包括腦神經和脊髓神經,可整合訊息並發出命令,是神經系統的指揮中心;周圍神經系統包括軀體神經(包括運動神經及感覺神經)及自律神經(包括交感神經及副交感神經)。

構成神經系統的基本單位為神經細胞(或稱為神經元),負責人體內訊息的傳遞,人體從刺激到反應神經傳導途徑如下:刺激→受器(感覺器官)→感覺神經→聯絡神經(腦或脊髓)→運動神經→動器(肌肉或腺體)→產生反應,人體接受刺激後,感覺神經將訊息傳遞到腦或脊髓,經由其研判並發出命令,由運動神經傳遞啟動動器,產生反應,任何身體活動,會形成某些神經元聯結成網絡,同樣的刺激不斷出現,形成節律運動後,神經傳導過程的化學物質及電位相形穩定,啟動更為順暢。

而自律神經系統分為交感神經、副交感神經系統,交感神經的主要作用為「Fight or Flight」(戰鬥或逃走),如同車子的「加油」,使瞳孔放大、心跳加快、腸胃蠕動減緩、血壓升高、腎上腺素分泌增加等作用,而副交感神經的作用則相反,主要作用為放鬆和恢復,如同車子的「煞車」,二者相互拮抗作用對我們體內臟進行調控,並調節生理機能,控制呼吸、心跳、胃腸、泌尿生殖、排汗、體溫等功能。


(二)精準對焦調控攸關身心靈恆定的神經系統


身心靈恆定是維持人體健康的必要機制,其中身是靠軀體神經系統(運動神經與感覺神經)來維持平衡、心則靠內分泌控制,影響內分泌的變化最重要是自律神經系統(交感神經及副交感神經)、而靈係由腦神經主導,因而三大神經系統的精準調控,與身心靈恆定息息相關。

外界進來的訊息,憑藉眼耳鼻舌身等受器接收,透過神經傳導作用干擾撼動三大神經系統的穩態,徜若三大神經系統未能精準連結對焦,將無法整備連繫協同作戰,因而職司總指揮中樞的腦神經下達指令失之精確,神經傳導失序,終致身心靈混亂。透過凌波微步啟動的身體整體傳鍊機制,找回三大神經系統精準連結對焦,上行下效、合作無間,形成由上至下(腦神經系統、自律神經系統至軀體神經系統)、中正平衡,且如同陸海空三軍聯防,堅不可摧的國防防禦戰線,維繫生生不息的穩態能量傳導,為天體運行無礙的重要後盾。(文長下期待續)




十二月第112期電子報

2015年11月25日 星期三

第111期 / 從「凌波微步」體會「無聽之以耳,而聽之以心,無聽之以心,而聽之以氣」




◎陳文建





「凌波微步」的功能作用



「凌波微步」功法最簡要的概念就是「用身體走路」,而不是「用腿走路」,因此動作必須動到兩肩胛、兩胯四個點。一開始放鬆全身肌肉、鬆開各個關節,以碎步原地踏步,兩手前後甩動時,以坐腕、突掌的變換,形成手的一陰一陽變化。配合兩腳跟的一提一放,使身體原地走四步蹲下、四步站起,身體高度一上一下,提腳跟時,腳底與地面垂直。保持自然呼吸,動作節拍可快可慢,調整身體的靈活度與平衡。

凌波微步原地走時,膝蓋必須抬到肚臍的高度,方能動到腹肌與腰肌,以命門、肚臍、會陰之間的收縮開闔使兩腳一起一落。肚臍主腿的能量,引動能量推氣至腳趾及湧泉穴。兩手甩動時須高至肩膀,以牽動夾脊,兩手儘量往前、往後甩動,透過夾脊拉動膻中,膻中主手的能量,再推氣至指尖及勞宮穴。掌握這個原則,就可以走到脊椎鬆開、身體鬆開,最後動作中只有吸氣吐氣的變化而已。

「凌波微步」是手、腳的單向性動作,牽動命門、夾脊,行乎勞宮、行乎湧泉,定位在百會,頂天立地;從命門、肚臍到湧泉,從夾脊、膻中到勞宮。因為「凌波微步」是原地不移動地走,將往前走的能量轉換成往上走,轉換成氣循環的動能。腳踩萬遍神情自現,氣下湧泉,走到十二經脈,促進任督循環。  

筋的末梢就是手指跟腳趾,必須走到筋的末梢,才能推動氣血的循環更新。肝主筋,肝臟有肝血,身體才會健康。肝腎同源,所以說腎氣要足,必須肝臟功能要好。腎臟排毒,肝臟解毒。腎臟過濾後,由靜脈將缺氧血帶回到肝門靜脈再到肝臟重新製造營養的血,進行「肺循環」、「體循環」,如此循環不已。「肺循環」是心血管系統中,肺動脈攜帶的缺氧血離開心臟進入肺臟,進行氣體交換,肺靜脈將含氧血帶回心臟的過程。「體循環」是動脈攜帶含氧血離開心臟進入體內各組織器官,再透過靜脈將缺氧血帶回心臟的過程。所謂『龍虎還丹,心腎相交』就是『肺循環』『體循環』。因為心臟是龍的所在位置,虎就是腎臟,就是動脈與靜脈互動循環不已,能量不斷地傳鏈,身體機能運作順暢。


建立身體的恆定能力


「凌波微步」不是在練體力腿力,而是訓練建立身體的恆定(維持體內作業系統於穩態範圍)能力。「凌波微步」剛開始走時,腳一定要抬到肚臍的高度,會很累。走到第2趟(一趟20分鐘為訓練基本單位)時,腳已經會自己走了。因身體在重覆的肢體動作中,肌肉及骨骼神經細胞會記憶由中樞神經傳導到四肢的運動指令,即運動神經會記憶動作的慣性,這是第一個身體的恆定。因能量的運用更有效率,身體愈來愈應付自如,呼吸就會很自然,心跳不會加速,不會氣喘,自律神經系統(交感、副交感神經) 平衡,內分泌不再變化,自然就平靜了,這是第二個心理的恆定。因大腦不再下運動神經的指令,由感覺神經主導,內分泌平和,心安定,進入深層專注,大腦就會放空,這是第三個大腦的恆定。

「凌波微步」維持動作的速度弧度一致,走萬步如同一步,所以心跳、呼吸都沒受影響。連續走三趟一個小時,愈走愈好走,第二趟比第一趟來得輕快,第三趟又比第二趟輕快。這不是體力變好,體力不可能在短短時間內就提升,而是由於身體「恆定」能力的建立。



「無聽之以耳,而聽之以心,無聽之以心,而聽之以氣」


莊子養生主篇「無聽之以耳,而聽之以心,無聽之以心,而聽之以氣」,無聽之以耳,耳是指肉體物質,身體有感覺神經、運動神經。不要受身體的覺知控制,因其帶著主見。要往上移動,聽之以心,心是自律神經內分泌的作用;但也不要聽內分泌的情緒感覺,因為你的感覺是很人性、很習性的,所以無聽之以心,還要提到更高的層次,聽之以氣。心氣相依,氣就是感應,易經咸卦是講感應的卦,無心之感是謂「咸」。心與腦合起來就是感覺,超越心到腦,無心的感覺就是感應。所以是一個一個往上超越,身心靜下來,大腦就可以放空安靜,就能聽到身體氣的狀態。

「聽之以耳」,感覺走時很酸、很痛苦、很累,只感覺到肉體的負荷。「無聽之以耳」,在走時不會被身體酸痛控制,自己會走,變成自動控制系統,不覺得累,像靜坐一樣不會腰痠背痛,不覺得痛苦。

「無聽之以心」,走的時候不要受呼吸氣喘、心跳,交感神經的恐懼所控制。要心平氣和,不能喘,保持心跳一致不能快的內分泌平和作用狀態。


「無聽之以心,而聽之以氣」,因為心平靜了,大腦放空安定,就能感應能量與氣的變化。


身體一直「恆定」在這個速度,會感覺到溫度一直上升,這熱會從督脈頸部玉枕開始發熱流汗。熱(遠紅外線)能推動氣在跑,氣必定增強,氣沿督脈而上行。所以,要去感覺恆定何時出現?諸如,抬腿甩手的最適力道,呼吸何時平穩,心跳何時變慢,督脈如何上行,任督如何運轉等等,去感覺這些細微變化。


身、心、靈的整合


人基本上是由身、心、靈三個自我所構成,即是肉體(體神經,即運動神經與感覺神經),心內分泌(自律神經系統,即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大腦思考(腦神經)三方面所構成。這三個部份,往往會形成我們對世界,以及對任何事物的反應與認知。道家養生將人身分為三個丹田,也就是身、心、靈。練精化氣、練氣化神,練神還虛,即是一個人從肉體到心理到精神逐步超越的過程,最後還虛到融入大自然的面貌之中。

「無聽之以耳,而聽之以心,無聽之以心,而聽之以氣」,為身心靈互相整合的狀態。「凌波微步」身體負荷會不舒服,卻想走,願意逼著自己做。是因為自我設定它是健康的。所以是身體被腦袋綁架去做,即使痛苦也願意做,然而心態卻亂七八糟。所以人時常處在正負價值觀的拉扯中,身心靈互相綁架、互相壓迫,因而造成不安、痛苦。

但透過「凌波微步」動作一致、心理平靜、大腦放空,身心靈三者保持恆定,也就是宗教上所謂的禪定狀態,就不會有身心靈互相綁架、互相壓迫的現象。維持在這種身心靈互相整合的狀態,充滿力量,這不是腿變得有力、體力變好而已,它是經由內分泌改變身體狀態,呈現鬆、慢狀態,非交感神經的快,而創造出這種(安靜,不累、心不煩、氣不躁)的狀態,這就是活在當下,能無為而無所不為,處於一種專注、處虛的禪定狀態。

空間是以長寬高立體的體現,一度就是長,二度就是寬,三度就是高。身體生命求其長度,為一度空間,心理求其寬度,心要寬,心寬體胖,心與寬度一樣,為二度空間。高就是智慧靈性要高,為三度空間。所以下丹田、中丹田、上丹田,身、心、靈分別為一度、二度、三度。一度、二度、三度表示不同形式的能量,彼此能相互轉換。

身體只要一直重複執行一種動作(速度、弧度都一樣)就會進入身心靈恆定(禪定),由感覺神經影響自律神經就會改變內分泌狀態、大腦神經就會起變化。動作的禪定,從身體(一度空間)的能量(體能,物質能量),經過心 (二度空間、內分泌)的轉換(心能),到達大腦(三度空間) 的能量(智能,精神能量)。腦愈安靜,其能量愈強,亦化成心能、體能,彼此相互轉換,能量不斷地傳鏈,增進作用。

「凌波微步」是原地不移動地走,凌於波,因為波呈上下運動,將往前走的能量轉換成往上走,轉換成氣循環的動能。先從一度空間下丹田的體能超越,維持肉體的恆定,再維持二度空間呼吸、心跳的恆定,則內分泌就會設定恆定,身心安靜下來,大腦就可以專注處虛。也就是說,身心靈的整合,一定由下丹田(物質性)的恆定來促進中丹田(心、內分泌)的恆定,大腦也才能專注恆定。恆定就會起身體的變化,讓人的身心靈處在一種特殊狀況,不勞不累、不恐不驚、不煩不躁。日行千里,臉不紅氣不喘,心臟跳動比平常人低,處在內分泌平穩的作用狀態。

另有關身心靈恆定之後,進入禪定,如何清楚「觀察」,將此恆定的能力運用於日常生活行住坐臥當下,請參閱下期『楊慧敏撰寫:凌波微步-走徑、走勁、走淨、走靜、走境』 一文。




十一月第111期電子報

2015年11月18日 星期三

第110期 / 2015年屏東大路觀戶外教學記




◎台北學員



今年的戶外教學活動號召北部學員展開南向之旅,百三十人各自從南或北,齊聚於屏東大路觀主題樂園。隨著氣機學員所展現的默契,會館的活動愈來愈不拘泥形式,而在過程中凝聚無形力量,感受自我身心靈的變化,成為提升功法層次的關鍵。







訊息表參道


 初到屏東大路觀,張老師一如往常,不按牌理出牌,隨場地、天氣和周遭的環境來安排活動時程。參觀園區後,傍晚進行靜坐活動。引體功法修煉有形,容易體會。平常人只要願意從坐而立,起而行,很容易覺察身體肌肉漸漸放鬆,關節的空間趨於開展,深層的汗水充滿了阿摩尼亞味道。對氣機學員而言,習慣搖筋骨、動肢體,動功過後,乾淨開水成為身體的渴望,收引體之效已屬自然。然而,中丹田有別於下丹田的動功修為,盤腿靜坐成為學習六根共振,會見六根自性的首當要務。

老師萬般叮囑,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對身心靈的影響至深。修習靜坐的人或許認為只要練就安靜的表情,即收靜坐之效,其實不然。「相」純屬安靜的表象,或可稱為靜心。然而,所謂相由心生,相因心而存在,仍屬有心;倘若心不在,試問何相可生?

真正的安靜,是「終日乾乾,與時偕行。」自性不是人云亦云的清醒睡眠,而是清明的專注。靜坐亦非達成典範移轉的教育訓練,而是通往探究自我本心的階段性參道。心的感覺匯集了各種內分泌腺體的生理變化,及腦相關貪嗔癡慢疑的無謂念想。人性的盲點類似大客車轉彎時所造成的視覺死角,使人無法窺知心的執拗,剛強難化;腦的造作,偏頗而固執。盲點就是自己和萬物之間所存在的隔閡,包括各種有形與無形的衝突,如既定的價值觀、執著、猜忌等種種障礙,此皆由於身心靈的訊息不通,或各自為政,無法整合的緣故。






修煉之道在於化解身心靈的衝突,學習包容與愛。平日裡盡量感覺心的慈悲、愛的感覺,遇事則如風過林梢葉搖曳,穿透無形不著跡。世間慣常設定典範式的教育訓練,的確可以存養忍耐的修為之心,卻不經易地刻鑿下身心靈的潛藏衝突,終有爆發的燃點,此非自性之道。靜坐必須以身體的動功修煉為前提,引體和內臟功法為鍛鍊的基礎,循序架構中丹田功法的邏輯認知,以文字印心,實為按圖索驥,提升身心靈層次的良方。

六根振動和盤腿靜坐的集體參與,共六十分鐘,分為兩個階段進行。學員們經年累月習練靜坐,觀陰火,雖已胸有成竹,但過程中難免因腰腿的酸痛脹麻等感覺,使交感神經作用干擾了內分泌變化,大腦產生一連串紛亂的念想。在老師帶領下,隨著周圍的共修力,慢慢協調產生一致性訊息作用,身心漸漸專注,體神經、自律神經和腦神經等訊息按部就班到位,身安而心靜。在心、腦同步之際,感知集眾人專注力的啊聲、嗯聲,始而微,繼而沈,聲音低頻而綿密,形成波潮接續之勢,直至磬聲告終。

靜坐過程中,始終以意守丹田為原則,舌抵上顎,不刻意操作鼻吸或吐的呼吸作用而至身體發熱,產生共振效應。人體經長期靜坐,意念專注,身心靈的訊息隨波動而巡行,經脈運作則依循天氣下降、地氣上升而循環,周而復始。人的大腦最後會呈現極度安靜時,顯現出神現象,類似道家意謂的「出神」,屬練神還虛的境界,回歸道體範疇。中丹田修煉自有一系列的章程,囿於場地和時間因素,僅能言簡意賅的略述一二,進階課程不再贅述。初學者畢竟仍須練精化氣、練氣化神的修煉歷程,循序漸進,在老師提攜指導下,靜待日久功深的火候程度,方能有所成就。









涼山論氣


連續幾年,老師慷慨提供沈香大獎作為抽獎禮物,今年更是歡喜加碼大放送,勉勵學員積極參與。本次活動前即已昭告,凡撰寫刊登於電子報的心得兩篇以上的學員,都獲贈土沈立香半斤。寫最多的人所獲得的禮物更是不在話下,不僅立香加倍,還包括二管線香、念珠、獨家的肖楠瘤項鍊藝術創作。眾所周知,大地瑰寶沈香不僅物以稀為貴,難得之處更在於爐煙乍爇香德滿,然世間仍可待價而沽。老師藉有形物質而拈花微笑,轉化為無形的心能量,推播訊息之威,無價。







上過涂老師教授自然醫學課程的學員,都能瞭解水分子在生物演化的重要性。對練氣的人來說,親近山水更成為身心回歸自然的重要途徑。在阿懋師兄和屏東長治分會學員的熱心安排下,大夥兒前往位於茂林國家風景區內,以「涼山情歌」而聞名的涼山瀑布景觀。沿途的木製步道平緩,連登高的階梯也不算多,卻可直觀三層,落差達五十公尺的瀑布。即使南台灣的冬季乾旱,遠遠便可聽見水聲澎湃,靠近則水簾似景,遠紅外線、臭氧(O3)、負離子等能量環繞水岸,學員們享受難得的親水樂趣。

大路觀主題樂園環山而建,包含山水樂園、仙人掌等熱帶植物園區,住宿房間結構成ㄇ字形,每間客房都配備專屬陽台。晨起,遙望前方陽台的靜坐身影,靜默安定,除了崑宗兄,難有學員具備這般定力。會館的學員來自四面八方,視個人狀況而出席不同班別,各班亦在班長帶領下,衍生出風格殊異的班風。學員們出席的課堂有別,來去匆匆,唯有一年一度的戶外教學活動能使大家齊聚一堂,遍覽眾多學員的身心表徵。北部學員讚嘆屏東食材的原始美味,慶廣兄熱情分享的可可、咖啡,阿琴果園的有機番石榴,春盛兄還是那麼瀟灑浪漫…,屏東人的熱情讓台北人重新喚起細胞記憶中的天然滋味。

不少同學趁此機會和同學深入切磋,接收並傳遞各種交錯的訊息,疏觀身心以論氣。我也向同學請益許多平日無法體會的功法奧秘,獲益良多。學員們臨晚靜坐,赤足踏朝露而行,覺知於晨曦之中。夜晚則三五成群,小眾分享,或煮茶品酒,或盡享唱歌、游水之樂。在各種活動中,參與老師釋放的訊息波動,適時閱讀、驗證自我的身心層次,三天兩夜戶外教學終成踏查本心的表參道。最後,藉亞玲記錄2011年戶外教學,張老師在龍潭渴望會館的幾句話與今日同參共勉。



「…所以,結構人性要從感恩開始,感恩則從參與開始,參與則從機動性開始。人要有智慧做對的事,營造一個樸素不簡陋的環境。這群朋友不需灌溉澆水,他就會準時出現,跟你一起切磋,這是華山論劍之友。這群朋友不需要過年過節維持關係,但時間到了,他們都會來。這群朋友對你們一生是非常重要的,你們一定要記住我這些話。」




十一月第110期電子報

2015年11月11日 星期三

第109期 / 就從感覺自己的感覺開始……




◎范家豪

 



 

自覺,就是感覺自己的感覺。感覺自己「身體」的感覺,感覺自己「心」的感覺,感覺自己「大腦」的感覺。


人體,從大腦延伸而下至脊髓,有一主要神經線,稱為中樞神經,由中樞神經往身體各部位延伸,稱為周邊神經。此神經網絡中,有三個神經系統在運作著,也就是體神經的感覺神經與運動神經,以及自律神經。

動作的學習,是透過動作「經歷」自己的身體,與自己的身體對話,身體對話指的就是「身」、「心」、「靈」的統合。大腦所想的事情,心可以與之連結,而身體可以確實的實踐執行。也就是感覺神經、運動神經與自律神經的整合連結。


在道家思想的氣功學中,將人體的身、心、靈,解構為「下丹田」、「中丹田」與「上丹田」。下丹田主「精」,屬「身」,強調肢體的孕養;中丹田主「氣」,屬「心」,著重心氣格局的拓展;上丹田主「神」,屬「靈」,是靈性的開啟。透過身體開發的「百日築基」與「練精化氣」後,進入心理層次的「練氣化神」,進而昇華大腦結構的「練神還虛」,於虛中「練虛合道」。以肢體的開發,做為練養心氣格局的基石,下、中二丹田的整合,將成就上丹田靈性智慧的開啟。


氣機導引的功法學習中,以「動功」、「靜功」、「禪定」為三大法門,透過“動作”、“呼吸”、“意識”,實踐 身、心、靈 三個空間的整合。「動功」是指透過不同的動作,拓開身體空間,讓身體得以鬆開、放『鬆』;「靜功」是指拓開的身體空間,再以慢云細長的呼吸,讓心得以平『靜』;放鬆的身體與平靜的心,才能讓大腦念頭逐漸減少、消亡、進入『空』無,入「禪定」。

 
「悟」,就是親自用心去經歷的意思。由身體「日日勤拂拭,勿使惹塵埃」,通暢身理的機能 與 心「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持續修練,用身的「漸悟」與心的「頓悟」來開啟大腦的「智慧」。透過身體、心理、靈性共同去參與、經歷、實踐的過程,古人稱之為『悟道』,暢旺身體、蛻變心理、靈性躍升,三個空間的超越,洞見「宇宙運行的道」。


人體三大神經系統中,有可以意識控制的體神經,以及無法以意識操控的自律神經。體神經系統中又有以將大腦所下達的指令,通過小腦,在脊髓做整理,然後透過運動神經,傳遞至全身,讓身體可以確實執行的運動神經;以及將全身訊息延脊髓而上,回傳至大腦的感覺神經。

細胞中的細胞膜上有10萬支天線(接受器),司職載運、離子通道、管制進出細胞的化學物質、標誌作為免疫系統辨識機制的依據,以及接受細胞溝通的電子信號與化學物質等功能。細胞膜由蛋白質分子鑲嵌在其中的雙層磷質組成,其為流動性質,目的在於隨時偵測及調整,讓身體機能維持高度、精準的運行。流動性越好,細胞間的訊號傳遞與物質進出管理越精準,身體機能越理想。造成身體機能的老化與沾黏,就是氧化,氧化就是細胞膜氧化變硬,進而導致組織間隙的空間變形,影響氣機能量的運行。不同的動作刺激、活動身體,就是為了打開組織間隙的空間,促進細胞膜的流動性,使細胞間的訊息傳遞更加精準、快速,回傳大腦的資訊確實,這就是身體感覺的 「覺知能力」。

身體的結構,有有形的骨骼、肌肉、結締組織、臟腑功能等生理機能外,尚有一無形的氣機在運行。身體的氣機大部份蓄藏於骨縫間,身體有空間,才能有氣。體由骨骼、肌肉、結締組織等結構組成各種腔體,大如體腔(四大腔體為:骨盆腔、腹腔、胸腔以及顱腔)、關節腔,小至細胞與細胞間的組織間隙,大大小小的腔體空間相互連結,鋪設出體內經絡的分布,而其空間,便成為氣機流動的管道。若組織沾黏、肌肉僵硬、肢體不正,便會造成腔體空間的改變,空間的改變也就影響了氣機的運行,氣機運行不暢,臟體與組織間的濁氣也就無法順暢排除,進而產生各種內臟疾病,乃至肢體的疼痛。肢體的鍛鍊,拓開身體的空間,活絡腔體的連結,就能消弭大部份生理的不適,而身體的空間一開,氣機自然湧現。


 



氣機導引功法中,依屬性分為「引體功法」、「內臟功法」與「導氣功法」。引體功法是透過「螺旋」、「延伸」的原理,改變組織沾黏,增強肢體韌性,協調骨骼、肌肉及關節間的平衡,開發身體的空間,將身體的氣道鋪設妥當。而內臟功法,則是透過「開闔」、「絞轉」活絡腔體,按摩內臟,養護臟體,平衡內分泌系統,使心性得以趨於平穩。所謂百日築基,就是一次次拓開身體空間,不斷地活絡臟腑機能,強化生理機能,鞏固下丹田(精)的根基。


而引體功法另有更深層的意義,在於由肢體開發的過程,藉由運動神經與感覺神經訓練「覺知能力」。動作練習初期,動到哪裡,感覺到哪裡,專注「肉體的覺知」,也就是意念專注在運動神經與感覺神經(體神經系統)的作用上;以運動神經指揮肢體動作,並清楚地接受感覺神經回傳的訊息,大腦再根據回傳的訊息,再次下達運動神經指令來修正動作的正確性,不斷的來回修正使動作更加準確,動作也越趨熟練。各個不同角度的動作,透過感覺神經去帶運動領神經,從淺層越往身體內部深層探索,讓感覺神經觸及的領域越發寬廣,從大結構連結到小結構,覺受到的感覺更加確切、細膩,回傳到腦,連結出骨骼、肌肉、結締組織的結構,建構出腔體的空間後,再以慢云細長的呼吸,由「腔體的開闔」主導呼吸,身體內部的氣機隨肢體空間的開拓而活絡,肢體慣性逐漸養成,大腦不再需要下指令給運動神經,運動神經自主地執行動作,此時意念專注於覺受感覺神經回傳的訊息,覺受到的將不再是肉體本身,而是肢體與脈絡間氣機流動的感覺;覺知的不再是有形的肉體,而是無形的氣機,進入「空間中能量運行」的氣功態,也就是氣的功能運行狀態。


氣,是由「气」和「米」組成。「气」,指的便是由「天」而來的空氣,經鼻入肺功能吸收的氧;「米」指的是由「地」生產出的五穀蔬果乃至禽肉魚鮮,經口入脾胃消化系統後的營養,經過肝門靜脈入肝過濾後,再與肺功能產生的氧結合,由血液運行至全身,滋養臟器,孕養出肉身的「精」。呼吸,就是透過慢云細長,引動「精」產生出的「无」,再以「灬」(意識)的作用,形成「炁」,也就是真氣;再經過壓縮,就可成日後的「真種子」。藉由「精」轉化出的「真氣」運行,「練精化氣」。

「空間中能量的運行」。道家思想闡述的「處虛」哲學,「虛」不是「空」,而是在「空」中存在一種能量的作用。「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製作器皿時,造出納物的空間(空),器皿才可發揮盛物的功用(虛)。將腔體與脈絡中的空間視為「空」,而運行其中的氣機正為「虛」的體現。引體與內臟功法,使肉身的精的機能飽滿而能鬆,專注,由有形的肉體過渡為無形的氣機,氣機足而能柔時,宛如嬰兒般,「專氣至柔,能嬰兒乎」。

 
綜觀身體內部的結構,臟腑機能以至四肢百骸,如以一小宇宙比喻,那天地間大自然生機的運行,就為一大宇宙。天的外氣與地的營養,入身體內部後,經轉化吸收,再將不需要的二氧化碳與營養轉還於天地。二氧化碳成為植物的養分,吸收後經光合作用,產生出氧;糞歸於大地,成為土壤的養分,孕育萬物,人體與天地間,如此生生不息循環著。當大氣中的二氧化碳過多,植物來不及轉化,地的養分又挾帶過多的毒素,人體內的臟器縱然有轉化及減毒功能,也無法全然代謝,濁氣因而產生,若再加上不當的生活習慣,壓力、不運動,濁氣也就日益增加,造成臟器的負擔,臟腑功能無法順利運行,免疫系統隨之下降,諸多疼痛及疾病隨之而生。身體的疼痛與疾病,連動影響心 (中丹田) 的作用,引發不安、緊張、焦慮、煩躁,而心(情緒)的作用又會引動臟氣,影響內分泌,內分泌再牽動大腦,左右大腦的思維。因此身體與心和大腦彼此之間存在著「回饋機制」的運行。而身體小宇宙又通天地大宇宙,形成大回饋。


練身在鬆,鬆開,鬆開身體的空間,鬆化組織間的沾黏,鬆去肌肉的僵硬,打開腔體的空間,重新調整骨骼、肌肉、組織間隙的平衡,通暢脈絡,促進組織間隙的濁氣代謝,讓內臟的分泌得以準確,提供身理機能的滋養,穩固的身理機能帶領心的平靜;心的平靜,引發內分泌的穩定,回傳給大腦,大腦得到充分的養分,加上心的平靜,大腦才能清澈、清晰,打開身體的覺性 : 「覺察」與「專注」。內覺身體內部氣機的運行、心的波動;外察天地間的變化,明白天地與人的關係。大腦不再是念頭的「有」產生的「為」(行為),而是大腦的「無」(空),順應天地造化產生的「為」。

人與天地間,既有著回饋機制的存在,生命是一個整體,假如以紛亂的心與雜亂念頭產生的「有為」,而不是洞見自身觀照天地而行的「無為」,破壞與建設隨之而來,破壞與建設如同身體內的組織沾黏、肌肉僵硬,形成濁氣,天地間的濁氣愈重,回饋於人的能量也無法純化,身體無法得到純化的養分,進而影響大腦思維結構的躍昇,形成負向回饋循環。

氣機導引的學習,就是由「正其身」而後「正其氣」,「正其氣」而後「正其心」,讓身體進入正向回饋機制,開啟大腦的洞見力。修「性」(心),養其「命」(行為),實踐人與天地間正向回饋機制的運行。




十一月第109期電子報

2015年11月3日 星期二

第108期 / 清洗六根,清楚的活著




◎朱芮瑩




身心靈裡面,大腦的範圍叫上丹田、也叫做靈。籠統來分,靈受眼耳鼻舌四根影響,中丹田受意根影響,下丹田則受身根作用。這六根必須被開發,我們才能清楚的活在世上。也就是說,我們必須把被世塵污染的六根清洗乾淨,把根性找回來。


身根的開發


身根最難,因為身體已經遲鈍了,所以要設法恢復他原本的靈敏化,訓練感覺神經的準確度、靈敏度。要開發身根,也就是修練下丹田最重要的工具就是體神經,體神經包含了感覺神經和運動神經。

做動作的時候一開始由腦神經下指令給運動神經,動的時候要放鬆的動,透過螺旋、延伸、開闔、絞轉,讓身體空間放鬆。空間就是腔體,最多的腔體就是關節腔,還有骨盆腔、腹腔、胸腔、顱腔、耳腔、鼻腔、口腔…等等,這些腔體的運動非常重要。動的過程中要配合呼吸、意識,不斷的去做自我接觸,訓練專注,專注的覺受它、感覺它;專注的將身體的感覺由感覺神經回傳給腦神經,這感覺是真實存在的,實實在在,不是虛無縹緲,也不是冥想。


以有形練無形,引體能量轉化心能量


藉由身體動作的恆定改變內分泌,讓身體處於副交感神經作用的狀態,接下來在任何動作的時候都不要思考,不要下運動指令,就像走路一樣自然而然。因此,當你在做任何一個動作,都只是在做不同空間結構的改變,就像一團雲霧被氣流吹動時,在慢慢地變化形狀。然後去聆聽眼睛的功能在表現什麼?是純粹的看,還是帶著識識?耳朵的功能在表現什麼?有沒有影響到心的波動?心的波動很抽象,可以鎖定在交感神經、副交感神經,也就是說心跳有沒有很快?呼吸是不是很急促?你的身體在做什麼?有沒有佷痠?大腦有沒有很亂,有沒有離開你自己的心?有沒有放空不要給產生太多想法?你的舌頭頂住上顎,口水有沒有不斷的冒出來?你的呼吸到底是用鼻子還是用丹田?……必須在這些地方逐一檢視自己,問問自己在幹什麼?但也不能問得很複雜,只是一種觀照,照看著一切都在協調運作當中。最後要超越看得見的骨頭、肉體而到達氣的空間狀態,感覺它已經到達內分泌,連結到心裡面來;我一動就開心,我的心(內分泌)在變化,它已經從運動神經到內分泌,這就會從下丹田過渡到中丹田。在下丹田練肉體必須練到這樣的程度,才能往上躍進。


 





 中丹田的開發


練中丹田最重要的工具就是自律神經,從自律神經慢慢學會觀察,就像從下丹田過渡到中丹田的時候,要觀察身體裡面的氣,而不是觀察關節、肌肉;然後是觀察心,而不只是自律神經;最後必須可以清楚感受到內分泌的變化。內分泌就是氣,從物質到非物質的空間感受,所以要營造身體空間,從身體空間的氣的作用,提升到心氣的作用,才能感受到內分泌的反應;否則,當你沒辦法感受到內分泌的變化,你就沒辦法掌控情緒的作用力,因為你拿不到打開這扇門的鑰匙。

中丹田以後,我們開了身根和意根,意就是你已經知道自律神經會影響內分泌,內分泌大概是怎麼變化,等到你能夠了解身意以後,這意已經在變化身體的空間。當身體進入禪定狀態,身體能夠控制,感覺神經、運動神經能夠控制,都能夠明明白白時,最後干擾會你的心的,就在眼耳鼻舌,所以進而再開發眼耳鼻舌的根性。因為要安身根、意根以後,才能夠作用眼耳鼻舌四根。


根性的記憶


我們所有的根性都會記憶,因為它記憶了,所以它會直覺反應到內分泌,影響心的變化跟你看世界的角度。所以你必須先把儲存在腦袋裡面的記憶釋放掉,否則這些記憶會形成頑固的罣礙執著,跟眼耳鼻舌身意裡應外合,阻礙你,讓你沒辦法到達一個空的、氣的狀態。你的疼痛會永遠存在,因為你不肯放開疼痛背後的那個故事。所以身根要還原到空相,心也要還原到自律神經自我調整的空相。


生命是單純的存在


生命是很單純的存在,但是我們人類一出生就把它變得很複雜,所以六根的開發訓練,其實都在剝落你的認知,對假設性的、定義性的、自我的執著認知,把那些認知抛開,你看世界才會是立體的,否則你永遠只能看到被你的知識望遠鏡框限的範圍。

當六根的根性都已經開發出來,這個會干擾心的根源就完全被控制了。六個窗口都被控制,你的心才能靜坐在那個地方,你才能真正定下來,不受干擾,而世界繼續運行,你都聽得到、看得到,但都是以松果體的無為狀態在聽、在看,而不是用認知的細胞在看,所以看到的是沒有是非對錯的真相,是喜悅、平靜,是宇宙的平和、寧靜,是大地的和弦。當我們能進入這樣的狀態時,你就真的能定在那裡。

那時候你的智慧開展是三千大千世界的開展,你的智慧是很高很高的,因為你聽到的是很高很遠的聲音,是宇宙的和弦、是三千大千世界的總和弦。你眼睛看到的是包括一次元到六次元不同次元的同時存在,你看到的是一種立體的生態,被不同的生命狀態、能量狀態的結構包圍著。那時,你一樣生活在這個世界上,但是你看到的世界已經改變了,你所在意的東西也改變了,你的感覺,你的一切都會改變,但是你還是你,你還站在那裡,只是你看到的世界跟人家不一樣,因為那是在一種「觀」的狀態看見,是全身本能性的看見。而不是身體看見、心看見,或者一種感覺性的看見。


 





感恩、修練、超越


人生的努力,就是為了生命的不斷演進,名利權情慾食睡都只是基本生存條件的配備,依本分、夠就好,因為它們是帶不走的,帶走的只有那些寫在莫那識的生命記憶。我們要在每一世的當下修練自己,要感恩那些給你機會修正、可以寫在莫那識的生命記憶,使你導向光明的所有人。不斷的修正,不斷的超越自己,讓自己發光,最終發出像太陽一樣的金色光輝。



十一月第108期電子報

2015年10月28日 星期三

第107期 / 十月第107期電子報



◎楊宗憲







 打開正向情緒的開關


大地的土壤是很珍貴的,一塊地耕作久了,土壤會酸化,必須休耕或者重添新土;有機蔬菜的可貴之處就在於養分都來自大地,無人工添加或者基因改造的干擾,進入體內後就是我們身體本能所能認識的。在現今食安問題層出不窮的時代,食用有機蔬菜就如同讓我們身體能稍事休息,重新找回人與大自然的連結,這是很重要的。在減少外來汙染的同時,已存在體內的濁氣又該如何排除呢?人體內有許多空間、腔室,譬如:腹腔、胸腔、顱腔、組織間隙、關節腔…等,這些地方也是最常積累濁氣之處,身體若要徹底代謝濁氣以達到「清」的狀態,運動的方式就顯得特別重要;人體的毛孔是吸收和排除濁氣的管道,只有透過深層的運動,絞開人體各處的關節活動空間,和保持各體腔開闔的最佳狀態,濁氣才能徹底透過汗液排出體外;若只靠跑步、走路,就僅能調整步態,而無法達到如此效果。老子的「處虛哲學」,就是以探索、開發身體空間為基礎,一旦身體達到「清」的狀態,內分泌的運作系統才會正常,細胞就能保持年輕,大腦運作就會清楚。

  

痛苦永遠是比較出來的,但是快樂卻可以無中生有。大腦透過指令來指揮身體,反之,透過身體的訓練,也可以將身體訊息回傳至大腦,譬如:在某種情緒狀態下往往會影響身體動作的表現;當人處在生氣、憂傷或快樂等情緒時,身體表達出來的姿態一定不同,可能是捶胸頓足、雙眉緊鎖或者步態輕盈;相反地,透過身體動作訓練也能誘導某種情緒的產生,也就是由身體動作產生訊息,往內傳遞到內分泌系統,進而影響呼吸、大腦的想法。透過身心靈連結的訓練,會發現生命其實是可以調整的:膽怯的人可以轉變成勇敢的人,憤怒的人可以轉變成快樂的人。隨著一種正面情緒的產生,另一種相對的負面情緒自然就會消失,譬如說:慈悲的人不會怨恨,感恩的人不會報復,有愛的人會懂得包容而不會對抗,有憐憫心的人不會想要贏過別人。所以情緒問題要以相對的情緒來醫治,不過,正面情緒並不是口頭講講或者遵循「善的教條」就能獲得,必須從身體的循序訓練,漸漸養成隨時都能處在相應的內分泌狀態中,自然而然對外產生連結而出現,否則就只是假象。人人生來都有「情慾」,其中「情」是「上癮」,是心裡所形成的能量,而「慾」是「衝動」,是屬於肉體層次的,只要有「情慾」,人就會被套住,就會驅使大腦作出完全不像自己的事情,當人可以跳脫心裡感受和大腦想法的掌控、進而反控制這些感受、想法時,才能真正體會心靈自由的感覺。透過身體空間的開發訓練,當身體功法變成一種反射,不再受大腦所指揮,就在動作的當下,讓身體感受到放鬆、讓身體越來越「清」,心中就會產生安定、愉悅的感覺,這時就會發現原來人其實是可以隨意打開正向情緒的開關,這麼一來,人就會健康而充滿力量。



 跳脫價值觀與信仰的控制


地球上的生命經過多年的演化,都遵循著一種大自然法則,即具備一項覺察力或者本能──就算是再怎樣弱肉強食,還是會留給其他生命一條生路,彼此有默契地相互感應,來維持一種平衡的關係,因為所有生命都是為了成就對方而來。但是人類社會就不一樣,在人類幾千年的發展歷史中,有著聰明腦袋的人們懂得創造規則來獲取權力,同時,為了獲取自身的利益可以不管別人死活,壟斷了我們的水、食物以及許多生活必需品。他們透過各種商業、錢財流通制度,控制人類的物質生活、貪念,使其他人們寧願犧牲健康、快樂,也要追求被創造出來的「有價值之物」──錢。在這天羅地網的制度之下,沒有人逃得過,幾乎每個人一出生,就在往一個可預測的道路上邁進,直到死亡,就連子子孫孫也不斷重複著。當我們能用旁觀者的角度觀察周遭的一切,就能發現人性的弱點,以此重新審視自己的生活與人生目標,如此才能跳脫桎梏,不再以社會價值看待人生,而是將層次提高,以大自然法則為師,活出個人價值。


 



另一方面,就是信仰的控制──人類對於宇宙冥冥之中一股看不見的力量,自然會產生害怕、恐懼的情緒,從前聰明的人類就利用鬼神的概念,創造出宗教,藉此控制了人類的信仰。中國的道家看出其中緣由,所以主張崇尚自然,透過點燃一柱香的概念,表達自身對天地的崇敬,看著香從點燃開始,慢慢放出光芒,直到消失,即「得之在心,捨之在香」;而所謂「練神還虛」中的「還虛」,還有「還大宇宙」和「還小宇宙」兩路,前者是指大宇宙的靈動力(即連結宇宙的神)、那不可說的作用力,而後者,即「聞香悟道」、「外息在鼻,內息在臍」,「還小宇宙」就如同找回身體裡的「真神」,回到安靜的心、充滿空間和放鬆的身體,讓人們對內重新連結自己本心的正面力量,由此體察外在大自然的一切,讓人們不論看到一塊綠意盎然的肥沃土地或一條清澈溪水、抑或是享受到溫煦的陽光或清晰的空氣時,都能由衷產生感恩、崇敬的心。其實,大自然的唯一要求,就只是要人們肯耕作、活動關節,如此,自然能獲得好的食物、好的身體,只是我們所處的社會已是被縝密的設計所規範,讓我們不再能或者也不相信能這麼單純、快樂地活著了。


 
顛覆慣性,跟自己的真神連結


信仰的被控制是很可怕的,對於信仰中「神」的概念,我們有必要來重新認識:「神」就是存在於大自然中的一種「正義」, 所謂「天有好生之德」,「生」就是「生生不息」,代表的就是一股正氣,所以上天是會鼓勵所有正面能量;在農夫用心耕作的有機蔬菜當中,就存在著「神」的精神,但要與祂產生連結,首先要先從自己內心發出同樣的波動,也就是存在同樣的認同、喜愛大自然的態度,才會產生共振、連結,我們才會產生行動去找尋、購買有機蔬菜。然而,人要有信仰才會有力量,所以我們必須把自己的「信仰權」奪回來,不能被宗教團體或者政治所掌控;一個人可以相信佛、耶穌、道、阿拉,但同時可以不信佛教、基督教、道教和伊斯蘭教,因為佛性就在每個人身上,對佛的詮釋、信仰的程度是怎樣,從一個人的行住坐臥、眼耳鼻舌身意就能看出來,當每個表情、思考、作為都能與「佛」的心意同步、內化到與自己成為一體時,這樣的信仰才會有力量。可是,宗教卻是塑造出一個假神,透過各種宗教代言人以及被一般人所認同的「善的教條」,來凝聚、控制大家的信仰,反倒讓人看不見「真神」。「真神」就在每個人的腦中,當我們產生「真神」的覺醒,才能指令「真心」,有了「真心」才能指令「真行動」,只要價值觀正確,所有言行都會自然地與神呼應,充滿正面的力量。


生命輪迴就像是頭尾相接的一圈彈簧,彈簧中的每一圓圈都代表者一個輪迴、一次生命的轉換,而每一圓圈都又串著下一圈,因而,生命是不滅的,我們要讓每一次的輪迴都能盡可能保持清醒、茁壯我們的靈魂,在這一世中,所有心裡的感覺、腦中的想法都是在考驗我們能否整合自我,所以,不要在任何一個誘惑中淪陷或被控制,當一個人能不被外物、情緒所控制時,才是絕對自由、絕對清醒、不執著而能無所畏懼,這樣的記憶會寫在DNA中,繼續再帶往下一個輪迴,這就是演進。所有誕生到這世上的人的體內,有的是善良的靈魂、有的是古老的靈魂、也有的是墮落的靈魂,不約而同地,大家的靈魂都受到肉體、貪嗔癡慢疑所制約、控制,同樣地,每一個靈魂一開始也都對肉體的操作很陌生,也都會經歷各種關係而與他人產生連結。所以我們必須時時審視周遭,進而反省自己,人生在世幾十年,就看哪個靈魂能先自覺,覺醒的靈魂是不會人云亦云、是能做出真正的善,如此,才能成「真佛」。所謂的「真佛」,就是能隨時處在「虛」的狀態(如同在靜坐、安定中的狀態),能感應周遭最靈敏的變化;因為我們往往會被自己的無明、心中的感受或者身體的不適所欺騙,要能跳脫這些控制,就要保持相當清醒而靈敏的狀態,進而與自己對話。譬如:這世界上其實沒有真正的壞人,端視你從何角度來看他,當無法接受他人的某部分時,我們往往就會覺得他不好,但這是我們自己格局太狹隘的緣故,所以在工作上能盡量幫人就去幫,不要想著怎樣懲罰、報復對方,要隨時讓自己在面對任何事情時,都保持欣然接受的態度,這樣佛性就會慢慢形成。

 





因此,不要在宗教裡認識神,而是要在自己的身體中、行為中、與大地互動中,來感受神,努力找回自己的靈魂樣貌,最後,由此來主導我們身心靈的整合,由內而外讓自己真正變好。人是累世而來,在每一世都在找回自己的靈魂、找到生命的方向,所以這是每個人一生中最重要的功課,能找回靈魂就能看清楚真相。「成佛的寺廟」其實就是在工作、生活與無時無刻的呼吸中,將工作與生活當作一個道場,從中找到自己的靈魂,讓自己變得偉大;在自己的工作岡位上成「真佛」,之後,就會如同引動傳遞鍊般,產生力量來改變整個社會,如此,才能對抗當今社會加諸我們的種種內心不安、價值觀錯亂等亂象,同時,透過靈魂的覺醒,我們才能知道這一生轉世是所為何事、才能看清楚真相,進而完成自己的生命輪迴。所以我們要從自身開始顛覆身體的慣性、顛覆長期固定的情慾邏輯,從自己開始,顛覆錯亂的社會價值,相信世界因為我們而存在,相信一個人的改變就能影響全世界,就如同一個癌細胞就能影響全身的細胞一樣,不等其他人改變才來改變自己,然而,也不需要硬是要變成怎樣的人,只要順應自然,在眾人皆醉的狀態下,獨自經營生命的演進,就能跳脫外在的控制。對於下一代的教育也是這樣,不要以好壞二元論看事物的想法灌輸給小孩,要鼓勵下一代找出自己原有的樣貌,將來他們自然就能洞察周遭的一切不合理,並在自己想做、認為對的事上不斷前進、努力,最後,讓自己變成真理。



十月第107期電子報

2015年10月21日 星期三

第106期 / 開六根、知通塞、明變化




◎王亞玲



我就是天意 ── 初論開六根


電影《一代宗師》,章子怡飾的宮二,一心為父報仇,師叔勸他:「許多事情,不在人事,在天意。」她霸氣執拗地說:「或許我就是天意。」也許我們看到的是宮二非黑即白(名字就是一分為二太極對立)的張狂個性,但功夫修煉到最後,六根全開,松果體打開了,整個大宇宙與你合為一體,天意即是你,你即是天意。雖然宮二的整體表現遠不及此,但這話其實不是亂說的,只是她「未悟言悟」,正是犯了修練之大忌。

為什麼開六根、打開松果體那麼重要?其實當我們一走進氣機導引的大門,我們就在開六根了。只是這個開六根的過程是循序漸進的,由有形走向無形。我們如同一群在塵世間打滾的瞎子,老師帶領我們摸象,從腳慢慢摸到頭,這大象的全貌只是有老師知道,而且這大象不是地球上的3D立體層次,是整個大宇宙的座標,它是好幾個次元的。我們慢慢地摸到象的初形,再進而繼續探索。直到有一天,雖然我們是瞎子,但我們一點也不盲,可以全然看見大象在宇宙中的全貌。因為我們身心靈三階段,已經被老師帶領到了中丹田,心的修練。接著正進入靈性層次,上丹田的修練,而「觀陰火」即是通往靈性宇宙的大門。彷彿太空世界裡的蟲洞,將兩個宇宙連結在一起的一條幽徑。小宇宙到大宇宙,然後是無極。


 
六根  本然覺知的存在


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根就是源頭,神經根。他們都有他們的功能,那是識。眼耳鼻舌身意六識。而每個識經過根都有他們的本性,那是識性。但五百萬年來人類的演進,為了生存以及滿足名利權情慾食睡的人性需求下,六根所接觸的外緣不再純粹,逐漸形成六識。這六識受大腦記憶和知識主導,於是人類就在人性、習性、知識、環境、感覺、記憶的層層堆疊下,累積成為主觀執著,最後變成識識。

其實六根原各有其自我本然覺知的存在,在未受識識化干擾前,都能保持最原始、最純粹的客觀。那時我們的松果體是打開的,對世界的判讀是客觀的,生命的真意自性自現。但識識化之後,這些從眼耳鼻舌身意抓來的訊息,不斷地影響著我們的心,作用著我們的內分泌,殘害著我們的身心靈。於是我們的六根蒙塵了,無法用最原始最純粹的客觀看世界,更看不到宇宙生命的真相與自性。所謂純粹,指的正是和諧與自然,人性本源於自然,只是被無明所扭曲了!扭曲即是一種內分泌的狀態。我們多年來一直在扭曲自己卻渾然不知,我們不僅眼瞎,其實心也早已盲目。

所以在識識化之後,我們的六根,其實連基本的有形功能都快退化了,看不見真相,聽不懂話語,聞不到變化,吃不到營養,內分泌受影響,身心都被摧殘,何況是無形的功能。我們的六根分布於身心靈全身,在下丹田和中丹田的修煉中,正作用著我們的身根與意根。有形的身根是透過肉眼的學習,從大腦發出指令運動神經指揮著我們的肢體動作,感覺神經再把肉體的感覺傳回給腦。無形的身根,其實就是身體自我的本然覺知,它跟有形的身根不同,它不透過心意,也不透過大腦指揮,它是根氣,氣帶著你做動作,身體只是配合,心只是感受身的根氣,大腦也只是等待感覺神經傳回訊息,但不作用。像是行動中的禪,腦與心不受干擾。


 
六根  自性生真意自現


意根在心,但不是心。內心是平靜的,大腦是放空的,是在心無念,腦無思的狀態產生的一種意(真意)。這意是由心能量來供養而存於上丹田腦室。心能量來自內分泌。人的內分泌有六大腺體,腦下垂體、甲狀腺、副甲狀腺、胸腺、胰腺和性腺,也分布在整個上中下丹田裡。內分泌主導著你的變化,同時連結了身體的表態。它是從眼耳鼻舌身的訊息投射過來,干擾了自律神經,引起了交感和副交感神經的作用,於是表態了人的執著,而非每個人的自性。但如果讓六根都回歸本然覺知的狀態,沒有任何思想來干擾六根的認知,心又平靜,這意成了覺知。「當眼耳鼻舌身等根性全開,心與腦不受干擾,真意自然而生。」所以六根的自性生,真意自然顯現。

觀陰火,既然是通往靈性宇宙的曲徑,而且眼耳鼻舌全在上丹田,所以對於眼耳鼻根四根的開發,就更重要。靜坐點一炷香,凝念觀陰火,這世界有如三千大千世界。不管你看到的是一個點,變兩個點,最後再成一個點,或是化成混沌模糊如網狀的火球,那就是時間。四次元的時間就是光,人類計算時間是光速,看到的變化是視覺暫留,視覺暫留到那個眼睛反射的地方,時間即停止在那裡。其實單一光、雙重光、多重光也在那裡,只是暫留的視覺沒有消失掉,在那裡你會看到過去、現在、未來,為什麼在同一個點上,所以一個人沒有過去現在未來只有當下。我們必須看到四度空間,超越時間才有辦法進入五度和六度次元的世界,也就是處於意識的狀態。

觀這一炷香的時間,彷彿是觀自己的過去現在和未來,其實觀的正是當下。那時間的速度取決於自己的身體有多安靜,因為速度是相對性的。而這相對性存在是五度空間的,身體愈靜,火焰燃燒速度愈快,尤其是香快要燒完時,因身體已經進入了入靜的狀態,所以如夕陽落日,瞬間沈沒,卻歷歷在目。人因為肉體受四度空間作用,所以有過去、現在和未來。所以我們在燃燒的速度中看到時間的過去現在和未來,即一炷香的時間。當人入定時,身心靈的速度慢到幾乎靜止狀態,那火點燃燒速度會是瞬息之間的事,這過程沒有時間感,只有當下,那一刻即已超越四度而進入五度空間了。


 
觀陰火  打開松果體


如果看過電影《星際效應》,那五度空間是由上往下看的,因為過去現在未來同在一個點上,它與四次元的時間橫向流動是不同的。戲裡當年被女兒視為書房的鬼魂暗示其實正是後來的自己,所以自己才是天意的主人。所以老師說過去即當下,當下即未來,未來即過去應是如此。而由於五度空間與二度空間的關係,所以心相對性地改變了。這心與六根的關係,似乎是我們觀陰火的重要目的。現在正是開發眼根的最重要過程。

眼睛是靈魂之窗。觀陰火開的眼根,如佛像的開光般,開的是第三隻眼。眼睛一是看影像體,一是看精神體。一看一觀,看是肉眼,物質的,它投射影像,用來學習,透過大腦傳達肢體,身眼是否諧調。觀是精神,無形的,它投射光,所謂出神入化,練神還虛,神必須要練出來。觀陰火的凝神專注,不是肉眼在看,是眼神在觀。觀陰火就是開光,最終開泥丸宫,也就是松果體。松果體是腦後有個如碗豆大的東西,道家的上丹田修煉就是松果體。松果體打開,第三隻眼可以看到無形的存在與變化,也就是每個細胞的洞見能力。它不是用肉眼捕捉,而是整個細胞的感應狀態,所以開第三隻眼有特異功能的說法即是如此。但松果體在七歲(學齡)之前是很靈敏的,學齡之後因逐漸受到六識執著蒙蔽,而漸漸地關閉和退化了。別說特異功能,有時連正常的肉體功能都失衡了。

松果體正是人體的感光器,它是生理時鐘的總司令,它分泌褪黑激素,恆定人體的內分泌與免疫系統。觀陰火,觀的是一炷如夕陽落日的香。陽火如東升的太陽,令人交感神經亢奮,保持戰鬥力,人體才能展開一天的活躍;陰火如夕陽、月光,副交感神經升起,即將進入穩定而安靜的身體修復和休眠,是分泌多巴胺,令人喜悅舒服的。所以為何地球自轉每分每秒都存在,卻在夕陽時讓人印象深刻,正是人副交感神經已啟動,身心安靜便感覺強烈的時間感。

因為眼睛的對焦感光正激化著松果體,它的對焦光線啟動身體生理機制下令給下視丘,去執行所有身體的機制,內分泌恆定心波不起,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抓進來的東西,就是最純粹的本然客觀。而光是遠紅外線在傳導,遠紅外線的熱能在身體上可以讓細胞活躍,讓免疫細胞變強,同時讓所有的酵素在身上作用增快,所以每個細胞都會發揮洞見能力。

耳朵是聲音根,也是分有形和無形兩種。有形的是音意,耳語,聽進來的東西作用在腦細胞,聽得懂話的重點和背後意義,同時聽進智慧對自己產生連結而變成行動。無形的是音頻,耳聲,那聲音直接對著我們全身的每一個細胞進行共振波動,那是一種來自聲音的能量。不是用聽覺的。這聲音沒有意義性的話語,它只是感受性。宇宙裡充滿著各種音頻,在大自然裡形成和諧的天地交響曲,就像交響樂團,即使少了一些樂器,音頻寬的指揮耳朵聽得出來,但也不影響其和諧性。但人受內分泌影響接受不同的音頻,於是音頻變窄,這是聲阻,因為不同的內分泌漸漸關閉某些不需要的音頻,但科技時代又把它創造出來,於是身體更錯亂。

但如果內分泌穩定自在,耳朵進來的聲音,音頻寬廣,接受度大,你就可以聽到更細微的聲音。於是你看東西的角度是客觀的,正向的,有智慧的,而且是立體聲的。所以老師將來要開我們無形的耳根,把音頻拉開,提高專注度,聽到宇宙的和弦,這樣我們才會真正安靜。真正的安靜不是沒有聲音,那是恐懼。而是萬物聲音同在的時候,是和諧的和弦曲。同時可以在有形的話語裡,從音頻和音意裡聽出重點和誠意,這樣的聲音才會產生意義。



 




沈香  聞出大自然的哀傷


鼻根也是有兩個,一個在鼻,一個在丹田。前者後天呼吸,靠外面吸進來的空氣。後者是透過丹田臍呼吸進行周天運轉,一個循環就是一個呼吸。那香是怎麼回事?鼻子屬靈,而香也是天地靈氣的傑作。不同產區的沈香散發不同的香氣,沈香原是沒有香味的樹,受傷時結出的香氣是來自宇宙天地蘊養的能量集結在此。鼻根開發的是透過沈香的燃燒,還原一個天地間能量生存記錄的歷程,讓我們聞到的是生命的美麗與哀愁,不僅是味道,而是整個生命。沈香因為融合天地間所有的氣息,所以它的氣味很難比對,這味道無形中開發我們的腦,同時可以嗅出生命的能量。如果大自然的哀傷我們都聞得到,我們也可聞到一個人的悲苦。

舌根,一個吃進外面進來的物質,如五穀精微,供應身體的營養,以利於身體的運作,是外氣。一個是從身體運化產生的津液口水。我們化生津液時是高度營養的,所謂玉液還丹、金液還丹,身體可以結丹回採再形成營養,周而復始的運轉,這是內氣。所以古人閉關靜坐,吃極少,餐風露宿,就是只要一點營養就可以產生能量。

這六根,相互連結,又獨立運作,我們練功,就是一根一根循序訓練。練到六根清淨,即是回到他純粹本然的狀態;當六根全開,松果體也被喚醒了,我們就進入靈性的上丹田。上丹田還要靠下丹田和中丹田的協調與合作,我們的內分泌可以找到開關控制維持恆定。小宇宙和諧了,進而與天地大宇宙結合,此時我就是天意,天意即是我。因為萬物宇宙皆看得清清楚楚。所以說六根不開,世界看不清楚。宮二被強烈的我執蒙蔽,卻侈言「我就是天意」,難怪最後會困於病苦寂寥。

日本福島三一一大地震時,日本科學的進步已經可以偵測到地震前一分鐘通知所有地區居民進行避難。今年尼泊爾大地震前一天,尼泊爾波卡拉野生動物園的許多動物就跑到空曠處氣定神閒地休息,連很少現身的孟加拉虎,都難能一見地也走到空曠處懶洋洋地曬太陽。人本源於自然,如果回歸母體,將來有一天,我們一樣不必靠科學儀器偵測,在大難來臨前一分鐘才被告知,而是跟尼泊爾的可愛動物一樣,六根全開立即偵測到宇宙的波動,氣定神閒到在空曠處打坐,不怕地震來襲了。



十月第106期電子報

2015年10月14日 星期三

第105期 / 淺談海底的收提作用




◎鄭雅靜
      


 人自從呱呱墜地後,便面臨二種從未曾有的狀態:鼻呼吸和抗拒地心引力作用。鼻呼吸是後天呼吸,肉體則和抗拒地心引力的重力影響相始終。物質性的身體受制於 時間作用,身體的器官、骨骼、肌肉與組織等老化現象難免,但若能透過正確運動、飲食、起居、情緒管理和接近大自然,啟動適當的身心修煉過程;近得以改善臟 腑器官及相關機能運作,舒暢身心,減緩能量耗損,遠則導引人體身、心、靈發展的願景。「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自強不息以奠基為先。唯有建構下丹田及其功能 性作用,方有機會跳脫粗重的肉體,協調感覺神經和運動神經的運作,超越物理性的腳跟和腳尖力量的轉移,漸入以意識為主的氣功態,認知海底的收提作用是為基 本修煉過程。



一、人體經絡的虛無之用


人體內有眼睛看不見的經絡系統分布全身。包括十二經脈和奇經八脈。十二經脈包含經脈和絡脈,均結構於十二經脈之中,分屬六陰、六陽,包括:六條陰脈對應五臟與心包(心的包膜),分佈於人體內側與胸腹之間;六條陽脈則對應六腑,分佈於人體外側、頭面與軀幹。

奇經八脈不同於十二經脈,主 要作用於調節十二經脈,分屬陰蹻脈、陽蹻脈、陰維脈、陽維脈、帶脈、沖脈、任脈、督脈。其中,位於軀體前、後的任脈與督脈,作用於串連、整合人體前三丹田 (上中下丹田)和後三關(命門、夾脊、玉枕),為「炁」的運行渠道。功法修煉時,需要透過任、督二脈轉換至十二經脈,歸納為人體十四正經脈;以任、督二脈 居中,故為樞紐,在修煉過程中最為關鍵。

人體脊椎的周邊分佈眾多神經,包括感覺神經上行傳導至大腦,大腦的訊息下行,經運動神經而產生作用的體神經管道。當身體的自律神經系統和內分泌處於協調與恆定狀態下,便可經由高度意識狀態,導引遊走於十二經脈內的內息,透過奇經八脈之陰維和陽維,注入於任、督二脈。再循督脈升、任脈降的後升前降機制,使氣盈滿於沖脈的空間;狀如氣滿而升,氣退而降,藉奇經八脈以調節十二經脈,活絡人體生理機能。

呼吸作用亦有相關配套的修煉階段。一般人習慣進行的胸式呼吸,鼻子承擔吸、吐的作用。慢慢訓練進入由淺入深的腹式呼吸,乃至逆腹式呼吸時,鼻息的作用不再彰顯。練精化氣階段,專注於順、逆腹式呼吸法的操作以建構下丹田,搭配海底收提作用,漸漸超脫鼻相的功能性作為,開拓腔體的空間。爾後,過渡至練氣化神階段,以橫膈肌為工具,運用壓縮與共振原理,漸至形成結丹現象;內息漸漸轉由丹田呼吸,以至整個腔體都進行壓縮呼吸的體呼吸。

此時,鼻相呼吸早已跳脫過去因襲的慣性作用,吸、吐之息已成為本能作用,而由臍呼吸所取代。吸氣時,外氣入,內氣出;吸後閉氣,出至奇經八脈之任督二脈。吐氣時,外氣出,內氣入,入到十二經脈;吐後閉氣,合至絡脈,將氣能由任督二脈推送至十二經脈,用以膨脹人體的腔體空間。(參考莊朝傑,「懸壺之餘,試探氣、八識、五行之說」,2015年1月5日第78期電子報。)



二、生命線與海底線


人體的骨盆底肌位於下腹腔區域,由恥骨尾骨肌、恥骨直腸肌和髂股尾骨肌等肌群所組成,包括橫紋肌、肌肉纖維組織和結締組織。各部的組織功能相輔相成,如橫紋肌由薦骨神經和會陰神經所支配,由意志控制必要的支撐力和張力。肌肉纖維組織,包含平滑肌和許多結構鬆散的結締組織,具備支撐、懸吊和固定附著的功能,使日常生活的排泄和生殖功能得以正常運作。

若以經脈系統而論,腎經和膀胱經交會於此。生命源自父精、母血所化生的受精卵,受精卵發育至略具形體,便生成臍帶與母體相連,吸納母體的營養以餵養生命。肚臍又稱神闕穴,是人體先天能量最強的穴位,別稱生門。肚臍的正後方貫穿腔體至人體背部的督脈,其上有命門穴位。由肚臍相沿至命門之間的虛無之線,稱為「生命線」。

「前陰」約略於男、女的外生殖器與尿道外口的位置,位於肚臍之下。肛門稱為「後陰」。「前陰」與「後陰」兩點形成虛無連線的中點位置即是「會陰」所在,為任脈、督脈和沖脈的交會點。一般所謂「海底線」,即指前陰、會陰與後陰三點連接的骨盆底肌範圍。

再以軀體的中軸,脊椎而言,自上而下分為頸椎、胸椎、腰椎、薦椎與尾椎等。椎體兩側均羅列脊椎神經,由椎間孔伸出,貫串全身,分別控制體神經和內臟神經系統。其中,薦椎呈現類似三角的契形結構,上緣部位連結第五節腰椎底部,兩側與髖骨相連;薦椎的背根神經節內有骨盆神經與會陰神經的感覺神經。薦椎末端的尾椎骨位於骨盆腔內,由相關的脊椎關節、肌肉、韌帶所支撐;其下端和肛門連線的中點位置,鄰近督脈上的長強穴。





三、功法的運動態漸變至氣功態


練功初期,嘗試肢體的運動感,摸索肢體外形的動態變化,簡略詞彙是常用的學習方式,如腹部縮小或放大,提肛收腹等。當感覺神經和運動神經的開發慢慢進入深層連結,如身體由僵硬至放鬆,呼吸由粗重至慢勻細長。經由身體覺知的開發,對人體結構略有粗淺認知,理解肚臍為人體氣脈中心點,尾椎則是人體骨架的中心點,並為啟動內氣的樞紐。練精化氣階段,最終以「練虛」來達到身理的認同。

以「旋臂轉脊」功法之「搖頭擺尾」套路為例,操作尾椎前頂或尾閭前頂的運動態,強調拉出脊椎從尾椎至百會穴位(約從兩耳向上,朝頭頂方向延伸;眉間中心朝頭頂方向延伸,兩線交集所在)的弓形曲線。由物理性肉體的實體操作,慢慢過渡至意念操作的收提作用,植入虛、實的概念,經脈的詞彙。如縮小腹轉變為收提海底,強調肚臍至命門之間虛無的生命線,逐漸培養氣循行於人體經脈系統的感知能力。

功法修煉時,「生命線」和 「海底線」呈現虛、實的平行狀態,再連結位於脊椎尾骨尖端的長強穴(尾閭穴),所形成的立體區域即是下丹田範圍。當腔體的空間範圍慢慢擴大,物理性的實體感受將會逐漸拓展為無形感知,尾椎前頂的有形操作則浮現若有似無的覺知,以有練無,以實練虛。此時,海底仍為收提,但已由意識的操作所取代;動功的運動態過渡為氣功態,海底收提的積極性作為,漸變為不加思索的本能反應。

人體的胸腔和腹腔的周遭空間皆為骨骼、肌肉組織所包覆,為橫膈肌所劃分的胸、腹腔體已形成穩定的內部壓力。當落胯、尾閭前頂已成為本能的連續性反應,呼吸作用也漸漸由鼻相呼吸,過渡至橫隔肌往下壓縮,海底朝上收合,兩股壓力合成,自然形成所謂「橐籥」現象,直接作用腔體的空間,也影響內分泌系統相關細胞的化學分子環境。

由於橫膈肌的壓縮和海底的收提作用,使各個腔體產生空間的變化。過程中。務使空間到位,深入組織的間隙,使氣機貫穿,產生能夠感知的「倗勁」。身體因內在作用而發熱,氣動後再發熱,將會在封閉的腔體之間產生膨脹的現象。當身體內部出現膨脹感知之際,肌體更需無形,橫隔肌再放鬆,腔體的空間隨之延伸。腔體的空間持續發熱而至氣機出現時,將能以意念導引氣行,朝向更大的腔體空間推展。

氣機類似渦爐或蒸氣機的轉動而產生振動現象。當腔體的空間因內部發熱而更形膨脹、擴張,又被鄰近的骨骼、肌肉組織等所包覆;盡可能減少出自大腦刻意操作的動作,使動作愈趨自然隨形;配合以意導氣,氣將快速且強勢地向上下推移,身體自然出現振動現象。

氣的振動彷若琴弦。初始由大幅度振動到低頻的快速振動,再漸至無形的振動,爾後停止。停止的時候,必須更形放鬆。動能的氣功態,從氣的振動、停止、鬆開,再次循環以至提升氣功態的層次。氣的振波持續不斷地震開肉體的有形窒礙,由粗糙而細,振波的幅度由大變小,由小漸至無,直至幾乎難以察覺之處。一次又一次的躍進,周而復始的循環,人體的覺知愈形放鬆,鬆無止境。當通過身體的實相而探知腔體空間之用的虛相,必然產生空間相對於「我」的疑情,進入練氣化神,中丹田的修煉。
      
所謂「腎水上提」,純然是意識作用。操練前三田(上、中、下丹田)與後三關(命門、夾脊和玉枕),湧泉至百會、百會至湧泉,任脈與督脈的上、下行氣運作,而以上、下鵲橋銜接,膻中和神闕(肚臍)之間的黃庭區域為能量轉化之所,集中高度意識力量以點燃臍能量,另有一番周天循環的操作過程。功法修煉尚包括閱讀心波、走靜、靜坐等。在「守虛」原則下,藉沈香以牽引嗅覺,讓鼻相外呼吸轉為無相內呼吸,慢慢進入高度專注意識的似提非提階段。海底收提的意念早已束之高閣,身心的靈敏度提高,感知腔體的空無之用,「處虛」、「守虛」以達到心理認同成為首要之務。



四、收提海底與「提肛」的差異


人體的下腹腔是靜脈血液聚集最多之處,腎臟、大腸、小腸、直腸、括約肌、攝護腺、尿道、膀胱、子宮和卵巢等重要器官均羅列其間。骨盆底肌是人體唯一支撐所有骨盆腔內器官的肌肉。假使肌肉長期處於用力緊繃的狀態而沒有獲得適當的放鬆,或因地心引力的長期作用影響,缺乏適當的緊縮鍛鍊,猶如橡皮筋長期處於拉扯狀態而出現彈性疲乏,骨盆底肌相關肌肉組織也容易失去活潑張力,導致泌尿系統相關問題。

從生理學的角度觀察,若能勤加練習該區域的器質性活動,經過適當的腹腔收縮運動,不僅能夠按摩,促進下腹腔臟腑及其相關氣血通暢、機能循環的活絡,就有機會使腹腔沈澱的濁氣快速代謝、循環,藉此改善尿失禁、頻尿現象或性功能障礙等問題,並能透過腔體的空間運作,使內臟上提,促使臟腑歸位並調整內分泌作用。

坊間常謂「提肛」的運用,指經由收縮肛門及其周遭肌肉的收縮作用,操作時,易使背部因充氣而結實,有助於增加身體的抗力性作用。又如「凱格爾運動」(Kegel exercise),以女性施作為例,泛指骨盆底肌肉的運動。訴求透過緩慢地收縮並夾緊肛門,持續縮緊至陰道周圍的肌肉及尿道口。此時,所收縮肌肉即是骨盆底肌肉(或提肛肌),反覆進行緩慢的收縮與放鬆,藉以改善泌尿系統相關問題。

氣機導引主張的收提作用,包括前陰、會陰和後陰三點連線,稱為「海底」的骨盆底肌區域。功法修煉必須搭配呼吸作用及其階段性歷程,所謂「吸舐撮閉」,最終必須管控人體所有對外的門戶,即孔竅。「吸」,指的是吸氣時,一吸便提,息息歸臍。「舐」,意指舌抵上顎。古代所指的「谷道」或「穀道」,即肛門之意。「撮」,意指內氣運行之際,肛門不能任意排氣而須「內中提」,必須閉氣使氣上行。

以「托掌旋腰」功法之「提膝固腎」套路為例,功法設計以「提膝」和「抬膝」交互作用,目的在訓練不同的身體部位及其功能。由外形檢視,「提」和「抬」膝的動作相類似。但「提膝」動作聚焦於「抬」的前向性,牽動屬於水道的前陰,包括泌尿系統的腎臟、膀胱等相關會陰部位的肌肉與腎經等。「抬膝」動作則強調「提」的向後性,牽動後陰,屬穀道,涉及消化系統的脾胃和腸道,並包括後陰部位的肌肉與膀胱經等。

相較於單純的提肛動作,或凱格爾運動主張強化骨盆底附近的恥骨尾骨肌的張力與耐力訓練,氣機導引主張以練精化氣、練氣化神、練神還虛,各階段的身、心、靈整體的修煉過程,海底的收提作用僅為基礎訓練之一,呼吸作用亦隨三丹田的建構而有階段性歷程。功法修煉倘若漸漸轉變成以意識提會陰的似提非提時,意念對人體的內氣導向具有決定性作用。此時,吸虛,吐實;吸氣在丹田,吐氣在泥丸。倘若持續仍以吸氣為實相,不自覺地提肛過度,或可能導致頭部的悶脹現象。或者,將意識的作用置於頭部的泥丸,倘若又提肛過度,反而有引發高血壓的疑慮。

 
五、小結


身心靈修煉過程是以形而下的器質之軀,開發形而上的三丹田空間作用。物質性身體修煉從量的變化,慢慢朝向質的漸變。肉體的實體操作都是運動態,唯有修煉至深層的意識作用才漸入氣功態。修煉過程中,落跨、海底的收提都是物理性的基礎訓練。呼吸作用和肚臍的關係至關重要,無論順轉或逆轉呼吸,吸氣或吐氣,意念都會經過肚臍,此即「息息歸臍」之意。一旦進入高度專注意識的似提非提階段,已能感知腔體的空無之用,處虛、守虛頓時成為首要之務。

然而,肉體仍為修煉的工具,掌握眼、耳、鼻、舌、身、意六根的清淨是管束大腦思維的方法。閱讀心波的起伏與動盪,不再只是收攝鼻息、意念或感受安靜,而是理解自我的執著,與生俱來的根性、後天養成的習性,由此展開閱讀心波、靜坐等修煉,由理解而至洞見,體悟「眾夫蹈以出,蠕動莫不由。」生命因陰、陽的能量互動而螺旋前進的演化歷程。




十月第105期電子報

2015年10月8日 星期四

第104期 / 六度空間之身心靈能量轉換




◎翁仁君





 人生短短數十寒暑, 要能好好發揮潛能、成就志業、助益子孫,最後更要能老得尊嚴、死得好看,任務不可謂不重。所以積極進取的人生,要能善加修練自己,隨時將身心靈整合在最適 當的位置,不斷的提升智慧及維持最高的能量,來面對變幻萬千之世事時局以圓滿完成任務,實為有為者之人生大事。張良維老師創建的氣機導引,傳承道德經與道 教內丹學之精髓,將氣功從傳統的身體修練,擴大至身心靈整合之修練,亦即身、心、靈所代表之一、二、三,三維空間之立體世界;更進一步從身體小宇宙擴大至 大宇宙與三千大千世界即六度空間。提升格局高度來定義氣功學,就是六度空間之能量轉換與智慧修練的功夫。提供了追求人生意義及努力於死而無憾者一個最好的選擇。


大小宇宙觀


中國自古以來就認為人身如同小宇宙,是大宇宙具體而微的縮小版,人體之肝、心、脾、肺、腎即為木、火、土、金、水,人處在天地之間,天地的變化影響所有的生命活動。正如黃帝內經所言,氣候正常,人體內的陰陽平衡也正常;氣候異常,人體內的陰陽平衡也隨之而紊亂。進一步而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 然,即是大原則。


三魂七魄觀


簡單的說,人由身心靈所組成,人之思考、感受、行動都是三度空間的變換。進一步說,人生命體非物質的組成部分,也就是無形的部份,稱作靈魂,是由三魂七魄所組成。身體要以魂住於魄才能形成生命,七魄就是指人身之筋、血、肉、皮、骨、水、液。七魄為七孔所養,亦即眼、舌、口、鼻、耳、精水、髓液;三魂指身魂、心魂、靈魂。詳述如下:

身魂:身以魂住魄才能形成生命,人死後身還給大地,魄歸地,身為大地所養,死後亦要分解以肥沃大地。但身魂因執著於肉體,將守於墓,十年內而滅。若死後火化身魂三年即滅。

心魂:人死後守于神主牌位,後守於五度空間之命盤,同時亦活在子女心中。

靈魂:死後歸於六度空間,等待輪迴。直到再度輪迴時,靈魂與心魂才會再次在五度空間相聚,如同佛教七識與八識之結合與轉世。若輪迴至人間時會轉換生成新的心魂與身魂,再與靈魂三魂合體,舊心魂與第七識轉化成人之深層潛意識。


輪迴轉世觀


人死後靈魂進入六度空間,六度空間是混沌虛空無極狀態,也是無陰陽分別對立之合一態,是信息潛能量之本然存在,不分你我彼此之混然均一之空界,也是靈魂帶著第八識之阿賴耶識與業力,進入此無色界等待輪迴。

輪迴時六度空間要根據阿賴耶識寫下六道輪迴之命盤,再送入五度空間結合心魂與第七識之末那識,確認能量環境與輪迴之物種等,完成確認之命盤最後放置於五度空間,掌控著四度空間身體一生之命運。在長期時間軸下,許多食物鏈改變,食物缺乏,許多動植物已絕種,而人類生存力強,六道輪迴在質能不滅定律,數量不生不滅原則下,歷經生態傳鏈後,許多動物靈已經由輪迴投胎為人了。




六度空間相關之能量轉換


靈存在於第三度空間,包括思想、智慧、價值與信仰。人因為有智慧而能在身與心之平面世界創造高度與深度,使生命進入立體的空間,所以人是身心靈三度空間的存在。靈更是融合思想、感受、行動三者成一體,生命唯一永恆存在之實體。生命之靈來自虛無,源自六度空間之宇宙能,而人正是宇宙能化生在世間的使者,秉持宇宙能的特性,共同開創整體宇宙的進化,與時俱進。六度空間是具相也是虛相,無所不在的穿透各度空間,可創化萬物,亦可影響整個星際宇宙的關係。宇宙能是由無窮盡的能量場與信息波所形成,而組成人身的能量與智慧,與宇宙能的組成並無差異。生命是由身心靈不同位階能量所組成,並以靈與宇宙能連結,所以三度與六度空間可相互感應與作用,人死後三度空間之靈即帶走阿賴耶識、末那識與業力返還六度空間。

當一度之身想要向六度宇宙能提取能量時,要能提升足夠的智慧,洞燭真相;要了解宇宙能、大自然與我們息息相關;能量要向大自然提取。宇宙法則有其規律,越遵循自然法則,則個人頻率與大自然更易互動溝通。另外要從身的鍛練著手,在身的肉體基礎上再練氣練心;身與心的執著皆能超越,身心平衡和諧才能練身修心養靈性。如在自然界中行住坐臥,動靜功大小周天運轉中體會「放之則彌六合,卷之則退藏於密」。體會虛無體會動靜中大到無限小,小到無限大,體會人與宇宙之流轉變化,喚醒無形靈性意識,重新和自性本體連結 (指的就是六根淨化的修練),煉出天人合一之宇宙觀 ,靈光乍現長出智慧,透過靈與宇宙能互動,取得宇宙能而為身所用。







五度空間 - 世界會因你的心而改變


六度空間之無極態進入五度空間之太極態,即形成陰陽,可相生萬物,生成各種能量與信息的無形存在,諸如一些看不見的神、鬼、魂、命盤、怒、恨、怨、悲、喜、驚等正、負能量皆存在此空間。二度與五度空間能相互作用與感應,兩者為平行空間(平行宇宙) 作用著整個地球生態。當五度空間中多數之無形能量能更好時,四度空間就會好,天災人禍就會少。

在二度(心能量)與五度空間中(太極陰陽能量),心識能量超越時間的限制而能永恆的存在,所以人之一生有一立體生命圈,這立體生命(身心靈)所面對之處,即是當下。若能把握當下,做出正確的、有智慧的選擇,則立體生命圈中過去的我及未來之我皆將獲得改變,因為現在的我是未來我的因,也是過去我的果。當下心與腦的改變作用了身,甚至心腦不同之想法也影響了自己,信息波並將存在於未來,只是未實行於身而已,故每個人都在當下複製了無數個自己。所以,在五度空間下的立體生命圈,生命是無數的選擇,莫為短暫小事煩惱,要為整個生命次元的大局,把握當下做有智慧的抉擇,使珍貴一生的生命圈能成其大!

每件事皆有好壞不同之面向,都是由當下的心選擇好壞之部分去注意而接續發展。在萬法唯心造下,你選擇快樂,則所見所遇皆為喜樂事。若心選擇憤怒,定會影響周邊使所遇皆為不平事,正為周易所言,方以類聚物以群分。二度的心選擇好事,五度空間即受影響而顯現正面能量,使一度的身體所遇都是好事。見世事都美好時,腦會喜悅,價值觀會傾向正向意念,大腦亦不受汙染干擾而能看更透徹,易生智慧。有智慧時,事也可由壞進展為好、再更好再至超越好壞、超越陰陽而至永恆。使人生之身心靈往正善方向去超越合一,止於至善。若二度心選擇負向情緒時,接踵而至的頹廢、消沉、報復念頭,將與智慧漸行漸遠,若沒動腦想清楚,而依心的衝動行事時,後續之自責後悔,造成之身心壓力將蜂擁而至... 所以說“世界會因你的心而改變”或是“某地一隻小蝴蝶扇動翅膀而擾動空氣,長時間後能導致遙遠彼地發生一場暴風雨之蝴蝶效應”又豈是言過其實呢?


五度空間相關之能量轉換


人死後心魂進入五度空間,當子女祭拜亡父母時,不論是點香連接心波祭拜或心中感恩感念父母,五度空間父母心魂與自身的命盤都可感應到,使能量與運勢都會更好。祖先之神主牌與心魂愈被懷念與尊崇,三度中之靈就越能成就。

不論是否輪迴,命盤將長存五度空間,人之命盤如人身之血,需氣推而行如運勢,若能多點香祭拜先人感應正能量, 能用心而點香連結真誠祭拜, 香即如氣推血般可補命盤運勢。越祭拜祖先,先人則自身命盤運勢將越旺,輪迴投胎越能到歡喜人家,並在世間幫助你。世間事息息相關有如旋轉門,一個動作有時可造成萬千衍生之因果,使你在人間變化著更高的能量。

一個命盤、心魂接受更多正面能量,互動傳鏈與和諧共振,更多的心魂命盤就會更好,五度空間也會更好,影響所及,四度空間之天災人禍也就少。感恩之正面行動不但使我們中丹田更好,子女們在耳濡目染下也學會感恩,使我們下一代社會也會往正能量發展。


四度空間相關之能量轉換


生命的每個當下都是三度空間的存在,肉體在時間軸(第四度空間)上的延伸長度即是人生壽命。故人是由身、心、靈三度空間,加上時間軸而成為四度空間的動物。因身體會隨時間而老化、腐朽,而有其時間的作用性,所以四度空間是跟身體的一度空間相互感應與作用。但時間對人的心靈不起作用,靈是永恆的能量,所以靈魂會不斷輪迴轉化。

要改變四度空間的世界,必須要從身體做起。要主導生命時間的長短,就需加強養生,每天練習動功、靜功、走路行禪,以增長身命。身、心、靈三者可治我們一生中的病,所有的人世間煩惱痛苦,都可以在此三處找到具體解決之法。

四度空間其實對人有最直接的作用,在時間的巨輪下壽命只是其中一面向,最重要的是要修練自己,時時保持自身最佳的能量與智慧,在有限的生命中成就志業助益子孫,能在時代的洪流中留下值得後人回顧之足跡就是雖死猶生了。不僅是天生萬物以養人,我們一生得之於社會的資源亦豐厚,若是能夠養兒育女善加栽培,為社會精心育養有用人才或是點燈傳承助後生成就,更是我們人生必然要回饋之要務,如此不僅不會辜負一生所努力所得智慧,也是有形身體超越四度空間的能量轉化,也正是菩薩道的世間註解了。


身心靈相關之能量轉換


人生要能性命雙修,以有練無、以身練心,以一度修二度,修心性才能長智慧增靈性靈覺。而人的價值觀、道德觀需要時時調整提升,再影響思想,改變信仰增加力量變成行動,若能使身心靈三者能整合和諧一致,三者都能在適當位置不互相干擾,和諧而無罣礙就是智慧,如此就是“練身修心養靈性/智慧”,就是成就三度空間。同樣的,五度空間的圓滿才能完成六度空間的成就,只有太極態才能與無極態感應與作用。

人身心靈能量有限,最重要的是要能從無形存在之四、五、六度空間取得能量以為補充,如心要從五度空間,靈要從六度空間去作用來提升能量。四、五、六度空間分別控制了身心靈,人要從身心靈的修練去慢慢體會四、五、六度空間之應用。

人生要時時把握當下,在當下為身心靈做出有智慧、超越的選擇與修正,不僅改變自己未來也改變自己過去。要練身體與行動使能對自己完全負責,使到老都有尊嚴優雅。要修心到遠離怨恨不滿,能心平氣和與悲天憫人,要腦中無罣礙不安只有智慧。也要在不同次元中不斷陰陽轉換,空間轉換及能量轉換。在不斷的能量轉換及智慧提升,相互反覆的傳鏈下,窮根究底 ,將可體會到喜樂的自性與無限的潛能之本然存在,如同六度空間與靈性的本質一樣,這將是身心靈之智慧與能量的另一高峰體驗。



十月第104期電子報

2015年9月30日 星期三

第103期 / 生命六度空間論




◎翁仁君



近兩百年來,科技快速發展,物質文明突飛猛進,影響到社會價值逐漸形成物質掛帥。在此趨勢發展下,好像唯有與有形之高科技、名利連結者才是務實。但高度的物質文明卻帶來心靈與物質失衡,心靈、修身養性漸成老一輩高掛牆上的陳舊匾牌,宗教的救贖已逐漸被網路可供心靈暫歇的任何角落所取代。越是滿身先進的科技與時尚,愈發顯現人心之匱乏,存在主義心理治療大師所言之現代人生四大終極困境-孤獨、無意義、自由、死亡越是啃噬著一個個低能量的心靈。

依照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WHO)的研究,2020年造成人類失能(disability)前十名的疾病,第一名是非生理重症的憂鬱症。憂鬱症會造成一個人無法工作,同時造成家庭社會嚴重的負擔。這是每個社會必須面對的問題。

近年來美國已有學者專家針對世界文明發展趨勢做出預言:心靈主義即將復興。英雄所見略同的是,現今市面上靈性有關的書刊已經越來越多,許多歐美專家,諸如超個人心理學派,嘗試整合西方心理學與東方傳統智慧,追求靈性、空性、神性的相對真理,在靜坐與冥想上努力靈修。有很多靈修結論都提出關鍵的重點之一在於身體鍛練之加強,但西方世界卻看不到完整身體訓練的方法,更沒有可與靈修連結的身體智慧。

然而,我們數百名氣機導引學員,在張良維老師教導下,以老子道德經為核心,道教內丹學之練精化氣、練氣化神、練神還虛、練虛合道四階段修練為骨幹,默默的在精、氣、神,亦即身、心、靈領域上,從身開始以螺旋、延伸、開阖、絞轉、靜心、旋轉、壓縮、共振八大原理,堅持十多年,一步步按部就班的勤練內臟、引體、導氣等十八套功法,開發身體空間,覺知身體智慧。再循序進入中丹田、上丹田之修練。

氣機導引定義氣功為“身心靈之整合學”,並進一步定義氣功為“心識與宇宙作用之空間學,藉陰陽往來互動,透視其機”。把氣功從傳統的身體修練,擴大至身心靈之整合修練,亦即三維空間之立體世界。然後更進一步,從身體小宇宙擴大至大宇宙的六度空間。簡言之,氣功學就是六度 空間之修練功夫。

宇宙是由多元空間所組成,以人的生命而言則存在著六度空間。生命從虛無中來,從六度宇宙能透過信息能量之轉化成五度、四度、三度、二度,最後到一度,便轉化成人的肉體。氣功所修練的即是返還之道、返虛之路,從一度肉體修練轉化至二度、三度、四度、五度,到最後修練圓滿抵達彼岸,返回宇宙能之道體中。 執行的都是從有相到無相,從有形到無形,從有呼吸到無呼吸,從外到內的哲學觀。



 身是第一度空間


人的身體受到時間的限制大,在人生命的活動空間中,身體的存在受到時間長度的制約。所以有形的物質身體存在於第一度空間,如石頭、礦物等,只是形體的存在,但沒有明顯可見的生命跡象,亦屬一度空間之物。



心是第二度空間


在人生命的活動空間中,心要有寬度。所以心是第二度空間,也是感官與經驗的世界。如植物、動物、昆蟲等有生命但卻沒思想與靈性,屬於二度空間的存在。以人類文明演進發展的角度來看,上述身心的二維空間亦可稱為平面世界。因為較侷限在感官感覺表面的有形物質,如網路3C及名、利、權、色等官能享受,只是擁有單調淺層的表相,沒有高深的思考、價值、意識與超越。大部分現代人都活在如此高功利主義的平面世界中。



靈是第三度空間


靈是第三度空間,是思想、智慧、價值與信仰。人因為有智慧的存在而能在上述的平面世界上開創高度與深度,使生命進入立體的空間。所以人是身心靈三度空間的存在,人也因為有拓展靈性的可能,而有機會恢復原先與宇宙能連結的狀態。



時間是第四度空間


生命的每個當下都是三度空間的存在,肉體在時間軸──第四度空間上的延伸長度即是人生壽命。因身體會因時間而老化、腐朽,而有其時間性。所以四度空間跟身體的一度空間有所重疊、感應與延伸。每種物質的存在都有它的時間性,而人是由身、心、靈三度空間,加上時間軸而成為四度空間的動物。三度空間只是片刻生命,存在於時間中,受到時間的擺布,四度空間即是我們生活的時空。但時間對人的心靈不起作用。靈是永恆的能量,所以靈魂會輪迴轉化。



超心識是第五度空間


第二度空間之心向第五度空間的延伸即為超心識。心識能量可超越時間而存在,四度空間的每一瞬間,在此都是永恆的存在。在此空間裡,可以往返於過去、未來的任何時間點,而無時間的限制。五度空間就是由六度空間所產生,能量或波的無形存在,依陰陽和合而生。諸如一些看不見的神、鬼、魂、命盤、怒、恨、怨、悲、喜、驚等正、負能量皆存在於此空間,作用著整個地球生態。人之靈體從六度空間而來,先透過五度空間確立了人生奧秘之命盤,再透過四度空間的時間安排一些“數”,再透過身體結合心跟靈。所以人生命盤在呱呱落地時已大致底定。人一生當中一度空間之身體所能享用之有形物已是定數,若不屬於我們的,強求也無用 ,但我們可在心所屬的二度空間上超越做為補足。

五度空間和二度空間感應延伸亦有所重疊,心是陰陽開闔之作用,如同蛋白質的開關變換形成身體運作的功能,並產生陰陽、悲喜、得失、愛恨....等等對立,形成我們命運的大輪盤,所以五度空間就存在著天堂與地獄,只有修練中丹田(心能量)才 能影響五度空間的能量變化,改變人生命盤,造就如天堂般的良善環境,迎納喜、樂等正能量進入,以心創造快樂天堂。

中丹田修練跟內分泌、自律神經、心波、感覺有關,但影響最直接的方法是呼吸,諸如在動功與靜功周天運轉之呼吸修練等等,可使內分泌順暢、身心靈和諧,營造天堂環境,迎入喜樂等正能量。若內分泌失調、身心靈紊亂,即造就地獄環境,因為心波感應將引進周遭情緒性的負能量,使人心如在地獄之中。縱使家財萬貫卻心處地獄,窮得只剩錢時,豈不白白糟蹋了前世積累豐裕的命盤?

人之心念常因欲求與防衛機制的經驗累積,養成許多習氣與執著,掩蓋住本自具足之自性。六祖壇經提到“何其自性本自具足”,孟子也說“不忍人之心,惻隱之心人皆有之”,要能真正想通的去除執著,現顯本自具足的慈悲心,轉化成發自內心自然之利他行動與成就,超越的智慧即可記錄入阿賴耶識,再返歸六度空間,進行下次的輪迴。



高宇宙能是第六度空間


靈性感應在第六度空間延伸,構成智慧的源頭,就是宇宙能、是道、是虛無、是無限。也就是基督教看到的上帝,回教看到的阿拉,佛教看到的釋迦牟尼。六度空間是具相也是虛相,無所不在的穿透各度空間,可創化萬物亦可影響整個宇宙星際的關係。宇宙能也是無限的、完整的智慧訊息與純化、淨化能量,是能更替四季,能光合作用,能演進與育養萬物,是侯鳥導航的能量。這個神秘宇宙能量是人類靈性的泉源,故可相互連結,所以人一定要透過靈性能量才能溝通宇宙能。要改變靈性,就必須長智慧。人死後阿賴耶識帶走業力返還六度空間,整合之後再進入五度空間產生命盤,再轉化成一個身心靈的四度空間,如此輪迴不止,直到智慧、能量圓滿、完整,抵達彼岸而不再輪迴。






相互關聯與變換


總而言之,生命是由身心靈不同位階能量所組成,並以靈與宇宙能連結。宇宙能,就是老子講的道,擁有無限能量,是無私又開創性的愛,育養著萬物,並以好生之德使日月寒暑更迭,萬物欣欣向榮。生命之靈源自宇宙能,而人正是宇宙能派到世間的使者,秉持宇宙能的相同特性,共同開創整體宇宙的進化,與時俱進。

具體的生命是從虛無中來,從宇宙能、五度、四度、三度、二度的能量逐步轉化到一度形成肉體。我們修練返還之道,是從一度返回到六度,從練精化氣、練氣化神、練神還虛最後練虛合道亦即是反虛之路。要改變六度空間需要從身的鍛練著手,在身的肉體基礎上再練氣練心,在身與心的執著皆能超越,才能靈光乍現、長出智慧,有智慧才能與宇宙能互動,取得宇宙能為身所用。要改變宇宙能,影響我們將來的命盤,改變下輩子人生,就必須要從修練靈性的成就下手。要改變五度空間,就要從治心開始。要改變五度空間的喜悅、陰陽、神鬼、喜、怒、哀、樂,就必須要改變我們的心,當心能量正向化了,命盤也就改變了。

要改變四度空間的世界,必須要從身體做起。要主導生命時間的長短,就需加強養生,每天練習動功、靜功、走路行禪,壽命即可增長。總而言之,身、心、靈練養之法可治療我們一生的病,所有的眾生煩惱,都可以在此處找到具體解決之法。

無論弘觀或微觀,生命的意義都是為了不斷地演進、進化而來。生活最積極的意義就是成長精進,而練氣功就是練己之術,練身、心、靈成就的整合之學。要內練練到內裡最深處的心靈,也要外練練到最遙遠的宇宙能。最後體認到內外兩極的極致,其實是緊密相連的,這就是六度空間的奧秘,也就是《維摩詰經》所言“極小同大,納須彌於芥子”的道理。廣大浩瀚、深不可測,卻又盡在方寸之間,若無若有,遠在天邊又近在眼前,妙不可言。值得有心修練者窮畢生之力作無盡之追求。尤其現今乃物質與心靈世界失衡,功利主義盛行的社會,身心靈療育的需求將越來越迫切,生命六度空間之探索與修練也將越來越重要。這也就是專家所預言“心靈主義即將復興”趨勢中,現代人心靈所需的最好藥方。




九月第103期電子報


2015年9月28日 星期一

第102期 / 從西方心理學的演變看張老師的「信息─訊息」說



◎ 蔡克容



西方思想文化所發展出來的近代科學,在20世紀的最初30年 出現了「典範轉移」──思考、探究宇宙的方式的轉變。也就是說,從支配近代世界達三百多年的牛頓科學觀轉移至量子物理學、混沌理論、複雜科學等所形成的新 科學觀。牛頓科學觀的預設為機械觀和還原論。誠如牛頓的「鐘錶隱喻」所表述的,整個大自然是一部運轉有序的龐大機器,其中充滿了可預測,可控制之事物。在 這種見解下,18世紀的法國哲學家Lemettrie也 寫出了《人是機器》這本書。而為了理解、認識大自然這部機器是如何運作的,當然就是採用拆解、還原至最基本的要件,以部分、或低層次去解釋整體或高層次。

例如,美國的宇宙學家Sagan和因發現DNA結 構而獲得諾貝爾獎的Crick,就堅持精神或心靈可以還原以物質的過程來加以說明。他們二位皆認為 人類的意識、思想活動只是大腦神經細胞的電化學作用的副產品。而在美國心理學界支配近一甲子的Skinner的 操作制約,將人類行為,從課堂的教與學,整個的教育活動,以及人類的社會活動行為等化約至「│SD ─ R ─ SR+│」(│ 辨別的刺激──反應──增強的刺激│)這一條原則來加以解釋。該條以「增強原理」為教師所熟知的原 則,至今仍在台灣教育界扮演很重要的角色。但遺憾的是,這一原則,誠如Skinner本人所說的, 在反應之後所伴隨出現的增強刺激,它只是「增強」作用,但却被以「獎賞」視之。所以學校到處充斥著「獎勵」。試想,當你想打開某盞燈,而按(即R)某 一特定開關(即SD ), 結果那盞燈就亮 (即SR+)了。 下次在同樣狀況下你就會去按同樣的開關。所以「按」某一特定開關的行為就因為燈亮了而被提高出現的機率(即 被增強了)。那麼「燈亮」是在「獎勵」你「按」開關的行為嗎?如果不是,那麼「燈亮」這個事件的本 質是什麼呢?

在Skinner的 年代,認知心理學尚未興起,電腦也還未發明而讓心理學家藉以比喻人腦,因此,大腦被Skinner稱 為「黑箱子」而不過問裡面到底發生什麼事,只把重點擺在所有可以觀測到的刺激、反應、和伴隨的增強事件三者之間的關係。Skinner強 調他只是在「描述」他所發現的現象;即前述所說的│SD ─ R ─ SR+│ 這一增強原理。他並沒有解釋伴隨行為反應發生的事件何以會強化該行為反應將來出現的機率。


隨著量子物理學的發展、控制論、信息論的出現,以及混沌理論和複雜科學等的誕生,所形成的新科學的典範。「西方」科學家開始用有機觀和整體論的方式來思考、 探索宇宙。具體而言,他們開始用「信息」、「系統」、「複雜性」的思想和方法建構新的研究綱領。所以今天我們可以說,上述所說的「燈亮」這一事件,或者在Skinner的 實驗中,老鼠壓了桿子後所掉下的「食物」這二項所謂的增強物,其本質為「信息」 [或者說具體點,是「信息的載體」,它們給按開關的人或者壓桿子的老鼠帶來一條信息,告訴他們:下次同樣的情況發生時,如果想得到同樣的結果,那麼就做同樣的動作。總之, 增強物提供的是行為反應的信息回饋。

再以學習張老師的功法來思考信息的重要。在此只以最單純的「獨脚站立」來說明。當一個人要獨脚站立時,他必須根據自己的原始平衡需求去達成。而原始平衡需求 的滿足,必須靠感知自己內在的「信息」。但如果他要去模仿他人獨脚站立時,為了想要跟對方一致,他就會失掉自己的原始平衡需求,只一味地接收來自對方的 「訊息」,而非感知自己內在的「信息」,因此無從閱讀自己的「訊息」。

在強調身心整合的療癒力量的醫學領域裡,病痛不再是除之而後快的敵人。相反地,這一領域的醫生告訴我們,「痛」是更深層現象的症狀;症狀就是「信息」的訊 號,為的是要帶給我們「訊息」,所以症狀和疾病都是有意義的,指明病人在意識和心靈層面失去了和諧。因而像中醫一樣,強調「自癒而治癒」。[我之所以踏入 東醫之門,也是因為一位中醫師告訴我:針灸、推拿,都是外力,一切還是要靠自己。]但如何「自癒而治癒」呢?受到圜道觀念影響的中醫學強調人體是一個動態 平衡的整體(身心靈整體)系統。此一系統透 過「信息反饋」和整體自我調節而維持動態平衡,因而能通過自癒而治癒。


 




現在讓我再回到前面所說的「新科學典範」這一議題來。新科學典範的預設為有機觀和整體論,因此在研究方法上採取「系統思考」。[別忘了張老師在課堂上也多次 提及「傳鏈」、「牽一髮而動全局」、「系統思考」這些字眼]正是在這種背景下,麻省理工學院以Senge為 首的一組專家寫出《第五項修練》這本書。第五項修練就是指「系統思考」。這本書在台灣翻譯出版後,從企業界到教育界都在研習它。

另一方面,心理學家Jung(榮格)指出,中 國自有其異於西方的科學,其標準著作為《易經》。而王樹人等學者也指出,《周易》具有引發整體思考的功能,整體思考就是系統思考,具有全息性。在這種情形 下,再加上多年來西方科學主義的霸權主宰,許多人都會用源自西方科學的「信息」、「系統思考」來解讀、註解我們傳統的,源自《易經》圜道觀的「信息」、 「系統思考」。這是否合宜呢?

首先,美國當代的超個人思想家Wilber就指出,西方的整體論取向的新典範,骨子裡仍屬牛頓科學的 獨白式理論。劉長林更明白指出,現代科學雖著眼於整體,但採取二元對立的立場和抽象思維的方式[中國傳統的思維方式是”抽 象思維”]。其次,Senge等人在推廣他 們的系統思考理念的過程中,發現他們的理念中有一點難以突破──那一點涉及的是有關思維的「懸掛」。所以他們後來求教於南懷瑾,而學習有關《大學》《中 庸》《論語》等課程,然後提出「U型理論」來。「懸掛」想要達成的就是《大學》中所說的知「止」或 《金剛經》中所說的「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所以Senge等人才會認為他們更像佛教徒而非西方科學 家。

以上說了這麼多,其實我想要表明的是:「信息」、「系統思考」等這些語詞在我們今天生活中已經是司空見慣。但千萬不要用源自西方科學典範的內容來理解張老師 所說的內容。誠如張老師自己所說的,他的想法源自《易經》老、莊等。其次,西方人一直到二十世紀六、七零年代出現語意學後,才提出一個命題:「地圖不等於 疆域」,意思就是說,語言不等於事物、情感本身。但中國古代先哲早就說過「辭不達意」,《金剛經》裡也有類似的表述:「說佛法即非佛法,是名佛法」。因此 張老師所說的「信息」、「訊息」是無法用語詞去下定義。要理解其內涵意義,只能期望張老師在課堂上舉出各種例子,讓我們用直覺去把握,而不是用邏輯分析去 理解。




九月第102期電子報

2015年9月17日 星期四

第101期 / 練功與訊息的準確感知、傳遞


 
◎楊宗憲




身心靈的協調整合乃必要條件


人生最重要的兩件事情:歡喜和健康。第一、所有作為都只是為了讓自己感到歡喜:當人處在身心靈整合的正向狀態時,就能很自然地保持清明狀態,所做的任何決定都是為了自己的成長、都是想做對得起自己的事,因而就會感到歡喜,同時,還能具備看見且享受當下福報的能力,能因為很單純的事就感到愉快,所以就算面對在外人眼中的苦差事,也能甘之如飴;由於當下的出發點不是因為”恐懼”(恐懼將來會失業、恐懼老了存款不足、恐懼萬一怎樣怎樣…)、不是出於”貪嗔癡慢疑”的緣故而做,所以不會受名利外務的制約,也不會因為擔心退休生活而忘了享受當下的青春。身心靈的協調代表著大腦不會因為某種觀念的置入而對眼前的世界產生分別心,所以能看 什麼都順眼、都能接受,如同當下就處在天堂般,心很安定;只要心不亂,心中自然對於萬事萬物就會產生主見,就能走出自己的人生道路。第二、所有作為都只是 為了讓自己更健康:譬如:為了身體健康而選擇健康食材、為了釋放壓力或讓心理健康而去看表演等。人生只要為了歡喜和健康而活,其餘皆是過眼雲煙,能做到這 樣,基本上人生就站穩了。

現代人其實是很脆弱的,生活的一切都需要仰賴各行各業的人來協助,才能生存下去。相對來說,整個社會就像是一個大桎梏,從出生開始,每個人就被設定好往後的角色,將來長大了,就被要求要盡力扮演好整個社會中的一個小角色,因為要如此才能獲得報酬,才能讓自己生存下去,於是,大家彼此就不斷地被串聯在一起,如同服刑一般,無法享受真正的自在。一旦讓”貪嗔癡慢疑”指導我們的行為,就只會造成惡性循環、越陷越深。大腦不知道自己到底在做什麼的狀態就叫做”無明”。要突破這樣的困境,唯有身心靈整合,讓自己不論做任何事都能保持清明、都能感到快樂、歡喜,才能不受名利外務的制約,也才會健康。《莊子·大宗師》中提到"嗜欲深者天機淺",當大腦嗜欲越來越深,念頭只會越來越多,對於天機就會越來越淺,而所謂的”天機”,是指可以看見自己當下所擁有的一切福報並且感到快樂的能力,譬如:能享受活著、平安的感覺、感恩天地讓家人依然健在、享受吃一碗麵或是靜坐一炷香的過程…等,能深深感受到單純背後的得來不易,而感到歡喜,但是當一個人的內分泌、神經系統產生錯亂時,就不再能看見在這無常世界中這些看似平常、卻是要天地人互相成全才有的難得的福報,因而不斷追求虛幻的喜悅感,一旦苦難降臨時,就會感到相當後悔、痛苦。所以沒有任何事情比看得見和享受當下自己的福報還來得重要。



 信息&訊息主導生命體的變化


所以生物身上都有一個很重要的能量,叫做”信息”,日、月、宇宙同樣也存在著宇宙能的”信息”,當生物的信息能與宇宙的信息產生正確的連結,天、地、眾生和整個生態體系才會和諧,不然就會出現天災。舉例來說,信息就像是太陽內部的能量產生旋轉內爆,當能量傳播到太陽表面,就會轉換成”訊息”,透過太陽風暴、光能傳播到地球。廣義來說,所有宇宙能的”信息”,都可藉由地水火風當作載體, 把”訊息”傳遞至地球;在人體,”信息”存在於松果體裡,人類的”信息”本身就具有接收來自宇宙能、太陽光”訊息”的功能,當人接收到來自宇宙的”訊息”之後,就會與自身的”信息”產生交流,接著在松果體的”信息”就會分出三組”訊息”指令,即”腦訊息”、”心訊息”和”體訊息”,分別透過腦神經、自律神經、體神經傳遞出去。同樣地,這三路的訊息會再反回饋至”信息”,經過統整,再下達最後的指令,由三組神經系統互相協調、代償執行,而且這三組訊息在三組神經的作用都不同:體神經要能準確執行、保持通暢;自律神經要能順暢地切換交感、副交感;腦神經要能掌握正確觀念。在人體,訊息就像是指令般,主導一切的功能運作,譬如:訊息傳到心臟可使血液流動、傳到經脈可使氣機循向流動。一旦訊息阻斷,就如同電話線斷掉,局部的氣就不再流動,進而產生身體的疼痛,即不通則痛。所以治療身體疼痛的關鍵不能只在肌肉筋骨上下工夫,而是要把”訊息”由上到下重新連結。又譬如:有的人身體僵硬、胃痙攣是起因於心裏的煩惱、壓力太多,心理若是有恐懼,走路的型態、動作的樣子都會異常變化,這樣的病根就不在體神經,而是來自自律神經、內分泌系統方面的問題,治療若單從體神經的角度切入,只用按摩治療身體,疾病自然不會斷根。

至於”信息”的”信”是什麼意思呢?《道德經》提及:”孔德之容,惟道是從。道之爲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也就是說在幽微深遠的地方,存在著一種東西,那就是"信", 這樣一個看不見的能量,存在於每個生命體中,所謂萬物皆有"佛性", 指的就是這個"信",這股能量可以主導一個 生命體的變化。具體一點來解釋:假如眼睛能見者都能被稱作是”實體”的話,那麼從側面看一個缽,有明確的形狀、色澤,完全符合實體的定義。倘若換一個角度,從缽口往缽內看,這時看見的是一個周圍由金屬所圍成的空間,這也是一個"空"的實體,叫做”空有”,在"空有"裡面還有一樣東西,是肉眼看不見的,老子稱它做"虛","虛"就 是"存在的「空」"、"存 在的「看不見」",這個"虛"也就是"信"。譬如說當修行到阿羅漢層級時, 腦和心都已修練到"空"的境界,已經能夠悟"空"了, 但仍不能成佛,其中關鍵就在於"空"仍然是"實 體",不論是”實有”還是”空有”,都還"有", 都還能被眼睛看見;所以要繼續悟到”虛”的層級,才能成佛。而且”信息”的”息”拆開來看就是”自心”,也就是說信息一定要結合自己的心,也就是腦(上 丹田)要能夠與內分泌(中丹田)達 到協調、同步,這麼一來所有的作為才會是正確的。


 





新世紀醫療──信息& 訊息療法


從治療的角度來看,檢視人體何處失衡必須要有整體觀,才能找出到底是信息或是各路訊息傳遞過程的哪個環節出問題?是神經系統還是內分泌系統出問題?因為人體是透過六根(眼耳鼻舌身意)作為外來訊息傳遞和接收的管道,譬如:耳朵方面可能出現解讀訊息錯誤的問題;眼睛方面可能出現短視近利、價值觀錯亂的問題,乃至於看甚麼都不順眼;嘴巴方面可能出現挑食的問題。藉由觀察哪個管道出現問題,就可以推測對方所處的是怎樣的狀態。特別是隨著長期社會化和許多新科技的發展,人類的許多訊息傳遞已變得僵化、甚至產生錯亂,就算聽到對自己有幫助的方法,也無能執行,形成很多負面的日常習性 (如:知過不能改、人生觀畸變、看法偏激..等)或 功能退化(如:知覺的退化萎縮)都與訊息傳 遞異常相關。因此,必須用整體觀來審視訊息傳遞過程,才能真正找出導致身體不適的病根。

身心靈協調同步的人,從信息到透過心、體神經傳遞訊息的過程都能夠一致化,因此能專注、時時處於最佳狀態,這時的能量也是最強大的。所以練功重點不在於肢體動作,而是要能專注於動作中,才能連結至”心”的平台,產生內分泌的變化,進一步再連結到”腦”的平台,貫串身心靈三個平台,這時才能叫做氣功。氣功就是完整的”身心靈整合”狀態。練功的過程雖然拆解為上中下丹田分別進行,但其實每個階段的練養都與其他階段息息相關。而每個階段的晉升都需經過不斷練習,等達到一定火候後自然水到渠成。例如由下丹田要到達中丹田的練精化氣過程,必須在下丹田不斷練習、擴展身體的空間,等達到一定的”沸點”,才會產生質變,接著自然能從固態轉到液態(如同由”缽的外觀”進入到”缽裡的空 間”);等到中丹田練到一定的火候,自然會再由液態轉成氣態(如同從”缽裡的空間”到”看到空間裡的”虛””);透過捕捉無形的氣、內分泌的變化,看到身體”訊息”的運行,進一步連接到更高層的”信息”(周天運轉), 達到練氣化神,連結上中下丹田,最後進入道的循環,達到練神還虛的境界而長智慧。

從物質的角度來看,人體內許多酵素催化反應、新陳代謝、遺傳訊息的傳遞、內分泌作用、免疫反應等都需要蛋白質的參與,也就與”信息-訊息傳遞網”息息相關。蛋白質是由多種不同胺基酸所組成,其中有一些是屬於必須胺基酸,也就是指人體無法自行合成,必須經由食物攝取才能獲得,而對人類來說,總共有九種必須胺基酸需要從外而來。這九種必須胺基酸在不同食物中存在不同比例的差異,雖然這九種必須胺基酸都可在植物類食材中獲得,但素食者仍需要盡量採取多樣化飲食及攝取豆類,才能獲得足夠的必須胺基酸,讓身體機能處於正常狀態。根據張老師的說法,動物性胺基酸具有短暫、讓人滿足的特性,過去人類為了生存下去,甚麼都吃,因為這種短暫、無特定選擇的特性,可讓人的想法不會堅持太久,所以相對比較不會執著,對於練功者是很重要的。


 
與天地同步的訊息表態


信息-訊息傳遞網的正常運 作,不單與個人健康相關,一旦表態錯誤,影響深遠,譬如心的訊息錯誤變得唯利是圖而導致濫墾濫伐的行為,這時傳回給天地的訊息就會讓天地降下災難、引發土 石流來回應我們。這是因為萬物都活在天地之內,天地會不斷接受和回應萬物發出的訊息。萬物的內心感受、信息&訊息的表態都會影響世界、環境的變化,所以不 是天意故意如此,而是天意必先人意。《清淨經》提及” 大道無形,生育天地;大道無情,運行日月;大道無名,長養萬物。”;《道德經》提到” 天地不仁,以萬物爲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爲芻狗。天地之間,其猶橐龠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多言數窮,不如守中。”老子藉由這些文字告 訴我們天地的心情,也就是說天地是個空相,無任何想法,任你奪取也沒關係,取之不盡,用之不竭,而且天地無仁愛道德的想法,天地把萬物當成擺在供桌上的供品(芻狗為是用草紮成的狗,用以祭祀,祭祀完就丟棄回歸天地), 既那麼有價值,也那麼無價值;而聖人是無分別心、無劃分眾生想法的開悟之人,會把每個人都當成尊貴者看待,卻也不會去逢迎拍馬。事實上,人不斷傳訊息給天地,天地也不斷地藉由各種地水火風作為載體,傳訊息給我們,此外,這些訊息也會化生成萬物形成各種介面,譬如我們食用的各種動、植物就包含了天地各種不同的訊息在裡面,之後進入我們身體,與我們身體溝通,並讓我們身體產生力量。在原始社會、原始宗教裡,認為萬物皆是神,包括石頭、樹、雲…等,而”神”就是天地訊息的載體,這是因為當時的人能時時感知來自天地的訊息,否則很容易就會喪失性命。同時,來自天地訊息的能量也促使人類不斷地演進,最後人類演進到體內每個細胞的運作邏輯都與天地同步。




九月第101期電子報

2015年9月9日 星期三

第100期 / 身心靈能量轉換的洞見與實踐(下)



◎蔡進懋




身體能量的轉換


氣機導引結合正統丹道學的理論,對身體能量的練養實踐之道,建構一套完整的氣功學思想體系,並將病理分類功法化,功法動作原理化,肢體 動作心靈化,在身心共養的原則,強調性命雙修,藉身心動靜合一的鍛鍊,追求整體生命更高層次的健康。時代文明不斷變遷,但身體能量的轉換機制,從古至今, 沒有改變過,重點是如何找出最有效率的做法。氣機導引以引體功法打開身體內外平衡的能量;以內臟功法的傳鏈,啟動內能量的正循環運作;在專注訓練下,與身 體對話;在感覺中,閱讀身體能量;以丹田呼吸訓練,重建生命氣機;以壓縮原理,找回身體空間。生命是一個整體,在能量運作之下,就是生生不息的循環作用, 它不是單向性,而是牽一髮動全身。若能在此立體結構思維之下,以立體的眼光透視身體能量,則能獲得全方位的身體智慧。



 




練精如何化氣


精者,氣之至也。精氣是我們身體運作能量的總源頭,精氣之生成有二:一為來自父母之精氣所化生而成的元氣,又稱先天之氣,存於腎中。二為來自外界食 物精微物質,經消化腺運化,如胺基酸、葡萄糖等,使人體獲得生物能,俗稱水谷(榖)之氣。結合從空氣獲得的清氣,經心肺佈輸,在胸中形成宗氣,屬 後天之氣(外氣)。後天之氣,經臟腑之氣的轉化形成內氣,內氣藉由營氣及衛氣 (詳參「試探氣之說」莊朝傑) 佈輸五臟六腑等組織,產生功能性作用。例如肝氣形成肝功能,腎氣形成腎功能…等,將低單位的外氣能量轉為高單位的內氣能量。因此,練「精」包括三個意涵:


    一、將先、後天之氣合成完整的內 氣循環運作,使出入升降、運化得宜。

    二、使心腎之氣相交,陰陽協調,水火既濟。

    三、透過肢體傳鏈,啟動內外能量,點燃體內真氣,運化水濕,內外合一。


身體的修復由「練」的管理實踐中習得。「練」的意涵,旨在讓身體回歸自然法則。透過「練」的過程,重新歸納整理身體內外運作的機制,與身體對話, 洞見自性並改善自己對身體 的理解。在高效率的引體功法中,覺察身體障礙,面對身體的酸楚,以行動力滌除內心的恐懼,化開大腦的執著。以恆心做後盾,在勤奮積極的態度下,面 對身體的滯礙,練出自渡渡人的慈悲心;堅持下去,總會柳暗花明,撥雲見日。「練」,亦是身體內外能量的管理。管理能量,以易理三易之不易、變易、 簡易而論,在 「不易」的觀點下,找出人與天地的法則,以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再從變易的角度,洞見人與自然之間的陰陽變化,萬物負陰而抱陽,沖 氣以為和。綜合為簡易的常道,活出自己生命的價值,致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復。夫物芸芸,各復歸其根,歸根曰靜,是謂復命。

煉精化氣,主旨在「化」,「化」是能量的轉換,其關鍵在於如何轉化能量。就具體作法而言:以八大原理中的螺旋、延伸、開闔、絞轉,開 發身體空間,活絡身體肌肉關節組織之運作;以意識管理控制肢體操作,由表入裏, 由快而慢,知重而知輕。當身體能量逐漸覺醒,大腦的思考慣性也漸趨退位,身體本能自現,心能清定,智能開啟,整個人開始第一段的質變。身體的智慧 能量出來 了,對於肢體運作有清楚的掌握,自信欣然而升,行動力增加,身體有動能,做事積極,行事有魄力。繼之以靜心、旋轉、壓縮、共振四原理,將功法的運 作轉為內化能量的蓄養,由動中知靜,練出身體內在覺知的靈敏,讓身體高度自覺,體察本質的存在。在動作熟練後開始,由緊而鬆,由淺而深,由實入 虛。此時,可將內氣存於丹田,壓縮結丹,練成真氣,真氣充足下丹田能量盛大。待下丹田能量蓄養茁壯之後,氣行周身,必重新引領外在肢體動作。這又 是一次的質變。

煉精化氣的意涵,是從「有」練到「无」 的轉換,從物質能轉為精神能的蛻變,讓身體能量與智慧做主宰。在處事上,能藉著對事件的琢磨觀照而洞察事件來龍去脈;領悟事件的生態法則,掌握生 機。從全盤的了解而時時領悟、運用,從科學的角度看見哲理,從理性思考轉化為感性覺察,從身理作用到心理作用的認知明白。煉精化氣的成就,是革自 己的命,我命由我不由天,為自己添福報壽,創造生命新氣機。

我們的身體由60兆細胞組成,每一個細胞皆可產生能量。細胞中主要的能量為ATP(三磷酸腺苷)。 ATP是一種核苷酸, 可直接供給細胞活動所需的能量。ATP分解產生的能量,除了可直接用來合成新的大分子物質外,還可提供其他生理作用的能量所需;分解後釋出的能 量,也會轉換成熱能或光能。在身體中,每一個細胞都能自外界獲得養分與氧氣,生物細胞利用氧,將養分進行氧化分解,產生能量ATP及水並釋放二氧 化碳,這個過程稱為細胞呼吸作用,亦即氧化作用。整個呼吸作用過程中產生的能量,用來維持細胞的正常運作。經由擴 散作用, 再將產生的二氧化碳、代謝廢物及多餘水份排出體外。

氧化作用的過程可以將物質分解並釋出能量。在生物體外,物質的氧化作用有時是一種快速而劇烈的反應,也就是所謂的燃燒作用。在生物體內,養分的氧化 過程緩慢且溫和,生物不會覺得體內有物質氧化的感覺;所釋放出來的能量一部分被細胞利用,另一部分則以熱的形式釋放出來。對恆溫生物而言,這種釋 出的“熱”是維持體溫的來源,亦是生命動能的象徵。人體細胞有一種特性,稱為細胞恆定作用,細胞不會因身體外界環境的變動,而破壞其正常動能運 作,這種維持體內環境呈現穩定之現象,通常是恆定性的。


 





透析身體內部能量運作的組成關係


在丹道學的修煉中提及的前三田、後三關及三鵲橋,是完整修煉動靜功的關竅。而啟動身體內部能量的最佳狀態,在丹道學稱為周天運轉。從練己築基開始, 歷經練精化氣、練氣化神、練神還虛,最後到達練虛合道。練己之術,要從關節骨骼肌肉的動能,轉為前三田、後三關、三鵲橋的氣機輸佈,並對每一個階 段的身體內部運作了了分明,以為學日益的學習態度、精益求精。當每一階段完成時,需將想法與做法脫落殆盡,改採為道日損之功,轉化能量,一切有為 法,如夢幻泡影。

三丹田象徵人體三處積蓄動力的能量場:下丹田屬身,為藏精之府,以 動功之勤換得心能的助力;中丹田屬心,藏氣之府,從靜功之悟,洞見靈性之光;上丹田屬靈,是藏神之府,在洞見價值而知其天人合一之理。

後三關是指周天運轉時,行採藥之功,以文武火運行周天。吸氣時,舌抵上顎,提會陰,意引元精之氣,由腳底跟管上會陰接尾閭,上 行經夾脊、玉枕入泥丸、閉息;呼氣時,降舌,經十二重樓,咽喉再到絳官(膻 中)、神闕(肚臍)、入下丹田,再下湧泉。這過程又稱為坎水逆流,為降陰之路。腎精逆流要通過第一關為命門關,第二關是夾脊關,第三關是玉枕關。 當精氣在通過三關時,會遇到阻礙,唯有在神全氣足時方能通暢。在丹道修煉中,形容通過三關之難:「三關為河車上升之路,由尾閭到夾脊,細步慎行, 如羊駕車之輕柔;由夾脊至玉枕,巨步急奔,如鹿駕車之迅捷;由玉枕至泥丸,大力猛衝,如牛駕車之奮進。」此皆指意識作用。三關之中,玉枕關是最難 打開的;三關能突破,也象徵身體能量遞次躍昇,到達開啟靈性智慧之門口。練功修行為性命之功,先練養命功(精、氣),並修性功(心、神),如履薄 冰、踏踏實實,才能漸次洞見身心靈能量真實的存在。

身體內能量的蓄養,從會陰穴起,繼而啟動尾閭,帶動周身運行。三田三關的升降連結,又關係著三鵲橋。三鵲橋是連通任督兩脈的主要橋樑,也是陰陽轉 換的要塞,其重要性為小周天運轉之首要關鍵。下鵲橋的作用是連通任脈(會陰)與督脈(長強),讓任督兩脈氣機串聯,以啟動循環。當橫膈膜往下延 伸, 開始吸入外氣時,會陰穴先啟動,命門鬆開,尾閭放鬆向下,引氣接會 陰,重心 下落腳底,此時下行氣已接通,下鵲橋也連接;這時會陰再提,腎元之精乃隨跟管而上,命門火開,腎水之精經意識火燒練氣化而上升。中鵲橋乃指舌抵下 顎,橫膈膜放鬆,是中丹田與下丹田的連結之鑰,更是串聯上行氣與下行氣要道,是回歸心腎相交的匝道。當心平靜時,心火下降,以溫養腎水,腎水之精 在下丹田均勻而持續的壓縮下,經命門火燒煉,由液態轉為氣態,上升至泥丸宮時,促使大腦更加沉靜。身能轉換心能,心能化為智慧能量(體神經"自 律神經"腦 神經_內 分泌的協調)。能量的變化就在每一個環節定位正確後,源源 不斷,井井往來。上鵲橋是舌抵上顎,這也是任督兩脈連結的要塞。當下巴內收,虛靈頂勁,舌自然搭天橋,舌下承漿、廉泉兩穴會自湧甘泉,亦稱神水, 此乃心腎相交之表徵。三鵲橋於運行小周天時,分別作用為:吸氣時,橫膈肌降,下鵲橋接上,上鵲橋也搭上;呼氣時,舌抵下顎(中鵲橋),下鵲橋打 開,此時嚥下口中金津玉液,入腹封存煉養。三鵲橋升降練到開闔自如,則表裏氣 機運行體內必順暢無阻,宛若四通八達的交通網路配置得宜,交通必然通暢無礙。




九月第100期電子報

2015年9月1日 星期二

第99期 / 身心靈能量轉換的洞見與實踐(上)



身心靈能量轉換的洞見與實踐(上)      



◎蔡進懋

   



2006年,張良維老師為氣功學下了一個全新的定義:「心識與宇宙作用的空間學,藉陰陽往來互動,透視其機」。就廣義而言,是人與自然之間的立體對話,在能量的空間壓縮作用下,洞見氣機,找到實踐的方便法門。人與萬物之間的互動,究其根源,透析至極,是以最極小的分子作能量切換;是一種能量與另一種能量相互轉換的過程狀態。能量是氣的代名詞,氣造就了空間,空間形成氣,空間是氣的總和。人為萬物之靈,身、心、靈三者的能量,各俱特質與作用性;可分可合,承先起後,上下貫串,井然有序,首尾呼應,交叉融合,錯綜複雜,是萬物中最具完整的生命體。能量無所不在,充盈大宇,舉凡有生命或無生命的物質,皆有能量,無論是形而上的道體,或是形而下的器用,皆是能量,是氣的化身。

中華民族自伏羲氏以來,仰觀象於天,俯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而知天地之陰陽,而辨人事之是非,故作易。「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業。」天地萬物是氣之所成,分陰分陽,方以類聚,物以群分,吉凶轉化,周而復始;在天成象,在地成形,變化萬千,周流六虛。人立於天地之間,其位在中;
『心』亦居於人身之中,介於有形的物質肉身、與無形的精神靈性之間,是陰陽能量轉換的介面,亦是太極曲線之處。在養生之道,後天之氣入身轉化為先天之氣,『心』是關鍵;在人與天地合一之妙,本心是通往宇宙的入口。當我們外不受物欲之誘惑,內不存情慾之激擾,心才能安;才能喚醒純潔的道心與天地合一的直心。能啟動和宇宙訊息互動的本心,也才能在宇宙中洞悉變化,順應天機,無為而無所不為。因此,洞見氣機的關鍵在本心。 

氣機是由無數的訊息所組成,訊息形成氣場,產生能量區,釋放作用力,發揮效應。訊息的組成由小而大,由內而外,同性相吸,物以類聚。無善惡好惡之分,無高低輕重之別。洞見氣機的差異只有先後之區別,先知先覺是覺者,後知後覺尚有覺,不知不覺則覺已亡矣。因此,先知先覺是發明者,後知後覺是使用者,不知不覺是被驅動者。知微之機在微觀,心靜則能微觀,微觀而能觀其變化;通天之機在大觀,心安則能大觀,大觀而能見其貫通。觀其能量之陰陽變化,伺機而動,先機而發,乃能得機得勢,運轉乾坤。 


天人合一的能量

氣機導引就學習自然之道與結合身心靈能量,歸納出四種能量場,以小宇宙(人)的能量整合,洞見大宇宙的絕對真理。在身心靈的修煉之術上,我們以實際的身體力行長久沉浸、玩索,然後追本溯源,重新透視這套亙古彌新的天人合一祕法,將小宇宙與大宇宙分為四大類能量:

一、身體能量,簡稱為身能,練精化氣內外能量的運用,屬下丹田。
二、心波能量,簡稱為心能,練氣化神開發意識與心氣,屬中丹田。
三、智慧能量,簡稱為智能,練神還虛悟道的靈性智慧,屬上丹田。
四、宇宙能量,簡稱為宇宙能,練虛合道孕育一切萬有生命的主宰,還虛之道。



宇宙能
宗教
佛.道…
混沌
無極


智能
思想
哲學
陰陽
     
智慧
心能
唯心
心理
法門
身能
唯物
物質
實踐



自古以來,中國人講三丹田,就現代語意所言,即泛指身心靈經過純化後表現出最高智慧的三種能量。如下丹田即是身體經過有效的管理實踐,脫離有為的身體思想,淬鍊出身體的本能智慧,重建身體能量,使之具備向上提升轉化為「心能」的充分條件。藉以提升心靈格局,洞見精神價值。三丹田對應著三種能量,身能、心能與智能,這三種能量相輔相成,似分似合,身能支撐心能,心能連結智能,智能成就身能。三能合一化作小宇宙,天地山澤、雷風水火、日月星辰,加上活動其間的各類炯炯生靈,構成無窮盡的大宇宙。小宇宙與大宇宙本為一體,這四種能量,分分秒秒進行交叉互動,相互牽連。心居中位,是身心靈能量整合提升轉化的重要樞紐,亦是六根與萬物對話的窗口。身心靈與宇宙的對話,即是能量與能量的對話。在每一個能量與能量的轉換中,都必須從清楚的覺知開始;在清楚的覺知中,產生堅實的信念,相信你所洞見的每一種能量,凝悟智慧才能連結宇宙能,質變重生,找到生命的價值和使命,邁向天人合一的大同之路。


重新蘊孕身體能量

我們的身體元氣從受精卵時,承襲父母之精,在母體的孕育下,日益茁壯而完整。出生時,開始接受天地滋養,父母呵護,初生之時,身體能量呈現純陽之氣,天真無邪。漸漸受學習與環境影響,產生習性,形成不同性格,並取代身體能量的自主性。又因學習環境競爭,增加心理壓力,造成身體能量的消耗。學習本意在促進身心靈的整體成長躍升,但扭曲的科舉制度,填鴨式的教育,很多知識未加以運用實踐,徒增身心負荷,反造成身心諸多不協調,學非所用,言行不一。身體能量長期處在失衡狀態下,體內氣機紊亂,漫無章法,惡性循環下,身心必然百病叢生。

中華民族自炎黃以來,對身體的修身保健之術,已建立相當完整的臨床紀錄,亦即對身心靈整合架構已描繪出一套邏輯基礎理論。兩千年來,先人在身心靈的整合中,做了無數的努力與貢獻,每個朝代有每個朝代的思想,創造了每個朝代的文化及歷史價值意義。氣功學、丹道學傳至二十一世紀已經改變用語,稱為身心靈整合學。我們身處在這樣的年代,如何承先啟後,以現代語言真實呈現先人的智慧,讓氣功學不再虛玄怪誕或膚淺媚俗,甚至淪為少數人斂財的工具,有機會讓年輕學子一窺身體密碼的奧妙玄機,正是我們努力的目標。

氣機導引就丹道練養之術與身心靈轉化法門,在張老師數十年念茲在茲的鑽研下,再以兩、三百人經過近二十年的親身實踐,配合東方醫學的自然法則,融合現代醫學中的解剖學、內分泌學、分子生物學,綜合宗教學、哲學、心理學、空間學等,並研讀先聖經典,丹書大寶,找到重新啟動身體能量的祕法,作系統化的陳述,以海納百川的態度,致力於彙整出完整的氣功學架構,以期註解當代身體藝術,流傳後世,為扭轉時代的走向,成為開啟時代先聲的先知先覺先行者。(文長下期待續)




東醫氣機導引第99期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