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14日 星期三

第105期 / 淺談海底的收提作用




◎鄭雅靜
      


 人自從呱呱墜地後,便面臨二種從未曾有的狀態:鼻呼吸和抗拒地心引力作用。鼻呼吸是後天呼吸,肉體則和抗拒地心引力的重力影響相始終。物質性的身體受制於 時間作用,身體的器官、骨骼、肌肉與組織等老化現象難免,但若能透過正確運動、飲食、起居、情緒管理和接近大自然,啟動適當的身心修煉過程;近得以改善臟 腑器官及相關機能運作,舒暢身心,減緩能量耗損,遠則導引人體身、心、靈發展的願景。「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自強不息以奠基為先。唯有建構下丹田及其功能 性作用,方有機會跳脫粗重的肉體,協調感覺神經和運動神經的運作,超越物理性的腳跟和腳尖力量的轉移,漸入以意識為主的氣功態,認知海底的收提作用是為基 本修煉過程。



一、人體經絡的虛無之用


人體內有眼睛看不見的經絡系統分布全身。包括十二經脈和奇經八脈。十二經脈包含經脈和絡脈,均結構於十二經脈之中,分屬六陰、六陽,包括:六條陰脈對應五臟與心包(心的包膜),分佈於人體內側與胸腹之間;六條陽脈則對應六腑,分佈於人體外側、頭面與軀幹。

奇經八脈不同於十二經脈,主 要作用於調節十二經脈,分屬陰蹻脈、陽蹻脈、陰維脈、陽維脈、帶脈、沖脈、任脈、督脈。其中,位於軀體前、後的任脈與督脈,作用於串連、整合人體前三丹田 (上中下丹田)和後三關(命門、夾脊、玉枕),為「炁」的運行渠道。功法修煉時,需要透過任、督二脈轉換至十二經脈,歸納為人體十四正經脈;以任、督二脈 居中,故為樞紐,在修煉過程中最為關鍵。

人體脊椎的周邊分佈眾多神經,包括感覺神經上行傳導至大腦,大腦的訊息下行,經運動神經而產生作用的體神經管道。當身體的自律神經系統和內分泌處於協調與恆定狀態下,便可經由高度意識狀態,導引遊走於十二經脈內的內息,透過奇經八脈之陰維和陽維,注入於任、督二脈。再循督脈升、任脈降的後升前降機制,使氣盈滿於沖脈的空間;狀如氣滿而升,氣退而降,藉奇經八脈以調節十二經脈,活絡人體生理機能。

呼吸作用亦有相關配套的修煉階段。一般人習慣進行的胸式呼吸,鼻子承擔吸、吐的作用。慢慢訓練進入由淺入深的腹式呼吸,乃至逆腹式呼吸時,鼻息的作用不再彰顯。練精化氣階段,專注於順、逆腹式呼吸法的操作以建構下丹田,搭配海底收提作用,漸漸超脫鼻相的功能性作為,開拓腔體的空間。爾後,過渡至練氣化神階段,以橫膈肌為工具,運用壓縮與共振原理,漸至形成結丹現象;內息漸漸轉由丹田呼吸,以至整個腔體都進行壓縮呼吸的體呼吸。

此時,鼻相呼吸早已跳脫過去因襲的慣性作用,吸、吐之息已成為本能作用,而由臍呼吸所取代。吸氣時,外氣入,內氣出;吸後閉氣,出至奇經八脈之任督二脈。吐氣時,外氣出,內氣入,入到十二經脈;吐後閉氣,合至絡脈,將氣能由任督二脈推送至十二經脈,用以膨脹人體的腔體空間。(參考莊朝傑,「懸壺之餘,試探氣、八識、五行之說」,2015年1月5日第78期電子報。)



二、生命線與海底線


人體的骨盆底肌位於下腹腔區域,由恥骨尾骨肌、恥骨直腸肌和髂股尾骨肌等肌群所組成,包括橫紋肌、肌肉纖維組織和結締組織。各部的組織功能相輔相成,如橫紋肌由薦骨神經和會陰神經所支配,由意志控制必要的支撐力和張力。肌肉纖維組織,包含平滑肌和許多結構鬆散的結締組織,具備支撐、懸吊和固定附著的功能,使日常生活的排泄和生殖功能得以正常運作。

若以經脈系統而論,腎經和膀胱經交會於此。生命源自父精、母血所化生的受精卵,受精卵發育至略具形體,便生成臍帶與母體相連,吸納母體的營養以餵養生命。肚臍又稱神闕穴,是人體先天能量最強的穴位,別稱生門。肚臍的正後方貫穿腔體至人體背部的督脈,其上有命門穴位。由肚臍相沿至命門之間的虛無之線,稱為「生命線」。

「前陰」約略於男、女的外生殖器與尿道外口的位置,位於肚臍之下。肛門稱為「後陰」。「前陰」與「後陰」兩點形成虛無連線的中點位置即是「會陰」所在,為任脈、督脈和沖脈的交會點。一般所謂「海底線」,即指前陰、會陰與後陰三點連接的骨盆底肌範圍。

再以軀體的中軸,脊椎而言,自上而下分為頸椎、胸椎、腰椎、薦椎與尾椎等。椎體兩側均羅列脊椎神經,由椎間孔伸出,貫串全身,分別控制體神經和內臟神經系統。其中,薦椎呈現類似三角的契形結構,上緣部位連結第五節腰椎底部,兩側與髖骨相連;薦椎的背根神經節內有骨盆神經與會陰神經的感覺神經。薦椎末端的尾椎骨位於骨盆腔內,由相關的脊椎關節、肌肉、韌帶所支撐;其下端和肛門連線的中點位置,鄰近督脈上的長強穴。





三、功法的運動態漸變至氣功態


練功初期,嘗試肢體的運動感,摸索肢體外形的動態變化,簡略詞彙是常用的學習方式,如腹部縮小或放大,提肛收腹等。當感覺神經和運動神經的開發慢慢進入深層連結,如身體由僵硬至放鬆,呼吸由粗重至慢勻細長。經由身體覺知的開發,對人體結構略有粗淺認知,理解肚臍為人體氣脈中心點,尾椎則是人體骨架的中心點,並為啟動內氣的樞紐。練精化氣階段,最終以「練虛」來達到身理的認同。

以「旋臂轉脊」功法之「搖頭擺尾」套路為例,操作尾椎前頂或尾閭前頂的運動態,強調拉出脊椎從尾椎至百會穴位(約從兩耳向上,朝頭頂方向延伸;眉間中心朝頭頂方向延伸,兩線交集所在)的弓形曲線。由物理性肉體的實體操作,慢慢過渡至意念操作的收提作用,植入虛、實的概念,經脈的詞彙。如縮小腹轉變為收提海底,強調肚臍至命門之間虛無的生命線,逐漸培養氣循行於人體經脈系統的感知能力。

功法修煉時,「生命線」和 「海底線」呈現虛、實的平行狀態,再連結位於脊椎尾骨尖端的長強穴(尾閭穴),所形成的立體區域即是下丹田範圍。當腔體的空間範圍慢慢擴大,物理性的實體感受將會逐漸拓展為無形感知,尾椎前頂的有形操作則浮現若有似無的覺知,以有練無,以實練虛。此時,海底仍為收提,但已由意識的操作所取代;動功的運動態過渡為氣功態,海底收提的積極性作為,漸變為不加思索的本能反應。

人體的胸腔和腹腔的周遭空間皆為骨骼、肌肉組織所包覆,為橫膈肌所劃分的胸、腹腔體已形成穩定的內部壓力。當落胯、尾閭前頂已成為本能的連續性反應,呼吸作用也漸漸由鼻相呼吸,過渡至橫隔肌往下壓縮,海底朝上收合,兩股壓力合成,自然形成所謂「橐籥」現象,直接作用腔體的空間,也影響內分泌系統相關細胞的化學分子環境。

由於橫膈肌的壓縮和海底的收提作用,使各個腔體產生空間的變化。過程中。務使空間到位,深入組織的間隙,使氣機貫穿,產生能夠感知的「倗勁」。身體因內在作用而發熱,氣動後再發熱,將會在封閉的腔體之間產生膨脹的現象。當身體內部出現膨脹感知之際,肌體更需無形,橫隔肌再放鬆,腔體的空間隨之延伸。腔體的空間持續發熱而至氣機出現時,將能以意念導引氣行,朝向更大的腔體空間推展。

氣機類似渦爐或蒸氣機的轉動而產生振動現象。當腔體的空間因內部發熱而更形膨脹、擴張,又被鄰近的骨骼、肌肉組織等所包覆;盡可能減少出自大腦刻意操作的動作,使動作愈趨自然隨形;配合以意導氣,氣將快速且強勢地向上下推移,身體自然出現振動現象。

氣的振動彷若琴弦。初始由大幅度振動到低頻的快速振動,再漸至無形的振動,爾後停止。停止的時候,必須更形放鬆。動能的氣功態,從氣的振動、停止、鬆開,再次循環以至提升氣功態的層次。氣的振波持續不斷地震開肉體的有形窒礙,由粗糙而細,振波的幅度由大變小,由小漸至無,直至幾乎難以察覺之處。一次又一次的躍進,周而復始的循環,人體的覺知愈形放鬆,鬆無止境。當通過身體的實相而探知腔體空間之用的虛相,必然產生空間相對於「我」的疑情,進入練氣化神,中丹田的修煉。
      
所謂「腎水上提」,純然是意識作用。操練前三田(上、中、下丹田)與後三關(命門、夾脊和玉枕),湧泉至百會、百會至湧泉,任脈與督脈的上、下行氣運作,而以上、下鵲橋銜接,膻中和神闕(肚臍)之間的黃庭區域為能量轉化之所,集中高度意識力量以點燃臍能量,另有一番周天循環的操作過程。功法修煉尚包括閱讀心波、走靜、靜坐等。在「守虛」原則下,藉沈香以牽引嗅覺,讓鼻相外呼吸轉為無相內呼吸,慢慢進入高度專注意識的似提非提階段。海底收提的意念早已束之高閣,身心的靈敏度提高,感知腔體的空無之用,「處虛」、「守虛」以達到心理認同成為首要之務。



四、收提海底與「提肛」的差異


人體的下腹腔是靜脈血液聚集最多之處,腎臟、大腸、小腸、直腸、括約肌、攝護腺、尿道、膀胱、子宮和卵巢等重要器官均羅列其間。骨盆底肌是人體唯一支撐所有骨盆腔內器官的肌肉。假使肌肉長期處於用力緊繃的狀態而沒有獲得適當的放鬆,或因地心引力的長期作用影響,缺乏適當的緊縮鍛鍊,猶如橡皮筋長期處於拉扯狀態而出現彈性疲乏,骨盆底肌相關肌肉組織也容易失去活潑張力,導致泌尿系統相關問題。

從生理學的角度觀察,若能勤加練習該區域的器質性活動,經過適當的腹腔收縮運動,不僅能夠按摩,促進下腹腔臟腑及其相關氣血通暢、機能循環的活絡,就有機會使腹腔沈澱的濁氣快速代謝、循環,藉此改善尿失禁、頻尿現象或性功能障礙等問題,並能透過腔體的空間運作,使內臟上提,促使臟腑歸位並調整內分泌作用。

坊間常謂「提肛」的運用,指經由收縮肛門及其周遭肌肉的收縮作用,操作時,易使背部因充氣而結實,有助於增加身體的抗力性作用。又如「凱格爾運動」(Kegel exercise),以女性施作為例,泛指骨盆底肌肉的運動。訴求透過緩慢地收縮並夾緊肛門,持續縮緊至陰道周圍的肌肉及尿道口。此時,所收縮肌肉即是骨盆底肌肉(或提肛肌),反覆進行緩慢的收縮與放鬆,藉以改善泌尿系統相關問題。

氣機導引主張的收提作用,包括前陰、會陰和後陰三點連線,稱為「海底」的骨盆底肌區域。功法修煉必須搭配呼吸作用及其階段性歷程,所謂「吸舐撮閉」,最終必須管控人體所有對外的門戶,即孔竅。「吸」,指的是吸氣時,一吸便提,息息歸臍。「舐」,意指舌抵上顎。古代所指的「谷道」或「穀道」,即肛門之意。「撮」,意指內氣運行之際,肛門不能任意排氣而須「內中提」,必須閉氣使氣上行。

以「托掌旋腰」功法之「提膝固腎」套路為例,功法設計以「提膝」和「抬膝」交互作用,目的在訓練不同的身體部位及其功能。由外形檢視,「提」和「抬」膝的動作相類似。但「提膝」動作聚焦於「抬」的前向性,牽動屬於水道的前陰,包括泌尿系統的腎臟、膀胱等相關會陰部位的肌肉與腎經等。「抬膝」動作則強調「提」的向後性,牽動後陰,屬穀道,涉及消化系統的脾胃和腸道,並包括後陰部位的肌肉與膀胱經等。

相較於單純的提肛動作,或凱格爾運動主張強化骨盆底附近的恥骨尾骨肌的張力與耐力訓練,氣機導引主張以練精化氣、練氣化神、練神還虛,各階段的身、心、靈整體的修煉過程,海底的收提作用僅為基礎訓練之一,呼吸作用亦隨三丹田的建構而有階段性歷程。功法修煉倘若漸漸轉變成以意識提會陰的似提非提時,意念對人體的內氣導向具有決定性作用。此時,吸虛,吐實;吸氣在丹田,吐氣在泥丸。倘若持續仍以吸氣為實相,不自覺地提肛過度,或可能導致頭部的悶脹現象。或者,將意識的作用置於頭部的泥丸,倘若又提肛過度,反而有引發高血壓的疑慮。

 
五、小結


身心靈修煉過程是以形而下的器質之軀,開發形而上的三丹田空間作用。物質性身體修煉從量的變化,慢慢朝向質的漸變。肉體的實體操作都是運動態,唯有修煉至深層的意識作用才漸入氣功態。修煉過程中,落跨、海底的收提都是物理性的基礎訓練。呼吸作用和肚臍的關係至關重要,無論順轉或逆轉呼吸,吸氣或吐氣,意念都會經過肚臍,此即「息息歸臍」之意。一旦進入高度專注意識的似提非提階段,已能感知腔體的空無之用,處虛、守虛頓時成為首要之務。

然而,肉體仍為修煉的工具,掌握眼、耳、鼻、舌、身、意六根的清淨是管束大腦思維的方法。閱讀心波的起伏與動盪,不再只是收攝鼻息、意念或感受安靜,而是理解自我的執著,與生俱來的根性、後天養成的習性,由此展開閱讀心波、靜坐等修煉,由理解而至洞見,體悟「眾夫蹈以出,蠕動莫不由。」生命因陰、陽的能量互動而螺旋前進的演化歷程。




十月第105期電子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