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15日 星期五

第56期 / 一切自有天心在,莫問人間吉與凶 / 大道行遠,不辭跬步 / 練功知機 / 兩部電影的練功啟示


一切自有天心在,莫問人間吉與凶


◎編輯部





人生就像在茫茫大海中,只要方向對了,就一定可以登上彼岸。在這樣一個劇烈變化的時代,我們唯一的生存法寶,就是保留與時偕行的創造力。擁有這項才能,時代怎麼變都不用怕。因為我們的利基點就在自己身上,在於我們對身心靈的深切體悟。

對身心靈的深切體悟,必須經過很多代的演進,才逐漸形成這種思維。我們見證過經濟起飛和物質的繁盛,我們知道這些都無法真正滿足生命的需求,我們開始有能力選擇簡單、質樸的生活方式。這種因為時代演進而醞釀、產生的覺悟,是很珍貴的。

所以,台灣社會雖然有被邊緣化、末化的危機,但我們就是要在邊緣化與末化中覺醒。我們已經越過經濟創造的競爭和商業文明,我們都知道那不具有終極的意義;現在,我們更看重精神的文明。而這正是我們等待的時機。

我們從最初的肢體訓練內化到眼前這個階段,現在大家都可以不斷地感覺自己、任何一個動作都可以轉到內部動跡,在身體裡面形成線路。這至少需要十年以上的學習。比較起來,太極拳的招式套路太容易了!氣機導引是我們的自創品牌,它包含一整套完整的身心靈結構,包含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資源。大家慢慢看,很多同學都會得道,因為你們身上都有一種傻勁。而這正是現在最缺乏的。

中國大陸眼前是萬馬奔騰的時候,跟我們過去一樣,為了趨利逐利、搞得塵土飛揚,但也必然造成心靈的空洞化。台灣社會歷經各種壟斷,金融壟斷、教育壟斷。青年人才的養成構思出問題,導致台灣只有政客沒有政治家,只有投資者而沒有經濟家、企業家。非常時期要有非常作法,像我跟劉(君祖)老師都需要政府大魄力的專案培養。像我就可以用身體導引來創造台灣的定義;用精神、信仰的力量制訂安國政策。在經濟沙漠化的時候,必須先解決文化沙漠化的問題。我可以用身體表達道家思想,也可以教大家用身體實踐道家思想。

身體需要訓練,心理需要磨練。訓練必須合理,磨練需要不合理。合理的訓練才不會導致身體受傷;不合理的磨練就可以增長心性的能量。

先養成看無形的能力,能看到無形的存在,就可以洞悉一切。未來能看多遠、多大,你的生命力就可以存續多久、多大。我是依照我的內在邏輯運轉一切而產生我自己,就跟相機原理一樣,你的生命視框聚焦在哪裡,你的生命就會形成什麼樣子。看見身體內部的線路,就可以對真相來去的事實了了分明,不必記憶知識。我是用三十年累積的因,今天才能以身體真相的洞見告訴你,一切自有天心在,莫問人間吉與凶。

所謂身體內部線路,其實就是一種感覺的記憶,動作是訓練控制感覺的能力。這個能力純熟之後,心自然慢下來,做事、思維的條理都會很清楚。可以用身體表達洞見,在現實生活中的實踐力就會很強,可以聆聽自然,當然可以聆聽人生、社會。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大道行遠,不辭跬步


◎鄭雅靜





年後某個週四晚,託班長的福特別叫住我,讓我有機會演練一下我的彆扭功法。我覺得自己還蠻幸運的,機會難得。平常自己練習時總不得其法,經過師兄、師姐指點一二後,雖然動作無法立刻到位,但在觀念上卻有撥雲見日之感。
 自己單獨練習的時候,多半是處理量化的問題。練功的量化是「多少」的問題,如時間、次數等;假以時日,可以藉著耐心與毅力慢慢克服。而有形肢體所展現的功法的「質」,卻是身體內在動、靜之間具體而微的相。近二、三年來,我的體會是一旦開始覺察、關注自己的身體後,實體的感受,如關節、骨縫間細微清脆的爆裂聲或腸胃不定時出現的打嗝聲,會隨著肢體「蓬鬆」的開發程度而時有不同;而內心深處的幽微意識也會如燈盞熒熒般漸漸透亮起來;其間生幻變化,難以捉摸。然而,與其追蹤內在隱而不顯的蛛絲軌跡,不如留待來日試深淺,萬變不離其宗地回到生命有相的本質,老實練功。

 如果長時間懷疑自己練不得法,會回頭重新閱讀老師的大作。苦於每個字都認識,也會讀句斷章,但身體的感受不深,怕是理解有限。不過,像我這種資質魯鈍的學生,能夠片刻抓住提示要領也是好的。除此,會館定期發行的電子報有不少同學分享的精闢見解,藉此往來互動,也獲得不少安慰。看來自己要能體會老師給氣功學的定義:「心識與宇宙作用的空間學,藉陰陽往來互動,透視其機。」真是大道行遠。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練功知機


◎杜南天




武學大師劉雲樵曾經講述過一段話──

......在行家眼裡,《大學》中「止、定、靜、安、慮、得」的工夫,絕不是一些知識的空話,而是早晚實際修煉的「功課」。

這步工夫根基有了以後,做老師的就要求學生在招式運動上﹐氣勁變化中,必須刻刻求安靜,這叫「動中求靜」。前頭定靜樁步中,腦子雖然無思安靜,卻是要求氣機之「動」,這叫「靜中求動」。古代導引術以意領氣,行遍身軀,也是一種修煉的法子。

這些話同學聽起來似乎已耳熟能詳,因為張老師在課堂上也時常講述,並實際示範與演練。適逢張老師閉關的這幾個星期,同學們將所學功法反覆練習並互相切磋,這變成大家最重要的功課。

平時在課堂上練習動作時,張老師會對功法的生理原理──身法,以及心理原理──心法做詳細講述,但我們剛開始學動作時,也只能依樣劃葫蘆,不能得其要領,因為動作不熟練,便無法體會到「動機」。十幾年前在羅斯福路的和平會館辦說明會的時候,有一位老先生看了張老師的動作示範後,跟現場參與的朋友說:老師的身上有一條線,你們都看不到!當時許多已經加入氣機導引家族的師兄姐大概也不明白這條線指的是什麼。這位老先生想必是個高人,看得到張老師的氣機動線。而現在也越來越多學員能明白練動功求的不是外型的標準與漂亮,而是內部的動機。

寒假以來,我看到這幾個星期同學把自己的體會無私的分享給其他人,大家討論的已經不是動作怎麼做,而是裡面的動機是如何才能做出這樣的動作?但如果功底不夠,想學也學不來,學得外形那也只是花拳繡腿而已,寧可老實練功。多年來有些同學根基穩了,身體的本能學習動作也快了,不會因為動作複雜而亂了應有的虛實變化,才開始有了動中求靜、靜中求動的基本功夫。

這一刻是令人興奮的,有些人將他看到老師的動作或講過的關鍵拿出來分享,更有人將老師調整過他的哪些地方在自己消化整合之後提出心得,這實在不容易。我有個經驗就是,當老師在調整我的時候,因外力的介入打亂了身體本來以為的協調,身體必須重新學習與連結而顯得僵硬;若悟性不夠,根本無法將老師要傳達的意思摸得透徹,即使反覆練習及思考,也只能略懂一二。但是,看老師調整別人就不一樣了,你可以沒有壓力、很專注的看那同學被調整的整體動機;可以很放鬆的模擬被調整時的姿勢,之後反覆體會思索其中道理,效果相當不錯。

現在很多同學也懂得用看的,或許被老師調整的次數不多,但所學到的並不少於被調整的同學;再利用寒暑假時間與同學互相切磋,自然就完整了。這段時間讓大家對這些功法要義的認知趨於一致,可真是無價之寶。動作沒有標準,但動機的理路一定得弄明白。張老師常說不是努力練就可以,不知動機,那跟做體操沒什麼兩樣。我時常看著練功房裡那塊前輩大師劉雲樵親自書寫的匾額──握神機, 默候三才;識妙理,精通八索。」這和張老師所說的:「心識與宇宙作用的空間學,藉陰陽往來互動,透視其機。」心想大師都能知機,「機」不只是身體的動機,還包含對未來趨勢的洞見,我們後生晚輩可不能弄錯方向啊!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兩部電影的練功啟示


◎鄭力豪




把簡單的事做到極致

前些日子去看了王家衛導演的《一代宗師》,那陣子張老師剛好也談到練功時要「造境,進而轉境」,這部電影也爲我造了個不同凡響的「境」,是武打電影裡的上乘作品,除了武打,電影裡面有很多傳統的元素,比如說中國傳統文化的美感,包含老的禮節,人與人的交往、關係,以及武術家的風骨…等等。帶給我很深的感動,電影裡好些情境,留待我自己好好用生命去回應;同時也隨著電影反思:什麼才是功夫?如何才稱得上是一代宗師?

書上提到王導演問一位老師父,何謂絕招?他回答:「所謂絕招,就是把簡單的事情做到極緻。」以及王導演談到何為一代宗師:「宗師是一條追尋之路,由三個過程形成。一是,見自己,要先知道自己的志向;二是見過天地;最後則是去見眾生。把所有學到的東西還給眾生。你可以是高手,但不一定是宗師,因為你必須要有一個還的過程,把身上所學所能的東西還給眾生。」這些話真的不是空話,值得好好思量。


完成生命的演進才是上乘功夫

書中也提到他們採訪大陸的高手,可以「打人如掛畫。」其實張老師也有這種一招斃命的功夫,只是張老師說過,最上乘的功夫不是這個,那是什麼呢?電影裡面也有討論這個問題。主角梁朝偉在接受訪談時說:「我喜歡拍完給人家覺得有希望,讓人覺得你懂得生活才是厲害,你可以一直到最後站在這裡,依然很好,帶著笑容,這才是最厲害的。」張老師說過,他所追求的不是那些俗世的滿足,而是要完成屬於他的歷史天命,是生命的演進,以及老子說的「大、逝、遠、反」,天地人合一。

張老師說過:「人心不古。」因為現代人不再相信真理。就跟電影裡的老師父要帶徒弟一樣,要把真正的功夫教出去並不容易,因為人心不古。武學千年是偉大的傳統,但真正的武術魂,卻很難被理解、相信、體悟、實踐。不過就如同電影裡的那句台詞:「念念不忘,必有迴響。有一口氣,點一盞燈,有燈必有人。」希望永遠都在,我們就好好先從自己身上下功夫吧。


先得智慧,再行布施

老師放假前也帶我們看了一部印度電影「Oh, My God !」我覺得這電影真的呼應了老師之前要我們反省的佛教「六波羅密」的實踐順序。佈施是正確的,但應該先有了智慧再去佈施,否則只成了妄想、妄動,就如同電影劇情所述,信眾們往廟中神像倒牛奶,隨後牛奶直接流到水溝裡,而廟宇旁有許多挨餓受苦的乞丐。這種荒唐的現象,全世界到處可見。

另外這部電影大膽挑戰印度千年以來的多神信仰,光這一點,張老師就大大讚許印度創作者的高度智慧與真知灼見,這是很勇敢的反省。但張老師認為電影還可以做更多的補充與延伸:「拜神或打破神像,兩者都是執著,如果你相信神無所不在,就沒有打破神像與否的問題。」張老師又說:「如果心在守虛、無為的狀態,不論做什麼都不要緊。靈性打開,就能還虛、能接通大宇宙的神,和大自然的真理合為一體。而你也不必創造一個神的樣子,因為你創造的神只是真理的一個面向,跟別人的神不可能一模一樣。」


聽見生命的訊息

張老師問我們說:「當災難發生在你身上,奪走你所愛的人,這時你還會相信神麼?要是你在這個時候依然相信神的存在,你才真的是一個信神的人。」

老師也說﹔「人生會發生很多事,會帶來很多訊息,你要能看得懂這些訊息,而不要被事件蒙蔽。」所以老師提醒我們要先學會超越自身的吉凶禍福。老師這樣比喻:「直到你看見黑夜如白晝,從黑暗中看見光明,從光明中看見黑暗,才能讓那些怒很怨惱煩與你產生不一樣的關係。其實沒有吉凶,吉即是凶、凶即是吉。修行者就是要超越相對,超越吉凶悔吝、超越陰陽。」

很難,但老師期許我們要攀登最高的生命境界。記得老師曾提醒我們:「你覺得不可能,你認為自己只是小老百姓,沒什麼遠大夢想,但這並不是夢想,是你的宿命、是命運帶來的責任,不要推卸責任!」


東醫氣機導引第56期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