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12日 星期五

東醫氣機導引第207期電子報 / ​我們這些畜生啊!

 【 編輯小語 】   

我們這些畜生啊!


​編輯部




每隔一段時間,張老師對種子班學員的稱謂都會隨機改換,最近上課的稱謂語是——你們這些畜生啊!


我們在台下繼續專心聆聽他以天馬行空、隨手捻來的話題,闡述某一個觀念或方法,好讓我們的日常修習,有一個較為明確的方向。沒有人會被「畜生」這個語詞驚擾或觸怒,多數同學,是真心實意的接受了——啊!真的,我本來就是畜生! 


話題是從三個新聞事件說起的,最為怵目驚心的是一名女子因故被圍毆,最後,一個女性施暴者隨手端起身邊的一鍋熱湯,從受害者頭臉淋下去⋯⋯。


「這種殘忍的事不要以為你做不出來!你敢不敢承認,我們裡面都有這個部分!」


多年來,我們就是這樣,一步一步走到如今可以直視自己最真實、最醜陋的部分。敢於翻開自己的陰暗面,長久以來一直裹藏在「人皮」底下的內在原始獸性,才有機會晾在陽光下,各歸其處,不再尋隙作怪。


不敢承認是畜生,那就繼續披著一張人皮,裝模作樣,假裝自己是人,甚至是聖人、是君子,但內裡的禽獸本性,卻越養越肥;終至於,連自己都相信自己從裡到外都是充滿光、充滿愛,願意摩頂放踵,解救天下蒼生的佛菩薩。於是,就始終懷抱著自以為是「悲憫」,其實是「憤恨」的「胸懷」,覺得天下人都辜負了他的愛心。


我們的世界,多得是這樣的人啊!連我們自己也曾經,或至今還是這樣的人。要想走出困局,就只能把自己壓到最低,匍匐跪下,老實承認——我本來就是畜生!




-   -   -   -   -   -   -   -   -   -   -   -   -   -   -   -   -   -   -   -   -   




 【 練功筆記 】   

把變好當一回事,念念不忘

陳國華





在中國,有路邊的雜貨店推出ChatGPT的註冊服務,打出宣傳語:「安裝註冊,開機即用,最強AI軟件,一套獨立帳號。」ChatGPT時代來臨,知識取得愈來愈容易。而知易行難自古就是一個大挑戰,ChatGPT的來臨會更突顯這問題的反差性,因為求知識更加容易了。


上張老師的課十多年來,最吸引我的地方是張老師上課所講述的內容,不時會有發人深省令人眼睛一亮的觀點丟出來,且直抵人心深處。因此在上課時都會準備一本小簿子以便隨時記錄下老師所講述的,過一兩天再謄寫一遍,藉此回想老師所講的涵意,以加深記憶。但懂得張老師上課所說的道理,那只是知識,不是學問。真正的學問是將所懂的道理融入變成自己的精神、思想和行為,而且去實踐、去做到,這才算是真正的學問。知識處處都有,學問卻是要自己去做出來,這才算是完成了自我教育。明體而不能達用,那只是為學的半途。


為什麼「行難」呢?想想我們在學習過程中,從小時候是對老師言聽計從,老師所講的甚至比自己的父母還要信服;但隨著年紀的增長,自我的意識逐漸增強,而離開學校進入社會是一個轉捩點。也就是人在學習過程中原本其心是柔軟的,像海棉一樣不斷在吸收,一直持續到學業結束,但出社會後就逐漸定型。因為在社會上要面對競爭及壓力,所以便不自主的由學習模式轉換為防禦模式,不知不覺中就將自己的心構築起圍牆來。同時人又只會去對焦自己想聽的,只會去對焦自己所想的,也就是人都是用自己的認知去看這個世界,世界之所以是這個樣子,是因為在自己眼裡看到的世界就是這樣。你看見什麼取決於你自己的思想,你看到的是自己信念的投射,所以做出來的動作也就有濃濃地自己的味道。另一方面,大多數人隨著年紀愈大心也愈堅硬固執,愈會去對抗而不自知。


心要柔軟,是指要有一顆開放和謙虛的心,願意接受新的知識和觀點,願意承認自己的錯誤和不足,願意改變自己的行為和習慣。這樣的心態,是從知易行難跨到實踐知行合一的重要條件。如果心硬如石,固執己見,不肯改變,那麼就很難達到知行合一的境界。心要柔軟,才會改變自己的行為,這是先決條件。不過通常人要到大禍臨頭時才會粉碎心的圍牆,才會被迫改變讓心變柔軟。最常見的例子是檢查出重病上身,在求生意識下才更改生活習慣。所以圍著心的這道牆除須靠自己有想變更好的覺知外,也要有像和尚天天敲缽的提醒,才有機會將其粉碎。


認識事物的道理與實行其實是密不可分的。知是內心的覺知,對事物的認識;行是指人的實際行為。知中有行,行中有知,二者互為表裡。知必然要表現為行,不行不能算真知。要將知行合一運用在日常生活中,就要在事上磨練做工夫,端正自己的意識和行為。王守仁說:凡謂之行者,只是著實去做。


 

詢問ChatGPT實踐知行合一的步驟,ChatGPT建議參考王守仁的「學、問、思、辨、行」五個環節。具體如下:


學,就是要學習天理和良知的道理,不要迷信書本和權威,要自己體會和理解。


問,就是要在學習中遇到疑惑時,勇於提問,不要隱藏不解,要求得明白。


思,就是要在問答中深入思考,不要停留在表面,要探究本質和原理。


辨,就是要在思考中辨別是非,不要盲從或偏執,要明辨真偽和善惡。


行,就是要在辨別後實踐行動,不要空談或推諉,要堅持正確和善良。



這五個環節是相互聯繫的,不是一次性完成的。在實踐中還要不斷地學習、提問、思考、辨別,才能達到知行合一的目的。


這五個環節中,最困難的是行。因為行要求我們付出實際的努力和代價,要克服自己的懶惰和貪婪,要承擔可能的風險和後果。有時候,我們可能知道什麼是對的,但卻沒有勇氣或決心去做。這就是知行不合的表現。要實踐知行合一,就要有堅定的意志和責任感,不要讓行為與知識和違背良心。


另,ChatGPT告訴我們如何去克服行的困難,需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努力:



一.要有明確的目標和計劃,不要隨意改變或放棄,要堅持到底。


二.要有正確的動機和價值觀,不要為了私利或虛榮,要為了真善美。


三.要有合適的方法和策略,不要盲目或武斷,要靈活和合理。


四.要有良好的心態和情緒,不要焦慮或沮喪,要積極和樂觀。


五.要有堅強的信心和毅力,不要畏難或退縮,要勇敢和堅定。



這些都可以幫助我們克服行的困難,讓我們更接近知行合一的境界。


ChatGPT可以清楚明白地告訴我們該怎麼做,但卻不能幫我們做,還是得靠自己去實踐。因此斷不可活在自我的圈圈裡,要富養自己,心放軟,抱持著求好求圓滿的心態,則所有的發生都是養分,可幫助我們茁壯自己。


念念不忘,必有回響。不論如何,要把變好當一回事,念念不忘。




-   -   -   -   -   -   -   -   -   -   -   -   -   -   -   -   -   -   -   -   -   




【 專欄一  體證道德經 】   

覺受道體的平淡與偉大


文稿彙整/沈寧衛





老子《道德經》第三十五章


大象:「執大象,天下往。

往而不害,安平太。

樂與餌,過客止。

道之出口,淡乎其無味,

視之不足見,聽之不足聞,用之不足既。」


 


執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太。


大象即是「大道」,能秉持大道法則,在人生道路上行無不通。大道的運行猶如大象過河,成熟穩重,能避風險,且有方向感及決斷力,終將帶領大家平安抵達彼岸。老子用大象來影射道體的穩重及特質,大道氾兮,無所不在,隨道而行,則一切安泰!


樂與餌,過客止。


美妙的音樂,美味的食物,引人駐足,就如同媚俗的語言、琳瑯滿目的噱頭及騙術,容易使人相信,但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短暫吸引人的事物,終將離你而去。


 

道之出口,淡乎其無味

 

相反地,道的言語很平淡,不似中、西方哲學家創立許多格言以惕勵世人,因此,後人一旦閱讀冠上哲學家名號的格言,則不論真偽,深信不疑。道可道非常道,道德經全文沒有一句格言,其作用力卻流傳千古。


視之不足見,聽之不足聞,用之不足既。


有關道體的運行,常人看不見、聽不到,也學不會。因為道體的能量無限存在卻平淡,即便生活中降臨出其不意的恩賜,一般人也很難感受道體運行的偉大,通常皆以運氣或福氣等概念來解釋發生率極低的現象。


就如同河面的樣子是由無數個水分子的流動而產生,但一般人看不見水的基本單位是H2O,只見河面的形狀;人體由細胞組成,大家只看見身體的外形,卻感受不到細胞間質與組織間隙的身體空間,以致看不清無極內息導引的流動狀態從何而來。身體是無上至寶,人們卻「用之不足既」,日用而不知,從不曾感受自己、看見自己。


修練「覺受」能力,進而「見己」、「修我」及「成為」


大道的法則平淡卻偉大,祂微妙存在四周,但一般人無法感受,因而駐足強烈的感官刺激,終究離道很遠!練功即在修練身體的覺察與感受能力,達到「見己」、「修我」及「成為」的漸進過程。


我們藉由功法的練習看見自己的樣子,並透過身體的閱讀、覺察與感受,修正自以為是的我,直至成為真我。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能夠去除尊嚴、禮節與規範的枷鎖,才能回歸真正的自己,故動作中必須去除外形制約的迷思,忘掉手、忘記關節,全然進入身體的細部空間,並在空間中運行氣機循環,如此身體自然形成流動感,此刻的肉體用之不足既,既存在又超越,如夢似幻、如真似假、如有似無。


毋須用道理或想法干擾身體的覺察,當眼耳鼻舌身的訊息進入身體產生五感的變化時,讓意隨身覺,但此「意」不同於大腦因應演進所產生的認知或想法;想法封鎖真意,阻礙感受,且無法覺悟,唯有掌握身體感受的力量,並與自己內心的一切慾望對話,以建構龐大的身心能量,才是修練身體的目的。



/




【 專欄二  導引香道之一 】   

這輩子就燒了好香


​呂麗卿






17年前是從張老師口中得到沉香的相關訊息,也純粹因為好奇,不知所以,莫名的買到眾所皆知的好香——越南芽莊白棋楠。 從109年2月起,張老師開課,識香之旅啟程,就這樣開啟了我與氣機導引香道的緣份。我認為自己比較像是一個購買者,經過這幾年的識香課,雖然心法還是聽得懵懵懂懂,無法像其他師兄師姐可以寫出對沉香的味道與氣的感覺作用力。也因為這樣的不負責任,沒有辦法認真的花更多時間與香對話,我只能盡量先將主動來找我的沉香蒐集起來,並編號拍照放在相簿。就這幾年,已經有超過60幾項的沉香品項,我白天都在辦公室,因此每週大約挑出10個品項削一些下來,用聞香爐敬神淨神。


我不知道我是跟自己對話還是與眾神對話,我盡量感覺自己所聞到的沉香氣味的變化與產地品項種類的分辨,雖然現在我還沒有辦法對應一種香的氣味與自己的性格所產生的大腦連結,也許冥冥之中,自己的心境已有所變化,以前對待事情的執著,到現在已經知其變化也觀其變化,雖然現在還是懶,還是忙於公事,但在沉香的潛移默化之下,每天與香連結,我,其實已經跟過去很不相同了!  


老師常說走路就是要走靜,我因為上班壓力大,既是職業婦女,也是2個孩子的媽,腦袋ALWAYS就是在輪轉。大約從98年開始,我常利用中午休息時間出去走路,最長1個多小時,最短30分鐘,每天走、每天走,依照不同的路線,走到變成習慣。那時也不知道要幹嘛?只是想邊走路邊想事情,結果發現,其實就在這樣的過程中,慢慢就讓很多執著鬆掉了。以前執著認為什麼事就應該如何如何,開始煎香、練走靜,對我而言,起了很大的作用;遇到天大的事,以前會亂,現在的心比較不會起波瀾,不疾不徐,靜心面對,真的差很多。每天看起來微不足道的爐香讚與走路累積起來的功夫, 還是可以讓心靜下來,知道事情來了該如何面對?如何解決?該如何放下,不用放在心上糾結不清⋯⋯


識香也是我的福報,多少人不懂香不識香,也沒有張老師的機緣可以看到這麼多香品,感謝我前世修來的福報,能跟張老師結緣。與識香結緣,是我這輩子最美好的發生,讓我有能力在這輩子燒好香,累積生生世世的福德資糧。感恩!



/



【 專欄二  導引香道之二 】   

妙觀 品藏


​莫仁維、張尊堡






爐香讚

爐香乍熱 法界蒙熏

諸佛海會悉遙聞

隨處結祥雲

誠意方殷 諸佛現全身

南無香雲蓋 萻薩摩訶薩

南無香雲蓋 萻薩摩訶薩

南無香雲蓋 萻薩摩訶薩

 


四年多來七程識香課,透過有系統、循序漸進的教學,把原本複雜且難以認識的沉香融入導引生活,甚至有緣分親自學習、品香、挑香、收藏些許頂級好香,每堂課的過程中都有許多體會不斷發生,在此以簡單的文字和各位分享體會與感動。


一、收藏到每一塊香的緣分都是記憶和心情,還有為每塊香帶來的感受命名,也是收藏過程中的樂趣


二、品香


1.- 透過手的感覺,學習感受事物的靈氣和生命力

 

2.- 透過視覺的感受與香互動

(1) 不同的視角,產生不同的畫面和境的感受並為其命名(例:橫絲會聯想到峭壁、危險、雄心)



(2) 解讀外觀和外觀形成的緣由 (例:看見不同造型的香所經歷的苦難所綻放出來的能量)






(3) 觀煙、賞香過程中體會的意象,產生對未來的啟發 (例:配戴佛珠、吊墜的安定 / 焚香過程觀煙、欣賞香材出油冒泡的驚嘆)





3. - 品味氣的意境、感受香中之王的力量,透過與腦神經直接相連的嗅覺產生不同的感、受、覺。
 
4. - 透過閱讀香材間彼此碰撞、敲打的聲響,學習感受不同空間的語言、以及事物靈性的密度。
 
5. - 透過口含沉香以及塗抹精油,感受沉香實在而直接的身心作用

6. - 超越實質感官的體會,在其中感受到的境界。






三、藏香

1.在藏香中重新與自己對話,感受香的苦難和祝福,訓練自己看到事物的核心價值。
 
2.收藏沉香的豐富生命力。
 
3.凡事皆可妙觀,喚醒靈魂深處的俠義。

超過四年沉香課,每一次都是老師多年接觸導引、香與修行的智慧分享,而非金錢的投資或買賣。能夠如此輕鬆卻直接接觸到世界各地完整體系的頂級沉香,甚至能親自接觸品、藏、擁有,內心皆受到莫大的祝福與感激。唯有老師的智慧、氣魄與慷慨,我們才有機會在導引之上以香妙觀,與香同行。

 


蔭山百千年 脂丹補殘顏 

爐香旬乍熱 香德已人間







五感香旅

今年的識香課來到了第七程,沉香讓我看見福氣、簡單的美,也喚醒生活中隨處可見的美與無限的感恩。在品藏每一塊沉香時,祂彷彿能帶領我回到第一次接觸時的霎那,可以感受香的觸感、木材的聲音、氣味、還有當下的感受,用全然的感受為每一塊香命名,也在命名的同時不斷提昇自己見山是山、見山不是山、見山還是山的境界。

 

觸到靈氣

香材展現不同的觸感,有的堅硬、纖維根根分明、有的飽滿充水、有的綿綿易碎,還有的大如香山壯闊、也有小如粉末細緻、細長如棍、扎實重手、殼片狀、顆粒狀等等,不可言喻的生命力在我手中展開。


欣賞豐盛

每一塊香的型,培養美的感受,不需要複雜的擺設,只需要沉香原木、佛珠手串、隨型吊墜、雕刻吊牌簡單擺放,從中發揮創意、感受境,解讀沉香形成時的千年一遇,解構苦難中的堅強。打開爐蓋,點燃香材,煙裊裊升起,木材油脂鼓漲,油滋滋的發泡,靜靜地觀煙,時而像飛龍、時而看到無極的某一式、時而看到觀音菩薩的慈悲,也看見自己當下的心境。


聽到語言

你聽得懂沉香的語言嗎?祂雖然沈默但也不沈默,有不同的個性、不同語言,在話語中透露著千年的故事,我們可以輕叩表面、輕拍出聲響、輕輕讓祂落在其他香材上,那聲音迷人且具有靈性,只在於我們能否懂得聆聽。


嚐到香韻

忙碌的生活中需要隨時能靜下心來好好沉澱,有沉香精油相伴,能使我感到安心、舒暢,每滴沉香油讓我練習感受香韻,練功時點一滴更能體會到其無限的能量。

 

聞到靈性

呼吸從呱呱墜地開始,不分晝夜隨時進行,鼻根的練習卻悄然被遺忘。每天點一炷香感受天地,電香爐中放入香粉感受心靜,手工香粉沾濕水後撲鼻的香氣感受活性,點燃沉香木感受靈性。


凡事妙觀

沉香,能夠深刻地整合五感,用最全然的感受看待生活、世界、生命,不只是通關開竅,暢通氣脈的行氣藥引,也像生活中最上等的生命引子,通心開靈,暢通上中下丹田,只要凡事妙觀。



/



【 專欄三  圖靈集 】   

理(識)性中的感(覺)性


​阿充






凡一切透過語言、文字所傳遞的知識與學習,都不脫理性的範疇,但如何在理性的外表下,培養感性的內在實力,一種真正屬於自己的東西,一種超越生死的能量,這才是生命該追求的,才是活過的證據。理性的生活就是慣性的生活,依照過去的知識、經驗所累積出來的生活;感性的生活就是有創造力的生活,透過理解、解構理性,然後重組出人生的不同樣貌。我們今天就來探討感性是如何在這些過程中發生的。



理解

 

同樣一段授課內容,有的人無法吸收,有些人記下來了,也些人完全理解了。除非是完全理解了,否則知識和自己一點關係都沒有,早晚會失去的。「如何理解」本身是感性的,是一種覺性,沒有辦法傳授的,是因人而異的;「如何理解」才是真正的資糧,「理解什麼」一點都不重要;「如何理解」是充滿創意的,是沒有設限的,必須大膽地跟著感覺走。「理解」本身就是一種開發覺性的過程,有些人不需要花太多時間唸書就可以有很好的成績,應該說他「理解」的覺性特別強。知識是不變的,但是「理解」的方法卻是可以千變萬化、天馬行空的,這個天馬行空就是你開拓的道路,可以永不退轉的存在。


 


解構與重組


在這個時代,人類已經不需要再努力於知識的傳遞了,用Google就可以找到所有的知識,甚至利用ChatGPT可以產生所有知識的應用,人類剩下的天賦就是覺性,開發覺性才是我們該努力的。如何在理性中包裹著感性,解構與重組是重要的過程,理解了才能解構,解構是為了重組,重組是一種創作,一種更有效率的呈現。解構與重組是為了自己,也是為了眾生,把自己理解的東西轉化成更多的形式,可以更有效的傳遞。解構與重組背後的動力是感性的,是分享、是慈悲、是自然而然的。一個好的老師,絕對不只是傳遞知識,一定是從自己過去的挫折中啟發,帶領學生看到問題,帶領學生自我挑戰,帶領學生自我創造。這整個過程都是解構與重組,解構才能發現問題,重組才能創造解法。一個好的老師不是直接告訴你解法,而是啟發你去發現自己的解法,因為在每一個人身上都有不同的問題和不同的解法,只有自己能完成自己的解構與重組。解構與重組沒有制式的路徑,靠的是覺性,所以古人說:「 一切聖賢,皆以無為法而有所差別」,這就是創造力,也是自己活過的證明。


我們常說不要用知識,不要想,但是寫圖靈集要想,準備氣機導引的教材也得想,我時常懷疑自己是不是在自打嘴巴。寫文章、教學都是透過語言、文字來表達,明明就是一種理性的溝通方式,那感性究竟藏在哪裡?難道學員上課或是看電子報都不曾有過一絲絲感動嗎?其實感動就藏在老師或作者在解構理性與重組理性的過程當中,讀者或學生是因為發現一種「哇!原來可以這樣」的解構與重組方法而深受感動,一種有創造力且深具啟發性的方法而感動。而這些方法怎麼來的?從覺性來的,因為用理性來詮釋理性是不會令人感動的,艱澀難懂的文章大多有這樣的問題。覺性是萬物相通的,你的問題就是我的問題,我解決了我的問題就是幫你解決問題。如果上台教學只是為了成就自己,學生是不會有感動的,只會覺得老師好厲害,如果學生會感動,是因為從老師身上發現了一個好方法,而不是發現一個好厲害的老師。老師進行解構與重組的能量來源是什麼?是共好、是愛、是創造力、是靈魂會留下來的東西,是覺性。學生被什麼所感動?被「原來可以這樣」所感動,而不是「應該要這樣」所感動。「原來」是原本就存在的,現在只是有人帶你發現了,帶你發現了一條新的道路,帶你開拓了新的空間。我一直鼓勵學員上台來練習「解構」,不是要看誰說得好說得仔細,而是要在這個過程中激發出大家的「覺性」,你真的不能用想的,而是要去感覺,感覺為什麼卡住了,感覺又如何突破了。如果你習慣於一個口令一個動作的學習模式,那真的要趕快覺醒了,因為永遠無法跟「自己」連結。如果老師的教法讓你有所啟發,那要搞清楚啟發的是什麼,把「啟發的」發揚光大,轉化成一種能量不斷傳遞下去,其實每一個氣機導引的教學者做的應該就是這件事。


我們要在生活中有些堅持,扛些責任,感覺些壓力,到底是為了什麼?其實就是為了創造一個啟發「覺性」的環境,讓自己真的活過,讓自己真的留下些永不磨滅的東西。氣機導引的教學和專欄的寫作讓我有些壓力,但也讓我深受啟發,同時也得到快樂,如果有學員和讀者也因此能得到一點啟發的話,可以進入一個善的循環,那就太好了!生活是理性的,唯有透過理性的生活,才有機會見到自己的覺性,才有機會真正活過,所以說要努力地活,努力地解構與重組自己的人生。



/



【 專欄五  股海人生逍遙遊 】   

資產負債週期性


​蔡育展





就在五月初,美國出現了今年以來第三家倒閉的銀行,這次是資產規模排名第二十一的第一共和銀行。正當大家認為銀行倒閉危機已經過去,似乎新一輪的風險正逐漸展開,到底根本原因是什麼呢?


上次提到了資產、負債的兩面性,你的資產就是另一個人的負債,信用貨幣時代資產負債是一種共生關係。上次貸款買沉香,並不斷換手以推高價格的簡化模型, 雖然略過許多細節,但已經點出資產、負債擴張期的幾個要素,貨幣總量、資產價格、流通速度。借得到錢,透過不斷換手推升沉香價格,價格夠高可以借到更多錢,基本模式大概如此。股票價格其實也是類似模式。


除了兩面性,這一次我們簡單檢視資產債務的週期性。債務擴張有兩個成本,一個是利息,另一個是還本。利息由貨幣主管當局掌握,能不能還本則是與資產價格息息相關。價格上漲時大家開心,下跌循環時就不是能不能付利息的問題而已,債務會變呆帳。


金融市場一個有趣特點就是流量決定總量整體價值。每天的市價乘以總發行股數可以算出台積電的總市值,每天台積電的成交量大約一萬多到兩萬張之間,每天總成交值大約在100億元上下,但是決定了台積電市值13兆如何變動。假設以一萬張台積電股票為擔保品去借錢,能借到多少錢,這一萬張台積電股票目前市值多少是關鍵因素,市值由每天交易價格決定。資產價格高低,決定了債務創造能力,債務創造能力又回過頭來影響資產價格,形成一個自我強化過程,但是反之亦然。


資金成本相較之下對於債務擴張也有影響,程度上比不上資產價格就是,當資產升值接近極限影響才會快速放大。流量決定總量價值,但是流量必須依靠持續性的滾動才能持續推升價格,讓整個體系本身就處於一個強烈的週期特性。滾動速度提升初期啟動升值循環,但是滾動過快導致不穩定引發跌價循環,又必須靠一個沉澱期降低周轉速度,才能開啟新一個循環,利率則是在關鍵期的一個觸發因子。股票本益比的波動可以相當劇烈,五倍本益比可以更低,兩位數本益比可以被市場拱到三位數,長年虧損的公司股價也可以連年上漲,背後與十多年來貨幣、債務持續堆疊,信用擴張循環劇烈變動有相當關連。人是英雄錢是膽,但是一文錢可以逼死英雄漢。


兩個月內美國出現三家銀行倒閉,一年之內利率從零強力拉升到百分之五,歐美通膨最高逼近、超過百分之十都是多年來從未見過的現象。錢可以無中生有,反面來看也可以憑空消失,流量變動決定總量價值,看過資金操盤者怎麼玩弄估值概念,有時不得不佩服人類的想像力。百年未有之變局,會在三家銀行倒閉後就畫下句點嗎?買桶爆米花,準備些飲料,坐著看戲吧。



/



【 專欄六  導引采風錄 】   

呂一慈   北中通勤學習不輟


​黃坤瑛





呂一慈雖人住彰化,卻常看她出現在台北會館,除了周六台中種子班,她目前還上台北周日種子班的課,還有每月一次的香道課。曾有的最高上課記錄,除了二堂種子班,還上二堂入門班及張老師道德經講座。一個星期台北、台中當天來回通勤上四五堂氣機相關課程,一個月光高鐵費用就高達上萬元,還不算學費!她的主要生活花費都與氣機導引相關,她說現只要是可以讓自己身心靈更健康的相關課程或產品,她都很樂於嘗試及購買,單身的她認為現階段最重要的是把自己照顧好,不要以後成為別人的負擔!



永不嫌遲的氣機緣

 

呂一慈在美國唸特殊教育碩士,回國後在國立和美實驗學校服務,當時辦公室好幾位同事都在準備考碩士,受同事影響,原先沒有唸博士計劃,想那也來考考博士班看看,很幸運地在碩士畢業15年後,考進彰師大特殊教育博士班。那時她要一邊工作,一邊唸博士班,壓力很大,尤其在資格考那段時間,她的身體變得非常糟糕,原子筆掉到地上居然都無法彎腰撿起來,她開始意識到身體在發出警訊。她想到之前曾在中國時報看過張老師專欄,也買過張老師好幾本書,就看著書上聯絡電話打到台北會館,台北會館就介紹她跟台中簡玉玲教練聯絡。2007年暑假開始她的入門班學習之旅。


呂一慈笑說這段氣機緣其實已經晚了10年,她跟台中班的教練謝神助大約在同一時期買張老師的書,那時書後有附體驗課回函卡,謝神助有寄回讀者回函,上完體驗課後就跟著張老師學習,持續練功,她就差在沒填回函卡,因此晚了10年基本功的鍛鍊!這也說明了「起而行」的重要性,有時機會就在那裡,端看每人當下的行動力!


 

角色互換,脫離舒適圈


在學校當老師已久,呂一慈說可能是報應,平常都是自己在駡學生,來這裏重做學生,不時會被張老師電(駡)一下。呂一慈覺得這對她反而是好的,因為有時人需要易位而處,才能去除慣性思考及我執。


呂一慈說她原先也沒想到要上種子班,但當時台中入門班學員陳依青想上種子班,需要找人上課對練,她就一起上了種子班。上種子班前,簡玉玲教練還特別幫她們集訓一下,但台中種子班學員都是跟張老師學習很久的教練級學員,她倆是全班最菜的,張老師當時不知道她們姓名,常叫她們「那兩個兩光的」。她坦誠上台中班壓力很大,完全跟不上。有次因為周六沒法上課,至台北周日班補課,因周日班是最後開課的種子班,學員資歷多數跟她一樣,除了心法,張老師還會親自示範功法,上課壓力驟減,輕鬆很多,本來只是補課,後來變成她又多上了日早種子班的課及其他台北教練的入門課,開始北中通勤之旅。她笑說,有次回家比較晚,她坐高鐵睡過站,竟一覺睡到左營,只好趕快下車又坐最後一班車回台中,當時自由座雖然空位還很多,但她不敢坐下,一路站回台中,怕不小心坐下睡著又坐到南港!


 

從排斥到體會三位一體


呂一慈是受洗的基督徒,她坦言剛開始聽張老師心法時,很多與她以前見聞不同,確實有些排斥或不習慣。但後來她從心法課中,慢慢開始對張老師所言事物有所共鳴及感動,這也是支撐她持續通勤上課的動力。她說有次她從張老師的心法突然體悟到基督教所謂的「三位一體」是什麼,無外乎就是身、心、靈及上、中、下三丹田的整合。她自認是虔誠的教徒,但卻不受制於一般常見對教徒的規範,如飯前禱告或上主日學等,她說自來台北上課,已有十幾年未曾在禮拜天上教堂了,但她不時還是會跟主禱告,尤其在遇到感動的事物時,就會感謝上帝!


呂一慈會這樣持續遠途學習,她覺得張老師教的不只是身體功夫,更難能可貴的這是套人生哲學。她舉最近發生的事件為例,若是以前,她一定會非常自責,怪自己怎麼那麼不小心,把在國外家人的健保卡搞丟了,害他們領不到6000元普發現金;或開票前沒把去日本的訂位資訊看仔細,還要多花錢改機位。她說她最大的改變是,如有情緒發動時,她就會想到張老師所教的方法——「那不是我」!不要讓五感進來的識覺影響本心自性,事情發生就發生了,不要再內心糾結或自責。呂一慈雖是基督徒,最近對心經卻很有體悟,對「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特別有感!她還提到心法課上久了,比較能理解不同的人對不同事件的反應,並可以用更包容的心去看待,或設法鼓勵學生。如最近有一位患進行性肌肉萎症的學生問她說:「老師,我是不是上輩子做太多壞事,所以這輩子受上帝懲罰,成為一個殘障學生?」她反而鼓勵學生說:「你上輩子是很棒的孩子,這輩子上帝給你不一樣的生命功課,看看你的表現是否還是一樣優秀?」讓學生對未來可以充滿希望及自信!


 

基本功開始,往內求無而非有

 

呂一慈建議初學者要認真練好基本功,尤其學會呼吸、落胯、丹田的連動關係,要練好進階無極功法,這些都關鍵要素。另外身體那裡有問題,可以持續只練針對問題部位的功法。她舉例有一陣子她有五十肩,手臂完全無法舉起,她只練螳螂捕蟬之左右螳螂一個功法,每天左右各練100次,持續一陣子後,五十肩居然不藥而癒!


另外她說以前跟一般人一樣,比較會外求去追求「有」,如五子登科,有房有車有成就等,現在覺得人生其實求「無」更可貴,如無憂無慮無災。她期許未來自己朝阿修羅修行邁進,期許做到及找到本心及自性,不要在乎別人的看法,做自己就好!



採訪後記:

雖然跟呂一慈周日同班許久,但也是去年九月一起去雪山坑才比較有機會閒聊。這次採訪,讓我非常佩服她的毅力及堅持,可以一邊工作一邊唸博士,45歲拿到博士學位真的很不容易。她把唸博士的堅持毅力也用在學習上。真的敬佩幾位長期通勤學習的同學,我們在台北的學生需更加珍惜可以近距離跟張老師練功學習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