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12日 星期一

東醫氣機導引第153期電子報 / 感知力和表現力


 攝影/鄧美華




感知力和表現力

◎編輯部


一位長期關注氣機導引的朋友聽說張老師許多洞察機先的作為,問我為什麼張老師能有如此「神力」,而且三十年不改其志,積極、熱情,始終如一?我說張老師雖然天賦異稟,但那也不是「神力」,是人人都可以練出來的「心力」和「靈力」。而「心力」,就是中丹田要練的「心能量」。但「心能量」究竟是什麼?就其功能作用來說,就是「感知力」和「表現力」。我們同學對張老師這兩大力,應該都是有目共睹的。

一般人也要獲得這種能力,首先就要練「鬆」。「鬆」怎麼練?張老師說,把「緊」拿掉就好了!大家都知道自己身體緊,但身體的緊,多半是因為心被大腦的觀念、想法綁住了,你看小孩子就沒有一個不是鬆鬆的QQ的。只要能放掉大腦的成見,心就像一面鏡子,遇到事情照樣會火冒三丈,但它半點不會在心上留下痕跡,就像暴風雨過後豔陽高照、碧空如洗。這種人因為可以立刻放掉過去,心裡毫無包袱,所以你會看到他總是活跳跳精力旺盛,永遠在高瞻遠矚,為未來的藍圖預作謀劃。最重要的是,你總懷疑他為什麼不會累?因為他少了很多觀念想法的牽扯禁錮,所以他活得「很省力」。

大家都想這麼活,為什麼只有少數人做得到?因為要放掉大腦的成見,實在太難了。張老師創氣機導引,就是要教大家用身體動作當作「狂牛之栓」,把亂跑亂跳的念頭牢牢綁住,先專注在動作上,以一念代萬念。大腦的覺知還在,眼耳鼻舌身意也如常運作,但所有訊息就像是風來了、雨來了,大腦只是覺知,沒有連結指令,所以這風雨就是風雨,而不是帶著情感好惡的淒風苦雨或惠風好雨了。

本期電子報就是在談「怎麼做」和「怎麼成為」?入門班學員從身體動作體驗到的「鬆與緊」,《心田集》直接切入中丹田,《圖靈集》就用「緣」來講怎樣可以三十年不改其志,積極、熱情,始終如一的行動力了。

路漫漫其修遠兮!但是,氣機導引已經鋪墊好生命的康莊大道,就看你是不是走上來了?還有,你能走多遠?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鬆是修養,是格局​

◎蔡育展(八德五晚)



三年多前,因緣際會之下,在朋友介紹下我第一次接觸到太極拳,之後有一段時間完完全全的迷上,連作夢都夢到自己在練拳架。還有一次要進洗手間時,突然想起自己練摟膝拗步時腰胯什麼地方動得不對,就一個摟膝拗步進門,結果回頭一看我太太就在後面,用一種很有趣的表情看著我。她當時大概在想,到底嫁給什麼樣的怪人吧?哈哈!

最令我著迷的部分,其實不在拳本身,而是我驚訝太極拳是如此一種高效率的身體運作方式,用微小的投入,產生極大的作用。一個攬雀尾,身形動作不大,不費力的狀況下可以發勁、把人推個幾公尺遠。這到底是什麼道理、什麼作用?

隨著接觸的時間比較久了,加上開始接觸氣機導引,對於腰胯的運動原理也瞭解比較多了,另一個問題來了,為什麼我拳架打起來,就是像體操而不像太極拳?「鬆」在這時候就變成關鍵字了。我也在Google大神幫助下,找了各式各樣的心得、文章、拳經拳論解、影片…….但是可想而知,愈看愈多,愈來愈緊。

與其一直向外尋求別人的心得與境界,我後來才慢慢了解,不如先回到自己身上。與其求那個境界,不如先回到自己心裡面,是不是非要求一個「什麼」不可? 還是就先靜靜的、慢慢地看「她」現在是什麼狀態?想要怎麼做?接受她,然後因應她的發展。「無過不及,隨曲就伸。人剛我柔謂之走,我順人背謂之黏。動急則急應,動緩則緩隨」(太極拳經)。是練拳嗎? 還是個人修養問題?

鬆是個修養的問題,能鬆才能看到大格局,才能達到「整」,才能整合手邊所有資源,才能看到各種不同的解決方法,才能從很多方法中找到一個最適合現在用的方法。學而時習之,身體也是個好老師,身體的習慣也會回來改變心裏的習慣,心物本一元。

人、事、身、心,與肢體的動作,如果非要有一個什麼不可,就拼命了,就很緊了。換個想法,現在是什麼?我可以怎麼做?能產生什麼作用?無所求之下,有一個「自然的發生」,而非無所求到什麼都沒有。那個自然的發生,是不是就是「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無為而無不為。取天下常以無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是不是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是不是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那種自然的發生,出手就有,發而皆中節,古聖賢那種境界,實在奇妙無比。

已經很久了,文武分家,身心分離,書本是書本,身體是身體。在那文字上繞,終究經典是天書,練習加讀書,讀書後練習,慢慢的,好像文字不再只是文字,一條道路,一個入門梯漸漸浮現出來了。還是得一格一格的爬,知道有那個境界,不代表已經到了那個境界。孔子十年才有一個大轉變,我這種駑鈍懶惰之流,得爬多久啊………?要認真點,至少要活久一點,以時間換取空間,天曉得下次有這種機會是什麼時候呢!!


/



追求鬆,練功再累也歡喜

◎謝東興(台中週二午)


在台中,第五週,一週2小時,來去匆匆。課堂上,跟著教練比劃,招式更多了,腦子卻也開始混了。許多招式,邏輯既不明,想記也記不來。回家後,只能撿早已清楚的練。我面對的,顯然是初學者的困頓。

是新手,教練給的,先通通收。有些如凌波微歩,滑稽、無趣又冗長,也總是認真的忍耐走完。但,不能不讚嘆,它讓我平日走路腳步明顯變輕,腰變挺。但,這樣如「良藥苦口」的招式,有心理壓力,回家後明顯不想作。

但有些招式,既懂又熟,心就亮了。

腕肘肩,我喜歡隨時把玩,連一歲孫女也抄襲以旋腕為樂,公孫成了同事間的幽默笑柄。而逐漸上手的龍登展臂、攀足長筋,則越做越喜歡。我明顯察覺,上身直多了,腰雖還不柔,但彎幅大增;橫隔膜鬆多了,氣吸得更深。每週幫我推拿的師傅也察覺,我鬆了許多。

改善有限的是,肩+胯。胯,如何鬆?我仍近乎無感。肩,則稍微可放。但,每每公事一忙,又緊了。

偏偏人生不可能沒公事催逼,如何藉練功來平衡身心?我給自己定三個方向:

已順手的招式,多做,做到動作如美麗的舞蹈。周玉玲教練見證這目標的可能。

無趣的招式,如凌波微步,能悟出它動人的機制,把「苦口良藥」化為「美味佳餚」。

熟練的招式,如龍登展臂,能再探更深奧的細節。10月21日回娘家,帶頭教練帶得更深,我跟得雖累,但很爽。

肢體鬆的追求,若能與心靈喜悅溶一起,那練功再累,也不累了!



/






體察鬆與緊的彈性運用

◎高淑芬(八德六早)



「注意身體的鬆緊」是老師上課時最常提醒的部分,然而聽多了,也練了好長一段時間了,我究竟體會多少呢?

因為本身支氣管敏感的關係,對於抽煙製造二手煙的人,實在難以忍受,常犯嘀咕:「不能在不妨礙他人的場合吸煙嗎?」但靜下心來,觀察這些吞雲吐霧的人,他們應該只是想藉由抽煙來緩解緊張的情緒吧!尼古丁確實能強廹刺激神經分泌多巴胺,短時間使人感覺放鬆。而我又是如何調適自己的情緒呢?

自從修習功法以來,慢慢感受到藉由功法調整身體機能,同時也能平衡情緒。身體的鬆與緊,正對應著情緒的起伏波動。過去以為練功應是階段性的修習,首先把身體練好,才有能耐去管理自己的情緒,甚至開發更深一層的靈性。但事實上,人生的無常不會讓人有時間慢慢分階段調整身心靈。這三者常會突如其來地考驗自身。有人突然大病一場;有人感情受挫;有人受到某種機緣的啟示,頓時開啟智慧!

凡事過與不及皆不適當,身、心、靈講求的便是平衡之道。至於如何平衡?在這裡我把他想成是彈性的運用,平衡鬆與緊之間便是彈性。練功的好處,在於可以清楚覺察自身的鬆緊程度。當肌肉處於緊張狀態,身體就會僵固在那,這時試著在該處放鬆,氣血會跟隨放鬆的部位流通,原本緊、漲、痛、腫的感覺將逐漸淡化,取而代之的是鬆、柔、輕、綿的舒適感,呼吸調整成慢、勻、細、長,鬆柔至端點時又會生出一股勁道,這種回流的反作用力類似彈力,這彈性的力道就是真功夫了,它能治療身體的病痛、撫平內心的創傷、開啟異度空間的靈性覺知。

老師上課時將身、心、靈逐一分析講解,主要在於容易入門,方便修習,但最終還是講求身、心、靈合一,透過身體鬆與緊的覺察,時時觀照自身,做好彈性調整的準備,那麼無常或許不再那麼無常,也無須處處擔憂了!


/



期待門後有片風景

◎蔡孟真(週六晚)



什麼是鬆?什麼是緊?它跟心理狀態相關——可以理解,但,落實在身體感官運動時,究竟如何定義「對!就是這樣」的正確程度?實在是太抽象。

鬆胯、沈肩、收提…對應人體結構幾乎無法想像:「根本只有女性懷孕生產才會發生臗骨及骨盆物理性改變啊,如果鬆胯會讓屁股變大,我才不要呢…」心中小劇場有這段OS。

沈肩也是玄:「肩往上聳很可以,往下降辦不到啊?」OSagain。

資深者柔軟地動著身體開心的說:「哎呀,我們都是練了十幾年才有今天的。」

「可是,我沒有十幾年可以熬啊。」一邊像機器人僵硬動作一邊心中小劇場又開演。

只好自己下台階:「身為初學者,有著滿滿的質疑大於收穫,也是合理的吧,哈哈。」誰叫我從來就是反骨個性,更何況第一天上課就為了上半身的旋轉到極致,導至產生扭力傳至膝蓋而半月軟骨受傷,心靈也隨之小小受傷了。

所幸,我也不在乎多這點傷。長期高強度運動,身上難免那個韌帶這個肌肉拉傷發炎,早就習慣沒一天是全好狀態,運動傷害就是有運動才會有傷害。所以,答應了永遠的組長亞玲,復原之後立刻回來上課,必須征服這個錯誤,找到那個鬆與緊的玄妙之門,門後有片風景在等著我(應該會吧?)

總之,關於本次題目鬆與緊,仍舊是一個大問號在我的頭上頂著。



/


力役於體,心使於氣

◎張可士(八德四 )


一鬆一緊,,一扎一拔,鬆緊自然,扎拔從根,負陰而抱陽,筋柔而握固,冲氣以為和。

然,扎是否連根?拔是否全然?鬆是否鬆透?緊是否緊繃?鬆後如何旋緊?緊繃如何弛鬆?氣貫脊椎,鬆緊油然,節動有序,道法自然,或許這就是功房煉功,玄之所在!

力役於體,心使於氣,以心使氣則強,以柔入堅,氣場馳騁,無有入無間,妙不可言!

有教有煉謂之教練。教者如師,道天地;煉者如友,演將法。入運息出,健身有術;靈心無極,氣機舞周身。無教練,導引幾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阿充(教練)


因到果的過程有一個重要的因素叫做「緣」,是一種變數,如果沒有這個變數,有什麼因就得什麼果,那人生就太無趣了,只不過是一部寫好的劇本;就是因為有「緣」這個變數,有因不一定得果,我們的一切努力才顯得有價值,生命也才充滿了希望。

「因」就好比是你得到了一粒種子,若你沒有將它種在土地裡,然後細心地呵護、照顧,是不可能嚐到「果」的。將種子種在土裡的行動就是「緣」;呵護、照顧它的程度就是「緣的深淺」。舉例來說,你認識一個朋友叫阿充,是氣機導引的教練,這是個「因」,然而氣機導引能不能在你的身上種出「果」來,就得看你和氣機導引結什麼樣的「緣」?首先,不是所有阿充的朋友都會來學氣機導引,所以光有因是不夠的;再者,就算阿充的朋友來學氣機導引,有些人學了一期就落跑,有些人卻堅持下來了,這代表他們和氣機導引結緣的深淺不同。至於誰來決定結緣的深淺?就是你自己,你的心決定了你的行動力。「緣」就是中國人講的「道行」,就是「道的行動力」。氣機導引的Logo有個「緣」字,大家一定要重新詮釋這個從小就認識的字,它不是消極的,也不是宿命的;它是積極的,是自我創造的,也可以說是生命的意義所在。

被你放進來的東西就叫「緣」,結了緣,這個東西就會增長,所以放進來的東西務必要小心,不要放進自己的性格、想法、習慣,一放進來你就會跟外界產生對抗;如果你放進來的是虛、是道,那麼你就能擁有強大的能量。如果你和氣機導引的緣分只設定在動動身體,那麼你一定會對中丹田、上丹田的課題感到厭煩;如果你來氣機導引是為了打發時間,那麼你很快就會感到無趣;如果你是要來求道的,那麼你會熱切地期待下一堂課的來臨。緣是從起心動念來的,當你設定了這個緣,它就會慢慢地增長。張老師常勸誡大家,千萬別說:「我的家人身體不好,需要照顧」,一開始這樣說可能是為了逃避其他責任的推托之辭,但是設定了這個緣,它就會不斷地增長,你的家人就會一直需要你照顧,所以這個世界怎麼運作都是因為你結了什麼緣而起,因為它早在你的大腦產生了作用。

什麼樣的緣才是最好的緣?「隨緣」,「隨」是易經的卦象,隨緣就是一種來到面前的緣分,好比坐在那裡,施主走進來,就是我渡之人,而施主渡不渡自己,也得他自己隨緣。落在你手上的就不要輕易把它丟掉,在你面前出現就不要輕易讓它溜走,這叫做「隨」,不需要刻意去創造一個緣分。人生不同階段各有不同的緣群,10歲有玩緣,20歲有男女緣,30歲有同事緣,40歲有社群緣,會產生不同的緣力,行動就對了,那就是緣。人因為緣而形成不同的存在,人與人的關係是因為緣而改變的,緣分是世界最重要的東西。得「隨」必先「謙」,先掏空自我,才放得進緣,然後精準行動,所以緣就是積極的行動力。

我們不是要看氣怎麼跑,而是要看心怎麼變化,心夠靜,對方的起心動念你都可以感受得到,知道說一句什麼樣的話來跟對方結緣,而不是刻意少說話或多說話。人與人的結緣是相對的,不是只有單方面的行動力,就像大家來學習氣機導引,老師的緣下得夠深,但同時也得學生的緣相接應。而自己對身心靈輸入的指令是怎麼來的?隨緣而來的,隨著當時的覺知而去應對的,輸入一個緣給自己。我們在做螳螂捕蟬時,可以隨著音樂輸入一個心平氣和的緣給自己,用這個緣帶動身體;各位今天恰巧讀到這篇文章時,可以輸入一個願意改變想法的緣給自己,顛覆自己對「緣」的看法。如果「因」是無常的一部分,是外界世界對我們的輸入,那麼「緣」就是我們的「常」,是掌握在我們自己手中的,也就是那個修改生命圖靈機的能力,這個「緣」也就決定了那個「果」的輸出。

生命就是不斷結緣的過程,緣深緣淺結什麼緣,就決定了你的一生,如果各位都是在求道的路上,又恰巧隨著緣來到了氣機導引這個家庭,那我們就一起努力來結個「道緣」吧!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中丹田在練甚麼?

◎鄭雅靜 (教練)


我們面對一個人,直覺感受到他的「樣子」,也就是人品。人的先天長相主要來自父母的遺傳基因,後天的人品是成就、學問和武功的總和。成就是內心的滿足、安定與圓滿;學問是事業與才幹;武功是專業技能。每一項都和身心靈脫不了關係。因為人是藉由不同的時代,扮演不同的角色,透過風風雨雨的人生歷練,讓身心靈的同步作用,在生命序列中「完成」。

人透過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接收到外界的訊息,作用全身而衍生成「我」的存在。當「我」出現之後,人就在物質和精神之間擺盪,陷入「有」、「沒有」的掙扎,徘徊在「要」與「不要」的行動選擇中,形成情緒或煩惱的根源。情緒來自內分泌的變化、自律神經系統的作用。突如其來或長期存在的刺激,都會讓身體各部系統分泌化學傳導物質的激素,對身體造成影響,如血壓、血糖的變化,表現在外的就是喜怒憂思悲恐驚的情緒波動。

俗話說人爭一口氣,氣有先天氣和後天氣之分,後天氣又有內、外之別。內氣是外氣(如糖類、蛋白質、脂肪、水、氧氣等)進入體內,經過消化分解為葡萄糖、氨基酸、脂肪酸、甘油、水、氧氣等單分子後,由小腸毛細血管或毛細淋巴管吸收,再經肝臟轉成肝醣形式貯存備用,或直接經氧化作用所生成的能量。內氣提供身體活動所需的能量,包括肢體運動、臟器活動、腦部思考、免疫反應及生殖等作用。

內氣是功能性的作用,由於任、督兩脈循行全身,與人體內分泌系統相連屬,如任脈之上的甲狀腺、甲狀旁線、胸腺、胰腺、胃腸和性線;督脈之上的腎上腺、松果體、下視丘、腦下垂體等。所以,三丹田的鍛鍊關係到全身的神經系統和內分泌系統的運作與變化。下丹田的鍛鍊就是持續地將內氣壓縮的過程,使其結丹以產生真氣,循行於經脈系統之中。中丹田練心、練氣,也是在鍛鍊內分泌的功能性作用。

真氣是空間性的存在狀態,空間的變化就是經脈的疏通與否,如脈理阻塞就是空間阻塞之意。進入中丹田,必須先有氣感,其次便是鍛練「息」的空間作用。吸氣就是橫膈肌往下推移,吐氣就是橫膈肌放鬆、回復原位,故呼吸就是腹壓和胸壓轉換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橫膈肌的吸氣(下)、吐氣(上)稱為「一息」。下丹田之「息」在止風,停止後天呼吸的鼻呼吸作用,轉成體呼吸、丹田呼吸。進入中丹田之「息」在「止火」,約束大腦紛亂的念想,使其純化、淨空,不再指令動作。

中丹田修練的第一個階段必須瞭解心是甚麼?心雖無形,但是可以感覺。了解內分泌變化的生理運作,感覺自律神經的作用,心與身體的關係。第二階段包括六根的守護管理,理解心、腦和宇宙的關係。第三階段其實就是能量學。氣功學是從身體鍛鍊入門,走向身體的覺知,進入中丹田的心能量,蛻變到精神的層次。心能量就是眼睛看、耳朵聽、嗅覺靈敏、舌辨甘苦和意識都很清楚,身體依然有感覺,但心中不產生作用。中丹田練心就是面對自律神經、內分泌的變化,在一切變化過程中停止識(知識)的作用,觀心波的變化,讓大腦靜、空,唯有心中無所罣礙,人才能真的安靜。

大腦的作用可分為念頭、意念、真意和無為。念頭是紛雜、跳躍的思緒。意念是大腦專注守在一個實際存在的點上,例如我們動到哪裡,意念就專注在那裡。意在心,識在腦,心和腦合稱為「意識」,如人的意圖就是心之所欲。當大腦的「識」不再干擾內分泌的運作,這純粹、強大的心能量就會形成「真意」。「真意」就是「心意」。古人云:「真意往來無間斷,知而不守是功夫」,就是指大腦仍存在對六根的覺知,但不對其產生影響。中丹田的鍛鍊在讓大腦守候在心的無形、氣的當下狀態,察覺到身體的內分泌變化,感受到氣的往來循環;既不產生念頭,也無意念的干預。

然而,無論是意念或真意,都還在「練精化氣」的範圍,進入「練氣化神」則是感知真氣的作用過程,鍛練真氣的覺知與心息相依的心氣。從無形的心到真氣的作用,讓大腦慢慢從無過渡到空的狀態。當大腦成為空相時才觸及「無為」的彼岸。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壯肺抗霾功法】免費體驗

賞楓紅,啖蟹黃,秋式浪漫的日常
沙塵暴,金鐘罩,霾天過海的無常
天高風急,地平清肅
燥邪傷肺,耗損津液
肺臟嬌滴,不敵肅殺節氣

東醫氣機導引 洪淑敏教練
教您如何開胸壯肺

去濁存清、皮毛潤澤,腸便通暢一身輕
吐故納新、氣血充盈,神安氣定迎霾害!


【壯肺抗霾功法】免費體驗場次:

時間與地點:

一、2018年11月20日(二)下午14:00~16:00《總會館》
台北市漢口街一段3號9樓《氣機導引 總會館》

二、2018年11月25日(日)下午14:00~16:00《八德會館》
台北市八德路三段12巷52弄7號《氣機導引 八德會館》


對象:非氣機導引學員(學員若有親友報名,歡迎陪同參加)
報名電話:02-2311-1166
報名網址:

https://goo.gl/fZHbP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