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15日 星期四

第44期 / 王衛民──在基本動作中磨出真功夫 / 把握身體的機緣 / 在身體的道路上,終日乾乾 / 終日乾乾,便有深深意





王衛民──在基本動作中磨出真功夫


◎採訪報導/陳念平



 
十年前,王衛民在一個會議場合遇到一位老同事向他提及參加氣機導引課程的收穫。那位老同事就像見證者般告訴他說,以前參加爬山活動總是氣喘如牛,一路落後,體能虛弱,窘態畢露,但是參加氣機導引課程一年後,不僅體力好轉,參加登山活動,已不再「唯我獨後」,而是「登頂候眾」,甚至手術後的肢體障礙也得以明顯改善。王衛民聽後覺得不可思議,心想:「何等神功,有此奇效?」

當時,王衛民已從事高爾夫球運動多年,透過頻繁的球場步行,在體能方面多少也打下了一些基礎,但是對於老同事描述氣機導引迥異於常見的肌耐力運動,竟能以旋轉、延伸、開闔、絞轉四種基本功的肢體動作,就可以讓身體狀況明顯地改善,他仍然感到好奇。於是「聞不如見,見不如試」,報名參加了張老師的課程。

張老師曾告訴大家:「肢體動作是訓練覺察、專注、靜心與禪定的工具;練功不是為了學習動作,也不是為了練到每個關節都打開,最重要的是悟道。」但是王衛民回顧入門之初:「一開始學習,哪體會得到『悟道』這一層,只能依樣畫葫蘆地跟著做動作,當時心裡多少也是將信將疑。」就如同多數學員一樣,對於「就這樣做,真有奇效?」應該是初學的第一道心理障礙。

隨著同期學員因不同狀況,漸漸有人中途放棄,王衛民則一期接一期跟隨老師與師兄師姐繼續練下去,並慢慢體會到練功第一階段「關節漸開」的感覺,而這過程中,另一番體悟則是「關節打開」非一蹴可幾,無取巧空間,唯有不斷練習,才能取得進展。

王衛民特別以「彈胯」這個動作來說明。他說:「『彈胯』每每做來總是痠痛腳抖,多練幾次之後,才漸漸體會到那是以『胯』為軸心,讓上半身平行於地面的順勢上下彈動,跳脫只是透過大腿與小腿肌肉所支撐起的重力運動。對『胯』有進一步的體會之後,也就更容易融會掌握『攀足長筋』的上身前俯延伸,而不會流於只是上半身的彎曲。」每項基本動作之間皆有相通之處,點可成線,線可織網,撒網成面,王衛民說,他的很多體會,其實就是在基本動作的不斷練習中慢慢磨出來的。按照張老師的說法,這就是「真功夫」。

參加課程一陣子之後,在一次登玉山的活動中,王衛民與長期登山和練習長跑的友人,同列領先群倫而毫不吃力的一員;高爾夫球活動中也比球友們更能耐受寒冬炎夏,這更提升他的信心,支持他繼續往下走。而今,透過若干單項動作的勤練,他更學習將「氣」的概念融入,試著跳脫只是做動作的層次。以練習將吸提會陰與屈膝抬腿融合為例,他除了覺得動作更加柔暢,也進一步體悟到吸提與動作間的那種停動自如。

練功十年以來,王衛民自覺有形的功法確有長進,但無形的覺知層次提升,卻是一層難於一層的挑戰。如何達到張老師所說:「開啟悟性,不再追求任何一種形式的寄託」,他自謙地表示仍在摸索中。不過,對於剛入門或有興趣一試氣機導引的朋友而言,王衛民的例子告訴我們,從初階而進階,「形式」不是目的,但無疑是必經之關,從勤練做起,我們才有機會往覺知的層次按部就班地提升。只要走進這個世界,形而上的開悟就有無限可能。(編按:王衛民為週一晚班學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把握身體的機緣


◎朱芮瑩



從97年初練功至今,對我最明顯的改變就是身形變好了,體力增強了,身體健康了,眼界拓寬了,心智也在一次一次與身體的對話中漸漸長大一點點。以前的我經常頭痛,三不五時就感冒鼻涕倒流、咽喉發炎腫到流膿還帶血,常常到診所掛病號,其實吃了藥也沒好多少,生孩子後腰部就是不聽使喚,彎腰不到十秒就痠到受不了,現在這些毛病都跟我說拜拜了。

97年初在師兄師姊的帶領下我接觸到氣機導引,每次上完課常常會痛三到四天,等到差不多不痛了又要來練功了,這種疼痛我還滿享受的,因為身體很明顯告訴我,我在進步,我曾經連續三個月,每個禮拜都練3到4次,每次持續1個小時,先鬆身然後曲膝抬臀、仰臥攀足,之後再練雁行顧盼、金絲纏腕、龍登展臂,這樣持之以恆的練真的有些不一樣了。

98年9月左右我開始到台北會館接受張老師的指導,原本以為身體己經連上線,不會像練功初期那樣痠痛,但我錯了,在會館上課才是真正使我脫胎換骨的開始。每次到會館上完課都會有種充飽電煥然一新的能量,不論是身體上或是心靈上,輕鬆喜悅的感覺漫佈全身,很慶幸能走進氣機導引的道場,期許自己要把握這難得的身體機緣,好好將身、心、靈都練到豁達、圓滿。(編按:本文作者為週日上午班學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在身體的道路上,終日乾乾


◎楊宗憲


 
 
大約三年前因緣際會之下來到會館,卻不是來練功,而是來聽劉老師的易經課程,當時只知道這裡是上易經的地方,但每到了下課時間,總聽著鄰近的師兄師姐們分享著練功心得,也常遇見滿頭大汗剛下課的學員們,這才漸漸開始有了初步印象-----這裡大概是太極拳的某個門派吧。經過了一年,隨著易經課程接近尾聲,耳濡目染下,開始對大家口中的”武功”產生了興趣,有了想一探究竟的念頭,雖然易經還沒什麼程度可言,仍卜了個卦試試-----”乾”卦,好極了。之後便找機會與張老師面試,開始了我的練功體驗。

在每次的課程中,一切真的都很”乾”卦,像是打坐腳麻了要將腳麻當作是錯覺、要克服練功過程舊傷復發的恐懼、要維持住總總吃力的姿勢、以及學員們所凝聚的學習毅力氛圍(終日乾乾)…等積極主動的一面;藉由每套功法的深化以及對練中找回早已鈍化的”身體感”、透過遊戲般快慢不同節奏的轉換,訓練面對壓力時的平常心…等創新變化的一面;學成身體的功夫,達到以有形練無形、身心靈和諧的目標, 這又屬於崇高的一面。回想起來,真的包含了”乾”的種種意象呢。

由於自己是名副其實的硬骨頭,經過兩年的學習,還是常常對許多動作功法望而興嘆,但是卻已能明顯感受身體的變化,例如每天走路踩地的感覺、骨架曲正所帶來的不同感受等,有時會突然明瞭清楚起來。雖然現在離最基本的身體質變目標仍有一大段距離,不過慶幸自己已經開始朝這個方向邁進,縱使只前進了一小小步。(編按:本文作者為週日上午班學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終日乾乾,便有深深意


◎黃志明


 
 
 
 
曾經聽過一個故事:有兩位音樂愛好者,一位蒐集了上千張各大唱片廠的古典音樂CD而自豪,另一位僅擁有不到一百張的CD卻十分滿足。前者雖自豪但並不喜悅,因為大部分的CD都尚未拆封聆聽過; 然後者卻滿足而快樂,因每一張CD都已仔細地品味不下數十回,能侃侃而談各演奏家和作曲家的不同風格與曲式。

因較晚接觸到氣機導引,這一年半來,在會館裡的課程上只能向老師學得「旋轉乾坤」和「大鵬展翅」兩套功法。對我個人而言,能深刻地體會功法的進步和感受到所學得不同如虛靈頂勁、沉肩垂肘、含胸拔背、鬆腰鬆胯、尾閭中正、氣沉丹田。都是借由每日的自我的練習,並承蒙師兄、師姊們在動作上耐心指導和推手互動。

我個人最大的感受是,功法的體會一定得靠每日的持續練習,越是簡單的動作,越能達到深層的效果。依個人喜好和感受程度的不同,先專注於某些動作來練習,動作熟練了,感覺與體會就可油然而出,層次的變化好像瞬間了了於胸。每次進步所帶來的喜悅,就如同聆聽悅耳音樂般,須將CD拆封並隨心的播放它,才能感受不同之處。(編按:本文作者為週日上午班學員)





東醫氣機導引第44期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