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月30日 星期日

第35期 / 身體的集體智慧



編按:2010年的舊曆年底,張良維老師應學術界跨領域的「人文臨床與療癒社群」之邀,在他們的計畫總結研討會上發表論文,並進行氣機導引身體實踐的工作坊。下文為該論文的一部份。值此歲末年終、新春報喜之時,謹以此文向全體同學恭賀新年,並砥礪將來。



身體的集體智慧


常有人問:我主張擺脫招式,讓肢體自由,何以氣機導引還有十八套功法173個招式?

其一,氣機導引是中國身體資料庫,務求詳盡完整,而中國歷代肢體文化豐富多樣,故資料量十分龐大。詳細說明請參看「肢體符號」章,此處不再贅述。

其二,人體有600多條肌肉、206塊大小骨頭、365的大小關節、384個穴位、12條正經脈,人體之複雜,細胞運作之繁忙精確,遠遠超過人間世界任何組織的運作。

而且,身體的功夫包含幾個不同的面向:一是受力型的動作,包括舉重、跑步、打球,甚至武術和拳術;一是體位變化的停頓動作,包括瑜珈的拉筋術和道家的站樁;其次是連續性的動作,例如太極拳;還有就是功能性開發的動作,以及關節逐節相推的身體傳鏈性動作。此外,身體活動可提供的鍛鍊也很多,例如有人想專練肌肉、骨骼的耐力,有人要開發經脈、穴位,或者練氣、靜坐、冥想。不同的需求,有不同的運動方式,不可能一、兩個動作就可以涵蓋一切功能。

佛有32相,就是有32種情境的變化;就像易經有64卦,象徵宇宙人生有64種情境「原型」。在每一種情境中都能保持覺知,才能在起心動念處將所有躁動不安的念頭轉化。人間一切苦難,都由念頭所生所造;念頭如火,稍不慎就會引火自焚;唯有完整經歷世間種種情境,才能滅盡心中之火。所以佛的32相、易經的64卦,就是模擬人間各種可能的心理空間,讓你一一操演、學習應對。

我們不能用同一種面貌面對所有情境,同樣的,我們也不能用同一種肢體角度面對不同的身體情境,因此氣機導引18套功法是中國身體資料庫,包含人體可能的所有運動面向,以備眾生之所需。對一個想要深切瞭解肢體活動之全貌的導引師或身心靈探求者,將18套功法反覆修習揣摩,是絕對必要的;對於僅僅想藉此進行肢體治療的病患,則只要依循導引師的肢體處方,定時定量練習即可。

肢體的學習最困難,聽得懂、看明白了,還得用身體確實執行出來。因為透過眼睛看見,投射到大腦,其中並沒有神經傳導跟身體產生連結,所以只是知識,不是智慧。然而,明白仍是重要的關鍵,未學拳,先明理,才不會悶著頭盲修瞎練,以備將來不斷超越。明白之後,最要緊的是實踐,此外還要能廣。所謂「集體智慧」,就是三個臭皮匠,勝過一個諸葛亮,讓身體完整經歷十八套功法,熟悉各種肢體符號,用各種方法滲透到身體裡面,讓神經網路進行連結,就能讓身體產生集體智慧。所以不需要消化動作,只要經歷各種動作就可以了。

學習會遇到很多干擾,會有千百個理由將自己的「不能」合理化。我常想無所不用其極的讓更多人明白養成身體功夫的種種好處,唯有真正明白,才會持續不殆地實踐;唯有持續行動,才有可能由漸悟而頓悟。否則,你的行動只是盲動,沒有真正瞭解,就會困在招式裡面,無法跟動作產生深層的交往;進不去,練不出味道,嘗不到身體完全鬆開、身體成為無障礙空間的感覺。要知道身體鬆不能只鬆一個地方,要全然的配合,然後還要進入身體更細微的地方。

能學成身體的功夫,學習世間一切技能都沒問題。故而練功練拳的態度要非常嚴謹、非常決斷,要就發憤學到精通,否則乾脆根本就不要涉入,以免自誤誤人。而練功務必要以練出身體的功能為目的,光練動作,練不到真功夫。我的教學是想要找到真正想練功、想要走上自覺之道的人;我不要軟弱的綿羊,我要有想法、對身體之道充滿興趣和感性的人,如此,才有可能產生足以撼動社會的能量。

人生不需要有目的,不需要實現什麼,只要好好練功,透過各種動作,清清楚楚動到身體每一塊地方,把自己的身體完全搞清楚。所以,除了認真學習,還要從動作當中感覺自己,這才能進入自己,跟身體合而為一。因此,每一個動作的學習都是為了練到身體需要的角度,並且變成慣性,然後徹底改變身形。至於要練多久才可以改變身形?得由自己決定。

身體越來越鬆,對身體就會越來越清楚;倘若身體沒鬆開,肩胛骨、頸部太僵硬,你就感覺不到它;對自己的身體清清楚楚,看經脈也是一目瞭然。在動作中保持覺知,才能學會化掉自己的焦點。就跟推手一樣,彷彿跟空氣推手,聆聽對方的推力,那就是自己的焦點。那是非常細膩的功夫。身體全然鬆開,才能進入空相,氣的運行也是自然而然的;到時會自然開始敝谷,吃得很少。身體鬆開,人會很快樂,不會想東想西,想法就會清楚而單一,那就無所罣礙了。

人一定要跟自己有緣,才能跟別人有緣。很多人跟自己是無緣的,他們住在自己的身體裡面,卻跟自己的身體沒有緣份,只是把身體當旅社、當工具,跟自己的身體感情不深,生命的整體結構就不完整。跟自己無緣,怎麼可能跟別人有緣?

用不到的知識很快就會忘記,比如說你知道胸線皮質、髓質的功能,這些知識都是身體內部本然存在的真實,大腦不必記憶它,因為沒有用。但身體實踐的記憶會永遠停留在身體裡面,因為大腦神經元已經產生連結。人的智慧跟神經元的連結程度有關。動作的學習能促進神經元的連結。彎腰、舉手這些動作都要靠神經元的連結,記憶不用。動作要動用無數的神經元網路連結,一旦學會那個動作,就永遠不會忘記。神經元的連結越多,智慧越高。

我會設計不同的課程節奏,強力平衡你的內分泌系統。因此你要仔細體會不同動作的差別是什麼?當承受壓力,讓身體強制平衡時,跟你自己做動作做得很自在、很輕鬆的時候,以及兩人互動、必須時時感受對方時,都有什麼差別?你都要對此有所覺知。如果你無法觀察其中的不同,你來上課就跟在學校上課一樣,上數學課跟國文課沒有差別。你要帶著你的身體覺知去經歷,去連結無形的感受;身體是有形的,用不同的方法去連結無形的地方。你要能區隔其間的差異所在。

身體需要經歷,經歷本身就可以學到東西。所以不要記憶招式、消化招式,只要經歷,就去經歷!只要老老實實讓身體不斷的放鬆、旋轉,重點是放鬆的轉,不然會越轉越緊。倘若方法不對,就無法享受放鬆,也無法越轉越深。不斷的練習放鬆、旋轉到深層,鬆無止境、深也無止境。

總之,少講話,多實踐。不同的動作會影響不同的內分泌,以致於影響一切;這些動作套上互動,就更能觀察自己的起心動念,同時也會因為你的動作而主導對方的內分泌。我們的動作會影響對方的內分泌,那就是氣場。所以要在互動當中看到自己的起心動念,同時要看到你給對方的影響。好好體會這兩層,越鬆越能感受到,越僵硬就越容易被困住,因為所有的肌肉都轉成戰鬥意識,無法感覺;只有放鬆的時候感覺最靈敏,戰鬥的時候會封鎖所有的感覺系統。

在執行十八套功法的肢體語言時,就可以放掉大腦的知識語言。知識語言是為了發表自己,好讓別人瞭解。革命家開創一個國家,他們通常都是不讀書的武將,馬上得天下,不能馬上治天下,所以需要讀書人出來治理天下,用一套道理讓百姓信守臣服。我們解釋一套功法需要很多知識來說服別人,但是進入身體學習、在操練動作時,並不需要這些知識。所以說「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為了把導引術的內涵說清楚,必須用知識解構自己,讓大家明白。但是,實踐的人不需要知識,學習知識是為了他人。表現自己是為了讓人家看到自己,一個真正的學習者不需要讓人看見。

什麼是理性?理性就是知道要作對的事,不管有沒有人知道,都去做。辨是非而做是非,那就是理性。做每一件事都不是感情用事,也不是忍耐。

人靠眼耳鼻舌身意的反應和投射跟環境互動,這就是氣功的外氣。我們在做動作的時候,音樂、燈光,眼睛看到的動作示範,加上大腦記憶動作的作法,這些都屬外氣,無法內化成DNA的記憶。你的身體從前只能做到某一個角度,現在可以轉到更深的角度,這個改善自身條件的演進過程,就會產生神經連結,記憶在DNA裡面,DNA的演進就發生了。從此你的身體功能就增加了一種。這就是內息、內氣。因此,只有動作可以成為內氣。所以,在六種覺知之外,要增加一個「動覺」,動覺是直接刺激內分泌的,直接進入DNA,促成DNA的演進,透過DNA遺傳給你的孩子,或者,開啟DNA,讓潛能發揮出來。

動作可以不斷開啟身體本有的功能。DNA的改變是整個家族、整個系統的改變,過去的伏犧氏、神農氏,都是一整個族群。DNA的轉變就是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身體要學的東西太多,一言難盡,先等待身體產生質變,動作會跟過去完全不一樣,你會很靈敏,然後要學藏鋒,藏到跟平常人一模一樣,不要讓別人知道。這很重要!這才是真正的內涵,才是真正的大器!

我可以五分鐘教會你丹田呼吸,但是我不會輕易教,為什麼?我至少要等你學十年以上,才考慮是不是教你?這得看你的決心、毅力,還有根性。如果不是真的能韜光養晦,沉不住氣,二十分鐘把你教會了,小人口耳之間半吋,你馬上傳出去,最終將成為禍害。(摘自《東醫養生秘笈──氣機導引引體篇》之〈螳螂捕蟬〉)




東醫氣機導引第35期電子報

2009年12月30日 星期三

第34期 / 氣機導引的四種覺性



氣機導引的四種覺性



練身體會開發智慧,就像一個老農夫日日在土地上耕作,也可以發現宇宙自然的真理一樣。身體是小宇宙,每天體會自己的身體,就可以觀人觀氣、乃至於對整體社會的脈動瞭如指掌。我們生活在自然、社會的脈動中,無時不刻都受到大環境的影響,身體會反應這些變化之機,如果對自己的身體缺乏靈敏的覺知,你就無法從身體接收這些訊息,然後掌握時機,作對的事情。

雖然我花了很多時間談身體的操作方法與功能作用,但氣機導引的身體訓練主要是練四種覺性:第一是覺察,第二是專注,第三是靜心,第四是禪定

先覺察自我、覺察一切,覺察在每一個動作當中的自我反應。例如某一個動作角度會引起疼痛,那麼這疼痛是從何而來?又會到哪裡去?在動作中養成覺察的功夫,應用在生活中,當生氣、憤怒、悲傷的時候,就可以對自己的情緒保持旁觀,並覺察它的生滅變化。

覺察久了,對自己的起心動念就會了了分明,然後就是專注。專注是守住一個中心點,心無旁騖,但與時偕行,專注在每一個變動當中的感覺;因此在動作當中,你可以感受自己,就可以感受對方,也可以在與人互動時,用身體的本能直覺創造對方的感受。例如在與旁人互動時,先感覺自己,然後你需要別人對你的感覺有所回應,你就會創造對方的感覺,以便於你的全然察覺。

這是修練覺知的重要方法。從覺察到專注,在每一個事件當下覺知你的感覺,然後進入第三個覺知──靜心。當你在覺察、創造反應、專注時,可能會因為過度專注而忽略其他細節,所以需要靜心,停止心的波動,不對任何變動作出反應,否則可能會越專注、卡得越緊。靜心之後,才能進入下一步的禪定。

氣機導引的任何一個動作都具備訓練四大覺性的方法,所有的課程,也都是以培養四大覺性為目標。

因此,肢體動作是訓練覺察、專注、靜心與禪定的工具;練功不是為了學習動作,也不是為了練到每個關節都打開,最重要的是悟道。悟道之後,就不必透過法師或牧師理解上帝或佛陀的真理,而要靠自己直接跟上帝、佛陀的真理接觸。

練功就要直接接觸真理,開啟悟性,不再追求任何一種形式的寄託;有寄託,就會產生依賴。我常跟學生說,練了氣機導引就不必參加念佛會、不必透過法師和牧師接觸真理,因為你已經擁有悟道的工具和法門,是一個走在覺知之路的實踐者。我並不是否定法師、牧師的價值,對於許多還沒找到法門的人來說,他們的工作當然是非常重要的。

你去拜師父,不如去瞭解父母、祖父母的生命史,瞭解他們曾遭遇的挫折和挑戰。你今生擁有肉體的使命,就是把祖先留給你的基因進行演化改造。你活在有SARS、有金融風暴、有手機、電腦的時代,你的使命就是讓DNA的遺傳經歷這個時代而進行基因的改造與演化。能做好這些事,你就功德無量了,絕對不要把自己輕易交給一位師父。在練功場上,就是要在逼近生死線時,給你一個看見自己的機會。






東醫氣機導引第34期電子報

2009年12月15日 星期二

第33期 / 東醫養生秘笈 —— 氣機導引內臟篇 感動登場

張良維老師十年教學報告

東醫養生秘笈——氣機導引內臟篇
感動登場


這套書是從張良維老師十年教學現場的200多萬字錄音筆記整理出來。
——數不盡的寒暑晨昏,
一群人用蹲馬步烙下生命的印痕,
    用兩手旋繞出生命的軌跡。
汗水灑在地板上,乾了又濕;
塑膠地墊被踩成泛白色,
最真實的力量,在我們身上默默滋長。

這套書是氣機導引全體學員用自己的身體實踐共同參與的成果,
一切成果,但願迴向於十方大眾。


攀足長筋是肝臟保健功法

以輕柔、放鬆的動作,讓全身筋骨放鬆延伸,
並透過不同角度的腹部壓縮,按摩肝臟,
促進靜脈血液回流,以血養肝、養筋;
同時,運用大量手指、腳趾的操作,刺激末梢神經。
動作配合呼吸,身體越鬆,呼吸越深,心越安靜,
看世間一切,便天寬地闊,無所不能包容。

故本功法的歌訣為:
攀足長筋透身鬆,包容而無怒。


左右開弓是心臟保健功法

全套功法是以動靜相兼八比二的動作,
透過活動胸鎖、肩胛關節,整合心律、疏通心氣,
達到練氣推血,引心火下降的功效。
配合大量的弓步、馬步,刺激大腿、增加心臟能量,
從身體練出「放下」的真功夫、真本事,
化掉胸中塊壘、也化掉一切情執迷障。

故本功法歌訣為:
左右開弓強心肺,感恩而無恨


引體旋天是脾胃保健功法

動作內化,強調意識作用,透過呼吸調整自律神經;
在黃庭區域,以順逆時針方向調整氣場。
氣根在腳,用樁步引氣。
先在勞宮、湧泉各形成一個氣場,
導引氣沉湧泉,活出張力,找到內部的著力點。

故本功法歌訣為:
引體旋天理脾胃,謙卑而無怨


旋轉乾坤是肺臟保健功法

以大量的手三陰三陽經脈旋轉,
兼顧肺臟與經脈循環的練養,
啟動各層級的呼吸與免疫機制,
從經脈的開發,啟動體呼吸,達到更大的納氧量。
從老老實實的身體實踐,
在自家心地開發一切具足的安身立命之處。

故本功法歌訣為:
旋轉乾坤禦外邪知足而無惱


托掌旋腰是腎臟保健功法

以肚臍、命門之間的下丹田區域為主要運作中心,
用不同的身體角度形成內氣壓縮,
體會三關三田的升降關係,以及勞宮、湧泉的作用;
一方面固養先天元氣,一方面利用腎主腰腿的特性,
從下行氣的鍛鍊,促成氣上百會的周天循環。
讓粗重的肉體覺知轉為內氣的覺知,開啟生命的靈覺力。

故本功法歌訣為:
托掌旋腰固肝腎誠實而無煩


手滾天輪是煉丹功法

丹田是人體第六臟,涵蓋上中下丹田,
包括心包經和大腦,是無形的臟腑,
分秒作用於其他有形的臟腑。
以「息臥崑泉」體會人體陰陽兩氣的分別;
以「手推陰陽」練習推動內氣;
以「仰轉止息」體驗氣的上下循環;
以「旋轉丹氣」練習氣在身體兩個支點之間旋轉;
藉「蹲跳會陰」開發丹田、會陰、湧泉的連動關係,
藉「擺手煉丹」讓勞宮與丹田作氣場的連線;
再以「撥雲見日」強化勞宮與丹田的內外軸關係,為通運任督奠基;
再由「木猴歡呼」訓練丹田的壓縮與共振,進入體呼吸準備階段;
再以「手滾天輪」提升氣機感應能力,體察天、地、人的能量互動。

故本功法歌訣為:
手滾天輪養丹田,謹言而養氣

以上六本書是氣機導引十八套功法
《引體篇》、《內臟篇》、《導氣篇》
的第一部

未竟的工作將持續向前
敬請期待。



套書不二價:3800元
購書及洽詢專線:(02)2311-1166  羅先生
台北市漢口街一段3號9樓  中華氣機導引文化研究會
郵政劃撥19836535
戶名: 中華氣機導引文化研究會




東醫氣機導引第33期電子報

2009年11月15日 星期日

第32期 / 十年磨一劍,百年傳火苗


編按:

在各方期盼之下,《東醫氣機導引養生秘笈——氣機導引內臟篇》,終於結束全部編務,在溫暖的三月天付梓出版了。這套書是從張良維老師十年教學現場的200多萬字錄音筆記當中編纂而成,也是張老師將中國肢體資料彙整為「氣機導引十八套功法」當中的第一部,包括《攀足長筋肝臟功法》、《左右開弓心臟功法》、《引體旋天脾胃功法》、《旋轉乾坤肺臟功法》、《托掌旋腰腎臟功法》及《手滾天輪煉丹功法》一共六本書。

從最早開始推廣太極導引,到編創「氣機導引十八式功法」、再提出「東醫」的主張,張老師所致力的,皆是如何將中國身體修煉傳統累積的智慧,整合為新時代的身體教育資料庫,並建立一套系統完整的教學脈絡。因此,十年教學累積的教學現場紀錄,同時也如實反應了練功的身體改變歷程,以及依身體條件而設教的階段與進度。然而這也僅僅是一個長遠目標下的一個階段性任務,未來的路還很長,能用自己的身體改變歷程參與這項百年工程,則是我們對生命的選擇。

這套書刻意避開商業出版的邀約,選擇費用較高的自費出版,是把書當作教學傳承的媒介,亦即,買書的人不能只是讀書,必須是身體力行的實踐者;對實修力學的練功者而言,書中許多練功指引,包含歷代各門各派的不傳之秘,踏破鐵鞋無覓處,有緣有心人,得之自有福。

新書發表會將於3月20日星期六下午2:00-5:00假台北市民生社區活動中心4樓集會堂舉行。預約購書及相關資訊,請電洽02-2311-1166羅先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十年磨一劍,百年傳火苗

◎    張良維


2001年,我將構思多年的中國肢體資料庫具體編定為《氣機導引十八套功法》並展開教學後,我又開始籌畫另一個目標——建構一套包含運動、飲食、起居、情緒管理、接近大自然五項專業健康管理的醫學系統,名之為「東醫」。因為我思考到,特別是今天這個環境因子越趨複雜的時代,一套完整的身心靈整復工程,除了運動之外,還需要有更完整的配套元素。

從最早以「太極導引」向社會推介中國傳統肢體文化,再到提出「氣機導引」與「東醫」的主張,十年之間我跨越三次重要的成長蛻變,這是推廣工作的重大挑戰,連許多學員都覺得疑惑;只是我的得失不在推廣,也不在眼前的成敗,我的心裡有一張遙遠的藍圖。

我從小就對武學充滿興趣,為一切肢體活動所著迷。在習武練拳、煉丹靜坐的過程中,又遭逢各種外物的干擾與試煉;隨著不同階段的進境,經歷不同層次的身心剝落,也得到難以言說的充實之感和內在的平靜。壯年之後,涉世漸深,我又闖入丹道的練功秘境,從《易經》、《老》、《莊》開始涉獵有關身心性命之學的歷代經典,包括《黃帝內經》、《參同契》、《抱朴子》、《黃庭經》、《周天論》,乃至如《雲笈七籤》等《道藏》較晚期的著作。我發現丹道之學深奧博雜,許多辭旨隱諱之處,若無明師指點,往往不得其門而入;而古代的修煉環境迥異於今日,例如過去練功者多為豪門巨室,今日知識普及,人人都有機會練功,但一般學人很難不事生產而離群索居、專事修煉。因此,如何淬取古代身心性命之學的要旨,為現代人重新開啟修學練功的康莊大道,便成為我朝思暮想的志業。因此,除了一邊藉自我修煉,用功讀「身體這本大書」,並與經典對參,我同時也必須隨時將體證所得還原、分析其階段性的歷程;加上我從中學就開始教拳,累積不少教學經驗,所以我逐漸領悟到,肢體教學必須以肢體開發為手段,舉凡拳架、招式、動作,都是肢體條件成熟後水到渠成之功。例如太極拳祖師爺張三丰講「若有不得機得勢者,必於腰腿求之。」「腰腿」其實指的就是腰腿之間的「胯」。因此,與其不斷在拳架套路之間要求學習者做到鬆胯的動作,不如專門針對鬆腰開胯的訓練,設計一套「肢體符號」,同時又可兼顧養生保健之需。像胯這樣需要專門訓練的身體部位還有很多,一旦身體成為「一舉動周身俱能輕靈」的「太極體」,隨手拈來都是功夫,人人都可以隨機反應、自創拳架套路,不必拘泥於固定的招式。就像書法家以數十年功夫磨成一支好筆,點畫勾勒之間自有靈動活潑的神韻,武術家經過嚴格訓練與長時間等待而熟成的身體成就,就是一種身體藝術。只是書法家必須藉筆墨為工具,武術家的舉手投足、言笑動靜就是筆墨;而這種藝術又跟舞蹈美學不同。武術美學的目的不為表演,而是生活;因為它必須內化為一種生命的神髓,成為武術家的風骨和人品。

此外,身體的開發訓練必須是全方位的,包括眼、耳、鼻、舌、身、意、觸,缺一不可。但歷來古德傳授之法中,對「觸覺」的訓練鮮少提及,而觸覺又是人身最難修煉的一門功課;許多苦修經年的求道之士常毀於此,因此佛教經典《楞嚴經》就從佛陀最親近的弟子阿難遭摩登伽女幻術「攝入婬席,婬躬撫摩,將毀戒體」說起。觸覺的鍛鍊必須以大腦識神的虛靜、空靈為依據,這當然不是一步可及的功夫,必須從奠基時期就埋下種子,以長期醞養,等待瓜熟蒂落。故長期的學程設計,因時、因勢、因才施教的教學引導,都必須成竹在胸。

再者,過去練功習武、修道煉丹之士,必然也兼具療傷治病的能力。所以我自幼拜師習藝以來,就跟不同的師父同時學習刮痧、拔罐、整骨、開竅等各種治療手法,以及藥草的採集與炮製。總結我過去的學習與治療經驗,傳統手療法不離肌、骨、脈、竅四個介面。肌是肌肉,骨是關節、骨骼,脈是經脈、穴位,竅則包含眼、耳、鼻、舌,及肚臍、水道、谷道、乳峰等部位。身體不平衡要從肌肉調整;骨骼錯位、脊椎不正,要從關節、骨骼調整;氣血阻滯要疏通經脈;內臟病變與內分泌失調,則要通其竅,才能引動氣機。

古代導引術作為肢體治療的主要工具,除了引體、導氣的肢體運動,還包括各種手療法的按蹻術。而要精通按蹻,必須先精通導引術;所以透過肢體動作對肌、骨、脈、竅有全然的理解,應用於治療時,才能循其根,通其變,應於手,得於心。因此,氣機導引的功法就涵蓋了這四個面向,把治療學的技術訓練隱藏在功法鍛鍊之中;所以練功一定要鬆其肌肉、正其骨。通其經脈,開其竅。先讓自己得到整體的健康,傳授功法、為人治療時,就可以一目了然、舉一反三。

經過上述種種思考,在教學體系與教學方法的重整之後,規格化、標準化的教學,似乎不是不可能完成的目標了。除此之外,我更在身體教學之外,逐年開辦分子生物學、解剖學、人體工學、中醫、易經、老莊、禪修等課程,並指定為學員必修,期能為新時代的氣功人才養成,規劃更完整的修學藍圖。多年心願加上長期的準備,我也剛好得其機緣,在各方協助、成全之下,有一群秉性醇厚的學員願意長期參與學習,用自己的身體實踐,參與我的身體教育傳承計畫。因此,經過教學十年,學生從數萬人中汰選出兩百多名,我也漸漸停止對外推廣,嚴格篩選新進學員。因為能參與創造時代的永遠是少數人,而且這是一條向內探尋的道路,越往內走世界越寬闊,但道途越見崎嶇,非有大堅固願力者不能至。而在迷惶不安的時代裡,空虛、柔弱的人們紛紛走向身外的世界;只是「其出彌遠,其知彌少」,人們一定會回轉過來,未來的科學研究也將逐步證實中國養身功法的真相,所以我選擇在三百年後的世界等著;而現在,我只要留下一、兩百人的身體實驗紀錄,跟一點點火苗就足夠了。這是我個人的想法。

導引術的鑽研與傳承是我一生志趣之所向。我的學習歷程是從童年起就未曾間斷的拜師學藝與自學讀書而來;我對身體的領悟,也完全得之於閉門苦練和學習中的不斷蛻變。因此,我並無神通,對發功治病、隔空移物等虛玄的氣功領域也不曾觸及,我只明白氣有陰陽虛實,生命萬象各皆以有形、無形兩面呈顯其本質;而無形的力量往往是有形作用的動力來源,所以練功必須對無形的能量存在有所覺察。不過,這層領悟也只是面對自己的「練己」之學,在氣功的應用上,必須更貼近人體真相,為社會大眾提供樸實、具體的養生指南。然而,當今之世,氣功早已淪為虛玄誇大、華而不實的媚俗之學,很多氣功教學者或追隨者即使聲稱自己已然練到出神入化,但不是腰馬無力,就是面如雞皮,全無精飽氣足、神光炯炯的模樣;而歷史上練靜、練動各派源流之爭至今也仍未平息,如汗牛充棟的氣功論著則多半含糊其詞、隱諱其意、密其要旨,沒有具體方法,只有一大堆徒亂人意的現象描述名詞,對於輔助學習幾無助益。我遂不辭淺陋,妄圖以個人之力,在海島之隅,汲取各家各派之長,統合主流與非主流之專論,希望能拋磚引玉,使當代有一能納百川而成江海,涵蓋養身、運動、藝術、文化等各個應用層面的氣功論著。唯志大而才疏,這是我個人的侷限,仍有極大的進步空間等待我繼續前進。只因時勢所至、因緣既成,我遂在半百之年將半生以來對身體的一點領悟,陸續提出來就教於各方賢達,以作日後不斷修正改進的依據。我已將夢想付諸行動,至於成敗功過如何,就不是我所算計的了。





東醫氣機導引第32期電子報

2009年10月15日 星期四

第31期 / 五蘊山中若有光




五蘊山中若有光

 
《黃帝內經‧靈蘭秘典論》說:「肺者,相傅之官,治節出焉。」在人體小宇宙,心肺為君臣,君臣合作無間,乃能治理人身。心若象徵一個組織的精神靈魂,肺就要把組織的目標政策確實執行出來。而在政策執行的過程中,必須斟酌損益、調和出入進退,才能在變動不居的狀態中保持動態的平衡。肺主氣,朝百脈,具有調節全身氣血、通調水道、固衛禦邪的功能;《明道易經》對〈節卦〉的描述正是如此的:「水澤節也。界限不過之義。水本潤下,兌金阻之;兌金本悅,坎水陷之。兩下不過,故曰節也。節者,和也。」

《黃帝內經》除了用「治節」兩字生動的描述肺的功能特性,在五臟情志的對應關係上,則認為肺是「魄」的居處,故云:「肺者,氣之本,魄之處也。」氣之本與「魄」的關係,表現在一個人的行事作為,會展現出什麼樣的生命情調?歷來也沒說清楚。不過想想,我們誇一個人「有氣魄」,可見「氣」跟「魄」必然是正相關的;而「氣魄」,絕不是好勇善鬥的匹夫之勇,所以孟子尚勇,他理想中的大勇,就是透過「自反而縮」的內在修省,而做出「雖千萬人吾往矣」的選擇;而這種「善養浩然之氣」的功夫,表現為一種人格品行,就是「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

把「大丈夫」的氣魄,跟肺的功能特色串在一起看,就很具有啟發意義了。這種人格特質,說得更淺白一點,就是--通過「存天理、去人欲」的內在節制之後,我的內在自有一片天地,不管外面的世界怎樣天翻地覆,我還是依循著既定的方向前進。所以有人問黃檗禪師:「黃巢軍來,和尚向什麼處迴避?」黃檗答道:「五蘊山中。」

「五蘊山中」,就是「人人有座靈山塔」的「自家天地」;這也就是中國生命哲學貫穿儒、釋、道思想的核心要義。不論是儒家從「攝威儀」、「導血氣」入手修習「窮理盡性以至於命」的功夫,佛家的「止觀法門」,或道家的「凝神守虛」,都以身體為基本的修行工具。因為人生一切恐懼、執念,都從身體來,唯有深入地瞭解身體、對身體的氣化有所體證,才能洞察有形現象界之短暫虛有,歸根復命,走到人與天地相通之處,而從根源處鬆開執念,化解人類文明與生命處境的危機。但這反身向內、通往靈山聖境的道路,言語文字說不盡,聰明機巧到不了,只有老老實實、步步為營,親身走一趟,誰也說不準會在哪個生命的轉彎處豁然開朗、洞然明白,轉身進入一個無有恐懼、遠離顛倒夢想的世界。到時但見山不是山,畢竟山還是山;煩惱人間就是天堂樂土,便是多愁多病身,也是相好光明的莊嚴身。

所以,從中國身體文化入手,的確可以開展一種新的文明。即如從1940年代出土的基督教古代經典死海卷軸也指出,人類的轉化關鍵是:「首先人子必須在自己的身體中尋求和平;因為他的身體猶如山中的一潭水,他在澄明清澈時能夠映照太陽。當其中充滿泥沙而混沌不明時,就無法映照任何東西。」而「旋轉乾坤」系列功法透過外息與內息的調節,治身調氣,由外而內、由內而外,提升個體與群體的身、心、靈免疫功能,正是引領當今人類社會走出困局的最佳範例。





東醫氣機導引第31期電子報

2009年9月15日 星期二

第30期 / 手腳的根部在肩胯


手腳的根部在肩胯


 



「攀足鬆身」是從踝關節開始調整身體的角度,同時訓練身體的整體協調能力。不論單手或雙手攀足,都是藉由將腳抱進來再放鬆延伸出去,訓練脊椎開闔、壓縮的能力。許多初學者腳無法打直,那是因為肩胛、腰背無法放鬆,身體的協調度不夠。練習一段時間後,這個動作著重的就不是腳能否打直的問題了。因為肝經循行於腳上,腳一放鬆就可疏通肝經,腳縮抱進來就會壓縮肝臟與腹部。身體更放鬆時,吸氣吐氣都會深及腎臟。

內臟與四肢鍛鍊的功法都要有身體根、幹、梢的思維,最終都要開發身體的根部,才能動到內部經脈,而從四肢百骸與內臟的鍛鍊,漸漸提升至氣功的鍛鍊。因此,腰胯與肩胛的放鬆拓開,具有關鍵的意義。腰胯會影響丹田的開闔,肩胛會影響膻中的開闔;因為腰胯主宰命門下行氣,肩胛主宰夾脊上行氣。肩、胯不鬆,身體境界就無法往上躍升。因此,「攀足鬆身」在壓縮肝臟、促進靜脈血液回流的過程中,也包含開發肩胛與胯的深意。



 
東醫氣機導引第30期電子報

2009年8月15日 星期六

第29期 / 不要以人類的方式思考



不要以人類的方式思考



莫拉克颱風攪局,溫馨的八八節變成悲傷的「八八劫」,漫天惡水從天而降,山河變色,家園破碎,連續幾天打開電視,都是令人怵目驚心的畫面。然而其中最引人深思的是,在科技發達的今日,許多第一線的救難工作,仍不得不使用最原始的救難工具。例如用簡單的繩索、流籠渡河,甚至僅能以人龍接力的方式,徒手固定繩索,好在空曠的河岸架設強渡急流的憑據。

也許救難隊伍並不是缺乏最先進的工具,而是,人類引以為傲的科技文明,在天災巨變之下,往往顯得一無是處,因此,人要活命,就只能赤手空拳、拿出最原始的力量!這也正是大自然最精巧的設計!

人類文明已經逐漸遠離大自然,所以也早就忘記大自然的運作法則。在大自然的律則裡,無善亦無惡,只要萬物之間的動態平衡狀態有一點點改變,就可以瞬間摧毀人類苦心經營的一切有形建設。就像這一次,我們驚駭地看著金帥飯店應聲倒下,而且不到半小時就被急流斷成兩截;我們也看到整個村莊被夷為平地,連一點痕跡都不留下。如果沒有人類的介入,這些地區也許不要幾年時間,又是一片草木蕃盛、生機蓬勃的景象。這使我們不禁想起《沒有我們的世界》一書作者提出的忠告:「大自然要從人類手裡收回一切,所需的時間可能遠比我們想的要短得多。」

這次的天災也引起國際的關注,主要因為這明顯是全球暖化引起的自然災害。全球暖化導致磁場與氣場的改變,聖嬰現象與反聖嬰現象將對人類社會造成越來越多措手不及的創傷,這是我們不容輕忽的事實。像過去為水患所苦的大多是低窪地區,這次卻發生在山區。「山上有水」,正是《易經‧蹇卦》的象。而在這種「寸步難行」的〈蹇卦〉格局中,《易經》指出的一條生路是:「見險而能止,知矣哉!」「蹇利西南,往得中也;不利東北,其道窮也。」亦即在這種「山上有水」、「寸步難行」的形勢之下,必須採取「利西南,不利東北」的作法。因為「西南」地勢平緩,象徵與自然和諧共處;「東北」地勢險峻,象徵人類不惜涉險,與大自然抗爭。

太古以來人類所有的文明成就終究未能躲過大自然的侵蝕,這一次的文明,能不能躍升為以「大自然的意識」,而非以「人類的意識」為指導原則,最終獲得與大自然和諧共存的永續發展機會?這就要看我們在經過這麼多教訓之後,是否能藉著痛定思痛、「君子以反身脩德」的大智慧,不論政府、民間,都能建立共識,摒除「人定勝天」的思維,放棄短暫利益,順應自然、尊重自然,以謀生生不息的生機。就像一向都要填海跟大自然爭地的荷蘭,現在也學會退讓,把土地還給大海;這次災後重建,正需要這樣的智慧。(原文刊載於非凡e週刊)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東醫氣機導引屏東會館  救災如練功

88水災重創南台灣,東醫氣機導引屏東會館的同學們在第一時間成立「東醫-氣機導引88災後重建屏東聯絡站」,一方面組織義工,擴大服務災民;一方面匯集救災物資,以協助漫長的重建工作。災後幾天,同學們除了要繼續日常的工作,還要兼顧自家的災後清理與災民協助。目前為止他們總共完成下列工作:

一、佳暮村徹村,請求援助受災村民涼被與伙食,屏東會館共募得95件涼被,並為村民備熱湯飯,送愛心到災區;
二、澎湖縣澎祖企業楊芳蓁總經理捐贈高級物資近90萬元,委託屏東會館協助分配分發到災區;
三、志工16人協同進入林邊災區,協助發放物資;
四、佳冬鄉災區派遣國軍弟兄協助整理家園,屏東會館為感謝國軍弟兄辛勞,特別為他們準備熱食晚餐。

村子毀了,人還要活下去;山崩了,人們對天地自然的敬愛卻越來越穩固!所謂「迅雷烈風,必變」。君子聞雷,必恐懼修省,所以敬畏天威也。屏東地區同學本著東醫氣機導引「尊重大自然」、「親近大自然」的練功要旨,一方面幫助災民以敬謹之心面對災變,同時,也將救災當作練功的機會,人溺己溺,救災時無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練功場上,才能練出「勿聽之以耳而聽之以心,勿聽之以心而聽之以氣」的無心之感。

屏東同學的典範,值得大家學習!





東醫氣機導引第29期電子報

2009年7月28日 星期二

第28期 / 元氣論



元氣論



營氣、衛氣、宗氣、元氣

人體功能中唯有呼吸可同時由自主作用與人為意識控制。這裡面就隱含著上帝無限的美意。

人在娘胎時由肚臍攝取營養,出生後改用鼻呼吸、口攝食。鼻吸天之清氣,口食大地出產的各種食物。所以「氣」是「气」加「米」。經過消化器處理的營養精微最後要送到肺部跟氧氣結合,這就是「宗氣」;再經心臟、血管傳輸全身,提供身體之需。行於脈管內的是「營氣」,帶有較多的營養,是身體的後勤補給大隊;行於脈管外的是「衛氣」,可護衛機體免受外邪侵害。

宗氣、營氣、衛氣都屬後天之氣,先天之氣就是父母生身之時與生俱有的「元氣」。元者,善之長也,因為有生生不息的原始創造力,隨時保持與時俱進、繼往開來的靈活度,故可以德配天地、參天地之化育。而人的元氣跟萬物的元氣是一樣的,都來自宇宙創生的原始動能,分子生物學的研究也已證實人類跟生物界其他物種的染色體排列程式只有些微差異,所以莊子說:「萬物與我並生,天地與我為一」並非狂妄之語,而是謙卑地把人類跟其他生物放在同一個位階上。


元氣主生殖力、創造力、胸襟、膽識

先天元氣藏於腎,腎主骨、又主志,所以《黃帝內經》總結說:「腎者,作強之官也,伎巧出焉。」舉凡生殖力、創造力、胸襟、膽識,都跟腎有關。所以元氣就是生命力,表現在一個人面對困難的時候,如何以窮則變、變則通的靈活彈性,迎向挑戰。牟宗三先生認為最傷元氣的三種狀態是:使氣、溺情、露才揚己。不論發怒使氣、縱溺於情執,或是刻意表現才華,都是生命喪失主體性、找不到安全感,只好向外界索求,但往往緣木求魚,徒勞無功。道家主張恬退知止,儒家主張定、靜、安、慮、得,也就是「佛在靈山莫遠求」。守住自家心上一點靈明覺性,就可以守住元氣;元氣足則元神安,心有所主則志氣高、骨氣強,就不會被世俗的風吹得東倒西歪。

不過,這些道理說起來真是大氣不喘、一滴汗也不用流,要老老實實實踐出來,除了需要方法,還要篤行千里的韌性與毅力。氣機導引不說空道理,十八套功法就是回補元氣的方法。透過動作、呼吸、意識的層層剝落,在築基有成之後,運用鼻呼吸與海底收提產生的壓縮原理,加上意識作用,將內氣燒練為「炁」,就可以回補元氣。研究腦神經的科學家發現,放鬆、入靜的身體活動,可以活化視丘與大腦皮質之間的迴路,有強化核心意識,抑制高等意識的作用,讓人產生與天地萬物合而為一的感覺。所以專門研究人類意識的諾貝爾獎得主艾德曼說:「神秘主義者訓練自己像狗一樣思考。」沒有相同體驗的科學家把這個結論當笑話,有實證經驗的人就會明白這句話說得多麼真切。因為練功就是以有練無,剝之又剝,漸漸泯除身為高等智慧生物的聰明遮蔽,像狗一樣思考,像一棵樹、一座山、一陣風一樣地思考,才能回到父母未生之時的本來面目,不僅減少元氣的消耗,還能回補元氣,成為「真人」。


不要被假性道德綁住

這套回補元氣的機制跟呼吸訓練有密切的關係。鼻呼吸與吸氣收提都是由運動神經控制,等到由意識操作呼吸與收提的壓縮作用,自主神經就開始接手了。此時細胞由無氧呼吸轉為會產生更多能量的有氧呼吸,透過結丹,將能量壓縮成元氣,就可以固養六大腺體。因為壓縮會產生內熱,跟太陽的內壓縮一樣,這就是所謂的「燒練丹田」。許多激烈的運動會造成肌肉燃燒,對元氣的回補非但毫無益處,而且耗損甚鉅,因此運動場上罕見年過四十的運動家。古代智者早已作出明確的選擇,煉丹養氣,虛靜無為,才是長生久視之道;現代人用各種聰明方法追求青春永駐,卻僅僅得之於皮毛而已。

理解練氣的深層意義,用之於生活,就應當知道活著最重要的是保持心的虛靜,心不亂,才能保留元氣。元氣的消耗從精氣神的虧損開始。這個社會充斥著無用、無效的事。我們常被假性道德綁住,做很多對自己殘忍的事。我看到Discovery頻道播出大猩猩的生活紀錄片,年老的猩猩知道自己快死了,牠會離開族群躲到山裡去。我們同種的動物都還保留這樣的生命尊嚴,人類豈能不如禽獸?所以,癌末的父親要靠自己活下去,他必須為自己的生命奮戰,你不必為了延遲他的生命往返奔波;你的祖先、你的父親也一定不希望你如此,倘若你違逆他們的期望,做你自以為是的事情,那才是最大的自私!被莫名的責任感和想法綁住,這就是「溺情」。你以為子女離你而去,你從此就無依無靠嗎?你一個人獨享天地,自由自在,生如是、死亦如是,人生自由才完整,天地都是你的,有什麼好恐慌?你的處境不管多惡劣,它就是你的優勢,要學會善用它。每一個人完成自己的方式不一樣,就像每一個人天生的元氣都不同。所以每一個人的生命過程都是獨一無二的,明天要發生什麼,就讓它發生吧!





東醫氣機導引第28期電子報

2009年6月20日 星期六

第27期 / 為這個時代留下火苗




為這個時代留下火苗



 
身體修行就是煉丹術

氣機導引八大原理的螺旋、延伸、開闔、絞轉是練有形的身體;靜心、旋轉、壓縮、共振是練無形的氣。靜心是上丹田意識的功夫。旋轉就是周天運轉、也就是氣跟經脈的循環;人體有陰有陽,經脈是以左右、上下、前後的對稱分陰分陽,經脈的陰陽對稱循環就是旋轉。

人的元氣秉受先天而來,當我們面對嚴峻的生命考驗時,就需要提領元氣。所以元氣充足的人抗壓性較強。壽命的長短取決於擁有多少先天元氣,這叫做「氣數」。現代醫學讓許多生存力較差人繼續存活,雖然使人類的平均壽命延長,卻無法補充人的元氣。中國人發明可以延長壽命、補足元氣的氣功和丹道學,其中的秘訣就是靜心、旋轉、壓縮、共振。只有在靜心的狀態下,將來自後天氣的胸中大氣跟脾胃攝入的五穀精微之氣,在下腹腔形成跟黑洞原理一樣的內爆式壓縮,最後變成體積極小、密度極高的內聚性能量,那就是結丹。

煉鋼的原理也是如此,經過反覆膨脹、壓縮,才能淬煉無堅不摧的金剛。所以《金剛經》講的就是「氣」;《心經》講「入定」;《楞嚴經》講「意識」。我之所以能看到這個,因為我持續修煉,雖然我的功力仍有不足,但洞見的方向基本上是一樣的。

從蘇格拉底、亞理士多德開啟西方世界理性思維的科技文明,因為沒有真正有力量的修行人足以形成反差,人類遂選擇走向科技文明。修行人是超越哲學的,就像尼采是哲學家,但不是修行人;佛陀是修行人,也是哲學家。哲學家可以抽離生活作純粹理性的思考活動,修行人卻必須透過自己的身體,不斷地在生活中經歷、感受。哲學家必須具備相當的天賦,但每一個人都可以透過修行領悟真理,而身體就是最佳的修煉工具。只要走上修行之路,人就不會物化;越多反物化的人,世界太平就有希望了。

經典是修行的產物,只要開始修行,就可以逐漸明白所有的經典義理。氣機導引的身體修行系統跟佛陀、老子有很多相通之處,因此用身體經驗來讀佛陀、老子經典,會比直接探求文字義理得到更深的體會。身體的修行就是一種煉丹術,一般體力消耗的運動稍稍過度就會虧損元氣,煉丹術則是透過不斷的內氣壓縮,形成結丹。先天元氣一般是用一分,少一分,煉丹術的元氣回補機制,讓先天元氣只有三分的人,用一分、回補一分,永遠保持三分的水準;這就是後天補先天,用後天修為彌補先天不足的遺傳缺陷。


修練的六階段、四大綱

練動作的時候很難安靜,等到入定時,生命現象越來越少,能量在身體裡面運轉,就可以結丹。所以氣機導引要練的是內息系統,透過螺旋、延伸、開闔、絞轉開發前三田、後三關、中三橋,再加上靜心、旋轉、壓縮、共振練氣結丹。因此千萬不要只想著動作要怎樣、呼吸要怎樣,動作、呼吸只是結丹的原料。一般運動無法促成結丹,只能增加身體的強度與功能性;不能回補元氣,只會透支元氣,更無法延長壽命、增長智慧。

氣機導引就是要學會這一套回補元氣的內循環,結丹之後,配合靜坐修煉,才會顯現其功能。我再三提醒大家要先培養靜坐的慣性,以後真正有大用的是靜坐,而不是功法動作。練功的基礎成熟,就不需要練功,只要守住元氣就好。現在的每一個動作都是將來靜坐要滅掉的現象,一步一步登階而趨,按部就班、循序漸進。

古人把煉丹術分成六個階段,第一階段就是動作,配合飲食、起居、情緒管理、親近大自然,找到大自然的原始能量、給細胞安全感,這都是為了調整身體內部的能量,古人叫做「調藥」。「調藥」以後身體開始產生津液的回補了,這叫做「產藥」,然後把津液採進來,歸到肚臍,還回丹田、湧泉,再把它運行出去,這叫做「採藥」;「採藥」以後不要動,封住、熬練,像燉雞湯一樣悶燉著,讓它濃縮,結成丹藥;熬到最後要止火、止息,讓它產生丹球,產生元氣。所以這套從外丹學說慢慢轉進為內丹學的過程,分成調、產、採、封、練、止六個階段,再細分成四個大綱,就是「百日築基」「十月養胎」、「三年乳哺」、「九年面壁」。四大階段的具體作法,就是「練精化氣」、「練氣化神」、「練神還虛」。

最後的功夫是止息、止火,「火」就是意識,「息」就是「自心」。風路、火路、水路三路(又稱三元)皆停,就是寂滅大定。精凝聚為血屬水濕,氣凝聚為炁屬風路,心氣凝聚為神屬火路。所以練血就要動,動而血強;練氣就要控制呼吸、讓肺臟的工作不要太猛烈;練神就要管理心氣,停止念頭。最後元精、元氣、元神,三元都停止,就可見道家最高境界的「三元合一」,亦即精氣神合而為一的反虛之路。所謂「止於一」、「定於一」。這就是「逆」的功夫。道家強調逆的概念,逆行周天、逆奪天地造化。因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分陰分陽以後生生不息。練功要把萬物歸為三、歸為二、再返回一,就是道體。古人就是把這套修行轉換為哲學,如果沒有實際修煉的功夫,只能用頭腦理解,這種理解就不會產生力量。


從為學走向為道之路

這些道理老子都講到了,將來我講老子的時候會講得更多。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這是學習系統,就像細胞不斷分裂,人生有各種追求,要滿足各種慾望等等。修道就要不斷地損,所以「為學日益、為道日損」。兩者一陰一陽,都對。為學是邊走邊撿、為道就要邊走邊丟。我們每天都在不知不覺中丟棄自己的生命,進而丟下父母、長輩、子女、朋友……,最後連自己也丟掉。然而卻丟棄不了那啃蝕心靈、燃燒生命的原始衝動。其實只要停止一切,大自然就會產生一股力量幫你平衡。

你們現在作動作已經不是「為學」,而要走上「為道」之路。萬物皆備以後,就要一個一個丟掉,回到本體。靜坐最後要止火,這樣才會長智慧、有成就。智慧就是找最輕鬆的方式活著,找最簡單的方式處理事情。智慧就是不被制約的想法;衝破一切制約,到達自由的境界。

自由的境界就是沒有是非,什麼都對。所以道行高的人不會評斷是非,若還在世俗中,就會有所評斷。我也還在世俗中,因為我還有想法和作法,我認為我對人家不對,我才要做,否則我把你們直接帶到對的人那裡就行了。這就是山頭。等我把十八套功法教給你們,我就看什麼都對了,所以你們更要下工夫。


學導引就是學「敢做」

時報吳林林女士曾說過:「台灣沒有大師!」這是一句真話。台灣的大師都是裝模作樣,大師是一種具體的能量,是自在的,可以這樣、可以那樣;也可以變得很沒水準。他不需要道德,你用任何一種標準都丈量不到他。

當你處在某一種層次,就會有那個層次的是非標準。像我常批評這個、那個,我批評他們不代表他們沒有意義;假如沒有他們的存在,就不需要我的存在,因為有異議,才要把我認為對的想法做出來。這個層次是用肉體實踐道體的學習階段,也就是道生一、一生二、三生萬物,道體追求的階段性目標;在這個階段會面臨生離死別等各種苦難,伴隨著身心靈的各種慾望,等到這個階段完成了,你自己會往上昇華。

我們學導引就是每天都在學習「敢做」,把一個想法確實做出來。敢做,就可以不斷丟掉包袱。將來你們還要學很多!我常常都在想怎樣讓你們成為佛陀!我自己雖然不是佛陀,但我知道怎樣讓你們成為佛陀,我們這裡將來是生產佛陀的工廠!


為這個時代留下火苗

這個社會很多人都以為我在做什麼他們一目了然,他們用世俗價值的眼光來看我,所以我的教學不想讓很多人知道,我要做的不是推廣。台灣的思想現在這麼亂,你可以推廣給幾個人?我們不急於在這個時代收成,這個時代長不出接棒人!只要有火苗就好了!你們也未必可以成為火苗,但不用擔心這套學說會滅亡,這套學說的思想立論和方法會在課程當中誕生,這是在實驗室寫出來的結果,我們有一套基本假設,將古人的精神資料放在實驗室裡讓你們不斷實踐,實踐的時間越久、能量越強。你們只不過是一代思想的實驗工具,在這當中可能有一、兩個會成為真正的產物。只要立論完整,我們留下的資料足供後人探索,我的工作就完成了。

我很清楚我在這個時空扮演什麼角色。我也不是有多少能力、有多少資產的人,我赤手空拳一個人,能完成這樣使命,我已經很滿足。




東醫氣機導引第27期電子報

2009年5月20日 星期三

第26期 / 修掉根性,否則轉化它




修掉根性,否則轉化它



練功最終都要面對自己的根性。根性是什麼?也很難說清楚,而且每個人的表現都不一樣。

每個人都有根性,根性不是不好,但如果沒辦法將自己的根性轉到積極、正面的角度,就會成為練功的一大阻礙,而且,會傷到自己。所以,要能找到剛好可以將根性轉化的方向。如果你是小心眼、嫉妒心很強的人,就要找一個需要嫉妒心很強的目標,設法完成它。

像我的根性就是好鬥,不肯屈居第二;我也是嫉惡如仇、除惡務盡的人。結果每天都要緊繃著全身肌肉去硬拼,這對身體的耗費很大,怎麼可能健康長壽?所以我把這種根性轉到功法的研發,氣機導引十八套功法跟投入沉香的研究,就是轉化的結果。

有一種人,雖然很用功、也很想學好,但最終卻卡在自己的根性上,無法突破,因為他的骨子裡沒有真正相信,他的心裡另有一套邏輯,而且他會用自己的邏輯審度他所聽到的一切。水能載舟亦能覆舟,要學會善用你的根性。把聰明放在生意場上也許能締造成功的事業,但是放在練功場上就有可能阻礙進步,聰明反被聰明誤。身體成就不需要聰明,因為身體的功夫沒有一樣是學來的,都是磨出來,靠自己苦練、體悟,一步一步成長。能學會的都是技巧。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老師可以教下棋,但世界第一的功夫要靠自己慢慢磨。

所以武俠小說裡的功夫最高的人都有憨厚、樸實的特質,而且輪廓分明,沒有一大堆曲曲折折的心機。要修練根性,就要拿刀砍自己,連砍三刀,這才是為道日損。若能透過練功改掉根性,那就是高人。不然根性會惹來很多禍害,最後是自己把自己幹掉。





東醫氣機導引第26期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