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2月12日 星期五

東醫氣機導引第180期電子報 / 離開中樞神經

 離開中樞神經


◎編輯部




如幻似真的這個世界,每天上演著光怪陸離的戲碼。身在其中,我們要怎麼定義、評價,然後選取一個適當的位置安身立命呢?張老師最近在課程中建議大家「離開你的中樞神經」,因為中樞神經傳遞的訊息,都是從無始以來過往生命經驗中提取的反應模式,是生命為了自我防衛不得不創建的機制,但它同時也限制了我們走出窠臼,開展新的反應模式,好關閉人心,打開天心,從更高的維度重新看見。


為了重新看見,我們借用沉香,從無法被定義的香打開鼻根的自性;在動作中不想,停止運動神經對身體下指令,讓真意引領,好看見身體及一切的空相。


重新看見,就是為了不定義、不評價,隨波逐流,但真心實意,在人間世事的浪潮中做個弄潮兒。


2020確然是多事之秋,可預見的2021也肯定不輕鬆。但最壞的時代也是最好的時代,人間劇場高潮迭起,看戲也順便看自己。如果還穩坐在自己的中樞神經裡,就還是從「我」的小螢幕看世界,喜怒憂思悲恐驚加賭爛,自己折騰自己。離開中樞神經,那個視野就不一樣了,3D5G全方位立體大螢幕,一樣的喜怒憂思悲恐驚加賭爛,入戲出戲,全看自己想怎麼玩。


想要自由穿梭宇宙時空逍遙遊,那就離開你的中樞神經吧!解鎖的鑰匙,就藏在本期電子報的文章裡!



                                                   -   -   -   -   -   -   -   -   -   -   -   -   -   -   -   -   -   -   -   -   -   




在若有若無中尋天機


◎文稿彙整/識香課整理小組





電子品香爐方便外出攜帶,買香時也可用來鑑定香加溫後的味道。但真正認識香,要用打火機燒,直接聞煙尾,另外還要用電爐加溫,才可判定這塊香用炭火煎香的味道。爐是用火的熱度包裹著香,爐香是火與溫度兩者加在一起,打火機加電爐,就等於爐香,品香最終還得回到爐裡面來。煎香有儀軌性,可滌除玄覽,也較能靜心,現代人心神太外放,要靠儀軌來養。香爐才是文化,用電爐失之輕浮草率,很難體會香中顛沛流離的歷程,就像悠閒躺在夏威夷海灘,是不可能悟道的。人體各種感覺是相通的,聞香的嗅覺跟用炭爐煎香的感覺(動覺)可以配合,而用電爐的感覺就差多了。出香過程不同,嗅覺聞起來就不一樣。所謂好事多磨,好的感覺需要工夫磨出來。


人一生做任何事,都在探索極限。知道極限,就能守在七八分,不傷自己。我們要控制感覺,就不要餵養自己的欲望。別把感覺推到極致,否則永遠不會滿足。如果鼻子變得靈敏,香只要兩分即可,八分用感覺。聞香到最後是身體在聞,而不是鼻子的嗅覺。否則為追求更濃烈的香味,你會不斷調高溫度,放更多香材。嗜欲深天機就淺,天機在若有若無中,淡才能定,濃烈會震盪不安。沉香的香味有謙卑性,不奪人之境,不像咖啡或肖楠的香味霸道,會壓過其他氣味。


念念不忘,必有回應。有了信才能把念導正,所有起心動念都要從正向開始,否則永遠在亡羊補牢。煎香焚香是耐性養成的好方法,敬香學心叫心香。謙卑默頌爐香讚,一次又一次,靜下來養空無淡定的自我,逐漸累積你的信,閱讀看不見的暗能量。如此不斷打開更多大腦與基因資料庫,維度提高,從精神意識而非肉體去修練。


不同的沉香承載著不同的天地造化,可分類為木、火、土、金、水五行,對應於身體的肝、心、脾、肺、腎以及怒、恨、怨、惱、煩的情緒。感受沉香所引發的內心感受及震盪,譬如聞了讓筋放鬆的與肝有關,屬木等等,依此來找到自己最有感覺的香,用以重新定義自己設定造化。


行為心理學中有一種說法,新習慣或新理念的形成及鞏固,需要重複21次。因此重新造化自己的具體的做法,是選定你有感覺的沉香,將你想改掉的自己寫出來,例如小氣、不知感恩等等,想著自己就是那樣的人;之後以爐來品你選定的沉香,聞香時要用整個身體、氣及神魂完全抱住、融入,你就等於香。聞完後寫出我不是這樣的人,我是拿得起放得下、懂得感恩的人,簡單清楚寫下想要成為的自己。這樣連聞21次,聞香一次寫一次,重新註解自己。以後只要點那個香,那個你想要成為的我就出來了,你就成為那個人。人的一切都是大腦運作而來,大腦綜合區記憶的執著,會影響後續的行為反應,你自己很難搞定。只有透過這種練習,不斷把這樣的感覺透過身體訊息傳鏈,最後你就變成這樣的人。


在家中進行這樣的設定,最好是在自己書房內,因為客廳還有其他家人的習性在其中。沉香的氣味分子會吸附在環境週遭,以後回家一打開房間的門,就不再空蕩蕩的,會有一股芬芳迎接你,這就是家的味道。你在那裡會很舒適,能找回感恩的你、高維度的你,是一個真正讓你可以充電的地方。



                                                   -   -   -   -   -   -   -   -   -   -   -   -   -   -   -   -   -   -   -   -   -   



走馬塵囂香更幽


◎陳新珞





吳自牧《夢梁錄》記載:「燒香點茶,掛畫插花,四般閒事,不宜累家」,說明「品香」是宋人「生活四藝」不可缺少的一環。李白〈楊叛兒〉詩云:「博山爐中沉香火。雙煙一氣凌紫霞。」則是敘述博山爐薰香時,香煙繚繞的迷人意境。


去年12月中開始,文魚走馬的二樓,便不時被縈迴的裊裊輕煙、不同層次的香韻,款款繚繞。

 


「請問這香氣是什麼?」


「聞起來好療癒,心情好放鬆呀…」


常有1樓的客人,被沿著洗石子老階梯飄下的淡淡清香,舒心入脾,忍不住想多了解這香氣的由來。


 

「文魚走馬」人文創意品牌團隊執行長林文魚,因緣際會與「氣機導引」主講香道師鄧美玲因相識而合作,連結品香課與老屋脈絡,開展出「時令品香」分享會。「文魚走馬」一、二樓為咖啡廳,三樓則是設計團隊工作室,在這棟曾得過2016年老屋新生空間設計銀獎,並以「台灣工業風」設計為概念的老建物中,提供一處鬧中取靜的修悟場域。林文魚並親自參與「時令品香」的整個流程規劃,以品牌的角度導入視覺與服務企劃,在辭舊迎新之際,與品香課的學員、香道師們,一同沁入瓊脂天香之境。


每回課前一日,便會看見香道師們提前來現場準備,典雅的器具、或秀逸、或奔放的佈置,在花、香、煙、爐、茶中,築構出視覺、嗅覺、味覺、觸覺皆和諧的心香淨慧。課程時而專注嚴謹,時而笑聲不斷。氣機導引鄧美玲主講師,深入淺出地傳承香道,引領同學們品香、識香、悟香。再由四位香道師,透過品香的技巧、禮儀,親授學員們實操的應用。


文魚走馬則以時令「大雪」、「冬至」、「小寒」、「臘月」為主軸,配合節氣與節慶,精心設計課後茶點。例如冬至時,以現煮的湯圓,配上此城區大稻埕老店的花生粉,不僅嗅覺得到滿足,也能從味蕾,喚醒對幸福的記憶。


香道,是一縷靜謐純淨的文化氤氳,早已滲入生活當中,不僅是讚揚香的美妙,更是以香醒悟人性的善美,即是以「香」契「道」。


圓環街區附近,漸漸被住商大樓取代,文魚走馬將秉持創意與熱情,在這棟已走過85年歲月的建築中,銜接過去,將你我的故事延續,依舊在這排老街屋之中曖曖內含光。


期待不久後,「氣機導引」香道師們的沉香潤澤香氣,再拂文魚走馬,在老屋內,我們再次以「香」會友。




/



就煎一爐香吧!  


◎實習生






咖啡跟品香根本是衝突!有多少人聽聞過品香?誰會來參加品香分享會?藏起所有質疑的念頭,跟著小組前進吧!


文魚走馬咖啡廳是圓環邊的一棟老屋,業者盡可能保留下原貌,裡面的擺設布置以老件、廢物利用為主,看起來真和品香搭不上任何關聯。


文宣印出來了,好有味!行家出手,令人驚豔。會場的佈置是否合宜有度?需要調整些什麼嗎?看法、想法、……一閃即逝。安在該環境中,靜在彼氛圍裡,設好了香席,靜待來賓光臨。主講者開場,順著前行,自然地操作、應答,化解了我的怯場;沒有驚慌,初次見面的來賓倒像是朋友。沉香在老建築中散發出能量、氣場,屋外的車水馬龍干擾不了屋內品香的氣氛;放鬆、感受著,就是美好。


香席已散,煎香卻成了癮,只要煎上一爐香,就有種淡淡的歡喜、隱隱的幸福感。怎麼說、怎麼描述都到不了位,不說了!收起紙筆,拿出香爐、香材,煎爐香吧!




/


回歸探究自己  


◎劉如璧






臘月初二「冬季時令品香」之四,在台北圓環邊,近百年古蹟「文魚走馬咖啡」的二樓空間,四午品香小組成員,用銅爐篆香,圓滿完成一期四會,香師與香客們,浸潤在非木非煙,40年老普洱品茗中依依不捨道別,期待再相會。


當我推開大門,頓感腳步輕盈,像完成終身大事般的卸下,一路嘴角上揚,腳步輕盈走向雙連捷運站廣場餐廳,因為當晚有餐敍。


本活動的成因,緣自教練對學生的愛與支持,大膽挑戰在霸氣咖啡香氣中舉辦品香會,並且不顧張老師的擔憂,堅持薦用小組全部的5位成員,「失敗我一人承擔,成功是大家的榮耀。」言猶在耳,這等的勇氣和信任,我們怎麼能夠不日以繼夜的操練呢!


經過這次的震撼教育,在與人互動中,回歸探究自己,原來我也有不平凡的一面,感恩沉香的指引。




/



靈性的期盼  


◎何秋玲






走過繁華塵囂的寧夏夜市裡,進入文魚走馬文創咖啡館,她是一棟古老的建築,隱藏著純樸年代的擺設裝潢,彷彿走入百年前時空氛圍中,內心一股思古幽情悠然升起。


週四午品香小組在各種機緣牽引下展開香道的演示分享,接引愛香的朋友。經過一個半月四次的分享,團隊一次又一次的檢視改進,要把沉香之美讓香客可以回味,進而認識沉香、知道沉香、愛上沉香。每次我們共同討論定調主題並製作教學幻燈片,讓香客對沉香有初步的認識;體驗了三回合不同產區的沉香後,第四回合示範篆香,讓香客親自操作陽篆,整場的互動交流更為活絡。


每次品香後的茶點時間,品飲四十年陳年普洱,及文魚走馬特製小點、農家當季柿餅,第四回更增加了馬來棋皮茶,汶萊沉香茶,海南沉香茶,沉浸在熱絡溫馨的環境,內心充實安定,這才是生活人文的饗宴,沒有奢華排場,但充滿豐厚情感的交流,滿滿的心靈悸動,說是分享,其實最大的收穫是自己。


煎香演示的外在技術不可少,無極的精神雖不重外形,可也是要按部就班,技術純熟熟練了,甚麼樣的環境都能定下來,自己定下了,周遭也會跟著定,初上場才知道自己會緊張也有壓力,當時是故做鎮定掩飾,因為還要往下走啊,抬頭看了看這古老建築蘊藏著時空的韻味,香客的包容及善良,也就安住下來,這互動真美妙。


事後檢視自己,還要勤於練習培養跟香互動的情感,把練功了了分明的精神帶進去。幸好沉香知我,給力的幽幽飄香,而香客的體會大不相同,有感受沉香展現前中後段豐富的層次變化的,有受到沉香牽引直竄共振到全身的,她一定是好幾世修道者,讓我欽羨不已。也安排香客們到別席互相交流品香,回饋分享每席煎香的香氣不同,從中知道自己的弱項,組員們的特點及長項,繼續學習改進,安定中進步。


想我應該是祖宗庇祐前世燒好香,在晚年職場退休遇到東醫氣機導引,懵懵懂懂跟著上課練功,在這體驗到不同面向的學習,雖是一心嚮往靈性的修持,但是無從著手,從來沒好好看看自己,在物質層面猛打轉,很容易被外界俗事帶著跑,沒主見又膽小又執著求舒適….,總之自我很難搞定。


在東醫家族裡有不同面向務實的生活學習,維度還沒提升也不知道是做甚麼,繼續跟著跑跟著做,無極是要不斷把信念反覆深入全身每個細胞,期望有一天在香道中回歸到靈性意識之海的家。



/



一切都在應變中  


◎陳宛琳






趕鴨子上架的品香分享會令人焦慮。為了不要緊張失誤,練香練到要起痟,每晚都拼命燒炭,燒掉一盒又一盒還是沒有升天,燒到我的爐還崩潰自爆。


平常練香,炭架紙包的,工具架紙摺的,香爐破了差沒紙糊一個;若將登上大堂,可就只有名牌能紙做了。多謝熱心的東醫家人們如流星雨般亮麗了我的夜空,借爐、借灰、借香瓶、借衣服、……天冷了還借圍巾,還每項都佳麗三千供挑配,讓練香再也不成問題,因為發現原來自己連衣服都不會穿,有夠絕望。


身為香席貴賓可沒多輕鬆——出門前如常上了香妝,味道洗不掉真是抱歉、這香這麼珍貴一定要小心翼翼捧著好好珍惜,但我剛手抖了一下,銀葉就這樣滑了怎麼辦?噢!好香啊!大吸一口真幸福啊!啊!香材被我吹飛了都跑到灰裡了、……「沒關係,小事!我處理一下就好了。」


為了上場快要把香當飯吃當覺睡,練香練到飽,心想熟能生巧,本來以為巧了就一切都在控制中,後來才驚覺,原來是一切都在應變中;熟了,就什麼都沒關係了。


難以道盡,滿滿感謝。




                                                   -   -   -   -   -   -   -   -   -   -   -   -   -   -   -   -   -   -   -   -   -   




以動作之「有」成就自己


◎文稿彙整/楊清雲






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


「轂」為束轂,是車輪中心的圓形木,「輻」是車輪中的輻條(參右圖),「有車之用」的「車」為乘載之義。因為轂的結構是中空的,可以安插輪軸,讓車輪能夠轉動,車子才有乘載之功能。


                              

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


「埏埴以為器」指揉合泥土,製作陶器。「有器之用」的「器」是裝載之意。陶器因有空無的空間,才能作為裝載的用途。


 

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


「戶牖」指門窗,「有室之用」的「室」是指居住空間。房子需開鑿門窗,才得以出入,因房子內部有空間才能有居住的作用。


 

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有」是指輻和轂、陶器、房室,「無」指的是轂、陶器、房室「空」的部位。之所以能形成「有」的利用,是因為裡面的「無」,也就是「空」的部分,叫做「空」用。例如杯子的外形實體為「有」,是無法裝東西的,能夠被利用,是因為中間「無」的這個空體可以使用(體用),「有」才有被利用的價值。因此,「利」是「無」造成的,不是「有」產生的,因為「無」才存在「有」的用。


 

練功時的運用


這篇的主要精髓,在於闡明空間的重要性,亦即空間的運用,來自於「有」跟「無」同時存在,所有「有」的用,都是來自「無」的存在,因此要守住空間,一切從空間找。若將「三十輻,共一轂」視為人體中的關節肌肉所形成的樞紐帶,這樞紐帶就是空間所在,在此空間中修鍊,自然就可到達四肢百骸,成就所有的「有」。


練功做動作時,練的不是招式,而是要透過練招式改變自己,若只是練招式的改變,但本身卻沒改變,這是本末倒置;那麼本篇如何運用在練功中呢?動作是「有」,要練出「無」,成就「無」本身,就要消除一切的「有」,包括僵硬及所有存在身體、內心或大腦的執著,都要一一剔除,在其中觀察自己與眾生的關係,並且改變自己而成長。放諸於動作,就要觀察動作中與自己的關係,而非將他人與動作的關係,對比放入動作與自己的關係中,如此才能透過動作成就自己。




                                                   -   -   -   -   -   -   -   -   -   -   -   -   -   -   -   -   -   -   -   -   -   




通往無極之路


◎文稿彙整/鄭雅靜







練功的邏輯


人生沒有永遠的春天,無極不存在極端的對錯,面對一切風浪要能放大格局思考,在風險中看自己。世上一切事情會隨緣且依自己所在意的價值而出現,價值觀出現在自己的認知,如果受到碰撞,波及內心就會產生陰陽的對立。所以,學功夫不同於一般的認知,是學自己生與死之間的關係。


學無極內息導引得在大格局中,從自己的感覺散發功法動作的味道,因為人生最後留下的只有自己。練功的重點是感覺,要在每個細節處有所交代,每個當下感覺都不盡相同,所以需要不斷地檢視自己和動作的關係,要學「藏」,要藏起那個有價值的自己。如,動作存在的真實性為何?過程中的感覺是如何?價值觀受到衝擊的你現在何處?看見自己放掉價值觀的感覺又將如何?甚麼是動作內化?甚麼是自在的自己?如此一而再、再而三,在日常生活中檢驗自己和動作的關係,看見自己。


通往無極概念的練功邏輯,除了要剖析自己外,還得第一練謙卑,第二練不貪,第三練服從,第四要練能受人之辱。


人要謙卑,才能接受。一稍有貪念,功夫無法專精。怕吃苦,就無法紮穩馬步。馬步紮不穩,湧泉無法扎根,練不成內勁。武術家的服從是高尚的品性,沒有堅持的功夫邏輯,因為最有效的攻擊不需要花俏的招式,往往僅此一招。此外,武術家還有一個特質,要練能受人之辱,有肚量接受一切的否定、刺傷、冷言冷語、傷尊嚴及批評指責等。如果太在意自以為是的尊嚴,反而會因為顧慮太多而出不了手。



想是指令,意是波動


無極不是刻意做出無極的感覺或樣子,而是學會離開腦與脊髓組成的中樞神經的指令動作。練功要把動作做對,但更得持續從中突破,顛覆自己。如果大腦還在想動作的樣子或外形,都將只是自己的「想在」罷了,因為只要一出現「我認為」,就錯了。


人的感覺會產生「意」,如油然升起的美麗或愉悅的感覺。「想」是從腦神經系統中提取資料,如飢渴是感覺,在腦中連結到食品、食物就是「想」。譬如,眼睛看見景物,視神經的啟動傳遞訊息到大腦綜合區以辨識影像,定義視覺效果,進入感覺神經區,到聽覺與視覺性語言中樞的韋尼克區賦予釋義,再到語言訊息產生的布洛卡區,之後傳輸到主要運動區。


當腦不想,也不指令運動神經時,氣功態下的覺受會啟動一種意識,用此意識推動神經指令無法企及的氣,人會在動作中經歷一次又一次心無罣礙的忘我狀態,進入深度的對話,自我的覺察,靜下來忘了自己。


人體有60兆個細胞,每個細胞的細胞膜上都有數不清的分子觸角,每個細胞都有意識,當細胞需要表現某基因的任務時,DNA會準備訊息錄製到RNA,由其轉譯到蛋白質以進行身體所需,來面對環境的變化。當它不想時,會聆聽環境的訊息,對環境的刺激做出應對並推進蠕動,細胞核內DNA透過啟動細胞內的機制而做出回應。如果全身60兆個細胞DNA的一致性會同到腦,意識會產生的共鳴與呼應。


在心感覺驛動不安時,透過無極概念的動作邏輯,完全不想而通過筋膜行動,將自己鎖在當下,由「意」發出波動,波動會遍及身體每一個細胞,如肌肉細胞、骨骼細胞、內臟細胞DNA,形成連番的波動與溝通。在動作中讓身體慢慢跟著體內環境產生變化,細胞的觸角不斷的傳遞波動,經由筋膜內細胞而傳遞訊息到肌肉細胞以產生作用,感覺自己的感覺,身體作用會開始改變,內分泌的變化穩定,躁動不安漸漸褪去。

 


情、意、氣、行


人體腦細胞有記憶和想的作用,每個細胞都有「意」的存在。肌肉與骨骼是透過運動神經的傳遞,「想」而指令運作。而意是波動,細胞傳遞出來的氣是波包。原始的看見就是用波去動波包。因為無極動作中存在很多對等的張力,其間的自然力猶如浪潮滾滾相續,還復而來。筋膜內細胞的傳遞速度約比神經系統快上六倍,如果還用腦的想法,就無法觸及無極的概念。不想,才會有氣的存在。


練功時,動作必須了了分明,讓感覺慢慢凝聚至一定的程度而成為情感。情感不存在喜怒憂思悲恐懼,悲傷、憤怒等負面情緒則會消耗身體的能量,尤以嫉妒的耗用為大。人要想不耗能,需要淡定,淡定是一種孤寂狀態。情感大的人通常很淡定,生活穿插的意外如同鹽落大海,馬上就消融了。而情感少的人,心量通常也小,難以承受生活中的無常意外,容易進退失據。無極的概念是情、意、氣、行,用情感推動意,以意導氣,讓氣運動身體,動作不用想便能開展。所以,練功是看見自己,藏起想法,找到自己的樣子,將之藏成為自己的新樣子,是謂無極。



                                                   -   -   -   -   -   -   -   -   -   -   -   -   -   -   -   -   -   -   -   -   -   




暗香盈袖----談源氏物語的香


◎王亞玲 


2019年春天,我去紐約大都會博物館時,正好欣賞了《源氏物語:日本經典說明特展》。《源氏物語》號稱世界最古老的長篇寫實小說,作者紫式部(也是平安時代的貴族),描述的是平安時代皇族光源氏華麗而戲劇化的一生,人世無常,愛情無奈,生命的歡悅與傷愁。這部古典的小說宛如中國的《紅樓夢》,描繪著平安時代貴族社會的繁文縟節、浪漫而華美的情調。平安時代因崇唐風極盛,文學生活藝術莫不以模仿唐朝風範為榮。《源氏物語》以散文體書寫,中間織入和歌(日本古典詩歌)形式,紫式部深諳漢學,因此和歌裡也充滿著中國詩文的影響,如她最喜愛的白居易《長恨歌》。




這部小說充滿著香氣,其實要打開六根全然感受。年輕時讀此小說,只用眼和心,著重故事情節、人物起伏,自從修習香道之後,再次重新閱讀小說,嗅覺啟動了大腦的記憶,對焦沉香、合香、花香的抒情狀物情境,整篇小說簡直芬芳四溢,香氣逼人。紐約《源氏物語展》呈現源氏物語一世紀的影響力,裡面包括有紫式部的手稿,真言宗的佛像、金碧輝煌的浮世繪屏風、幕府時代貴族的轎子、絲綢的服飾,漆器文物、書法、繪畫,還有最重要的精神生活儀式香道具。香道後來與茶道、花道,都成為日本的雅道,近乎藝術的儀式。


日本香道的發展,其實跟佛教東傳有關。早在二、三千年前,西方的《聖經》和佛教的《華嚴經》就有合香,不管是製成香膏,還是香丸。但香料和香方的傳入日本,確實是佛教文化的影響。唐僧鑑真和尚是日本香人最受推崇的先驅。盛唐時代,日本派遣使節吸取中國文化,包括佛教文化,佛門高徒鑑真,26歲便在揚州大雲寺講授戒律。當時僧人四萬餘人,抄經三萬多卷,建寺八十餘所。日本佛教戒律不興,綱紀不正,因此特別禮聘鑑真東渡日本,他五次東渡失敗,歷經暴風、失明之苦,終於在11年後第六次成功踏上日本。日本《香書》(一色梨鄉著):「唐僧鑑真和尚,為佛教弘法來朝,彼以種種之香藥和佛典一起舶載而來,並以彼等之香藥調和成發出香氣的薰物之法傳入我國。」


鑑真精通醫藥,沉香既是香料也是藥引,盛唐中國香方的傳入,日本貴族武家爭相創製妙方。中國唐中宗時代朝廷的王公大臣,「各攜名香,比試優劣」,定期舉辦「鬥香」活動。唐代對沉香的大膽想像與應用,各式造型的香爐香籠,也同樣影響著日本。日本平安時代,因崇尚唐風,鬥香風氣也相當盛行。




《源氏物語》第三十二帖〈梅枝〉裡,對貴族的香道生活描寫得淋漓盡致,源氏女兒明石姬君成年禮,源氏親自調香,從二条院取來收藏的唐土名香,並將新舊香料送到各位夫人處請求調製薰物。夫人們各依修養旨趣調香而有互異,女兒內定太子妃,未來可能是皇后,源氏親自調明仁天皇秘傳處方,紫夫人特調八條式部卿宮的秘方,兩人鬥香互別苗頭,連婢僕都不讓靠近。沉香盒裡放著兩個琉璃香壼,各置二丸大型香料。再從各位夫人處收取託製的薰香,趁著多雨潮濕的傍晚開始試香。「黑方」含蓄有深味;「侍從」濃豔有致;「梅花」饒富精緻而時麾,韻味新鮮;「荷葉」溫潤自成一格,耐人尋味;仿宇多天皇秘方特製「百步之方」別出心裁,香豔罕聞。以至於裁判對每一種薰香都表示欣賞,「真是多情的評判者啊!」


鬥香之後詠和歌,依舊終宵香盈袖,香馥馥兮人醺醺。平安時代的薰物,到了鎌倉時代,寂蓮法師編集《薰集類抄》裡,上卷就是諸家的合香法,下卷是薰物的配方、香料的說明和意見。日本的薰物相關文獻,還是以沉香做為主味,再加上各種香藥(如白檀、丁香、甲香、麝香、甘松…等),鐵臼搗碎、過篩,再以蜜、甘葛、梅肉練在一起,揉成丸藥狀收之。薰物後來被分六大主題,梅花、荷葉、落葉、菊花、黑方、侍從,再從這些主題融入個人創意。日本《香書》裡的注解,梅花就是春天,梅花的香氣;荷葉就是夏天,荷花之香;落葉是秋天,如蘆葦的花衣搖曳;菊花是冬天,露珠上的香;黑方則通四季,淡然不辛,戀慕之香;侍從如秋風肅颯,追憶哀愁。




說《源氏物語》是一部香噴噴的小說,實不為過。之前的鬥香、調香,另外還有薰香,薰香對於貴族實乃日常,不論是佛前獻香,還是空間、衣服的薰香,還是玩香的品香。小說裡常形容著到處飄散的薰香,予人以優雅有致的感受。無論是佛堂前還是廂房內,迎客添香是禮貌。在第三十七帖〈鈴蟲〉, 佛堂因要講道,為迎客放置許多香爐,但薰煙濃郁叫人嗆咳,於是就訓誡年輕輩道:「所謂薰香者,應該要隱隱約約,若有若無才是。若是薰得比富士山峰還要明顯,到處一片煙霧,那就毫無風流情致可言了。」


尤其是到了小說後半人物,貴族美男子薰和匂宮,更自帶香氣。匂和薰在日本漢字,皆為香味之義。文中是這樣形容薰少爺的,「他一身得天獨厚的體香,真不同尋常。稍一挪動身體,便異香飄盪遠近,不啻百步香一般。…他的周遭總是香味四溢。衣服穿在他身上,香上填香,散放無與倫比的氣味。」庭前梅花偶一觸及袖端,花氣更顯馥郁;春雨濕身,衣香芬芳。而匂宮的香氣是薰香出來了,他天天薰香,一樣香氣襲人。文中寫著匂宮「他自己身上的香氣也真別緻啊!禁中沒有一個宮女可以薰染得像他那樣。」


和歌在《源氏物語》中比重相當重,它巧妙地取代了散文繁複冗長的敘述,適度靈巧地達成表情的任務,同時凝練美化散文寫景狀物的的部分。不論以沉香或合香,薰香的若有似無,如烟似幻,所以和歌裡常常以烟形容人生以幻化,終將歸於空無。把烟比喻人的生命,也象徵愛情,飄忽不可把握,命運捉弄人。人之無常,愛之無奈,在小說裡刻畫無遺,讀來有此恨綿綿無絕期之淒美感。與白居易筆下寫著香美的楊貴妃與唐明皇的愛情《長恨歌》,也有著相互輝映。




                                                   -   -   -   -   -   -   -   -   -   -   -   -   -   -   -   -   -   -   -   -   -   




「膝」力人生,「甩」開老化 

◎簡玉玲









身體是你最好的朋友或你只是把他當成工具在使用,我曾經幾次閃到腰追究其原因是未尊重身體未告知身體,導致它在毫無準備的當下受到衝擊,所以說覺察當下身體是很重要的。

有位學員在打籃球時,空中帶球過人時不小心跌落地面,導致膝蓋的半月板破裂,經過開刀治療及復健之後,他認為膝蓋已經康復了,可以恢復往日雄風繼續在球場叱吒風雲,突然有一天卻發現自己的膝蓋無法像一般人下蹲,自從來上氣機導引課之後,才知道如何透過動作經歷自己的身體跟自己對話,目前已慢慢的進步改善中。

隨著戰後嬰兒潮的這一批為數眾多的人邁入老年人口之後,推估台灣將於2026年時,超過65歲的老年人口將超過總人口的20%,進入「超高齡社會」,而目前國人的平均餘命已達80.7歲,其中男性77.5歲,女性84歲,雙創新高。

在老化的過程中,身體會產生一些生理變化,比如像是血壓上升、肺活量下降、肌肉柔軟度變差、膝關節退化、骨質流失等現象。若是缺乏身體活動,則可能會加速老化過程的進行,有規律的運動可延緩老化的發生,促進身體的健康。

人未老,腿先老,膝關節退化、膝蓋痛是一般年紀大的人的寫照,很多學員雖然已從職場退休,臉上看起來仍然年輕,但只要做下蹲的動作,要再站起來,卻因膝蓋痛無法馬上成站姿,當下就洩漏了身體的年齡。

現代人膝關節的問題,醫生常用兩個簡單的字「退化」帶過,拜醫學科技進步所賜,許多人透過開刀來解決膝關節的問題,開完刀後遺症也隨之而來。其實人體是可逆的,你是身體的主宰者只要你願意開始動都不嫌晚。膝關節老化的人如果不運動,身體功能會衰退更快,大腿肌肉萎縮退化無法保護關節,膝關節就會加速磨損。所以重點不在要不要運動,而是如何運動。

在氣機導引的功法中有很多對膝關節有幫助的動作,其中「甩手踢腿」與「凌波微步走路」是最簡單易學、又有立竿見影效果的動作,不受時間、環境的約束,隨時都可以動起來。

「甩手踢腿」功法,主要鍛鍊步履的穩健,並開發筋骨。步履穩健除須要心肺功能的支持外,尚需具備關節的靈活與肌肉的平衡與強壯。動作中兩手的平衡向上、後甩動,與肩胛有關;兩腿靈活的抬腿踢出,則與腰胯的平衡有關,故手靠背、腿靠腰,而肩與胯合,兩者又互為影響,其次,因腳步穩健,需藉兩手擺動協助身體保持平衡,動作中讓「甩手」與「踢腿」兩相結合,以達到「健邁步」的功效。

「凌波微步」走路20分鐘是短期濃縮性的腿力訓練,動作中強調平抬腿、腳跟抬到最高點,臀部低於膝蓋、身體微微前傾。這個動作的概念就是「用身體走路」而不是「用腿走路」,因此動作必須動到兩肩、兩胯四個點,用夾脊將兩手盡量往前、往後甩動;用命門、肚臍、會陰之間的收縮開闔使兩腳一起一落。

「甩手踢腿」與「凌波微步」的走路這兩個動作,透過動作設計並配合呼吸,讓身體的各個系統進行連結整合,藉由上身和手、足三部分均衡操作,以手練腿,以肩練腰,以腰帶手,腰腿強健了,身體自然輕靈、耳聰目明、頭腦清醒,維持整體的,老化現象自然就趨緩了。

關節年輕人就年輕,很多人遇到關節的問題,都會想借助整脊按蹻來調整,但效果不彰,如果沒有付出相對的代價從生活習慣,行住坐臥姿勢等進行動態的整體改變,想完全依賴他人之力導正自己的身體偏向,病痛仍會轉換為其他的形式回到自己身上。

下次,當你的朋友跟你訴苦說膝蓋痛,你就可以介紹他們這兩個簡單又有效的動作,「甩手踢腿」與「凌波微步」走路20分鐘。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