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15日 星期一

第77期 / 生命進化的幾個階段法則



◎李明








 靜坐的四個層次

在修練中丹田(心)的階段,靜坐是一項關鍵功課。靜坐的層次有四:降魔(安住)、入靜、小定、大定。


一、降妖、伏魔、斷念(安住)
降妖指克服靜坐時身體的痠痛麻,伏魔指克服靜坐時的昏沉感,而斷念則是克服靜坐時心裡的雜念。能克服身魔、睡魔、心魔,才能安住,達到靜坐的第一個層次。對於長期練習動功者而言,身體條件已打好基礎,痠痛麻問題並不難克服,只要每天盤腿靜坐一兩個小時,一段時間後應可克服身魔,至少也能做到不構成干擾,甚至平常坐時也覺得盤腿比較舒服。睡魔是指靜坐時保持清明,不陷於昏沉。

心魔比較難治,因為克服心魔要斷念,但靜坐時手頭沒事要忙,腦袋裡反而容易湧現比平常更多的想法和念頭。不必勉強壓制念頭生起,但念頭來了,就讓它過去,如船過水無痕。可以每天走路一小時(走淨),因為大腦空相的恆定,在走路時設定最快。走時注意腳下的感覺,每一步1、2、3(腳跟,湧泉,腳尖)都有三個感覺。等到腳下的感覺很清楚,而腦袋的感覺歸零,你就是一個「行者」。走到每步都了了分明,大腦一定是放空的。

二、入靜

雖然眼耳鼻舌的作用還在,能接收到外界訊息,但念頭不住。只要念頭不停留在大腦,就不會下載到心而成為心事,影響到心情。等心慢慢靜下來,就能「滅心相 」,達到入靜的層次。

三、初定

等到眼耳鼻舌身意不再接收,不再作用,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大腦不再有念頭閃動或飄過,完全空掉,就入小定。入定時原有習性會一直消泯,執著既滅,長期性格所形塑的臉部稜角趨於柔和,每個人的臉孔看起來很相像,好像不再有個性存在,這就是「滅法相」。

四、大定

眼耳鼻舌身意的覺知空掉,沒有怒恨怨惱煩之相,但心相雖滅,心仍有感覺與能量,心波還在。要等到心如止水無波,大腦一念不生,才入大定。大定還虛,指的是還掉人之性,身心靈的人相俱滅去,即「滅性相」,與大自然的萬物無別,回歸大自然生命的本來狀態存在。此時「毒蟲不螫,猛獸不據,攫鳥不搏」,野生動物不以你為敵,因為你的身上已經沒有人類的貪嗔癡,而是如嬰兒般的原始能量。



滅六識

眼耳鼻舌身意為人的六種感官,稱六「根」,六根的功能為六「識」。人有六根,故有六識。六根所得之識,受到記憶與知識所主導,為「識識」,叫六「塵」。

當身體充滿欲望的干擾,心充滿個人的喜怒哀樂,會影響到六根的作用,天堂與地獄也就在其間擺盪。如果心情快樂、身體欲望都能滿足,眼耳鼻舌所見所聞所嗅所嚐盡是美好的事物,你會感覺身在天堂,反之就宛如地獄。但不論天堂或地獄,其實仍落在六根六識的循環中。

六根六識是人識,頂多讓人變得很聰明,但它源自5%的腦,受制於既有的知識與記憶,其實是一種我執,感受不到像宇宙間能量轉換或人體內氣的運行這種功能性、作用性的存在。我們得拿掉這5%的腦,才能滅掉六識,讓習性退盡,六根清淨,自然就六塵不生,止念靜心。

這個滅的過程是一種轉化,經過這種轉化,就可以回頭見到本來自性裡面的識,即「識性」。它不是知識,不是「道可道、名可名」那種被布局巧裝後的東西。就像我們盡心盡力孝順父母,已經在孝的本然狀態中,還需要談什麼孝順的大道理,或強調該有怎樣的孝順作法嗎?那就是知識了。就像貪污的政府才會一直講清廉。老子說「絕聖棄智,民利百倍」,就是指拿掉所有指標性或知識性這些沒意義的東西,看到本性的存在。由這樣的「相對論」來看人類的生活,正是老子高明的地方。

當六識都能超越、空掉,執著滅掉,回到本然的識性,那麼95%未開發的腦(是指腦的功能種類)就能對應到原本與其相應的宇宙運行法則,到達小定。入定狀態下內分泌穩定,情緒不會起伏波動,體內各項系統都維持在最佳恆定狀態。只要能經常進入此種狀態,久而久之養成習慣,即使出定,日常生活仍能經常維持住這種內分泌的恆定,自然就可消除情緒的起伏波動。


莫那識與阿賴耶識

在佛教說法中,除了眼耳鼻舌身意六識,還有第七識莫那識(無明、我執),與第八識阿賴耶識。(這裡暫借用佛教的名稱,但其中的意涵並不相同。)當六識都滅,原本的執著完全退盡,不再受出生以來種種習性的遮蔽,就能得阿賴耶識與莫那識。六識都隨身而滅,但這兩識卻可以帶到下輩子。

所謂莫那識,就是超越自己情欲、也不再有知識的障礙下,直觀到你與萬事萬物的關係,這是一種直覺的生命記憶。人世間所有的緣,所有人、事、時、地、物的關係,都以一種無形的鍵連結,有人的鍵比較複雜,有人比較單純,而這些鍵都寫在莫那識中。

有些人你一看就不順眼,也不知道為什麼,有些人卻覺得很親切,甚至一見鍾情,這就是莫那識,是從上輩子帶過來的。和你有很深緣份的人,可能是上輩子你們曾經互利幫助,有過很和諧的關係,所以下次輪迴把這把這種意識延續下來。還有學習某些才藝,有的人特別容易上手,甚至不學而能,也是因為記憶在莫那識。莫那識像一個軟體,如果這輩子沒修正過來,到下一輩還是沿用一模一樣的關係來連結。

所以我們修練莫那識,就是在這一輩子不要有可恨之人。人與人之間的緣,不一定都是順緣,但有時逆緣反可幫助你修練待人態度,從中產生正向的突破。與人相處,不能只找與自己投緣者,不理會看不順眼的人,應該學習在順緣、良緣中感恩,在逆緣、孽緣中與人為善,甚至轉負為正,讓緣更完整,能量更為提升。

假如你看世界時,不會自見、自是、自伐、自矜,而是認為自己的好是別人的貢獻,別人的壞是自己造成的,就能修改你的莫那識。如果事事懷疑,第一個受影響者一定是你自己,而非你質疑的人或事。所以對任何事,看見就相信,充滿自在。當你沒有執著,對別人的好意抱持單純的感恩,讓別人覺得溫暖,那麼下輩子你們見面,就會自然有種親切感。

如果說莫那識是一種關係性,阿賴耶識就是一種突破性。我們修練的過程中,如果能不斷在超越自己,那麼身體與心的每一個躍進都會記錄在阿賴耶識。這些超越帶來細胞與內分泌的改變,會延續到下輩子。天生有音樂細胞,學樂器很快上手是一種莫那識,而突破既有天賦,經過不斷努力成為大師級的音樂家,就會作用到阿賴耶識。遠古以來人類能力不斷演進,就是透過這樣的歷程。

父母子女關係是天性,孝順父母會記錄在阿賴耶識,而與其他人的關係則不會。孝順應出自真誠對父母感恩,不要落入利害關係的計算,與兄弟姐妹計較誰該照顧多長時間。只要是真心,不一定要花大錢買什麼東西,那怕是餵父母一口飯,也會記錄在阿賴耶識。假使表面孝順,想博得別人的讚美,卻不是發自真心,那麼「假作真時真亦假」,你所得到的回報就只有別人對你的肯定,但是不會記錄在阿賴耶識。

只要我執一滅,超越自己的情欲,你眼耳鼻舌身意看到的不再是自己,而是眾生,有這樣心,就會記錄在阿賴耶識。雖然個人在整個宇宙中至為渺小,就像從航空母艦落下的一顆小螺絲釘,但如果能修練到具有足夠的能量,作用到DNA,就能回歸到無限大的母體,去補足它的能量。等下一輩子乘願而來,也會帶著母體的祝福與能量。

我們日常生活中做的許多事情,即使是好事,或許當下獲得感謝與好名聲,但這些只是隨身而滅的有限價值,生命結束時全都帶不走。世間芸芸眾生帶著上輩子的業障,卻忘記自己所為何來,結果這輩子該作的題目還沒作完就走了,永遠沒法開悟,得智慧滅苦。如果了解莫那識與阿賴耶識的作用,就能正向面對今生的苦難,從中昇華超越,將前世種下的惡果轉化為來生的善因,下輩子周遭就會充滿善緣。


積極的態度

上了年紀的人代謝率變差,所以不要再有太多事情消耗心神。大腦放空,心靜下來,配合走路一小時,就可提高代謝率。不要做讓交感神經亢奮的動作,動功只是用來訓練感覺,幫助心安靜,能入靜或入小定。

如果你的學習態度不夠積極,只想多少聽一點東西,就絕對學不會,這樣表示你還是活在我執之中。在練心的階段,要每天靜坐走路,好好寫筆記,寫得出來,才表示你都聽清楚。保持積極的態度很重要,因為積極的人想法會少,就會正向快樂。氣機導引每階段的課程設計都有其用意,即使是現階段看來不可思議的境界,只要登階而趨,持續努力下去,日久功深,自會發現那並非遙不可及。

在這末法時期,我希望融合道家與佛家思想,創造這個時代的智慧。不要空談,而是有一套具體的方法,讓每個人可以直接拿到生活中去實現。形而上的知識,如果無法轉化為形而下的執行方法,就沒有意義。我們學習醫學知識,諸如交感與副交感神經作用,或內分泌變動對情緒的影響,是為了身心靈該怎樣修練。佛學沒轉化為作法,讓你知道如何滅六識,讓心靜下來,那麼就算每天念千遍心經也沒意義,反而成為執著。



超越別人眼中的價值

大家來這裡上課,不是要你聽道、練功而已,而是能「滌除玄覽」,讓身與心不再為欲與情所困,大腦不再執著於那5%的腦細胞,而能追求對生命有意義的真價值。面對當前社會的各項問題,由「道」或宇宙能的層次,作整體性思考,就能超越別人眼中的價值,不會人云亦云,無知地跟著搖旗吶喊。

就以最近沸沸揚揚的頂新黑心油事件,魏應充成了千夫所指的罪人。但不妨從反面思考一下,他為了降低成本,買昂貴的機器把臭油處理過,符合政府所訂的檢驗標準。他以便宜價格供應,讓收入25K的人和小攤販買得起,而且店裡有那麼多油供你選,他又沒強迫賣你。另一方面,微軟和蘋果讓那麼多人變得不會寫字,受到電磁波干擾,比爾蓋茲和賈伯斯的罪大不大?你不買一萬元的衣服,去買一件150還附送氣球的,結果發現衣服染色劑會致癌,就要去告,這合理嗎?為了滿足你的偷窺欲,《壹週刊》才有那麼多不堪入目的報導。這裡不是要評斷誰好誰壞,而是要告訴你真相:這個世界是你生出來的,我們都在同一個共犯結構裡。

500萬年來人類的演化,為了滿足自己身的欲和心的情,大腦只需開發與此相關的5%的腦細胞就夠用了,其他部分則逐漸封閉退化。人類集體5%的腦細胞順著這種軌道,從農業社會發展到今天的資訊社會,其間所創造的文明固然為人類帶來種種便利與安全,對其他物種的威脅卻日增。如果從地球整體生態圈著眼,未來所有生物都有滅種的可能,因此大自然必須啟動調整機制,把製造這些負面影響的人類代謝掉,讓生態圈得以存續。所以說文明只會毀滅人類自己,而不會毀掉地球。和人類比起來,地球沒有為己的執著,是一個很虛無的存在,愈虛無的東西時間性愈少,存在時間就愈長,此即「天長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



《老子》廿四章析義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其於道也,曰「餘食贅行(形)」,故有道者不處。


好高鶩遠、追求速成、自我表現、自以為是、自誇、自傲,這種種我執是一般人的通病,所帶來的後果,是不立、不行、不明、不彰、無功、不長,恰好與原本的期望背道而馳,而且如發臭的廚餘令人厭惡。

乍看之下,踮著腳好像可以看得比較遠,跨大步好像可以走得比較快,但這樣揠苗助長的作法無法撐太久。按部就班,扎扎實實,才是可長可久之計。愛自我表現的人,一定不是明白人,生活中這樣的實例比比皆是。自見者不明,反過來說,就是他現者明。就像老師的教學成就,不是他說自己教得多好,而是要從學生表現來評斷。每天ㄍㄧㄥ在那裡,不自在,是沒法維持長久的。

我執一退,眼睛看到的世界就改變了,一直退到完全的空無,就能看到自性的存在,每天活得優游自在,變化無窮。謙虛不是口頭或表面工夫,而是要看你所做的事情,你是否在其中成長,是否大到讓別人看不到,這才是真正的謙虛。無形無相的工夫才是真厲害。




東醫氣機導引第77期電子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