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25日 星期六

足 底 筋 膜 炎 改 善



你是不是有一雙勇健的雙腳 行遍天下呢?
氣機導引張良維老師教你如何改善「足底筋膜炎」的疼痛
讓你走入大自然 走出自己的璀璨人生










2017年2月20日 星期一

2 0 1 7 入 門 班 課 程




【運動新觀念】

有一種運動,讓人超越肢體慣性活動的框架,延長身體保固年限。
有一種運動,讓人用身體獨白,享受身心對話的樂趣。
有一種運動,是養生,也是藝術;豐富生活,躍升靈性。

【入門班課程說明】

由15年以上資深教練帶領您從最基礎的功法開始,讓您重新認識自己的身體。在運動中釋放壓力,紓解身體的痠、痛、麻、脹…,重拾身心的活力。

氣機導引功法透過螺旋、延伸、開闔、絞轉、靜心、旋轉、壓縮、共振等八大原理,以自己的身心為道場,循序漸進,徹底改變體質,提升您養生防老所需的身心能量。

課程採隨到隨上方式,有助教個別指導。創辦人張良維老師不定期舉辦身心靈講座、健康諮詢等,入門班學員可優先免費參加。

◎如果您無法參加固定課程,歡迎您與本會聯絡,我們可為個人或企業預約短期(如:三天兩夜)課程。












2017年2月14日 星期二

攀 足 滾 腹




怎麼讓自己容光煥發,時時顏值百分百?
氣機導引張良維老師教你簡單的「攀足滾腹」












2017年2月10日 星期五

熊 經 震 臂



寒流來襲,
擔心氣血循環不好,手腳冰冷不舒服?
擔心氣溫驟降,引發心血管疾病?
氣機導引張良維老師教你簡單的「熊經震臂」,
立馬提升你全身的溫度,








2017年2月7日 星期二

第132期 / 因 + 緣 = 果



◎朱芮瑩



你的樣子


你生的樣子是你自己上輩子替自己決定的,而你死的樣子也就是你替自己決定下輩子生的樣子。假如人的生是因,死是果,中間若沒有許多緣的存在,那你一出生,果就已經決定了。但事實上,因到果之間還有許多的小因緣,助你一臂之力去修正自己,直到肉體死亡那一刻,讓自己的心、自己的靈能走向正確的果。

我們每個人來到這世間,都是自己給自己設定了某些考題,走對了,賓果,過關,下輩子再遇到同樣的考題,對你而言已不再是問題,當然也會升級到下一關自己出給自己的考題,不斷地修正、升級,永無止盡的朝向至真、至善、至美的境界。

因此我們從生到死會有很多可貴的緣份,人的緣份、事的緣份、物的緣份,每一個緣份在你面前出現都是你生命的體悟,要好好的答題,回答錯誤,下輩子繼續回答。回答正確,賓果。原來就是透過這麼多事情、這麼多無常來養成你自己,好讓自己下一次的生有一個樣子。

假如你相信以上的說法,你怎麼還敢在原地不動,而不戰戰兢兢的苛求自己,而在那邊說人生苦短,而在那邊說我不會、我不要,千萬不要這樣。在你面前出現的緣,你都要全力以赴,都要拼命,堆疊出自己演進的好結果,而不是那個在原地不動的死樣子。



掌握核心關鍵


一個人因緣的改變,會影響到整體因緣的改變,所有的因到果當中有無數個因緣的搓合,這過程絕對不是自己一個人能獨自完成的,也就是說,所有的努力都不是你一個人完成的,而是集體完成的。因此,一定要不斷的結善緣,路程中萬一不小心走偏了,也要隨時修正回來,這樣,該出現的緣份,才會即時出現在你面前,助你一臂之力化險為夷,讓你好好的完成這輩子的修行。

我們要訓練自己能掌握每個緣份的核心關鍵,對人、對事、對物都要準確,每一個做法都得要在那個地方非常認真去思考,那才叫做因緣。我們要訓練自己在萬般錯亂的外形上不被迷惑,一眼就能切中核心關鍵要點,這是需要長期在日常生活習慣中養成的邏輯慣性。

當你面對著氣機導引參與裡面,你要想盡辦法,突破你以前學習的慣性,來這裡就是無窮的學習,我丟給你的東西,不管在那一個面向,不管用什麼方式,辦活動,做什麼,你都要好好的思考,你都要認真思考,我每件事情都有道理,我每件事情都有東西,你看到這樣實際的內容的時候,你應當有所警勉,因為你看到了就是你的緣份,發生在你面前的一些事件,你的大腦有沒有結了一種緣份屬於你自己的智慧,我希望教育是無所不在的,立體的,可以解構所有的可能,所有的訓練都在日常生活中結緣,這些都是緣份,要在這個根本教育(邏輯訓練)苛求自我,多用心生活。

生命要存在無數因緣,才會有那個果,你要去學這個耐心,要訓練自己本能性的敏銳度,主動出擊去看一件事情,去選一個東西,不要都是被拴著鼻子走。不要都只在意那個人、那個事,而都不在意自己心裡面的感受的改變,都只在意那個錢、那個房子、那個人、那件事,但是通通沒有在意過自己內心格局有沒有變很大,大腦有沒有長智慧,你永遠都只在意外面的,顛倒夢想,這就是你不健康的原因,你知道的你做不到,你現在聽到的你做不到,所以說你沒改變,身心靈這三個東西是要對焦的,三大因緣一定要統合,統合以後它才產生力道,它才是教育,它才會得到真正的果。



跟自己的身體、心、大腦結善緣


我們練氣機導引就是跟身體結緣,你用什麼動作跟你的身體某個部位結緣,結了緣,這個緣你下輩子就會帶走,但是你現在做的方法你下輩子不會記得,你現在做的你都會忘光,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本來就會到這樣的狀態,都會忘光光,但是下輩子只要你看到相關影像,你就打開記憶,一切所有的訊息波動都不會消滅,它不斷用好的諧波在運轉著整個生命的眾生。

人生不需要做太多事,一件事情把它做好就好,做到精緻,做到美感,學習跟自己的身體、心、大腦結善緣,讓自己身心靈在那個地方共同形成一個看法,這樣訓練的結果你會帶走的,把這種能力訓練成一種本能、能量,一種心能量,一種習慣性感覺,你要有這個本事才能有所擔當。



東醫氣機導引第132期電子報


2017年1月4日 星期三

第131期 / 不同的自己 -105年天籟教學研習營側記-



◎賴碧蘭



今年,會館敞開大門與各路人馬結緣,學員們面對的是環境驟變的身心挑戰。一群人原以為三天兩夜的戶外活動是偷得浮生半日閒的小確幸,沒想到卻是在群山環繞的天籟中經歷一場身心無為的幸福。









超越慣性,顛覆自己



今年的活動設計不同以往,眾人一到會場便擺脫制式的班級圈,抽籤分組。上午隨即進行的分組討論令人措手不及,攻其不備。組長抽籤選題後,再輪番抽籤讓各組學員現場即興演講十五分鐘。題目五花八門,僅「意識」為題,便有二組要負責各自表述。大家從不同的角度切入,論及十年後臺灣社會可能的樣貌、需要哪種正面的能量、氣機導引的社會價值…。

各組輪番攪動一池春水的結果,只為了讓人顛覆自己。這時才體會練身容易練心難。練精化氣階段,只要肯花時間、下工夫,願意顛覆昔日錯誤的身體使用方式,重新建立正確的身體慣性;意念專注在體神經系統的運作,以運動神經指揮肢體動作,精準接收感覺神經回傳的訊息。依據回傳訊息再次指令運動神經來修正動作的正確性,找回身體的歸屬感指日可待。

練心不同。練心需要「骨正」而後「身正」;「身正」爾後心氣平和,內分泌作用穩定。心性為內分泌的作用,會連帶影響自律神經的協調性,身心互為影響。台上、台下都在經歷視覺、聽覺等感官的敏銳度,和意念的掌控過程,觀身也觀心。身體的符號將引領人進入深層,讓人學習在不同的位置練習身心靈的整合能力,詮釋全新的自己。



瞎子摸象,行禪觀自心


人的雙手若被束縛,手腳的協調性欠佳,步伐會受到限制。眼睛若被遮蔽,心生恐懼,便無法以心眼觀世界。練功是為了練出臨危不亂的心性和應變能耐,放鬆才能讓人超越身心的慣性,放棄聰明的計算,以更大的彈性面對生命的變數。

蒙眼行禪分為二組進行,一組行禪,他組靜坐守候,彼此互為支援。對學員來說,經歷一個時辰的行禪和靜坐並非難事,難在不可預知的環境變數。靜坐的人不知何時會天外踢來一腳,錯亂禪心。動禪行者則眼前一片黑暗,無法辨識方向,緩、急之處全憑耳聞他人的意旨。行者在黑暗中聽風辨形,觀心動念。道中偶遇障礙,初則進退失據,左擋右衝不得其道而行。倘若改變前向的慣性作用,退步或反其道而行,未始不是突圍之法。











幸福存在性情之中


提起幸福常讓人想到日本作家村上春樹創造的「小確幸」,其實作家還有一句話:「想要在日常生活中找到屬於自己的小確幸,多少需要些規範。」。三天兩夜的小組活動還有一項任務,就是題目不拘的混搭表演,什麼都可以做,就是不能做功法展演。

每個人在成長過程中多少都接觸過團體的康樂活動,團康活動談不上好、壞,只有「我願意」的差別。「我」是放下自己莫名的堅持或執著,「願」是真心誠意的心願,「意」為拋棄小恩小惠的聰明計算,展現大度與智慧。「我願意」是每個人願意把握參與的機會,願意搶時間去經歷,願意活在當下的狀態。

素人即興演出的真性情,自然流露不分年齡的幸福的關鍵在於「我願意」。我只要願意,就可以讓腦神經放鬆,充分運用感覺神經和運動神經的作用,拓展身心的空間;讓空間存在感覺中,感覺不離空間的狀態。對很多人來說,在短短三日內,願意上台、表演甚至對自己許下承諾,都是很難得的突破。人只要願意脫離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重複慣性,就能活化年輕的感覺。一個人單打獨鬥,容易裹足不前;一群人的深層感受,就會傳鍊幸福的性情。如果集結眾人心力,就有機會複製能量,在默契中帶動全體成員的超越。幸福不論年歲,是天賦人權。




◎鄭雅靜




生命的話術                                        





                   





教學研習成長營的課程結束後在心中激起漣漪,不斷地迴盪著。看到所有學員主動熱情的分享,把所學化為行動,知行合一,不再「如是我聞」,而是如是我行,返回自性。如此單純與真誠地侃侃而談,領悟到身心靈整合是融入生活,享受自己,享受生活,學習對人、事、物皆無罣礙。當生活不掛礙,心中雲淡風輕,生命的力道頓生,從而奔向夢想起飛時,就是生活的過程。人轉身之後,再也無人搭理,終將只剩下自己。所以人要好好的活,揭下一張扭曲變形的面具,向自己告白,他人好才是真好。



言多必得

老師闡述「言多必得」。說話是立言,解構人的思想與見地,解釋、說明並彰顯自己內心深處的一切。人的話術顯露生命的深度及廣度,不僅是說話者和接受者之間的溝通橋樑,亦為彼此行事的憑藉與範圍。說話能改變人的思維、使命及真諦,讓「無」幻化為「有」,生命在話裏。

「為學日益」,「為道日損」,兩者之間如何取得平衡?生命中能增加什麼?減少什麼?在學習過程中又缺乏什麼?很多人對有形的物質都不虞匱乏,在乎的是無形的感受,精神的快樂,幸福的感覺。幸福是一種深沉的感受,不在性情,幸福是久逢甘霖的枯萎小草,雨露均霑而後綻放的自若神態。

潛意識的自卑是一種高傲的行為,經常把自己逼到牆角而不自知。人會高傲是因為缺乏自信,如果要拿掉自卑,最好的方式就是學習謙卑,自己才會更好。當人懂得謙卑,理解損之又損的真意,學會沒有顧忌的君子坦蕩蕩的心胸,才能產生好的能量。好能量一旦產生,就會產生位移,進而出現身體的躍動,才能在組織或團體中成就自己。猶如自己對號入座般的當頭棒喝,老師就是在提點大家,說給我聽的。











激發身心靈的躍動



持續修練自己的身體,抓住情感,洞察智慧,尋覓生命空間論,就能讓身心靈活化維持年輕狀態。只要懷著慈悲心,包容更多人,讓別人更好,有心就能廣納眾生。

生命需要體驗不同的元素,當人可以體會一無所有,即能兌換無所不有。人感覺自己吃虧、傾家蕩產,甚至一無所有時;無妨換個角度,心境轉得夠深層,快樂幸福和喜悅心情將會更甚於從前。

修行是生命效能的實踐,千萬不要願意修而不履行。只要持續累積能量,讓時空統一,了解因果關係,當下就能改變時空;過去、現在、未來,當下即永恆。如果人的思維能夠創造自己和他人跨越時空,形成卓越。讓卓越成為慣性,慣性再創造卓越,甚至超越卓越,不斷地向上提升成為永恆的果。

「當下」影響過去與未來,讓不同的生命符號能夠繼續。如此一來,人的個性、習性都一再轉變,永恆之果和不變之果,也在生生不息的循環中累積轉化為驚人的耐力與毅力,使人在群體中互相激盪,進而產生質變,到達深不可測的地方。











念念不忘 必有迴響



老師再次語重心長,提醒在場的學員,對自己、對眾人承諾四大願力,包括:

一、不同

人之內、外必須有所不同。一在重複「不同」的慣性,不要恐懼「不同」的改變,要超越所有的「當下」。

二、承諾

人必須信守對自己及他人的承諾。

三、慈悲

培養自己具備服務的能量,隨時都以團隊的圓滿為榮。設計心情,培養團隊的素養及默契,讓自己的起心動念都想著圓滿,潛移默化,使成為大家共同的悲願。

四、悲願

智者發悲願還虛,學會周天運轉時,回歸眾生。

憑藉專注、寧靜,幫助眾生實現心願。相信每位學員只要念念不忘,必有迴響,願這塊緣地越來越茁壯。


我驚見學員中臥虎藏龍,個個身段柔軟,不自覺流露出謙卑與自信。看到大家的改變,我更加警惕自己,鞭策自己更努力精進!




東醫氣機導引第131期電子報


2016年12月7日 星期三

第130期 / 生命空間論的實踐舉例



☉楊宗憲



六度空間與身心靈的對應


這個世界是由六個次元(六度空間)在互相重疊影響著,一次元是線的概念,二次元是面的概念,螞蟻所認識的世界是二次元,所以看不到活在三次元世界裡的我們。同理,我們也看不到四次元的存在。三次元的角度就如同從前方的一個面來看一個立體的箱子,但是卻看不到箱子後方的面;不過,若從四次元的角度來看箱子,就如同在看一幅印象派畫作,可以把立體箱子的各個面都呈現在同一幅畫中,看到的是一個「面面俱到」的立體箱子。然而,對於一個生命的個體而言,一次元代表的是物質層面,也就是我們「身體」、「下丹田」的部分;二次元則是心的層面,也就是我們的「中丹田」;三次元代表我們的「靈」、「上丹田」的層次。四次元的代表是時間,與我們「一次元」的身體相互呼應,而且影響最大。也就是說,隨著時間流逝,身體也會跟著衰老,但四次元是個「空無」的狀態,在這空間中不存在實體的我們,就如同一疊張張繪製著每一秒動畫人物動作的繪本般,當快速翻閱時,所有的動作全都接續了起來,活躍於紙上。四次元就是這樣一個有著無限影像重疊的空間;至於五次元的空間就更為廣大,包裹著一到四次元,有著無限作用力在影響著四次元的時間和三次元的我們,這個作用力就叫做「神」,而能接受到五次元波動的只有我們開發後的「中丹田的心能量」,也就是「愛」的能量。「愛」是一種無回報的奉獻,以及對天地能量的絕對相信和尊敬,這當中就包含著很純粹的感恩、慈悲、同情等種種的正向能量,當我們的心充滿愛並且很自然地散發這些正向能量時,就能接受到來自五次元的波動。在五次元之上還有六次元,是個超越太極陰陽兩儀的概念,融合為「無極的狀態」,也是一般我們認為「佛的境界」,這個次元的作用力影響著其下的五個次元,必須要我們開發「上丹田」,長了「智慧」後,「練神還虛」讓三次元進入「處虛」狀態,如同不再有陰陽分別的「無極」,才能與祂產生連結。

能與五次元產生共鳴的心能量--「愛」,是一種處於起心動念過程中的自然表態,無法被定義,因為「愛」是「道」的表徵,雖然「道」是看不見的,但我們仍可感受到它的能量作用,就是這股能量才能讓生態自然地完整運行;因此,就算是一場冷酷的森林大火,也蘊含天地為了讓萬物能生生不息的「愛」;就算是屠夫,也會因為「愛」而去縮短牲畜受苦掙扎的時間。所以「愛」是無法用世俗的好壞來評斷的。訓練心能量必須從每天與自己對話開始,人往往看不清自己,又常因種種無明影響著自己的一舉一動,要閱讀自己其實是很困難的,得從功法中的「守虛」中去領悟,讓自己習慣處於那樣專注且平穩呼吸的「空」中;在生活和工作中,體察每一種事件所引發的心裡感受,清楚地明瞭情緒的來去因果之後,心才能夠安定,才能產生真正的力量。譬如:在與人互動中,能學會放鬆自己的姿態,謙卑以對不與人對抗;當對方對自己有所攻擊時,能自然地了解對方的立場和情緒產生的因果關係,卻不會被對方的情緒波及而受傷。只要功夫練到,這些正向的心能量會自然在自己身上建構產生,就能站在更高層次來對待生命的往來,從這樣高度的看世界,會發現自己就算經歷很多悲苦的事情,也因能夠仔細地閱讀自己,看見自己為何在悲苦,故能明瞭一切而不淪陷悲苦當中,所以不會成為悲苦的人。



利用生命,往上提升


根據靈性的高低,靈魂會在六道輪迴中尋找下一個轉換能量的軀體,靈性提升就能愈往上輪迴,若是本來可以更好卻沒有更好,就是退步,就會向下輪迴、轉換;每個人都是帶有任務才轉世為人,是順著「天道」,也就是六次元的力量,才走在「人道」中,不然就會走到畜生、餓鬼道中,因此,要相信自己這輩子是有目的性地在實踐某項任務,也就是帶著靈性誕生到這個世上來修行,才不會囿於「人生苦短」的概念,白白地讓一生流於享樂。然而,成長的過程一定是痛苦的,因為必須隨時面對自己的問題,不斷地被糾正而改進,如同蛇每蛻一次皮就更加成長一般,反之,當人處於衰退狀態時,通常內心是感到安逸的。有的人可能生來很有才華,卻可能因為個性或者長期的職業慣性,導致能量一直在小圈子裡繞不出去,使得體內的內分泌、自律神經系統長期保持在相應的固定模式下,進而影響大腦的想法也需跟著配合這樣的模式,導致生活的跨距不會很大,有時自以為生活很多樣化,其實都是在很小的範圍中來回擺動,漸漸地,自己習慣處在這樣的「安定狀態」,使得靈魂無法在這輩子茁壯和產生靈性的躍升;然而,這樣的「安定狀態」和「平凡」卻是完全不同的兩件事,活得「平凡」並非無所作為,而是能在沒有社會定義的「成就」作為外在包裝之下,卻仍然可以在任何看似簡單、稀鬆平常的事情中,激發和磨練自己靈性的成長,進行不斷地演進。



人一出生就註定帶著「名利權情慾食睡」的習氣而來,然而,「慾」是動物性的本能,與道德無關,也無法被消滅,但是通常是越碰越深,最終就只能用冠冕堂皇的論述來合理化自己的行為。所以,莫名的衝動往往會帶來悲苦,逐漸讓人變成「天機淺」的「嗜欲深者」,所謂的「天機淺」就是慾望表露無遺的狀態,最終,會轉化成一種疾病。但對於練功者來說,只要身心靈經由練功產生質變後,就會懂得「慢的狀態」,只要一慢下來,慾望的衝動就過去了,就比較能不受影響。在面對人性的生命真相時,人必須對自己誠實,但不需過度感到恐懼害怕或者自責,因為人性是控制不住的,反而要去覺察自己為何有如此感受?時時守住自己的意識與起心動念,面對所有當下發生的事情,進而閱讀自己的心理變化,不知不覺中,許多負面的感覺、念頭就會出來,通常一個人的情緒是最真實的,我們必須能聽出情緒背後的心是甚麼?這些寫在人性中的名利權情慾食睡是天性,但不能都用「天性」來合理化我們的行為,畢竟活著的目的就是要來清楚地經歷、觀察它們,找出自己恐懼的是甚麼?了解生命中揮之不去的弱點在哪裡?人的恐懼往往來自慾望,有時我們因為想要自己被肯定是值得被尊敬的或者優秀的,卻又擔心別人看見自己的弱點,所以進而偽裝自己,反倒使得自己對於生命真相的觀念受到扭曲。這些人性是人生真正要面對的大事,研究真實版的自己,人才會產生戰鬥力、才會變得與眾不同。因為人總是會關注心中有感受的東西,但要小心極樂就是極苦的開始,練功的過程中,除了不斷修練自己之外,還要懂得在自己程度尚未成熟的時候,避開所有可能引動自己「慾望」的危險。



身法步法都在開智慧


練功的最終目的是要練出智慧,而成長的最快途徑就在於不斷地與身體對話。武術最珍貴之處就在於所蘊含的人生哲學,而不是流於打鬥或把對手擊倒。譬如:武術中的「進退顧盼定」告訴我們何時該前進後退、何時該左顧右盼或者原地不動,這就是要讓我們從中體悟人生的「進退哲學」;至於「打劈推拉撩」,轉換到人生,就是告訴我們有時必須全心投入戰鬥 (打),有時事情就是要分一為二、不能一人獨享 (劈),有時要把名利讓給別人 (推),有時還要知道拉人一把 (拉);同樣地,「馬虛弓丁仆」告訴我們要懂得把馬步紮穩,適時讓人踩在自己的大腿爬上去 (馬);有時步伐要輕,因為虛腿才是真正前進的動力 (虛),有時得前七後三分出陰陽、能屈能伸地站著,堅持下去 (弓);有時反而要一橫一束、硬是僵在原地 (丁);有時要懂得把姿態蹲低 (仆);此外,打拳有八面的方向,就告訴我們要全面地看人生,因為真正的能量在於能掌握生命的方向;而八卦拳講求的一掰一扣,讓身法形成一個圓,就告訴我們人生就是在追求一個圓滿。至於氣功,是很明顯存在而不虛玄的狀態,例如:情緒如何影響行動?行動又是如何影響自律神經系統?這些議題的探討都屬於氣功範圍;所謂「只修性來不修命,自古養生一大病」,練功強調的是系統性的整體結構互動,甚至可以深入到大腦與細胞間的互動溝通,同時,還必須知道生命流逝的過程,明白人生的殘酷和自己的定位後,才能學會閱讀宇宙的訊息,真正成長,在這過程中,心越能安定,就越能控制內分泌,自然身體就會健康,雖然肉體會隨著歲月消逝,但是自己的內在仍可保持活力,持續在演進中,這就是「 只有老人,卻沒有老的人」的原因。


人生最大的成就,就是能在身心靈都有所成長,要達到這一個目標,首先,要有相信自己絕對有能力啟動比現在更高層次身心靈能量的信念,以及有能力提升自己來面對當下自己的所有遭遇,如此,才會產生追求自身成就的動力,且願意承受更大的壓力,來讓自己格局變得更大,只有格局變大後,才有辦法開智慧。每一天我們都在創作、突破自己,就像大師級的畫家會將一幅畫看做一個整體的生命,跳脫既定的色彩運用邏輯框架,全力捕捉一種時代性的突破,所以這樣的創作是有張力的,既具有顛覆性,又能走出一種新的概念。生命的蛻變也是如此,回歸以大自然的法則思考,跳脫過往所受的教育規範,不要讓工作將我們的生活模式固定化了。一旦相信自己的生命有無限可能性,就能每天花一些時間靜坐、意守丹田、練習慢勻細長的呼吸和以放鬆為前提去拓展肢體、用意念帶動並專注於身體各個肢體空間的變化,當開發出空間時,可感覺到有氣產生,最後就可透過進一步的功法,讓氣產生震動。身體有高矮胖瘦的限制,但心的格局卻可無限放大,到了中丹田層面,進一步將心練成氣化,就不會再是那顆揪在一起的「具體的心」,只要日積月累,讓一切念頭真實呈現,觀察久了念頭就會不再困擾自己,而漸漸消失,慢慢地,會發現周遭人的速度突然慢了下來,如同旁觀者般看透了蒙蔽眾生的「形」與「色」,看清楚世界運作的規則以及生命的無明與無常。當人擁有智慧時,就會在不該用腦時,懂得停下來休息,在該用腦時,又能保持如老鷹般的敏銳,也就是能根據不同情境而表現出各自的最佳表態。然而,這一切都需要自己先產生自覺,也就是「相信自己的信念」開始,之後,才能建構自己成為一個良善狀態,重新看見自己的人生目標,所有現在的不如意都無法阻擋成就更好的自己,提升能量,進而幫人類找到新的突破。



東醫氣機導引第130期電子報


2016年9月16日 星期五

氣 機 導 引 近 期 招 生 中







【氣機導引近期招生中】

有一種運動,讓人超越肢體慣性活動的框架,延長身體保固年限。
有一種運動,讓人用身體獨白,享受身心對話的樂趣。
有一種運動,是養生,也是藝術,豐富生活,躍升靈性。

氣機導引總館二期及八德新館~近期招生中~
釋放名額有限,報名從速!歡迎加入我們的練功房。





體驗課報名

諮詢專線:02-23111166
https://www.facebook.com/962946460386894/videos/1234238999924304/



2016年9月3日 星期六

《一起世大運 365倒數》千人凌波微步 東風37台首播








《一起世大運 365倒數》千人凌波微步 東風37台首播

一起世大運,千人凌波微步,全民運動狂潮活動新聞,即將在東風電視37台節目「台北映時尚」本週六(9/3)晚上11點播出;9/10(六) 晚上7:00~8:00在Bravo 中視菁采台播出。
新聞會在節目中的《時尚生活聚焦》單元。


播出頻道如下:

1、東風電視台
播出時間:首播 周六 晚上23:00-00:00
重播 週日 早上11:00-12:00 週一 凌晨01:00-02:00

2、中華電信MOD頻道:Bravo 菁采台
中華電信MOD播出時間:週六 晚上7:00~8:00



 播出之後會有網路連結

Youtube:Taipei InDesign 台北映時尚
騰訊視頻:Taipei InDesign 台北映時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