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6日 星期三

第125期 / 開發六根 洞見八識 感應天機 道法自然(二)


◎楊慧敏

(一)在五種遍行心所中,固化識識

人生旅程總是由不斷的事件堆疊而成,生活中林林總總的事件,如何引發身心靈的反應,則存乎一心。在面對排山倒海的生活瑣事、煩惱或逆境時,我們常會陷入負面情緒循環,由一件生活中的小事件,在連鎖反應後放大到令人抓狂,甚而發展至無法收拾之結局,導致生活的全面失序;或是每次碰到類似事件,都以同樣的應對模式面對。這樣的場景,同樣的生活經驗多不陌生。

在唯識學上將這種因事件觸發的心理歷程,歸類為作意、觸、受、想、思等五種遍行心所,也就是五種最普遍的心理活動。其中,觸,是指根境相合產生識現象而言,亦即感覺器官與客體接觸後的認知行為;作意,就是激發、喚起心識,與意根連結,使心意往某一方向趨動集中,產生注意力;受是感受,當我們注意並認知事物後,內心產生的喜怒憂思悲恐驚等情緒感受;想,則是取像,也就是頭腦中構思影像,進行一連串的審度思索過程;思,是思考後做出決定,並付諸行動。

作意、觸、受、想、思這五個遍行心所,勾勒出人在面對事件時,由認知到付諸行動,環環相扣的具體進程,這就是識識形成的步驟(SOP),若事件被放大反應,不斷連結過去相同的經驗,或已存在的執著認知,則啟動連鎖反應,無端落入慣性連結,人就在不斷重複的交互迴圈中固化識識,建構更深的執著,終至自我綑綁。

 
 (二)建構思考的平台,產生行動力

過去的思維邏輯,造就現在的你,只有重新創造一個新的邏輯,抛棄邏輯包袱,終止切斷慣性的連結,在遭逢事件的思維模式,是扭轉對身心靈作用的關鍵點。根、境相合,形成識,連結大腦,進行作意、觸、受、想、思等心理歷程,形成識識,至此,倘不斷複製此一連結作用,影響擴大至無遠弗屆,識識之深牢不可破。

生活裡的事件,假如任其流轉,則在混沌中,無法跳脫慣性思維邏輯,惟有洞察自己的心波,才可終止事件無明的發展。倘若你未能立下改變自已的決心,則沒有改變的行動力,或僅空有觀念,未能化理論為實際,也終究停留在哲學的清談。因而必須建構一個行動的平台,把想法轉為做法,將形而上的哲思形而下化,形成具體可行的辦法,觀照起心動念,閱讀心波直指人心,修正慣性連結,真正的改變,成就自我。


(三)透過身心靈方程式,修正對事件反應的慣性邏輯

生活中的事件本身是中性的,未加入人的好惡、判斷等識別前,並無好壞可分別,都是因透過眼、耳、鼻、舌、身、意知覺事件,經由與大腦的既有經驗、知識及認知連結,產生對身心靈的影響。身心靈方程式建構了一個具體的平台,提供我們在面對事件時,檢視該事件引發的情緒反應樣態(種類及強度)、心事經由大腦向外連結的強度(該方程式之內容詳附表)的機會,進而管控事件對身心靈的後續影響。

 
項目
說明
公式
內容
F F × N1,2,3…× X1,2,3
參數
意義
F=當下本心;F=心理空間(原始心理空間心事佔用空間);N=情緒反應(包涵情緒的種類以及強度);X=心事經由大腦向外連結的強度。
運作
模式
1.大腦透過六根攝入的訊息,會牽動喜、怒、憂、思、悲、恐、驚等情緒反應,依事件的不同會產生不同的情緒反應(N1N2N3)與不同的情緒強度(N值的大小)。
2.不同的事件所形成的心事,或是間接觸動的心事,將會透過大腦向外連結,希望能往外找到相關資訊以消弭該事件對心理造成的壓力(X1X2X3表示不同的事件,X值大小表示連結的強度)
3.訊息進入後所造成的情緒反應與連結強弱,又會受該人的心理空間大小(F值大小)而有不同的反應。空間大者心能量強,因此在劇烈情緒反應或是心事連結的強大作用下,心智仍能常規運作;心能量弱小者,可能在心事過度連結之下變本加厲地扭曲情緒反應。
簡而言之,人生是由無數個當下所組成,FNX三個參數即可決定人當下的反應狀態(F’),而人生是由無數的當下集結而成,因此由F’即可推測人生的走向。

 註:資料來源,摘自黃怡萱所著「身心靈方程式」乙文,對於該方程式之要義及運作請參考該文之論述。


透過身心靈方程式,啟動閱讀自我的開關,洞察心波的變化,分析自己連結了那些過去的經驗,對情緒反應如何?連結的強度多大?是否產生迴圈式連鎖效應。進一步檢視自己在作意、觸、受、想、思的哪個階段,是否面對外在事件時,已開始了「觸」?或是開始與過去的經驗聯想,而「作意」了?究竟產生喜怒憂思悲恐驚何種類型的感受、強度如何?是否已落在「想」的流程,而產生構思計畫?甚或產生行動,而踏入「思」的階段?只有隨時隨地檢視自己的當下,培養敏銳閱讀自我的習慣,建構對事物產生情緒反應的緩衝劑、刹車皮,在閱讀自己當下的同時,無形中已築起阻斷點,甚且弱化反應的強度。

透過閱讀心波的平台,阻斷外在事物進入心中,不斷對焦大腦認知的經驗,日後,當身心靈再度遭遇類似事件時,將以新的方式邏輯面對處理,這個演進歷程將會被記錄在DNA密碼資料庫之中,使心獲得重生的機會,得以淨化生命的品質。當生命結束之際,傳輸至阿賴耶識,累積為下一世的演進。

 
五、啟動松果體,轉識成智,層層蛻變

 
人類大腦在演化的過程中,為了滿足喜、怒、憂、思、悲、恐、驚等感覺,流連追逐名、利、權、情、慾、食、睡等慾望,至今大約僅有5%左右的腦細胞被開發參與運作,藉此建構了後天認知,其餘95%的腦細胞在慾望的洪流中封閉休眠,日益退化,關閉與大自然連結。倘能切斷識識,跳脫長期由5%腦主導的後天認知,才有利於重啟松果體,活化六根,喚醒95%的腦細胞功能,改變六識,近而層層蛻變、轉識成智。

 
 (一)開發六根,洞見陰陽

萬象皆有陰、陽二面和有、無之別,唯有同時兼顧二者,才能看清世界、清楚的活著。人有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六根接收外在訊息,須同時解讀物質精神層次,開發六根自性,才能全然洞見太極。

眼睛感知影像和精神性的功能,例如眼睛的椎狀細胞感知外在環境的顏色世界,桿狀細胞則感知屬於黑白和光線強弱的訊息,眼視使人有能力以客觀的角度看待人事物等世間萬象,眼光則讓人感知無象的精神層次。耳朵也有二種層次,一種層次接收聲音的廣泛音頻,另一種則捕捉話語的內容和語氣,自然賦予聲音的意義。鼻呼吸有先天呼吸和後天呼吸之別,眾人皆知的後天呼吸是靠鼻子吸吐外氣的進出,在肺臟進行交換的管道;先天呼吸則經由修煉,屬丹田呼吸、周天運轉等。舌與嘴巴幾乎同步運作,舉凡經由嘴巴進入體內的食物或飲品,所謂外氣者,意指飲食作用;而內氣,則是經由練功火候啟動周天循環,由體內自生的口水所化生的玉液或金液,經過修煉,吞津至腹內,如金液還丹,玉液還丹皆屬之,當能產生能量。

身根,則是包括運動神經及感覺神經兩個層次,先透過螺旋、延伸、開闔、絞轉,以開發訓練運動神經,繼之帶動感覺神經開疆闢土,提昇覺知洞察能力。意根主要在訓練得真意,覺察調控運動、感覺神經,達到身體放鬆;再從呼吸控制自律神經系統,控制內分泌的傳鏈,在內分泌平和下,令心安住;進而上丹田的腦神經放空安定,此時真意生,自性現,達到「真意往來無間斷,知而不守是功夫」的境界。

 
(二)啟動松果體無窮的作用力

松果體又稱第三隻眼,負責製造褪黑激素,一種會對醒睡模式與季節性晝夜節律功能的調節,對自然災害提前反應的本能,但因人類的根性不斷受識識污染蒙蔽,松果體喪失功能。透過心波觀察,切斷識識,內分泌穩定,心不起波浪,大腦趨於放空,此時真意現,眼、耳、鼻、舌、身的根識,將不再連結意識,根性自現,認知、知識及價值觀主導的5%腦退位,原本未被開發利用的95%的腦,才有機會被松果體活化作用。

所以,必須先切斷識識,在真意的狀態下努力,從根識到根性自現,見到根性以後,打開松果體如原子般無窮的作用力,衝撞全身DNA,直接針對幹細胞產生解鎖,形成身體的質變,重新觸動眼、耳、鼻、舌、身的天性。

 
(三)轉識成智,層層蛻變

人的改變,是身心靈條件整體提昇的結果,必須先從身的修煉立基,而後在心的修煉取得超脫,再靜待靈的昇華。前五根先開智慧為成所作智,然後,再改變意根為妙觀察智,而後改變莫那識為平等性智、阿賴耶識為大圓鏡智,次第改變,由改變此生前五根的根識、而後意根的意識,而後第七識莫那識,最終阿賴耶識都成智慧。

1.成所作智:第一階段,是將前五根眼耳鼻舌身,即每一個根性都成為智慧,叫成所作智。以眼而言,此時,看只是看,可以看到一切動念皆虛無,即為智慧。

2.妙觀察智:第二階段,是修煉意識成為妙觀察智,是一種對事件全然的觀察,不存在是非判斷,也非二分法分別對立的觀察,也而能夠看到過去、現在、未來。

3.平等性智:第三階段,將第七識莫那識修成平等性智。這個世界是個圓、是個整體,每個人生來即帶有不同的莫那識,但卻皆由無邊宇宙而來,也存在同一個時空,因而,萬事萬物無分高下貴賤,任何事物生而平等。生來由阿賴耶識下載的莫那識,DNA即承載著累世對於不同人、事、物之因緣,當能超越命盤的印刻,轉而對於眾生的平等看法,莫那識就能轉趨清淨成智慧。

4.大圓鏡智:第四階段,第八識阿賴耶識要修煉為大圓鏡智,功德大圓滿,像鏡面一樣清澈,所有的事經過只是經過,船過水無痕,要像鏡面不作反應,才能應對事物時心如明鏡,清楚經歷,卻不留痕跡。(文長下期待續)



四月第125期電子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