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1日 星期五

第129期 / 六根修煉初步



◎李 明



六根與識識


我們常用「六根清靜」,來形容專意修行、不問世事的出家人。「六根」一詞,的確出自佛教,是指眼、耳、鼻、舌、身、意。佛教談六根,是因為六根接收外界色、聲、香、味、觸、法等「六塵」,干擾心的清靜。在佛教唯識宗的看法,根、塵相遇而生識,六根的眼識、耳識…等六識,加上先天的莫那識與阿賴耶識,形成「八識」,構成人對這個世界的認知。識是虛妄、染污的,所以要追求「轉識成智」。佛學中對六根八識的論述連篇累牘,分析繁複精微,橫跨哲學與心理學等領域。只是其中枝蔓複雜,又創造了許多專有名詞,反而令人難以掌握精髓,作為實修的指引。

下文談「六根」,會借用這些佛教用語以利說明,但未必與其原意一致。我們的討論是從身心靈全方位切入,並與三丹田的修煉貫穿起來。

所謂六根,其實可分為兩部分,意根乃是指大腦的思想、判斷、記憶等功能,其性質與其他五根不同。至於眼、耳、鼻、舌、身,是透過神經系統接收並傳遞外界訊息。雖然人類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的靈敏度在各類生物中並非最優,但經歷漫長的演化,形成最能適應周遭環境的構造。只是兩百多年來的工業化,尤其是最近一、二十年的資訊革命,使得人類接觸的事物迥異於前,影響到五根與環境的協調性。最明顯的例子,就是我們看手機與電腦螢幕時間不斷增加,致使原本以看遠方景物為主的眼睛功能受損,變成了近視。

進一步分析,五根雖然都能感知外界訊息,但相較於遍布全身的身根,眼、耳、鼻、舌位於頭部,與我們心智關聯更為直接。眼、耳、鼻、舌(加上口)構成中醫所謂的「五官」。五官與身體內部五臟互為表裡,眼為肝之竅,耳為腎之竅,鼻為肺之竅,舌為心之竅,口為脾之竅。也就是說,人體內在經絡臟腑健康與否,可以從五官看出端倪。

五根可視為具有感覺功能的主體,與之相對應的客體則為色、聲、香、味、觸,稱為「塵」,或「境」。根境相遇,就形成眼識、耳識…等五種「根識」。例如嗅覺是由氣味分子(香)刺激鼻粘膜中對應的受器(鼻),激發大腦嗅覺皮層中對應部位,產生我們聞到的氣味訊息(鼻識)。

眼、耳、鼻、舌、身五根的根識,其性質只是對境的映照,透過第六根即意根的作用,變成「識識」。由於經過大腦的記憶與判讀,識識形成我們對外在世界的認知,也可能進一步作用到內分泌,引發不同的情緒反應。一般人自懂事以來,被灌輸的就是對名、利、權、情、欲、食、睡的追求,導致大腦不斷透過這套價值觀來解讀外界訊息,因此我們的識識籠罩在制式而僵化的思維下,又會反饋強化意根的慣性作用。

如此長年累積之下,會造成六根壅塞,無法準確對焦,影響對訊息的接收與解讀能力。我們變得更執著,只看自己想看的,聽自己想聽的。對外在世界的認知,只是自己記憶與知識的制式化投射,所以掌握不到事件的真相,也容易迷迷糊糊掉入情緒的陷阱,徒生種種煩惱。譬如百貨公司裡吸引人的衣服、化妝品,都是對焦你大腦裡希望漂亮年輕的念頭,因為價值觀被教育成這樣,所以你看到這些就想買。又例如堅持某種政治立場的人,一聽到反對者論點就充耳不聞,或心生反感,逕自貼上負面標籤。

滌除識識的層層堆疊,才能回歸六根初始的根性,有能力看清萬物面目與宇宙真相。



境的清淨化


「根」「境」對立而成識,因此可在境的管理上下功夫,不要讓六根過度超載而不堪負荷。老子所講「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太多聲色之娛、口腹享受,容易造成感官失去辨別的能力。這裡的問題出在境,而不是眼根、耳根、舌根本身功能有毛病。老子還說,「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也是透過境的管理,避免識識擾動心緒。孔子則將「非禮勿視、非禮勿聽…」列為仁的具體實踐,只是後世儒家把「禮」變成僵化的教條,反而忘記孔子講勿視、勿聽的初衷。

早在兩千多年前,老子與孔子就有如此的洞見,可見當時精神文明的高度。可惜人類並未由此走向更高層次的覺醒,反而一步步往物質文明的方向發展,先污染人的身體心靈,再慢慢污染整個地球。如今在3C影音產品充斥下,六根隨時隨地都在接收五花八門的訊息轟炸,除了不斷誘發大腦進行不同的想像,刺激交感神經亢奮與內分泌變化,喪失心緒的平靜,其程度又比老子時代超出何止百倍千倍。

最簡單的對策,當然就是自我檢點,隨時注意與六根對應的境。剛開始進行身心靈的修煉時,要戒慎恐懼,少讓自己暴露於令心神紛亂的人為之境。多置身大自然環境中,回歸與宇宙連接的和諧狀態,自然能多接收人類幾十萬年演化以來所熟悉的天地萬物的訊息。其實只要點一炷沉香,就可啟動好的氣場,營造一個讓六根清靜的境,把身心靈帶到好的地方,讓自己就在其中,這叫「造境」。當然,在日常生活中,無孔不入的廣告也是在造境,不斷以動人的畫面與煽惑的語言,營造一種吸引人的假象,誘發你對產品的購買欲。

以「根境相對」的觀點出發,對許多問題就有不同的思考方式。世間萬象萬物都是境,根不對映就看不到那個境。同樣的廬山,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問題不是山有變化,而在於你是橫看或側看。通常你的根有怎樣層次,就看見什麼層次的境。

根境和合則生緣,但萬事萬物都會變,等到根境和合不再,礙愈來愈大,良緣也會變為孽緣。因此緣至礙時總須散,這是天道,散未必不好,若堅持不散,反而帶來悲苦。



截斷 / 解構意根的作用

嬰兒看電腦螢幕,也會產生識,但他的識停留在視神經跟螢幕間的關係,大腦的解讀是空白的;但你看電腦螢幕,螢幕上的訊息經視神經傳回大腦,就會被比對解讀。這中間的差別就在意的作用。

意的作用按先後順序,可分為「觸、作意、受、想、思」等階段。常見之意是外緣的,感官先接觸到外境,即觸,然後才作意,即意識到這個外境的存在。如果只發生觸,但其後未作意,就會像嬰兒那樣,東西只是看了而已,當下形成短暫的眼識,但沒留下印象,就馬上被另外的影像取代。有時也可能在沒有外緣之下,腦海直接產生某些想法,也就是從作意開始。如練習靜坐時,明明眼睛與耳朵不看不聽,但腦袋裡卻無端湧現許多念頭。如果作意在前,是內發性的意,而觸在前,則是外緣性的。

只要意的作用還在觸或作意階段,如果能就此打住,即斷觸或不作意,當下凝結在一個根識的狀態,不產生後續的受、想、思,心就不會被干擾。所以平時大腦不要有太多的念頭和想法,有些事情想到一個程度就停下來。只停留在表層,概念就會消失。看事情若能這樣,就視而不見,全都明白,卻不進入深層。靜坐時,不必勉強壓制念頭生起,念頭來了,就讓它過去,如船過水無痕。即使眼耳鼻舌身的作用還在,能接收到外界訊息,但只要念頭不停留大腦,就不會下載成為心事,而產生內分泌的變化。

意愈到後續的階段,就愈難截斷。受就是大腦已與外境形成連結,進行初步判讀。而想和思,則是起心動念,產生了進一步的想法,甚至決定採取相關行動。這時念頭在大腦中揮之不去,很容易下載到心而影響內分泌。



回到五根自性與真意


眼耳鼻舌身五根自性,乃是人類演進五百萬年寫在DNA裡的東西,但在後天的識識層層堆疊下,已經很難釐清本來面目。就像我們的大腦功能只開發5%,眼、耳、鼻、舌、身的許多功能也被封閉。我們看外在世界,常透過既定價值觀以及知識與經驗形成的框架,而且只找想看的部分去對焦,因此只看到自己的欲望,而非物的自性。從表達到觀察,你都被限制,被干擾,失去了真。

五根雖是我們認識世界的門戶,但是在識識干擾下,造成根性被蒙蔽或扭曲,五根反而變成體察真相的障礙。我們原本有很單純的眼,但被大腦的念頭主導,以為事情原本就該是這樣。我們認為,我看山是山,你看山是山,他看山是山,所以山就是我們共同認知的那個樣子,就是我們共同定義的那個答案,這叫做非真相的一致性。

凡事沒有回到真正的根源,就解決不了問題,因此五根的修煉,也得從還原它們的本來面貌開始。眼耳鼻舌身五根,就讓它純粹到它的根性,回到單純的神經根感受中。讓五根的感覺就在感覺中,不要連結到心裡的情緒,也不要連結到既有價值觀。把識識切掉以後,就不會落入自己的執著,所以從眼耳鼻舌身進來的訊息都很準確。

我們必須抽絲剝繭,洞悉所謂普世價值的本質。要開始反省,以往學習了很多知識、技能,乃至在職場競爭……是否讓你覺得這才是你的成就,得到越多才是成就越大。如果我們眼睛看東西時,先剝除這層識識,不為了個人利益或社會觀感而遮掩隱藏,就能在本心中看到自己的無明,看見自己的粗糙面,還回五根的根性。聽別人說話,不會因口氣或音調不符自己喜好,就封住聽的能力,聽不出裡面的心。

等到進一步靜心凝念,大腦放空,意根停止作用,視而不見、聽而不聞,「真意」就會出現。你會閱讀到天地的真正訊息,而不是自己所想聽到、看到的東西。原本封閉的95%的腦開始作用,讓你像嬰兒一樣重新認識世界的真相,開啟與宇宙的聯繫。不去連結識識,以知識與聰明去「對話」萬物;而是心不想,不起念,只「對應」萬物。







展開六根修煉


氣機導引進行三丹田的修煉時,其實也在同步訓練六根。在下丹田階段,對功法中各項招式由初學到熟練,乃至進一步感知內在氣機的流動,都需要「覺知」和「專注」。這種由粗而精、由外而內的過程,也有助提升六根的覺察力與專注力。

等到進入修煉中丹田階段,靜心是基本的課題,所以必須守候六根門戶。練心的道場就是當下各種狀況,你處在眼耳鼻舌身接收進來的資訊所構成的立體空間中,產生不同樣的心象起伏,你的道場就在那裡。修六根才能定,不修六根是定不了的,只是空談感覺。

專注和覺知,還只是六根的意,而不是真意;真意是完全脫落了身體的執著、心裡的障礙,來自身體本身的雜訊統統不見了,就可以跨越四度空間,洞見五度、六度空間。在真意的狀態下任運自然,就是氣功學。

在靜坐時點一炷香,以觀陰火訓練眼根,再配合發聲練習,藉由腔體與經脈的氣機共振,找到對六根的感覺。你會看到,六根與外界的連結是以一種波的震動現象呈現。以眼睛而言,除了原本透過大腦產生的視覺,還有散發強大能量波的眼中之眼,這就是可連結到外界的「眼神」。耳、鼻、舌也有耳神、鼻神、舌神…你必須練習打開六根,透過體內波動,培養六根互通的能力,開啟久被封閉的功能,洞見宇宙萬物的虛實相生。

如此你從擺脫識識開始,由根識到根性自見,再帶著這些根性不斷再改變,你會開始翻盤、變天。等到打開松果體,展開「轉識成智」的上丹田修煉,由成所作智、妙觀察智、平等性智、大圓鏡智,一個層次一個層次往上提升。



七月第129期電子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