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15日 星期日

東醫氣機導引第149期電子報 / 我們共同織就的一段錦繡

我們共同織就的一段錦繡

◎編輯部



這一期電子報的文章全部編輯完畢,各篇次序安排妥當之後,有一篇文章卻突然讓我猶豫起來,不知道該用哪根絲線,才能將它與各篇連綴成一片錦繡?咱們的余安邦老師,一個「非典型」的學者,帶著原住民血統的中研院民族所研究員,熱情的心理學家。每次辦學術研討會,總會別出心裁地讓嚴肅的會議變成同學會;與會者不論熟識陌生,最後都會融洽如多年老友。而在課堂上,他公然倚老賣老,調侃自己、取悅大家;但私底下又會發憤練功,把自己最弱的一項變成全班最強。

這樣的一個人,他給我們七月徵文〈練功場上觀生死〉的投稿,是〈其實,我的沉重祇不過是一份難捨的眷戀〉,不談氣機導引,也不談練功,談的是生命經驗裡一段無奈的斷裂。

讀他的文章,不知為何,我總覺得就像是專門在戲劇裡扮演全知的旁觀者,站在高處,俯瞰舞台,詠唱著跟劇情無關,其實又息息相通的詩歌。

所以,我試著把它放在全篇之末,並且給了一個「番外篇」的標眉。這個位置一經確定,這一期各篇文章就形成一個奇妙而完整的「生態系」,就像阿充談的:「如果每個角色的位置都擺對了,這個生態系就能正常的運作,同時每個成員也都能得到這個生態系所提供的能量。」於是,每一位作者的特質,就活潑潑地跳出來了;就像一齣戲的每個角色都恰如其份地扮演著自己,卻將一個耐人尋味的故事,搬演得淋漓盡致。

就說這一期首次推出的專欄〈勸學集〉吧!作者莫仁維從小受的是英語教育,中文寫作是這幾年才被張老師逼出來的。我們收到他的稿子,沒有二話,只有感動和感謝!他領導著一個國際級的工程公司,每個月總要飛幾個國家,他除了是我們的課程教練,還是細心盡責的父親,但是,他在旅途中完成了近三千字的稿子!用中西混合的語法,但言辭懇切,苦口婆心,因為他在十幾年前就發現,氣機導引才是他安頓身心靈,安家立業的活水源頭。

世事變幻不定,卻有這樣的一群人相約在此,盡心盡力,如春蠶吐絲,共同織就一段一段的錦繡,為蒼茫的時代,守住一些光亮。如此而已!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不以生死學生死

◎林孟君(教練)


生死是人生大事,誰都無法逃避。歷代文人及思想家都各自提出他們的見解。孔老夫子就說:「未知生,焉知死。」「未能事人,焉能事鬼。」告訴我們:連活著是怎麼回事都還不清楚,哪裡知道死是何意呢?還是老老實實地活著吧。況且,生死也無法來回嘗試,因為從來沒有人死而復生,回來告訴活著的人死亡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雖說要老實活著,卻不能讓我們因此忘了它的存在,生死議題終究要面對。但是生死問題也不是嘴巴說勇於面對就能面對,若能在每日生活中逐漸累積能量,那在真正面對生死時,必能有挺過衝擊的意志。我們練功並不是要如同武俠小說中的大俠一樣,行走江湖,快意恩仇,也不是在武打擂台上搏命。練功,是和自己計較,是要超越自己,超越生死。那該如何看待練功場上的生與死呢?

動作上,有各種不同的細節要求,歸結來說,就是要能提得起、放得下。雙腿堅實有力,撐住身上所有的重量;膻中能放下,令氣沉丹田、氣下湧泉,如此則下盤穩固,上身靈活鬆柔;如大樹一般紮根向下,枝葉輕盈隨風擺動,生機無限。若是腰腿虛弱無力,氣憋在胸口,下虛上實,頭重腳輕,如何屹立不倒?

人命呼吸間,一吸一呼,可以是一生一死,簡單的動作卻承載了生命的重量。人只活在呼吸的瞬間,不在過去,也不在未來。吸氣時,吸納氧氣,交感神經亢奮,氣機活絡,體內充滿無限生機,要清醒的覺知自我身心靈的狀態,活在當下;吐氣時,排出二氧化碳,副交感神經作用,所有的身心罣礙伴隨著氣緩緩沉落放下,繁華落盡,心中安詳無悔。能細膩的覺察這樣的一呼一吸,便是一死一生、是除舊布新,也是「以前種種譬如昨日死,以後種種譬如今日生」,能身體實踐,則心境不隨外在環境起伏,人必當時時處在「現在」的時空中,反觀自省,安住身心,便能體會眼前事物的美好,從今日開始努力,積極有所作為,追求生命的成長與圓滿。

練功不在追求長生不死,而是更能明白生死的意義,勇敢承受生命中各種的發生,並心存感恩。生命的長度是由一次一次的呼吸接續而成,只要一息不來,便是隔世,故知生命不是長久的,肉身腐朽之時,要用怎樣的精神狀態來面對?是害怕不捨,還是視死如歸?養兵千日,用在一時,在一息尚存的現在,積極努力,在動作呼吸上下功夫,在意識上努力超越,等到真正面對生死時,心中才能少一分疑懼,多一分篤定。


/


完整經歷生活,讓生命完整

◎朱寶鈴(六早種子班)


傅達仁的安樂死事件,讓我聯想到了我們的學員莊慧敏。在她短短五十幾年的人生中,前半生努力的上班賺錢、追求夢想,日子過得簡單而平淡。後因病退休,歷經三次生死交關的惡性肉瘤大手術。傅達仁與莊慧敏,他們都走向最終的死亡,但一個選擇提早結束生命,一個卻勇敢面對生命的無奈。

我有幸參與莊慧敏最後的一小段生命歷程,看著她從不甘到接受,最後平靜地面對死亡,讓我深受震撼!

而我也從慧敏身上體會到,氣機導引真的是有能量的功法。它讓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經歷生命,一切都真真實實的去歷練、豐富生命,為的就是讓生命完整。

傅達仁選擇放棄生命,需要很大的勇氣!但我覺得勇敢面對生老病死卻需要更大的勇氣!這些都是我們經過長年練功後,練就的本事!


/


安樂死安樂嗎?

◎高南榮(教練)


如果說推行多年的「安寧照護」是要讓病痛末期的人得到妥善照護而走得安寧,那麼「安樂死」的意思是不是除了讓人馬上走以外,還暗示著:因為走了、病痛不再,而似乎能從不安樂轉換得安樂。

問題是,安樂死真的能讓人走得安樂嗎?死前若不安樂,死後能安樂嗎?或說,死就能安樂嗎?

再問,何以至此?為什麼人會讓自己搞到生不如死,而走到這一步(選擇安樂死)?

第二個問題比較直觀,不外就是不小心生了病,而當代醫藥罔效,而導致生不如死。走到這一步的人,想必身心都不安樂,才會尋求安樂。如果身心都不安樂的來龍去脈一時沒能弄清楚,只是想借助外力趕快解脫,恐怕還是落入只治標不治本的循環。何況病痛原因,先哲早有明訓:「虛邪賊風,避之有時,恬惔虛无,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就是說身體病痛跟身心靈都相關,光只處理肉體的部分,應該只是治標不治本、見樹不見林。

先哲還告訴我們,「未知生、焉知死」,是說就生命而言,人有一個生的存在,還有一個死的存在;「生、死」是「生命」的一體兩面(生命從陰陽而來,所以生命也有陰陽);或者說人有一個陽的生命(如圖下半圓),也有一個陰的生命(如圖上半圓),生命有「陽命、陰命」兩個相對而同時存在的維度,所以必須生死「並觀、並論」,才能洞見生命的玄機。這就是「生死陰陽學」裡生死陰陽的概念:陰陽同向循環而相互相對作用著,而且因為陰陽循環不已,所以生命是一個生生不息的圓、或者說是一種圓滿。







先哲的意思是,想要了解「死、陰命」的維度,可以從了解「生、陽命」的維度下手;也就是說,如果對此生的「生、陽命」的維度意義,都還不清楚,那就不足以了解「死、陰命」的意義。所以,死就能安樂嗎?從這裡看,至少未必,要看活著的時候,身心靈是否整合好了、人是否開悟了。簡單的說,如果活著不安樂,死了能安樂的機率不高。

所以就像「健康檢查」一樣,並不是檢查了就能健康,「安樂死」也不是死了就能安樂。琅琅上口的商業詞彙,總是為了業績而泯滅真相。想要離苦得樂,那麼活著當下就要把握而努力修練才有機會,不是選擇捨去什麼東西,好比「陽命」,就可以交換得到的。

「人身難得今已得,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待何生度此身?」可見身體就是修練、演化的舞台。沒有身體的生命也無從演化,身體是今生修練心性的舞台、道場,而修練的成果會更新記錄在靈性裡面(也稱阿賴耶識)。「萬般帶不走,唯有業隨身」,「生死陰陽學」裡明白指出「陽命、陰命」的交接都是透過阿賴耶識的更新再下載而完成的。這個因而形成生死循環交換不已的現象,就是輪迴的概念。

生不帶來、死不帶走,指的是物質界、生活線的場域;屬靈性的、生命線場域的阿賴耶識,會帶來、也會帶走。所以最好此生就學會經營生命線,也就是從身心靈整合去淨化阿賴耶識,讓靈性單純、能量提升,這樣最容易開悟,不但能「度」今生一切苦厄,也才不會又把「業障」——包括習氣、病痛等,又帶往下一生,而影響下一生的健康、命運、和人生。


/


明白生命到盡頭是無話可說!

◎曹煜哲(六早種子班)


到底醫藥科技的發達,會讓多少我們身邊的人、親愛的人,陷入這樣求生不能求死不得的窘困?

我的腦中浮現謝銘祐的「老城門」這樣令人印象深刻的一句歌詞…「點啊點叮噹,天公伯仔慢慢啊點,要走要留半點不由人…」。會不會那些關於生死的古老說法,終究會在不斷發展、翻新的種種科技文明中好死不如賴活著。

關於生死,到底我們能幫我們自己做些什麼?

關於降低溫度不吹冷氣,對於住在冬冷夏熱的偏鄉教師宿舍的我來說,感覺像是開了半調子園藝店似的,宿舍外的水泥走廊,一盆接著一盆的植栽,我想如果照直線排列的話,應該會有100公尺吧!夏天時每天早晚大約各要澆上三四十分鐘,弄得彷彿每天都像是剛剛下過雨似的。就像是過濾篩網一樣,留下來的植物是最強悍的特種部隊,禁得起日曬水淹。由於南澳常常是颱風登陸的所在位置,每次遇上颱風還得一盆一盆搬到安全的地方。除了天災(尚有蜜蜂與蛇的問題)之外還有人禍(還有很多不可思議的故事發展)…,弄了個花園花費很大的精神、時間來降溫,但是還可以做點什麼來降溫?確實的降溫。

關於降溫,雖然談不上控制溫度,但是至少可以降低個二三度。

但關於生死,雖然談不上掌握生死,那麼是能幫自己做些什麼?比降溫需要更大量的時間、努力,一天三四個鐘頭的日復一日,就像日曬水淹,在身上過濾出什麼樣的生命質地。


藉著氣機導引,練習與自己的身體對話,就是想要練個明白——

明白只是死而已,為什麼會有那麼多種死法?
明白你即將形成你走掉的樣子。
明白生命的高度會讓你看到萬物的深度。
明白生命到盡頭是無話可說!

(最後四句整理自104.5.16老師上課逐字稿)


/


有神功護體,生死門前好從容

◎周泰利(六早種子班)



台語說 「 沒先註生,先註死 」,人一出生就註定往死亡之路邁進 !

往生,是前往下一段生命去經歷,如同張老師說的 : 每一次的輪迴是一個小圈圈(小生命) ,當一圈套一圈頭尾相接成一條大的鏈條(大生命),表示已經修成正果成佛了,就不需再到世間輪迴 。

我們練功就是練如何生死不是嗎 ? 所以就算有神功護體,也不可能長生不死 ! 既然是註定要死, 就要活得有價值,所以要提升生命的潛能 , 把這一世欠缺的修好,不足的下一世繼續修行,而氣機導引正是引領我們往累世修行之路前進 !

練功從身體的九大關節及肌筋膜開始 ,練的都是如何開發身體的空間, 如今更要練心和腦的空間 ,當身鬆 - 心靜 - 腦放空了,身心靈空間都練就出來了,死亡其實是一種生命的過程,並不會覺得懼怕了。至於會不會留下對人世間的牽掛, 其實也不重要了,當喝了孟婆湯往下一世輪迴時,捨不得的也都要捨得,重要的是我們這世修得的智慧能累積到下一世去。

十多年來的練功收穫是身體鬆了,但最大的成就其實還是心開了,在面對任何困難比較能隨遇而安,雖然離死亡愈來愈近,相信因我們有「氣機導引」的神功護體,一定能坦然的面對與渡過 。


/


在生滅聚散處,候其不生不滅不增不減時

◎張可士(八德四早)


生命不在長短,在於是否活得有意義;「練功場」是指集體練功的場合,而非競技場、格鬥場。練功場上觀生死,也非指肉體的生死,而是指氣場能量、心、靈的生、滅、聚、散。「練功前」身既不可求(時也、運也、命也);「練功後」有如生命的覺醒(自然、安樂、有尊嚴)。

「我命在我不在天」,人生是一場「深度學習」之旅,體驗過程不是「學到」,就是「得到」。「學到」不一定「得到」,但「學到」能讓我們接近「得到」,這種「得到」就是生命的「附加價值」;「現在的我」根本無力改變「過去的我」,但「現在的我」卻能改善「未來的我」;忘掉以往不好的「經驗值」,「活在當下」努力學習、釐訂「人生目標值」,才能創造安樂璀璨的未來。

「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無有」入「無間」,載營魄抱一;「心定」三分功,心能定,「功」油然而生,心死(失去信心)則功散,故在「練功場」上觀生死,乃在觀「心」的生、滅、聚、散。然「心」的本質係「不生、不滅、不增、不減」,會「生、滅」的是人的「意志」。練功之「道」,「道」可「道」、非「常道」,惟有「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或「應生其心而無所住」,歷經身(山外見山〜見山是山、見水是水)、心(山內見山〜見山非山、見水非水)、靈(回眸見山〜山仍是山、水仍是水,但後山後水已非前山前水)的練化才見圓滿。人生的「不完美」與「無序」才是「正常」,所以需要「練功場」上的「淬鍊」,亦才能見到「生命的昇華」。或許「練功前」,上帝為你關閉一扇門;「練功後」上帝必會為你再開啟另一扇窗……。

「練功者」只要方向對了,不要在乎路途有多遠,「生命」就是「終生學習」之旅,最終的收穫就是「自然、尊嚴、與安樂」。相信若再歷經「練功場」上「三天兩夜」的「淬鍊」,定能看到「浴火鳳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拔根與紮根
​在極難極亂處立定腳跟,自不動不搖處認斯真法

◎辛華昀



在一米平方的墊子上,可以練習氣機導引所有的功法;可以自己單練,也可以把自己當對手對練。經過一段時間的鬆身、呼吸及功架的築基,氣機導引的功法練習漸漸由局部關節運動進展到全身關節貫串的多維運動,包含上下、左右及前後交互變化;以徹底的延伸、開闔,開發身體更多的空間;以慢、勻、細、長的吐納,帶動全身關節由下往上、由上到下的依序貫串。動作過程中學習不用力,體驗其中的放鬆,感受體液在身體當中的流動,此為全身的筋膜運動。

氣機導引每個動作,舉手投足必有意義與目的,練習當中對於任一動作及過渡動作若有疑問,也必須思考清楚,才是有效率的學習。練習氣機導引動功時,除了功架須正確外(見電子報147期),全身關節的依序貫串十分重要,所有動作無一例外。例如,一個自踝、膝、胯、腰、椎、頸、肩、肘、腕的貫串動作,多數人腳踝一動便開始動肩膀而不自覺,或者刻意轉動肩膀以示開闔,這都是練功過程中的執著與障礙。另一個重點就是對稱,動作行進間除了要依序貫串外,以中軸線為中心的前後、左右亦須對稱及平衡。

此外九大關節依序貫串的練習也是氣機導引動功中同時進行體呼吸的必要訓練。動功依序貫串的練習成自然後,體呼吸才能融入動作中成自然。(膝關節勿過度旋轉,僅需在重心移至另一腳後隨之放鬆即可)

氣機導引是練習運動神經與感覺神經的消長、酸痛與放鬆轉換、是自己拔根與紮根的對抗。氣機導引的練習在一呼一吸間,總讓自己立於絕處,再從絕處找到轉機。拔根與紮根的練習在螳螂捕蟬功法中處處可見,這裡以金絲纏腕的腕、肘、肩功法為例說明:

腕的功法,練習時無須過於保守,一次次的旋轉腳踝帶動身體的旋轉幅度可漸加大,兩腳掌不離地面,腕的旋轉同步於腳踝的旋轉,以平衡身體旋轉的離心力。當身體由前向後時,都在拔根階段,雙腳尤須站穩,手腕凸掌時紮根至湧泉。肘的功法,以右手為例,當依序旋轉踝膝胯腰椎頸,將身體正面轉至左側,此時右肩闔於左跨,當右肩與左跨愈近且左肩與右跨愈遠時,藉螺旋形成的拔根愈烈;再依序放鬆踝膝胯腰椎頸,沉轉湧泉往下紮根。肩的練習亦是如此,拔根與紮根,在一吸一吐間完成,闔到極限是拔根,開到極限也是拔根,每個人都能在動作中找到要拔根與紮根的地方。

所有拳術功法都非常重視紮根的訓練,要求步法變換的起承轉合都要穩當,常藉由對練拔對手的根。氣機導引以自己做為對手,功法行進間總將自己逼到絕處,幾乎被自己連根拔起;被逼到絕處的自己,一鬆再鬆站穩腳跟,而後在極難處找到轉機。因此,拔根的訓練即是紮根的訓練。拔根與紮根的練習必須在正確的功架下進行,不可歪斜凸臀,除了可以訓練高度的平衡與開拓自己更潛在的空間外,由於以最大延伸與開闔動作形成肩胯、肘膝的最大相闔,如同自己對自己的身體結構進行調整,也是自療(治療)與自覺的重要功課。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2字真言

◎阿充


這一期來談談「22字真言」,也就是每位氣機導引學員都可以琅琅上口的氣功學定義:「心識與宇宙作用的空間學,藉陰陽往來互動,透視其機」。熟練的動作會與我們越接近,但是熟悉的話語反而距離我們遙遠,因為缺乏了反思的機會。最近張老師上課時幾次又提到了空間學,讓我有機會重新思考氣功學的定義,而有些不同以往的解讀,在此和大家分享。

先來拆解一下這句話:「心識」指的是中丹田(心)和上丹田(靈);「宇宙」可以是身體這個小宇宙,也可以是我們身處的大宇宙;「空間」可以是狹義的空間中的東西或是沒有東西的空間,也可以是生態系成員間相對應的關係;透視其機的「機」可以是一種改變生命圖靈機的「機制」,也可以是宇宙間運行的「大道」。

先從我們的小宇宙談起。骨頭是空間,肌肉是空間,筋膜是空間,臟腑也是空間,我們練的功夫不就是要我們把東西擺在對的位置,所以骨頭正了,肌肉就鬆了,筋膜的空間就出來了,氣就通了,臟腑的運作也就正常了。如果你是一台沒有情感和思想的機器,上述的過程再簡單不過了,把東西放在對的位置就好了,就像堆樂高積木一樣。很可惜你不是,因為你有情感和思想,也就是你擁有「心識」,「心識」是一大干擾,干擾你把東西放對位置,所以你得先認清你的干擾,把這些干擾一一馴服,然後才能把東西放對位置。我們的每一套功法,就是在空間中設計不同的幾何座標,讓你去擺你的骨頭,放鬆你的肌肉,通你的筋膜,但一切都得先徵求你的「心識」同意。酸了、痛了、累了你會逃避;煩了、懶了你也不想做。如何將這些負面因素消除,就得啟動你的生命圖靈機,在一次次的負面情緒中,你還能再給自己一次機會,再去調整一下位置,直到正了、鬆了、通了,才能進入所謂的「氣功態」。我們的功法就是不斷在重複練習這樣的過程,藉由不一樣的姿勢,打通不一樣的筋膜通路。其實我們一直在解「空間學」的問題,藉著情感思想與空間的「陰陽」變,循著生命圖靈機的「機」制去微調,進入到「氣功」的世界。

接著我們來談談大宇宙。我們身處的生態系可小可大,可能是一個家庭,可能是一個班級,可能是一個公司,可能是一個國家,可能是地球,也可能是銀河系。每一個生態系的成員都有他在生態系中相對應的角色和位置,如果每個角色的位置都擺對了,這個生態系就能正常的運作,同時每個成員也都能得到這個生態系所提供的能量。除了擺好自己的位置,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之外,還要能夠理解和認同其他角色的存在性,同時提供必要的支持,這樣的生態系就不會遭到破壞,可以永續存在。所謂格局,就是你所能理解、認同和生存的生態系大小,這個生態系越大,你的格局就越大,同時,你所能得到的支持能量就越大。要擁有大的格局,就必須「見眾生」,所謂「見眾生」,就是將眾生納入同一個生態系,大家在平等的基礎上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有「我」的概念,「心識」就會作怪,和眾生鬧意見,而藉著「陰陽往來互動」,終會發現眾生平等,自己也是天地間的一個角色,然後以天地為師,認清天地這個大「空間」,個人的「心識」退位,循著「道」該怎麼做就怎麼做,自然會得到天地的養育,所以說氣功學也是一部「道體中見眾生平等」的學問,更細部的討論,可參閱拙文「道體中見眾生平等」(第123期電子報)。

無論從小宇宙或是大宇宙來看,「22字真言」都精準地描述了一種方法,引領大家到達一種境界。「22字真言」不是道本身,卻可以帶著大家接近道、看見道,這就是氣功學。氣功學不是玄學,它有具體的實踐方法,也有具體的目標,可以在身體上執行,可以在家庭社會中應用,也可以讓大家在天地中見眾生。故知「22字真言」是大師咒,能透視其機,真實不虛。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什麼是學習?

◎莫仁維



這是我第一篇專欄,想了很久該從那裡開始寫?寫給誰看?是從上張老師課的心得,還是從家庭及工作生活中體會到氣機導引的奧妙運用,還是從教學的實戰經驗,或身心靈功法的解說?為了知道我想寫什麼,我就試著「不想而去感受」我想講什麼?就在這段時間,張老師從「生活線」或「生命線」這大話題來談時,就講到一個題目,這個題目似乎給我開了一扇大門,解答了我看到一些不對勁的社會現象,包括我自己的經驗!這題目也是我想在「不想」中探討的!也就是「什麼是學習」?

我還深深記得從小學念到MBA的過程中的經歷。我常以「背」的方法學習,還好背得還算可以,一路考到不錯的大學及MBA學校。但從小學到大學這漫長的過程中,我一直覺得缺了什麼。這個「什麼」,就是學的「知識」是為了什麼?總覺得沒動力,沒營養。我一直以我們4000年中華文化為傲,以為營養都在古文裡的經典,於是我就試著去找,試著上中文課。但往往上了課讓我更加的無趣,也不知為什麼。畢業後開始工作,以為在工作中可以找到我的動力,但一樣的覺得不知工作為了什麼,還是覺得不夠寬廣,缺乏有人能教導或帶領行業全然的道行、脈動、趨勢、動力,因為我一直不覺得工作只是為了金錢。於是我去念MBA。 有幸在MBA學校讓我看到現代工作環境的全然面貌,因爲學校有來自全世界四十多國家的頂尖人才,他們來自不同的背景,都是來學西方國家最新最夯的財經管理知識。在那兩年中,幾乎所有學生都是盲然的為學業日夜奔波,認識人,搶工作機會活動等,弄得自己很疲累。我常問我需要這麼盲然跟著他人比來比去,弄得全身疲憊嗎?不管大環境怎麼樣推動,我還是依我的感覺告訴自己,不要盲目跟著大眾跑,而要跳開來思考:大眾是為了什麼?但那時候是迷迷糊糊的,也不知所以然。

學校教的大部分是當年財經管理行銷業界必須用的工具,對工作環境有一定的用途。在學習時我體會到一件事情:往往有很多工具協助我們分析問題,但很容易掉入以工具去看問題,而不是以問題的根本來探討,再反過來用工具去解釋你的判斷。這個體會我深深地記住,可是我解釋不了這種學習的差別在哪?

進MBA學校的兩年,對我最精采的不是學科、不是搶工作機會、不是在頂尖財經界人士中搶光彩,以得到贊同、讚美,而是去做了三件一般同學不注重的事。第一年新生訓練時,有位二年級畢業生的演講講了一句話,點燃了我本來就在「感覺」中的動力。他簡略的說:「新生們,恭喜你們進入了一所頂尖的商學院,這時候你是最沒有包袱的,就是最好的時候,你們應該大膽的去嘗試你不敢做的事,經歷過了,你會發覺你不知道的潛力!」

學校給了大家一個非常好的資源,從人才、學術、事業機會、及社交活動,讓學生去發揮我們想要做的事。來學校之前,我已開始學氣機導引兩年多(17年前),那時張老師剛開始種子班。有一堂課上,他說,我們都應該學習表演,鍛鍊在大眾前講話,在10個人前,跟1000人前是不一樣的。應該要去嘗試「經歷」、「歷練」!「經歷」、「歷練」,你的能量就會不一樣!於是我在那兩年嘗試我最怕,但當時也是最想要做的幾件事——辦大型活動,主辦歷年來學校第一次全校華人的社交活動,慶祝農曆年;在眾人面前表演(在1600師生前表演年度各國文化展出);協調整合不同領域的人,為了實現一個想法,參加全美第一屆跨領域開發建設競賽,而且進入全美前4名。這幾項的經歷對我來說是個大突破,因爲我去面對我害怕的事,去追求我「感覺」我需要學習的東西。這麼多年來我還是覺得這些事很有意義,雖然過程中有挫折但也有成就感!我覺得我有成長到!但這到底是什麼樣的學習?這麼多年的迷糊恍然,卻在最近老師講課時,解開了我的迷惑——什麼是學習? 

學習是為了去了解時代的全然,透過「全然」的你去參與。「全然」指你的身心靈,你的精氣神,你的下中上丹田。全然去參與「經歷」,用行動去「感覺你的感覺」,然後你就可以反過來看到自己。如何發掘你的「真我」,而去做你在這個時代的角色?學習要有好學之心,學習不是指知識,而是你「全然」的成長。意思是說,學習事物如何跟你有關,或你跟那事物有什麼關係?例如,學習解剖學時,我們有連結到對自己的身體的理解嗎?我們在動作中有感受到關節的結構嗎?或是我們學會計、財經或土木工程課時,有去了解它背後的意義嗎?除了工作以外,它背後的意義是為了什麼?學習是要為了你的身心靈成長的追求,追求你的「生命線」的演化,而不是追一個現代的「生活線」遊戲。如張老師所說的,學習應以「興奮性」而不是「意志性」的追求,也就是要用你對生命演化的熱誠去了解一個事件的為什麼,而不是去背它的知識語言。

在這個時代,我們的環境算是很舒適,但也因如此,這時代很重要的是要有危機感,尤其是對年輕的一代,不要太享受一切,不要有「不關我事的態度」,否則,就不會有強大貫穿力的學習能力!人生一切發生都有原因,都跟你我他有關。我們有沒有想過,今天的享受來自上幾代的吃苦耐勞?有沒有感受到親人對你的支持,讓你有你的今天?有沒有感恩珍惜每個學習機會是為了你我他更好?



我還記得張老師在2018四月的某堂課說:

 未來的世界,
 不屬於一群爾虞我詐的人,
 而是屬於一群善良,共享,快樂,擁有正能量,
 幫助別人,以誠相待,懂得感恩的人!


在聽到老師這句話時,我剛好在幫小朋友找書,看到一位知名的英國童書作者James Maclaine說,為什麼最近他看到周遭的人都嚴重缺少禮貌?他很納悶,為了找出原因,他決定環遊世界幾個月。在這幾個月中,他恍然「悟」到原「因」,他覺得現在社會缺乏為他人的愛心。於是他立即寫下他最著名的童書 “Miss Molly’s School of Manners” ! 他是以寫作的方式傳達給後代重要訊息!

學習過程中我們常會遇到貴人,有時候這些人為了要幫助你,而可能會對你講一些不中聽的話。很重要的是,我們要學習不要責怪他人講你的不好,因為他講你是為你好。我們要學會看到、聽到他的用心,不被他的言語說詞不當而影響其背後的意義,往往真話是難聽的。有人講你是你的福報,要學習真心謝謝他,感謝他用心對待你!

往往學習過程中還會遇到一些學習障礙的挑戰。我們學習過程中有時候會去跟他人比較,我們要提醒自己學習是為了自己的成長,跟他人無關。又有時候我們學習是為了要表現自己、為了得到老師的誇獎及讚美。這些是正常的過程,但要提醒自己誇獎是一種鼓勵及幫助他人學習的過程,不要因為誇獎而驕傲,或以為自己懂了。不要認為我已經懂了,否則你就聽不進他人的教導,而停留在那個程度上。學無止境啊!所以要時時刻刻提醒自己要「謙虛」!

以上是我對學習態度的簡單看法。有了對的態度,才是好的學習開始!這些講得容易,聽得容易,但真正聽懂、看懂並不容易,更何況聽懂、看懂和實踐運用更難!最好的方式就是有機會去「經歷」,再來的一次又一次的機會去「歷練」,變成你的本然反應。「歷練」指的是「經歷」過程中,我們有去改進自己的作法、心態,和思考方式。一切以平常心去對待,不急不好功,珍惜每一個學習的機會,「當下」的機會。經歷一個階段之後,又會有不同的「經歷」等著我們!如果沒有「歷練」到位,它可能會再次出現在我們的人生過程,讓我們再一次機會學習!

這些講得容易,做到的卻是不容易的! 我們要珍惜這些事務,因為它都是上帝/大自然給我們的功課,只是事務來了時候,我們是否有足夠的耐性、恆心、專注、感受力去學習?

講得容易,做到的卻很不容易。有正確的學習態度,你就會吸收到很多身心靈的營養。學習是終身的事,是要學習全然的成長,為了你在這個時代所要扮演的角色。 願讀者勇敢去面對自己的成長而做到為他人好!徹底學會、弄懂一件事,會帶給你莫名的喜悅及滿足感。因為這些道理不是空談,是可以練的,實現的,是有方法的,很簡單的說,就是從你的身體開始,從感覺你的感覺開始! 從自己的身體中,你可以看到、學到什麼是完整、探討、觀察、悟、度量、包容、接受、當下、空、慈悲、行動! 要相信從身體有方法的。如張老師所說:相信的力量來自於懷疑,來自於真性情,懷疑後證實是對的,你相信的力量就會誕生!

以好的學習態度從身體動的過程中去體會吧!體會到才是真正懂,真正學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其實,我的沉重
祇不過是一份難捨的眷戀

◎余安邦



(一)


馬爾巴(Marpa)因兒子被殺害而傷慟無比。一名弟子說:「您常告訴我們,一切皆是幻象,令郎之死,豈不也是一種幻象?」馬爾巴答道:「你說的沒錯,但我兒子的死是一種超幻象。」

        ──西藏之道的實踐(Pratique de la voie tibe taine)

(引自許綺玲,1995)


生命裡總也有舒伯特都會無聲以對的時候。                         

             ──Henry James (1881): The Portrait of a Lady.



(二)



我該怎麼來訴說死亡?

死亡是那麼熟悉,又那麼陌生;是那麼清晰,又那麼模糊;是那麼實在,又那麼虛幻。

死亡之所以令人迷惑、讓人恐懼,祇因為它的無可挽回、不可逆轉、不能嘗試、無所不在。


因為無可挽回,也就無可毀壞;不可逆轉,也就義無反顧;不能嘗試,也就耐人尋味;無所不在,也就不必躲藏。

因為有死亡,我們才覺得生命的可貴,才不會把一切看做「理所當然」。

死亡,是所有不確定之可能世界的唯一可能。

因著死亡,我看見自己未曾有過的看見。原來,我的存在,不能離開父親;我的世界,不能沒有父親;我的生命,父親永不缺席。

在世界斷裂處,我看見了父親,原來你從不曾離開過。

人,永遠無法回到過往,但過往的事物從未消逝。我的思念不是思念著你,我思念的是過往日子的「我和你」,過往日子的點點滴滴。

這樣的思念,我們叫它做鄉愁。

死亡,是一種鄉愁。



(三)



死亡,破碎之夢的收藏者;沉默,喧攘,連續,斷裂;在時間與時間的夾縫中,我挑戰邊界。

但,人與人的邊界在哪兒?生者與死者的邊界在哪兒?我與父親的邊界又在哪兒?原來,在生者與死者的裂隙中,「存在」就在那兒。

而我,又在哪裡?我的歸宿,又在何方?明界?暗界?陰界?陽界?之間?

死亡,鄉愁,……



(四)


一樣的天地
無言的方桌
爭相說話的吵雜空間
交織著綿綿的思念
往返穿梭於兩個世界
你在那頭
我們在這頭。


似銀紙灰燼般
我們的心靈
脆弱得不堪微微碰觸
青煙緲緲
溫柔的我的手
好想緊緊握住
你難得伸出的厚實的雙手
小心翼翼地
我依然在等待
你關注的眼神。


我們從不輕易掉淚
即便不在現場的你
必已看見
今天
在你面前
以玩笑代替淚水
是我們所有可能的唯一。


就像那首歌所說
其實
我的眼睛最易流汗
但它
總發生在我的暗處
你的明處;
唯在暗處
才能把你看得明白
看個夠
但我多麼害怕黑暗
害怕面對你
因你從不讓我面對。


自你生我
就把我擲入浩瀚虛無的宇宙
好深好深
好遠好遠!
恰似你內心世界般
深邃地永遠無法讓我理解。


其實
我好想問你
你眼中的女兒
究竟長得怎樣?


米酒撒在地上
一圈一圈地
二姐的淚水似在眼中打漩
一轉一轉地。


守不住你身軀的
是我們
守住你靈魂的
是二姐
日日夜夜
我恍然明白
這裡就是二姐永遠的「娘家」。


但我
卻鎖不住自己的思緒
回到從前  周末
午後的陽光穿過椰子樹梢
看見我的影子
我猛然才看到自己
原來我真想回家。


可是  請告訴我
阿爸
這回家的路
該怎麼走?
而我歇息的位置究竟在哪裡?


今晚
其實,
我的沉重
祇不過是一份難捨的眷戀……


(記得二十多年前,某一天,在比南方更南方的所在,我的田野報導人告訴我:當她的父親往生之後,她的幸福已經去掉了一半。當然,她還說了好多好多……。那天,午後的陽光依然燦爛,鳳凰花似火般的開著;我參加完她父親的忌日紀念儀式,於返回台北的火車上,心情遲遲難以平復,於是寫下了以上這些文字。午夜時分,當火車緩緩跨過淡水河,我猛然才警覺到,原來,我已在台北飄浪三十多年了。記憶是那麼的短,遺忘是那麼的長……)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保持覺知,經歷自己

◎編輯部


我們每天都在經歷自己,但總是拿自己沒辦法。身體的病痛,情緒的困擾,把我們吹得東倒西歪,更別提保持靈性的清明了。如何「保持覺知,經歷自己」,是需要學習的。氣機導引從身體自覺出發,在動作中經歷自己;更擴展到心理乃至靈性的覺知,要我們在每個當下保持覺知,在每個事件中經歷自己。歡迎分享您跟自己交戰的寶貴經驗,文長請控制在600字左右。編輯部有刪修審定權。8/5截稿,文稿請寄chiji.taoyin@msa.hinet.net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保持覺知,經歷自己》講座

主講:張良維老師
時間:107/7/15 (日) 18:30~21:00

地點:台北市漢口街一段3號9樓(總會館樓上)
報名網址:https://goo.gl/nnN2rT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活動預告》

氣機導引身心靈成長營

第一級第二梯次
三天兩夜課程


● 與身體對話
● 與呼吸對話
● 六根的整合
● 筋膜運動治療


時間:2018年9月14日(五)~9月16日(日)
​地點:福容大飯店(淡水漁人碼頭店)
諮詢電話:02-2311-1166 





東醫氣機導引第149期電子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