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13日 星期一

東醫氣機導引第150期電子報 / 保持覺知,經歷自己

又是一部「西遊記」!

◎編輯部


老少咸宜,以戲謔笑談、荒誕怪異著稱的《西遊記》,其實是一部講性命雙修,儒釋道三教合一的修真寶典。唐僧師徒一行跋涉千里西行求法,途經九九八十一難,最後九九歸真,凡胎落,聖胎成,復見天地之心。

氣機導引的修學歷程,不論個人或群體,說穿了也就是一部「西遊記」!不管你來自何方,為了什麼原因而來,都算是加入了這一段西行之路;而在這一路上,你的速度或快或慢,或者跟同道合拍並進,或者偶而自己岔出去循著一條羊腸小道踽踽獨行,其實都無所謂,重要的是你已經上路了,而你持續往前。

本期電子報所示現的,就是我們這個團體在「西遊記」途中一個小小的停格顯影。從每月專題〈保持覺知,經歷自己〉各篇,到〈圖靈集〉、〈心田集〉,大家不約而同談的都是「心」。張老師從一開始舉著「身體自覺」的大旗號召社會時就說了:「練身容易練心難」,從下丹田千里跋涉到中丹田,看來此刻我們都在自己的心田上各自努力。

心猿意馬惡乎定?眼耳鼻舌身意幾時平?九九八十一難,你現在過的是哪一坎?或者像孫悟空一個筋斗雲就以為已經飛到九天之外,其實都還在如來佛的手掌心裡?也許,這一期的各篇文章,正可以提供您好好地參照自己!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覺悟之道,從身根下手

◎文稿整理/林孟君(種子班學員)


時局紛亂,人心不安,我們在不同的價值觀之間擺盪,為了安定自己的心,有人追逐金錢外物,有人求神拜佛,卻沒有真正解決問題。人的問題何在?就出在我們離自己很遠,我們認識的是在外物層層包裝下的自己,而非自己的本來面目。

要靠近自己、了解自己,必須對治自己的心,因為心是一身之主,它以六個門戶——六根(眼耳鼻舌身意)與外界溝通,而眼耳鼻舌接收的訊息不是我們能控制的,屬於無常。如果想從意下手,用眼耳去看、去聽道理,會有新舊認知的衝突,徒增煩惱,最好的辦法是從身根下手,從感覺自己開始,之後才能覺悟、終至覺醒。

要能感覺自己,需要了解訊息在身體內的傳遞路徑,及其造成的影響。六根接收的外界訊息會先傳到視丘,之後送到大腦分析判斷,再經過下視丘、腦下垂體,接著六大腺體分泌激素,激素會改變自律神經系統(交感與副交感神經),讓內臟的工作生態改變,製造出酵素,讓我們產生不同的心情,再回饋到六根,於是我們看到的世界就蒙上了情緒的面紗,或美或醜、或喜或憂,全由情緒作主,我們的世界就在情緒的深淵裡循環不已,悲苦也因此而生。

六根雖是不同的存在,但是接收的訊息都會到達視丘,由視丘轉換意義到大腦,訊息一旦進到大腦的分析判斷,就已經決定結果,想加以改變,只有在視丘下功夫。若能在不好的訊息進入視丘之前予以攔截,並且想辦法轉怒為喜,長此以往,我們的人生觀必會有重大改變。

改變的利器就是佈滿身體的感覺神經,尤其是皮表,這是上天賜予的禮物,主要的有:一、薄束、楔束,能判斷碰觸的是何種物品、能辨別他人觸碰的意圖;二、脊髓丘腦束,主要是把動作的訊息傳遞到視丘。動作時,脊髓丘腦束先感知,再彙整薄束楔束的感受。因此,當我們呼吸平穩、身體放鬆緩慢的做動作時,可以用我們的意在身根裡植入快樂的情緒、正向的能量,身體的覺知會帶著這個感覺,把我們的意跟身體一起帶到視丘,它會修正我們內在的平衡,讓我們可以緩下來,不急躁,心境平和,逐步與身體的不同層次對話,慢慢達成身心靈的一致性。

要達成改變,只有覺知,把注意力轉向自己的身體,隨時保持對自己當下感受的了解,全然地覺察肉體所有的感覺,由肌肉、關節、筋膜到皮表,無一遺漏;處在一個寧靜的環境,讓眼耳鼻舌在一個受管控的範圍裡,意專注放在身上,在練功的時候感覺自己,不斷地設定快樂希望的狀態,而且動得很覺察,清楚分辨所有不同的感受,感受越來越深層,現狀一定會逐漸改變,我們的世界就隨之不同。

「人生境況何所似,我兼地獄與天堂」,苦樂的取捨常常只在一念之間,可是轉念卻何其不易,氣機導引努力在身體上耕耘,藉由身體關節的轉、持續不斷的覺知、覺察,經歷自己的喜怒哀樂,進而產生內心的變,最終形成人格的轉變,這不是容易的事,卻是唯一的藥。(本文摘錄自張老師於180715的演講內容)



/


覓一處安身立命的所在

◎鄭雅靜(教練)

曾經踏進氣機導引練功房只是想找一處可以不拘時間、地點,也不需要特定運動器材的地方,替不時痠痛的身體找個可能的出路,完全談不上經營自己的身體或心靈。練功一段時間後,漸漸明白身體是人最忠實而木訥的僕人,痠、痛、僵、麻等都是身體傳遞的訊號,因為不舒服的感覺特別容易被自己關注。

物質身體創造無形之心的世界是透過自律神經系統、內分泌的變化,也就是在所有事件中創造身體內分泌的重新組合變化。人修養的好壞不是無法可解,而在於有沒有用對方法。人是因為自律神經作用的控制不佳,讓內分泌的變化混亂,才讓大腦靜不下來,進而影響感覺神經和運動神經的訊息傳導,最後形成身體的作法。

身體是「在一米平方的墊子上,可以練習氣機導引所有的功法。」透過功法動作可以轉動身體,厚植身體的活動能力,但是轉不了空無的心。透過知識的學習可以改變念頭,但是心無法放下。下丹田是經營身體,身體的轉變是透過察覺、經營,在行動中改變而產生結果。中丹田鍛鍊的是心,心的經營必須從身體向下扎根,往上發展。

練心可以在會館的練功房、工作場域、家庭…,可以透過反覆的練習而感應自己的內心。心的覺知是感覺,無所不在。當內分泌穩定時,人的感官包括眼、耳、鼻、舌、身及意等六根所開啟接收的都是讓人平靜的訊息,世界是美好的。如果內分泌失調,人之所見、所聞都是不平靜,令人感覺紛擾的訊息或顏色,如「杯弓蛇影」的故事。

心的覺知潛藏在內,受到觀感、聽聞、鼻嗅、觸覺或意念的影響,導致心的覺知變成情緒的作用,徒然耗費身體的能量。如果我們常常口是心非,或心有情感而無法付諸行動,身心產生的距離將會讓我們擁有一個受大腦操縱的身體而已。如果我們能夠讓身體的動作精準表達心的感受,心將成為聯繫大腦思惟和身體動作的最佳使臣。在心完全「同意」下所執行的身體活動所產生的行動力,將不只是精準,還會充滿不可思議的爆發力。


/


靈根開竅的三項自我訓練法

◎林碧珠(種子班學員)

練功就是要練出自知之明,就是開竅。開竅必須從守護六根著手,故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的純化(眼耳鼻舌身的覺知不會被心的意識干擾),及心靜、內分泌的恆定訓練就很重要。謹就張老師平日教導整理出三項自我訓練的方法提供參考:

其一,單純就有靈性,有靈性就單純,在我們周遭處處是有靈性的事物,例如小孩純真的笑臉舉止、小動物的可愛、大自然物換星移的感動,常去感受這些事物,來訓練眼耳鼻舌身的覺知,及喚醒幾乎遺忘的天心。

其二,心也有心根,心根是純粹的、自在的、反應眾生的,不是反應自己。人不是來為自己而活。生活就是練功的道場,在日常作息中保持覺知,觀照自己的每個起心動念,要造好境,如造了不好的境,或是外在因素造成不好的境,就想辦法轉境。張老師說:認錯,你就馬上由錯的位置移到對的位置;認罪,你就馬上由苦的狀態變成樂的狀態;懺悔,你硬的心就馬上變柔軟了。習慣這樣觀照及轉境,變成自然本能,心就自在了,心能靜,內分泌也就能保持恆定。

其三,儘量讓生活單純,養成靜坐習慣。靜坐時點一柱沉香(沉香可安神、氣通三界及打通結界),觀陰火振動六根方法,是開六根的捷徑。執行時要靜心、大腦放空,採小周天呼吸方式,眼睛似看非看,凝神印堂觀陰火開眼根,吐氣時分三段發聲,分別將舌尖頂下顎、舌面中段頂鼻腔、舌根頂上顎,藉發聲振動舌、鼻、耳,來開舌根、鼻根及耳根。當「真意」出現時會有訊息,陰火像落日照亮香火四周,光的顏色會隨呼吸轉變。香燃燒餘四分之一時,可改採全身開闔的體呼吸,持續專一守神觀陰火,就不發聲了,越專注光越亮範圍也越大,甚至可把自己圈一光圈。內氣是能量波,出現時也會有訊息,會有類似水波的漣漪呈現,接著以高速波在任督兩脈流動,可以順轉也可逆轉,內氣的高速波甚至可流到帶脈等其他經脈,或以氣旋方式呈現。有時躺著放鬆讓氣由湧泉吸上來,觀著內氣的高速波前後左右自在運行,就這樣保持覺知,經歷自己短暫的放空,小宇宙就是天堂了。(練功現象或許因人而異,以上體驗謹供參考)



/



因為覺知,生命更豐富

◎彭平順(種子班學員)

生活在現代社會,我們所要追尋的到底是什麼?我們所受的教育教導我們要追求成功,而成功的定義不外乎名、利、權,似乎沒有這些就不足以稱為成功人士。但在很多時候我們會覺得人生不該如此,可是我們又從教育學到了恐懼,恐懼沒有工作、恐懼沒有錢、恐懼死亡…,因此,我們在恐懼中忘了自己是誰,也忘了與生俱來的追求是什麼?所以教育只教導我們追求物質享受,從未教導我們身、心、靈的重要性,只有在自己跌跌撞撞之後,碰到自己的機緣,才會恍然大悟。

在練習氣機導引的過程中,隨時保持快樂的覺知,一舉手一投足,都要知道手經過了那裡,帶動了身體的哪一個部位;要知道腳踏了出去是為什麼踏出去,專注每一個動作中身體每一個部位的互動,在持續的專注中,不斷感受身體的空間,專注經歷練功的每一動作。經由不斷的練習,只要練習導引,就會覺知自己的快樂;生活中遭遇不如意的事情時,就去練習氣機導引,讓每一個動作保持快樂的覺知,而這件不好的事也就慢慢經歷過去了。

所以,氣機導引就是要練習在每個事件中保持覺知,去經歷自己豐富的生命。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壓力vs 焦慮

◎阿充

任何精神醫學上的名詞定義或解釋並不是我寫這篇文章的目的,進一步了解生命圖靈機的運作才是我關心的課題。簡單來說,壓力是無感的,焦慮(本文中的焦慮泛指焦慮、恐懼、恐慌、憂鬱等負面情緒)是有感的;壓力是大腦不會介入的,焦慮是大腦會介入的;壓力是不會被處理的,焦慮是會被處理的。以上簡單的描述,其實已經牽涉到五蘊「色、受、想、行、識」中的「受」、「想」、「行」。也就是說,生命圖靈機在面對壓力和焦慮時,會有完全不一樣的運作,而往往這也就決定了一個人的命運。

一般人對壓力是無法察覺的,所以也就無法採取行動處理,但是這些負面的能量總要有人承擔,誰來承擔呢?最後是由細胞來承擔,然後五臟六腑就會慢慢出現問題。身體會出大問題的人往往覺得老天爺在跟他開玩笑,其實是因為他在高度壓力下而不自覺;反之,高度焦慮的人不見得會讓癌細胞找上門,因為最忙碌的是他的大腦。我不是說焦慮就沒事,而是說焦慮才有被處理的機會,至於該如何被處理,就是本專欄前面幾期所討論的重點。壓力是可怕的隱形殺手,壓力唯有被察覺到,啟動生命圖靈機的修改程序,才有機會保有一副健康的臭皮囊。

壓力和焦慮都不是具體存在的東西,它只是外在環境透過六根在中丹田的投射,產生的內分泌總體呈現,所以同樣的環境在不同的人身上投射,會有不同的結果。其實不管是壓力還是焦慮,都是身心靈不一致所產生的,也就是上、中、下丹田沒有全數同意,而這樣的不同意,有些是隱微的、是潛意識的,所以沒辦法搬到枱面上處理,這是最麻煩的事,這就是壓力的來源。隱微的部分,我們需要訊號放大器,將它放大到讓自己察覺得到,這種功夫就叫做「觀心波」,也就是氣機導引在中丹田的意識訓練,察覺自己過去所無法察覺的情緒,才有辦法進一步追蹤自己的起心動念,然後徹底的改變解決。訊號放大的過程必須要抗雜訊,如果不該放大的也放大了,就會造成情緒的過分敏感,而這又是另一門功夫。至於潛意識的部分就更麻煩了,那是一種長期被刻意隱藏壓抑的東西,往往是由於自己的DNA與社會價值有所落差,只好將這樣的不一致給掩蓋起來。雖然潛意識被大腦選擇性的隱藏、忽略,但無法欺騙自己的細胞,以致於對細胞造成傷害。無論是哪一種壓力來源,我們都要培養把它揪出來的能力,這也就是我們經年累月的訓練重點,中丹田的訓練,自我察覺的能力。自我察覺的最大干擾還是在六根,但是少了六根的刺激也就不會啟動自我察覺,這是很弔詭的事。氣機導引就是在練六根,如何將六根收攝,進而如何將六根的功能提升到不同的層次,在這樣的過程中化掉你的壓力、溶解你的潛意識。

人的一切努力都是在讓自己免於焦慮,這是很清楚的目標,但是別忘了另一個隱形殺手——壓力,因為它是隱形的,所以我們要想辦法讓它現形,然後像對付焦慮一樣對付它。在這個階段你必須要敏感,對你自己的心波起伏敏感,對你的起心動念敏感,對你修改生命圖靈機的演算法敏感,這些都是有為法;直到有一天,你可以輕輕鬆鬆地接招,如如實實地反應,活活潑潑地生活,管他什麼生命圖靈機,那應該就是無為法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功夫的修為

◎鄭雅靜(教練)


功夫是一個人在日常生活中的無為狀態,包括身體的行動,心的膽識和大腦的認知。功法動作都有無形和有形的區分,從有形的動作樣態昇華到無形的覺知,從物質的層次提升到精神性的存在。所以,身體的動作必須從身體九大關節的螺旋、延伸、開闔、絞轉,深入到人體無所不在的筋膜系統。呼吸作用要從逆腹式呼吸過渡到丹田呼吸、體呼吸,身體的動作才會產生以意導氣,以氣運身的狀態。

如果功法動作的重點還放在招式的比劃或外形表現,就無法提升功夫修為的層次。



修為是行動力的準繩


人在社會上的作為、態度都來自身體的行動力,「修為」是行動力的準繩,行動力是自己對生命視野的觀察,這個觀察取決於大腦的認知和心的膽識。我們練功是為了讓大腦和心態產生正向的改變,轉化為知行合一的行動力,生命的高度、功夫程度的關鍵都在修為。

功夫的修為是身體的「道」「德」和慈悲心的加乘展現。功夫的「道」與「德」,不同於社會的倫理道德。「道」是人一切行為的初心,類似軟體,也就是內在的精神力。「德」是人的動作、身形的樣態,是身體力行的行動力。一個人的生命樣子就是「道」和「德」的整合。

要知道自己的身體行動是否符合「道」與「德」,可以自我省思身體動作的當下,人是否感到安心?因為任何起心動念,不管最後是否付諸行動,都會投射出自律神經系統的作用,引起交感神經或副交感神經變化。如果腦波的頻率在身體行為的當下是穩定狀態的話,大腦指揮體神經系統的運作就會精準,內分泌的變化平穩,人體展現於外就是動作精準,情緒平穩,面對事情時出自於本能反應,而不需要絞盡腦汁想方設法的應對。

但是現代人囿於科技生活的改變,身體長期處在有形的物質生活圈,比較缺乏和內在的精神產生靈性的交集,很難從身體的「德」直接跨越進入「道」的層次,所以必須在生活「禮儀」中進行身、心的鍛鍊。


在「禮儀」、「道」與「德」之間擺盪


「禮儀」是物質樣態,在食衣住行育樂中無所不在。人為了生存,生活脫離不了物質的經營,是生命中持盈保泰的不得已作為。中丹田的鍛鍊在心,也就是經歷一切的事件發生而不讓心受到波動,透過練功,讓人可以從精神層次的心態重新出發,在禮儀中而超越自我,在生活中經歷身心的變化,持續地盪回精神性的生命源頭(道體)。

過度追逐物質的心很容易被物質控制,如果人又缺乏罡氣護體,大腦就會源源不斷地衍生偏離自然規律的制約,造成身體的「德」和「道」的缺憾。人生就是不斷的在生活的「禮儀」,動作外形的「德」及精神性「道」之間反覆擺盪。

練功是為了讓自己長期處在「道」與「德」的養成過程,透過動作的反覆嘗試觸動身體的覺知,持續還原身體的本能作用,開發心理的覺知,經歷身、心和大腦價值觀的衝突,反覆修改直到身心靈協調一致,甚至虛無化。

因此,身體的動作必須不斷地放鬆與內化,在螺旋、延伸、開闔、絞轉中,覺知到身體空間的存在;在靜心、旋轉、壓縮與共振的變化中,對應到自然的頻率,回饋影響動作的外形(德),從而思考大腦(道)是如何主導身體的動作,體悟「道」才是功夫動作的神髓所在。

人要安心,身體才能「道」「德」兼備。要在日常生活中練習不被「禮儀」(物質)所控制,讓身體具備積極的行動力,經歷一切事件,還原成「德」。再從身體外形的「德」朝向精神性層次,盪回生命源頭的「道」。練功會讓人從身體功夫到達安身立命之心的鍛鍊,從物質層次到精神層次,洞見靈性的智慧,看見全然的世界。人的功夫好,一定是修為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徵稿啟事

「解開病因的鑰匙」徵稿啟事

◎編輯部
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不是身體疾病,就是世路坎坷,其心不快。或者,即便是一帆風順、無往不利,敏感如你,也能覺察到,不如意是病,春風得意更是病。在這些喜怒憂思悲恐驚的當下,你會用什麼方法解開致病之因,恢復身心的安樂?誠摯邀請您和我們分享寶貴的經驗。文長請控制在600字左右。編輯部有刪修審定權。9/5截稿,文稿請寄chiji.taoyin@msa.hinet.net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解開病因的鑰匙》講座

主講:張良維老師
時間:107/8/19 (日) 18:30~21:00

地點:台北市漢口街一段3號9樓(總會館樓上)

報名網址:https://goo.gl/4Efz8a




《身心靈成長營》即將額滿

氣機導引身心靈成長營
第一級第二梯次
三天兩夜課程


● 與身體對話
● 與呼吸對話
● 六根的整合
● 筋膜運動治療


時間:2018年9月14日(五)~9月16日(日)
​地點:福容大飯店(淡水漁人碼頭店)
諮詢電話:02-2311-1166 







東醫氣機導引第150期電子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