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這樣走向 —— 安 • 靜
◎編輯部
在網路上看到一段影片,題為「史上最好笑的芭蕾舞表演」,好幾個爆出笑聲的點,是舞群中有人凸搥,沈浸在自己的身影節奏裡,忘記別人。在我看來,整場表演的好看,恰恰因為她們不是中規中矩、整齊劃一的動作表現,而是這裡面有眾生相、人間相。
眾生相、人間相,就是有三分的好,卻有七分的尚待努力。
本月主題是「安 • 靜」,這是習練氣機導引很重要的功夫,但是、但是,目前為止,我們絕大多數頂多只做到了「安」──心無旁騖,一練就是十幾年、二十年;至於靜,就像亞玲教練說的──「到目前為止,我很汗顏!我只是學習到安靜的感覺,而非真正的安靜。」
所以,我們其實都還在朝向「安 • 靜」的路上。
如果您也這樣看,那麼您就一定看到了,這一期電子報,正如實呈現了我們此刻的「生態」──有三分的好,卻有七分的尚待努力。因此,談「安 • 靜」的主題,卻未必都能安靜,就像水要到達沸點之前勢如奔馬的萬竅齊鳴,各自表述。
然而,在氣機導引這個舞台上,我們渴望成就的,也正是這樣的面貌──每個人,都能誠懇地依照自己內在的節奏,表達自己。所以,儘管答應要寫的稿子遲了一兩個月,也恭恭敬敬地交了;即便是從小受外國教育,從來沒寫過中文文章的工程公司負責人,也會慢慢敲著鍵盤,交出滿紙同音字,但也滿紙真心誠意的心得分享。
所以,這裡的每一篇文章都是成就這個生態不可或缺的一環!你若要瞭解整體,就必須跟我一樣,穿過文字的表象,讀到每一個真心。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只有風聲雪聲和自己的心跳
◎王亞玲(教練)
曾經,我以為安靜的定義,是安於外在的寧靜,所以享受孤獨很容易辦到。後來才知是安於內心的平靜,即便外面狂風暴雨,都不受影響。而這體悟真的是練氣機導引之後。
我從小好動,不安於室,才學會跑步沒多久,就會一個人跑到日式圓環,一直繞著圓環跑,像阿甘一樣,跑一整天,飯也不吃,鄰居覺得我是怪小孩。說也奇怪,長大之後,因為身體不好,體育很差,跑步就真的還不錯,個矮還常被選去接力賽比賽。
長大之後,也是一個人去游泳,游泳的方式是每次一定要比上次多游一趟。這樣孤獨地運動,説穿了就是懶得找人,有培養到專注力卻未必安靜。
剛上導引課時,集體上課的方式我不太習慣,聚會勝於學習,但循序漸進的課程,我從專注力到覺察自己身體的放鬆,從呼吸和靜坐裡慢慢找到內心片刻的平靜。鬆靜空不就是氣機導引身心靈追尋的哲學。
帶著這樣的覺知,近幾年挑戰我懼高很嚴重的滑雪,懼高和速度對身體和心理都有很大的刺激,但我卻喜歡這種外在狂風暴雨,內在很安靜的感覺。高山皚皚白雪,人煙罕至,此時萬籟俱寂,只有風聲雪聲和自己心跳的聲音。眼前盡是雪山藍天枯木,真有種天人合一的感覺。
我邊環山邊欣賞山,興之所至就躺在雪上或坐在雪上看山,大自然真的很有療癒性,在冬季極簡的線條與色彩裡,你彷彿只能跟自己對話。那種內心最真實的恐懼只有自己最清楚。
滑雪唯一的路就是從山頂往下走,這是人對大自然謙卑的路。只是快與慢你可以自己選擇,你可以冒險競速downhills快狠準!你也可以環著山慢慢country cross,不在乎時間,也無力挑戰坡度,就是欣賞風景!
入生的路不就是這樣,到了頂點就是往下走。貪快取近必冒險,但有很大的征服感和快感!慢遊安步必走遠,但可欣賞沿途的好風景!
到目前為止,我很汗顏!我只是學習到安靜的感覺而巳,而非真正的安靜。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讓自己變成那棵橄欖樹!
◎蕭怡萍(週三早)
9年前回台灣後想回鍋來練功,竟是需要通過張老師「面試」的。
「人,心要安,才能安身立命。妳跑來跑去其實是很不安的……」
咦,自以為在紐約7年、上海4年是瀟灑晃蕩,這句「不安」,讓我沉下心來思考,或許我的晃蕩都是在尋找那個能讓我安下來的「什麼」。
第一堂課在張老師的上課內容中,我心裡就知道這是能幫助我尋找到「什麼」的法門,內心是喜悅而激動的。9年來不斷練習,讓我的心和靈魂都在練功的當下安住在自己的身體,那是真正進入靜的片刻。我開始明白,我的意念能穿梭在我肉體的空間中不再飄浮於外,收攝心念讓自己的上中下丹田相遇、相知而相惜,就能安,就能靜。也才明白了,尋找的那個「什麼」是不存在的。就像齊豫唱了一輩子的「橄欖樹」,她說,這麼多年來尋找夢中的橄欖樹,原來橄欖樹是不存在的,而是讓自己變成那棵橄欖樹!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我所看到、體驗到的「安靜」
◎莫仁維(教練)
真是個大題目啊!
好快!幾個禮拜過了。現在坐在日本滑雪場咖啡廳已經第四天,小朋友正在滑雪,而我「安安靜靜」地試著描寫這大題目。想了好多天、記下很多的筆記,但還是不知如何下筆!只能告訴自己——就寫吧!!
安靜是個大題目、一篇文章講不完。安靜有很多層次,也有很多面可以切入討論這題目。光這兩個字就是大學問!而它是我們正在學習的,也是一生一世的功課。我以18年的學習,描述一下對安靜的感受,點出老師如何在我們練動功時用其他重要的學問來教我們練安靜,但安靜卻反過來幫我們悟很多道理。以下就是個人小見解:
安靜的感受
回顧在某些練功時「爽」的感覺、意外時如何避免受傷、人與人衝突時如何扮演和解角色、辦活動時如何放空自己,觀察變化而帶領、公司2001年遭遇火警時,看到父親如何處理危機……等等。我在其中都看到安靜的力量。我把這些感受濃縮描述下來:安靜就像
天空 的無窮舒暢
大地 的寬廣懷抱
大海 的自然波浪搖籃
高山 的不動穩重
森林 的豐富生命色彩
溪水 的清澈流動
就在那些關鍵時刻,安靜帶給我穩重思考、對焦情勢、降低情緒(怒、恨、怨、惱、煩)干擾,而以本然反應處理事情。安靜讓我看到許多事情的奧妙。
如何練安靜
安靜是可以練的。除了透過動功還有其他重要功課/功夫。對於初學者來說,前幾年在動功時就是要練專注、不怕痛、恆心、感覺你的感覺。同時也要開始接觸靜坐。多年後就要學習慈悲、慚愧、懺悔、觀、六根清靜。再加上讀、寫、教,就會更加幫助我們走向安靜。
以上是簡短的心得跟大家分享。我相信同學們遲早都會寫。在這個漫長的學習中,祝福所有有心人和讀者,得到安靜。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你必須守住自己安靜的中心
◎余安邦(週四早)
「你必須守住自己安靜的中心,在那裡做只有你才能做的事情。」(哈金)
只是,怎樣,或什麼是「守住自己安靜的中心」?美玲老師提問得好。
一聽即能明白的話語,無須說得太多;不能理解的語言,並非説者故弄玄虛,自命不凡。純粹而深厚的語言,開展出遼闊的人文空間,從而人才能有所意味;但需要仔細聆聽,辨識其中的欲望,才能關聯起來找到情感欲望的問題所在。「安靜的中心」不在遠方,也不在內心,更非以一個具實體意義的「居所」存在著,它以「絕對無」的本真狀態無所不在,但也同時一無所在。
以「絕對無」的觀念來理解、認識「安靜的中心」,近似於禪宗的「空性」思想。「空」並非「沒有」;換句話說,「空」,近似「絕對無」的觀念。「安靜的中心」乃內存於「絕對無」,它「分受」了「絕對無」的性質。因此,我認爲所謂「安靜的中心」乃內存於「絕對無」。
比如說,德行不會內存於三角形。只有直角三角形才會內存於三角形。前者是因為德行與三角形無關(德行不是三角形),後者意味著直角三角形是一個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內存於三角形),分受了三角形的性質(直角三角形擁有三角形的性質)。
所以如果一切都內存於絕對無(有內存於無),一切都可以說是絕對無,分受了絕對無的性質。或者換另外一個說法,絕對無即在於一切有。
我是從京都學派哲學的角度來討論。更要緊的、也最顯著鮮明的是:該學派正是從身體經驗、行為的直觀的身體工夫徑路,也是「反理性主義」的工夫論,絕非建立在理性主義的觀念論的思辨之上。不可不察。
「絕對無」是否試圖抵達(或者存有)「終極實在」,我還沒整理清楚。但「絕對無」的觀念強調「超越即內在」,也就是說,絕對無因為即在於一切有,可以說是內在於一切有,但是一切有又不是絕對無,絕對無在這裡是超越。譬如,直角、等邊...三角形內在於三角形,但是三角形超越了直角三角形、等邊三角形.....。
而且,簡單來說,其工夫論正是要從「自我」、「我執」轉向「無我」,也就是朝向「空性世界」。淺見以為,氣機導引的功法與京都學派哲學似有諸多不謀而合、殊途同歸之處。但這已超出我的能力所及,故就此打住。
總結來說,我談的不只是,怎樣,或什麼是「守住自己安靜的中心」?也是從「生活線」到「生命線」,再回返「生活線」如何可能的問題?而我一直還在路上,尋找……。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謹提以上數言,與大家互相勉勵,以求精進,共創本班獨特的風格和契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從依序而動開始……
◎高南榮(教練)
以前接觸到「度一切苦厄」時,滿心好奇,到底有什麼方法能夠去除一切苦厄?後來知道整段原文是「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則滿滿挫折,因為完全不知道在說些什麼!後來才明白,原來「度一切苦厄」不是變成沒有苦厄,「度」不是去除的意思,而是有具體可操作的方法而能安度的意思。
想想「苦厄」來自哪裡?外緣經五根的「觸、作意、受、想、思」型塑,再到意根跟內存認知作用而形成新意識的認知過程,如果有任何偏差、或不清淨,這個認知、新意識就會偏離真相,久了就發酵成苦厄。所以我們要使自己「六根清淨」,以避免惡性循環的意識偏差。意識偏差會是什麼情形?大概就是面臨外緣時的認知、反應會偏差,因而導致情緒大幅波動。從內在看,這就是內分泌系統不穩定、不平衡。
我們練功、鍛鍊筋膜,就是要身體空間、關節結構變正,因身正則氣正,氣正則心正,使內分泌、自律神經系統比較協調,內心比較能夠安靜,進而影響六根,使能正向解讀外緣。
問題是練功時有沒有動到全身的空間、筋膜?練功要求「依序而動」。這個「依序而動」是為了覺察動作在身上緩慢推移的路徑,除了要多了解身體,也是為了「以一念代萬念」,讓覺知循走在身體動作的路徑上,以免心猿意馬,念頭紛馳。熟練了,還能更細膩地觀察沿路的感覺,讓「感覺自己的感覺」成為可操作的方法,並且再往更深更細之處延伸。這樣只要開始動作,心思有所依歸,心自然就安靜下來了。於是乎內分泌、自律神經系統比較協調,就能更好地「依序而動」,導入正向循環的精進。這就是一種可以操作的、也是「觀行照度」的方法。
人能常清靜 天地悉皆歸
◎張可士(八德四早)
愛因斯坦、普朗克 (量子力學之父) 、愛丁頓 ( Arthur Stanley Eddington ) 三大科學家,皆證實「意識」的念頭,創造了一切「物質」;或許「宇宙」創造了「人類」,但同時「人類」意念也在創造「宇宙」,誠如《老子常清靜經》中所言:「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
儒家曰:『「知止」而后定,定而后靜,靜而后安,安而后慮,慮而后得』(〈禮記 • 大學篇〉);佛家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金剛經》),又曰:「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心經》);其無非把「有 ( 我執 ) 移除,才能見清靜心 ( 即見如來 ) 」。
道家養生修煉,源採古之「導引術」,以攝心、守靜、養性 ( 致虛極、守靜篤 ) 、形神相隨、天人合一、專氣致柔為基礎,虛而不屈、綿綿若存、谷神不死、勤結丹道,以期「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煉神還虛」、「瀰虛合道」、「長生僊 ( 仙 ) 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我終於開始寫了!
◎莫仁維(教練)
以下是我上個月就該交稿的文章,但因為寫得比較慢,所以錯過時間了!
我終於開始寫了!
我還記得7年多前某堂課下課時, 我滿身大汗拖著又痛又累但又爽的身體走向大門時,迷糊中走過老師身旁,突然聽到老師笑咪咪的對我說 :「仁維,你可以寫寫你的心得。」 我昏昏的用我習慣的「點點頭」動作回應老師,還笑著說 :「oh! 好!知道啊!」可是,在那之後我什麼都沒做,只是一次一次在心裡對自己找藉口說 :「對啊!我有心得應該寫下來。但怎麼寫?我受外國教育,從來都沒有用過中文寫文章,何況是寫修行養身等功夫的議題! 我很多字寫不出來! 電腦上的ㄅㄆㄇㄈ又找不到!腦裡要表達的比手動的快!我沒時間!下次吧!」
不知不覺7年多過了。在這7年多裡,老師有多次提醒我們寫心得,也講了寫的重要性及好處。美玲和亞玲也曾幫過我記下我口述的話,但一兩次後我就沒繼續了。我還是一樣的跟自己說 :「下次吧!」
一眨眼好多年過了,我們也有機會當教練了。我很榮幸可以當教練,也希望把我所知道的又好又具體的養生修行功夫及文化的冰山一角傳給有緣人。在這舞台上,我更看到寫(「話」)的重要性,也明白為什麼7年多前老師提醒我要寫的原因!
我終於下筆了。時機到了,對自己寫(「話」)的緣分也看到了。該不怕面對自己弱點去執行行動。沒有「太晚開始」的理由,多餘的藉口都該停止,只有行動才是該做的事。我也可以逃避它,但我知道我若不試我會有遺憾。選擇上了舞台,就不能不寫、不應該再拖了,我有話要說。
謝謝老師七年前的提醒及耐性陪伴等待。謝謝美玲的敲醒及鼓勵,推著我鼓起勇氣面對「它」。謝謝學員有這舞台。這就是我的「改變從我開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總在不經意的機緣裡
◎黃建明(八德周二晚)
因為常年姿勢不正確的關係,頸椎側彎的結果,造成左手麻痺疼痛。雖然經過西醫、中醫的治療,但都無法徹底根治。後來在莫副總的推薦下,抱著「姑且一試」的心情,參加了八德會館週二晚上的氣機導引課程。
我自知是那種領悟力不算高,而且很懶惰的學生(上課不發問,回家不練習的那一種類型)。沒想到亞玲老師居然沒要求我們回去勤加練習,反而要我們別太用功!真是正中我這懶人的下懷!可更沒想到這一路下來,三個月以後,就發現每個禮拜不去「折騰」2個小時,就覺得不對勁。
去年,在莫副總的支持下,公司也成立了社團,每週三晚上由美玲老師來指導,剛開始心裡頭總有罣礙:週二晚上已經快累趴了,週三晚上再來一場,週四還能上班嗎?
結果又是出乎我意料之外,白天上班身體固然非常酸痛,但精神是輕鬆、清楚的,這是以前未曾有過的經驗。而且透過2位不同風格老師的指導,常常會有一種不經意的機緣,讓自己突然領悟到某個動作的要領。
說來慚愧,我不僅懶惰,記性也很差,課堂上教的動作,我始終記不全,每次下課走在回家的路上,想要「默記」剛剛上課的內容,卻多半只記得一招半式,但這並不影響氣機導引在我身上產生的受用。
我想絕大多數人,應該從來沒有想到,可以透過旋轉、延伸、開闔等八大原理,來跟自己的身體對話,進而了解心念跟肉體之間的互動關係。所以,不要怕酸,不要怕痛,持續一段時日,每個人都可以擁有比我更寶貴的體驗!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切都在不知不覺中
◎林治蔚(總館三晚)
接觸氣機導引不知不覺兩年了,要說有什麼心得,有點難。但是,身體和心理似乎真的、漸漸的產生了一些變化。
回想踏入職場後,隨著壓力漸增、年齡漸長,各種身體狀況也逐漸增加,季節變換時感冒更是家常便飯。為了身體健康,也嘗試過各種所謂可以增強抵抗力的運動。或許是方法不對,也可能是懶,身體總沒有太大的改善。
因緣際會之下,透過同事的介紹接觸了氣機導引,真的發現這或許就是改變的契機。雖然上了整天班,已經疲累得不想再說話,還要路迢迢地趕去練兩小時的功,但是,在練功的過程中發現,在師兄和助教帶領下,心會漸漸平靜下來,工作的疲憊也會漸漸消失。當然,這兩年下來,除了感冒次數漸減,就算感冒了,也不太因為症狀嚴重而必須要去看醫生。
一切在不知不覺中發生,相信再繼續持之以恆,我會體驗到更大的改變。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身體結構的調整與空間的開拓
◎辛華昀
長年練習氣機導引的學員一定看起來較同齡者年輕許多,其方法就是依循八大原理,藉各式引體動作調整連接全身大小關節與腔體的肌肉及筋膜,使沾黏不生,讓軀幹及四肢的伸肌及屈肌力量平衡,維持身體結構正確及各腔體空間完整。
人若看似老態龍鍾,多是身體結構已經變形,各關節筋膜的沾粘嚴重,使活動的角度受限,同時變形的結構及沾粘的筋膜壓迫或改變了腔體的空間,使得充滿養分的液態筋膜(組織液)不易流通。在此狀態下,身體狀態呈現負面循環,也時時覺得不適,如肩頸僵硬、腰痠背疼、呼吸不順等。此時若從事其他運動以圖改善,卻常常徒勞無功,因為一般運動並不能調整身體結構,而劇烈的運動更適得其反。
氣機導引對於身體結構的調整絕對是一帖良藥,但許多初學者短期未見其效便放棄了學習。一個變形的身體結構之形成,往往需數年或十數年之久,這些長年的結構變形加上身體自保形成的頑強筋膜沾粘,想要短時間調整矯正十分困難,須逐步以時間換回身體的空間。當練習氣機導引進入結構調整期時,必須加長練習時間及緩緩加大練習的強度,在這個過程中,練習者需要更大的耐受力,切勿在此階段放棄。氣機導引每個引體動作都是調整身體不同部位結構及開發不同腔體的空間,但許多學員總是挑自己喜歡的動作練習,此舉如同偏食,反而會造成結構與空間的不平衡,這也是有些學員多年練習氣機導引事倍功半的原因之一。相反的,應該好好琢磨所有動作中哪些是不喜歡做的,在不造成身體損傷的情形下,面對現實,多多練習。
氣機導引的入門引體動作強調對於特定關節群與肌肉群的結構調整,以大動作的螺旋、延伸、開闔逐漸化開沾黏,恢復各關節的活動角度與關節腔的空間;而進階的引體動作則以筋膜線為基礎形成的動作變化,配合體呼吸,同時鍛鍊不同筋膜線相關的隨意肌群與不隨意肌群(平滑肌),藉壓縮及絞轉來開拓腔體空間,使全身氣機通暢。
腔體空間的開發必須同時結合動作、呼吸與意識。當操作體呼吸上下橫膈膜相合時,被壓縮的組織液會流向有空間的腔體,這些組織液具有修復及輸送養分的複雜功能。因不同的引體動作能拓開不同的腔體空間,此時配合體呼吸及動作開闔,吸氣時專注地將組織液壓縮送到開拓的空間中,並專注於該空間內氣機滿溢的感受,交由身體記憶。吐氣時空間回復,在此一開一闔間,體內氣機不斷交換與流動。
練習體呼吸與動作的配合至為重要。當橫膈膜控制自如後,再將上下橫膈膜的開合練習成本能自然,此時可選擇熟悉的動作來進行體呼吸與動作配合的練習,久而久之,便能隨心所欲,將氣機引導至全身各處,那就是「意念所至皆為丹田」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五蘊機器模型
◎阿充
上一回跟大家介紹了「生命圖靈機」的概念,借用電腦模型來模擬生命的運作,或是說,電腦本是為了幫助人類解決問題,所以也具備著某種程度的生命功能。電腦的架構可以分為軟體(Software)、韌體(Firmware)和硬體(Hardware)三個層次,剛好對應著上(靈)、中(心)、下(身)丹田,其中軟體必須先轉譯成韌體才能控制硬體,如同心扮演著靈和身之間的轉譯者一般。
修改軟體是很方便的,敲敲鍵盤,可能幾秒鐘就可以完成,而且馬上可以看到結果;韌體的修改就沒那麼方便,一般而言,韌體並沒有提供外界可以修改的介面,你得打開電腦,取出儲存韌體的記憶體,藉由其他工具才有辦法修改;修改硬體就更麻煩了,你得重新設計IC或電路板。所以我們說,靈性的提升是最有效率的,只是一念之間的事;心的改革要麻煩一點,因為人缺乏一個看清楚心的介面;從身體下手最花時間,打一套拳可能得花幾十年功夫才能有所體會。但是這一「念」之間不是容易的事。總之,修行之路,有效率的方法難度高,容易入手的又沒效率。氣機導引的可貴之處,在於是一種全面性的改革模式,可以從身、可以從心、也可以從靈下手。如果哪一條路暫時不通,還可以走其他的路,強調身心靈全面性的提升。各位可能碰過作業系統升級了,硬體卻跑不動的事,所以唯有軟硬體全面提升才是一個最完美的電腦系統,這也正是我們要對身心靈全面開戰的原因。
究竟「生命圖靈機」是如何運作的?大家都看過也讀過「心經」,「心經」在談「五蘊」,我們今天就來談「五蘊」的機器模型。「五蘊」是「色、受、想、行、識」,也可以說是「生命圖靈機」的五個狀態。「色」是接收訊息的狀態,也就是透過「眼、耳、鼻、舌、身、意」來接收「色、聲、香、味、觸、法」,是電腦模型中的輸入狀態;訊息接收後就會進入「受」的狀態,這個感受是從生命資料庫(影像庫、聲音庫、⋯⋯)中快速比對而來的,如同從快取記憶體(Cache)讀取資料一般,是第一時間反應的,這個感受可能是開心,也可能是憤怒,或是其他情緒;如果產生的是負面情緒,你會開始有「想」法,就好像電腦的演算法一樣,你會用你聰明的腦袋,想一個方法,來對應你的這個負面情緒,然後採取必要的「行」動;「行」就好比是電腦的輸出裝置,透過「行」跟外在的世界互動,產生作用力,變成其他眾生的「色」;經過上述的程序,你的感受被強化了,於是形成了一種意「識」形態,也就是價值觀,烙印在你的生命資料庫當中,也就是說,你的罣礙又多了一條,那種不好的「受」更揮之不去。
如果生命要追求的是那個「好」的感受,那麼如何把原先「壞」的感受修改成「好」的感受就成為我們最大的課題。不論什麼樣的「色」,如果感「受」都是好的,也就不需要「想、行、識」了,而是活活潑潑真如的反應,在這種狀態下,五蘊自然就「空」了。我們常說腦袋不要想,事實上是需要有好的感受當作基礎,所以感覺的訓練是氣機導引的核心功夫,下一回我們就來談談如何把「壞」的感受修改成「好」的感受。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生活線」與「生命線」的對話
◎編輯部
櫻花過了,辛夷、杜鵑和紫藤也過了,蘇州美人白流蘇姍姍登場,然後遍山金黃的相思花,用「情似雨餘黏地絮,人如風後入江雲」的姿態,宣告春天結束,夏日降臨。親愛的,你聽見了嗎?我們的一年,匆匆地來,又悄悄地走了!你能不能告訴我,你總說忙啊忙,而你的腳步,到底是走向滿足各種慾望的「生活線」,還是走向長養生命永恆價值的「生命線」?
五月電子報歡迎大家踴躍跟自己對話,看看你的人生,是走在「生活線」還是「生命線」?文長請控制在350字左右。編輯部有刪修審定權。5/5截稿,文稿請寄chiji.taoyin@msa.hinet.net
東醫氣機導引第146期電子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