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蔡克容
西方思想文化所發展出來的近代科學,在20世紀的最初30年 出現了「典範轉移」──思考、探究宇宙的方式的轉變。也就是說,從支配近代世界達三百多年的牛頓科學觀轉移至量子物理學、混沌理論、複雜科學等所形成的新 科學觀。牛頓科學觀的預設為機械觀和還原論。誠如牛頓的「鐘錶隱喻」所表述的,整個大自然是一部運轉有序的龐大機器,其中充滿了可預測,可控制之事物。在 這種見解下,18世紀的法國哲學家Lemettrie也 寫出了《人是機器》這本書。而為了理解、認識大自然這部機器是如何運作的,當然就是採用拆解、還原至最基本的要件,以部分、或低層次去解釋整體或高層次。
例如,美國的宇宙學家Sagan和因發現DNA結 構而獲得諾貝爾獎的Crick,就堅持精神或心靈可以還原以物質的過程來加以說明。他們二位皆認為 人類的意識、思想活動只是大腦神經細胞的電化學作用的副產品。而在美國心理學界支配近一甲子的Skinner的 操作制約,將人類行為,從課堂的教與學,整個的教育活動,以及人類的社會活動行為等化約至「│SD ─ R ─ SR+│」(│ 辨別的刺激──反應──增強的刺激│)這一條原則來加以解釋。該條以「增強原理」為教師所熟知的原 則,至今仍在台灣教育界扮演很重要的角色。但遺憾的是,這一原則,誠如Skinner本人所說的, 在反應之後所伴隨出現的增強刺激,它只是「增強」作用,但却被以「獎賞」視之。所以學校到處充斥著「獎勵」。試想,當你想打開某盞燈,而按(即R)某 一特定開關(即SD ), 結果那盞燈就亮 (即SR+)了。 下次在同樣狀況下你就會去按同樣的開關。所以「按」某一特定開關的行為就因為燈亮了而被提高出現的機率(即 被增強了)。那麼「燈亮」是在「獎勵」你「按」開關的行為嗎?如果不是,那麼「燈亮」這個事件的本 質是什麼呢?
在Skinner的 年代,認知心理學尚未興起,電腦也還未發明而讓心理學家藉以比喻人腦,因此,大腦被Skinner稱 為「黑箱子」而不過問裡面到底發生什麼事,只把重點擺在所有可以觀測到的刺激、反應、和伴隨的增強事件三者之間的關係。Skinner強 調他只是在「描述」他所發現的現象;即前述所說的│SD ─ R ─ SR+│ 這一增強原理。他並沒有解釋伴隨行為反應發生的事件何以會強化該行為反應將來出現的機率。
隨著量子物理學的發展、控制論、信息論的出現,以及混沌理論和複雜科學等的誕生,所形成的新科學的典範。「西方」科學家開始用有機觀和整體論的方式來思考、 探索宇宙。具體而言,他們開始用「信息」、「系統」、「複雜性」的思想和方法建構新的研究綱領。所以今天我們可以說,上述所說的「燈亮」這一事件,或者在Skinner的 實驗中,老鼠壓了桿子後所掉下的「食物」這二項所謂的增強物,其本質為「信息」 [或者說具體點,是「信息的載體」,它們給按開關的人或者壓桿子的老鼠帶來一條信息,告訴他們:下次同樣的情況發生時,如果想得到同樣的結果,那麼就做同樣的動作。總之, 增強物提供的是行為反應的信息回饋。
再以學習張老師的功法來思考信息的重要。在此只以最單純的「獨脚站立」來說明。當一個人要獨脚站立時,他必須根據自己的原始平衡需求去達成。而原始平衡需求 的滿足,必須靠感知自己內在的「信息」。但如果他要去模仿他人獨脚站立時,為了想要跟對方一致,他就會失掉自己的原始平衡需求,只一味地接收來自對方的 「訊息」,而非感知自己內在的「信息」,因此無從閱讀自己的「訊息」。
在強調身心整合的療癒力量的醫學領域裡,病痛不再是除之而後快的敵人。相反地,這一領域的醫生告訴我們,「痛」是更深層現象的症狀;症狀就是「信息」的訊 號,為的是要帶給我們「訊息」,所以症狀和疾病都是有意義的,指明病人在意識和心靈層面失去了和諧。因而像中醫一樣,強調「自癒而治癒」。[我之所以踏入 東醫之門,也是因為一位中醫師告訴我:針灸、推拿,都是外力,一切還是要靠自己。]但如何「自癒而治癒」呢?受到圜道觀念影響的中醫學強調人體是一個動態 平衡的整體(身心靈整體)系統。此一系統透 過「信息反饋」和整體自我調節而維持動態平衡,因而能通過自癒而治癒。
現在讓我再回到前面所說的「新科學典範」這一議題來。新科學典範的預設為有機觀和整體論,因此在研究方法上採取「系統思考」。[別忘了張老師在課堂上也多次 提及「傳鏈」、「牽一髮而動全局」、「系統思考」這些字眼]正是在這種背景下,麻省理工學院以Senge為 首的一組專家寫出《第五項修練》這本書。第五項修練就是指「系統思考」。這本書在台灣翻譯出版後,從企業界到教育界都在研習它。
另一方面,心理學家Jung(榮格)指出,中 國自有其異於西方的科學,其標準著作為《易經》。而王樹人等學者也指出,《周易》具有引發整體思考的功能,整體思考就是系統思考,具有全息性。在這種情形 下,再加上多年來西方科學主義的霸權主宰,許多人都會用源自西方科學的「信息」、「系統思考」來解讀、註解我們傳統的,源自《易經》圜道觀的「信息」、 「系統思考」。這是否合宜呢?
首先,美國當代的超個人思想家Wilber就指出,西方的整體論取向的新典範,骨子裡仍屬牛頓科學的 獨白式理論。劉長林更明白指出,現代科學雖著眼於整體,但採取二元對立的立場和抽象思維的方式[中國傳統的思維方式是”抽 象思維”]。其次,Senge等人在推廣他 們的系統思考理念的過程中,發現他們的理念中有一點難以突破──那一點涉及的是有關思維的「懸掛」。所以他們後來求教於南懷瑾,而學習有關《大學》《中 庸》《論語》等課程,然後提出「U型理論」來。「懸掛」想要達成的就是《大學》中所說的知「止」或 《金剛經》中所說的「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所以Senge等人才會認為他們更像佛教徒而非西方科學 家。
以上說了這麼多,其實我想要表明的是:「信息」、「系統思考」等這些語詞在我們今天生活中已經是司空見慣。但千萬不要用源自西方科學典範的內容來理解張老師 所說的內容。誠如張老師自己所說的,他的想法源自《易經》老、莊等。其次,西方人一直到二十世紀六、七零年代出現語意學後,才提出一個命題:「地圖不等於 疆域」,意思就是說,語言不等於事物、情感本身。但中國古代先哲早就說過「辭不達意」,《金剛經》裡也有類似的表述:「說佛法即非佛法,是名佛法」。因此 張老師所說的「信息」、「訊息」是無法用語詞去下定義。要理解其內涵意義,只能期望張老師在課堂上舉出各種例子,讓我們用直覺去把握,而不是用邏輯分析去 理解。
九月第102期電子報
另一方面,心理學家Jung(榮格)指出,中 國自有其異於西方的科學,其標準著作為《易經》。而王樹人等學者也指出,《周易》具有引發整體思考的功能,整體思考就是系統思考,具有全息性。在這種情形 下,再加上多年來西方科學主義的霸權主宰,許多人都會用源自西方科學的「信息」、「系統思考」來解讀、註解我們傳統的,源自《易經》圜道觀的「信息」、 「系統思考」。這是否合宜呢?
首先,美國當代的超個人思想家Wilber就指出,西方的整體論取向的新典範,骨子裡仍屬牛頓科學的 獨白式理論。劉長林更明白指出,現代科學雖著眼於整體,但採取二元對立的立場和抽象思維的方式[中國傳統的思維方式是”抽 象思維”]。其次,Senge等人在推廣他 們的系統思考理念的過程中,發現他們的理念中有一點難以突破──那一點涉及的是有關思維的「懸掛」。所以他們後來求教於南懷瑾,而學習有關《大學》《中 庸》《論語》等課程,然後提出「U型理論」來。「懸掛」想要達成的就是《大學》中所說的知「止」或 《金剛經》中所說的「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所以Senge等人才會認為他們更像佛教徒而非西方科學 家。
以上說了這麼多,其實我想要表明的是:「信息」、「系統思考」等這些語詞在我們今天生活中已經是司空見慣。但千萬不要用源自西方科學典範的內容來理解張老師 所說的內容。誠如張老師自己所說的,他的想法源自《易經》老、莊等。其次,西方人一直到二十世紀六、七零年代出現語意學後,才提出一個命題:「地圖不等於 疆域」,意思就是說,語言不等於事物、情感本身。但中國古代先哲早就說過「辭不達意」,《金剛經》裡也有類似的表述:「說佛法即非佛法,是名佛法」。因此 張老師所說的「信息」、「訊息」是無法用語詞去下定義。要理解其內涵意義,只能期望張老師在課堂上舉出各種例子,讓我們用直覺去把握,而不是用邏輯分析去 理解。
九月第102期電子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