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華昀
關鍵字:橫膈膜、心波、日月線、臍呼吸
練習循環任督的動作、呼吸、意識操作之前,先要有慢勻細長的鼻息及穩定的心波,以及橫膈膜必須能操控自如的身體條件。
練習循環任督的動作、呼吸、意識操作之前,先要有慢勻細長的鼻息及穩定的心波,以及橫膈膜必須能操控自如的身體條件。
橫膈膜的慣性運動可助滅鼻息
橫膈膜像是一個體內可操控的活塞,橫膈膜往上時,將腹壓轉換成胸壓,往下則將胸壓轉換為腹壓,規律的橫膈膜上下慣性運動,可以按摩臟器,並促成副交感神經作用,幫助穩定心神。在橫膈膜的慣性運動中,由胸壓轉換為腹壓的同時,自鼻引入所需的外氣;由腹壓轉換為胸壓時,自口鼻排出體內濁氣。因此,規律的橫膈膜慣性運動,是將鼻腔的呼吸功能從原本扮演的主動角色,漸進為被動配合的角色,最後成為內外氣交換的通氣孔之一。
橫膈膜的慣性運動可助安定心波
橫膈膜的慣性運動另一個表徵是作為觀心波的依據,如同中醫可以手通過觸、摸、壓等動作直接感應寸、關、尺位置所帶出的脈動作為診病的依據之一;當橫膈膜可在一段時間內,以穩定的低頻率及低振幅(橫膈膜不過膻中),保持慣性週期運動(像是單一頻率的弦波),此時心波(弦波)變化率極小,我們可稱心波是靜止的。當橫膈膜的運動頻率及振幅穩定度降低,或挾帶有突波,可稱之為心波產生了變化。心波的變化,反應心的狀態改變,依喜、怒、憂、思、悲、恐、驚程度之不同,心波變化表象及方式也不同;如怒時,橫膈膜運動的頻率及振幅變大且失去週期性,胸壓增大而腹壓減低,此時交感神經作用,內分泌系統也隨之改變;又如驚恐時,橫膈膜的運動必定挾帶有突波,突波的出現立即破壞橫膈膜的慣性運動,造成交感神經亢奮。
中醫練習把脈時,初期以症驗脈(中醫用證一字,證表示結果,在此用症表示症狀),學成後可以脈斷症;同樣的,當心處不同狀態時,觀察橫膈膜的慣性運動有何改變,是頻率、振幅、突波還是失去了週期性,此時類似以症驗脈階段;長久下來,橫膈膜的慣性運動稍有變化,便可知當下心的狀態,此階段類似以脈斷症;因此所謂觀心波,即是觀察橫膈膜的慣性運動是否發生變化,若時時處於觀心波的專注狀態,心波變化得知在心的變化之前,因此可使橫膈膜回復原本慣性運動狀態,讓心波再度靜止,如此心念尚不及讓心產生變化即消弭於無形。心的變化對應到心波的變化因人而異,因此只能靠自我長時間觀心波訓練而成。
中醫練習把脈時,初期以症驗脈(中醫用證一字,證表示結果,在此用症表示症狀),學成後可以脈斷症;同樣的,當心處不同狀態時,觀察橫膈膜的慣性運動有何改變,是頻率、振幅、突波還是失去了週期性,此時類似以症驗脈階段;長久下來,橫膈膜的慣性運動稍有變化,便可知當下心的狀態,此階段類似以脈斷症;因此所謂觀心波,即是觀察橫膈膜的慣性運動是否發生變化,若時時處於觀心波的專注狀態,心波變化得知在心的變化之前,因此可使橫膈膜回復原本慣性運動狀態,讓心波再度靜止,如此心念尚不及讓心產生變化即消弭於無形。心的變化對應到心波的變化因人而異,因此只能靠自我長時間觀心波訓練而成。
循環任督時的動作、呼吸、意識操作方法
所謂【過三關,到百會,莫忘提貼抱頂顛】,所指正是收提海底(提)、搭下鵲橋、開命門(貼)、開夾脊(抱)、開玉枕(頂顛)、引氣至百會的順序動作。
可操控的橫膈膜像是一個煉丹爐的爐蓋,在適當的時間開蓋引入及排出外氣,其餘時間蓋緊爐蓋不漏氣,增加丹爐內壓力,升高溫度,使爐內丹藥產生炁化般的物理變化。當循環督、任脈的呼吸開始,日線下(橫膈膜下,蓋緊丹爐爐蓋),引外氣入,此時腹部因外氣入形成前傾之勢,待前傾之勢未完,自根管吸氣,月線上(提),搭下鵲橋,開命門(貼),此時丹氣由丹田呼吸接續命門呼吸至命門,形成擺丹之勢,待勢未完開夾脊(抱),引氣向上,待氣行近夾脊,收下巴,舌抵上顎(搭上鵲橋),百會上頂,開玉枕(頂天),閉氣,集中意識於泥丸引氣持續上行,待氣過玉枕後沿耳上頭頂兩側集中於泥丸,接著月線下,舌抵下顎(搭中鵲橋),匯集於泥丸的意識,經舌、十二重樓,沿任脈帶心火下行,擦過肚臍,經會陰,直下湧泉。在氣沿任脈下行的同時,日線自然往上鬆開,外氣出(打開丹爐爐蓋),真氣進入十二經脈(以出帶入),形成一次臍呼吸。再重新開始一次新的循環──督、任脈的呼吸,日線下,外氣入,自根管吸氣的同時,真氣由十二經脈回至丹田(以入帶出),收提月線,開始丹田呼吸。
可操控的橫膈膜像是一個煉丹爐的爐蓋,在適當的時間開蓋引入及排出外氣,其餘時間蓋緊爐蓋不漏氣,增加丹爐內壓力,升高溫度,使爐內丹藥產生炁化般的物理變化。當循環督、任脈的呼吸開始,日線下(橫膈膜下,蓋緊丹爐爐蓋),引外氣入,此時腹部因外氣入形成前傾之勢,待前傾之勢未完,自根管吸氣,月線上(提),搭下鵲橋,開命門(貼),此時丹氣由丹田呼吸接續命門呼吸至命門,形成擺丹之勢,待勢未完開夾脊(抱),引氣向上,待氣行近夾脊,收下巴,舌抵上顎(搭上鵲橋),百會上頂,開玉枕(頂天),閉氣,集中意識於泥丸引氣持續上行,待氣過玉枕後沿耳上頭頂兩側集中於泥丸,接著月線下,舌抵下顎(搭中鵲橋),匯集於泥丸的意識,經舌、十二重樓,沿任脈帶心火下行,擦過肚臍,經會陰,直下湧泉。在氣沿任脈下行的同時,日線自然往上鬆開,外氣出(打開丹爐爐蓋),真氣進入十二經脈(以出帶入),形成一次臍呼吸。再重新開始一次新的循環──督、任脈的呼吸,日線下,外氣入,自根管吸氣的同時,真氣由十二經脈回至丹田(以入帶出),收提月線,開始丹田呼吸。
練習時的常犯錯誤
提醒兩處常犯錯誤:一、丹田呼吸時,日線勿隨收提海底而上(無法形成壓縮丹田的呼吸,只形成提會陰縮小腹),必須蓋緊丹爐爐蓋;二、必須日月合璧,搭下鵲橋,命門才會打開,若只提會陰縮小腹,命門不會開。了解氣運行督、任脈的順序及每個步驟的動作與意識後,我們在練習開天闢地、手滾天輪、托掌旋腰、旋轉乾坤、引體旋天、攀足長筋等功法中的部份動作時,便必須思考如何按照上述方法進行內化的訓練;由於氣運行督任在未完全形成反射動作之前,每個步驟的呼吸、動作及意識都必須專注,才能使一次丹田呼吸到臍呼吸的過程完整;有了一次完整的臍呼吸經驗,會以追求每次都完整的臍呼吸為目標;在實現此目標之前的過程中,所有呼吸、意識及動作逐漸成為反射動作,且心波趨於靜止。
循環任督時的氣感
進行丹田呼吸時,日月合璧,丹田內空間變小,內氣經壓縮產生真種子,隨之命門打開,丹球向後,兩腎膨脹有熱感,此時真種子以類似遠紅外線的熱感傳導形式表現,接著打開夾脊,讓熱感向上傳導,經由虛靈頂勁,屏氣凝神,收下巴、頂百會,開玉枕,引氣向上,氣至百會時,頭頂滿漲感;由於感覺神經位於脊椎後面,且由下往上傳導,而督脈所經身體部位空間由下往上遞減;因此氣處於下丹田時(腹腔),由於空間大,氣的共振屬於低頻高振幅;氣處於上丹田時(顱腔),由於空間小,氣的共振屬於高頻低振幅,所以空間不同,所產生的氣感也不同。
東醫氣機導引第86期電子報
東醫氣機導引第86期電子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