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6日 星期三

第117期 / 試答友人 ─ 我練的到底是什麼功?




◎蕭怡萍





常有朋友問我練的到底是什麼功?本想叫他們自行看電子報窺探殿堂奧秘,但隨即作罷。每每看電子報及高段班學員的心得,雖然其文字精煉、國文素養之深,但我僅能約略懵懂意會而無法神領,實在差得太遠,何況是毫無涉獵的門外漢呢?我雖是菜鳥,總想如何以我非常有限的理解,用普羅大眾可以明瞭的方式回答朋友這個問題。

練功,是為了「整合身心靈」的參與過程:即有形與無形的存在相融合的過程。氣功,是鍛鍊感應萬物的功能,而練氣得從身體開始。

現代人的身體遲鈍無感、心渙散擺盪、靈魂不安,各自振動的頻率不一,而難以校準能量,如同多頭馬車各自奔騰。生活被三者駕馭到不同方向而疲於奔命卻不自知。要整合身心靈往同一方向前進,修行不必外求,氣機導引的法門是從身體入手,身體就是道場,要通大宇宙,就要從身體這個小宇宙開始入門,也就是下丹田──練精化氣的修煉,其要點在於身體空間的開發以及覺受能力的提升。



身體:練精化氣


從感覺身體的九大關節開始,利用螺旋、延伸、開闔、絞轉等四大功法原理,做為身體空間的開發訓練。從認識自己身體的僵硬與痠痛,覺察那即是障礙自己的習性與根性。知其果,才有機會溯其因,這是氣機導引「逆向操作」的逆天作戰大計畫。

身體經過不斷的感覺訓練,身體的內部空間被漸漸打開,氣便自動滿盈於經絡的無形空間通道,意念從專注於骨骼關節的物質感覺,開始轉為感覺氣的流動感。經歷由實轉虛、由陽轉陰的感知過程後,才進入靜心、旋轉、壓縮、共振等四大原理的應用,做為體內氣機的開發訓練。

氣機導引功法的八大原理,四個是訓練有形,四個是訓練無形,有形與無形是陰陽相依附的一體,但需以有形練無形,由動功的外顯動能,轉換入靜的內化能量,經由能量的轉換過程,才能由有形肉體的鍛鍊晉升到無形的心的修煉,即面對無形的內分泌的控制。



心:理解內分泌的作用


心,到底是什麼?可從有形與無形兩個面向來看,有形者指心臟,心臟乃是循環系統中主要的器官,提供壓力將血液運送至身體的各個部份;無形者泛指內分泌狀態的總合,其作用力稱為「意」。「意識」二字往往相連使用,就一般的認知而言,意識與自我認知以及思想的形成有關,乃是腦神經的作用。若將二字拆解,「意」是內分泌總和的作用力,意由心生;「識」為認知想法,識由腦生,那麼究竟「意識」指的是心亦或是腦的作用?舉個簡單的例子,你在公園休憩,一群小孩在旁邊嬉鬧。當你心情煩躁的時候會覺得小孩好吵,巴不得他們立刻消失,但是當你心情輕鬆愉快的時候不但不覺得小孩吵,反而會覺得他們真是充滿朝氣,活蹦亂跳好不可愛。你對小孩的看法,是吵鬧或是充滿朝氣,即為識,也就是大腦當下的認知,而心情是煩躁或是輕鬆愉快,反應的是當下內分泌狀態的總和表現,也就是意的作用。識雖是來自大腦的作用,但卻是由內分泌的狀態所主導,我們感覺到的心,諸如情緒、欲望、念想等等,其實並無實體,而是內分泌總和的投射。而意識活動也會透過與內分泌狀態的連結,強化想法認知。例如:在過去經驗認知中,加強了煩躁的內分泌狀態與小孩的連結性,產生了小孩就是吵鬧的想法認知,此後,見到小孩,無論嬉鬧與否,都會調出煩躁的內分泌狀態,煩躁之心頓起。人的意識活動,往往自以為是經由大腦深思熟慮、出自自由意志下的結果,實則不然,意識的活動嚴重地受到心,也就是內分泌狀態的左右,人的想法認知即是在如此層層疊疊的關係中形成。若能將心的擾動降低,大腦才有機會返回本然的樣貌,心靜而神出,洞見智慧。而這即是中丹田練氣化神的練養重點。




靈:身心靈的整合


人類的生命活動,往往盲目地隨著想法念頭奔逐,殊不知想法念頭並非出自靈性價值的判斷,而是受到心的左右。心既為內分泌的投射,在思緒雜亂、肢體偏向與氣機不暢的狀態下,內分泌表態勢必混亂不明。身體在混亂的內分泌之下,執行著與靈性價值相左的想法,為的也只是反應心渾沌不清的慾望。因此,身心靈往往處在各自為政的狀態,不僅無法整合匯聚出生命的力道,還由此衍生出生命中數不盡的悲苦與煩勞。



練功的目的不在於強身健體,而是透過肢體開發為手段,逐漸地掌握內分泌的平衡使心緒平和,不再強勢主導大腦的活動,讓自身的靈性智慧得以浮現,由靈性價值引領身心的朝向,因此,練功無論是在初學還是進階的階段,皆是不斷地整合身心靈的動態過程。初學者從肢體的開發,由正骨而身正而後氣正的進程,協調整體內分泌的作用,達到大腦的專注。進階者則是透過身體氣的作用,達到身鬆、心靜、腦空的狀態,其間僅是層次上的不同。練功只要能掌握身心靈整合的精神,以之為原則,按部就班,在不同的階段皆能領會不同的風景。



2016一月第117期電子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