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15日 星期四

第70期 / 2014年會員大會隨筆 / 從現代醫學看氣機導引的身心靈修練 / 氣機導引練功三階段



返本窮原 養正開蒙
洞徹生命之秘奧 得陰陽之樞機


◎元慈






103年4月19日的早晨,來自全省各地的學員齊聚在群山環繞、空氣清新的新北市汐止天峰谷渡假山莊 ,這是中華氣機導引文化研究會103年會員大會。
首先,研究會創始人張良維先生以練氣功的三階段呼應人的三個飲食階段,揭開序幕。



修還原返本之道 脫開五行之束縛

天地之間,其猶橐籥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
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乎?專氣致柔,能嬰兒乎?滌除玄覽,能無疵乎?

氣機導引是身心靈空間整合的完整教育,整合宇宙陰陽往來互動炁機及體內三丹田的訓練,藉假身以修真道,修煉者非功夫造詣,無以知其奧妙。

人體的三個飲食階段:血乳、水榖、服氣,相對應於練氣功百日築基後的練精化氣、練氣化神、練神還虛,用身體去練道,先引體練下丹田的收提開闔,到練成日月合璧、津液在黃庭運化,以靜為體、以空為用,心息相依,60歲後辟穀服氣,由空氣中汲取養分與能量,將肉身還原成氣血,逆奪天地造化,順乎自然與萬物合一,參天地之真詮,練虛合道,圓光朗朗,悠久無終。


藏於宇宙間難以置信的神祕力量-沉香的奧祕

心禪文化靜心學院創辦人蔡承翰老師如是說,所有的生命,在宇宙中完成運轉,起點、終點,不斷的生滅,没有終止,不論是人還是動植物亦如是,每個階段的運作也都各有其生命特質,而沉香在植物界,有它特殊性的存在,進化過程非常特殊,蘊含強大的能量與天地正氣,特殊的氣場、特有的生命力與人的靈性屬性雷同,內化的靈性,可以連結人與天地間的靈性,運轉天地造化。

使用或配戴沉香,內在靈性與人的連結,磁場的相吸相斥,可以引動生命力的運轉,所以心念的投射、調整,潛意識的運作與人的慣性思維,因信息交流、串連,產生共振、光澤及香氣。點燃當下,沉香釋放的能量,會帶動人體氣機連結人與天地間的靈性,產生調整的作用,在修練過程有助提升。 






 
樂壇新秀黃時為的鋼琴演奏

令人期待的國際鋼琴演奏家黃時為小姐,畢業於美國耶魯大學音樂研究所,曾榮獲義大利Mauro Paolo Monopoli國際鋼琴大賽首獎、2009年Festorazzi Prize鋼琴獎,入圍日本仙台國際音樂大賽、蕭邦國際鋼琴大賽及伊莉沙白皇后大賽,並於施密特國際青年音樂家比賽榮獲第三名。同期間也在國內獲得第18、19屆奇美藝術獎、入選文建會第4、5屆音樂人才及2010年兩廳院樂壇新秀。

黃時為這次帶來的曲目有蕭邦B小調第三號鋼琴奏鳴曲,與史特拉汶斯基的彼得洛希卡,曲中複雜的曲調音樂手法與對位法處理,黃時為以靈巧的手法、純熟的詮釋,演奏出令人為之著迷的強烈震撼,果然非同凡響,在演奏過程中,觀其形,聽其音,豈非觀音法門的另類示現!

大會在滿場熱烈的掌聲中圓滿落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從現代醫學看氣機導引的身心靈修練

 
◎莊朝傑
     
 
 
 
 
                                                                              
 
氣功乃是心識與宇宙的空間學,藉陰陽五行往來互動,透視其機。其鍛鍊次第位於身、心、靈三層次修行的中央樞紐。

 
──慾望的、獸性的、物質的。下丹田「精」的鍛鍊。探討肉體的運作,以滿足生理需求(覓食/享樂/強身/避險)。

不論肢體或臟器的感覺或運動,均由神經系統支配;在此先從解剖生理學的角度稍作簡介,俾利吸收老師課堂所授知識。

《神經系統》
       (1)中樞神經系統──腦、脊髓。
       (2)周邊神經系統──(由中樞神經系統發出)
              (a)腦神經(12對):個別屬於感覺、運動、混合感覺運動或副交感神經。
              (b)脊髓神經(31對):各條神經均摻雜感覺、運動、交感與副交感神經纖維。
              (c)自主神經:交感神經(危急狀況時,興奮以應付)、副交感神經。兩者互相拮抗。(註*1)

# 傳導徑路:中樞神經與周邊神經之間的傳導,分上行性與下行性。

         @上行性(感覺神經)傳導徑路--由身體末梢傳至大腦皮質。
             包括:眼(視覺)、耳(聽覺)、鼻(嗅覺)、舌(味覺)、  身(淺層皮膚粘膜感覺/深層運動覺/平衡覺)
         @下行性(運動神經)傳導徑路--由腦部傳至末梢的骨骼肌,支配骨骼肌的運動性與緊張性。
                分為:
               (甲)錐體徑路--(2 個徑路)-- 支配骨骼肌的隨意運動。
               (乙)錐體外徑路--(5 大系統)-- 自主性調整肌肉張力、鬆弛與收縮的時間,協調肌群的運動,以求骨骼肌的隨意運動能柔和完美進行。屬反射性不隨意運動。

 「傳導」例子──學騎腳踏車/學用餐具:剛開始學騎車時,旣要顧手顧腳,也要注意掌控身體重心,以致歪歪斜斜,難以前進甚至跌倒。又如:初學餐具的使用時,因不熟練而杯盤狼籍。雖然都很專心卻不能做得好,此時肌肉的運動由「錐體徑路」控制。但是漸漸學會之後,不但專注其上的心力減少,卻能隨心所欲騎車或操作餐具,甚至還能移轉心思;思考其它事項,此即「錐體外徑路」的協調功能建立。就如老師課堂上所說,可以一面做動作,一面演算數學。即所謂熟能生巧。

鼻呼吸空氣,是“天”的營養進入身體的孔竅;嘴吃進食物,是“地”的營養進入身體的孔竅。天地的養分(外氣)進入體內後,經過消化、吸收、貯存備用。當需要時,進行有氧或無氧呼吸作用,生成能量(內氣),以供應肢體動作所需。肢體(身)動作的重心在下丹田,此時的動作稱為“引體”,屬於“動功”,是”武火”,意守的部位是骨盆腔底部(海底)的下橫隔肌的運動狀態,其目標是將內氣聚合結丹於下丹田。

此時期重點是注意當下動作中每一個關節、肌肉的狀態,動作講求精準到位。等到動作駕輕就熟後,心的專注力就須轉移到心波的覺察,預備提昇到「心」的鍛鍊階段。

 
──情緒的、人性的、心理的。中丹田「氣」的鍛鍊。由自主神經與激素所主宰。

自主神經分佈於內臟、血管、腺體等不隨意的器官,以不具意識的反射方式,調整生命所需的各種作用。相較於腦脊髓神經的功能屬“動物性",自主神經則屬“植物性",且主要以“輸出纖維"構成。

激素是特定臟器(內分泌腺)(註*2)產生的微量特殊化學物質,經由血液循環到達標的器官或細胞,調節其功能。也因為須經血液輸送的緣故,其作用不及神經作用的迅速。

由於情緒的變化,將影響到消化、呼吸、生殖、循環、分泌。例如:緊張、憤怒時,消化作用減緩;呼吸、循環加速,其中參與者是自主神經與激素(賀爾蒙)。

「心」的部分雖是反射性不隨意作用,但是確實可藉由鍛鍊,使得突發狀況時的生理反應不要太明顯。例如:遭遇逆境或他人辱罵時,能夠使得心跳、呼吸不要變化太大或甚至難以察覺。這就是此階段「心」的鍛鍊所要達成的目標。

中丹田的運動為“氣功”,屬於“靜功”,是“文火”,意守的部位是橫隔膜(註*3),觀察心氣的變化,也就是自主神經和激素如何運作。

「先練命(身)來,後修心」:當肢體動作啓動後,由於激素與自主神經的作用,造成血壓、心跳、呼吸的變化,此即心的波動。

相對於五塵(色、聲、香、味、觸)藉由五根(眼、耳、鼻、舌、身)進入我們的心識,所生成心的波動也有相似的變化。例如:看到喜歡或厭惡的人事物;或聽到別人對我的批評 ⋯ 等,也會使我們心跳、呼吸加快。所以當修行「身」的階段時,肢體的動作熟練後,移轉部份專注力去注意心波的變化 ---- 也就是啓動肢體動作所造成的;由激素和自主神經所支配的血壓、心跳、呼吸 ⋯ 的變化,學習增進對那些變化的敏感度。日後當有五塵進入時,其所產生相似於肢體啓動所生成的心波變化,就能及早被體認,從而探索該心波變動的緣由和種類,再嘗試運用如 陳明芳教授所著「人際關係」書中所提到的“ 同理心、包容心、寬恕心 “淡化或消除五塵的影響力。此或可謂「心」的鍛鍊。亦即必須心波有活動時,才能觀察當中的變化,也才有機會去修持它。

“心氣”屬於功能性的變化,必須要守“靜”才能覺察“真氣”原本的狀態,亦即意念必須專注其中,不受干擾也不神遊才可。

行、住、坐、臥當中,專心地做某一件事就是禪定。當身體專注於運動中(不論做功法動作或日常生活裏),因禪定安靜下,使得心的狀態顯現,易於被觀察和反省,也較能找出心波變動的根源,經過一次次反覆練習,就較能在心波初變化時,察覺而及早對治,降低其反應量,功夫漸深就可消除外來事物對本心的影響,亦即不會因為緊張、憤怒、高興等情緒而影響生活,這就是心容量的提高,漸漸朝向「靈」的階段邁進。

 
── 精神的、神性的、智慧的。上丹田「神」的鍛鍊。 凡事不苛求細微末節,大處著手,講求整體觀念,不為私利,不拘小節,並非隨便,而是隨心所欲不逾矩。

心不隨境轉,猶如佛法中「空」「無」的觀念,不是「没有」而是「真空妙有」,即事件真實存在,但對之不起作用。

例如:別人辱罵的言語確實存在 ──「有」,並已經過去,但是在我們的心中不起反應 ──「空」,不是假裝没聽見,或是轉念為「逆增上緣」,而是根本「不在意」,甚至連「在不在意」的念頭都沒有。

就如同被自己心愛的二~三歲小孩怨罵一樣,內心不起絲毫影響,倘若我們的心量和二~三歲小孩一般,則會受刺激而起心理反應(類似兩個幼兒間的爭執)。所以老師教示,鍛鍊自我心量的提高,使雙方的心量對比懸殊,就能保持心波穩定不受影響。

 
總論
 
總之,身、心、靈的修持是連續而有固定順序的:「身」靜才知「心」,「心」靜才入「靈」。

「一意規中隨氣行」:試著將腦(靈)放空,不再存有意念去干擾肢體(身)的動作(例如:不要想著應該如何操作,才會使外形表現出很有功夫的樣子) ,而是專注在中丹田(心氣),聚焦於橫膈膜(註*3)的上下運動,觀察心氣在不隨意的激素和自主神經的作用下,顯現的真面目為何?而肢體的動作就讓它隨心氣的導引而自由地進行著。同時,肢體的動作也在「錐體外徑路」的協調作用下,輕鬆自在地完成,絲毫不反向干擾上一層(心)的波動。

如此,心波在上下兩層(靈)(身)均不介入之後,可清晰自由地運作著,漸漸顯明而易於被體認,則有助於進一步了解自我心波的狀況,從而探討心波為何會如此反應的原因,讓我們有機會修正它,使它逐漸增強對外境變化的包容力,亦即心量的擴大。

「真氣往來無間斷」:下丹田所管理的肢體動作達到放鬆自在時,就不耗費心力;也不羈絆意識,則上丹田(腦意)的神智與中丹田(心氣)的波動,互動順暢,綿綿不絕。

以上兩項機制互相良性循環,而漸漸向上提昇「身心靈」的修持。

衍伸
身、心、靈的鍛鍊,不限於功法、氣功才適用。於其它範疇,嘗試舉例如下:

以飢餓為例:
 在「身」的部分,造成虛弱、無體力,藉著骨骼、肌肉的獸性行為,以偷或搶度過難關。


在「心」的部分,因血醣降低,造成神經傳導變慢,反應遲緩,心跳、呼吸減少,昇醣激素分泌增加以利用貯存的肝醣,情緒難以控制、沮喪、易怒,若無更高階的精神力量介入克制,則可能出賣靈肉、信仰,以解決問題。

在「靈」的部分,完全專注在某些事物,超越生理、心理的羈絆,根本不知飢餓為何物,無所謂罣礙。

 
人格修養方面
 
當修養層次,只在「身」的階段,必著重物慾,追逐的目標不外:財、色、食、睡(含逸樂),其弱點淺顯,遇物質誘惑則移。

修養提昇至「心」的階段,雖物慾稍減,但仍渴望某些心理上的虛榮,如:名(名聲、權力)的追求,施以精神威脋可屈。

若能修養至「靈」的層次,則無任何生理、心理需求可左右,真可謂: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無可撼動。

 
與「輪迴」的關係
 
「身」的部分,隨肉體的敗壞而喪失,今世之貌美體健,也無法免除「生老病死」的摧殘,道理易明,無需贅述。

「心」的部分,也無法確保隔世移轉。今世樂善好施、與樂拔苦,其心可謂良善,但若心住其中,在乎付出的數量和對象,或抱有回報的祈求,如此只是「福德」而非「功德」。轉世下輩子或許有較好的命運或福報,但是並不能保證其必用於正途,如同錢多並不保證所作皆善;反而常行惡事。看世上有錢有權之士,想必往世多行福德而有今日之果,但觀其今世所為,皆合乎公理正義嗎?所以可知“為善"的心波作用,也不能穿越輪迴。在此不是詆毀行善修福,而是應祈求往「功德」修持,遵循「三輪體空」的布施境界,即:無施與的人/無受施的人/無所布施之事物,也無望報之心,此「空」即稱為「功德」修持,最後連「功德」的概念也不存在,達到「靈」的階段。

只有「靈」的部分,才能進入輪迴繼續累積,所以練習功法或生活修養,若只在「身」「心」層次,只能享一世之福,須進入「靈」的部份,才是宇宙之積糧。

《註》

*1:           

作 用 器 官
交 感 神 經
副 交 感 神 經
瞳孔擴大
瞳孔縮小


睫狀肌收縮(調整焦距)
心 臟
心跳加快
心跳降低

冠狀血管擴張
冠狀血管收縮
血 管 系 統
腹部血管收縮


肌肉血管擴張


皮膚血管收縮或擴張

支氣管擴張
支氣管收縮
消 化 腺 體
供應腺體的血管收縮
增加消化酵素之分泌。
抑制蠕動
促進蠕動

括約肌張力增加
括約肌張力降低
肝 臟
釋出葡萄糖

血 醣
增加

汗 腺
促進發汗

膀 胱
收縮肌舒張
收縮肌收縮

括約肌收縮        (儲尿)
括約肌舒張          (排尿)
男 性 生 殖
射精
勃起
腎 上 腺
促進腎上腺素生成


*2:內分泌腺:腦下垂體、甲狀腺、副甲狀腺、胰臓、腎上腺、性腺、松果體。某些內分泌系統存在「廻饋機制」:「甲」腺體分泌 a 激素, 經由血行,作用在「乙」腺體,使之分泌 b 激素在身體上產生作用,當血中 b 激素過多時,b 激素反向作用於「甲」腺體,抑制 a 激素的產生。 (「甲」腺體通常是腦下垂體)
   
*3:橫膈膜是分隔胸腔和腹腔的片狀肌肉組織,如巨蛋體育館的圓拱狀屋頂,收縮時圓拱的程度降低,呈近乎水平狀,而對腹腔造成正壓;對胸腔造成負壓,使得空氣被動吸入。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氣機導引練功三階段


◎洪淑敏






第一階段「練精化氣」:練身,主精,意守「下丹田」〈下橫膈肌〉,「百日築基」階段。

練「身」,就是練「下丹田」,練「動功」。做動作時,身體要非常鬆柔,也就是「處虛」之學,老子說「專氣致柔,能嬰兒乎」〈老子第10章〉,身體要能夠鬆到像嬰兒一般很柔軟,氣很飽滿,循環很順暢。

練身在「動」,「下橫膈肌」主「動」,練「動功」時,要意守「下橫膈肌」,動作中專注在「下橫膈肌」的提放,由丹田的開合來帶動作。胯要落,「落胯」才能收提「下橫膈肌」;胯要鬆,身體才會靈活。

從天地來的外氣,分別從鼻孔、嘴巴進到身體,透過「下橫膈肌」的升降提放,進入慢勻細長的「巽風呼吸」,引外氣經下丹田的開合壓縮而成「內丹」,結「內丹」,「內丹」就是「真種子」,經由身體開合張力訓練,身體每一處都可以「結丹」。「一吸便提,息息歸肚臍;一吐便嚥,水火相見」。身體放鬆時,可以像蠶一樣蛹動,像海浪一樣一波推著一波產生動能。

由「下橫膈肌」的升降提放,取代鼻子的吸吐,稱為「武火」。「武火」練身;「文火」練靜,「靜坐」時,用鼻根、泥丸宮的意識呼吸,稱為「文火」。

導引態的「動能」和氣功態的「動能」不同。導引術的動能來自「下丹田」的作用,氣功態的動能來自「中丹田」的作用。


第二階段「練氣化神」:練心,主氣,意守「中丹田」〈上橫膈肌〉,「十月養胎」階段

練「心」,就是練「中丹田」,練「靜功」時,要意守「橫膈膜」,注視「橫膈膜」的上下收縮、放鬆,要滌除心中塵垢,沒有任何罣礙,即「滌除玄覽,能無疵乎」〈老子第10章〉,也就是「處靜」之學。

練心在「靜」,行、住、坐、臥,觀想著「心的波動」。練「靜功」強調「行、住、坐、臥」四禪定,必須練習到日常生活中隨時都能身體放鬆,心靈沉靜,意守「橫膈膜」,感覺「橫膈膜」的收縮、放鬆,「橫膈膜」直接壓縮內臟,能啟動身體內分泌產生變化,我們要聆聽「內分泌」的變化。

「堅強者死之徒」〈老子第76章〉、「物不可以終壯」〈易經序卦傳下〉,練功不是為了要強壯,而是要長智慧。「先練後養」,把練出來的「氣」拿來「養」,養成「神」,讓精滿、氣旺、神靈。

「先修命,後修性」,練氣功的步驟是「先練動功,後練靜功」。先練「精」,練「身體」,找一個動作,守候著「下丹田」的提放做動作,啟動身體「內分泌」產生變化,練出飽滿的氣;接著練「心」,練「靜功」,當你靜坐時,守候著「中丹田」,可以聽到「內分泌」的微細變化,清楚地感覺到「內分泌」的作用,閱讀到「氣」的功能作用。

「氣功學」就是要進入「無質之質」的紀錄觀察過程,學會控制「無質之質」,控制「氣」,控制「內分泌」,進而能控制「情緒」。


第三階段:練神還虛,練神靈

練神靈,就是練「上丹田」,要將無形的神靈,專注在有形的身體上面,讓彼此合而為一,不要有須臾的分離,即「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乎」〈老子第10章〉,練「下丹田」時,把專注力放在「下丹田」;練「中丹田」把專注力放在「中丹田」。


心得

老師說:「人活著不是為了健康,而是為了進步;不是為了讓肌肉更強壯,而是為了更了解自己,為了更上一層樓」。練氣功是有層次,有步驟的:「百日築基」、「練精化氣」是為了產生「氣能量」,透過肉體去練「氣能量」;「練氣化神」是為了要產生「心能量」,透過「氣能量」去練習「心的安靜」、產生「心能量」;「練神還虛」就是要透過「心的能量」去練習「大腦的能量」。學習要按部就班,一步步登階而趨,務實練功。想在氣機導引的學程中不斷精進,唯一法門就是:每天「務實」練功,練動功時能全然放鬆,練靜功時心要平靜、專注、大腦放空,聆聽「心波作用」,看見那看不見的神力,要持之以恆,生活的道場,無一處不可練功,無一事不可練功,這樣才有可能再往更高的層次精進。

練習「攀足長筋」時,守候著「下橫膈肌」,當手肘緩緩向後扣頂,肩膀一沉,肘一落,命門、背後,似乎有一股能量使身體膨脹,把身體和手往上推舉延伸至舒指,指端、掌心有麻脹發熱感,隨著氣息坐腕向上撐托,身體向兩側掤開而旋腕,麻脹發熱感更強烈,膻中一落,熱氣直竄指尖,上身前俯延伸至勞宮穴碰觸湧泉穴,感受到一股熱能;舌根下有一種甘甜之液湧現,雙手隨著身體緩緩挺起,手掌滑回至膝蓋處拍打,做的過程感受到身體慢慢發熱、微濕、出汗,這或許就是老師說的「內分泌」的作用、「內分泌」的微細變化。





東醫氣機導引第70期電子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