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3月20日 星期五

第24期 / 越過「自在」,向「自然」邁進




越過「自在」,向「自然」邁進


 
3月7日會員大會在驚蟄後的第一場大雨中圓滿落幕了。這場及時雨不但解除旱象的危機,也為東醫氣機導引的「世紀學習年,掌握關鍵學習」揭開了序幕。

今年的會員大會在形式上與過去並無明顯的差異,但在精神上,全體同學則表現得更自在了;大家已漸漸放開外在形式的統一,在舞台上自在地把自己的體會表現出來。這一點體悟雖然還很生嫩,甚至只剛剛萌芽,但是這個方向是對的,而且是很大的進步!肢體學習最怕落入動作招式的框架,太過追求動作的漂亮、有架勢,表現內氣的爆發力等等,這都是當今肢體教學之病,也是傳統肢體文化無法繼續拓展、深化為一種悟道的教育工具最大的障礙!

驚蟄後大約一個星期,是季節變化、天地能量最強的一段時間,趁著這個時節,我們在教學上特別強調導氣至湧泉的訓練;約兩百名同學,經過張老師一個個親自引導,都能在既有基礎上有更進一步的體會。這是順應自然變化的氣場學原理,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練氣功而不能聆聽自然的呼吸與脈動,以伺機採氣,就不算真正懂氣功。因此,在抵達「自在」的境地之後,期盼大家百尺竿頭,朝向「自然」的目標繼續前進。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健康講座訊息】

啟動身體自我修復的密碼
如果你真正關心自己的健康,
如果你對現代醫療有一點點困惑,
如果你的家人或親友正為癌症、慢性病所苦,
你一定要來聽聽涂承恩老師怎麼說。

涂承恩老師參與美國約翰霍普金斯醫學院
與德國柏林醫學院的醫學研究工作,
從分子生物學的微觀世界、演化學的弘觀角度,
帶領我們探索生命的奧秘、大自然的力量,
反省人類文明與現代醫學的迷思,
用正確的知識,幫助我們重新啟動身體自我修復的密碼。

涂承恩老師「瞭解身體作業系統」系列講座,2009年3月28日(星期六)下午2:00~5:00在台北市漢口街一段三號九樓「東醫氣機導引養身學院」舉行。報名專線:02-2311-1166羅志仁,費用:500元。


 
東醫氣機導引第24期電子報

2009年2月20日 星期五

第23期 / 世紀學習年 - 在動盪的年代掌握關鍵的學習



3月7日會員大會,邀請您參與


世紀學習年 -
  在動盪的年代掌握關鍵的學習



進入2009年,更為冷洌的時代之風已經吹襲而至。不景氣的黑洞不僅看不到底,而且,因為不景氣衍生的諸多問題,又把人性根柢的無明恐懼,一一顯露出來。歡樂的元宵燈會結束後第一個上班日,MSN的國際頭條新聞是:前所未見的全球失業潮,造成世界各地暴動四起。如何面對、以及轉化這場由文明網絡造成的危機,是人類文明進入失控的工業時代後,一場決定興亡成敗的戰役。我們被捲進這場世紀漩渦之中,除了消極自保,也要積極作為。但所謂積極作為,是向內而不向外;鞏固既有資本,暫勿向外擴張;並趁機調整體質,充實、累積內在力量,為因應下一個循環早作準備。

所以,2009年是氣機導引家族的世紀學習年,這也是3月7日年度氣機導引會員大會的主題。

過去我們舉辦的每一次活動,都是為了訓練同學在組織運作、溝通協調、資源整合以及樂觀應變的能力。這是把練功場上的學習落實在日常生活的實習課程,經過多年實作,歷經犯錯、反省與改過,雖然傷痕累累,但團隊體質也越來越健康。然而,在關鍵性的2009年春天籌辦這次會員大會,張老師給大家的功課是——我們能否打破慣性、以更大的突破將我們從身體得到的領悟呈現出來?

張老師在課堂上以「嬰兒的眼神」為例,給大家作了重要的提示。

張老師說,所謂「年輕」,就是「面對世界的張力」。你在公車上看到媽媽懷裡抱著小嬰兒,小嬰兒的眼睛滴溜溜的轉,他只要眼光對著你看,任誰都忍不住會手舞足蹈地逗他、跟他玩;他要是對你微微一笑,你就耍得更起勁了。嬰兒的眼神這麼有力量,因為沒有想法、沒有敵意,單純、乾淨,這就是「面對世界的張力」;也就是老子說的「專氣致柔,能嬰兒乎」。我們都曾擁有嬰兒的眼神,但想法太多、太複雜,所以閉鎖不全,不敢放開,於是就失去這種天賦的力量。

非常時代,要有創造性的作法,就要敢於打破思維慣性,君子豹變、大人虎變,順天應人,無往而不利。也唯有內在寬厚深沈而有所守,才能靈活應變,唯變所適。我們練功,就是要從身體開發這種「面對世界的張力」。

東醫氣機導引的目標是透過重新活化已經退化的人體機能,活化已經僵化的人類思維。這是一條邁向健康、充滿喜悅的道路,在晦暗的時代,我們要跟親朋好友、社會大眾分享從身體開發得到的光明與希望,三月七日下午,我們在台北市民生社區活動中心相見。

時間:98年3月7日(六)下午2:00
地點:台北市民生社區活動中心 集會堂
          台北市民生東路五段163-1號4樓
聯絡人:羅志仁 02-23111166




東醫氣機導引第23期電子報

2009年1月15日 星期四

第22期 / 準備迎接氣機導引學習年



編按:送走充滿天災人禍的2008年,迎來滿目蕭條的2009,大地冰封的時代,卻是千古難逢的好時機,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刺骨寒風,正足以激發生命的鬥志。永遠充滿鬥志的張老師在2009農曆年關前仍不忘把這個信念傳遞給大家,希望大家站穩腳跟,加緊學習,強化體質,讓東醫氣機導引成為安定社會人心的中流砥柱!



準備迎接氣機導引學習年

 
2008年很快就結束了,大家最近的進步都明顯看得到,氣場的感覺很正面、很好,這個方向是正確的。2009年開始,全世界都將進入災難不斷的年歲。一位企業家形容未來將是「天地冰封,草木不長,萬物不生」的景況,景氣低迷的黑洞深不見底。但是對我們來說,眼前的時代卻是千古難逢的好時機!

學習氣機導引的人要有智慧,生活在每一個時代,只要做對的事情就會有福報,否則會有報應。因為你活在自然、社會起伏互動的環境中,你活在人間,參與人文社會的活動,享受人文社會的利益,一定要積極參與社會。眼前這個時代,什麼是善事?消費就是善事。通貨緊縮的時代大家都不敢花錢,經濟發展停滯,這個影響超乎大家的想像。所以現在消費而不浪費的態度,就是做善事,特別是公務員不受景氣影像,更要多花錢,否則社會蕭條最後一定會牽連到你。不要認為你一個人無法影響大局,你做了,善念的波就會產生無遠弗屆的影響。這就是常道。有智慧才能洞悉常道,知常者勝。學導引不能侷限在身體動作上,面對社會環境、人生處境的變動,要有智慧,這才是真功夫。

2009年開始是氣機導引的學習年,練氣功要很有學問,各個層面的知識開發,可以幫助你把從身體領悟的道理活用在工作、生活領域,這種功夫才有用。從前大家沒有身體開發的經驗,聽很多學理,跟自己沒有實際連結;現在不論是劉君祖老師的易經課程、涂承恩老師從分子生物學切入的自然醫學課程,都跟你的經驗息息相關,你學起來會覺得很有趣、很有心得。這些學習可以幫助你洞見氣機導引的內涵,你的覺知就不是情境的感覺,你對人體的奧秘將有真實的覺知。

景氣寒冬不會影響我們,因為我們早已知道寒冬是什麼。練功的人要迎向一切試煉,越艱難的挑戰,越能激發強大的內能量;加緊學習,強化體質,你就會充滿力量,越老越值錢。在一片蕭條的2009年年初,祝福大家身體健康、充滿學習的動力,要像〈復卦〉深埋地下的種子一樣,在大地冰封的時刻儲備實力,準備時機來臨時全力綻放。




東醫氣機導引第22期電子報

2008年11月1日 星期六

第19期 / 東醫氣機導引開幕,全新學習里程啟航



東醫氣機導引開幕,全新學習里程啟航

 
10月18日東醫氣機導引台北總管理處隆重開幕;加上由高雄學員集體促成的高雄會館也於5月1日開幕啟用並負責南部地區的教學推廣工作,我們在運動專業領域老實耕耘十年,現在自然而然地走到這個轉折點上,辛苦夾雜著喜悅,還有對未來更高遠的自我期許。張老師囑咐盡量低調,不發新聞稿、不刻意宣傳,但台北總管理處開幕當天賓客雲集,我們的老朋友副總統蕭萬長先生親臨道賀,並主持揭幕儀式;一向對我們大力支持的東和鋼鐵董事長侯貞雄先生暨夫人侯王淑昭女士聯袂出席,金門地方法院院長康樹正先生與侯媽媽先後跟大家分享學習氣機導引的心得和喜悅;普迅創投董事長柯文昌先生更在開幕前兩天悄然來訪,並在仔細勘查環境後致贈一棵造型古樸蒼勁的龍柏盆景作為賀禮;此外,刑事警察局馬正華先生、調查局林敦華先生、時報出版公司總經理莫昭平女士、建準電機董事長黃江成先生,以及許多關心我們的好朋友都跟我們一樣懷著興奮與期待,把新會館上上下下都看個清楚。


蕭萬長先生說:這個時代需要氣機導引
 
副總統蕭萬長先生在揭幕之後,像跟老朋友話家常一般親切談到他因為職務牽絆,上課練功時常被迫中斷,不過他的家人倒學得很勤快,從家人身上,他覺得氣機導引的確是一種從身體健康開始作自我改變的好方法。混亂的時代需要安定的身心,而氣機導引從運動、飲食、起居、情緒管理、親近大自然幾個面向推擴為東醫——動的醫學,正是我們這個時代所迫切需要的;他還說自己也很想繼續練功,但每次出門就有一大群隨扈、安全人員層層包圍,怕給大家添麻煩,只好暫時作罷。副總統說到這裡,在場同學立即群起回應說:「請安全人員一起練功嘛!」蕭先生的談話在一片笑聲中輕鬆結束,隨後他在張老師引導之下參觀陳列於十樓講座教室的氣機導引過去十年發展軌跡的歷史走廊,以及日後準備供同學靜坐、冥想或作泡茶休憩之用的頂樓花園。


康樹正先生說:我每天早上練習「攀足長筋」

金門地方法院院長康樹正先生一拿起麥克風,他的肢體語言就讓在場人士笑聲連連;他神情幽默、妙語如珠,除了細數他和地方法院同事跟氣機導引與張老師多年論交的因緣,也談到他的練功心得。他說第一次請張老師到雲林地方法院演講,講完一個半小時,剩下時間不多,張老師只教了一個「攀足長筋」,他才做幾下,就覺得長期被龐大的工作壓力緊緊綁住的身體鬆開不少。此後他每天早上花一個小時練習「攀足長筋」,至今仍未中斷。幾個月之後回頭檢視,才發現自己已悄悄改變許多,同事們也發現他臉上的稜角漸漸都不見了,比較懂得為別人著想。所以他將自己能被上級長官拔擢為金門地方法院院長,歸功於——「連我的長官都看到氣機導引在我身上產生的改變。」


侯媽媽說:我一定會繼續學習

東和鋼鐵董事長侯貞雄先生的夫人侯媽媽在市府官邸跟著張老師學習氣機導引已有六、七年時間,其間她不但免費提供高雄一棟大廈的整層樓給學員使用,在SARS風暴期間還贊助拍攝氣機導引提升免疫力功法DVD。侯媽媽大概最清楚張老師在這幾年間為了氣機導引不顧一切、努力向前的心情,看到我們有了自己的新會館,她由衷地說:「今天真是一個大喜的日子啊!」在經驗分享的談話中,她說她是在林懷民先生介紹下開始跟張老師學習,張老師的著作她都詳細讀過,其中,她最受感動的是張老師主張運動就是「跟自己的身體對話」。她自承不算是用功上進的好學生,但張老師的主張讓她可以放鬆、自在地以自己獨特的節奏跟身體相處,所以她一定會繼續學習下去。


告別過去,邁向未來——氣機導引的過去十年與未來十年

開幕慶典從早上十點持續到下午六點,其間,同學們輪流上場練功,雖然同學們私底下總覺得自己仍然無法真正放鬆,但透過攝影師的隨機捕捉的動作特寫鏡頭,我們可以看到每一位學員比起去年又有了明顯的進步,更專注、更放鬆,動作也更為自然流暢。張老師教學多年,苦心沒有白費;同學們努力學習,也小有所成。不過,路還很長,我們想要挑戰的不僅於此,我們離開忠孝東路會館,象徵著過去十年的階段性目標已經完成;新會館成立,意味著我們將以更大的蛻變跨步邁向未來十年。因此,張老師即以「氣機導引的過去十年與未來十年」為題,在開幕日下午舉行演說。

張老師說:今天很多來賓都說我們的學員很自在,這是對的。氣機導引的學習不只學習動作怎麼做,我們的目標是把身段放下、把面具拿掉。

一個人一生的目標就是不斷創造、發現自己的價值,所以我們必須時時歸零,在練習階段,就需要一個空間讓自己留白,讓自己可以發呆、允許沒有意義,讓自己盡情釋放。尤其現在社會上的混亂因子太多,身處其中,難免受到波及影響,而我們也一直隨著社會的脈動前進,例如我們剛開始推廣太極導引時,正值泡沫經濟時期、宋七力事件爆發,社會上對氣功的觀感很不好,我們在非常困難的環境中走出第一步,經過十年努力,證明社會需要氣機導引這種運動;現在,我們將養生保健的內涵從運動再推擴到包括飲食、起居、情緒管理與親近自然五大元素,統合為「東醫」,而我們所面對的是形勢更為嚴峻的世界金融風暴以及經濟大衰退。


十年經營,最寶貴的資產是——學員

過去10年,我們最值得驕傲的成就是擁有一種龐大的資產——學員。各位知道,從某些方面來說,我並不是很好相處的人,但是透過長時間的教學互動,我們建立互相信賴、互相成就的默契;我們不必依靠一些表象的作法來贏得彼此的信賴。新會館能夠成立,並不是我過去賺了很多錢,首先,我們有位學員林啟明在銀行放款部,有他幫我作保,我才可以得到低利高額貸款;我們還有一位淑芬同學專門幫我精算平衡流動資金。而這個地方也不是我刻意去找來的,是一位連續聽我兩年演講的朋友介紹,加上許多奇妙的機緣聚合,機會自然來到眼前。談定要買房子時,八百萬頭期款是週四下午學員邱瀞慧幫忙先付的。會館要開始整修,我們的牙醫師學員程文政不但親自下海畫設計圖、還要負責監工,承擔許多壓力,忙了幾個月,非常辛苦。會館啟用之前,我們至少動用兩百人次擔任清掃工作;我就看到住在台中的簡玉玲專程搭車到這裡來一個人默默地掃地。……這些力量是我們最珍貴的資產。

我一直認為,人一定要有夢想,但不能靠別人捐錢來幫你完成夢想,必須自己承擔實踐夢想的代價。我有許多企業家學生,除了我們的老朋友黃江城董事長每年固定捐款給我們之外,我從來不向外界募款。王永慶先生在世的時候對我非常愛護,他兩次催促我提一份企畫案給他,現在他過世了,我欠他的這份企畫案,我會靠自己的力量完成。我想,這才是報答王董事長知遇之恩最好的方法。人在做,不只天在看,人也在看。我這麼努力打拼,如果我沒有信守最初的承諾,老天一定會讓我跑路;只要我的方向對了,走到哪裡都可以安身立命。最近我在非凡商業週刊寫了一篇〈用最低的成本活著〉,很多人都把生命浪費在微不足道的追求上,我希望大家也能學會用最低的成本活著,而且能活得很健康、很快樂。


新會館是啟發能量的場所

長久以來,我由衷希望能給大家一個具備各種元素的練功環境,讓大家可以得到真正的安靜。我們這裡樓下是熱鬧的台北車站商圈,樓上則是截然不同的世界。以後大家從下班搭車走過人群來到樓下,上樓上課,下課後又下樓走入人群,在此過程中,你的身心會隨著情境的變化而感受到高頻、低頻的共振,慢慢你就可以體會什麼是寧靜,以及環境、大自然的影響有多麼重要。

新會館的設計完全考量練功的需求,一進九樓就可以聽到水聲的音符;以後每天聽到的水聲都不會一樣,水聲可以調動心弦、讓你安靜。入門可以看到一尊達摩像,20年前我就天天坐在這尊達摩像前用眼神跟祂對談,練到眼神產生力量,現在換你們跟祂對看。走進來繞過走廊,簡單古樸的設計,你的心理情境會立刻改變;關上原木門,同時也關上外界的一切紛擾,你就全然置身在一個由音樂營造的氛圍之中。練功房不架冷氣,換氣的氣流會在地板上以對角線對流,不必擔心練功時頭部吹到風。燈光的設計則考量光線是一種能量轉換的介面。10樓是靜坐冥想區,樓下的大樓冷卻系統讓人彷彿置身在山澗瀑布旁;旁邊的高樓壁面有若高聳的岩壁,沒有窗戶、沒有人窺視,就像在山谷間修練一樣。鬧中取靜才是真正的安靜,這就是生活禪。

這裡將是大家一起作伴共學的能量場所,讓你發掘潛在的自我、是你的個人會客室。我們不走出凡入聖的路,我們只要把自己的健康顧好,把家庭、事業顧好,再用健康影響家人、朋友,讓他們也願意跟我們一樣。所以,未來10年我們不必招生、也不需要作廣告,只要好好修練自己,讓自己成為有覺知的人。我一直強調,與其捐錢給別人,不如自己去成立一個道場,去把一個理想做出來,這才是真正的實踐家。沒錢就做沒錢的事業,把自己的本分顧好,這是第一件大事業。


邁向未來十年,成為有覺知的人

每一次全球經濟風暴都是能量氣場的變化,當風暴來襲,氣場強的人就不會倒,就像每一次意外事件都有倖存者,這都是氣場的問題,也就是「運氣」。能量要強,必須不斷的透過參與互動,使覺知越來越純粹。很多宗教團體要我們把自己交給上帝、上師、上人,我覺得這是一種交易,一個人連自己都無法掌握,怎麼可能把自己真正地交託出去?我們要參與上帝的饗宴,在宗教的靈動力當中發現自己的力量,而不是永遠作信徒。所以,往後10年,我希望大家漸漸不需要我這個老師,大家要期許自己成為老師,我相信你們將來都會比我有成就。

每一個人都可以成為有覺知的人,但這種本有的能量往往被現實遮蓋住,執著在既得利益的慣性中,躲在自以為安全的防火牆內。如果不願推倒這道防火強,你就永遠無法開啟能量。唯有悟道,才能洞悉一切事物的本質,就像很多離過婚的人反而特別能理解婚姻的意義;經歷過災難、有一些撞擊,反而得到力量,敢於推倒自己的防火強。未來10年希望大家不怕吃苦,無所畏懼地迎向一切挑戰,讓智慧不斷提昇。

未來10年,大家除了努力讓自己更專業,還要準備在下一個10年來臨時,不必依賴任何一處道場都能修行,讓自己隨時隨處皆可安身立命。生命太短促,沒有時間猶豫,我們要帶著覺知的力量、帶著對生命的信心,讓生命短短幾十個春秋自在揮灑。我沒什麼東西教給大家,只希望凝聚一個可以讓大家互動的場所,而這個場所會標舉三大原則:一是身體要放鬆;二是心要安靜;三是擁抱每一個生命,對人對事充滿真正的愛。


以「東醫」的概念,啟動全新的學習里程

過去10年,我們致力於深耕導引術的運動概念,因為身體的教育最難,必須及早扎根。我們透過太極的觀念、瑜珈、按蹻整脊的觀念,讓大家慢慢養成身體的覺知。這是一個漫長的工程,經過10年努力,大家才漸漸有了自己的體會。接下來的10年,我們又提出一個新的醫學概念——不作治療,只作養生保健的「東醫」。五行八卦中,東方主震卦,東方甲乙木,木主肝臟、主綠色、青色,震即動,所以東醫就是動的醫學。醫學是管理學,跟醫療不一樣。所以中醫不是中藥,刮痧拔罐、針灸也不是中醫而是治療的方法。中醫只有「陰陽五行」四個字,醫療診斷的手段是在這個觀念之下發展出來的術科。東方最寶貴的資產就是養生資源,最早吃補的是中國人,透過食補調理陰陽,跟現代服用營養食品是類似的。

   

我們把東醫分成運動、飲食、起居、情緒管理、親近大自然5個元素。

第一是 飲食管理:以後每個學員都要學會12種傳統食物製作方法,例如醬油、麻油……。如何用最合乎自然的飲食,調理人體陰陽五行。我們將陸續邀請專家開辦飲食管理的專業課程。

第二是 起居管理:起居作息、生活型態都會隨著年齡等諸多條件改變。合乎自然規律的生活,一定對健康有益。所謂自然規律,也未必是早睡早起,每一個人的生理時鐘不同,生理時鐘就是內在的自然規律。

第三是 情緒管理:情緒是人的原始動力,沒有發怒的力量,就不會充滿表達力;不急,就往往缺乏效率;沒有煩躁就會疏於管理、得過且過;不會抱怨,就不懂為別人的立場著想。情緒是人類追求完美的動力來源。我們要學習從情緒中抽離出來,學會操控它、利用它。就好像我們需要一種能力時,就插上插頭,把這個能力拿出來用。關公拔箭下棋,可見疼痛可以轉移,情緒也可以轉移。做好情緒管理,就可以活在力量之中,真正的自在、快樂。否則被情緒造成的壓力控制,那才是最可怕的健康殺手。

第四是 運動管理:只要符合運動管理的原則,不一定要練氣機導引,都可以獲得身心健康。運動管理的最高原則就是合乎年齡與生理條件。年輕需要偏重體力操練,年老體衰則以冥想為重。做動作是為了感知自己活著,感覺自己的手腕、手臂,學會愛護他們。我們在運動的築基已經準備10年,未來只要在各方面稍微補強一下,能量十足的學員將會一個一個冒出頭來;有學生成功,老師才算成功,所以我的所有投資都在學員身上。

第五是 自然環境:人體的DNA記憶了耕田、洗衣、砍柴的動作,也記憶了我們跟大自然、四季變化的連結。這些身體記憶讓勞動可以促使細胞成長、也讓大自然可以撫慰我們的心靈。所以我們要健康,就要勞動,要愛護大自然。換言之,在我們的DNA記憶裡,我們擁有老祖宗對抗災變的技能,電腦時代的生活方式是DNA沒有記憶的,所以我們的身體還沒學會如何面對電腦時代的災難。經歷過災難,才能促成基因演化,再形成DNA的遺傳記憶。現在人類才剛剛開始學習適應新的環境變遷,倘若整個世代都是整天窩在電腦前變宅男宅女,人類的基因就會設法改變,所以未來的人類有可能會長成頭大手腳細弱的模樣。


開幕之後,全新啟航

張老師的講演在掌聲中結束,進行一整天的開幕活動也落幕了。在人潮漸散的暮色裡,剛種下的各種植栽在靜默中悄悄扎根,新會館經過一個星期的整理後,也在10月27日開始各項新的課程。會館繁雜的清潔、管理工作,同學們誰看到了就動手幫忙。張老師提醒大家,會館是大家的,在這裡參與,在這裡發表、實踐你自己的想法;不為誰、就為自己當義工,沒有任何罣礙,就可以發揮最大的動能。

台北上課地點:台北市漢口街一段3號9樓    台北火車站 漢口街與館前路交叉口
電話:02-2311-1166
高雄上課地點:高雄市中正四路53號12樓-7   高雄捷運美麗島站2號出口
電話:07-2813892
台中上課地點:台中市大墩路與大墩五街交叉口  大進市場四樓
電話:02-2311-1166





東醫氣機導引第19期電子報

2008年8月10日 星期日

第18期 / 真病無藥醫,訪醫尋方,莫若自家心上求



真病無藥醫,訪醫尋方,莫若自家心上求


 
編按:第五屆知級學程與第二屆悟級學程評鑑前後,同學們在練功的心態上,恰巧都遇到某些瓶頸。張老師感知於此,連續幾次在課堂上或以怒目金剛、或以春風化雨的姿態給大家點撥提攜。以下是張老師的隨堂講話紀錄摘要。時變如翻雲,修行要及時。謹與同學共勉。


一、練出自己的音頻

氣功是一種向內的修煉,具體地說,就是眼耳鼻口的修煉。眼睛往內看,耳朵往內聽,鼻子往內聞,用下橫膈膜取代上橫膈膜的作用,氣才會下沉。嘴巴的修煉要是練出自己的音頻,也就是氣的共振、聲音的大小、高低,還有聲音的速度。音頻決定一個人的健康與能量。因為音頻跟五臟能量有正相關,五臟能量強,抗壓性則強。聲音的大小在心臟,聲音的速度在肺臟,聲音的高低在肝、腎兩臟;低音共振在腎,高音共振在肝;愛不愛說話,則取決於脾胃中土,所以一個人吃飽了就愛說話,脾胃衰弱則懶言。

所以,光講話就可以治療肝心脾肺腎。這不僅是氣功、也是生命哲學,只是沒有人專門研究而已。語言頻率通大腦,聲音頻率的管理可以決定一個人的思維與健康;不過,重點是講自己的語言,不要講別人的語言。所以練功就要找到最恰當的語言頻率;能掌控自己的頻率,就能掌控自己、收放自如。假如阿扁用證嚴法師的語言頻率,他就不會講話,講話的邏輯都不對。我在演講、上電台時講話速度很慢,但練功場要急行軍,尤其在體力、耐力訓練時,我的講話速度一定快,否則你們動不起來。

練功要修練眼耳鼻口,藉動作修掉根性的缺陷,慢慢讓動作空掉,全然地融入動作、融入身體,把內在的道心練出來。不斷地修煉,頻率就會一直改變,但不必改變天生本性,一棵蘆葦就成為一棵蘆葦的樣子,不必變成松樹。這才是十八羅漢的價值。別以為整天守廚房的人就沒有機會,要知道六祖惠能就是在廚房舂米悟道的;而少林棍法的創始人,也是在廚房工作中悟出來的。

我要你們輪流站出來解釋功法帶動作,主要是訓練你學習控制音量,這就是氣場的訓練,三個人的氣場跟一百個人的氣場,各需要多大的音量?你要在這裡摸索,這可以累積你的能量。如果不敢站出來講話,就沒有機會改變自己。我過去辦社會教育,到頭來卻覺得那種教育方式無法真正讓人改變;我們的學校教育也是如此,前幾名的永遠是那幾個,這就表示學校教育是失敗的。氣機導引的教育要讓每一個人都改變,我自己做到了,我相信大家也可以做到。


看到每一個人的價值

我們這裡每一個人都很精彩。我看一個人是看他的氣場,所以我能看到他的發展性,有些人現在雖然不起眼,但他的靈魂很單純、很乾淨,是一個完全沒有是非的人,只要他能找到一個法門,他就有無窮的力量。也有人雖然沉默,有點畏縮,可是我看他是祖先積德,才會生出這樣的子孫。他的行動力特強,是日行三百里的夜行軍,沒有人拼得過他。他現在會這樣是因為成長過程一直沒有人發現他是一塊寶,他的才華沒有機會被看到。還有人業障很重,但磁場卻很強,現在雖然災難不斷,但他卻可以藉災難累積能量、讓他脫胎換骨。所以大家千萬不要小看自己,找出自己的弱點,慢慢修掉它,就可以改變自己的命運。像有些人全身的比例都不協調,但只要他能練到大腿有力氣、兩手跟得上身體的速度、身體跟得上頭腦的速度,他就改運了。這一步雖然很難,但方法就在這裡,就看你願不願意老老實實做出來。

每一個人的能量都不一樣,每一個人都有爆發力,將來都可以成事。但請記得,不管你有多大的智慧、有多少才華,一定要先掏空自己,上課不能有想法,不要有感覺,那就是修煉。我真希望我跟老師學習的時候不要有看法。你當然可以有看法,但必須等到站上舞台,再拿出自己的看法;不然在台下的時候看法一大堆,那就無法欣賞任何一齣戲,舞台上的人物你也都看不順眼。練功沒有輸贏,不要認為聽從別人你的層次就比較差。若有這種想法,那就是障礙。

做動作要全然地投入身體中,動作進到身體裡面,心就會進來。要靜下來談何容易!練功就是練精氣神合一,是精氣神的凝聚,而不是手腳動作的凝聚。精神渙散,心境沒有收回來,就很難進到身體裡面。先求靜下來,把各種念頭化掉,慢慢格局會變大,因為你感受到的內部空間越來越大。現在你的格局會這樣,是環境把你限制住了,你要敢於突破自己。我們練的功夫不是土風舞,也不是打拳,我們每天都在找身體裡面的東西,一旦找到身體根源性的思想,全世界都找到了。


唯變所適,不可為典要

「唯變所適,不可為典要」練氣的人特別要仔細玩味這句話。很多人問我:「氣到底是什麼?請給我一個標準。」氣沒有標準,就好像「善」沒有標準,一旦落入標準化,它就不是了。所以,氣是一種捉摸不定、渾然天成的原始力量,既存在、又超越,它的涵蓋範圍不僅僅是物質性、功能性的成分,還涵蓋禪理、佛理。練氣常跟「悟」、「緣」兩個字結合。有沒有一個「緣」在你身上發生讓你「悟」?很重要。所以練氣一定不能有得失心,要等待。像有一位很認真的學員發生車禍,我若有「失」的心,認為這個人完蛋了、沒機會了——我絕不跟沒有機會的人耗,但是他身上有一種火苗是別人沒有的。我還看到有位同學身上有兩種元素,一是憨、一是堅持的爆炸力,但他很容易煩躁、加上易怒。別以為這樣不好,假如一個人沒有這兩樣元素,反而危險;只要他能戒「煩」跟「怒」,他就能發光發亮。一般人就是因為有「典要」,所以看不到真正的「好」,對所謂的「好」有一個既定的標準,這都是迷失,不要說觀氣,連觀人都不清楚。練功最重要的不是身體動作,很多動作不怎麼樣的人將來卻無可限量,因為他們的決戰不在身體動作,不然,小兒麻痺患者就沒有機會了嗎?錯了!人要真正放開才能看得清楚。

要悟,要踴躍參加評鑑。沒參加評鑑,除了怕失敗,還有就是你自認只有四十分的程度。你都給自己四十分了,別人怎麼會給你六十分?別以為把自己貶到四十分叫做謙虛,那是ㄋㄠ種!不然你被倒會看看,你被人家傷到尊嚴,你會像刺蝟一樣跳起來,不然就躲入自己的象牙塔,不跟大家來往。如果人家傷到你,你真心對自己說:「人家傷到我是應該的,我還是不足啊!我只有四十分!」能這樣評斷自己,你才是真的謙虛,可是你不是啊!

我可以隨時改變態度,我不堅持什麼;會堅持什麼,表示你在意。我們不必作聖人,只要做自己,成就一種格局、譜出一張完整的臉孔,讓自己的精神不受恐懼威脅。評鑑是最好的學習機會,想想看,整整兩個小時,你的全部狀況一覽無餘,有人全神貫注盯著你,幫你找缺點,這是多大的福氣!


有壓力、有企圖,沒有得失心

這次評鑑之後有同學心裡不平,有這種反應,其實是習氣,很正常,沒什麼不好。藉機會讓自己被刺到跳起來,重點是要看到自己的反應,然後從中學習。我們常常會講出事後懊悔的話,那是因為你看到自己的錯誤,有反省,就有改過的機會,這就達到教育的目的了。真正的教育就像人體治病,都是自己治療自己,藥物只能降低疼痛現象,真要把病治好還是得靠自己。人格、情緒、看法都一樣,一定要有事情在你身上發生,發生之後看自己的反應,再做改變,這就是修行。不過,有同學告訴我他要徹底改變。我說不必,他只要把說話的速度放慢就好,每一句話都說給自己的丹田聽。

不必整天說自己要改變,直接去做就是了。說要改變卻永遠不行動,是因為心裡有恐懼。十八套功法是工具,我們都要練到成為天地的僕人。這樣走下去,磨難、歷練會很多,一點也不輕鬆,我的工作就是不要讓你們敗掉。要記住!一個不在養成計畫中的人,只要鼓勵他就好;一個被列入養成計畫的人,就要修理他。從前我全身的病,就是上天給我的修理,所以我很清楚怎樣把血壓降下來,怎樣讓肝膽脾胃變好。不過身體的病都是假病,根性的病才是真病,真病無藥醫,你自己才是最好的醫生。

我們學員的素質越來越高,其實學員素質高,是透過面對問題、慢慢修改、慢慢得來的。得之不易。你們之間已經開始形成一種共振,這種共振的力量不得了。你們每一個人都充滿爆發力,將來你們會產生一種真正的信心。不必自責、不必有罣礙,更不必擔心暴露缺點。我對學員很多事情都不反應,因為我沒有罣礙。教學者一定要能包容,但包容不是一味的誇獎讚美,必要的時候當頭棒喝,該說的還是要說。

練功只能有壓力、有企圖,不能有得失心,想做什麼事就兢兢業業的持續往前衝,一心做到,不能有得失心;只有前進,沒有前進的意義。這是墮落的時代,很多團體都已經變質了,空談的很多。活在這樣的時代,倘若沒有活出自己的風骨,你的一生就是活在鬼域中,而且是一隻漂流的野鬼。所以要勇敢,一切都是過往雲煙。我也需要一直悟、一直突破,我的壓力也很大,但人是允許有壓力的,不必害怕!




東醫氣機導引第18期電子報

2007年12月20日 星期四

第17期 / 寶劍已在手,英雄莫等閒——2007年武術大賽後記



寶劍已在手,英雄莫等閒——2007年武術大賽後記



連續幾年,每年總有一、兩場大型活動落在我們身上,今年這一場參與武術大賽的活動,跟往年有很大的不同,同學們不知是否也發現了?

過去每一次辦活動,總需要有一小組同學負責統籌其事,從音樂的選擇到動作的排演練習,大部分同學只需跟隨其後,亦步亦趨;但這次不一樣,包括音樂的選擇、動作的編排,大家一起討論、分工合作,老師的介入也不多。整個過程看似鬆散,但12月1日在公訓中心的分組演練,氣機導引的團體風格便隱然成形了。及至上場比賽的那天,北中南同學齊聚一堂互相切磋觀摩,氣氛已十分歡樂,加上我們的寶貝同學李春盛在最後渾然忘我的壓軸演出,張老師身為團體領導人,卻比大家都玩笑得更任真。照這樣下去,我們這群來自各方的英雄好漢,將來會把氣機導引形塑成什麼樣的團體?的確令人期待。

一次偶然在網路上看到一個管理學的網站引述張老師的話說:「氣機導引的人才培育方向,就是〈易經‧乾卦‧用九〉的『見群龍無首,吉。』」張老師雖未曾在課堂上點明了這麼說,但氣機導引的身體教育,一步一步都是把大家往這個方向領上來。張老師總說我們每個人若能照這樣練下去,將來都是「國寶」;而他也不時地跟同學們說:「將來你們功夫都會比我好!」同學們也許直到現在還要竊笑張老師說話太誇張,但這次活動,不已經露出了一點點端倪嗎?群龍無首,因為人人皆有靈明覺性,「總為浮雲常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而我們已將氣機導引這把可以斬除身心靈障蔽的寶劍握在手中,雖然路途遙遠,但我們都已經上路了,一旦降妖伏魔,性空如洗時,內聖無神、外王無王,我們自己就是天上天下,唯我獨尊的「王」。這是人類社會的最高目標,而我們卻很有機會在氣機導引這個團體裡實踐出來!

於是,那一場在苗栗「綠葉方舟」的午後課程,張老師引導大家全然放鬆,引動身體能量,與四周環境的氣場合而為一;在九華山佛教道場,大夥兒隨眾領功德麵坐下便吃……。兩部遊覽車載著大家共赴兩天一夜的一場盛會,這場盛會,武術比賽只是一條細細的引線,其實是,我們又相約一起向前跨了一大步。

不過,當同學們都在揣測張老師到底會怎麼看這次活動?出乎意料的是,針對同學們普遍認為評審「看不懂」氣機導引的內涵,張老師只淡淡地說了一句:「不要怪評審看不懂,要想想為什麼你沒有做到讓評審看得懂!」

有句話說:一個真正的老師是——當他的徒弟停下來讚美自己的時候,他就要冷不防提起棍子,一棒打下去!
這一棒,便催著我們再繼續往前邁大步……。



東醫氣機導引第17期電子報

2007年10月16日 星期二

第16期 / 呼吸開拓訓練四步曲


呼吸開拓訓練四步曲



呼吸訓練一定要先經過四個學程的基礎鍛鍊,才可以真正進入練氣的領域,練成氣功,否則,不管多麼用心,方向錯了,終究是前功盡棄。古今以來求道之人多如牛毛,但多半枉費一生,空無所得。至道難聞,正法難求,一旦方向錯誤,日暮途窮,老大徒傷悲,不可不慎。

氣機導引的呼吸訓練是循序漸進的。大家都知道,在學習過程中,我們談的許多方法,都是「唯變所適,不可為典要」,每個階段的學習重點都不同;今天的正確,明天也許就是錯的。因為大家的身體條件不斷進步,條件改變,方法當然也要改變。

呼吸訓練的四個基礎學程是這樣的:


一、胸式呼吸

人是唯一能挺立起來、以兩腳行走的脊椎動物。為了抗地心引力,人體功能有很多改變,胸式呼吸是其一。但胸式呼吸一般比較淺,遇到情緒緊張時,常有呼吸迫促的問題,並不是很理想的呼吸方式。不過,現在很多人有呼吸障礙,氣又淺又短,甚至常覺得吸不到空氣,所以胸式呼吸仍是學習的起點。


二、腹式呼吸

小寶寶長得很快,因為小寶寶行腹式呼吸;而我們在躺下休息時,也會自然轉成腹式呼吸。因為腹式呼吸比胸式呼吸深且長,可以促進成長、幫助人體恢復疲勞。所以,第二階段的呼吸方法是腹式呼吸,希望能恢復嬰兒時期的呼吸法。

但這種腹式呼吸只能算是深沉的呼吸訓練,還不能稱之為氣功。所以,接下來腹式呼吸要慢慢過渡到吸氣時讓橫膈膜往下延伸,使氣吸得更深更長。但這又會造成腰椎前凸、內臟下垂的問題,許多對人體瞭解不夠透徹的瑜珈教學者並不明白腰椎前凸會傷到腎臟,容易導致「練血傷氣」的後遺症,因為督脈主氣、任脈主血,我認識很多女性瑜珈老師就有很高比例的子宮卵巢疾病。子宮卵巢是女子的純陽之氣,也是製造賀爾蒙的所在;練血傷氣的結果是臉色比較紅潤,心情也比較安定,但金玉其外、敗絮其中,身體狀況一大堆。


三、充體呼吸

過去我也再三強調,腹式呼吸是過渡時期暫時採用的方法,等到腹式呼吸橫膈膜

往下延伸已經成為本能,我們的學習就要進入「充體呼吸」,讓氣吸到腎臟、鼓滿整個體腔。


四、逆腹式呼吸

當氣能吸到腎臟,一吸氣身體就會飽滿鼓大,就要進入第四個階段——逆腹式呼吸。很多人以為逆腹式呼吸就是吸氣時縮小腹,吐氣時腹部鼓大。過去我在書上也不得不隨俗從眾、以訛傳訛,因為那時候大家都沒有能量聽懂真話,我的真話不僅全無意義,而且會招惹無謂的爭辯。

所以,橫膈肌往下,體腔充氣,然後收縮腰部,以造成骨盆底肌收縮,就會形成風箱、橐籥的收縮,臟腑受到緩和的壓縮,蠕動正常,吸收正常,排便正常,代謝就正常。我們說增加身體代謝功能,是指代謝徹底,而不是加強代謝。每天加強代謝,花很快就開完了,人生也將快速收場。所以代謝要慢,但要徹底;要像寒帶植物生長緩慢,不要像熱帶植物。所以呼吸要慢,動作要鬆,不要燃燒。這就是低頻率、低能量、高波長的運動。

這就是氣機導引呼吸開拓鍛鍊的過程,也是我在實踐大學音樂系開的必修課程。
等到外部作用停止,呼吸不再動用運動神經,轉為比運動神經更深層、速度效能更快的意識神經時,氣功的修練才算剛剛開始。

所以,氣功不是練呼吸,而是練內氣。所以古代不叫「氣功」叫「炁功」。「氣」是「气」加上「米」,鼻呼吸攝取的後天氣,加上五穀精微,通稱為「氣」。
「炁」是「无」加四點火,這四點火指人體燃燒、內爆的作用。空氣和營養在肺腔結合,進入心臟,到血液裡面就成為「无」,再轉成卡路里、脂肪等熱量,經過燃燒、內爆,就可以供應人體動能所需。所以「炁功」就是內循環學,透過修練方法,產生最大的內能量,為了避免過度燃燒,就要吃得少,所以古時候就產生了「辟谷之術」。

「辟谷術」後來被斷章取義當作「斷食」。我認為那是嚴重的誤解。因為人體循環必須像太極圖一樣始終保持平衡,怎麼付出,就要怎麼補進;沒有斷食的生活起居,就不能斷食,否則會像引擎沒有機油而造成過度乾燒,若透過「」的鍛鍊,我們自然能採取低能量、低頻率、高波長的運動,讓身體產生循環流動,減少燃燒,減低體力消耗,自然就不需要吃太多,久而久之,身體就無須再攝取過多的食物,如此吸收少、燃燒少,代謝自然也會減緩,而達到真正的身體環保,這才是辟谷術。

所以,「炁功」就是身體經過鍛鍊之後產生氣的功能現象,讓身體產生質變、讓整個人脫胎換骨。這是中國人最偉大的發明,可惜已經失傳很久了。我們現在要用自己的身體實踐來重建這套體系,這才是真正的文化工作。



 
東醫氣機導引第16期電子報

2007年8月16日 星期四

第15期 / 高下相傾、有無相成, 練功就是練一個洞然明白


高下相傾、有無相成,
練功就是練一個洞然明白



我發現現代人最大的問題是罹患知識癌,知識是最可怕的致癌物。大家的身體學習能力已經被知識型的學習卡死了,所以大家勤於記憶方法而不實踐方法;只會在動作中死守方法,卻不敢放開腳步反覆揣摩、用自己的身體去經歷和發現更多方法。當宇宙的真理從實踐變成知識,人類就開始墮落。所謂「百無一用是書生」,真真是說到痛切處了。

氣功是心識與宇宙作用的空間學,藉陰陽往來互動透視其機。我從身體悟出這個道理,各位最好也從自己的身體動作揣摩,或者把我的動作示範放在腦海裡慢慢體會。我在這裡不得已而勉強用文字敘述,旨在提醒各位拉高練功的視野,以免坐井觀天,徒作技藝之末。

練功的最高目的,就是從人體的陰陽互動,洞察變化萬端的宇宙人生,亦無非陰陽二氣交互作用而已。陰為低頻,陽為高頻。人體一動,就會形成低頻與高頻。例如肌肉往內放鬆為低頻、往外延伸拉開為高頻;緊是高頻,鬆是低頻。所以,當我需要高頻時,只要形成低頻,自然就會出現高頻;假如我刻意形成高頻,身體就會意圖向外,就一定會用力;只要形成低頻,讓動作往身體內部走,就必然會形成一個對應的高頻。然而,由內化所形成的高頻,和刻意向外延伸拉展所形成的高頻,內涵大不相同。

假如我們把宇宙壓縮在一個小四方格裡,在四方格裡再劃上一個「凸」字。當這個凸字被畫出來,這凸字就是你的全世界。但假如你把「凸」之外的「凹」分離開來,再拿掉邊際,你就可以越過「凸」的迷障,而看到「凹」無形無相的廣大虛空。因此,當你形成一個「凸」,就一定有一個相對的「凹」存在;假如沒有「凹」的無形空間,「凸」的空間也無法形成。而一旦形成「凸」,你就失去了「凸」以外的空間。「凹」不會自動成為你的空間,它把無限大的空間開放給你,你卻偏偏劃地自限。身體自覺,就是把空間消除,讓冰塊融入水中;了悟「凸」就是「凹」,「凹」就是「凸」;你就是宇宙、宇宙就是你。我們練功,就是要練到能看到相對空間的存在,知虛、守虛,知道實相之外還有更大的虛相,你的執著才能真正地放開。否則,一有執著,就形成封閉、固著的空間。

練功就是不斷走上縮小的路子。從身體動作來說,外向性的延伸動作是放大,內向性的動作是縮小。不斷的縮小,就是內化。內化到最小的空間,身體的狀況就會保持在最佳狀況;越往外,就會形成身體的沾黏。人體的老化,就是沾黏引起的。

所以,要把「凸」縮小,就把「凹」的空間不斷地放大。但要縮小自己可不容易,有時候還很痛苦,那就把對方放大吧!運用在身體動作當中,當我的動作一直向外伸展時,越伸展、越用力、身體越僵,所以要讓意識變成虛無,跟身體產生對應。當身體動作不斷放大,意識就要縮小。當動作不斷往外放,即以意識收斂之;一陰一陽,陰消陽長、陽消陰長,這就是太極原理。不斷往虛處走、往低處走,自然就會形成高處。就以推手為例,當對方不斷的向我推過來,我只要把他的力量引到我身體裡面,我內,他就外,我並沒有要把他推出去的意識,但他自然就跌出去了。所以,真正的空間在意識,氣的動力就是意識。宇宙的空間學就是要不斷的處虛、守虛,才能大、能遠。

我們從身體理解到,真正的力量是從低頻對應出高頻,而不是直接形成高頻,那麼,放眼人生,你就會明白,真正的高點非人力所能及,你越放低、對應出來的高點越高。這才是內化的力量所在。




東醫氣機導引第15期電子報

2007年6月16日 星期六

第14期 / 取丹於身,人人皆有無盡藏



取丹於身,人人皆有無盡藏



每個人都經過十月懷胎,你也是秉受天地之氣而來
人人都有悟道的機緣,只要肯紮實地耕耘自己
那麼,阿彌陀佛就是你自己
玄天大帝、觀世音菩薩都是你自己。……


痠痛是第一把鑰匙

在練功過程中,首先要面對的問題就是痠痛。如果是運動引起的肌肉痠痛,那是自然現象,兩、三天就可恢復;有些是原本身體機能就有問題,在某些角度的動作就會感覺疼痛難忍。這時候,一般醫師都會建議暫時停止運動,我的看法則不然,我會建議繼續保持更緩和、更放鬆的運動,使該部位的組織細胞慢慢調整過來,否則,停止運動,只會讓機體形成沾黏,漸漸導致萎縮。

氣機導引的運動設計,本來就是以人體自然狀態下的合理活動,給予各個角度的鍛鍊;如果能放鬆,這些動作並不比每天的日常工作、活動更吃力。只是有些學員身體實在太僵硬了,一不留意就會拉傷;也有些學員雖然練功一段時間,但身體仍然不夠放鬆,生活中若有使用不當的情形,也還是有受傷的可能。

練功遇到疼痛,加上醫生的恐嚇,很多人難免心生疑慮。能不能持續練功,或者會用什麼心態面對疼痛,就成為練功的必修課程之一。我一直覺得,要挖到大金礦,一定要挖得深;越挖得深,接受挑戰的能力越強。同樣的,身體動得越深,疼痛也越深,但越痛越過癮,因為那是自己主動扯出深處的沾黏,所以,面對疼痛的能力與心態,已不可同日而語了。因此,練功雖然無法免於疼痛,但可以對疼痛的威嚇無所畏懼。就像一個人從海灘往外海游,越游越深,外海的水也越來越冷;雖然體力和泳技都越來越好,但一樣會覺得冷,而最可貴的是,冰冷的海水已無法阻攔你繼續往深海探險的信念。


練功才能真正瞭解自己

疼痛對我們的意義也是如此。唯有動到更深處,你才能對每個動作可以動到哪些部位瞭若指掌;至於引發疼痛的部位是骨骼、還是肌肉的問題?我們給的動作建議就有不同的重點。如果是長骨刺,就要強調肌肉鍛鍊的動作;如果是肌肉拉傷,就要強調關節的放鬆。三折肱而成良醫,從自己的身體經驗中學會診斷,將來你一出手就能治病,不必打針吃藥。

氣機導引就是一套不用打針吃藥的肢體自療醫學。我們現在練十八式功法,有些人擔心記不牢,其實,我的用意在讓各位大致瞭解每個動作各有什麼功能作用。就像醫生必須要瞭解每一味藥對身體的作用一樣。有些人對某些藥物過敏,醫師就必須調配替代藥品;同樣的,有些人做不到某種動作,你就必須找出替代性的動作。佛法有八萬四千法門,以適應不同根性的人。你必須學會觀察每個人需要修練什麼題目?身體硬梆梆的人要修練柔軟的課題;弱不禁風的人要設法強壯起來;脊椎側彎的人一生都要從脊椎的功課中修練;有的腳沒力氣、有的氣不夠深長……。此外,每個人的身體比例、經脈位置也不太一樣;有的脈深、有的脈淺,這並不是每個中醫師都知道的。我不是透過皮表認識經脈,我是直接透過動作感覺經脈。所以一個真正的導引師必須完全瞭解自己的身體,然後才能根據不同的身體條件,組合一套可以解開身體鎖碼的鑰匙,這才是真正有用的知識。

很少有人知道,其實可以用簡單的方法讓一個人全身鬆開,矯正只有一時之效,如果身體不平衡,矯正之後不久,全都跑回來了;根本之道是教大家如何練到讓身體鬆開、內外強壯,讓大家學會保持身體平衡的方法。


一生堅持一種修練

透過動作好好閱讀自己的身體,讀到最後一通百通,你就可以取丹於身,提升人體自癒的功能,讓自己活得很有把握。將來不論走到哪兒,你都可以隨時隨地拿出適當的肢體處方,對症下藥,並且像藥物配方一樣以多重組合的動作,給予個別化的運動建議。而這個處方是絕對沒有副作用的。把動作學在身體裡面,就是藏藥於身,以後會在身體裡面發酵。運動是很大的領域,我們要懂得掌握運動最有效率的部分。

我認為,一生只要做一件事,把這件事做成獨一無二的專業。不把脈、不看病、不針灸、不開藥,這是我們堅持的「四不」,四不就沒有是非。我到處演講,連醫師都同意我,因為我從不談人家有什麼病,我只說他哪裡不平衡。身體不平衡引起的肌肉不平衡,一看身形就知道。五臟都有其表,舉手投足完全出自本能反應,我以後都會教你們怎麼看,準到可以透視遺傳基因。身為導引師,只要練到對每個動作都有體悟,有能力從身體取藥引,你就可以行走江湖。

人一定要心如止水,才能堅持一種修練,人生幾十年一晃就過,但你的精神可以不死。要相信自己有這個力量,不要以為只有那些大宗教師才做得到。每個人都經過十月懷胎,你也是秉受天地之氣而來,人人都有悟道的機緣,只要有信心,肯紮實地耕耘自己,努力不懈地一直往前走,那麼,阿彌陀佛就是你自己,玄天大帝、觀世音菩薩都是你自己。所以,你必須選擇一種可以放在身上的工具,好好把你的道實踐出來。氣機導引就是你的引領工具,你要盡全力瞭解這個工具。




東醫氣機導引第14期電子報

2007年5月15日 星期二

第13期 / 如如不動 隨波逐流



如如不動  隨波逐流



編按:本期內容延續前兩期的談話,細心的同學一定也發現了,張老師反復叮嚀的,全是練功如何應用在生活中。大道平易,說來說去都是平常語,但卻是練功的不二法門。練功不必求秘法,秘法就在自家心頭上。請同學三復斯言。

練功的確可以從身體產生一種超越時空的覺知。當身體化為無所不在的氣,因為沒有「心」的干擾障礙,這種氣能量就會產生匪夷所思的力量。由於身心都向無限擴散,你的覺知將穿透藩籬,無遠弗屆;你就彷彿同時生活在加拿大、美國、新加坡、香港、印尼、台灣、大陸。於是,你也漸漸不會把個人的得失成敗、或所屬區域的盛衰起落放在心上,因為你可以清楚覺知到,宇宙間自有一種無形的力量在維繫世界的整體平衡,就像太極圖一樣,此消彼長,本是自然現象。資源的流動也是如此,這裡多一分,那裡就少一分;天下興亡,無非是分分合合的循環。


以痛為師,爭取生命主導權

有了這種覺知之後,就可以「如如不動,隨波逐流」,隨意也隨緣,面對任何事情都可以平心靜氣;也不必咬緊牙關忍耐,只要是活著,處處是好景、時時有生機,再也沒什麼事可以動搖你的「國本」——心的「定」與「靜」。這時候,心的動能就會越來越強大,隨時隨地游刃有餘。這才是我們要追求的真功夫。

然而,這種真功夫,還是得從面對痠痛的心態開始修練。需知腿要不痛,就要無腿;心要不痛,就要無心;氣要慢勻細長,就要止息。我常說,既然有身體,疼痛就是伴隨一生的課題。但我們修「疼痛科」,並不是把疼痛拿掉,而是超越疼痛,在身心受痛苦煎熬時,學習用緩和的方式化解、轉化痛苦的衝擊。就像有位學員長期受脊椎問題所苦,一動就痛,醫生勸他盡量不要動。可是我認為,道家修練講「我命由我不由天」,就是在與生俱來的各種疼痛威脅下,以痛為師,爭取生命的主導權。所以我每每建議為疼痛所苦的學員,千萬不要逃避痛苦,一定要繼續保持運動,在痛的地方緩和的動,好好跟疼痛對話;否則就只有坐以待斃,眼睜睜看著肌肉關節慢慢萎縮,繼而影響臟腑的健康。


修行就在起心動念處

我們練功不斷往這個方向走,慢慢就會產生一種空無的覺知。事件來了,就去經歷,穿透過去;因為不執著在事件中,心境就不受事件影響,這就是「如如不動,隨波逐流」。古人說「臥冰不寒」、「遇火不熱」,我現在真體會到,這種功夫是可以練成的!因為經過「熱」而不執著「熱」。當別人給你一個不好的感覺,你的心經過它,但沒有把不舒服的感覺留住;如果留住不舒服的感覺,就會耿耿於懷。當事件來時,你的心一定會生起某種感覺,這叫做「起心動念」。這時候非常重要,要清楚的覺知它,並且用「觀自在」的方法,修習這門功課。所以,修行就在起心動念處。在生活中產生碰撞,在碰撞中起念頭,在念頭中改過,這就是修行。


以柔化剛,悟道才是上乘功夫

這些都是我從練功體會到的。當我在跟空氣推手時,有時候空氣的感覺沒有了,有時候空氣的感覺又來了。這都是起心動念。空氣本來就在那裡,為什麼有時感覺有、有時感覺沒有?那就是起心動念、心生心滅的過程。我有心感覺它,它就存在;我無心感覺它,它就滅掉。所以它是心生心滅,不是真相。當我無心、入定時,我什麼都沒感覺,但空氣的真相依然存在,只是我沒有感覺。就像風穿過樹林會發出各種不同的聲音,但風過去了,聲音卻不會留在樹上。所有事件就像風過林梢,風過不留聲。有這種體悟時,練功遇到對手不必防備,鬆鬆地迎上去就好。我發現這個力量才是最大的力量。就像身體之所以會痠會痛,那是你跟身體互動出來的感覺;越是逃避、對抗,痠痛就越強烈。迎上去,放鬆,不要想,就像爬山一樣,慢慢走,不要快,痠痛就會化掉。

推手的時候,我的手滑進去,對方全無知覺,他的力量就被我化掉了。你給他硬、他就硬;你給他軟、他不知不覺就化掉了。因為他在我身上找不到出力的著力點。所以我認為,應該不是「以柔克剛」,而是「以柔化剛」,讓剛的東西化掉,使他不再剛;讓剛的力量明白,拿一支鐵鎚去敲棉花是沒有意義的。所以不是你剛我柔、以柔迎剛,而是你在我身上剛不了。

你們任何一個人都可以練成這種「以柔化剛」的功夫。但真正能夠以柔化剛的是悟道的力量,並不是練到身體像流水;身體像流水,畢竟還是低層次的功夫。練功要勤,但苦練也沒有意義,要從心法上去悟。




東醫氣機導引第13期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