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碧蘭
今年,會館敞開大門與各路人馬結緣,學員們面對的是環境驟變的身心挑戰。一群人原以為三天兩夜的戶外活動是偷得浮生半日閒的小確幸,沒想到卻是在群山環繞的天籟中經歷一場身心無為的幸福。
超越慣性,顛覆自己
今年的活動設計不同以往,眾人一到會場便擺脫制式的班級圈,抽籤分組。上午隨即進行的分組討論令人措手不及,攻其不備。組長抽籤選題後,再輪番抽籤讓各組學員現場即興演講十五分鐘。題目五花八門,僅「意識」為題,便有二組要負責各自表述。大家從不同的角度切入,論及十年後臺灣社會可能的樣貌、需要哪種正面的能量、氣機導引的社會價值…。
各組輪番攪動一池春水的結果,只為了讓人顛覆自己。這時才體會練身容易練心難。練精化氣階段,只要肯花時間、下工夫,願意顛覆昔日錯誤的身體使用方式,重新建立正確的身體慣性;意念專注在體神經系統的運作,以運動神經指揮肢體動作,精準接收感覺神經回傳的訊息。依據回傳訊息再次指令運動神經來修正動作的正確性,找回身體的歸屬感指日可待。
練心不同。練心需要「骨正」而後「身正」;「身正」爾後心氣平和,內分泌作用穩定。心性為內分泌的作用,會連帶影響自律神經的協調性,身心互為影響。台上、台下都在經歷視覺、聽覺等感官的敏銳度,和意念的掌控過程,觀身也觀心。身體的符號將引領人進入深層,讓人學習在不同的位置練習身心靈的整合能力,詮釋全新的自己。
瞎子摸象,行禪觀自心
人的雙手若被束縛,手腳的協調性欠佳,步伐會受到限制。眼睛若被遮蔽,心生恐懼,便無法以心眼觀世界。練功是為了練出臨危不亂的心性和應變能耐,放鬆才能讓人超越身心的慣性,放棄聰明的計算,以更大的彈性面對生命的變數。
蒙眼行禪分為二組進行,一組行禪,他組靜坐守候,彼此互為支援。對學員來說,經歷一個時辰的行禪和靜坐並非難事,難在不可預知的環境變數。靜坐的人不知何時會天外踢來一腳,錯亂禪心。動禪行者則眼前一片黑暗,無法辨識方向,緩、急之處全憑耳聞他人的意旨。行者在黑暗中聽風辨形,觀心動念。道中偶遇障礙,初則進退失據,左擋右衝不得其道而行。倘若改變前向的慣性作用,退步或反其道而行,未始不是突圍之法。
幸福存在性情之中
提起幸福常讓人想到日本作家村上春樹創造的「小確幸」,其實作家還有一句話:「想要在日常生活中找到屬於自己的小確幸,多少需要些規範。」。三天兩夜的小組活動還有一項任務,就是題目不拘的混搭表演,什麼都可以做,就是不能做功法展演。
每個人在成長過程中多少都接觸過團體的康樂活動,團康活動談不上好、壞,只有「我願意」的差別。「我」是放下自己莫名的堅持或執著,「願」是真心誠意的心願,「意」為拋棄小恩小惠的聰明計算,展現大度與智慧。「我願意」是每個人願意把握參與的機會,願意搶時間去經歷,願意活在當下的狀態。
素人即興演出的真性情,自然流露不分年齡的幸福的關鍵在於「我願意」。我只要願意,就可以讓腦神經放鬆,充分運用感覺神經和運動神經的作用,拓展身心的空間;讓空間存在感覺中,感覺不離空間的狀態。對很多人來說,在短短三日內,願意上台、表演甚至對自己許下承諾,都是很難得的突破。人只要願意脫離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重複慣性,就能活化年輕的感覺。一個人單打獨鬥,容易裹足不前;一群人的深層感受,就會傳鍊幸福的性情。如果集結眾人心力,就有機會複製能量,在默契中帶動全體成員的超越。幸福不論年歲,是天賦人權。
◎鄭雅靜
生命的話術
教學研習成長營的課程結束後在心中激起漣漪,不斷地迴盪著。看到所有學員主動熱情的分享,把所學化為行動,知行合一,不再「如是我聞」,而是如是我行,返回自性。如此單純與真誠地侃侃而談,領悟到身心靈整合是融入生活,享受自己,享受生活,學習對人、事、物皆無罣礙。當生活不掛礙,心中雲淡風輕,生命的力道頓生,從而奔向夢想起飛時,就是生活的過程。人轉身之後,再也無人搭理,終將只剩下自己。所以人要好好的活,揭下一張扭曲變形的面具,向自己告白,他人好才是真好。
言多必得
老師闡述「言多必得」。說話是立言,解構人的思想與見地,解釋、說明並彰顯自己內心深處的一切。人的話術顯露生命的深度及廣度,不僅是說話者和接受者之間的溝通橋樑,亦為彼此行事的憑藉與範圍。說話能改變人的思維、使命及真諦,讓「無」幻化為「有」,生命在話裏。
「為學日益」,「為道日損」,兩者之間如何取得平衡?生命中能增加什麼?減少什麼?在學習過程中又缺乏什麼?很多人對有形的物質都不虞匱乏,在乎的是無形的感受,精神的快樂,幸福的感覺。幸福是一種深沉的感受,不在性情,幸福是久逢甘霖的枯萎小草,雨露均霑而後綻放的自若神態。
潛意識的自卑是一種高傲的行為,經常把自己逼到牆角而不自知。人會高傲是因為缺乏自信,如果要拿掉自卑,最好的方式就是學習謙卑,自己才會更好。當人懂得謙卑,理解損之又損的真意,學會沒有顧忌的君子坦蕩蕩的心胸,才能產生好的能量。好能量一旦產生,就會產生位移,進而出現身體的躍動,才能在組織或團體中成就自己。猶如自己對號入座般的當頭棒喝,老師就是在提點大家,說給我聽的。
激發身心靈的躍動
持續修練自己的身體,抓住情感,洞察智慧,尋覓生命空間論,就能讓身心靈活化維持年輕狀態。只要懷著慈悲心,包容更多人,讓別人更好,有心就能廣納眾生。
生命需要體驗不同的元素,當人可以體會一無所有,即能兌換無所不有。人感覺自己吃虧、傾家蕩產,甚至一無所有時;無妨換個角度,心境轉得夠深層,快樂幸福和喜悅心情將會更甚於從前。
修行是生命效能的實踐,千萬不要願意修而不履行。只要持續累積能量,讓時空統一,了解因果關係,當下就能改變時空;過去、現在、未來,當下即永恆。如果人的思維能夠創造自己和他人跨越時空,形成卓越。讓卓越成為慣性,慣性再創造卓越,甚至超越卓越,不斷地向上提升成為永恆的果。
「當下」影響過去與未來,讓不同的生命符號能夠繼續。如此一來,人的個性、習性都一再轉變,永恆之果和不變之果,也在生生不息的循環中累積轉化為驚人的耐力與毅力,使人在群體中互相激盪,進而產生質變,到達深不可測的地方。
念念不忘 必有迴響
老師再次語重心長,提醒在場的學員,對自己、對眾人承諾四大願力,包括:
一、不同
人之內、外必須有所不同。一在重複「不同」的慣性,不要恐懼「不同」的改變,要超越所有的「當下」。
二、承諾
人必須信守對自己及他人的承諾。
三、慈悲
培養自己具備服務的能量,隨時都以團隊的圓滿為榮。設計心情,培養團隊的素養及默契,讓自己的起心動念都想著圓滿,潛移默化,使成為大家共同的悲願。
四、悲願
智者發悲願還虛,學會周天運轉時,回歸眾生。
憑藉專注、寧靜,幫助眾生實現心願。相信每位學員只要念念不忘,必有迴響,願這塊緣地越來越茁壯。
我驚見學員中臥虎藏龍,個個身段柔軟,不自覺流露出謙卑與自信。看到大家的改變,我更加警惕自己,鞭策自己更努力精進!
東醫氣機導引第131期電子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