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3日 星期二

第108期 / 清洗六根,清楚的活著




◎朱芮瑩




身心靈裡面,大腦的範圍叫上丹田、也叫做靈。籠統來分,靈受眼耳鼻舌四根影響,中丹田受意根影響,下丹田則受身根作用。這六根必須被開發,我們才能清楚的活在世上。也就是說,我們必須把被世塵污染的六根清洗乾淨,把根性找回來。


身根的開發


身根最難,因為身體已經遲鈍了,所以要設法恢復他原本的靈敏化,訓練感覺神經的準確度、靈敏度。要開發身根,也就是修練下丹田最重要的工具就是體神經,體神經包含了感覺神經和運動神經。

做動作的時候一開始由腦神經下指令給運動神經,動的時候要放鬆的動,透過螺旋、延伸、開闔、絞轉,讓身體空間放鬆。空間就是腔體,最多的腔體就是關節腔,還有骨盆腔、腹腔、胸腔、顱腔、耳腔、鼻腔、口腔…等等,這些腔體的運動非常重要。動的過程中要配合呼吸、意識,不斷的去做自我接觸,訓練專注,專注的覺受它、感覺它;專注的將身體的感覺由感覺神經回傳給腦神經,這感覺是真實存在的,實實在在,不是虛無縹緲,也不是冥想。


以有形練無形,引體能量轉化心能量


藉由身體動作的恆定改變內分泌,讓身體處於副交感神經作用的狀態,接下來在任何動作的時候都不要思考,不要下運動指令,就像走路一樣自然而然。因此,當你在做任何一個動作,都只是在做不同空間結構的改變,就像一團雲霧被氣流吹動時,在慢慢地變化形狀。然後去聆聽眼睛的功能在表現什麼?是純粹的看,還是帶著識識?耳朵的功能在表現什麼?有沒有影響到心的波動?心的波動很抽象,可以鎖定在交感神經、副交感神經,也就是說心跳有沒有很快?呼吸是不是很急促?你的身體在做什麼?有沒有佷痠?大腦有沒有很亂,有沒有離開你自己的心?有沒有放空不要給產生太多想法?你的舌頭頂住上顎,口水有沒有不斷的冒出來?你的呼吸到底是用鼻子還是用丹田?……必須在這些地方逐一檢視自己,問問自己在幹什麼?但也不能問得很複雜,只是一種觀照,照看著一切都在協調運作當中。最後要超越看得見的骨頭、肉體而到達氣的空間狀態,感覺它已經到達內分泌,連結到心裡面來;我一動就開心,我的心(內分泌)在變化,它已經從運動神經到內分泌,這就會從下丹田過渡到中丹田。在下丹田練肉體必須練到這樣的程度,才能往上躍進。


 





 中丹田的開發


練中丹田最重要的工具就是自律神經,從自律神經慢慢學會觀察,就像從下丹田過渡到中丹田的時候,要觀察身體裡面的氣,而不是觀察關節、肌肉;然後是觀察心,而不只是自律神經;最後必須可以清楚感受到內分泌的變化。內分泌就是氣,從物質到非物質的空間感受,所以要營造身體空間,從身體空間的氣的作用,提升到心氣的作用,才能感受到內分泌的反應;否則,當你沒辦法感受到內分泌的變化,你就沒辦法掌控情緒的作用力,因為你拿不到打開這扇門的鑰匙。

中丹田以後,我們開了身根和意根,意就是你已經知道自律神經會影響內分泌,內分泌大概是怎麼變化,等到你能夠了解身意以後,這意已經在變化身體的空間。當身體進入禪定狀態,身體能夠控制,感覺神經、運動神經能夠控制,都能夠明明白白時,最後干擾會你的心的,就在眼耳鼻舌,所以進而再開發眼耳鼻舌的根性。因為要安身根、意根以後,才能夠作用眼耳鼻舌四根。


根性的記憶


我們所有的根性都會記憶,因為它記憶了,所以它會直覺反應到內分泌,影響心的變化跟你看世界的角度。所以你必須先把儲存在腦袋裡面的記憶釋放掉,否則這些記憶會形成頑固的罣礙執著,跟眼耳鼻舌身意裡應外合,阻礙你,讓你沒辦法到達一個空的、氣的狀態。你的疼痛會永遠存在,因為你不肯放開疼痛背後的那個故事。所以身根要還原到空相,心也要還原到自律神經自我調整的空相。


生命是單純的存在


生命是很單純的存在,但是我們人類一出生就把它變得很複雜,所以六根的開發訓練,其實都在剝落你的認知,對假設性的、定義性的、自我的執著認知,把那些認知抛開,你看世界才會是立體的,否則你永遠只能看到被你的知識望遠鏡框限的範圍。

當六根的根性都已經開發出來,這個會干擾心的根源就完全被控制了。六個窗口都被控制,你的心才能靜坐在那個地方,你才能真正定下來,不受干擾,而世界繼續運行,你都聽得到、看得到,但都是以松果體的無為狀態在聽、在看,而不是用認知的細胞在看,所以看到的是沒有是非對錯的真相,是喜悅、平靜,是宇宙的平和、寧靜,是大地的和弦。當我們能進入這樣的狀態時,你就真的能定在那裡。

那時候你的智慧開展是三千大千世界的開展,你的智慧是很高很高的,因為你聽到的是很高很遠的聲音,是宇宙的和弦、是三千大千世界的總和弦。你眼睛看到的是包括一次元到六次元不同次元的同時存在,你看到的是一種立體的生態,被不同的生命狀態、能量狀態的結構包圍著。那時,你一樣生活在這個世界上,但是你看到的世界已經改變了,你所在意的東西也改變了,你的感覺,你的一切都會改變,但是你還是你,你還站在那裡,只是你看到的世界跟人家不一樣,因為那是在一種「觀」的狀態看見,是全身本能性的看見。而不是身體看見、心看見,或者一種感覺性的看見。


 





感恩、修練、超越


人生的努力,就是為了生命的不斷演進,名利權情慾食睡都只是基本生存條件的配備,依本分、夠就好,因為它們是帶不走的,帶走的只有那些寫在莫那識的生命記憶。我們要在每一世的當下修練自己,要感恩那些給你機會修正、可以寫在莫那識的生命記憶,使你導向光明的所有人。不斷的修正,不斷的超越自己,讓自己發光,最終發出像太陽一樣的金色光輝。



十一月第108期電子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