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留不拒,道法自然
所謂「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練功時兩腳湧泉接地氣,這就是「人法地」。地氣一定要往天上走,尾閭縮提,內氣自然往上走,這就是「地法天」;反者道之動,地氣上升接天氣,天氣下降回到湧泉,這個循環之理就是道。而這一切都是自然存在、不需人為妄作,這就是「道法自然」。
因此,人在天地之中,感應天地自然,只要保持對天地自然的覺知就好了;練功的時候,對不同層次的身體空間保持覺知,這就是體會。所以,只要你在動,就一定有體會,程度較淺的體會自己的關節、肌肉;程度深一點的,體會氣的動能。很多人習慣說自己沒有體會,這不是虛心,而是一種莫名的心虛。你在假設有一種身體現象,你對督脈上升、任脈下降的自然現象有一種預設的期待。這是練功的大忌,也是很多氣功師未悟言悟,並以此行騙天下的計倆。
很多氣功的描述會讓你對能量的展現產生誤解。事實上,就像一艘船開到大馬路上就動彈不得,在河流上就可以漂浮自如。能量會在某一種特定狀態、特定空間自然啟動。只要處在身放鬆、心放空,身心性命皆空的狀態裡,身體能量自然會啟動,並不是有一股能量推著身體動。我不讓你們看到太多氣能量的表現,以免你們先入為主,或下意識的模仿。一旦有一個具體的象在追求,就看不到真正的自己,表現出來的就是造作,不是你本身真正的能量現象。每一種能量現象都會因為不同的環境改變,不同的體質條件,氣動的表現也有所不同。所以要自我表達,不要模仿別人。我只能教大家學習的方法,把這些方法放在自己的身體上,去表現真正的你,你才能找到自己、洞察自己。
所以,不要想像氣從督脈上來會有什麼現象?否則就是人為設定,這種設定就會出陰神。也不要等待,因為它本來就在那裡,只是你看不見而已。先相信自己,感覺什麼就是什麼。不然怎麼跟自己的身體對話?怎麼感覺那種虛靜、或沉重?把身體內部本來就存在的東西引出來,這才是功夫。當你洞見能量,你會發現什麼都不是,你所知道、感覺到的一切都會歸零,因為你的覺知已經進入能量本身。就像一個睡著的人不知道自己在睡覺。
我們練功就是自我洞見、自我對話的「身體自覺」。透過不斷地放鬆,放空,大腦專注、凝念,就可以超越身體覺知,到達最高覺知的靈覺力。這時所有的想法、說法都是造作。名可名、非常名,道可道、非常道,你表達的一切都遠離真相。就像無論怎樣形容夕陽都非夕陽本身,唯有放掉成見、感覺,全然地融入,才能得其本質。所謂「為道日損,為學日益」,損就是放空、把先入為主的觀念想法放掉,停止一切自我,去者不留、來者不拒,只要保持覺知就好。眼耳鼻舌身意都空掉,就可以融入任何環境,並且洞見真實。這才是練功的目的。
東醫氣機導引第25期電子報
因此,人在天地之中,感應天地自然,只要保持對天地自然的覺知就好了;練功的時候,對不同層次的身體空間保持覺知,這就是體會。所以,只要你在動,就一定有體會,程度較淺的體會自己的關節、肌肉;程度深一點的,體會氣的動能。很多人習慣說自己沒有體會,這不是虛心,而是一種莫名的心虛。你在假設有一種身體現象,你對督脈上升、任脈下降的自然現象有一種預設的期待。這是練功的大忌,也是很多氣功師未悟言悟,並以此行騙天下的計倆。
很多氣功的描述會讓你對能量的展現產生誤解。事實上,就像一艘船開到大馬路上就動彈不得,在河流上就可以漂浮自如。能量會在某一種特定狀態、特定空間自然啟動。只要處在身放鬆、心放空,身心性命皆空的狀態裡,身體能量自然會啟動,並不是有一股能量推著身體動。我不讓你們看到太多氣能量的表現,以免你們先入為主,或下意識的模仿。一旦有一個具體的象在追求,就看不到真正的自己,表現出來的就是造作,不是你本身真正的能量現象。每一種能量現象都會因為不同的環境改變,不同的體質條件,氣動的表現也有所不同。所以要自我表達,不要模仿別人。我只能教大家學習的方法,把這些方法放在自己的身體上,去表現真正的你,你才能找到自己、洞察自己。
所以,不要想像氣從督脈上來會有什麼現象?否則就是人為設定,這種設定就會出陰神。也不要等待,因為它本來就在那裡,只是你看不見而已。先相信自己,感覺什麼就是什麼。不然怎麼跟自己的身體對話?怎麼感覺那種虛靜、或沉重?把身體內部本來就存在的東西引出來,這才是功夫。當你洞見能量,你會發現什麼都不是,你所知道、感覺到的一切都會歸零,因為你的覺知已經進入能量本身。就像一個睡著的人不知道自己在睡覺。
我們練功就是自我洞見、自我對話的「身體自覺」。透過不斷地放鬆,放空,大腦專注、凝念,就可以超越身體覺知,到達最高覺知的靈覺力。這時所有的想法、說法都是造作。名可名、非常名,道可道、非常道,你表達的一切都遠離真相。就像無論怎樣形容夕陽都非夕陽本身,唯有放掉成見、感覺,全然地融入,才能得其本質。所謂「為道日損,為學日益」,損就是放空、把先入為主的觀念想法放掉,停止一切自我,去者不留、來者不拒,只要保持覺知就好。眼耳鼻舌身意都空掉,就可以融入任何環境,並且洞見真實。這才是練功的目的。
東醫氣機導引第25期電子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