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輯小語 】
氣機導引醫療顧問團成立
編輯部
積功勤行十幾二十餘年,多數的氣機導引學員也漸漸走向中晚年,總是及早佈局的張老師,大約在十年前就在課堂上殷殷叮囑,我們的工作方向是耕耘老年社會,為蕭條落寞的人生晚景,激發燦爛的光。於是,課程主軸進入無極內息導引,五感覺知用香道、茶道當教材,又堂皇推出「道的周天運轉圖」,引領大家統合虛實有無波粒二相的生命景緻,讓我們相信——雖然功不成、名不就,加上年華漸老,但我就是不增不減、本自具足的佛!
然而,佛也還有凡人的肉身,會生病,會腰痠背痛、口渴、肚子餓,所以,張老師鄭重邀請幾位熱心的醫師,成立「氣機導引醫療顧問團」,協助同學在健康遇到難決的疑問時,可針對自己的身體症狀,準確判斷該看哪一科的醫生,以免延誤就醫時機。
顧問團的運作模式還在摸索中,未來會如何發展,端看同學的心態如何為這個從自助、助人噴發的善意,注入更多更大的力量,讓老人充分發揮生命智慧,調和社會的急躁與茫然。
- - - - - - - - - - - - - - - - - - - - -
【 如是我聞 】
覺醒之道
課程筆記彙整/週四午班
本文重點摘要:
1. 以現代人的老年哀歌,以及集體意識形成的自我限制,洞察生命的實相
2. 如何以道心轉換人心,以內在的安定來洞察真相,無虞恐懼,跨越外境的障礙
3. 洞察真相之鑰為:意識的覺醒——這一生要成為甚麼
4. 如何覺醒? 如何成為? 分為四個主要方向:
(1)練功:從身體練就源頭的覺醒
(2)個性:內心的脈動,轉化個性的限制
(3)內心與大腦潛移默化的自我整合
(4)大腦的修煉:帶狀性信念的養成
5. 如何鍛鍊出覺醒者所具備的「心靈轉換力」?
(1)運用介面及工具:以茶道為例
(2)放下執念,走出侷限,敞開接受,多多參與,多多交流
(3)以氣機導引的核心價值,來以身修心
(4)識與覺的轉換:守靜之法
(5)覺性的脫離心
(6)覺醒的定義:對因緣合和之理解
6. 覺醒者之相
(1)道法自然,因緣合和,無限可能
(2)五濁中空的覺醒之心: 一切皆我,我即一切,向一切說對
(3)覺醒者與一般人的同與不同
7. 覺醒者的力量
8. 覺醒者的考驗
9. 覺醒者的生命觀:
(1)五感參與的生命藝術
(2)生與死,告別與新生
以感恩翻轉老年哀歌
老年後要進入陌生團體是辛苦的,若能隨遇而安,充滿感恩,那麼這生命是好的。如處處不順眼,更因動能不足,只能在有限範圍內挑剔,最後會形成兩種狀況:一是說出來,將內心的混濁倒在照顧者身上。二是不說出來,則內心混濁扭曲怨嘆,在死亡還未來臨之前,生命儼然已成人間煉獄。
這佔人便宜,好挑剔,臨老不改的習氣,所形成的因果業力,即是這一生的清算,也將隨著死亡,繼續帶入另一個世界。
當逃避事實時,負向波的頻率就越大。再加上不願面對,假裝善良圓滿,波頻就越差。反之,若能直視,即能制壓。
如同有人自覺身體不好,一直去看醫生,執著於聽信權威,令自己被催眠,結果身體越來越不好,越看越多科,招致更多問題,陷入負向循環。
故要以正規方式去看,無須以善良、慈悲、道德論斷,這些都只是假象。將事實說出即是。當內心格局夠大,就無需規避事實。
意識的覺醒:這一生要成為甚麼
意識的覺醒,才有高度的視野。而意識的覺醒,必須藉練功而對身體有務實的觀察做起。但人們往往不務實,沒有要成為甚麼,沒有設定終極目標。
大部分的人在成長過程中,並沒有受過如何定義目標的邏輯訓練,只是人云亦云,跟隨普世價值,無意識地受到集體意識的催眠、安排、及暗示,活得宛如射出成型的模組。一般人所謂的目標,大多在追求外在的功成名就。
然而,真正的目標是:向內探索,清楚自己要做甚麼,人生要走向何方。人的一生,最重要的是能意識到「我要成爲什麼」。
練功,就是透過身體開始理解「我要成為甚麼」。練功不在追求動作招式,而是在每個動作中,練就自我覺察。譬如,當手抬起時去感受: 我是誰? 我的身體是什麼? 我的大腦是什麼? 我的內心是什麼?透過與身體的對話,持續覺察的過程,創造不一樣的自我。這套修煉方法,沒有被加諸任何世俗的定位,或去發展出一套看法來自我催眠。這是一套直接帶領練功者到達源頭的覺醒。這是張老師在自我生命中所做的選擇,而發展出的一條道路。
「個性」創造成就
若人生已走上某一條路,受了他人之安排,現在又該如何走上覺醒之道呢? 答案是:把握當下的機會。每一個人選擇的舞臺,都是處於時代整體現狀中,所產生的效率。其實人人都有達到極大成就的可能,其中最大的關鍵是「個性」。
人格跟個性不同,人格是大腦想出的邏輯,個性則是內心的脈動,兩者常被混爲一談。個性的重要性大於人格,許多成功者的人格皆有瑕疪,但個性足以令他創造成就。
所以最重要的是內心,內心是源頭,內心不滅。大腦無法傷害內心。但是大腦卻是修煉最主要的途徑,而非直接修煉內心。人就是這麼複雜。
如何創造「到達」的境界呢?這境界既能見內心個性的狀態,又能主導大腦形成之方向,進而達到所有自我的共同參與、整合。
活著的目的,即是全心致力於這種自我潛移默化。在每日的生活中,外在所見皆假。唯有透過潛移默化,不斷的識別,所見之外在,才得以被內化而定義為真。
以上的智慧很深,需細細咀嚼,以自己的人生去印證。你所要做的,就是將內心及大腦想法進行潛移默化;用肉體的覺受教大腦思考。人無法主宰外界、外境對大腦的影響,但絕對可以主導自我身體對大腦的影響。因爲對身體而言,你就是上帝,透過身體與大腦之間的修煉,自己擁有主導權,來決定要創造什麼樣的腦。
透過身體教育,轉換個性的侷限
再來,是該如何看見自己最深層的潛意識? 內心的個性要如何超越?要如何轉換個性的面相?
所謂江山易改,個性難移。改變實屬不易。轉換的方法是,透過身體教育,或是運用腦來轉換個性,就不易出事。比如原來的個性喜歡罵人,很難改變。但可以在大腦輸入指令,將罵人的本能衝動,轉換成罵自己,變成一種懺悔。練功就是要練就這般的清楚與提升。
越不認真,就越不穩定,越容易出事,這是吸引力法則。越是在意什麼,則必然發生,這是頻率。當人走向對的、務實的頻率,一切即趨安定。
若帶著許多自我執著練功,既聽不進他人的建議,亦不積極參與活動,不接受多方嘗試,便可惜了機緣,無法變好。人無十全十美,亦無對錯,但若自我的世界如此狹隘,那麼,走到最後的結果,人生亦如是。因為個性決定人生。
多多參與,譬如好好參與品香喝茶,讓細胞安定。每當來學習時,與他人多聊天互動,不要有過多個人看法,學會聆聽而能笑得出來,這就是快樂之道。
格物致知的心靈轉換力
甚麼可以令人真正快樂、真正紓壓? 泡茶是很好的方式。和茶建立起情感連結,愛上喝茶, 與茶連結,產生感情,即意味著「真心接受」,才能獲得「心靈的轉換力」。
那麼,要如何選擇好的介面與工具呢?
第一 ,長期使用對身體無害。
第二,不過量。喝白開水都會過量,更何況喝茶。若從早到晚都喝茶,血液裡都是茶,反而需要水來中和酸鹼濃度,即為過量。
品茶是品心情。茶好喝,亦能帶來好處。但要先確保安全,再考慮品質。這是覺醒者在處世中所具備的正確態度。
透過安全物質所帶來的風韻,讓自己放鬆,感受幸福,把大自然的韻味放到身體上,進而在心靈昇華出對世間的讚美,形成正向波動,這物質即為好的介面與工具。
放下執著,敞開接受他人建議
許多人終日把時間花在被催眠的無謂醫療上。若要跳脫這無意識的循環,則要出去連結、積極生活。譬如來到會館,讓自己有個安靜之處,在潛移默化中,轉變即發生。反之,若讓自己陷入混濁、鬆散、孤獨的狀態,還不自覺的自我感覺良好,則是可怕的。
老師的建議,就是天地的安排,透過老師的訊息,傳遞老天的照顧。來這裡是學會看到上帝給的祝福及安排。若能以此角度來看,生活將充滿色彩。所有一切皆是不同顏色的祝福,便不會陷入怨歎之中。
氣機導引的核心價值:以身修煉內心的安定,跨越外境障礙
如前所舉之例,老師看到的是,台灣不用付稅金,就有軍艦來保護,而且是從四面八方來的,連海空都保護,台灣是世界最安全的。然而,一般人看到的是恐懼。如何轉換不同角度,來看一個現象及事實?
政府能做的,就是自救,即使是卑鄙的方法也是方法,只要能安定,就是好的。能作如是觀,即能在恐慌中獲得紓解。
紓解並非不恐慌、不知危險。而是一方面看清楚危險,同時又具有紓解的能力。紓解能力的定義是,身心不因外境而產生作用,不形成對世界的扭曲看法,不破壞感受世界是平衡安定的自我。
一切發生都是外在,不論發生在個人或是國家,都不影響內在對世界的自在。這是至高的智慧與邏輯。
練功時要將以上的安定性,投入在動作裡、在感覺的當下,使正向觀念充滿能量性,培養出能跨越障礙之心。
但並非跨越障礙後,而無視障礙。反之,是清楚明白了然於心,障礙即使在前,內心仍能凝定,如如不動。這才是身體教育,亦為氣機導引的核心價值。
大腦(上丹田)的修練:帶狀性信念的養成
為什麼做如此教育與修煉呢? 因為理解生命的短暫,時間的寶貴價值。
追求功成名就、金錢等物質,不代表生命真正的成就。但人們卻被世間催眠著要追求金錢。諷刺的是,人不見得有足夠的時間享用金錢,卻必須花更多時間,面對衍生而出的憤怒、煩惱、與人對抗,產生不協調的對立性。反而陷入再多錢都解決不了困境。
人們一味地怕吃虧、怕花錢。有錢當思該把錢投資於何處。絕對有價值、必須不遺餘力的投資,就是在「大腦」,亦即對上丹田的投資。切勿投資在短暫剎那感覺的、或休閒活動。一時短暫的快樂高潮達不了智慧,高潮結束後伴隨的是低潮的來臨。
唯有帶狀性的信念養成,才足以改變大腦。在各種情境中,歸納出帶狀性、常態性,來養成大腦。
至於是何種方法? 依個人喜好,並無固定之法,亦無最佳之法。在生命分秒進行之際,自己要能規劃出系列性的生活方式,並在生活的過程中順應變化。生活中不管發生甚麼,都是雞毛蒜皮的小事,人生最大之事,莫過於死亡,其他小事便任其經過,無須留心,只要死亡不來臨就好。生活中所要經驗的是,身體、心理、大腦各自如何作用,是否屬於自然?
譬如80歲的膝蓋無力是符合自然的,醫生卻說是膝蓋退化,將其歸納成疾病,那麼膝蓋就真的失能無用了。當體認到這是自然現象,就無需恐懼,只要維持膝蓋基本功能,能蹲能站就好。
識與覺的轉換方式:守靜,離開當下想法
人心到大腦的過程中,該如何找到道心? 比方說,面對武力環台的威脅,轉換恐懼,看到中共其實是在保護台灣,從恐懼的困境中解脫,這顆心就是「道心」。
再來是大腦的想法。最佳方法即為「不要想」。 譬如先轉換情境去喝茶,找一個足以把自己從當下想法提拉出來的方式,稱之為「守靜」。
總結來說,守靜,是先將當下的意識隔開,這就是識與覺的轉換。
人對於事的反應機制,是從生理的反應、心理的反應、大腦的反應,再由大腦反應回到心理,經由內分泌、自律神經,再回到身體,不斷地在身心靈循環,因而捉弄人所認為的一切真相的變化。這些反應與人格、道德,甚至業力都毫無關係。
業力鎖在人格與個性中,上輩子已總結,因此不看上輩子,要論這輩子。能從這輩子觀全貌,是為「覺性」。以覺性了解自己的生命真相是甚麼,以及形塑了甚麼樣的日常。
不要管業力。在自身下功夫做了解,一切源於自然變化。最終修煉的是道,道即覺性、全覺能;是謂覺心、道心。
在對於宇宙自然的觀察中,生氣時、煩惱時、高興時,都是無明,以上都是蛋白質酵素,內分泌分泌的反應。
人的痛苦,都是由不快樂引起的,是一種受內分泌作用而出的心情。真正的快樂不存在於作用力的影響,真正的快樂能產生作用,感覺到好玩,稱之為法喜。若能見法,即能客觀地看到自己心情不好,可以感覺到自我反應、看到生命運作當下的自己,同時能生出「脫離心」。一定要有這種「覺」,才能擺脫生命的作用。
這是至高智慧,與學歷、金錢、人生際遇無關。要理解這門智慧,需經長期薰習,配合八卦圖,道的周天運轉等眾多工具,因而得以著力修習,得以將智慧,換算成如此語言。若無以上各項的累積,對於一般人而言,聽到此論述時,僅只是粗淺的知識認知,無法真實領受。真理只需感受,無須理解。
覺醒:是對因緣和合的理解
真理不需要理解,必須在傾聽與感受中體悟。覺醒,乃是對於「因緣和合」的理解。任何狀況皆有因緣。因緣來自何方? 來自人本來就這樣,是為「道法自然」。但必須透過得「道」,方能在自然裡得「法喜」。
開悟成佛,即具有可「安住」的因緣。能在紛亂的時局中看到表象後面的真相,你就能擴散出安住的力量,那麼社會整體也能不再受到外境的干擾。這是出自於內在變化而生的安心,這就是「覺」。
覺醒,才能看到自己有無限的可能。如果覺得自己可能,光,就如其所是的照耀。哪個講師不認爲自己是無限可能而充滿信心? 哪個分析師是真的?真假重要嗎?
倘若覺醒,即能成為無限可能。
覺醒之光全然是太陽能,無須充電。但凡吸氣、面向陽光,即有能量。光,都是淨能量、綠能,只要覺醒,即可連結能源而產生光。
五穀產生的是濁能。五濁,具風、暑、濕、燥、寒五氣,皆有副作用。
覺醒者如水清澈。飲用清水且飲食簡單,受濁甚輕。能夠吸收大自然中的空氣、陽光、水。
覺醒者的每一口氣皆平穩內斂,氣息直接進入智慧,不在五濁及地、水、火、風之中,直接在智慧中形成流動。
覺醒者從陽光中即得骨氣、維他命D,在大自然獲得所需而毋需充電,故曰人要道法自然。
五濁中空 : 一切皆我,我皆一切,向一切說對
一切皆在五濁中空,看到五濁的空相。在「空」中了然一切即我,我即一切,向一切說對。人生如夢,對;人生如棋,對;人生如戲,對;人生即修行,對;人生即活著,對;人生即苦,背著上輩子的負欠而來修行,對;人生為上帝所創,命運早已安排,對;人生天註定,無需計較,對。
當能處於一切,對於種種說法、每個人的身心靈狀態,清楚明白,皆能說對,那麼此人的世界即在無限可能、為所欲為的境界。
覺醒者道法自然的能量狀態,和帶著意圖、「故意」甚麼都說對、甚麼都接受的人,是截然不同的真相。
覺醒者的生命如常人,亦經歷著一連串的病痛意外。但與常人不同之處為「覺醒之心」。
覺醒者具備將看到的明白,化為真相的能力。我是一切,我是一切心,你就是我,我就是你,無所不在。
覺醒者具有龐大能量,面對生老病死,都有辦法,令人安定、度苦難。無須落入任一種意識形態,亦無需投靠門派。凡人則是動輒得咎,一遇到事情就淪陷,再像鴕鳥般轉開,受外境之困而不自由,無法等於一切。
不用工具,卻處處是工具,每天的時事都可以成為教化的工具,讓學生練習用「覺」看真相。覺醒者分析犀利,批判清楚,僅對事實分析,其中沒有攻擊,沒有偏頗的立場。
覺醒者的力量
以能量創造與香道、茶道之相遇,引領覺性修練之機緣福報。然而,舉凡各種能量之起始,皆需付出許多人力物力。包括大腦的思考擘劃,配合內心的大格局,同時要具備比他人強十倍的行動力,才能推動他人產生行動。覺醒者之所以能有此巨大力量,是一套生命觀,能超越身心靈的力量。覺醒者所做所為一如常人,任人解讀。你可以用各種社會觀感解讀他,因為他都是,但覺醒者完全不受他人觀感影響,他還是他,一樣具足能量。
覺醒者可以絕對付出,而老天會以一套人類的方法回流給他。眾生所看到的只是一般人、一般生意、一般過程;但凡是來到覺醒者手上的,都會變化成藝術品,變成教育。凡他所經驗的皆有收穫,能看到其中之微妙。
覺醒者與常人有一樣的長相及生理性,所有人都可以看到他的個性、缺點、人格,看到他完全跟你一樣。因為他活在你之內。無論怎麼看,你所看到的都不是他。他如一面鏡子,反映出你自己。這句話充滿智慧,無須以任何心態去想,不需評判對錯、無須認同,只要放空去聽、去覺受。
覺醒者具有抵擋他人看法的能量。因爲他人都是用自身的意識與角度在看,絕對不是真相。覺醒者已經超越每一個自我狹隘的他人,成為全部的眾生。覺醒者在衆生裏,在衆生的優點,也在衆生的缺點裏,是為「等於衆生」。因此,無論他人怎麼看都對。但同時又可以說,那不是我,那是他。既等於眾生,又可以在識與覺中清楚明瞭。當能有如此的篤定、本能反應、細胞運作,否則,光是忍耐修行、喫苦耐勞皆徒勞無功,唯有在識與覺及周天圖中完全明白才是。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這意味著,所有人都在追求各種方法,既然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那又為何要去追求各種方法呢?
活得明白,才能於凡塵俗世中完成一生。而非高高在上,隱居出家,天下唯我獨尊。「天下唯我獨尊」這是覺醒者才得以看見。常人皆不足以解釋這個「我」。若說,我就是我。這樣的說法,僅是片面的伸張。當有一天可以真正達到不用擺脫,無須拒絕,無須對立,在那裏就好,一切安定的境界,雞就會下蛋,魚就會游水,老鼠就會過馬路。該發生的自然發生,無須特別做些什麼,無須刻意創造追求,一切如是。生老病苦同樣會發生,會口渴,會買股票,會套牢。世間所有的發生,覺醒者與常人一樣皆參與,有相同的權利去發生常人的發生,方為天下唯我獨尊之境界。
兩者的差異在於,常人對於所有的發生,心裡常過不去,覺醒者過得去。常人認為窮,覺醒者不會認為窮。不管有形、無形,覺醒者內外皆富有,付出即獲得。可以體會到:所有的語言都是對的;走過的善良、經驗都是對的;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對;與人越多己越多,對;明裡施捨,暗裡天還,對;舉凡世間發生的一切都對。
覺醒者的考驗:選擇的絕對性所產生之對立
一些覺醒者會透過方法,產生特定的意識形態、學說、或進行某種教化的課程、或成立道場,依其所擅長的,來表達最後的真相。但若發生不同於這些表達的錯,便是眾生的錯。會因眾生所做的「選擇」而產生「對立」。譬如佛教想表達最後的真相沒有錯,而當其他面對真相、解釋真相的錯了,就認定是眾生錯了、追求真相的人錯了。錯在選擇的絕對性,而產生排他,因此落入門派、色彩、意識形態之爭,表面上看似不對立、接受一切,骨子裡卻依舊站在一種選擇上,無法真正大氣、淨空自己。所有真正想表達的智者,都必須面對這種考驗。
想要把巨大的智慧,傳授給一無所知的眾生,必受其無知所煩惱、所困擾之苦。所以大智慧者同常人一般,產生煩惱、產生理性變化、如常人般有所得失,只是得失的內容不同。如同魚需要水、鳥需要氣流才能起飛,各取所需、各受所苦,因為生命是活的。在覺醒者的生命中,食衣住行皆與常人相同,同樣要面對壓力、煩惱、生活的險惡。
唯一不同的是「眼界」。人本來都是開悟狀態,是被「識」的環境淹沒,變成以「識」認知,遠離開悟狀態。識並非錯誤,「識」與「覺」,為不同形態的「有」跟「無」。人必須重新意識「悟」。
如同泡一壺茶兩人喝,你內心感覺到什麼,他內心感覺到什麼,事實沒變,每一個人感受到什麼就是什麼,那就是「識」。認知即為識。當認知到自我安定、喜悅、感恩、那茶就是喝到「覺」了。因為人本身即具足這個主宰,亦即人本具有悟性。
遠離悟性的人則落於個人想法中,只想著自己喜歡或不喜歡,因而忽略真相及完整性。
五感參與的藝術,感受美好的當下
與人相交,把榮耀歸於對方,雙方和氣就好。無常常在,人生最後終將面對生、老、病、苦。沒有美好結局,唯有美好的想像,美好的當下,美好的面對。
經由介面及工具,來練就六根的感受。譬如泡茶時旋轉茶杯茶具的聲音,具有讓腦波安定的頻率,帶給人一種暗示與期待。養成泡茶的習慣之後,這聲音便形成儀式感,讓眼耳鼻舌都到位。往後只要一聽到聲音,情境即浮現,聲界就出來。聲音可以記錄當下,藉由聲音、味道、儀軌,讓眼、耳、鼻、舌、身、意共同參與,沉浸在當下情境及情感之湧現,留下具足的證據。證據留在耳朵、留在眼睛、留在身體,此即藝術。
呼應最開始談的老年哀歌,切莫活在自我的想法中而嫌棄他人。當人在安寧病房時,他的缺點也會變成你的寶貝。覺醒者的身體可以容忍。因為眼耳鼻舌都是他人,同時也是自己。
除了泡茶以外,日常生活的點滴也會發出聲響,只是狀況不同。譬如有人的笑聲很大聲、笑聲很尖。若看不過去,意味著一定有盲點。人沒有好人,最尖銳的可能也是最被記得的,像一個標誌。這就是智慧。
所以找一些工具,多留一點籌碼,形成彼此交流互動模式,以後就不留遺憾。譬如練功要練到最好而無須貪多,經由練熟一段,練出禪定中的自己,練功的困難是能練就轉到深處,因而達到將很強的物理性,內化的軌跡。藉由個人如此的鍛鍊與取決,為子孫、為自己留下美好。
覺醒者的生與死:從告別中誕生
人到了一定的年紀,開始走向死亡。人上不過父母,下不過子孫,在父母與子孫之間,形成兩種人向世界的告別,一種是面對死,一種是面對生。
當父母死亡,就象徵著你也即將走向死亡。父母之後的每一位離世者,都是來與你一一告別,這個過程等同你已經在告別世界。因此,父母長壽是福報,代表告別時間較晚開始。這是「死亡告別」。但不管父母多長壽,只要第一個孫子出生,活著的每一天,也是在告別,是為「生的告別」。
子女早婚,可避免因父母短壽,來不及有孫子和父母告別。來得及的稱之為五福臨門、五代同堂、福祿壽全。孫子是來做生的告別。所以孫子的出生,依循時代、輩分,生命的邏輯變成了時間密碼。父母離世,接下來就輪到你。當周遭的人紛紛離世,代表死亡與你一步步接近,這叫生死告別。
只要這兩個現象,有一個現象出現,代表壽命已經在倒數。這是時間在生命裏的函數,非人所見的函數。覺悟者能看懂此天機,看懂新生命的誕生,與自我生命時間的相關性。這並非悲觀,而是早做準備防範未然。因爲生命是在告別中延續的。人的生命要等到告別出現時,而延續、重生。
因此死亡絕非突然,都是漸進告別。是世界跟你告別,你跟世界告別。無人能抗拒告別,死亡已悄悄地來到面前。老師的母親已四代同堂,有兒子、孫子、曾孫來告別,已經福祿壽,實屬不易。這個時代,告別存在哪裏,一生即有多少福報。下輩子亦從此處開始。這個福報,是透過一生的經營與開創,活出來、實踐出來的。要珍惜這種告別。
一般的告別式是出殯儀式,而非真正的告別式。若能理解時間的函數與告別的智慧,即「向死而生」。人體不過百年,真正活存的方式是留在人心。有多少人的心中有你,即使肉身死亡離世,影響力仍留存,廣泛活在人之中。即使對你無心,但他會記得。就如沒有人真正得佛心,但人人皆思佛陀是誰。即使人心中未必有佛,但大腦的思考中有佛。
告別即放下
新生命降臨,就是來宣告要「放下」,由世界提取的一段新生命告訴你。這是邏輯、是真相,透過腦神經、內分泌作用的過程即知。人在世上的意義,是經營出新生命。當新生命到來,也就是放掉經營的時候,這叫放下,這叫告別。
告別執着,告別擁有,告別過去重要的東西。比如說此時金錢已不重要。當有一個新生命要來接續,隨著告別的開始,物質所需越來越少,因為已無多餘時間花用。子孫有更多的時間來享用你留下的物質。根據質量不滅的定律,子孫是新一代的擁有者,你的擁有因此交棒傳承下去。
告別式已在進行中,無須執着個人本身得失。餘下的都是福報,四代同堂就是福報。一般人看不見生命中的時間函數,不明白其實只是一種告別。好好在告別式中做好精神轉移,這意味著你懂得告訴別人,如何在生命中佈局。從告別中從容,從告別中誕生你自己,死亡自此開始產生,或者,你自此重生,用不同的方式活着。
告別,是讓自己的典範傳承,繼續活在這裏。
(本文為5/23/2024 四午班課程內容,劉雅君依該班逐字稿彙整編修而成)
- - - - - - - - - - - - - - - - - - - - -
【 專欄一/體證道德經 】
「出生入死」的關鍵
文稿彙整/李明
第五十章 生死
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
死之徒,十有三;
人之生,動之死地,亦十有三。
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
蓋聞善攝生者,陸行不遇兕虎,入軍不被甲兵;
兕無所投其角,虎無所措其爪,兵無所容其刃。
夫何故﹖以其無死地。
老子講養生之道,這一篇最具代表性,道家後來所有修練系統就是從這篇開始,以之為核心。
出生入死
老子一開始就以「出生入死」破題,整篇的結論也是這四個字。在身體裡面走出慾望的控制,你就生,可以長生久視;假如你陷入慾望,就死路一條。「出生入死」是道的法則,這四個字現在還常用,但意思跟本篇無關。養生從節制慾望開始,做任何事隨緣即可自在喜悅,不要只從種種的慾望滿足才能快樂。老子厲害的地方,就是快樂也在,不快樂也在,都在都不在,來了馬上就走,就是經過、經過。不需取,也不需迎,因來而來,怎麼樣都對,你看這樣的力量有多大,人生有多廣。
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
有十分之三的人天生DNA很好,身體可以承受很大的錯誤,也不用特別做什麼,甚至抽煙喝酒、熬夜打牌,照樣耳聰目明,活到高壽,這叫自然的福報。這種人通常很豁達,可以服善,不斤斤計較,所以他們不練功,也會很健康快樂。另外有十分之三的人,跟前一種人相反,遺傳基因不好,一出生體弱多病,做什麼努力身體也難改善。
以上的60%是天意造成,跟輪迴有關,所以這輩子要開始修練。輪迴的關鍵在怎麼修,生命中如何面對當下的各種慾望。人一出生就帶著原來的神魂,進入這個慾望世界去修練。道家是在入世的慾望裡修練道行,不同於佛家的無我,絕對的空,世間萬物都空。道家的無我是眾生,沒有自己,掏空自己。眾生心裡有善與不善,但我皆待之以一個自然的「可」,一切都可,這顆心才是完整的。其中的神魂經過修練,最後會被帶走,還歸於道體。
人之生,動之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
另外有百分之三十,出生的時候沒什麼特別壞或特別好,卻沒事找事,把自己搞到死地去了。老子講求自然,隨遇而安,不計畫,不造作,無為,只要在每件事上經過就好。道是自然,只要一動,有什麼想法,那就錯了。所謂生生之厚,就是為了預防疾病,動不動去檢查,驗尿、驗血、照X光,結果自己嚇自己;或是養尊處優,吃得很講究,有些人還吃素,以為這就是養生;還有的刻意返樸歸真,想活在這時代已不存在的虛假世界。只要作意,就是生生之厚。
像你們來練功,不是因為沒地方去,而是為了自己,分分秒秒都在自己裡面,沒有想到結果,沒有任何目的。我們在這裡訓練自己的五感,照顧的是源頭。所以你不需要再增加任何東西,不用再做什麼,只要覺察自我就好,這叫「生生」。老了以後,一定要讓自己待在最近的地方,只要在那裡有事做,你的道行就會運轉。你應該跟身體對話,好好了解自己,不要想藉助外力,因為靠外力運轉出來的都不是道行,而是慾望。有太多心念的事物,都是生生之厚。
蓋聞善攝生者,陸行不遇兕虎,入軍不被甲兵;兕無所投其角,虎無所措其爪,兵無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無死地。
最後有十分之一善於養生的人,就像走在路上不會遇到犀牛老虎,在戰場也不會受到傷害。猛獸沒有攻擊他們的衝動,兵器的鋒刄也沒辦法攻擊到他們身上。他們生命道路中不會碰到隱匿的危機,不論投身政界、商界、軍旅,也不會遭受凶險。.
為什麼猛獸兵刃都產生不了傷害﹖不是他們練了鐵布衫金鐘罩,功夫很厲害,而是因為他們「無死地」。他們能夠超越自我的物欲,不被物所役。「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人因為不知足而被物役,什麼都想要,不停追求,疲於為慾望奔命,讓生命受到綑綁,入於死地。
老子不講對錯,他不是說陸行或入軍不對,所以不要去,重點是你不能因為慾望而走到死亡的心理狀態。「無死地」是你那顆心,你在哪裡不重要,你做什麼事也不重要,重要的是那個心。每個人都是因自己的心理狀態走入死亡的,而不是在哪件事情上面。任何事情最後的結果,都是看你內心留下什麼。「死地」就是你自己擁有一顆必死的心,會遭禍的心。
每個人一生當中不可能走遍千萬條路,但都會有幾條適合自己的特定道路,所以人生到頭來非常公平,也非常明白,只是很多人都不明白,也以為不公平。結果明明有很多條活路好走,你卻給自己找了一條死路。
這篇出現兩次「夫何故」,提出兩個問題。第一個是人在問天為什麼,像我們經常會聽到的,「為什麼是我?我每天都規規矩矩鍛練,還注意飲食均衡,為什麼還得癌症?」答案是因為你這樣,因為你「生生之厚」。第二個問題是天在問你,為什麼有人都不會碰到災禍?答案是因為你「沒有」這樣,因為你「無死地」。
/
【 專欄二/導引按蹻 】
治療學的核心也在覺性開發
文稿彙整/黃惠如
跟張老師學治療在學甚麼?上課初期拼命記筆記,全神貫注怕漏看漏聽老師的示範解釋和叮嚀,回家有空就看解剖學相關書籍,想盡快補足身體的知識。每次上課,前次上課內容還沒吸收完,老師新給的巨大訊息又再排山倒海而來,一次又一次疊加累積前次的訊息量,漸漸的已讓人不知該如何消化,甚至忘記前幾次自認為已經記得的部分。 張老師覺察到大家的困境,當下警告,千萬不要用過去讀書,學習其他知識的經驗來強記學習,要找到其中的邏輯,實際操作累積經驗,要系統化的學習才能達到效果。這個叮嚀很抽象,表面上沒有可確實參考的操作步驟可遵循,然而歷經一次又一次上課的示範講解,我自己漸漸感受到老師的苦心,慢慢的體驗邏輯、經驗以及系統化運作展現的威力。
張老師的治療學課程內容涵蓋解剖學、生理學、身體基礎的運作邏輯、徒手治療手法技巧及身體力學應用、病理與診斷、營養學、醫病關係、心理學、生命學、身心靈的交互關聯、哲學等等。張老師曾在課堂上指出,治療學才是真正的導引,其他的都只是保養的對話心理。氣機導引大多數的課程,主要是訓練這個頂多百年而且會自然老化的軀體,但我們沒時間浪費短短的生命能,要透過肉體是來練心,練大腦,那個能量才會強。鎖定在練心,練思想,練靜下來,鎖定內化、內視,收視返聽。收視返聽能幫我們看到更廣大的世界,從身心靈小宇宙就能看見大宇宙。這樣你會有自己的人生思維,在人的群居社會當中,不會被慣性催眠,還能長出智慧。有智慧的人,人生都往正能量連結,活得很輕鬆,時間很多,沒有風險。雖然到目前自己的能力仍然有限,但似乎已摸索出未來前進的方向。
張老師是幾何思考的人,對事物的理解和觀察也是從各個角度同時覺察,多重邏輯同步運算。以我這種單純的腦筋,想要理解老師講授的內容,只能用很多的文字一層一層撥開,細細的描述才能見端倪。目前為止,已進行過的治療課內容進度,只占老師全部治療課程內容的九牛一毛, 以下是我個人初步理解概要整理。
(一)解剖學是身體組織系統定位的必要知識
想學治療,認識身體部位器官組織是基本,對我們這些徒手治療麻瓜小白而言,不知道身體組織部位器官骨骼神經的分佈位置,就無法聽懂老師的講解指的是哪裡。對老師而言,他為了用言語指出當前處理的是哪個部分,就必須使用解剖學名詞來定位講解的部位。治療與按摩不同, 不單單只是身體表層的推揉掐捏而已,治療時部位定位必須精準,要能判斷深淺度,到達哪一層才會有治療的效果,這些都是治療者必須知道的。
此外身體的每個組織部位的設計,都有其先天設定的功能, 痛點的產生,不一定是因該痛點發生問題引起的,有可能是來自遠端,跟這個痛點的組織及功能有關聯的部位引起,因此,具備基礎解剖學概念,熟記身體組織器官分布以後,還要學習身體各組織的功能以及各部位運作的關聯性。畢竟身體是活動的,除了靜態的組織分佈外,還要了解這些組織器官在活動時動作的產生或活動時的狀態,了解了各組織部位運作的邏輯,才能推論痛點產生的因果關係,進而做出診療的判斷。
(二)聽出身體的訊息
這一步跟治療的手法有關,對學習治療的人來說是非常困難的。徒手治療,基本是指治療者用手幫被治療者處理身體痛點,但是該用甚麼手法方式進行治療,必須看治療者多年修煉的經驗值。徒手治療絕對不是老師教你按哪裡就按哪裡這麼簡單,徒手治療必須用「心」感受被治療者的狀況: 能從外型判斷出問題的地方,能用手感覺出有問題的部位,深度為何,知道用什麼方式去處理最有效率,同時也不能讓被治療者感覺疼痛難忍而排斥治療。
張老師的講法是,能用你的手「聽」出被治療者身體發出的訊號,也能「聽」出被治療後的前後差異。而這種「聽」的功夫,只能靠不斷的接觸被治療者,不停地累積經驗值,自然生出「聽」的能力,手一碰觸的觸感,就能幫助治療者馬上覺知摸到組織的哪一層,是皮膚還是筋膜、是骨頭或肌肉、是韌帶還是肌腱,是筋結氣結或只是勞損,並能立即判斷該如何治療處理,用那種方式將力量透過身體送出去,到甚麼深度能達到治療效果?
這跟氣機導引練功很像,老師講解再多,還是得如實依法操練,而且不斷練習,才能看到身體、呼吸細微的緩慢轉變,否則,永遠只能站在門外,看不到那些變化。練功和治療都無法速成,世界上沒有武功祕笈能告訴你一招斃命的要訣,唯獨肯下功夫,提升到相應境界,悟出了道理,這樣拿到秘訣時,因緣俱足,自然就水到渠成。
(三)醫病關係
人會產生病痛,絕對跟他的生活經歷,作息慣性和年紀有關, 成功的治療者,必須很快的覺察出被治療者疼痛產生的因果關係。而該不該治療則不一定與被治療者的不舒服程度絕對相關。有時候治療者已確立病因,並且努力對證施治, 但因治療過程中患者覺得疼痛難忍或症狀並未減緩,反而對治療產生疑慮。 常見的情況男女有別,治療時不可避免的身體接觸可能產生誤解, 也可能是施治的部位與疼痛點距離遠,被治療者不知其治療邏輯而產生疑慮。甚至,被治療者需要的可能不是治療,而是某方面的心理支持,所以,適度的放鬆舒緩,輕柔的碰觸,就有神奇的效果,甚至不再復發。
張老師提醒,患者若理解你,就會產生信心; 如果對治療者沒信心,就請他去找人按摩,按摩可以舒緩但不會好,治療會好但很痛。所以治不治療, 先看醫病關係,或是患者心理層面而定。
此外,治療者必須知道自己與患者之間的身形差異,比如說瘦小的治療者不要幫比自己高大很多的患者做徒手治療,因為體型差異太大超過治療者的能力,建議他找體形較接近的人進行治療。
(四) 覺與能量
如上段所述,身形瘦小的治療者不要處理體型差異過大的被治療者,其中一項原因是跟能量有關。治療者必須覺察自己與被治療者之間的能量差異,也要注意到治療的處理過程是否有能量過耗的狀況。真正有效的治療,很短的時間內就會有效果,比如說有些痛點的放鬆,治療者只需要在關鍵位置,採取適合的手法按壓放鬆,常常三下就解決了,因此基本上治療者不太會有耗能的狀況。一個好的治療者必須知道如何讓自己不要過度耗能,這樣不僅能有效解決患者的問題,也不會因治療受傷。保持好的能量狀態,能讓治療者維持長久的優渥生命品質與正能量,也能對幫助更多人。
除了技術手法純熟,治療者最重要的還是要回歸覺能的開發提升。道法自然,身體各組織的生長是配合一個人生命的生態,身體對應的是自然,一定要遵循自然法則。覺能開發能幫助我們在治療時感受到一個人生命的生態,同時也能讓自己覺知如何面對這個生命的生態,我們該採取何種方式去對應。所以一個成功的治療者,最終還是要回到覺能開發的層面;從最小的覺性開始訓練,先訓練感覺,因為感覺是自己的,知識是外在的,是對外在世界的認知;而訓練覺性,一開始的感覺訓練一定是回到自己。
氣機導引講「道的週天運轉」的概念,讓感覺極大化, 就是回到一個人基本的覺性,慢慢的回到六根感覺構成。六根掌握了六個世界面的感覺,把那個感覺投影到一個地方,收視返聽。能做到收視返聽, 看到內在小宇宙的運行,也掌握了外在宇宙的運行法則,就能覺察出宇宙能量的狀態。所以說學治療其實也是在覺性開發,正是氣機導引道的周天運轉所要達到的目標。
/
【 專欄三 圖靈集 】
回心轉意
阿充
原本是想為這篇文章找一個吸睛的題目,沒想到歪打正著,「回心轉意」的原意正是我要表達的主旨,以下是教育部成語典所敘述的內容。〈訓門人〉記載了一段朱熹對魏元壽問《大學》的應答,他說道:當今學者的通病在於「先立私意」、「主張己說」,他們引用聖人言論,不過是藉以接續自己的學說,而非真正汲取聖人話中真義。朱熹又說:人在一天裡,內心的私心意念可說是不曾中斷,但這些學者在百念之中,卻不曾放棄成見,也不曾改變自己的主觀態度,然後把聖人話語再仔細斟酌思量,以揣摩聖人所欲傳達的道理。朱熹話中,批評當時學者「不會略略回心轉意去看,把聖賢思量」,是批評他們雖然讀聖賢書,卻不知應該改變自己原有態度,扭轉既有主觀,真心實意地回頭思考聖人話語,以做出正確的理解。
有看法,就有對錯,有對錯,人心就開始不安了,如何安置這顆不安的心?回心轉意,讓這顆心在「道的周天運轉圖」裡面轉起來,要從人心的情緒中出離,出離到哪裡去?到大腦去,到致虛去,到道心去,到自然去,到人身去,哪裡有空間,就往哪裡去!舉個例子來說,這一陣子幾乎天天面對體感42度的高溫,人心一定浮躁,要如何安這顆心?你可以轉到大腦去,用理性分析,只要待在冷氣房裡就安心了;你可以轉到致虛去,什麼都不用想就沒事了;你可以轉到道心去,一顆浮躁的心,必有一顆清靜的心讓你去;你可以轉到自然去,一切的一切都是自然;你可以轉到人身去,炙熱的陽光正就是能量,身體很自然會想去曬曬太陽。再舉個例,如果有人跟你對抗,你陷入了衝突的人心,會跟你對抗的人一定是弱者,強大的人不需要跟你對抗,這時候你一定也同時存在一顆道心,一顆同情弱者的心,一顆悲天憫人的心。
人遇到事情了,總是鑽牛角尖,因為抽離不了,沒辦法回心轉意。 轉來轉去是功夫,往哪裡轉不分高低,只有維度不同。大家還記得上課時套在周天運轉圖之上的立體螺旋模型嗎?我們就是在人身、人心、大腦、致虛、道心、自然這六道輪迴中不停地螺旋成長,暗能量是推動螺旋的力量,暗能量不是虛玄,只是無法被觀察,但是我們卻可以真實感受它的作用力。當你在練功時,不要多想,讓暗能量來作用你,你的動作就會合乎一切自然規律;同時,當你依循著自然規律動作,你就是在培養你的暗能量。日常生活中,暗能量主導著你的心怎麼轉,為什麼有些人轉得過去,有些人轉不過去,關鍵就是暗能量不同。練功就是在練暗能量,一種無以名之的、自己可以感受到的、作用力無所不在的能量。暗能量足夠的話,當你的人心在動,就存在一個人心的休息站,那個地方叫道心;當你在生氣的時候,就有一個讓你不生氣的心在那裏等著你;當你恐懼的時候,就有一顆不恐懼的心在那裏等著你,這兩顆心是同時存在的。如果你可以外在於情緒,是因為道心在那裡,也就是當你人心一動,你可以外在這個人心跑到道心來。道心是什麼,就是不在事件中的心,也叫做出離心。
螺旋之所以成為螺旋,是除了平面的圓周運動之外,還有一個三度空間的力量出現,也就是必須找到圓周運動的破口,才能在空間中延伸。我們常勸人「想開一點」,就是在尋找這個破口,往空間中延伸,才有機會海闊天空。我們的心會如何轉,就如同浩瀚的宇宙運行一樣,都是受到暗能量主導,螺旋的核心軸就是暗能量,所以我們能做的事情就是培養、養護我們的暗能量。練功的過程中搞清楚身體這個小宇宙是怎麼運作的,就是在培養暗能量,暗能量就是熟悉身心靈的反應,用來面對生活中更複雜的大宇宙。道的周天運轉就如同我們乘著宇宙太空船遨遊,離開了地球還有太陽系,太陽系外還有銀河系,還有無數個三千大千世界,雖然維度各有不同,但是都在同一個宇宙。螺旋讓我們身體這個小宇宙和大宇宙產生諧波共振,接收天地間的訊息,獲得天地間的能量。覺性是對識性的覺醒,不是對感覺的覺醒,唯有拋開識性的枷鎖,如同找到圓周的破口,才能螺旋起來,順著暗能量,同時獲取暗能量。
功夫要落實到生活中才有意義,說難不難,但是真的需要一些覺醒,擺開非這樣不可的執著。今天談的「回心轉意」,提供了「道的周天運轉圖」裡的六道門,都是可以暫時安頓人心的場所,直到哪一天熟練了,人心就會直接轉道心了,因為根本就是同一顆心,如同有無、虛實是同時存在的。當你感覺好像懂了,練功一點也不難;當你嘗試去理解這背後複雜的系統時,卻往往不知從何下手。所以無論身體或理論,都應該從覺性下手,再從覺性發展出識性。「回心轉意」也是,不要先想著怎麼轉,只要感覺著「轉」,暗能量會帶著你轉,轉了才有希望,轉了才有能量,才能坐著太空船遨遊宇宙。
/
【 專欄四/山腳下的蘆葦 】
白山的古松樹
傅冶中
加州的白山海拔約4300公尺,是北美的幾個最高峰之一,比台灣最高峰玉山主峰,高了約300多公尺。白山位在加州和內華達州的邊界上,地處偏僻,交通不便,人跡罕至,我們最近去白山兩次,不是為了攻頂,而是為了去看白山的古松樹森林。白山攻頂不是很難,因為有石子路,車子可以開到接近主峰不遠的地方。白山的山腳下是歐文谷,一萬多年前是一個大湖,叫歐文湖。白山的另一側是內華達州的沙漠,在一萬多年前是大湖的湖床,其中最大的一個湖,面積約五萬多平方公里,最深約三百多公尺,這些都是上次冰河時期結束時解凍造成的大湖。歐文谷裏有個荷蘭小城畢曉普,是荷蘭移民建的小城。小城的建築、食品有荷蘭風情,去畢曉普的交通不便,夏天從舊金山越過優勝美地高山公路,才進入歐文谷,冬天優勝美地道路封閉,從舊金山去就不容易。
白山的古森林,到1950年代才被科學家發現。森林裏的樹齡都很大,當時測了其中一棵看起來很老的松樹年輪,確定那棵樹現在的年齡是4800多歲,這已經是當時人類所知世界上最老的生物,周圍的松樹年齡類似,很可能有更老的松樹,這些古樹對現代的碳14古物鑒定幫助很大,以前碳14古物鍳定的誤差約為正負幾十年,有了白山古松的年輪,過去一萬多年內的古蹟古物鑒定,可以十分精準的估計年分,幾乎沒有誤差。為什麼最老的松樹不到五千歲,科學家卻可以鍳定一萬多年呢? 原來白山古森林裏的松樹,死了倒在地上也不分解,或是分解的速度極慢,對比死樹和活樹的年輪,可以準確估計一萬多年的氣候變遷和碳14的變化。
其實白山原來至少還有一棵全世界更老的松樹,1964年有位碩士研究生在白山看到另外一棵古樹,他直覺覺得這棵樹年紀應該更大,但他不太會在樹幹上鑽洞、取年輪,於是他決定把整棵樹砍了。他雇的第一個團隊來看了樹,領隊看到、摸到這棵樹之後,突然拒絕砍樹,卻雇了另一個團隊把樹砍了。樹被砍死後,他計算年輪,果然是一棵更老的樹,老了一百多歲,從此這位研究生就出了名,但人們說他是殺死世界上最老生物的人。後續發現,當時參與砍樹的人,都有一些厄運,或是壽命不長。據說科學家已經找到另一棵五千多歲的松樹,實際位置沒有公佈,因為科學家擔心有人會去傷害這棵松樹。
白山山谷里的松樹比較高大,山上的松樹卻十分矮小而高壽。白山山谷的松樹和山上的松樹是同一品種,但山谷里松樹的平均壽命不到一千年,遠低於山上的松樹平均壽命在四千年以上。山上古森林松樹長壽的秘訣,就在缺乏營養。白山山上的土壤極為貧瘠,都是白色的石灰岩,這些毫無養分的塊狀石灰岩原來在海底,太平洋板塊擠壓美洲大陸板塊,把海底擠成了最高峰。 白山又緊靠內華達州沙漠,氣候十分乾燥,在山上寒冷、乾燥又沒有養分的環境裡,這些松樹的生長極為緩慢,連一根針葉也要經過大約40年時間才會落地。 老樹長到幾千歲的時候,樹幹呈現螺旋型生長,樹形和千年以下的小樹形狀不同。山谷裡的松樹,水分和養分都比較充足,所以長得高大,同時壽命也短。
白山的松樹大概是一萬多年前才遷居白山,可能是因為當時的氣候變化比較大,如今白山的松樹也有移動的跡象,因為全球暖化,新的松樹漸漸往山上生長,但松樹往上遷移,最高也只能到三千多公尺高度,有紫外線和其它環境因素的限制,松樹不能再往上移了。我們其實不知道白山的古森林從何處來,也不知道古森林是否會在白山繼續生存,或是會移向何處? 古松在過去一萬多年的時間裡,也經歷了不少氣候變化、蟲害、火災等等天災,古松們都挺過來了,不過這次古松們還能挺過去嗎?